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讀本:國文 4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理想的讀本》從先秦至清末,縱貫數千年的經典詩詞中,優選諸子百家文章與傳世古詩詞,以及當代文學作為理想中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策畫編輯出版,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共同推出《理想的讀本》;邀請多位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各大學名家教授及文學院院長等共同執筆書寫。
執筆教授們以使命情懷投入,並以博古貫今的才學,爬疏經典文脈,文章處處用心;教授們透過一次次的文章討論會,相互間無私地品評修正文稿,反覆修訂補充,詮釋深入,篇篇文章皆令人擊節讚賞;務求將絕學貢獻給青年學子,厚植新世代的文學底蘊。
我們懷抱希慕聖賢的心取道經典,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寶山中尋寶,《理想的讀本》六冊系列的選文,以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為主軸;每一冊課文,十篇文言文,五篇白話文;書寫體例以作者出處,課文與注釋,作為青年學子的閱讀基礎;範文賞析則是文學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功力,將經典文學條分縷晰,詮釋文學之美;延伸閱讀以語言萬花筒型態開展,以古為今用,跨越時空,古今相映。體例安排由淺入深,希冀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執筆教授們以生命書寫文章,以彩筆呈現的文學盛筵,讓我們品讀到聖哲建構士群生命的基調;詩人心靈裏的人文精神;讓我們從古典詩文中品讀出鳶飛魚躍、萬紫千紅的繽紛生機;以及「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大濟於蒼生」的壯志;篇篇文章閃耀著艮古洞察宇宙規律的智慧光芒。
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是普世追尋的理想國;在文學的精神世界,《理想的讀本》是我們希冀為跨世代構築文學桃花源的一種嘗試。
名人推薦
白先勇 小說家、崑曲製作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牧 詩人、師大國文系講座教授、東華大學講座教授
黃碧端 前教育部次長、前文建會主委、前南藝大校長、
黃光男 前台藝大校長、前歷史博物館館長、前北美術館館長
劉容生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清華大學副校長、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
程文俊 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華碩集團共同創辦人,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目錄
選文1【先秦思想】
荀子〈勸學〉節選
先秦儒家中最具科學、實證精神的荀子,與雄辯的理想主義者孟子齊名。他以客觀的態度、清晰的理念、周延的陳述、生動的比喻深刻影響當時許多政治菁英,著名的李斯、韓非都是他的學生。可惜二千多年前儒家就已相當成熟的這一脈科學主義與實證精神,在後世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揚與傳承。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的主張中具有現實性、可行性的,已被歷代的統治機制吸收、實踐,不再以學說的面貌傳世;關於經世濟民的理念,他所關注與考量的,也超出後世儒家的核心思想而被疏離;而唐韓愈的「道統說」與宋明理學的唯心思想,更讓荀子學說見黜千餘年。這也使得中國的哲學少了像亞里士多德的這一面向。
本冊開宗明義第一章,讓我們透過〈勸學篇〉的選文,重返荀子的說理現場。
選文2【唐代詩歌】
張繼〈楓橋夜泊〉
詩的能量很多時候不僅是來自敘述或抒情,還有直覺的共鳴。一張畫、一幅風景、一種心境觸動了我們,便成為難以言喻的美感經驗,而讓人低迴不已。張繼的〈楓橋夜泊〉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唐朝一個客宿江邊、聞鐘難寐的夜晚,就這樣跨越了時代、跨越了國界,讓每個讀到這首詩的人,都油然升起屬於自己的那份畫境,那份憂思與感慨。
薛濤〈十離詩〉
開放、大氣的唐朝可能也是產生著名女詩人最多的時代。薛濤是當中的佼佼者,也是當時最活躍、出名的。這一切卻與她悲苦多舛命運有關。這組〈十離詩〉道盡了許多無辜的生靈或事物,因為微不足道的過失,而見棄於主人的沉痛、無依與哀傷,更間接傾訴了作者自己屈從環境、身不由己的悲慘命運。
李商隱〈錦瑟〉
沒有一首詩像李商隱的〈錦瑟〉一樣,如此神秘難解,卻又如此扣人心弦,漫出無窮想像。作為晚唐詩壇最璀璨的一顆星星,他坎坷的仕途、蕭索的心境與晚唐衰頹的國運,甚至時代精神是如此相似,猶如無限好的夕陽前一抹蒼涼的身影。但是他深入心靈的書寫、曲折晦澀的象徵,更和孤獨、凋敝的現代心靈如此貼近。
選文3【宋代筆記】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歷史課本談及進步、繁榮的宋朝文化不免模糊抽象、隔鞋搔癢,有時候還不如書畫珍品、泥塑觀音或美到極致的瓷器來得有跡可尋。但說到最具臨場感的敘述,可能就是《東京夢華錄》了!生平並無可考的孟元老,年輕時曾跟隨父親宦遊到汴京,對當時首都的繁華興盛、物阜民豐留下深刻印象。隨宋室南渡之後,便以「追憶似水年華」的心境,詳細記載了當年北宋都城的坊市、風俗與節慶。也讓我們對近千年前的都會生活有了想像的依據。
選文4【清代小說】
蒲松齡《聊齋誌異‧聶小倩》
懷才不遇、屢試不第、以塾師終老的蒲松齡,大概是人類史上收集各種妖魔鬼怪、超自然想像與傳說最豐富的作家了!他的《聊齋誌異》內容包羅萬象、許多故事精彩無比,因而常被後世各領域創作者重製、增添、改寫。當人類因文明進步而更加自信,對自然界裡的野獸以及千奇百怪的靈異傳說也由恐懼、逃避轉為好奇與親近,蒲松齡留下的這四百九十餘篇故事,勢將發揮更大、更深刻的影響。
選文5【現代小說】
愛倫坡《金甲蟲》節選
愛倫坡是文學圈內人的天王,他的詩歌、推理小說、驚悚小說、科幻小說甚至評論,都啟發了後來許多文壇巨星,像是波特萊爾、王爾德、杜思妥也夫斯基或是凡爾納、柯南・道爾、江戶川亂步等。這篇最早翻譯成中文的《金甲蟲》發表於一八四三年,充滿推理和解碼的樂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東、西方社會在當時心智上的差異。
選文6【詞選】
溫庭筠〈望江南〉
其貌不揚、士行塵雜的溫庭筠,卻是最纖巧、綺麗的文學風格的領頭羊,單是這樣衝突的組合就是一則精彩浪漫的典故。作為晚唐重要文人的溫庭筠,雖然詩與李商隱齊名,詞與韋莊其名;而為人熟知的是,在中國最早一本文人詞總集,洋溢著濃豔聲色之美的《花間集》裡,所選的十八家詞人當中,他被列於卷首而被稱為「花間鼻祖」。
周邦彥〈六醜〉
周邦彥被譽為一代詞宗,是因為他傳承了北宋詞人的婉約,深化以精熟的聲韻與形式,讓詞有了豐富嚴整的格律與精深凝鍊的辭采。這闋〈六醜〉以薔薇花落自況羈旅行役的孤獨與感傷,遣詞用字卻比花還顯優美,即使在眾多傑作之中,仍最具填詞典範之地位。
元好問〈摸魚兒雁秋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寫出這千古名句的,是一個金朝人,一個鮮卑族的後裔。他是宋金對峙時北方文壇的盟主,無論詩、詞、文、曲成就俱高,獨以一個人的才情和整個南宋分庭抗禮。他還編就了金代詩歌總集《中州集》。臨終時,要求墓碑上必須寫上他最珍惜的身分:詩人。他就是出生於山西的元好問,一個淵源雖然較遠,但靈魂和我們非常接近的詩人。
選文7【先秦思想】
《公孫龍子》節選
在百花齊放的先秦時代,主張在各種論述、討論之前先弄清楚語言的本質,以名、實之辨釐清邏輯思路的名家,可能是最為特別的。因為他們不斷挑戰人們使用語言的慣性,以及種種先入為主的觀念陷阱,常常語出驚人,發人深省。可惜他們的思想始終在主流之外而曇花一現,致後世之人無從繼承、發揚兩千年前那些精彩的反省與思辨。在這一章節,我們挑選了兩則公孫龍子最具代表性的論證,以現代人的思維來分析、探討他們的意義與價值。
選文8【西方戲劇】
莎士比亞《暴風雨》
英國最偉大的詩人莎士比亞幾乎等於西方文學的代名詞。他的戲劇作品豐富、多樣,而且最重要的,總能精準刻劃出人類生存種種情境與人性複雜的原貌,其中有許多故事都有深刻的意含或象徵,成為西方文學傳統最為豐盛的典故。隨著英國的強盛與英語族群的擴散,莎士比亞的作品更被後世各國的藝術家一再改編、詮釋、演繹、延伸。在這一章,我們特別邀請台灣莎士比亞首席權威彭鏡禧教授為我們導讀《暴風雨》的選文。
選文9【清代散文】
袁枚《小倉山房尺牘》選
開創性靈詩派、才氣縱橫、治學廣博的隨園先生,應該是中國文化史上招牌最亮的享樂主義者、生活美學家了!長壽、活潑又好動的他,耽溺於感官之餘,從不避諱自己貪好美食、美色與美景,所以寫了《隨園食單》、娶了多位小妾,母親去世後開始旅行,以七、八十歲的老邁身軀上山下海,到處賞遍美景,多采多姿地過了即使現代人都艷羨不已的豐富人生。這樣一位耽美的文人,當然不會錯過在文字上實現更適情適性的美學主張。而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正是他的信手拈來的書信。
選文10【現代詩歌】
林亨泰〈風景〉
林亨泰是台灣非常具代表性的前輩詩人。雖然是典型「跨越語言的一代」,但是所有束縛與挑戰,都不曾限制他寫作的才情與熱情,反而被吸收、銷融為豐富、多元的創作主體。他既有現代主義前衛、實驗的精神,也深藴樸實、包容的鄉土情懷。而對於漢字形聲義兼具的本質,更有獨到的理解,這使得他的圖象詩獨樹一格,充滿豐盛的寓意與巧思。
羅門〈麥堅利堡〉
羅門是六○年代台灣重要的現代詩人,擅長都市書寫以及現代心靈的探索。他一生像唐吉軻德一樣,熱情地投入創作、思考與宣揚,為幽微、感性的現代詩添加了陽剛的知性與哲學元素。這首〈麥堅利堡〉發表於一九六二年,情感深厚、氣勢雄渾、表現驚人,是他的巔峰之作,也是迄今難以超越的戰爭主題的經典。
選文11【現代思潮】
薩依德《東方主義》
我們觀察、感受、評價、應對生活周圍所有事物或對象,都有一個主體。所謂「主體性」則彰顯出這個主體的獨立性、特殊性甚至存在的價值。但是主體性的建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受到自我的認識、內在的渴望與外在環境深刻的影響。面對更強勢的文明甚至個人意志、觀點的影響時,民族或個人的主體性就會受到扭曲甚至消失,甚至消失而不自知。這也是近代以來,除了少數西方列強之外,許多國家、民族困惑、窘迫的處境。唯有找回自身原本的文化淵源,確定認同的價值,深化自我意識、不停的反省加上客觀的認知,才能經由對話、抵抗與調整,逐步建立起真正的、適切的主體性。
和歐洲文明緊鄰,並恩恩怨怨相處千百年的中東地區,在被西方侵略、殖民與統治的漫長時間裡,無論是政治、社會或文化的主體性都受到極大的壓制,只有靠著回教信仰與傳統文化艱困地抵抗著。即使如此,他們也已失去了對於自身處境以及更多議題的話語權。
出生於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著名學者愛德華·薩伊德,在一九七八年代發表了《東方主義》,立刻發聾振瞶,引起國際學界與政界高度關注。他一方面直指西方人過度的自我中心以及耽溺於對東方世界(近東)的誤解與自欺;一方面喚醒亞非拉地區更多被殖民過的人民,重新審視自我認知裡種種被「東方主義」欺瞞、制約的虛假基因,更開啟了後殖民論述波濤壯闊的新思潮。
身為華人,在百年國恥之後仍不能從文化層面深刻反思、理解薩伊德的啟發,或困處於極度自卑與自大,或無感於「東方主義」對國人主體性的長遠制約,使我們倍感憂慮,不得不在此超前進度,鄭重介紹這部知性感性兼具的經典名作。
序/導讀
序言
《理想的讀本》是我們依循對語文教育的期待與理想,從先秦至清末積累數千年的經典文學、五四以降蔚為盛境的現當代文學以及最能代表西方文明精萃之翻譯作品中,精選、編輯而成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文化事業策畫、製作,長年推動「恢弘漢字」、「創新漢藝」的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並共同推出;多位充滿文學教育熱情與使命感的大學國文系教授、學者、專家共同執筆書寫。
《理想的讀本》系列的選文判準,以歷年來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教學內容為基礎,加以擴大、延伸、改良,希望更能符合強化語文教育的目的與當代年輕學子的需求。我們計劃編輯製作六冊國文讀本,每冊原則上選讀十四至十五篇課文。本冊共選十四課,收錄古典詩詞六篇、文言文六篇、白話文、翻譯文學與現代詩六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一篇。
本書主要的導讀元素包括選文的原因、作者與出處、課文與注釋;課文賞析「可以這樣讀」則是文學知識與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文學素養,現身說法,將經典作品條分縷晰、深入淺出,詮釋文字之用、文學之美、文化之豐;「延伸閱讀」以語文萬花筒型態開展,經營相關的資訊與討論。教材安排由簡入繁、由淺入深、希望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在科技突飛猛進、世局快速變遷、價值板塊飄移的時代,我們既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與時俱進、經得起考驗,也希望他們能堅持信念、屹立不搖、紮根於多元豐美的人文土壤,悠遊於開闊自在的現實生活。國文教育是提供給他們成長的人文環境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一環,我們至為關心,故不揣淺陋,邁出拋磚引玉的一步,希望志同道合的各方人士不吝指正、共襄盛舉,一步一步把這條深化與活化語文教育、傳承與開創中華文化的道路延伸下去。
宋具芳
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名人推薦序
黃永武(國家文藝獎得主,前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前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黃永武院長品讀[理想的讀本-國文1]
理想的讀本—國文1。打開細讀,真要用「驚艷」兩字來形容。理念的恢宏、啟迪的多方、資料的扎實、表述的周延,較諸傳統國文課本,躍進了一大步。讓我一拿起來讀,就兩個小時不忍放下,尤其在今日滄海橫流之時,它真是一座中流的砥柱山。令人欽佩,謝謝了。
*************************************************
黃永武院長品讀[理想的讀本-國文2]
每天以細嚼慢嚥的方式拜讀各篇文章,篇篇如此精采,捨不得放過那篇不讀的!
一邊讀,一邊想像自己仍是高一的學生,面對精選的課文及導讀文字,十分有趣,深感文學並不是那麼抽象莫測了,這裏有許多具體的指引,好作品常寓有多義性,這裏也常啟發學子多方探索的可能,五光十色,各臻妙境,很快便進入各式文學之門。
所以我能肯定八冊完成時,它不僅是一套理想的高中與大一的國文讀本,讓學子感到上國文課堂原來是一種幸福享受。它也將是適合人人閱讀的一部古今中外文學入門書,讓人人覺得精緻的生活需要文學!
真是好讀本!恭喜並致敬!
*************************************************
黃永武院長品讀[理想的讀本-國文3]
理想的國文鑑賞教學是怎樣的呢?總結成一句話:是追求真善美的。
現在民間有股力量自發地興起,對自己的文化有深刻的認識,因而深深知所珍惜,他們有承擔的勇氣與使命感,要編成「理想的國文課本」,文化垂諸千秋!也不因升學分數的功利評估而短視,他們明白:多元化的啟迪,反而培育出變化無窮的應考潛力,將來才更有競爭力。更放下經濟銷路的擔心,且讓新世代的學生、家長、老師,均可自修、比較、或採用。
參與撰稿的傑出教授們,個個貢獻全力,傾心投入,資料比別本扎實,表述比別本周延,賞析比別本深入,延伸閱讀,取之古今中外,眼界擴大到跨越時空的境地。從選文注釋,賞析文學,深度品讀,到價值探討,每一細節,在考證上「求真」、藝術性上「求美」、思想性上「求善」三方面,面面俱到,力求最好。
這股民間力量與撰稿的教授們,共同的憧憬,就是期待在未來的地球村裡,華人一個個能有崢嶸自信的氣象、有高雅審美的眼光、有豐富的人文素養、有認真又靈活的頭腦、有正確而大方的言辭、還有君子和善的度量。蘇東坡說過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涵泳於詩書之間可以變化人的氣質,已成為一句人人認同的格言,相信氣象、眼光、素養、頭腦、言辭、度量,都會從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國文讀本」詩書中,陶冶出華美的慧光。
書評
以文明為火,燭照狂瀾世代——《理想的讀本》書評書介(作者:江江明)
回顧近年台灣語文教育文化大事紀,108課綱甫自上路,教團與家長等無不憂心忡忡,嚴陣以待。教科書選本推陳出新,然很難擺脫制式與僵化的出版束縛,一是受限於審查機制,二是儘管是文學經典選本,亦泰半定位應付考科,文章四散割裂,選文東拼西湊,看似擺盤豐盛,實則面目全非。然則所謂語文素養,本不該只定位在應考,捨本逐末的淺碟閱讀,加上喧騰一時的測驗題庫充數,只會使更多讀者「誤讀經典」,將之錯解為斷章八股。再者,文學經典之所以能傳世,必須經得起時代考驗,所謂經者,恆常之道,不刊之鴻教,文章要能肩負此任,必有普世價值與無可替代之典範意義,這可不是光靠大數據統計或網路票選就行。何況經典亦需有「指月人」,怎麼看文章門道?意在言外的義涵為何?都需要行家細心調理,指點一二,一如《楞嚴經》所言「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應當看月。」方可見其光華朗照,火光洞見,道濟百代之衰,燭照今人之狂瀾世代。
由上述出發,更可見《理想的讀本》由一爐香文化編著、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之難能可貴與用心,無怪乎書籍一出,屢獲學者、知名作家或企業主等推薦。此系列叢書雖以「經典」出發,編撰者們卻十分「叛逆」,另闢蹊徑,不走商業模式文學選本路線,而是回到閱讀的本質,探問究竟該如何為讀者尋找「傳世文學經典」,並且廣邀學界或文壇寫手為文學經典「說故事」。不論言白比例,無論現當代或古典,甚至類型文學、西方翻譯文學,只要足以匹配「經典」二字,皆可納入讀本之內。又體例不走傳統教科書淺薄「導讀」或「題解」,取而代之的是深度撰述與分析,將讀者設定為「閱聽者」,使出渾身解數為之精采「說書」,為文學經典的傳奇「身世」與「故事」抽絲剝繭,詳其始末,細剖經典來龍去脈,微觀層層肌理,像把精工藝術品放在手裡細看,每一線條,每一色塊,甚至是微小的孔隙,都不放過。
《理想的讀本》自許帶領讀者品讀「聖哲建構士群之聲基調」與「詩人心靈裡的人文精神」,為讀者循聲探跡,爬梳關於「經典」的身世之謎,寫作之法大開大闔,完全拋開文章介紹四平八穩堆疊資料,鋪陳細節,直指核心,文章剖析近乎二度創作,每有比文學更文學的筆法。〈禮運‧大同〉如何緣起於亂世仲尼的一聲嘆息?漢樂府詩〈陌上桑〉中的婉約女子如何優雅拒絕有婦之夫的告白?盛唐氣象的塞外詩,比電影還電影,使人身歷其境,彷彿穿越唐代置身大草原親眼觀賞將軍們的射鵰英姿。還有千古名篇〈鴻門宴〉的故事,連坐位安排都可以看見機關算計,以史喻事,由事見人,生命的細節往往堆疊成命運,無庸置疑。再如〈廉恥〉一文,論及南明史之前因後果,歷來幾乎為湮滅之南明王朝竟在此書中現身,然此補述至關重要,若無此點撥,便無從理解顧炎武無視鼎鑊刀刑與不屑閹然媚世的「文氣」,乃出自時代鍛鍊出的氣魄。還有史上最會說故事的莊子、大談人神穿越戀的「山鬼」,乃至《左傳》的談判大師燭之武、唐傳奇中敢愛敢恨的紅拂女、寫「西山之怪」藉景自況的「驕傲哥」柳宗元。經典新詮,如切如磋,但絕對與時共進,有憑有據。
白話選文亦極有識見,不拘中西,絕不厚此薄彼,深入淺出,且看完分析必叫讀者興起「此生必讀此書」之雄心,對於引發讀者閱讀動機頗有助益。以《小王子》為例,不採單一段落節選,而改以法文譯本改寫精華段落,使之成為有機整體。又介紹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謂西方環保意識之抬頭竟然可上溯至晚清。再如談漢寶德的建築與朱光潛美感承繼、魯迅〈孔乙己〉「看客」心態,道盡千百年來華人文化心理的矛盾的情結:觀賞與被觀賞,看熱鬧與自身生命的「匱乏」和「不在場」,或多或少都是一種文明病。百年前魯迅筆下有冷血旁觀之人,百年後的我們亦未必能在網路鄉民的鍵盤下全身而退。凡此種種,皆是經典的「當代性」,今昔無異。
《理想的讀本》經典詮釋方式近乎與作者同台競演,有時甚至超越了「讀者」的被動性,以創作的高度進行「詮釋」,如同迦達默爾所言,詮釋者與經典兩者近乎可達到「視域的交融」,經典之豐富義涵,必須仰賴詮釋者之投入,並尋找出各種可能性,意義的發現永無止境,端賴詮釋者與文本不斷擴充的交流與對話。評析文字每見令人驚豔的觀點,以〈櫥窗〉為例,談西西筆下以百貨公司櫥窗為意象的文學隱喻:「這是一個人造的世界,是與混亂共生的世界,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經濟困局、政治衝突、族群撕裂……這些不斷增生或蔓延的問題形成人類社會的失衡、矛盾與痛苦的來源,但那才是與我們休戚與共與真正緊密連結的世界。」以小見大,燭照整個人類文明乃至於我們活著的世代種種苦難。又寫〈老人與海〉,談「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與海明威作品的陽剛強悍乃源自「孤獨」:「學會欣賞過眼風花的幻麗海景,才能化解無人可與的孤寂感受」,皆有妙筆生花之才,詮釋功力絕非泛泛導讀能及。相機應化,不落俗套,知音與文學經典彷彿同時一躍,站上舞台,雙雙對對,翩然起舞,在閱讀的同時,不但理解文學經典,更能知其所以然,一窺累世歷代之人類文明絕代風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理想的讀本:國文 6
理想的讀本:國文 1 (新版)
理想的讀本:國文 5
理想的讀本:國文 4
理想的讀本:國文 3
理想的讀本:國文2
理想的讀本:國文1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