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孩子不再害怕數學:10招爸爸輕鬆教的生活數學 (邏輯思維篇)

  • 79 221
    2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孩子不再討厭數學》續作,就由爸爸來接手。
想建立孩子的數學思維,一樣可從生活中做起!


如何讓孩子的大腦不斷地主動思考,並從中獲得快樂?
孩子做題目時喜歡跳躍步驟,竟是思維的瑕疵?
父母該如何去教導孩子對數學內容的準確理解、靈活思考以及嚴謹操作?
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如何形成?

前作《孩子不再討厭數學:10招媽媽輕鬆教的生活數學》是由媽媽來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本書《孩子不再害怕數學:10招爸爸輕鬆教的生活數學》則是由爸爸來建立孩子的數學思維。作者孫路弘曾是中國奧數第一人,他認為當孩子已對數學感興趣之後,便可以開始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他透過童年趣事和學數學的過程,融合兒童數學認知次序及心理學,帶領父母構築孩子的數學思維。當孩子成長到9~10歲的階段,學習方式將從觸覺轉換成視覺,因此可藉由畫圖、書寫的動作,或是透過遊戲來學數學。

本書提供家長輕鬆帶領孩子學習數學的訣竅外,書末特別整理出家長們對孩子學數學遇到的問題等,提供解惑方法供家長參考。不知該如何幫助孩子學數學的你,一定不可錯過!

★書中內含互動視頻QR code,可隨時線上觀看孫老師解讀數學的教學方法!

音符裡藏著數學規律
每個有規律的音符彈出來都是動聽的和絃,在不同的數字組合間來回跳躍,旋律就不斷地變換和流淌。數學思維需要準確、靈活和嚴謹,這三個思維層面的耕耘,都來自爸爸。

數字間的故事
兒童認知心理學中指出,孩子從10歲左右,開始對一些神祕的事物產生好奇,尤其是有規律的、能夠猜測到的,比如數字的變化。數學思維也是對數字的不斷加工,加工的過程中,很多數字中的規律、竅門,以及數字之間的關係,就都漸漸熟悉了。

鑰匙去哪兒了
9歲以後,孩子開始從觸覺學習轉向視覺學習,開始透過文字的形式來探索外界,因此,學習已不是先行動,而是先充分思考。

數學思維開竅的過程
數學思維的醞釀過程有三個核心特點,一是要慢;二是要圖形;三是要持續想。著迷是開竅的前奏,著迷現象背後的大腦原理是吸引力、好奇和嘗試。這三點可以讓孩子在長時間裡不厭其煩地做同一件事情。

畫圖是重要的解題方法
遇到難題不要慌,試著用筆畫出來,並加入沉思。圖形能讓人一目了然,題目中蘊含的邏輯,在圖上也很容易看出來。畫圖是解題的關鍵,很多時候圖畫出來了,答案也就解開了。

天平兩端的數學
看起來玩的是天平,實際上是透過不斷地嘗試,讓天平達到平衡,進而在腦海中建立等式。等式是個抽象的數學概念,而這概念最初就來自天平。

井字遊戲玩轉加減乘除
把數學教育的內容轉換成遊戲的樣子,這一點非常重要。讓孩子情不自禁地喜歡玩、願意玩、可以沒完沒了地玩。在玩的過程中,陸續地加減乘除的規則、等式運算的結果、進位、補位、借位等都可運用自如了。

從猜謎遊戲孕育出抽象思維
數學學習要培養的是思考能力,而思考能力再進一步就是抽象思維。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在思考過程中解決一個又一個不同問題所帶來的樂趣,並不是從一百道大同小異的四則運算題中得來,而是由操作簡單、結果有趣又能引發思考的形式裡獲得。

家庭數學輔導的12個疑惑
積極的態度、熱情的參與並不等於能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方法和思路。孩子並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輸在起跑姿勢上。學習的方法不對、內容不對、思路不對都會讓孩子養成錯誤的習慣、形成錯誤的認知,甚至記下錯誤的概念。

名人推薦

聰明推薦

楊凱琳    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陳嘉皇    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系主任
梁淑坤  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Ashley    媽媽部落客
兔包    插畫家
芊爸    親子天下駐站作家
樂爸    作家

作者

孫路弘

從初中起就表現出優秀的數學能力,並立志當數學老師。之後如願考上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1985年回到母校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教書。

不僅在課堂上授業解惑,也透過文字來傳播思想,把圖書當作介紹數學學習方法的工具,更利用互聯網提供數學教育心得,運用微信跨國際溝通,教授加州、倫敦以及雪梨的學生。

將數學的方法論運用到教育上也頗有心得。著書有《孩子不再討厭數學:10招媽媽輕鬆教的生活數學》(時報)、《媽媽這樣教數學》(湛廬圖書)。

目錄

好評推薦 
總序 三個橋段:從媽媽的啟蒙到爸爸的引導
讀書指南針
引言 父親影響我一生的思考習慣
第1招 音符裡藏著數學規律
第2招 數字間的故事
第3招 鑰匙去哪兒了
第4招 數學思維開竅的過程
第5招 畫圖是重要的解題方法
第6招 天平兩端的數學
第7招 井字遊戲玩轉加減乘除
第8招 談天說地中蘊含大智慧
第9招 從猜謎遊戲孕育出抽象思維
第10招 家庭數學輔導的12個疑惑
後記
媽媽說
爸爸來作答答案

序/導讀

好評推薦

讓孩子喜歡數學是不可能的任務嗎?還是我們尚未找到可行的方法呢?

《孩子不再討厭數學:10招媽媽輕鬆教的生活數學》、《孩子不再害怕數學:10招爸爸輕鬆教的生活數學》這兩本書提供了動手做、動腦想、動眼讀、動口說的實際活動,讓家長也能夠一起參與孩子學習數學的過程,幫助孩子或自己重新喜歡上數學! 這些活動不僅能讓孩子從生活情境中理解隱藏的數學規則,也讓家長認識數學學習的機制:理解力、記憶力、自我監控力等。

媽媽的10招以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先去除孩子對數學的恐懼,領略數學的樂趣。再接著爸爸的10招則引導孩子進一步地去了解背後的數學規則,讓孩子的數學思考變得更有效、數學學習變得更主動。

透過這兩本書,不但可以讓家長重新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孩子的數學素養奠定良好基礎,在過程中更會不知不覺地和孩子一同愛上數學,親近數學!


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楊凱琳


好評推薦

數學是門體現、擴展與探索真、善、美的科目,在歷史發展上,人們透過觀察自然的現象,歸納出數學的法則,進而演繹出公理,利用它順利地解決面臨的問題;所以數學的學習始於觀察,終於應用解題。

中小學學生為何討厭數學?為何對數學產生恐懼害怕呢?原因雖部分源於數學本質的奧妙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應來自於師長的教學方式和引導方法,造成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誤解和厭惡。如何讓學生自小開始培養喜愛數學的態度、樂於接受挑戰,是數學教育應積極努力的方向。

書中的數學問題皆由生活情境或故事引出,透過父母親的引導與鼓勵,讓孩子盡情地揮灑思考,在辯證、說理的過程中獲致答案,這個步驟是孩子樂於學習數學的起點,為了維持孩子的動機並願意接受挑戰,書中另安排了一些較複雜和困難的題目讓孩子挑戰,但仍是有趣的。此種作法符合了學習中溫故知新的法則,讓孩子能將數學知識加以應用和轉換。本書可為一本啟發師長教導孩子數學的工具書,大人們若能妥善利用作者提出的數學示例與學習的心理法則,相信孩子必能樂於數學,從數學中獲致數學的真諦──擁有真善美的人生。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主任 陳嘉皇

試閱

第 1 招
音符裡藏著數學規律

◎學習鋼琴能直接影響孩子對分數的理解。我學習分數的時候,特別喜歡1/7、2/7、3/7,就是因為能從中找到音階,哼出調子來。

◎家庭中,有大量生活細節可以幫助孩子播下各種數學的種子。等到了課堂上,他們一下子就能把新學到的術語詞彙與這些種子連接。

直到上了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我才看到《唐老鴨漫遊數學奇境》的動畫片,也才知道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是最早用分數來確定音符的人。撥動一條線上不同比例的地方,就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並透過確定比例的數字來標定這個聲音,這樣就可以重複同一個聲音了。

回顧過去,鋼琴我只學過這一個假期,不到兩個月,後來手風琴倒是學了4年。在音樂中,我找到了許多跟數學相通的東西。比如,Do(1)Re(2)Mi(3)Fa(4)Sol(5)La(6)Si(7)加上升階Do(14),在鋼琴鍵盤上,這8個琴鍵是白色的,還有5個黑色的琴鍵,加起來就是13個,排列起來就是5、8、13,恰好是斐波那契數列(編註:或稱黃金分割數列、費式數列)中的一段。

爸爸輕鬆學兒童心理

波士頓兒童醫院附屬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在過去15年的研究中發現,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接觸音樂的孩子,在數學測試中的表現和對概念的理解,都比沒有接觸過音樂的孩子高出許多。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過去50年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學習鋼琴能夠直接影響孩子對分數的理解。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習分數,其實是不容易的。

在數學的發展歷史上,分數是從畢達哥拉斯製作弦開始的。一根弦拉長,繃直,手指劃過,發出聲音。畢達哥拉斯將弦截半,再拉長,繃直,手指劃過,又有一個聲音。然後繼續下去,畢達哥拉斯分別記錄了自己的做法,以及對應的聲音。從此便有更多的人開始探索聲音的不同組合,並嘗試用符號表示,這時,分數的樣子就出來了。

我學習樂譜的過程,與多數人不同。多數人都是先認識譜子,知道發音,然後用手指找到鋼琴上對應的那個鍵。我恰好相反,是從聽到的調子中尋找鋼琴上的鍵,來核對聽到的音。這大概就是爸爸的教育給我的大腦留下的一種痕跡,不從公式去操作,而是從操作中自己感受其中蘊含的規律,並漸漸體驗,讓自己對自己發現的規律熟練起來。這種做事和處理事情的方式叫實用主義。這種思維方式的好處就是不會被現有條件限制。沒有鋼琴?沒事,用盛有不同數量的水的啤酒瓶,也能夠找到《丟手絹》的曲調,用任何能夠發音的東西,都能夠奏出曲調。同樣,做加法、做減法,不用去記所謂的「湊十法」(源自小學老師教孩子巧妙處理數學運算的一種方法。比如:3+5+7的運算,可以先做3和7的加法,就是10,然後快速心算出答案為15),而是用自己感悟到的「雙手合十法」就可以了。「雙手合十法」是我把自己的雙手當作視覺工具解釋「湊十法」的形象化說法,拿出雙手,一眼看過去就是10根手指,形象、有趣,讓人印象深刻,比來自老師的黑板、來自紙張上的「湊十法」要更有切身感受。

爸爸從事的是樂曲創作,辦公室有各種能夠發出聲音的樂器。其中有一個豎琴,一直立在爸爸辦公室的角落裡。有時我用鋼琴找到《丟手絹》的調子後,又用豎琴去找。長長的一根弦,我從中間開始撥,聽到聲音後,又從這個中點向上撥,聽聲音,再從中點向下撥,再聽聲音。我體會到的是,一半,一半的一半。等到課堂上,老師講分數的時候,我腦海中直接反應出的就是弦的一半,以及一半的一半。

我腦海中是先有了數量被切分的認識,再接觸數學中的說法。而多數同學是沒有整體切分的認識,便直接接觸了分數的說法。

多數同學的這個認識,在認知心理學上叫附著資訊,而我大腦中的那種認識過程是原生資訊的發展,就是先有了一個來自實際的認識,再接觸到抽象的、提煉出來的術語。這時,新的術語便直接在腦海中生了根,因為這個根底下原本就埋下了一顆種子,而新的術語在種子上發芽、發育、發展,便會一直堅實,不會走樣。

實用主義與系統知識進入大腦的次序不同,會影響人對內容的理解程度。從實用主義出發,人的目的性更強。次序顛倒,便難以理解,就只是為公式而公式了。很多孩子沒有這樣幸運,他們沒有那個根,所以,附著到大腦裡的新術語只能依靠不斷地重複、不斷地練習來強化記憶,而不是靠理解。透過大量的練習,有的孩子能把在大腦中與現實中的事情結合起來,也就生根了。但有的孩子卻難以做到生根,10年後,這些分數的概念就變成了習慣,但並不是真正透徹地理解。不能做到理解,從分數擴展出來的相關術語也就漸漸遺忘了,比如真分數(最簡分數)、假分數、帶分數這些術語,都是無根的,也就遺忘了。根,就是那種實用的目的。

家庭中,有大量生活細節可以幫助孩子播下各種數學的種子。等孩子到了課堂上,一下子就能把新學到的術語詞彙與這些種子連接起來。種子周圍是有土壤的,這片土壤就是周圍的腦神經元,它們能夠讓種子發芽、發育、發展得更好。在我家,媽媽負責讓我不懼怕數學,同時產生興趣,而爸爸則擴展了我的靈活性。

數學思維需要準確的理解、靈活的思考以及嚴謹的操作。這三個思維層面的耕耘都來自爸爸。

準確的理解:重要的是次序,必須先有對一個事物的直觀認識,然後才是文字符號。

比如分數1/2,必須先理解這是一個實物的一半,然後才去認識白紙黑字上的1/2。類似的例子出現在我日記中的還有概率(可能性)、周長、面積、體積、溫度等。源自現實中可以看到、摸到的都是直觀事物,對這些熟悉後,輪到老師講術語了,一點就通。

感謝我父親沒有那麼多的文化知識,他自己沒有上完小學,就找工作掙錢,養家糊口了。這樣一來,他自己也不懂術語,從小我就是在玩的過程中自己領悟的,包括生活中的數量、數量的變化、數量的關係等,都是出於實用主義的現實。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137109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 時報出版任選兩本75折
※ 開學季-買指定類別贈電影早優券
預計 2025/09/2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