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就是這本刑法總則體系+解題書(10版)

  • 9 756
    84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關於本書

 ▶ 使用說明──打底複習、進階補充的好幫手!

  ▷ 體系:將積累的刑法知識作更詳細、有架構的完整「輸入(input)」

   內文  |構成本書最重要的部分,為刑總必備的基本知識
   圖示  |植基於內文,並將重點化為圖表,幫助消化、理解
   爭點  |將非常愛考的部分加以整理,快速掌握考試風向
   專題研究|將較複雜的理論知識單獨出來,作為進階挑戰

  ▷ 解題:消化、吸收後,對於刑法考題、爭點精準「輸出(output)」

   題目|筆者精選與體系內文相關的重要題型,讀完馬上練習
   分析|解析試題的重要考點,幫助讀者梳理思緒、掌握考情
   擬答|以精鍊的文字涵攝本題,提供一份在考試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必勝範本!

  ▷ 作者的話:筆者如何思考刑法問題的私房心得,不藏私!通通報你知~

 ▶ 寫作宗旨──無邊無際的命題範圍、變化莫測的考試爭點,周易教你如何應對!

              ↖ 上榜 ↗          

    必 |    廣泛涉獵為主,深入理解為輔   | 戰
    勝 |   備考分秒必爭,高效的減法哲學  | 無
    心 |  不只單向吸收,行有餘力也要探求原典 | 不
    法 | 背誦是理解的手段之一,但絕非理解本身 | 勝

✦改版重點(僅擷取113年部分)

 ▶ 更新必讀實務、學說見解

  ▷ 重傷之定義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292 號判決

  ▷ 不確定故意/間接故意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23 號判決

  ▷ 正當防衛之要件──現在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649 號判決

  ▷ 違法性認識/不法意識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910 號判決

  ▷ 障礙未遂vs.中止未遂──外界之障礙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451 號判決

  ▷ 構成要件錯誤vs.禁止錯誤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115 號判決

  ▷ 成立誤想防衛之前提要件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649 號判決

  ▷ 正犯vs.共犯──主客觀擇一標準說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855 號判決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556 號判決

  ▷ 共同正犯──一部行為全部責任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79 號判決

  ▷ 幫助之雙重故意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308 號判決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678 號判決

  ▷ 法條競合vs.想像競合──傷害罪與妨害幼童發育罪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339 號判決

  ▷ 自首「未發覺」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804號判決

  ▷ 緩刑之規範目的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237 號判決

  ▷ 緩刑「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862 號判決

  ▷ 無期徒刑假釋撤銷後執行殘餘刑期案
   憲法法庭113年 憲判字第 2 號判決

  ▷ 犯罪所得之解釋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66 號判決

  ▷ 直接利得之計算──沾染不法範圍說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881 號判決

  ▷ 招致他人危難與利益衡量
   吳耀宗/月旦法學教室第255期/2024年1月

  ▷ 防衛權限制與免除罪責
   許澤天/新學林法學第1期/2024年2月

  ▷ 星火不能燎原?──放火罪的不能未遂認定
   陳俊偉/月旦法學教室第256期/2024年2月

  ▷ 限時法與罪刑法定──評雲林地方法院112年度易字第274號刑事判決
   蔡聖偉/台灣法律人第32期/2024年2月

  ▷ 密切關聯行為與複行為犯的著手實行時點──評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5588號刑事判決
   許恒達/新學林法學第1期/2024年2月

  ▷ 實務法學:刑法類
   蔡聖偉/月旦裁判時報第142期/2024年4月

  ▷ 抽象危險犯的合憲性檢驗與實質適性解釋──評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376號刑事判決
   謝煜偉/當代法律第29期/2024年5月

  ▷ 當頭棒喝──2023年司律二試刑法試題解析
   蔡聖偉/月旦法學教室第260期/2024年6月

  ▷ 想像競合從重處斷與輕罪的併科罰金──評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977號刑事判決
   蔡聖偉/月旦法學雜誌第350期/2024年7月

 ▶ 新增值得一練的重要試題

  ▷ 113高考    法制(三級)
  ▷ 113高考    司法行政(三級)
  ▷ 113普考    法律廉政(改編)
  ▷ 113一般警察  行政警察人員(四等)
  ▷ 113東吳
  ▷ 113北大
  ▷ 113政大轉學考
  ▷ 113東吳轉學考

✦必買原因

 ▶ 體系建立「粉穩固」
   詳細介紹犯罪審查體系,搭配圖表學習,深化刑總基礎!

 ▶ 學說實務「敲完整」
   近年實務與學說見解重點收錄,讓讀者不漏接相關考情!

 ▶ 考題解析「金有料」
   試題附上分析或擬答,邊唸體系邊練題,應考實力大增!

作者

周易

政大法研所刑法組碩士
律師高考及格
讀享國考小學堂講師

上榜不一定即時,但終究有你的位置,就看你願不願意爭取了!


法夫子

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刑法組碩士
台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東吳大學法律系學士
台灣大學管理碩士學分班結業
律師高考及格
移民專業人員證照考試及格
法鳴法律事務所律師
大力企業集團董事長特別助理
台灣商業法研究會發起人暨理事
大力丸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特別助理

目錄

本書使用說明 Ⅰ
本書寫作宗旨 Ⅴ


A序說刑法

1鳥瞰刑法──刑事實體法初探
  一、規範架構 A-1-3
  二、法律效果 A-1-5
  三、法益的分類 A-1-6

2罪刑法定原則
 【第一節】意義與目的 A-2-3
 【第二節】下位內涵 A-2-4
  一、禁止以習慣法作為刑法法源 A-2-4
  二、禁止類推適用 A-2-5
  三、效力不溯及既往 A-2-7
  四、罪刑明確性 A-2-8

3刑法之效力與解釋
 【第一節】刑法之效力 A-3-3
  一、時之效力 A-3-3
  〔專題研究〕「限時法」是否有刑法第2 條第1 項之適用? A-3-4
  二、地之效力 A-3-8
  三、外國裁判之效力 A-3-16
 【第二節】刑法之解釋 A-3-18
  一、解釋方法舉隅 A-3-18
  二、立法定義 A-3-22


B單獨行為人之刑事責任

1犯罪審查體系於刑法釋義學之意義

2刑法上之行為
  一、行為理論之演變脈動 B-2-3
  二、具有刑法品質之行為 B-2-5

3故意既遂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3-3
  一、前言 B-3-3
  二、犯罪基本類型 B-3-7
  〔專題研究〕適性犯 B-3-13
  〔專題研究〕抽象危險犯之解釋策略 B-3-16
  三、客觀不法構成要件──條件因果關係與客觀可歸責性 B-3-20
  〔專題研究〕注意規範的保護目的 B-3-33
  〔專題研究〕被害人自我負責原則,於交付毒品案例有無適用? B-3-37
  〔專題研究〕第三人過失行為的介入,是否足以阻斷前行為之歸責關聯性? B-3-41
  四、主觀不法構成要件──故意與意圖 B-3-48
  〔專題研究〕間接故意之認定──皮帶案 B-3-51
 【第二節】違法性 B-3-55
  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與違法性之作用差異 B-3-55
  二、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❶──正當防衛 B-3-56
  〔專題研究〕正當防衛法理基礎之再思考──個人保護原則下之「侵害者法益懸置說」 B-3-58
  〔專題研究〕侵害現在性之認定 B-3-66
  〔專題研究〕挑唆防衛 B-3-82
  三、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❷──緊急避難 B-3-93
  專題研究  強制性緊急避難之法律效果 B-3-110
  四、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❸──依法令之行為 B-3-114
  五、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❹──依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行為 B-3-119
  六、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❺──業務上正當行為 B-3-124
  七、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❻──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B-3-125
 【第三節】罪責(有責性) B-3-132
  一、前言 B-3-132
  二、罪責的核心內涵:期待可能性 B-3-132
  三、罪責原則 B-3-133
  四、刑法第19條修正後之立場 B-3-136
  五、罪責要素 B-3-137
  〔專題研究〕延展型過當防衛(量的過當防衛) B-3-150
  六、原因自由行為 B-3-161
  〔專題研究〕對構成要件模式的質疑與反省 B-3-166
  〔專題研究〕例外模式近期於我國之發展❶ B-3-179
  〔專題研究〕例外模式近期於我國之發展❷ B-3-180
  〔專題研究〕不作為型態之原因自由行為──以未依醫囑服藥或回診為例 B-3-186
  〔專題研究〕可罰性漏洞與自醉構成要件行為 B-3-188
  〔專題研究〕原因自由行為之進階問題 B-3-189
 【第四節】不法與罪責以外之犯罪成立要件 B-3-193
  一、客觀處罰條件 B-3-193
  二、個人減免與阻卻刑罰事由 B-3-194

4故意未遂犯之審查體系
  一、前言 B-4-3
  二、預備犯 B-4-5
  三、未遂犯 B-4-7
  〔專題研究〕印象理論之疑點 B-4-8
  〔專題研究〕對於「未了未遂」認定之進階學理探討 B-4-16
  〔專題研究〕對於「隔離犯」著手實行之進階學理探討 B-4-21
  〔專題研究〕著手判斷的類型化 B-4-23
  〔專題研究〕主體不能與未遂犯之處罰 B-4-32
  〔專題研究〕不能未遂「行為危險性」之進階學理探討 B-4-40
  〔專題研究〕失敗未遂 B-4-48

5刑法上之錯誤
  一、哪些階層會出現「主、客觀不一致」? B-5-3
  二、從各階層的功能出發,釐清錯誤的本質──禁止規範與容許規範 B-5-4
  三、對於禁止規範產生之錯誤 B-5-5
  〔專題研究〕區分客體錯誤與打擊錯誤的另一種思考──雙重具體化錯誤 B-5-19
  〔專題研究〕對於因果歷程錯誤的另一種理解──故意既遂歸責 B-5-23
  〔專題研究〕對於「結果提前發生」因果歷程錯誤之進階學理探討 B-5-26
  〔專題研究〕「所知所犯原則」於實務之操作與批判 B-5-34
  四、對於容許規範產生之錯誤 B-5-45
  〔專題研究〕員警槍擊拒捕通緝犯之事例──正當防衛與誤想防衛之探討 B-5-60
  〔專題研究〕誤想過當防衛──誤想防衛或防衛過當? B-5-63
  五、另一種觀察角度──正面錯誤vs.反面錯誤 B-5-66
  六、特殊類型錯誤──包攝錯誤(涵攝錯誤) B-5-70

6過失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基本概念 B-6-3
  一、過失責任原則 B-6-3
  二、過失犯之處罰須明文規定 B-6-3
  三、無認識過失與有認識過失 B-6-3
 【第二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6-5
  一、前言 B-6-7
  二、過失犯之行為不法 B-6-9
  〔專題研究〕醫療領域之注意義務探討 B-6-11
  〔專題研究〕交通領域之注意義務探討 B-6-15
  三、過失犯之結果不法 B-6-24
 【第三節】違法性 B-6-28
  一、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 B-6-28
  〔專題研究〕過失犯與正當防衛 B-6-28
  〔專題研究〕附隨過失結果──以正當防衛、緊急避難為例 B-6-30
  〔專題研究〕過失犯與誤想防衛 B-6-31
  二、得被害人承諾 B-6-33
 【第四節】罪責 B-6-34
  〔專題研究〕超越承擔過失 B-6-35

7加重結果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條文 B-7-3
 【第二節】成罪結構:故意基本行為+過失加重結果 B-7-4
  一、故意基本行為 B-7-4
  二、過失加重結果 B-7-4
  三、基本行為與加重結果因果關聯之認定 B-7-6

8不純正不作為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不作為犯之分類 B-8-4
  一、純正不作為犯 B-8-4
  二、不純正不作為犯 B-8-4
 【第二節】作為與不作為之區分 B-8-6
  一、早期見解──能量說 B-8-6
  二、現今多數說──從規範的角度區分作為與不作為 B-8-7
  三、實例之檢驗 B-8-8
 【第三節】審查體系 B-8-11
  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8-12
  二、違法性──以義務衝突為核心 B-8-40
  三、罪責──以不法意識與誡命錯誤(保證人義務錯誤)為核心 B-8-42
  四、未遂犯 B-8-43


C多數行為人參與之刑事責任

1正犯與共犯之區別標準
 【第一節】實務見解:主客觀擇一標準說 C-1-3
 【第二節】學說見解:犯罪支配理論 C-1-6
  一、行為支配 C-1-6
  二、意思支配 C-1-7
  三、功能支配 C-1-7

2正犯論
 【第一節】直接正犯 C-2-3
 【第二節】間接正犯 C-2-4
  一、概說 C-2-4
  二、承認間接正犯之實質理由與依據 C-2-5
  三、類型 C-2-11
  四、間接正犯概念之擴張──承認「正犯後正犯」 C-2-14
  五、間接正犯之未遂犯 C-2-17
  六、間接正犯之逾越與錯誤 C-2-18
  七、排除間接正犯適用之情形 C-2-24
 【第三節】共同正犯 C-2-26
  一、概說 C-2-26
  二、成立要件 C-2-28
  三、重要類型 C-2-36
  〔專題研究〕學說對於共謀共同正犯之批評 C-2-37
  〔專題研究〕相續共同正犯應否對於加入「前」的行為負責? C-2-43
  四、共同正犯之既、未遂 C-2-61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脫離 C-2-62
  五、共同正犯之逾越與錯誤 C-2-71
  六、排除共同正犯適用之情形 C-2-72

3共犯論
 【第一節】共犯從屬性原則 C-3-3
  一、前言 C-3-3
  二、共犯從屬性 C-3-3
  三、我國現行刑法採取之共犯從屬模式──限制從屬性原則 C-3-4
 【第二節】教唆犯 C-3-5
  一、教唆犯之主、客觀要件 C-3-6
  二、教唆犯與共謀共同正犯、間接正犯之區別 C-3-10
  三、正犯的逾越(過剩) C-3-11
  四、教唆犯亦可能成立加重結果犯 C-3-12
  五、正犯發生等價客體錯誤時,對教唆犯成罪之影響 C-3-16
  六、教唆犯之既、未遂 C-3-20
  七、未遂教唆 C-3-20
 【第三節】幫助犯 C-3-22
  一、幫助犯之主、客觀不法構成要件 C-3-23
  〔專題研究〕幫助行為與正犯主行為因果關係之認定 C-3-26
  二、幫助犯之既、未遂 C-3-32
 【第四節】連鎖共犯 C-3-36

4正犯與共犯之交錯
 【第一節】前言 C-4-3
 【第二節】共犯與身分 C-4-4
  一、刑法第31條第1項──純正身分(不法身分、構成身分) C-4-4
  二、刑法第31條第2項──不純正身分(罪責身分、加減身分) C-4-6


D犯罪競合論

1競合之基本概念
 【第一節】行為單數 D-1-5
  一、思考面向 D-1-5
  二、法律效果 D-1-9
  〔專題研究〕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上大字第1089號裁定之解析 D-1-12
  〔專題研究〕想像競合「從一重處斷」之意涵 D-1-18
  〔專題研究〕想像競合「從一重處斷」之具體事例
        ──以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977 號判決為例 D-1-19
  〔專題研究〕想像競合「輕罪封鎖效果」之範圍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大字第2306 號裁定之解析 D-1-25
  〔專題研究〕「夾結原則」能否作為想像競合之標準? D-1-29
 【第二節】行為複數 D-1-35
  一、思考面向 D-1-35
  二、法律效果 D-1-35
2附論──新刑法下連續犯與牽連犯之去留
 【第一節】連續犯 D-2-3
 【第二節】牽連犯 D-2-8


E刑罰論
 【第一節】刑事制裁概說 E-3
  一、刑罰 E-3
  二、保安處分 E-3
 【第二節】刑罰 E-4
  一、刑罰之種類 E-4
  二、刑罰之加重與減輕 E-7
  〔專題研究〕「累犯加重本刑」是否違反一行為不二罰原則?
        「累犯一律加重本刑」是否違反罪刑相當原則?
        「累犯更定其刑」是否違反憲法一事不再理原則? E-9
  三、刑罰執行之暫緩與寬恕 E-18
  四、刑罰之障礙 E-33
 【第三節】保安處分 E-37
  一、具有剝奪人身自由特性之保安處分 E-37
  二、非干預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 E-41


F沒收制度綜覽
  一、概說──沒收於新舊法之變革 F-3
  二、沒收適用裁判時之必要性 F-5
  三、沒收之性質──由「從刑」中解放 F-6
  四、犯罪物沒收(Einziehung) F-7
  五、犯罪所得沒收(Verfall) F-18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之犯罪所得沒收──實務見解與學者評析 F-25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之犯罪所得沒收──審查實例 F-28
  〔專題研究〕繼承型(特殊挪移型)之犯罪所得沒收 F-32
  〔專題研究〕相對總額原則(兩階段計算法)
        ──兼論「中性成本支出」之認定 F-41
  六、單獨宣告沒收(刑§40Ⅱ、Ⅲ) F-46
  七、範題演練 F-47


歷屆試題索引 G-1

序/導讀

十版序

  十版,一個從未想過的數字,在2024年實現了。筆者一方面懷古,重新審視諸多過去整理的文章,並增刪文句,讓它們看起來更加通順、更好理解;另一方面,無論是學說還是實務,都盡可能增補新資料,希望提供讀者完整的考試資訊。
  筆者的寫作和備考其實都頗漫長(淚)。寫作人生可能看不到終點,考試人生卻始終有道光,隱微地在黑暗中指引著你。距離有多長?還要走多久?不知道,但終會抵達。等到四、五十歲後回頭看,可能忘記到底是哪一年考上的,但考試過程的辛酸苦楚,我想會一輩子烙印於心。
  最後,感謝讀享團隊的幫忙,尤其是責編茗莘和美編的鼎力相助,才讓本書能順利付梓。

周易
2024年9月


  感謝大家對《就是這本刑法總則體系+解題書》的支持,能夠一路走到第十版,真的讓我感到無比的榮幸與感激。
  從第一版出版至今,已經過了整整十年,這段期間不僅見證了法學界的變遷,也記錄了我們共同的學習與成長。
  十年間,讀者們的回饋、建議以及對書籍的持續支持,都是我與共同作者周易不斷修訂與改進的最大動力。
  再次感謝大家的陪伴與支持,願這本書能夠繼續成為您學習刑法的好夥伴。

法夫子
2024年9月
於法鳴法律事務所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464467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824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