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英語創意教學:十堂童話故事課(16K+寂天雲隨身聽APP)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英日韓語言學習/檢定 66折起!↓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創新童話英語教學,讓故事不只能聽讀,更能玩出新意!
本書是專為幼兒美語教師所設計,針對兒童英語教學所規劃的創意教學輔助教材,全書以耳熟能詳的世界童話為基礎,包括《三隻小豬》、《小紅帽》、《醜小鴨》等10個童話故事,藉由英文字彙、文法、科學知識、勞作、歌謠、戲劇與遊戲的全方位英語學習,配合作者親自錄製教學示範影片,觸發學生的學習興致,教學成效事半功倍!
本書特色:
課程主題清楚而詳盡:
全書10個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中,作者針對每個故事的特色,設計出單元式教學主題,教師可視學生程度及課程進度,從中選取適合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選擇彈性大。
課堂活動豐富:
豐富有創意的活動才能吸引兒童注意,達到學習效果,作者針對每個童話故事設計許多有趣的創意課堂活動,如歌曲教唱、問題討論、兒童遊戲、剪貼勞作、著色圖、迷你故事書等,並清楚列出學習重點、教學資源及教學步驟。在各式活動與遊戲中學習,兒童才能將相關知識輕鬆存進記憶中。
學習主題多元,全方位教學:
每個童話故事都有不同學習主題,包括英文字彙、文法、科學知識、勞作、歌曲、課堂遊戲等。每種主題都能讓學生將童話與生活現實結合,以全英語教學,讓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聽說英語。
隨手可得的創意輔助教具:
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品,透過創意發揮,都能成為教學的輔助教具,教師可由內文的解說,簡單完成教學用具,並帶領學生一同動手,激發無限想像力。
完整故事情節與歌曲音檔:
隨書附贈的音檔為各個故事與歌曲的內容,由作者親錄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唱出一首首從故事中自行改編的歌曲,教師可在課堂中播放音檔,帶領學生輕鬆從故事中學英文。
模擬實境的教學影片:
作者根據多年的兒童英語教學經驗,親自錄製教學示範影片,向教師示範如何在課堂上生動地帶領學生學習童話英文故事,提供教師更多教學靈感與方向。
sample video
名人推薦
作者的話1
作者的話2
課堂遊戲歌曲
使用導覽
Unit 1 Three Billy Goats Gruff 三隻小羊
Unit 2 The Gingerbread Man 薑餅人
Unit 3 The Three Little Pigs 三隻小豬
Unit 4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歌蒂拉與三隻熊
Unit 5 Little Red Riding Hood 小紅帽
Unit 6 The Frog Prince 青蛙王子
Unit 7 The Princess and the Pea 豌豆公主
Unit 8 The Ugly Duckling 醜小鴨
Unit 9 Snow White 白雪公主
Unit 10 Cinderella 灰姑娘
序/導讀
前言
為何用童話故事教英文?
“To teach someone any subject adequately, the subject must be embedded in all the elements that give it meaning.”
「想要適當地教導一門科目,每一項元素都必須與該主題緊密相關,並賦予實際意義。」
1. Introduction 簡介
知識與意義本不該分開,任何一個學習主題,無論是文法或發音,都必須與個人興趣及孩童的成長互相連結,為他們帶來不同的生活;只有主題與「人」相關,兒童才能毫不費力地放進記憶中。正因為情感聯繫的重要,用童話故事的內容對10歲以下的兒童進行教學是最適當的。
童話故事對幼兒具有情感上的巨大影響,我們總以為童話故事只是給兒童看得無聊幻想,卻很少有人知道藉由這些故事人物,幼兒能夠發展自我形象(self-image)、加深對他人的了解,並自然找出人生的目的。
對兒童來說,童話不只是童話,而是真實發生的故事。英國小說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曾寫過:「小紅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是我的最愛,我當時覺得自己會和小紅帽結婚,下半生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很多孩子能夠認同童話故事裡的角色,興奮地指出:「那就是我!」或是像我班上的一個同學最近就說:「等我長大以後,我要去殺掉惡龍。」
2 Understanding personal emotions 了解個人情感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Bruno Bettleheim(1903–1990)相信,早熟的兒童會以童話故事來認同自己的內在情緒(internal currents of mind),他提到童話故事能幫助兒童建立更成熟的意識(consciousness),並加強「導正無意識的混亂壓力」(civilize the chaotic pressure of the unconscious)的效果。
在童話故事裡,國王與皇后等角色往往代表美德,仙子則象徵同情與憐憫,在後母或醜陋的兄弟姊妹身上常看見嫉妒,女巫是反派的代表,動物則是心聲的傳達。
兒童會用故事人物的象徵意義,來傳達自己的情感,也藉此來熟悉他們生活的世界,例如一名學校裡的學生就曾稱呼來到學校的陌生人「大野狼(The wolf)!」
3. Fairytales and dreams 童話故事與夢想
神話學家Joseph Campbell(1904–1987)寫過:「童話的脈絡與邏輯會與夢境的脈絡與邏輯呼應配合。」而透過童話,「象徵的意涵能傳達至意識中不易察覺的慾望、恐懼及不安。」童話及神話藉此「提供象徵意涵,使人類的精神不斷發展。」這種吸引力對不同年紀的每個人都是難以抗拒的。
4. Fairytales and affective learning 童話故事與情感學習
要理解童話與情感學習之間的連結,並帶給學生啟發,是根據情感學習原則教學的起點,情感學習(affective learning)有時被解釋為「對個人感情與信仰系統的影響」,這代表藉由學習經驗,學生能發展不同的自我概念,並對事物有更深的理解及洞察力。
童話會深刻地影響觀感情緒,讓人成長並達到理想。在說故事的過程中,年紀輕的學生會用主角人物的行為來自我評斷,Bettleheim 就曾指出:「童話裡的幻想元素暗示一個人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會經歷的奮戰。」能夠了解這一段成長的步驟,與其他吸引幼童目光的各個層面,便能幫助我們從教學中帶給他們啟發。
5. The evolving mind 心智的進化
這一段心智成長是從衝動行事到能夠自我控制的進化過程,而這種自我控制會延伸成心理學分析所說的「超我」(super-ego),一種由價值觀啟發的思考進程。
受衝動驅使的本性屬於動物性行為,往往不受歡迎,這樣的行為必須透過個人努力或他人介入才能昇華成理性(屬於人性面)以及公正無私(王者的特質)。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青蛙王子(The Frog King)的故事,醜陋的青蛙轉變為高貴的王子;另一個例子是三隻小豬(The Three Little Pigs),前兩隻小豬很顯然地衝動行事、漫不經心,但是第三隻小豬則因具備洞察力,在勤奮的驅使下,能夠努力做事,並設計出良好的計畫,聽了這個故事的人能學到具備智慧勝於只會單純的享樂,努力栽種則甜美的果實,能帶來長久的福祉與和平。一個孩子若能在最具可塑性的時期多聽或多看幾遍故事,便能夠吸收這樣的價值,像第三隻小豬一樣做出智慧的選擇。
6. Choosing the self 自我選擇
這種凌駕衝動或個人興趣的自我選擇過程,不斷重複出現在童話裡,在《兄與妹》(Brother and Sister)這個故事裡,男孩無法忍受口渴而喝了池塘裡的水,於是變成一頭鹿。衝動行事會受到懲罰,必須歷經一連串長久的過程才能改變結果。
在同一個故事中,妹妹因為能夠克制自己,也藉由照顧變成鹿的哥哥學會無私奉獻,最終獲得平靜與婚姻,如同童話故事中常出現與王子的婚姻,藉此讓兒童明白,無論在生命中遇到任何挑戰,只要肯面對正面光明的價值,便能克服一切。
7. Relationships 人際關係
雖然這些基本的意識進化模式,是出現在多數童話故事裡的普遍特色,不過血緣關係也在各個故事裡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漢瑟與葛麗特》(Hansel and Gretel)的故事裡,道出幼年時分離的主題,最後還是與父親重聚;在《灰姑娘》(Cinderella)與《白雪公主》(Snow White)的故事中,分離更是一種邁向成熟獨立的試煉,只要克服這些障礙,就能從發展自尊及智慧的過程中成長且成熟,在這段過程中有時會經歷一段缺乏活動的狀態,像是《睡美人》(Sleeping Beauty)沈睡了一百年,《白雪公主》陷入昏迷約七、八年,強調這些改變是在停滯狀態下的斷續活動中發生的。
8. Fairy tales as peasants’ entertainment 童話故事成為中下階級的娛樂
童話故事源自農人冬夜裡彼此傳誦的故事,本不是說給兒童聽的,它們吸取了許多不識字人們的興趣,其中許多故事能洞察個人精神層面的成長,這段歷史也顯示這些故事在農家流傳,是因為他們明白精神的力量如何能透過自然運作。
9. Animistic outlook 靈魂觀
童話裡的神秘氣氛往往呈現出泛靈論(animism)的面向,心理學家 Jean Piaget (1896-1980)觀察到青春期之前的兒童對生命都極具靈性的感受,相信每一件物品都具有人性,動物也各有個性及思想。童話裡把這樣的觀點,與神仙教母(灰姑娘 Cinderella)、邪惡的詛咒(睡美人 Sleeping Beauty、美女與野獸 Sleeping Beauty)和神秘的陌生人(傑克與魔豆 Jack and the Beanstalk)等人物結合,讓故事與自然的力量結合,物品能夠唱歌、動物會說話,甚至死亡也不是永恆的,這種泛靈的觀點更加肯定兒童的生活經驗,即使成人對各種事實總會提出科學理性的解釋。
一些心理學家更認為,若幼兒時期沒有得到適當的靈性感官發展,則往後的人生中可能會尋求不健康的宗教儀式以彌補此一心靈的缺失。
10 Justice 正義感
兒童擁有最單純的道德觀念,而這樣的觀念需要他們周圍的世界肯定並強化。童話裡的完美結局,便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讓他們在看似不公平的成人世界中時,仍能存有希望,《歌蒂拉與三隻熊》(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故事中這樣開放的結局其實是很罕見的,Joseph Campbell形容這些童話中的美好結局是「超越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悲劇」,是讓人們能夠克服痛苦生存下去的基礎。
11 Universal appeal 普遍的吸引力
童話故事有一些共同的吸引力,無論是人際關係、成長的過程、神秘不可解的事件,或是故事所引發的道德問題,這些豐富的元素都是極有力媒介,讓學生深受故事吸引,並藉此學習另一個國家的語言。
「我們對情感的學習是整體的,若是忽略了任一學習主題,實際上便是在剝奪學生整體的學習。」對年紀較小的兒童來說,童話能夠提供情感上的連結,並藉由這些故事內容,結合更廣泛的學習主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