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今論
太極拳功夫,是內功,是氣功,是柔功,是靜功,是應本著太極拳的規則...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卷首語
太極拳功夫,是內功,是氣功,是柔功,是靜功,是應本著太極拳的規則,細細地去練去悟,日子久了,就一定會奧妙發現,在健身方面、應用方面都有了。——摘自太極一代名家李雅軒《太極拳隨筆》
太極拳是內家拳,這是拳種定性。若是單務了拳架,而打不出內裡的意味來,就背離了太極拳的性質,就變內家拳為外家拳了,當然,也就不會收到太極的益處了。——作者薛蔚昌
太極拳功夫,是內功,是氣功,是柔功,是靜功,是應本著太極拳的規則,細細地去練去悟,日子久了,就一定會奧妙發現,在健身方面、應用方面都有了。——摘自太極一代名家李雅軒《太極拳隨筆》
太極拳是內家拳,這是拳種定性。若是單務了拳架,而打不出內裡的意味來,就背離了太極拳的性質,就變內家拳為外家拳了,當然,也就不會收到太極的益處了。——作者薛蔚昌
目錄
我練太極拳的體會
太極生活化
太極拳中的辯證法
如何把握太極拳的要領
太極拳的「鬆」與「緊」
太極拳「難」「易」說
對《水無常形.順逆在心》一文的質疑——與徐光華先生商榷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太極拳的打法
談談楊氏太極拳的「三盤」
承前啟後的經典之作——讀李雅軒《太極拳隨筆》 《談太極拳》
也談「關於虛領頂勁、氣沉丹田」——與祝大彤先生商榷
太極拳的「上下、前後、左右」
體悟太極拳的「鬆」
太極拳今論
體悟太極拳的「力道」(勁道)
試解楊氏太極兩個「境界」
正確理解太極拳的「意」——兼答香港吳汝華等先生
太極拳「抽絲勁」
試解《太極拳論》中「意」、「對稱」概念
太極拳的「悟」
太極拳「往復須有折迭」
太極拳習練階段說
太極生活化
太極拳中的辯證法
如何把握太極拳的要領
太極拳的「鬆」與「緊」
太極拳「難」「易」說
對《水無常形.順逆在心》一文的質疑——與徐光華先生商榷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太極拳的打法
談談楊氏太極拳的「三盤」
承前啟後的經典之作——讀李雅軒《太極拳隨筆》 《談太極拳》
也談「關於虛領頂勁、氣沉丹田」——與祝大彤先生商榷
太極拳的「上下、前後、左右」
體悟太極拳的「鬆」
太極拳今論
體悟太極拳的「力道」(勁道)
試解楊氏太極兩個「境界」
正確理解太極拳的「意」——兼答香港吳汝華等先生
太極拳「抽絲勁」
試解《太極拳論》中「意」、「對稱」概念
太極拳的「悟」
太極拳「往復須有折迭」
太極拳習練階段說
序/導讀
自序
近幾年來,我把寫作的重點,放在了太極拳方面。先後在《搏擊》、《中華武術》、《武林》雜誌上,發表了二十五篇文章。這裡,按照發表的先後時間順序,與同近日寫成的四篇,一併收入,共計二十九篇,彙集成冊。
太極拳是個奇妙的忒好的拳種;太極拳又很可能「隨習就誤」而失傳。這種看法和耽心,就是促使我從事太極拳寫作的原因。
「隨習」,是指人們在後天本能地自發地演變成一種拙力,即四肢自動直動。這種拙力背離了力源——腰脊,成為習慣,且積習難返,導致人體出現種種弊病。譬如:由於四肢的自動直動,使身軀相對變得停滯,內臟得不到應有的活動,疾病叢生,這是其一;下肢負重,得不到應有的上力的轉移,易於出現腿疾,如膝關節痛等,就是俗話說的「人老先老腿」,這是其二;人的體形,前彎後弓,凹胸凸背,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嚴重,形成病態,也觀之不雅,這是其三;等等。遺患無窮。而打太極拳,也順隨了這種「拙力」,走向歧途。
「就誤」,是指當代並不真懂太極「力道」的太極拳教練、名家、權威們,他們仍以「習慣用力」(「拙力」)來教授,仍以習慣力的概念來解釋太極拳的要則理法。這樣,就誤傳誤,念歪了經,使傳統的正宗的太極拳,隨之走偏異化,形成了當今的「教練太極」——空架子,徒有其表。出現了失傳危機。
其實,失傳危機,早顯端倪。太極拳老論作者明王宗岳云:「先師不肯妄傳,非獨擇人,亦恐枉費功夫耳」。這裡,已經產生了難以教出學生來的顧慮。何以難?因為「習慣用力」和太極「力道」,是兩碼事,完全不同,人們已經完全習慣了這種「拙力」,也可以說習非成是了,積習難返,這就是學習太極拳的主要障礙。
吾師李雅軒先生特別強調學拳的悟性,並說太極拳是聰明人練的拳,意思就在於要有克服「拙力」的耐心和領悟太極「力道」的靈性。
應該說,太極拳是在「拙力」引發弊病情況下產生的,因而,維護人體健康,是其主旨之一。
筆者是傳統太極拳的受益者,希望傳統太極拳能夠得到承傳,造福人群!
太極拳難歸難,但並非學無途徑,無所適從。它有確定的「規矩」——「要則理法」可循,按照太極拳的「要則理法」去學,去悟,自然能夠成就太極拳的「方園」。這本書收入的文章,都曾在專刊上發表過,均屬作者多年來鍛鍊過程中的切身體會,它能夠在這方面給讀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這是筆者幾年來側重太極拳寫作的初衷。是為序。
薛蔚昌
近幾年來,我把寫作的重點,放在了太極拳方面。先後在《搏擊》、《中華武術》、《武林》雜誌上,發表了二十五篇文章。這裡,按照發表的先後時間順序,與同近日寫成的四篇,一併收入,共計二十九篇,彙集成冊。
太極拳是個奇妙的忒好的拳種;太極拳又很可能「隨習就誤」而失傳。這種看法和耽心,就是促使我從事太極拳寫作的原因。
「隨習」,是指人們在後天本能地自發地演變成一種拙力,即四肢自動直動。這種拙力背離了力源——腰脊,成為習慣,且積習難返,導致人體出現種種弊病。譬如:由於四肢的自動直動,使身軀相對變得停滯,內臟得不到應有的活動,疾病叢生,這是其一;下肢負重,得不到應有的上力的轉移,易於出現腿疾,如膝關節痛等,就是俗話說的「人老先老腿」,這是其二;人的體形,前彎後弓,凹胸凸背,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嚴重,形成病態,也觀之不雅,這是其三;等等。遺患無窮。而打太極拳,也順隨了這種「拙力」,走向歧途。
「就誤」,是指當代並不真懂太極「力道」的太極拳教練、名家、權威們,他們仍以「習慣用力」(「拙力」)來教授,仍以習慣力的概念來解釋太極拳的要則理法。這樣,就誤傳誤,念歪了經,使傳統的正宗的太極拳,隨之走偏異化,形成了當今的「教練太極」——空架子,徒有其表。出現了失傳危機。
其實,失傳危機,早顯端倪。太極拳老論作者明王宗岳云:「先師不肯妄傳,非獨擇人,亦恐枉費功夫耳」。這裡,已經產生了難以教出學生來的顧慮。何以難?因為「習慣用力」和太極「力道」,是兩碼事,完全不同,人們已經完全習慣了這種「拙力」,也可以說習非成是了,積習難返,這就是學習太極拳的主要障礙。
吾師李雅軒先生特別強調學拳的悟性,並說太極拳是聰明人練的拳,意思就在於要有克服「拙力」的耐心和領悟太極「力道」的靈性。
應該說,太極拳是在「拙力」引發弊病情況下產生的,因而,維護人體健康,是其主旨之一。
筆者是傳統太極拳的受益者,希望傳統太極拳能夠得到承傳,造福人群!
太極拳難歸難,但並非學無途徑,無所適從。它有確定的「規矩」——「要則理法」可循,按照太極拳的「要則理法」去學,去悟,自然能夠成就太極拳的「方園」。這本書收入的文章,都曾在專刊上發表過,均屬作者多年來鍛鍊過程中的切身體會,它能夠在這方面給讀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這是筆者幾年來側重太極拳寫作的初衷。是為序。
薛蔚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