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怎麼說?爸媽也能變成說故事高手
收錄75個睡前故事,帶領爸媽輕鬆成為說故事高手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第一本深入介紹「說故事藝術」的中文著作
帶領爸媽輕鬆成為說故事高手
◎給孩子一輩子最好的禮物──為孩子講故事!
啟發孩子的智慧,開拓孩子的視野與胸襟
滋養孩子的心靈,培養孩子的品格與想像力
聯繫親子情感,讓孩子感受父母溫暖的愛
◎收錄75個睡前故事
本書作者小巫媽媽有個愛為孩子講故事的爸爸,小時候她每天最盼望的時光,就是晚上躺在床上聽爸爸講故事;長大後讀了教育碩士的她,也用心為孩子提供「心靈的母乳」。博覽各種故事相關書籍和理論的她,從為自己孩子和孩子班上同學講故事的豐富經驗中,不斷探索故事和孩子成長的關係,這本書就是她持續在故事園地耕耘的成果。書中,小巫媽媽與父母們分享了「為孩子講故事」需要知道的所有事,包括:
*怎樣為孩子選故事?不同年齡層和氣質類型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故事?
*怎樣為孩子講故事、編故事,甚至一起和孩子創作故事?
*為什麼要講睡前故事?睡前故事要怎麼說?
*經典故事如何豐富孩子靈魂深處的「內在王國」;治療性故事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心靈誤區」;教學故事如何啟發孩子的智慧?
其中,還穿插了小巫媽媽在為孩子講故事時,發生的許多生動而神奇的例子,以及她創作、收集的近八十個睡前故事,讓爸媽在感動和有趣的氛圍中學習成為「說故事高手」。
帶領爸媽輕鬆成為說故事高手
◎給孩子一輩子最好的禮物──為孩子講故事!
啟發孩子的智慧,開拓孩子的視野與胸襟
滋養孩子的心靈,培養孩子的品格與想像力
聯繫親子情感,讓孩子感受父母溫暖的愛
◎收錄75個睡前故事
本書作者小巫媽媽有個愛為孩子講故事的爸爸,小時候她每天最盼望的時光,就是晚上躺在床上聽爸爸講故事;長大後讀了教育碩士的她,也用心為孩子提供「心靈的母乳」。博覽各種故事相關書籍和理論的她,從為自己孩子和孩子班上同學講故事的豐富經驗中,不斷探索故事和孩子成長的關係,這本書就是她持續在故事園地耕耘的成果。書中,小巫媽媽與父母們分享了「為孩子講故事」需要知道的所有事,包括:
*怎樣為孩子選故事?不同年齡層和氣質類型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故事?
*怎樣為孩子講故事、編故事,甚至一起和孩子創作故事?
*為什麼要講睡前故事?睡前故事要怎麼說?
*經典故事如何豐富孩子靈魂深處的「內在王國」;治療性故事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心靈誤區」;教學故事如何啟發孩子的智慧?
其中,還穿插了小巫媽媽在為孩子講故事時,發生的許多生動而神奇的例子,以及她創作、收集的近八十個睡前故事,讓爸媽在感動和有趣的氛圍中學習成為「說故事高手」。
目錄
【推薦序】愛說故事的人 林文寶∕2
【推薦序】成為孩子的故事大王 許月梅∕5
【自序】講不完的好故事 小巫∕8
故事之前的故事
故事是人類成長的養分──為什麼要為孩子講故事∕16
◎故事滋養孩子的心靈∕19
◎故事加強親子交流∕20
◎故事是開發孩子智力的最佳途徑∕23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故事──怎樣為孩子選故事∕29
◎0~3歲∕31
◎3~6歲∕32
◎6~8歲∕32
◎9~11歲∕34
◎12~14歲∕35
好父母,都能成為故事大王──怎樣為孩子編故事∕37
◎多讀多看,先「借」後編∕39
◎巧妙利用自身資源∕41
◎因「孩」而異編故事∕42
◎和孩子們一起編∕43
講故事,講藝術──怎樣為孩子講故事∕44
◎不要依賴書本∕44
◎幫助孩子形成內心圖景∕45
◎注重故事讓孩子入睡的功能∕49
◎講故事重品質而非數量∕50
◎不要急於求成、灌輸知識∕51
◎創造故事的環境和氛圍∕51
◎道具的配合∕52
◎語氣、語調的講究∕53
◎兒歌、詩歌、歌曲的穿插∕53
經典故事.豐富孩子靈魂深處的「內在王國」
民間傳說和童話裡的象徵符號∕56
經典故事小屋∕63
霍勒婆婆(格林童話)∕63
牧鵝姑娘(格林童話)∕67
一幅壯錦(壯族民間故事)∕73
聖徒克里斯多夫的傳奇∕79
小英雄除妖(朝鮮民間故事)∕84
睡前故事.陪孩子步入夢鄉
什麼叫睡前故事∕90
為什麼要講睡前故事∕90
◎睡前故事≠睡前功課∕90
◎選擇恰當的故事∕91
如何編睡前故事∕91
我們這樣講睡前故事∕92
◎開燈拿著書講VS.關燈娓娓道來∕92
◎每天講N個VS.只講一個∕93
睡前故事小屋∕95
三隻小羊∕95
三隻小兔子∕97
三朵小花∕99
兩隻小狐狸∕102
三隻海豚∕103
三隻小雞過河∕105
三隻小狗和水晶球∕108
馬鴨賽跑∕109
小貓咪闖世界∕113
鴿子和天鵝∕114
茶麗夢中的小貓∕116
女王和拇指姑娘∕117
漂亮女孩和兩個小可愛∕120
湯姆與塞拉貝爾的天藍色水晶球∕121
火山與彩虹∕123
小天使的奇妙事∕126
愛麗絲、威廉、珠兒絲的故事(一)∕128
愛麗絲、威廉、珠兒絲的故事(二)∕130
月亮石在哪裡∕131
爬到樹上看天空∕134
蒲公英的夢想∕136
拉拉的長頭髮∕138
治療性故事.幫孩子走出「心靈誤區」
什麼叫治療性故事∕144
治療性故事的意義和作用∕146
如何編撰治療性故事∕148
治療性故事編撰過程範例∕153
我們這樣講治療性故事∕158
講治療性故事的要點∕160
◎千萬不要解讀∕160
◎治療性故事不會讓孩子跳躍式成長∕160
◎不要帶著功利心∕161
◎保有謙遜的心態∕161
◎價值觀與親子關係品質影響治療效果∕161
治療性故事小屋∕162
想當孔雀的小鴨子∕162
小樹苗的故事∕166
小小和巨人∕169
淘氣的小熊∕171
不會飛的鳥∕179
非常想成為雄鹿的小鹿∕180
龜兔賽跑新編∕183
獅子和臭鼬∕184
小馬和小貓∕188
一片葉子∕190
月季花圃∕194
伊莎貝爾歷險記∕197
湖心的羽毛∕199
愛說話的國王(框架故事)∕202
四個星期的國王(框架故事)∕203
兔子和狐狸∕206
會治病的小鴿子∕206
兩隻蝴蝶∕208
蘇菲與快樂小島∕210
把月亮關起來的小猴子∕212
烏鴉與音樂會∕214
怕黑∕216
氣質類型故事.因孩子而異的故事
什麼是氣質類型∕222
◎風相的孩子∕224
◎火相的孩子∕226
◎水相的孩子∕227
◎土相的孩子∕228
我們這樣講氣質類型故事∕230
氣質類型故事小屋∕231
四隻小兔子∕231
四匹駱駝∕236
四隻兔子和一匹馬∕238
風和太陽∕244
教學故事.開啟智慧之門
什麼是教學故事∕248
教學故事的意義和作用∕249
色彩教學故事小屋∕250
紅色和黃色∕251
藍色和黃色∕252
紅色和綠色∕252
形線畫教學故事小屋∕253
費迪歷險記(一)∕254
費迪歷險記(二)∕257
費迪歷險記(三)∕259
費迪歷險記(四)∕261
數學教學故事小屋∕263
一元騎士的重大發現(數字1的特質)∕264
◎其他數字的特質∕268
變成一個人的一家子(數字8的故事)∕269
◎加減乘除四則運算∕272
精靈和寶石∕273
◎乘法表∕274
最富有的數字(一)∕277
最富有的數字(二)∕279
地理教學故事小屋∕280
雪梨港口大橋∕280
布里斯本∕283
中秋節──熊貓一家的故事∕289
玫瑰典禮故事小屋∕296
忘川之水∕296
十五位勇敢的少年∕304
【推薦序】成為孩子的故事大王 許月梅∕5
【自序】講不完的好故事 小巫∕8
故事之前的故事
故事是人類成長的養分──為什麼要為孩子講故事∕16
◎故事滋養孩子的心靈∕19
◎故事加強親子交流∕20
◎故事是開發孩子智力的最佳途徑∕23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故事──怎樣為孩子選故事∕29
◎0~3歲∕31
◎3~6歲∕32
◎6~8歲∕32
◎9~11歲∕34
◎12~14歲∕35
好父母,都能成為故事大王──怎樣為孩子編故事∕37
◎多讀多看,先「借」後編∕39
◎巧妙利用自身資源∕41
◎因「孩」而異編故事∕42
◎和孩子們一起編∕43
講故事,講藝術──怎樣為孩子講故事∕44
◎不要依賴書本∕44
◎幫助孩子形成內心圖景∕45
◎注重故事讓孩子入睡的功能∕49
◎講故事重品質而非數量∕50
◎不要急於求成、灌輸知識∕51
◎創造故事的環境和氛圍∕51
◎道具的配合∕52
◎語氣、語調的講究∕53
◎兒歌、詩歌、歌曲的穿插∕53
經典故事.豐富孩子靈魂深處的「內在王國」
民間傳說和童話裡的象徵符號∕56
經典故事小屋∕63
霍勒婆婆(格林童話)∕63
牧鵝姑娘(格林童話)∕67
一幅壯錦(壯族民間故事)∕73
聖徒克里斯多夫的傳奇∕79
小英雄除妖(朝鮮民間故事)∕84
睡前故事.陪孩子步入夢鄉
什麼叫睡前故事∕90
為什麼要講睡前故事∕90
◎睡前故事≠睡前功課∕90
◎選擇恰當的故事∕91
如何編睡前故事∕91
我們這樣講睡前故事∕92
◎開燈拿著書講VS.關燈娓娓道來∕92
◎每天講N個VS.只講一個∕93
睡前故事小屋∕95
三隻小羊∕95
三隻小兔子∕97
三朵小花∕99
兩隻小狐狸∕102
三隻海豚∕103
三隻小雞過河∕105
三隻小狗和水晶球∕108
馬鴨賽跑∕109
小貓咪闖世界∕113
鴿子和天鵝∕114
茶麗夢中的小貓∕116
女王和拇指姑娘∕117
漂亮女孩和兩個小可愛∕120
湯姆與塞拉貝爾的天藍色水晶球∕121
火山與彩虹∕123
小天使的奇妙事∕126
愛麗絲、威廉、珠兒絲的故事(一)∕128
愛麗絲、威廉、珠兒絲的故事(二)∕130
月亮石在哪裡∕131
爬到樹上看天空∕134
蒲公英的夢想∕136
拉拉的長頭髮∕138
治療性故事.幫孩子走出「心靈誤區」
什麼叫治療性故事∕144
治療性故事的意義和作用∕146
如何編撰治療性故事∕148
治療性故事編撰過程範例∕153
我們這樣講治療性故事∕158
講治療性故事的要點∕160
◎千萬不要解讀∕160
◎治療性故事不會讓孩子跳躍式成長∕160
◎不要帶著功利心∕161
◎保有謙遜的心態∕161
◎價值觀與親子關係品質影響治療效果∕161
治療性故事小屋∕162
想當孔雀的小鴨子∕162
小樹苗的故事∕166
小小和巨人∕169
淘氣的小熊∕171
不會飛的鳥∕179
非常想成為雄鹿的小鹿∕180
龜兔賽跑新編∕183
獅子和臭鼬∕184
小馬和小貓∕188
一片葉子∕190
月季花圃∕194
伊莎貝爾歷險記∕197
湖心的羽毛∕199
愛說話的國王(框架故事)∕202
四個星期的國王(框架故事)∕203
兔子和狐狸∕206
會治病的小鴿子∕206
兩隻蝴蝶∕208
蘇菲與快樂小島∕210
把月亮關起來的小猴子∕212
烏鴉與音樂會∕214
怕黑∕216
氣質類型故事.因孩子而異的故事
什麼是氣質類型∕222
◎風相的孩子∕224
◎火相的孩子∕226
◎水相的孩子∕227
◎土相的孩子∕228
我們這樣講氣質類型故事∕230
氣質類型故事小屋∕231
四隻小兔子∕231
四匹駱駝∕236
四隻兔子和一匹馬∕238
風和太陽∕244
教學故事.開啟智慧之門
什麼是教學故事∕248
教學故事的意義和作用∕249
色彩教學故事小屋∕250
紅色和黃色∕251
藍色和黃色∕252
紅色和綠色∕252
形線畫教學故事小屋∕253
費迪歷險記(一)∕254
費迪歷險記(二)∕257
費迪歷險記(三)∕259
費迪歷險記(四)∕261
數學教學故事小屋∕263
一元騎士的重大發現(數字1的特質)∕264
◎其他數字的特質∕268
變成一個人的一家子(數字8的故事)∕269
◎加減乘除四則運算∕272
精靈和寶石∕273
◎乘法表∕274
最富有的數字(一)∕277
最富有的數字(二)∕279
地理教學故事小屋∕280
雪梨港口大橋∕280
布里斯本∕283
中秋節──熊貓一家的故事∕289
玫瑰典禮故事小屋∕296
忘川之水∕296
十五位勇敢的少年∕304
序/導讀
推薦序一
愛說故事的人∕林文寶
沒有人不喜歡聽故事的,只要是好聽的故事。
在聆聽故事的過程當中,故事能帶我們闖入一個新的世界,甚至化身為故事中的主角,使你忘懷身在何處,此時你獲得自由,神馳到全新的國度,體驗新鮮事物的愉悅;恐怖的劇情使你心驚膽跳,冒險的劇情使你落淚與歡笑。透過故事,我們學習到自身與他者的文化,也進而學習到如何活在這個世界上。
時間之河涓涓細流,說故事的方式也不斷的演進,由最原本的口頭說演故事,轉而將故事訴諸文字的方式呈現,使得讀者可以透過文字,感受故事的情節;另外,也開始使用戲劇的方式呈現故事,讓故事的角色活生生的在觀眾面前演出;到了近代,伴隨著科技的發達,也改變說故事的模式。電視、電影的發明,透過影像把觀眾帶入虛擬的故事現場;再加上現在科技的無遠弗屆,3D技術的演進,虛擬實境甚至會讓觀眾錯亂自己身為何處。
從這些例子看來,從古時候到現代,儘管已經過如此長久的時間,但是故事始終沒被淡忘,我們反而需要更多故事填補現在容易空虛的心靈。每個人都需要故事,故事使我們認識自己,故事使我們知道要怎麼活下去,故事告訴我們所有的事,沒有故事我們就活不下去,這就是故事的可貴。
因此,孩子在出生後,是極需要故事的,這些故事是他們品格養成的最大關鍵,而父母絕對是最好的說故事者。故事是聯繫對方的語言,透過父母親口說的故事,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父母親挑選的故事,也是他們對於子女的期待。
一個個好聽的故事,不只能訓練孩子的想像力,使他沉浸在故事裡面,滋補心靈,並且逐漸養成孩子的人生觀,也讓孩子瞭解自己只不過是世界上的一個成員,之中還存在著不同的文化與國家,達到擴展孩子視野與心胸的目的。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達猛進,說故事的媒介實在太多,電視媒體、3C用品等開始不斷轟炸我們的感官。許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直接把他們暴露在這些絢麗的媒體中,請它們代為說故事,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啊!媒體的故事大多沒經過篩選,只貪圖收視率而下猛藥刺激觀眾的感官神經,來使觀眾過癮而滿足;若是沒有為孩子篩選把關,聽故事反而會變成本末倒置,使得孩子對於強烈的感官刺激視為自然,自體的感受逐漸減弱麻痺,實在不可輕忽。
看到此書的出版,非常欣慰,小巫教導父母該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分享許多寶貴的說故事技巧,並舉出許多的實例介紹,使得新手父母能駕輕就熟。透過小巫的引導,說故事肯定不再是一件難事。
父母說故事給小孩聽的過程當中,並非僅是一種刻意的活動,而是聯繫親子情感的重要活動;他們彼此分享故事,確立親子關係,也確立人生價值。從小聽故事的小孩,一定不會變壞,他們在故事中學會包容、尊重,也學會了愛。
一個會說故事的人,不只是好爸媽,也會是在社群當中,比較快樂的人。不只是父母需要會說故事,領導者也需要會說故事;因為會說故事的人視野寬廣,心胸遼闊,較具信心,不只能體諒別人,也能享受人生,因此在人際當中,更是游刃有餘,獲得大家的喜愛。
一個愛聽故事的小孩,長大之後,也會變成一個愛說故事的人,他們樂於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豐富自己的人生。
(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推薦序二
成為孩子的故事大王!∕許月梅
從事幼教工作一輩子,為幼兒說了三十幾年的故事,也看過很多教導老師與父母如何為孩子說故事的書籍。但是,初見此書,就被內文深入完整的故事相關詮釋,以及多元豐富的各類型故事深深吸引,忍不住要讓更多人知道這本書的精采。
對父母來說,自己最珍愛的孩子,除了身體的發展需要無微不至的照顧之外,心靈的滋潤與涵養,更是父母企盼提升孩子與眾不同的栽培方向。滋養孩子心靈的作法其實不難──講故事就行了。只是,要如何講、講什麼、要怎樣有變化……這些就需要仰賴經驗豐富的前輩為大家指點迷津了。
本書作者小巫媽媽,從小就有爸爸為她說故事的甜蜜時光與記憶,帶著這份「父母的聲音絕對不能替代」的溫潤記憶,當她為人母親時,很自然的就複製爸爸的作法,親自日日為孩子提供「心靈的母乳」,用自己的聲音陪伴孩子們成長,讓媽媽溫暖的聲音滲透到孩子全身心的記憶。
哪些書是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的正確選擇呢?小巫媽媽根據不同年齡層的孩子、不同類型的故事,告訴大家如何為0~14歲的孩子說故事。看了她的詳細介紹,會讓人有任督二脈頓時被打通的豁然開朗。
「要怎樣為孩子編故事,成為孩子的魔法師」,想必是父母親們躍躍欲試的課題。小巫媽媽「多讀多看,先借後編」的引導原則,一下子便能讓父母進入狀況、掌握要點喔。
小巫媽媽還提醒大家創造不同故事需要的環境和氛圍。比如:「睡前故事肯定是要關燈講。為什麼呢?為了讓孩子更好發揮他的想像力!因為在黑暗中聽故事,想像力是信馬由韁、無邊無際的。」她舉小時候爸爸為她講《水滸傳》、《西遊記》等名著為例,雖然書中有連環畫,但她爸爸卻是把那些故事講一遍給她聽,而不是讓她自己去閱讀文字或是看連環畫。因此,浮現在她腦海裡的,不是別人畫的圖像,而是她在黑暗中聽了故事後自己想像出來的畫面。她覺得現在會講故事,就是得益於當年在那樣一種氛圍中對故事的吸收和儲存。
關於上面這點,我特別同意小巫媽媽的說法。每次我為小朋友說故事前,總會輕柔緩慢的唱一首短曲,並在曲子結束後,以小碰鐘互擊的「噹!」一聲作為結尾,總是換來小朋友滿室的笑顏與睜大雙眼的期盼眼神。說故事的情境營造,真的會為父母或老師的故事帶來很大的加分效果。
在社會大學的洗禮下,大人的觀點早非年少時的稚嫩與無拘無束,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功利與速成的現實考量。這些想法放在工作環境,或許有不得不為的權衡,但放在為孩子說故事的心情與步調,就萬萬不可了。「為孩子講故事,千萬不要說穿故事的寓意!切記:欲速則不達。直接說教是最沒用的,甚至適得其反。有時候,繞的路愈長,反而愈能夠達到教育的目的。」這是小巫媽媽告訴我們,為孩子說童話故事以及框架故事時,內心要謹記的重要原則。
「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長著金色的頭髮,但必須經過梳理和滋養,才能夠使精神世界的陽光在他們身體裡產生思考的能量。」小巫媽媽對孩子成長的體會,是深入與透徹的。在我自己撫養兩個孩子的過程中,最令我難忘的畫面就是:小時候,他們一左一右靠在我的肩膀,要我一遍一遍為他們講述同樣故事的情景。說故事裡的「重複與等待」,真的才是開啟孩子語文興趣的關鍵。
希望大家和我一樣,能透過小巫媽媽這本書,找到樂於為孩子說故事的著力點,成為孩子的故事大王!
(作者為經國學院幼保系兼任講師、台北市幼教輔導團榮譽輔導員)
愛說故事的人∕林文寶
沒有人不喜歡聽故事的,只要是好聽的故事。
在聆聽故事的過程當中,故事能帶我們闖入一個新的世界,甚至化身為故事中的主角,使你忘懷身在何處,此時你獲得自由,神馳到全新的國度,體驗新鮮事物的愉悅;恐怖的劇情使你心驚膽跳,冒險的劇情使你落淚與歡笑。透過故事,我們學習到自身與他者的文化,也進而學習到如何活在這個世界上。
時間之河涓涓細流,說故事的方式也不斷的演進,由最原本的口頭說演故事,轉而將故事訴諸文字的方式呈現,使得讀者可以透過文字,感受故事的情節;另外,也開始使用戲劇的方式呈現故事,讓故事的角色活生生的在觀眾面前演出;到了近代,伴隨著科技的發達,也改變說故事的模式。電視、電影的發明,透過影像把觀眾帶入虛擬的故事現場;再加上現在科技的無遠弗屆,3D技術的演進,虛擬實境甚至會讓觀眾錯亂自己身為何處。
從這些例子看來,從古時候到現代,儘管已經過如此長久的時間,但是故事始終沒被淡忘,我們反而需要更多故事填補現在容易空虛的心靈。每個人都需要故事,故事使我們認識自己,故事使我們知道要怎麼活下去,故事告訴我們所有的事,沒有故事我們就活不下去,這就是故事的可貴。
因此,孩子在出生後,是極需要故事的,這些故事是他們品格養成的最大關鍵,而父母絕對是最好的說故事者。故事是聯繫對方的語言,透過父母親口說的故事,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父母親挑選的故事,也是他們對於子女的期待。
一個個好聽的故事,不只能訓練孩子的想像力,使他沉浸在故事裡面,滋補心靈,並且逐漸養成孩子的人生觀,也讓孩子瞭解自己只不過是世界上的一個成員,之中還存在著不同的文化與國家,達到擴展孩子視野與心胸的目的。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達猛進,說故事的媒介實在太多,電視媒體、3C用品等開始不斷轟炸我們的感官。許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直接把他們暴露在這些絢麗的媒體中,請它們代為說故事,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啊!媒體的故事大多沒經過篩選,只貪圖收視率而下猛藥刺激觀眾的感官神經,來使觀眾過癮而滿足;若是沒有為孩子篩選把關,聽故事反而會變成本末倒置,使得孩子對於強烈的感官刺激視為自然,自體的感受逐漸減弱麻痺,實在不可輕忽。
看到此書的出版,非常欣慰,小巫教導父母該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分享許多寶貴的說故事技巧,並舉出許多的實例介紹,使得新手父母能駕輕就熟。透過小巫的引導,說故事肯定不再是一件難事。
父母說故事給小孩聽的過程當中,並非僅是一種刻意的活動,而是聯繫親子情感的重要活動;他們彼此分享故事,確立親子關係,也確立人生價值。從小聽故事的小孩,一定不會變壞,他們在故事中學會包容、尊重,也學會了愛。
一個會說故事的人,不只是好爸媽,也會是在社群當中,比較快樂的人。不只是父母需要會說故事,領導者也需要會說故事;因為會說故事的人視野寬廣,心胸遼闊,較具信心,不只能體諒別人,也能享受人生,因此在人際當中,更是游刃有餘,獲得大家的喜愛。
一個愛聽故事的小孩,長大之後,也會變成一個愛說故事的人,他們樂於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豐富自己的人生。
(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推薦序二
成為孩子的故事大王!∕許月梅
從事幼教工作一輩子,為幼兒說了三十幾年的故事,也看過很多教導老師與父母如何為孩子說故事的書籍。但是,初見此書,就被內文深入完整的故事相關詮釋,以及多元豐富的各類型故事深深吸引,忍不住要讓更多人知道這本書的精采。
對父母來說,自己最珍愛的孩子,除了身體的發展需要無微不至的照顧之外,心靈的滋潤與涵養,更是父母企盼提升孩子與眾不同的栽培方向。滋養孩子心靈的作法其實不難──講故事就行了。只是,要如何講、講什麼、要怎樣有變化……這些就需要仰賴經驗豐富的前輩為大家指點迷津了。
本書作者小巫媽媽,從小就有爸爸為她說故事的甜蜜時光與記憶,帶著這份「父母的聲音絕對不能替代」的溫潤記憶,當她為人母親時,很自然的就複製爸爸的作法,親自日日為孩子提供「心靈的母乳」,用自己的聲音陪伴孩子們成長,讓媽媽溫暖的聲音滲透到孩子全身心的記憶。
哪些書是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的正確選擇呢?小巫媽媽根據不同年齡層的孩子、不同類型的故事,告訴大家如何為0~14歲的孩子說故事。看了她的詳細介紹,會讓人有任督二脈頓時被打通的豁然開朗。
「要怎樣為孩子編故事,成為孩子的魔法師」,想必是父母親們躍躍欲試的課題。小巫媽媽「多讀多看,先借後編」的引導原則,一下子便能讓父母進入狀況、掌握要點喔。
小巫媽媽還提醒大家創造不同故事需要的環境和氛圍。比如:「睡前故事肯定是要關燈講。為什麼呢?為了讓孩子更好發揮他的想像力!因為在黑暗中聽故事,想像力是信馬由韁、無邊無際的。」她舉小時候爸爸為她講《水滸傳》、《西遊記》等名著為例,雖然書中有連環畫,但她爸爸卻是把那些故事講一遍給她聽,而不是讓她自己去閱讀文字或是看連環畫。因此,浮現在她腦海裡的,不是別人畫的圖像,而是她在黑暗中聽了故事後自己想像出來的畫面。她覺得現在會講故事,就是得益於當年在那樣一種氛圍中對故事的吸收和儲存。
關於上面這點,我特別同意小巫媽媽的說法。每次我為小朋友說故事前,總會輕柔緩慢的唱一首短曲,並在曲子結束後,以小碰鐘互擊的「噹!」一聲作為結尾,總是換來小朋友滿室的笑顏與睜大雙眼的期盼眼神。說故事的情境營造,真的會為父母或老師的故事帶來很大的加分效果。
在社會大學的洗禮下,大人的觀點早非年少時的稚嫩與無拘無束,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功利與速成的現實考量。這些想法放在工作環境,或許有不得不為的權衡,但放在為孩子說故事的心情與步調,就萬萬不可了。「為孩子講故事,千萬不要說穿故事的寓意!切記:欲速則不達。直接說教是最沒用的,甚至適得其反。有時候,繞的路愈長,反而愈能夠達到教育的目的。」這是小巫媽媽告訴我們,為孩子說童話故事以及框架故事時,內心要謹記的重要原則。
「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長著金色的頭髮,但必須經過梳理和滋養,才能夠使精神世界的陽光在他們身體裡產生思考的能量。」小巫媽媽對孩子成長的體會,是深入與透徹的。在我自己撫養兩個孩子的過程中,最令我難忘的畫面就是:小時候,他們一左一右靠在我的肩膀,要我一遍一遍為他們講述同樣故事的情景。說故事裡的「重複與等待」,真的才是開啟孩子語文興趣的關鍵。
希望大家和我一樣,能透過小巫媽媽這本書,找到樂於為孩子說故事的著力點,成為孩子的故事大王!
(作者為經國學院幼保系兼任講師、台北市幼教輔導團榮譽輔導員)
試閱
為什麼要為孩子講故事?
有時候我們只是看到表面上獲得的東西,卻忽略了表面之下龐大的支持系統。這就像蓋房子,不能只蓋屋頂,還要打地基、砌牆。支持兒童健康發展的系統不那麼顯而易見,甚至是我們看不見的,但又必不可少。而家長卻容易走進誤區,注重一些顯而易見的東西,但這些東西不過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而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只佔其全部體積的 1╱8。如果我們明白為什麼要講故事,而且會用合適的方式講,所獲得的就不僅僅是水面上的 1╱8,還有水面下的 7╱8。要知道,沒有水面下的 7╱8,水面上的 1╱8 就不會存在。
所以在講故事方面也不能急功近利、捨本逐末,如果我們追逐的是讓孩子獲得知識、明白道理、培養興趣或者識字閱讀這樣淺顯的東西,那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有些父母覺得跟孩子在一起不能浪費時間,跟孩子一起閱讀更不能浪費時間,要往孩子腦子裡塞很多的東西。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急於把自己的東西給他,見到什麼都要說一番道理,包括說一番科學原理,把自己變成博物館裡的解說員,一天到晚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給孩子聽。
有一個媽媽告訴我,她也曾經是一個「解說員」,後來發現這樣做不對勁,孩子沒有如她所願地學到東西,反而破壞了親子關係,孩子對她說的那些不僅不感興趣,甚至很反感。
因為我們必須照顧到水面下的 7╱8,所以怎麼講、講什麼就非常講究,不是什麼都可以拿來講給孩子聽。當然,講故事顯而易見的功效也是有的,比如,發展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的辭彙量、幫助孩子情緒和道德感的發展,但是在讓孩子明白道理方面,我們容易走進一個誤區。我以前也看過很多中文讀物,畫得很難看,整篇是黑壓壓的字和注音,好像出版社生怕家長浪費了錢,買一堆紙回家,所以每一頁都填得滿滿的,毫無美感可言。而且這些故事顯而易見是有教育意義的,寫得很直接了當。即便如此,父母講完故事還很擔心,還要繼續拷問一下:你知道小熊為什麼一定要把蘋果讓給小兔子嗎?你覺得應該向小熊學習什麼啊?你是要做小熊,還是那隻小狐狸啊?等等,出個試卷讓孩子回答,要是答「錯」了,家長就很著急。
講故事的第一大忌——就是千萬不要把故事意義給說破了。故事意義說破了,就前功盡棄了,不管這個故事是多麼的美好,多麼的道德高尚,說破了,孩子就聽不進去了,對孩子來說一點用也沒有了。即便他能像你所期待的那樣,學習小熊的助人為樂、慷慨大方,也是做給你看的,不是在他的內心裡。
◎故事滋養孩子的心靈
那麼講故事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對孩子心靈的滋養,這是不可言說、無法量化的。兒童的身體若要健康成長,需要汲取恰當的養分。相對地,他們心靈的健康成長,也需要汲取恰當的養分。我們都知道,供給身體的最佳養分應該是天然的、有機的、富含生命力的。人工合成的,或者含有大量人造添加劑的食物,則對身體有害。相對地,供給孩子心靈的養分也應該是有活力的、富含生命力的,而不是僵化的、刻板的、機械的。
故事中的角色(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或者植物)都富有生命,是鮮活的、靈動的;講故事的人(父母或者祖父母)也是活生生的人,帶著濃濃的愛意——就像母乳那樣,帶著媽媽的體溫,涓涓地淌入孩子的身體和心靈。
故事蘊涵了大量的智慧,尤其是像格林童話或者希臘神話那樣經久不衰的民間傳說或神話,就是一部人類意識進化的歷史紀錄,同時也展現了我們當今仍在持續的心靈發展不同階段的原型,展現出人類從童年到成年的發展軌跡,其中的智慧已經無法用現代語言準確地詮釋了。但當我們講給孩子聽的時候,他們可以本能地理解,並化作生命的一部分。
故事中的角色引領孩子探索並發現自己內心的寶藏,他們本能地體會到生活的甜酸苦辣和命運的指引;透過故事,孩子們學習到忠誠使心靈變得美麗,純潔帶來靈魂最高層次的喜悅;故事也讓孩子們理解,自己降生在這個世界上,是因為有那麼多美妙的探險歷程在等待著他們!
媽媽反覆為孩子講的經典故事,豐富了孩子靈魂深處的「內在王國」(歌德語),成熟的智慧注入幼小生命的智慧源泉,形成新鮮的智慧。而孩子則藉著這種強大的力量,產生出對生活的理想和希望。
故事能慢慢地滲入孩子的心靈,就好像為植物輸送養分那樣,不是把水和養分澆在葉子上,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涓涓滴滴地滲透到泥土底下,滋養植物的根部。吸收的過程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但功效卻是巨大的。故事講得好,養分會直接送到孩子的潛意識裡,對孩子的心靈產生滋養、教育、感化和治療的作用。
故事開啟兒童智慧的大門——它具備一種奇特的「魔力」,能夠激發兒童獨特的想像力,讓其插上翅膀自由翱翔,進入創造性圖景的領域,超越感知與邏輯思維,達到更高層次的認知。聽故事的時候,腦裡有 23個區域積極活動,將聽覺接收的信號轉化為畫面,稱為「內心圖景」(inner picture),這就是人類思維的基礎。任何其他的活動都不能如此有效地調動孩子的腦,積極的活動意味著神經元之間在建立新的連結。換句話說,聽故事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在成長、在發展。
有時候我們只是看到表面上獲得的東西,卻忽略了表面之下龐大的支持系統。這就像蓋房子,不能只蓋屋頂,還要打地基、砌牆。支持兒童健康發展的系統不那麼顯而易見,甚至是我們看不見的,但又必不可少。而家長卻容易走進誤區,注重一些顯而易見的東西,但這些東西不過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而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只佔其全部體積的 1╱8。如果我們明白為什麼要講故事,而且會用合適的方式講,所獲得的就不僅僅是水面上的 1╱8,還有水面下的 7╱8。要知道,沒有水面下的 7╱8,水面上的 1╱8 就不會存在。
所以在講故事方面也不能急功近利、捨本逐末,如果我們追逐的是讓孩子獲得知識、明白道理、培養興趣或者識字閱讀這樣淺顯的東西,那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有些父母覺得跟孩子在一起不能浪費時間,跟孩子一起閱讀更不能浪費時間,要往孩子腦子裡塞很多的東西。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急於把自己的東西給他,見到什麼都要說一番道理,包括說一番科學原理,把自己變成博物館裡的解說員,一天到晚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給孩子聽。
有一個媽媽告訴我,她也曾經是一個「解說員」,後來發現這樣做不對勁,孩子沒有如她所願地學到東西,反而破壞了親子關係,孩子對她說的那些不僅不感興趣,甚至很反感。
因為我們必須照顧到水面下的 7╱8,所以怎麼講、講什麼就非常講究,不是什麼都可以拿來講給孩子聽。當然,講故事顯而易見的功效也是有的,比如,發展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的辭彙量、幫助孩子情緒和道德感的發展,但是在讓孩子明白道理方面,我們容易走進一個誤區。我以前也看過很多中文讀物,畫得很難看,整篇是黑壓壓的字和注音,好像出版社生怕家長浪費了錢,買一堆紙回家,所以每一頁都填得滿滿的,毫無美感可言。而且這些故事顯而易見是有教育意義的,寫得很直接了當。即便如此,父母講完故事還很擔心,還要繼續拷問一下:你知道小熊為什麼一定要把蘋果讓給小兔子嗎?你覺得應該向小熊學習什麼啊?你是要做小熊,還是那隻小狐狸啊?等等,出個試卷讓孩子回答,要是答「錯」了,家長就很著急。
講故事的第一大忌——就是千萬不要把故事意義給說破了。故事意義說破了,就前功盡棄了,不管這個故事是多麼的美好,多麼的道德高尚,說破了,孩子就聽不進去了,對孩子來說一點用也沒有了。即便他能像你所期待的那樣,學習小熊的助人為樂、慷慨大方,也是做給你看的,不是在他的內心裡。
◎故事滋養孩子的心靈
那麼講故事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對孩子心靈的滋養,這是不可言說、無法量化的。兒童的身體若要健康成長,需要汲取恰當的養分。相對地,他們心靈的健康成長,也需要汲取恰當的養分。我們都知道,供給身體的最佳養分應該是天然的、有機的、富含生命力的。人工合成的,或者含有大量人造添加劑的食物,則對身體有害。相對地,供給孩子心靈的養分也應該是有活力的、富含生命力的,而不是僵化的、刻板的、機械的。
故事中的角色(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或者植物)都富有生命,是鮮活的、靈動的;講故事的人(父母或者祖父母)也是活生生的人,帶著濃濃的愛意——就像母乳那樣,帶著媽媽的體溫,涓涓地淌入孩子的身體和心靈。
故事蘊涵了大量的智慧,尤其是像格林童話或者希臘神話那樣經久不衰的民間傳說或神話,就是一部人類意識進化的歷史紀錄,同時也展現了我們當今仍在持續的心靈發展不同階段的原型,展現出人類從童年到成年的發展軌跡,其中的智慧已經無法用現代語言準確地詮釋了。但當我們講給孩子聽的時候,他們可以本能地理解,並化作生命的一部分。
故事中的角色引領孩子探索並發現自己內心的寶藏,他們本能地體會到生活的甜酸苦辣和命運的指引;透過故事,孩子們學習到忠誠使心靈變得美麗,純潔帶來靈魂最高層次的喜悅;故事也讓孩子們理解,自己降生在這個世界上,是因為有那麼多美妙的探險歷程在等待著他們!
媽媽反覆為孩子講的經典故事,豐富了孩子靈魂深處的「內在王國」(歌德語),成熟的智慧注入幼小生命的智慧源泉,形成新鮮的智慧。而孩子則藉著這種強大的力量,產生出對生活的理想和希望。
故事能慢慢地滲入孩子的心靈,就好像為植物輸送養分那樣,不是把水和養分澆在葉子上,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涓涓滴滴地滲透到泥土底下,滋養植物的根部。吸收的過程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但功效卻是巨大的。故事講得好,養分會直接送到孩子的潛意識裡,對孩子的心靈產生滋養、教育、感化和治療的作用。
故事開啟兒童智慧的大門——它具備一種奇特的「魔力」,能夠激發兒童獨特的想像力,讓其插上翅膀自由翱翔,進入創造性圖景的領域,超越感知與邏輯思維,達到更高層次的認知。聽故事的時候,腦裡有 23個區域積極活動,將聽覺接收的信號轉化為畫面,稱為「內心圖景」(inner picture),這就是人類思維的基礎。任何其他的活動都不能如此有效地調動孩子的腦,積極的活動意味著神經元之間在建立新的連結。換句話說,聽故事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在成長、在發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