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快樂一生-教出品格、才能和競爭力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提倡「快樂一生」的觀念,比一般只強調如何讓孩子成功的親子書,更符合父母對孩子的期待。
本書提供各種有效解決孩子教育問題的方法,大至培養各項能力及品格,小至孩子怕生、見什麼要什麼、愛吃零食耽誤了正餐怎麼教等等,實用而全面。
本書能營造更多快樂的家庭、更多健康快樂的孩子,而父母也不會因此失去自己的事業和人生!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太陽,主要是如何讓他發光。父母有望子成龍之心,更需要有望子成龍之術!本書以「先成人後成才」、「快樂一生」的均衡教育,取代「出人頭地」的競爭追逐,是未來社會孩子最需要培養的本事與價值。
●不必再擔心孩子的未來
孩子,我培養你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照顧我,而是為了讓你離開我。〈培養快樂孩子的5大訣竅〉,讓孩子能夠自食其力、獨立自主、健康快樂。
●不必再憂心孩子教不好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把根和翅膀交給孩子〉,在正確美好的道路上起飛。
●這樣教,想變壞都很難
好習慣是父母最好的幫手,有了它,孩子想變壞都很難。把孩子教出優秀的秘密,就在〈善用法寶,一輩子管用〉。
●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
沒有內在力量的孩子,就像沒有引擎的車子一樣,永遠不會自行奔跑。〈爸媽,我要的其實不多〉,讓你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力量。
●愛護孩子一個不能少
夫妻結成愛子同盟、父親不能只管生不管教、隔代教養溝通很重要,家庭關係和睦會潛移默化孩子。〈快樂家庭全家一起來〉,要給你一個和樂的家庭。
名人推薦
黃崑巖(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胡志強(台中市長)、林天祐(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校長)、詹志禹(政大教育學院院長)、何榮桂(師大教育學院院長)、彭懷真(家庭幸福協會秘書長)、傅娟(親子教育專家及作家)
人一生下來就必須要有教育,我不止一次呼籲,孩兒的學習一生下來就開始,而老師就是父母,這段教養薰陶,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本書對此有深刻的闡述。
──黃崑巖, 台灣教養學之父
童年,沒有比快樂生活更重要的了!本書作者以非常實務的方式告訴家長及教育工作者,促進孩子在快樂生活均衡發展的錦囊妙方。〈 給孩子根與翅膀〉(第二章)更發人深省!為孩子扎根是父母與老師責無旁貸的工作;而未來如何遨翔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本書值得一讀!
──何榮桂,師大教育學院院長
我很欣賞書中的理念:教育的目的是先成人,後成才。要讓孩子擁有快樂的一生,不是溺愛,而是要讓孩子在快樂中磨練。
──詹志禹,政大教育學院院長
孩子,與我們不一樣!每天用眼神的肯定使孩子擁有更好更快樂的人生。
──彭懷真,家庭幸福協會秘書長
讀者熱烈迴響
看到這本書,唉唉唉,我一定會買一本送給小朋友的老師。你知道嗎,我們小朋友剛去上學第一天,老師就說他過動,建議去看醫師,聽說很多家長都聽信他的話,就真的去拿藥給孩子吃,這些讓情緒穩定的藥都有副作用的。所以,我看到那句「這個社會好像在集體犯罪」,真是看到快哭!
──藍小鹿
「孩子在健康快樂中成長和進步,我們大人也沒有因為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事業和生活。」真是心有戚戚焉,我舉雙手贊同!
──繆靜芬
這本書真好!讀了之後,讓我知道什麼是合格的父母,能不斷反省自己做得不夠之處,如果孩子的爸爸也學習會更好!
──伺候全家大小的娘
有些小孩天生就不愛跟別人爭,我的小孩就是如此。不一定要考試100分、樣樣搶第一。只要他這輩子平平順順,可以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就很滿足。一直專注想要讓小朋友功課突飛猛進,看了《讓孩子快樂一生》,才知道均衡教育是多麼重要。讓小孩健康快樂的成長,達成這五大均衡關係,成為一流的父母。
──致涓與致誠的媽咪
「父母們的錯誤經常表現在:重知識輕體驗;重特長輕興趣;重成績輕學習動力;重文憑輕能力;重智商輕德商、情商;重自己的面子輕孩子的感受……」這段很棒,確實很多家長都是這樣的。
──David
真為這個好父親感動! 如果所有的家庭都能如此反思和重視孩子的教育 ,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牛奶和巧克力
快樂的孩子,一定成功;孩子成功了,自然就優秀了!
──秀如
編輯推薦
目錄
檢視一下,你對孩子的言行和想法是否有這些問題。
自序:你想教出什麼樣的下一代?
一般父母往往先廢了孩子的武功,再讓孩子闖盪江湖。
第一篇 教出一生快樂的孩子
1 生了孩子你就是父母嗎?
很多父母都覺得自己會教育孩子,在我看來,只能說他們會生孩子。
2 家庭教育成敗的5個關鍵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先成人,後成才;不能成了才,不成人。
3 培養快樂孩子的5大訣竅
快樂的教育才是符合人性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健康的人。
4 猶太媽媽的教育寶典
愛孩子是母雞也能做到的事,但教育孩子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二篇 給孩子根和翅膀
1 把根和翅膀交給孩子
沒有體會到被愛的孩子,就算成績再好,也難成為完整的人。
2 培養孩子生活能力的4Q
現實生活需要孩子具備什麼能力,就應該培養孩子這些能力。
3 木桶的盛水啟示
教育要培養孩子的長處,更要避免孩子的短處。
第三篇 善用法寶,一輩子管用
1 如何輕鬆管好孩子?
遺憾的是,當我們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已經長大了。
2 讓孩子飛得更高更遠
培養能力:孩子怕生、不敢問路,如何引導?
3 給孩子好品格、好性情
行為糾正:孩子見什麼要什麼,不買就大哭大鬧,怎麼辦?
4 這樣教,想變壞都很難
習慣養成:孩子貪吃零食,到了正餐時不好好吃飯,怎麼教?
第四篇 爸媽,我要的其實不多
1 學齡前,養成豁達的孩子
正確的開始,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往後許多人生的困境。
2 六十分的哲學
成績只能給孩子一張文憑,而能力和素質卻能給孩子一生的幸福。
3 把體驗的權利還給孩子
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4 想贏的心比贏更重要
不氣餒的孩子好比一支潛力股,日後一定會節節攀升。
5 你陪孩子一起玩了嗎?
童年充滿歡樂,才能擁有陽光、積極的性格。
6 你是用鞭子還是豎起拇指的父母?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感情帳戶,表揚是存款,批評是取款。
7 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
沒有內在力量的孩子,就像沒有引擎的車子一樣,永遠不會自行奔跑。
8 奇異CEO傑克.威爾許的母親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太陽,主要是如何讓他發光。
第五篇 快樂家庭全家一起來
1 選出一個總指揮
孩子知道找誰都一樣,不會再為了達到目的而找不同的人嘗試。
2 夫妻結成愛子同盟
一個批評,一個袒護;一個下禁令,一個開綠燈?
3 父親,請勿缺席
我很想喚醒做父親的:在家庭教育中,父親不可缺席!
4 隔代教養的溝通
家庭的和睦關係會潛移默化孩子,跟家中兩老的溝通就很重要。
5 保姆也要一起行動
明智的父母應該將雇用保姆的過程當作教育孩子的過程。
第六篇 家庭、學校、社會都要加油
1 教養不只是家裡的事
當為生計忙碌時,你會不會因錯過孩子的童年而後悔?
2 優秀是需要教出來的
學校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從書籍和生活中獲取知識。
3 奔跑才能成為千里馬
接受磨練,磨去嬌氣,磨出堅強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後記:家庭教育沒有萬靈丹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而孩子就是家長的作品。
附錄1:我家的20條價值觀
附錄2:感情的存款與提款
附錄3:一封孩子寫給父母的信
附錄4:一封父親寫給兒子的信
試閱
像所有的父母一樣,我也有一個夢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今後能夠獨立面對生活,並過著幸福的日子。但是,我見到一些父母為孩子盡二十五孝的現象確實讓我高興不起來,我有時會震驚、彷徨:我們在教育什麼樣的下一代呢?
中研院院士、當代知名數學泰斗丘成桐曾認為,我們現行的教育模式「不可能培養出一流人才,甚至連一些院士的文章,都不如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生的水準」。
我們沒有出現可以稱得上國際大師級的人物、缺少具有國際水準的創造性人才,毫無疑問,我們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這其中包括學校教育,當然也包括家庭教育。這一切的一切,難道是我們的父母和孩子不夠努力嗎?
想想我們的孩子們,沒進校門就開始識字算數,然後就是小學之後那漫長而灰暗的煉獄生活:消耗孩子所有課餘時間的作業、假日滿滿的補習和才藝班。孩子幾乎沒有體驗自然、鍛煉體魄、接觸社會的機會。快樂的童年對於孩子們來說只能是一個幻想。
而做為父母的呢?沒有哪個國家的父母比我們更重視教育了!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可以說是傾其所有、盡其所能,更有不少父母索性放棄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做起了孩子的「三陪」——陪做作業、陪上才藝班、陪上大學。
想一想,我們的孩子和父母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拚死拚活了十幾年,其結果卻和我們的理想南轅北轍。培養出來的孩子一沒有成人、二沒有成才,豈不可悲?
我們的父母有「望子成龍」之心,沒有「望子成龍」之術!就家庭教育而言,其中的問題又在哪裡?
環顧周遭,我們對教育孩子的很多方式司空見慣但又觸目驚心。比如,很多父母說:「我們以前受了苦,現在可不想讓孩子再受苦了。我們要給孩子留下很多錢,然後讓孩子順順利利地生活一輩子。」這樣不僅是在摧殘孩子,還是在欺騙孩子。因為不讓孩子吃苦只能培養無能的孩子,而這樣美好的祝願只是在告訴孩子現實都是美好的,一旦暴風雨來臨,孩子往往措手不及,才知道現實如此殘酷。英國思想家斯邁爾斯有一句話:「人類最偉大的詛咒,就是事事順心如意,無需努力,最終導致希望破滅,再無奮鬥之力。」可見,我們很多父母每天都在用「關心」孩子的方式,「幫助」孩子走向失敗。
還有,父母最習慣於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常常擅自決定和安排孩子的一切,卻無視孩子自己的意志。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於別人強加的事情,你心裡會不排斥嗎?你會有興趣嗎?更何況是處於叛逆階段的孩子呢?每每孩子略有不滿或抗拒,父母一句「我還不是為你好」,就讓孩子難以應對了。
學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的問題大都是父母自身的問題!我太太生第一個孩子時,說生孩子是最難的事,現在我們都認為比起教育孩子來說,生孩子簡直太容易了。如果你覺得孩子沒有教育好,那就先反省你自己,從教育你自己開始吧!
‧ 三流家庭孩子成才不成人,二流家庭孩子成人不成才,一流家庭孩子成人又成才。‧ 孩子教育出問題時,三流的父母怪環境,二流的父母怪孩子,一流的父母怪自己。‧ 三流的教育不讓孩子玩,二流的教育孩子自己玩,一流的教育陪孩子一起玩。‧ 三流家庭孩子恨父母,二流家庭教孩子怕父母,一流家庭孩子愛父母。‧ 二流家庭孩子實現父母的夢想,一流家庭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二流的孩子靠父母,一流的孩子靠自己。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標是什麼呢?是出人頭地嗎?是考大學賺大錢當大官嗎?絕對不是!我們家的目標是:一要孩子少生病,二要孩子不自殺,三要孩子不犯罪,四要孩子自食其力活得快樂。至於成才與成功,那是錦上添花的事,要排到最後順位。
時代在變,社會在變,老一套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經不適用,不少父母開始借鑒國外的一些教育法,有一定的效果,但仍苦於和我們的國情不合。
多年來,我一直在學習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論,並在實踐中尋求那些科學的方法。我把傳統的教育方法分成三份:留下一份、改造一份、再換掉一份,然後結合國外優秀的教育理論,最終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們國情的家庭教育法——均衡教育。
均衡教育以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為目的,主張父母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提倡父母要在快樂中磨練孩子。均衡教育還建議父母要「為無為」,就是在孩子不知不覺中去教育孩子 ,「育兒女若烹小鮮」,因為讓孩子感覺到的教育往往是失敗的教育。
因為有這套方法,我們家的家庭教育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孩子在健康快樂中成長和進步,我們大人也沒有因為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這些年我一直在四處演講,傳播我的均衡教育,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夠覺醒、更多的家庭能夠用上這套方法,讓更多的孩子快樂地成長。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和偉人為伍,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長久地過上好日子。我深信這一天一定會來到!請你也加入我們的行列吧,因為我相信這也是你的家庭教育理想,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家庭教育理想!
〈7 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
沒有內在力量的孩子,就像沒有引擎的車子一樣,永遠不會自行奔跑。
女兒兩歲的時候,很活躍,要什麼東西總是高聲喊叫,一副發號司令的架勢。我覺得有必要改改女兒的這種習慣。
一天吃飯時,我故意對女兒高喊一聲:「快吃飯!」然後我對她解釋說:「這就是命令。」我又輕輕地對女兒笑著說:「妳可不可以快點吃飯呀?」接著我又解釋說:「這就是商量。你喜歡命令還是喜歡商量呀?」
女兒想也不想馬上說:「我喜歡商量。」「妳喜歡商量,爸爸也喜歡商量,媽媽、哥哥、外公、外婆,還有別人都喜歡商量。那以後我們都和你商量,妳也要和我們商量,好不好?我們都不命令,好不好?」女兒開心地直點頭。有一天,女兒要吃冰淇淋,大聲高喊著:「我要冰淇淋……給我冰淇淋……。」總司令又出現了。我立即對女兒說:「哦?妳這是在和爸爸商量嗎?」女兒像突然想起什麼似的,伸手一把捂住嘴巴,大大的眼睛不好意思地看著我,似乎知道自己做得不對。我會心地蹲下來摟著她說:「那妳商量一個給爸爸聽聽吧?」
女兒就輕輕地又說了一次:「爸爸,我想吃冰淇淋,給我冰淇淋吧!」看著聰明伶俐的女兒有如此大的變化,我很感動。在改掉孩子喜歡命令這個不大禮貌的習慣中,我沒有講過一句大道理,也沒有一句批評,只是引導著孩子自己去感受,開開心心地就轉變了她的做事方式。具體來說,大事命令,小事商量;急事命令,慢事商量;少命令,多商量。夫妻之間也應用這個原則。
長期堅持下來,商量讓我們家更加從容,以更加吻合的方式溝通,提高了家庭快樂指數,也提高了孩子和父母之間、夫妻之間的滿意度與和諧度。
傳播生活的快樂和陽光
說教和嘮叨、數落一樣,不只讓人覺得乏味,也有不信任的感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不勝其煩的。說教者往往看不到對方的優點,也不習慣理解對方的感受。說教者自身往往也承擔著沉重的生活壓力,卻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和希望,他們播種生活的壓力和痛苦,卻無法傳播生活的快樂和陽光。
引導,與說教完全相反,它體現了對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只有胸懷寬廣的人才能做到,他們擁有享受生活、傳播快樂的能力。當然,在家庭教育中,說教有時也是必須的,因為說教雖不受歡迎,但可以馬上傳遞父母的意志,所以往往能在短時間起到作用。而引導若要起到效果需要一定的時間,父母需有足夠的耐心。因此,父母們應多引導,少說教;平時多引導,萬不得已時可適當說教。
說教一開口往往立即引起孩子的警覺,繼而抵觸;而引導,卻會讓孩子感覺不到你在教育他。在聊天和遊戲中,能夠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到知識、悟出道理,不比一本正經地向孩子灌輸、硬塞給他們更有效。
之前說過,和說教不同,「引導」需要父母的理解、同情和等待,很多時候更加需要父母按捺住火氣。若父母失去了耐心,像點燃的鞭炮一樣爆發、不計後果地教訓孩子,不但孩子的問題沒有解決,甚至比以前更變本加厲。
因而,要善用引導,父母要時刻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把所謂的大事看成小事,而不要把小事看成大事。
不說教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孩子感覺不到的教育。
有一次媽媽帶我步行到十幾里路外找舅舅,臨走時我悄悄拿走了舅舅家門上一把老式門鎖。半路上,我一邊走,一邊偷偷在口袋裡摸著鎖頭,不小心被媽媽發現了。媽媽讓我把東西拿出來,她一看就明白了。媽媽沒有罵我,也沒有打我,輕輕地說了一句:「走,我們送回去給舅舅。這是別人的東西!」
我於是和媽媽掉頭又走了半個多小時,回到了舅舅家中,把鎖頭還給了舅舅。媽媽似乎沒有「教育」我,但是這種「教育」卻讓我終生難忘。
引導的教育方式,沒有一句說教,就適當地提醒了孩子做人的道理,也解決了問題。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悟到了道理,同時「感情帳戶」裡沒有失去大額存款,不是很好嗎?可見,不說教的教育,很多時候比說教的教育更深入人心。
<<未完待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