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在Berkeley遇見正義之師

柏克萊,距離你一點也不遠!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252
    2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Berkeley,柏克萊,距離你一點也不遠!

如果此刻你正好坐在電腦前,使用滑鼠移動螢幕頁面,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世界上第一隻電腦滑鼠,是出自柏克萊大學的設計。

第一台蘋果電腦,是柏克萊畢業生Steve Wozniak的心血結晶。

你在中學的生物課堂上學過的「光合作用」,是柏克萊大學教授的新發現;你背誦過的「化學周期表」,其中有16種元素,是柏克萊大學的研究發現。你從事潛水、衝浪等海上活動,穿戴上身的潛水衣、氧氣筒,都來自柏克萊的創新發明。

柏克萊不只以學術聲譽,廣為人知。更重要的是,當世人高談「正義」之際,殊不知柏克萊正是「正義之師」的大本營……。世界上優秀的人很多,但是既優秀、又同時擁有「正義及公理」道德心的人,這裡的密度最高……。

這本書告訴你:
‧除了「優秀」之外,追求「正義及公理」的道德心,也可以經由教育培養而來。
‧想送孩子進入柏克萊就讀的家長,不能不知道「柏克萊魔咒」的威力。
‧想敲開柏克萊大門的學生,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
‧你不曾聯想過的:小至流感病毒疫苗、膽固醇,大至原子彈、宇宙大爆炸,甚至如恐龍滅絕說、電腦共用平台……都來自柏克萊的發明和發現。
‧當南韓的三星電子橫掃全球之際,韓國留學生亦躍居柏克萊外國學生之冠?亞洲學生組成又是如何大洗牌?
‧「柏克萊佔領抗爭」和「佔領華爾街」的美國社會風潮,是如何牽引互動?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當年為何有柏克萊在校生的投入?
‧中國近代聞人蔣夢麟、趙元任及胡適,和柏克萊各有什麼樣的淵源?
‧喜愛張愛玲的「張迷」們想要知道的——張愛玲的柏克萊歲月。

一直以來深受華人世界矚目的美國西岸城市,到底和中國近代史有著什麼樣的牽絆?這本書娓娓道來……

目錄

第1部 用黃金打造知識殿堂
1. 淘金熱裡建學堂
2. 打造黃金人才
3. 倡議多元價值

第2部 追求卓越
1. 改變世界的推手
2. 申請入學
3. 追求卓越

第3部 校園風雲
1. 言論自由與反越戰
2. 嬉皮不死
3. 21世紀的佔領抗爭

第4部 華人在柏克萊
1. 投身孫中山革命運動
2. 東方來的學者
3. 一章脫頁的詩篇―張愛玲

第5部 柏克萊精神
1. 天生反骨
2. 言教與身教
3. 柏克萊魔咒

序/導讀

推薦序

柏克萊的魔咒與金冠 韓良露

過去二十多年來,我和柏克萊小鎮與大學,一直有份美好的小緣份,1986年的秋天,我曾經在舊金山小住,當時就常往柏克萊跑,主要不是去校園,而是在柏克萊鎮上的電報街上溜達,閒坐咖啡館、在二手書店看書、買書,當時我經柏克萊友人推薦,看了一本由柏克萊畢業的作者(丹米爾曼)寫的「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後來身為心靈工坊董事的我,選了這本書重新出版,也替心靈工坊締造了暢銷近二十萬本的奇蹟書。

我也去了柏克萊大學旁由愛莉絲華特主持的帕尼斯之家,開始對加州新派廚藝感興趣,也慢慢了解了當時只是在地飲食生活風格,如今已成世界性風潮的「由產地到餐桌」的減碳里程飲食文化與有機作物生態農法。

之後我來來去去舊金山,柏克萊一直是我重要的心靈旅地,我在當地的獨立書店伽利略參加過不少有關新時代思想工作坊,在一些友人的介紹下,也去上了一些柏克萊大學的夏日課程,也曾目睹1992年,柏克萊大學學校方打算在校外但屬校地的人民公園上蓋排球場,引起部分學生及校外人士的抗議,因為人民公園已成為許多遊民露宿的家,抗議人士認為應該為遊民保留象徵自由主義精神的公園綠地。

柏克萊大學一直是美國許多社會正義議題的先鋒性思想基地,我從在台灣的中學時期就聽聞1960年代台灣留學生在柏克萊發動的保釣運動以及後來被列入黑名單多年不能回台的劉大任、郭松棻等等的故事,後來我大學時期的好友吳永毅到柏克萊建築系拿到碩士學位後,回台參與中國時報的工會運動後投身工人運動(吳永毅前陣子才剛為關廠工人絕食179小時),以及過去十多年在台灣從事城鄉再造運動的夏鑄九與女性主義運動的王蘋,都是出身於柏克萊大學。

我在1994年的夏天和1996的春天,又在舊金山小住,也開始著手寫「如果城市也有靈魂─舊金山旅札」這本書,書中我把多年對柏克萊大學的人、事、情的互動寫了一篇柏克萊魔咒,談到了柏克萊大學的社會主義思想。

後來,寫作「不解之緣‧柏克萊」的程孝民上我的廣播節目「韓良露的世界書房」時,我問她聽過柏克萊魔咒沒?沒想到她後來告訴我這個問題觸發了她想好好寫一本專書談柏克萊大學的精神,於是今天我們就有了「在Berkeley遇見正義之師」這本書。

從前我只能從校外人士的身份偶窺柏克萊大學一角,現在透過校內人(程孝民)的主觀視角才更清楚看到柏克萊社會主義的傳統有其歷史的背景、文化的累積、人師的教導、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更重要的是,柏克萊的反抗精神絕不是過去式,而是持續進行的社會主義靈魂不滅的現在革命。
  
我們可以從「在Berkeley遇見正義之師」一書中,看到許多值得台灣學界、社會深思深省的議題,例如台灣學界這兩年深陷國科會學術研究經費補助的弊端之爭,而柏克萊許多研究高等物理、天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等等尖端科學家,卻不會只高高在學術金字塔中做研究,而是和學生一樣勇於呼應社會運動的議題,甚至挺身而出參與時代革命的潮流。書中寫到了在2011年11月15日,在柏克萊教授公共政策的教授萊許就以紀念「言論自由運動」的學生領袖薩維歐為名發表了對「佔據華爾街行動」的支持演說,這位教授說:「當我們的高等法院對企業的政治獻金作出了無上限規範的裁決時,基本上,(在他們看來)金錢就是言論,企業就是人民。」

我們在這樣的演說中,看到了柏克萊教授示範了教授不只是傳授知識,亦是言教與身教並行的人師。

作者在書中細數了柏克萊大學從早期到當今,一直領導了美國公民集體意識的進化過程,從對種族、民主、反戰、遊民、女性、同志領域的尊重,到對生態、環保、反學雜費高漲等等議題的支持,都顯示了柏克萊精神與價值的永續發展。

我認識一對來自中國大陸的夫婦,就告訴我,自從他們的小孩進了柏克萊,從此他們都不能隨便倒垃圾了,因為他們的女兒會規定他們要做好家庭環保。
  
這些由柏克萊校園發起、延伸、擴大的知識實踐與社會行動不勝枚舉,從支持酷兒運動到坐樹運動到拯救舊金山灣聯盟等等,我們看到了柏克萊大學師生讓學術不只是校園的知識競技,而是活生生的知識救世。

柏克萊大學在台灣及華人知識圈中一直很有名,卻也有很多人只知道柏克萊是一流大學、文憑很好看,很多人並不明白這所學校所教導的不是當今主流價值用學歷換金錢,不知情的父母與左(社會主義)右(資本主義)為難的子女,才讓柏克萊的魔咒成為苦惱,但對於認同柏克萊非主流的社會主義價值的父母與子女,柏克萊代表的卻是生命價值與社會正義的金冠。
  
很高興看到作者程孝民描繪出了柏克萊金冠的各種面貌,真好,當初我的魔咒之說換來了這本有意義的書。

試閱

2-2. 申請入學
柏克萊以其卓著的學術聲譽,一直以來都受到許多學生和家長的青睞。隨著人口的增加,歷年來申請入學的人數也一再攀升。以大學部為例,1999年的申請人數為31,108人,到了2010年已增加到50,393人。雖然入取人數也逐年遞增,整體錄取率還是由1999年最高峰的27.1%,漸次下降到了2010年的21.5%。

面對競爭激烈的入學申請,校方不免要訂定出明確的審核規範;尤其柏克萊分校身為州立加州大學的一份子,對大一新生的招收標準更是開宗明義即指出——是要對柏克萊的知識及文化領域能有所貢獻,且在長遠的未來能對加州做出貢獻的個人。

成為新鮮人的窄門
校方訂定的入學審核流程,主要是依據申請學生提出的學業成績和個人資料,由經過專業訓練的「閱卷人」進行人工審查後,依據「錄取」或「不予錄取」的標準,給出一個綜合評分;申請人的入學命運,至此大概生死已決。

一般而言,整個作業流程都由獨立作業的閱卷人主導;為了力求公允,過程中也會有招生主管人員進行多次作業查核,以確保閱卷流程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由於審核過程完全依賴人工評斷,因此審查專業化便顯得格外重要;為了提升可信度,主管單位也會定期進行正式檢核。

入學的成績要求,每年因為申請學生的整體素質差異而有變化。以2010年的狀況為例,當年錄取學生的中學平均學業成績為3.88(4.0為滿分),SAT平均在2,031分以上。除了比較學業總成績,中學期間修習的課程內容,則必須包含加州大學所規定的A到G等七種類別的基礎課程;如果完成各科類別中的進階課程(Advanced Course),也有加分的效果。此外,最後一年的中學課業修習學分的多寡也是重要參考指標;也就是說,課業負荷越重,同時又能有傑出表現者,越能脫穎而出。

另一項重要的考慮條件,是關於申請學生的個人素質,其中包括:領導力和性格,積極主動性、堅韌性、獨創性,還有求知的獨立性、責任感、洞察力、成熟度,以及對待他人及對社區的關懷度等等,都是重要考慮因素。此外,閱卷人還會特別留意的,是申請人在學業上和在其他的活動上有無自我挑戰的企圖心,以及挑戰的極限如何

為了避免遺珠之憾,針對具有特殊背景和才華的個人,招生單位也會向相關科系,如音樂、美術、戲劇、數學等領域的教授,進行特別諮詢。在其他方面有特殊成就的申請人,同樣可以取得較佳的綜合評分,像是在表演藝術、體育及職場表現優異者,或在學校、社區組織及任何其他活動展現特殊領導力,或是在社區服務上有傑出表現者,都具備獲得加分的資格。

經歷過之前「扶持計畫」以族裔配額錄取新生的爭議後,如今校方開宗明義即表明:舉凡種族、性別、宗教、服過兵役予否,全都排除在參考標準之外。但無可諱言,加州居民仍具入選多數的基本優勢。以2010年申請入學的情況為例,當年正式註冊入學新生4,109人,其中73%為加州居民,而來自加州公立高中的學生便佔了63%。此外,由2011年的統計資料(表2-1)看,加州畢業的高中生獲得錄取的比率雖然低於外州學生,但仍佔了最大比例的入學人數。柏克萊校方為輔導高中生申請入學,還開設了特別網站,專為預備進入大學的準新鮮人提供各種資訊及服務。

表2-1 2011年新生錄取概況
加州
居民 加州以外的
美國居民 國際學生

申請人數 38,892 7,999 6,075
錄取人數 9,345 3,154 1,290
(錄取率%) (24.0%) (39.4%) (21.2%)
入學人數 3,945 1,071 610
資料來源:柏克萊加大。

網路選秀:上網找學生
近年來網路發達,各式網絡社群蓬勃發展。柏克萊有些系所為了遴選優秀人才,除了過去傳統的申請審核作業,近年來也上網蒐集申請人的相關資訊,做為拔擢新生的參考,其中法律學院最先搭上這股風潮。

法律系所向來以培養正義與公理的執行者為使命,對新加入者的品格與道德操守要求自然更要高人一等。借重網路資訊,篩除有過不良紀錄的申請人,拔擢可造之材,法律學院首先拔得頭籌。此外,商學院也是另一支快速投入「網路選秀」行列的先遣部隊,往後勢必有更多科系迎合這股新興趨勢,甚至還有可能成為校園招生的新規範。

面對網路資訊的無遠弗屆,年輕學子在優游於網路世界的同時,對於個人言行舉止表現,甚或談吐問答等形像,恐怕更要謹守一定分寸。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無遠弗屆的網路傳播力量尤其不容小覷。

不過從正面思考,若能藉由網路的跨時空特性,一舉將自己「送」到手握入學生死命符的裁判眼前,未嘗不是先發制人的決勝關鍵。其實早有嗅覺靈敏的學生或家長已先掌握這項先機,紛紛上網架設個人網站,就是為了博得招生單位的青睞。不過相較之下,這股風氣在申請一流私立大學上可能較為顯著,至於向來標榜平民化高等教育機構的柏克萊,是否也會全面更新招生流程,則有待日後持續觀察。

熱門科系
柏克萊校園裡共設有14個學院,130個科系,廣泛而多樣的學習分類,自然也招喚來不同的追求者,而最獲青睞的熱門科系也應運而生。根據校方登錄的2009年秋季班資料顯示,最熱門的科系及學生修習人數依序為:電機工程及電腦科學系1,500名學生,分子及細胞生物學1,020名學生,政治系916名學生,環境科學、政策及管理學系886名學生,經濟學系828名學生。

各科系因熱門程度不同,連帶也影響入學申請的競爭難度。一般來說,總是畢業後越容易找事的專業競爭越是激烈。也因此,電機工程及電腦科學系的錄取率
2-3. 追求卓越
儘管有不少象徵時代意義的社會運動總與柏克萊如影隨形,但回歸其眾望所歸的本質,仍在於它是一所不折不扣、表現優異的高等學府。因為在學術追求的本業上它持續締造佳績,在改革創新的知識修練上也不斷領航世界,終至能夠緊緊抓住世人的眼光,而且招徠全球最優秀的人才。歸根究柢,支撐這所百年名校屹立不墜的根基,就在其「追求卓越」的精神。

授課授到學生起立鼓掌
毋庸置疑,柏克萊校園裡這群智識的修行者,不僅腦袋聰明,更是一群孜孜不倦、全心投入學術追求的勤奮工作者。田長霖剛到柏克萊任教時,發現比他資深年長的教授,個個都是一早便已抵達研究室開始一天的工作。此後他也不肯落於人後,第二天起便自動加入「早起鳥」的行列,此後不曾一日稍有懈怠。

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當年在柏克萊任教時,由他一手調教學會開車的李太太,頗有本事摸黑上路,但到了白天竟然不知該如何開車。原來李遠哲總在實驗室裡忙到凌晨兩三點回家後,才有時間教太太開車。結果摸黑學會開車的李太太,在有一定交通流量的白天就全亂了套。這雖然是趣談一則,卻也簡單說明了在漆黑校園裡的一盞盞明燈下,正照亮著一群努力精進的師生。

教授們除了在研究室裡努力作學問,課堂上認真教學的態度同樣令人折服。生物學1A是大學部的基礎課程之一,開學第一天上課,教授將課程進度、考試日期、評分標準等基本事項交代清楚後,隨即進入正式課程。這裡絕無「收心操」的演練時間,也沒有聊備一格的開訓儀式,或是發完講義、打發走人,等下一堂才正式上課的開學熱身。

早期還不流行以Power Point教學的年代,教授更是早早已將資料抄滿幾乎占據一整面牆的可推拉式黑板。而且日後一整個學期,只要快接近上課時間,黑板上總是已經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符號。每天八點鐘開始的第一堂課,不難想見教授更比許多學生提早到達課室準備教材的認真態度。而且這樣的基礎科學教育一週有三堂課,堂堂都是早上八點鐘開始。任課教授更是上課鐘一響就準時開講,下課鐘一敲也必定準時下課,絕不拖延。一學期下來,不曾稍有例外。

柏克萊的學生果然也很識貨,到了學期末,教授講授完最後一堂課程,全班上百名學生紛紛起立鼓掌,熱烈的掌聲久久不歇。教授毫無保留、全力以赴的傳道授業,而學生也以最直接的肢體語言表達他們由衷的欣賞和感謝。「到柏克萊去,和一群努力的人一同追求知識與真理」,何嘗不是值得追求的另一種柏克萊經驗。

有問有答,亦施亦受
與其說柏克萊的學生上課愛發問,不如說「上課發問」乃是美式教育的特質,而在柏克萊的課堂上,則是把這項特質發揮到了極致。往往老師說話的語音猶未停頓,講台下的學生已紛紛舉起手來。他們手勢堅定的等待欽點,從不特意發出聲響來吸引教授優先點名自己。很多時候並非教授開放發問的時間,這些心存疑惑的發問手式,就會持續舉著,直等到教授一個轉身或一個抬頭,正好看見了舉起來的手,才有可能回答提問。時常因為舉手的人太多,而上課時間有限,教授只好限制提問人數。至於沒能及時得到解答的學生也不至於悻悻然,不過是把問題留到教授每週排定的office hour去問罷了。

其實,舉手發問的學生不僅是為自己解答困惑,很多時候也問出了許多同學心中共有的疑難。藉由提問,發問者說出自己不同的觀點,也是一種智識的分享與交流,不僅同學間彼此受惠,對講課的教授也是「教學相長」的寶貴經驗。有時遇到學生精闢入裡的精采發問,更是教授發掘人才的另類管道。天文學系的瑪西教授,就曾經在下課後,隨即上前「訪談」剛剛在課堂上提出令他驚豔的問題的學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果然也是柏克萊教授的另一大樂事。

一般而言,在教授講授的主課程之外,大多附帶有討論課(discussion section),主要由研究生指導員(Graduate Student Instructor, GSI)負責教學。在研究所裡,則是開設討論會(Seminar),由師生或外來嘉賓共聚一堂,彼此共同針對主題交流見解。在研究生主講的討論會上,不難發現提問人變成博學多識的教授。面對明顯不成熟的理論或是未抓住要領的研究方向,這些沉浸學術研究領域多年的教授,很少用權威的語氣挫折學生,也很少越俎代庖替學生另找出路。他們耐心聆聽,以「發問」協助學生領悟自己失誤之癥結所在。提問者循循善誘,而被提問者最終也能豁然開朗得到頓悟。人類智識的累積與傳承,便在這樣一來一往的問答間,接續起了「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的交流管道。

做為領航全球的學術重鎮,除了校內師生一致埋首苦幹,邀請校外人士進行學術交流,更是拓展視野、刺激思考的重要日常作息。來自全美各地、甚至國外的名儒學士,頻繁奔忙於柏克萊附近機場。他們為柏克萊大學注入新的活水泉源,而當他們離開時,也同樣行囊飽滿,裡面裝滿了柏克萊師生回饋的挑戰和啟發。因為「發問」在主講者和聽講者之間搭起了相互交流的完美橋梁,「施」者同時也是「受」者。尤其在柏克萊一流教授透過發問所傳遞的指點與提示,以及如初生之犢般勇於挑戰的學生們的踴躍發問下,對受邀學者而言,未嘗不是一趟豐盛的學術之旅。

殘酷的淘汰曲線
根據校方的調查顯示,每年的大學畢業生,由新鮮人唸起且在四年內畢業的學生,約佔60%。這項數據,除了說明每年陸續有插班生的新血加入,也顯示當年歷經激烈競爭、獲選入學的新鮮人,在後來的求學過程中遭遇了嚴厲的挑戰和淘汰。

這項略顯偏高的淘汰率,無疑是拜曲線評分之賜。一般來說,一個班級的學業成績多依成績高下畫出曲線,然後按分配比例,分別給出A+、A、A–、B+、B……等成績。如此一來,不管整個班級是由多麼優秀的學生組成,也不管個人表現如何,總是有人要墊底。這對於當初無不是來自各高中的佼佼者來說,確實是場震撼教育。難怪學生們半抱怨半自嘲的說,柏克萊把當年的A等生都變成了B等生。

近年來,校方也留意到曲線評分的利弊,除了人數向來較少的科系和學院,歷來不採曲線給分外,在人數較眾的系別中,以哈斯商學院首先發難。2011年10月,哈斯商學院正式宣布,此後不再採行曲線評分的方式。如此一來,對於努力用功卻可能考場失意的學生,教授便有了適時給予鼓勵的權限。
3-2. 嬉皮不死
校園裡的一天

柏克萊匯聚了地球上的各色族裔和人種,像是五彩繽紛的萬花筒,在地球的轉動間,有各式各樣的智識啟蒙或理論學說的興起,爭相在校園中上演。

這一天,可能有上千名來自全球的訪問學者正在校園裡講學或研究學問,有各地湧來的上萬名學生坐在課堂裡學習新知。赫斯特人類學博物館(Phoebe A. Hearst Museum of Anthropology)走廊上的櫥窗裡,正展示著來自台灣的布袋戲人偶,柏克萊藝術博物館(Berkeley Art Museum and Pacific Film Archive)有大陸藝術家展出的麻將專題。赫茲音樂演奏廳(Alfred Hertz Memorial Concert Hall)可能正飄揚出陣陣樂音,一位來訪的女詩人正在女教授俱樂部裡輕聲朗誦她筆下讚頌梵谷的詩作。

從哈佛數學系邀請來的托比斯(Clifford H. Taubes)教授,此刻可能正對著好奇的學生講述他所定義的四度空間。理工大樓的演講廳上,「外星人尋索中心」(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SETI)的天文學家渥太馬(Dan Werthimer)鄭重地向現場觀眾證實,經過四十年不間斷的從地球上向宇宙發出的無線電波,至今仍未收到來自外太空的任何回應,「外星人」仍無露臉的任何跡象。

這一天,提出恐龍滅絕理論的阿爾瓦雷茲(Walter Alvarez)教授,正在杜爾圖書館(Doe Memorial Library)講說他新近出版的一本追憶當初發現恐龍滅絕蹤跡的新書(The Mountains of Saint Francis)。駐紮北極研究站長達十年的科學家告訴柏克萊師生:世界第一大島格林蘭上的冰雪將在十年內完全消融。環境設計學院此刻正招待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和環保人士,針對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的利弊與西方世界展開對話。

還有,經濟學系教授米蓋爾(Edward Miguel)正在課堂上用Power Point打出他在非洲執行「滅貧方案」的具體數據。剛剛才宣布的諾貝爾獎得主伯爾繆特教授,此刻正在自家人關起門來的慶祝party上,悄悄傾吐科學場上不為外人所知的競賽攻防、猜忌,甚至是爾虞我詐的競爭壓力。

相對於課室裡的嚴肅氛圍,行政大樓史報館(Sproul Hall)前的史報廣場,無疑是校園裡最喧囂熱鬧的開放空間。在這裡,學生社團花花綠綠的攤位在梧桐樹下列隊擺開陣勢,佈告欄上張貼著各式各樣驚天動地或芝麻綠豆的情報。學生約在這裡碰面,不再具有學生身分的政治及宗教狂熱份子在這兒尋找觀眾;還有等待知音的音樂家、藝術家,或只是以逗樂學生為職志的奇人怪士……。總之,史報廣場上無奇不有。

尤其每天一到中午時分,史報廣場上更是百花齊放,萬家爭鳴。週四定時開嗓的男子混聲合唱,週五結伴高歌的五人女聲團體,總是在沙瑟門前準時登場,從不缺席。還有史報館前台階上,舞蹈社團在扭動柔軟的腰枝,中華武術社在耍弄李小龍的雙截棍;混雜著東方和西方面孔的鼓手,重重敲出的大鼓聲,隆隆鼕鼕,最是撼動人心。這裡是不折不扣愛現者的大舞台,是讓人目不暇給的娛樂演出天地。

如果想感受一點青春的氣息,沾染一下高昂的情緒,或者只是想看一場熱鬧,中午時刻的史報廣場總是不會讓人失望。

史報廣場做為柏克萊集會抗爭的傳統聖地,歷來大大小小的示威抗議事件亦從未停歇。舉標語、喊口號,是最普遍的抗議方式;奇裝異服,配上樂器演奏,吸睛效果也不錯。有的抗議份子以「肉身」為祭,在人潮蜂擁來去的沙瑟門前零散躺倒,讓人不能無視於他們的存在。也有人別出心裁,分明是有話要說卻反其道而行,抗議隊伍裡的成員個個用布巾摀嘴,以肢體行動表達「沉默的抗議」。

不論是以噤聲示威來凸顯訴求,亦或以譁眾取寵來提高能見度,抗議的內容和主題千奇百種。有人為女學生有穿短裙的權利挺身而出,試圖反駁短裙是製造校園安全疑慮的無稽之說。有人為同性戀婚姻背書,有人為無學籍的學生請命;有人抗議麥當勞「迫害」雨林的罪行,有人不滿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大力刪除教育預算金額……。示威遊行此仆彼起,一波波輪番上陣的抗議聲浪中,大概再沒有比種族議題更讓人神經緊繃。

多元族群議題春風吹又生
多年來,柏克萊校園的多元種族議題,一直牽動著許多人的敏感神經。從1966年到1997年期間實施的「扶持政策」,為保障少數族裔提供了特殊入學許可方案,也是一直以來維繫校園多元族群面貌的重要機制。但自加州大學校董會正式廢止扶持政策後,不僅終結了柏克萊校園實施長達三十年的平權政策,也讓校園種族結構再次出現歷史性轉折。直到2011年,加州議員提出主張恢復扶持政策的〈185號法案〉後,校園內的種族問題再度變得尖銳。

這項事涉族群敏感的政策提案,在大學社區引起了廣泛討論。持反對意見的激進派共和黨學生組織為凸顯立場,甚至刻意在校園內發起「銷售烘培點心」(bake sale)的活動;他們為不同種族及性別的顧客分別訂出不同的點心售價,試圖藉此諷刺扶持政策死灰復燃的跡象。

點心銷售活動在2011年9月27日登場。
秋日的北加州,天空清亮如洗,廣場上排排挺立的倫敦梧桐依舊茂葉濃密,襯托著不遠處拔尖而起的鐘塔,一派優雅祥和,只是秋老虎的熱力有點太過張狂。

史報廣場上梧桐樹下的「烘培點心」銷售站規模並不大。幾張合拼的長條桌,掩在一匹桌巾下,桌上幾籃餅乾糕點,後頭坐了幾名負責販售的成員,擠在一堆熱鬧的社團裡,其實並不特別醒目。只是配合著行動劇的誇張演出,一兩名示威學生手上高舉的點心售價牌示,顯得特別刺眼。售價牌上寫著:

白人‧高加索人:$2.00
亞洲人‧亞裔美國人:$1.50
拉丁美洲人‧西班牙裔美國人:$1.00
黑人‧非洲裔美國人:$0.75
美國原住民(注:印地安人):$0.25
所有女性再享優惠$0.25!

儘管事前ASUC學生聯盟已適度表達「關切」——他們尊重不同立場的表達,只是表達方式仍有待商榷。激進派學生顯然不為所動,專屬攤位如期推出。1995年首先提議廢除校園扶持政策的前校董——非裔美人康納利,甚至也親自到銷售點心的現場助陣。

同一時間,廣場上其他的反制聲浪亦此呼彼起,不容種族分化的「鬧劇」隻手遮天。

烘培點心vs.黑色震撼
正午時刻,校園鐘塔一如往常敲出十二聲鐘響,就在最後一聲鐘響落槌時,從點心銷售站往南再走幾步路,正對著史報館前的空曠處,上百名清一色身著黑衣的學生立時一齊躺下。黑髮黑衣連結著黑衣底下坦露的黝黑肌膚,像一片巨大的陰影,讓鬧語喧嘩的廣場頓時變得陰鬱。這一支以非洲裔美國學生為主體的抗議隊伍,在炙陽烈日的曬烤下,一語不發,一動不動;靜默無聲的抗議,令人震懾。

躺平的黑色隊伍中,安插了幾位站立的同學,手中高舉「Don’t UC Us」的牌子,清楚標示他們的行動訴求。

一面正對著電報街高舉的標示牌下,是一名個頭嬌小的白人女學生。豔陽下,她臉上堅毅的線條文風不動;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她筆直的身軀一如第一秒鐘的姿態,彷彿一尊巨大的雕像,要為她身旁仰天躺臥的黑人同伴擋去灼身烈日。

廣場上,黑色浪潮如一潭止水,和咫尺外點心銷售站前刻意張揚的叫賣聲形成強烈對比。就在兩方對峙的情勢下,周邊的世界依舊紛亂吵攘。新聞媒體如CNN, ABC, NBC, CBS等,紛紛前來搶拍種族議題的新聞畫面。看熱鬧的人群從來不曾少過。有伸援的學生四處走動,身上前後披掛著牌示,上面寫著:「沒有昔日的黑奴,就沒有今日美國的繁榮。」一名拉丁裔女同學,一邊數落扶持政策的不公,一邊從錢包裡掏出零錢換來一個杯子蛋糕。有白人學生在替黑人同學張羅防曬油,也有校外的左翼份子趁機發送自己編印的刊物,還有更多的社團無視於身邊的騷動,一心只顧招攬更多的會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896780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開學季-買指定類別贈電影早優券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