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陪(不要替)孩子成長
內容簡介
歌德曾說:
「美,能給予知性的心靈生命與溫暖。」
現代女性自我意識高,懂得如何包裝自身的內在及外在,多數已跨出家庭的藩籬,進入社會,逐漸在職場上與男性並駕齊驅,並從中得到滿足,精神更為充實,社會也由於女性的參與變得更為繽紛。傳統家庭「男主外、女主內」的格局逐漸被瓦解,起而代之的是夫妻「共苦、共擔」生活的點點滴滴,「教養孩子」便是其中一項頗為沉重的甜蜜負擔。
可是生兒容易、養兒難,教養問題讓許多父母在面臨家庭、社會丕變的同時,更感到力不從心,大嘆「父母難為」,不知究竟該如何著手。
鑑於社會變遷帶給家庭的衝擊,坊間以婦女為主題的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為出版市場注入一股新風貌;親子教養的叢書更是異軍突起,使人目不暇給。
面對多變的家庭與社會衝擊,我們深知傳統的教養方式已不符使用,父母不僅要接受適當而新式的教養觀念,跟著孩子的成長步調隨時學習與調整,也要善用少有、珍貴的時間陪伴孩子。
也就是說,教養的方向除了應注意孩子的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教育與心理雙管齊下外,也要注重教養質與量的提升,才能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健全快樂的發展。
本書即由父母(家)、老師(教育)等多不同角度出發,收集一些有益、實用的資訊,加以整合,提出較新的教養觀,包括
* 如何不要深陷傳統的教養觀念中,應勇敢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從「所知」、「所識」的淺層面跳脫,進入較深一層的「體悟」境界,成為卓越、具彈性、有智慧的父母。
* 親子時光無法重來,也不能永遠持續。如何珍惜親子彼此的緣分與短暫相處時光,同時也使父母本身的生活有意義。
* 父母應把職能定位在陪伴上,陪伴孩子成長,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長的喜悅,而不是替代(或奪取)。因為那是孩子的人生,父母無可替代的,如果強為替代,孩子的心靈也將被替代,親子都會一起受苦。
* 教養孩子需要的是智慧,不是金錢,需要的是尊重、瞭解,而不是權威。
相信對父母的助益甚大,也希望子女能因為有父母真心陪伴,感到快樂滿足;父母能因為替孩子著想,感到教養成功,親子能因為有幸一起生活、成長,感到無比珍貴與欣喜。
目錄
前 言
第1章 由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
第2章 修正調整教養觀
第3章 打開「家」和「學校」的聯繫之門
第4章 父母心目中的理想孩子
第5章 如何培養優質的孩子
第6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品德
第7章 培養增進人際關係的能力
第8章 身教是最佳的教養示範
第9章 如何安排假期活動
第10章 如何安排旅遊
第1章 由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
第2章 修正調整教養觀
第3章 打開「家」和「學校」的聯繫之門
第4章 父母心目中的理想孩子
第5章 如何培養優質的孩子
第6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品德
第7章 培養增進人際關係的能力
第8章 身教是最佳的教養示範
第9章 如何安排假期活動
第10章 如何安排旅遊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