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爺爺的孫子兵法
三代同堂家庭教養的第一書.適用零到七歲的孩子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家庭教育的成果付之於孫輩教育的實踐,
在解決隔代教育問題的基本方法、成功隔代教育的條件和特點等方面,
真實展現在讀者面前,並為其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方法、對策和建議。
★三代同堂家庭教養的第一書.適用零到七歲的孩子
這是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寫就的一本「親孫教育」書籍。隔代教育對於許多老人來說,教育孫輩既開心,又煩心,因為教育孫輩不只是享受天倫之樂,還要遵循章法、用心用力。
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家庭教育的成果付之於孫輩教育的實踐,祖輩教育孫輩的實驗對象和標誌成果。在解決隔代教育問題的基本方法,成功隔代教育的條件和特點等方面,將真實地隔代教育展現在讀者面前,並為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方法、對策和建議。
在解決隔代教育問題的基本方法、成功隔代教育的條件和特點等方面,
真實展現在讀者面前,並為其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方法、對策和建議。
★三代同堂家庭教養的第一書.適用零到七歲的孩子
這是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寫就的一本「親孫教育」書籍。隔代教育對於許多老人來說,教育孫輩既開心,又煩心,因為教育孫輩不只是享受天倫之樂,還要遵循章法、用心用力。
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家庭教育的成果付之於孫輩教育的實踐,祖輩教育孫輩的實驗對象和標誌成果。在解決隔代教育問題的基本方法,成功隔代教育的條件和特點等方面,將真實地隔代教育展現在讀者面前,並為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方法、對策和建議。
名人推薦
這是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寫就的一本「親孫教育」書籍。
隔代教育對於許多老人來說,教育孫輩既開心,又煩心,因為教育孫輩不只是享受天倫之樂,還要遵循章法、用心用力。
◎編輯推薦
如果第三代完全由老人來帶,會產生什麼後果?對孩子、父母或者老人本身是否真的有益?
《樂爺爺的孫子兵法》是給孩子的爺爺奶奶、 外公外婆們讀的。作者提倡爭做「三開」老人,有了「開心」,老人才能欣賞自己,善待自己;有了「開明」,才能跨越「代溝」,與子女相互學習,一起成長;有 了「開竅」才能不斷充電,開發自身教育「第三代」的潛能,成為一名童心不泯的現代老人。《樂爺爺的孫子兵法》也是給孩子的爸爸媽媽們讀的。作者為爸爸媽媽們提供了幫助孩子提升能力、培養習慣、提高素質的路徑與方法。
◎媒體推薦
本書的出版,既是樂善耀老師近年來對孫輩教育研究與實踐成果的結晶,又是他本人進入外公角色後,在教育小外孫過程中的感悟與昇華。──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 楊雄
本書倡導的是「開心、開明、開竅」現代老人終身學習的新理念;開拓的是「孫輩教育」內容、方法,途徑的新園地。──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王寶祥
在這本書中,既看到精闢到位的理論闡述,更看到具有很強操作性的實踐總結,非常值得祖輩家長們一讀。──《文匯報》「教育家」專刊責任編輯 王柏玲
本書告訴所有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藉著擔當這個角色,可以體驗一種全新的價值感:帶大了孫輩、支持了子輩、昇華了我輩,60歲以後,照樣是人生的嘉年華。──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書記、副所長 韓似萍
本書是樂爺爺對目前「祖輩參與孫輩教育」的社會現象而自創的的「孫子兵法」,為金寶貝的廣大會員家庭帶去了實用的養育建議和方法,營造了一個兩代人溝通分享,優勢互補的家庭教育環境。──金寶貝國際早教機構中國區總經理 陳煒
隔代教育對於許多老人來說,教育孫輩既開心,又煩心,因為教育孫輩不只是享受天倫之樂,還要遵循章法、用心用力。
◎編輯推薦
如果第三代完全由老人來帶,會產生什麼後果?對孩子、父母或者老人本身是否真的有益?
《樂爺爺的孫子兵法》是給孩子的爺爺奶奶、 外公外婆們讀的。作者提倡爭做「三開」老人,有了「開心」,老人才能欣賞自己,善待自己;有了「開明」,才能跨越「代溝」,與子女相互學習,一起成長;有 了「開竅」才能不斷充電,開發自身教育「第三代」的潛能,成為一名童心不泯的現代老人。《樂爺爺的孫子兵法》也是給孩子的爸爸媽媽們讀的。作者為爸爸媽媽們提供了幫助孩子提升能力、培養習慣、提高素質的路徑與方法。
◎媒體推薦
本書的出版,既是樂善耀老師近年來對孫輩教育研究與實踐成果的結晶,又是他本人進入外公角色後,在教育小外孫過程中的感悟與昇華。──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 楊雄
本書倡導的是「開心、開明、開竅」現代老人終身學習的新理念;開拓的是「孫輩教育」內容、方法,途徑的新園地。──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王寶祥
在這本書中,既看到精闢到位的理論闡述,更看到具有很強操作性的實踐總結,非常值得祖輩家長們一讀。──《文匯報》「教育家」專刊責任編輯 王柏玲
本書告訴所有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藉著擔當這個角色,可以體驗一種全新的價值感:帶大了孫輩、支持了子輩、昇華了我輩,60歲以後,照樣是人生的嘉年華。──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書記、副所長 韓似萍
本書是樂爺爺對目前「祖輩參與孫輩教育」的社會現象而自創的的「孫子兵法」,為金寶貝的廣大會員家庭帶去了實用的養育建議和方法,營造了一個兩代人溝通分享,優勢互補的家庭教育環境。──金寶貝國際早教機構中國區總經理 陳煒
目錄
◎讓「孫輩教育」回歸自然
第1招 三件法寶
第2招 「幾何課」
第3招 三步「圓舞曲」
第4招 「加、減、乘、除」
第5招 多點「正向」傳染
第6招 玩出名堂
第7招 吃出規矩
第8招 讀出新意
第9招 快樂閱讀
第10招 三個「輪子」一起轉
◎在生活中提升孩子的IQ與EQ
第11招 播撒記憶力的種子
第12招 播撒注意力的種子
第13招 播撒表達力的種子
第14招 播撒合群力的種子
第15招 播撒觀察力的種子
第16招 播撒想像力的種子
第17招 播撒意志力的種子
第18招 播撒自制力的種子
第19招 播撒自信力的種子
第20招 播撒創造力的種子
第21招 播撒審美力的種子
◎把「三開」陽光灑進老人心靈
第22招 主人+客人+僕人
第23招 開心!開明!開竅!
第24招 三支「溫度計」
第25招 到位,不越位
第26招 「兩難」不難
第27招 一起成長
第28招 當好「配角」
第29招 無縫隙「銜接」
第30招 處理好「三種關係」
第31招 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
第32招 形成「合力」
第33招 守住「底線」
第34招 四種精神
第35招 學習型家庭
◎家庭教育的環境更加寬鬆和諧
第36招 種一棵「尊重樹」
第37招 種一棵「關愛樹」
第38招 種一棵「責任樹」
第39招 種一棵「分享樹」
第40招 種一棵「感恩樹」
第41招 種一棵「欣賞樹」
第42招 種一棵「溝通樹」
第43招 種一棵「理解樹」
第44招 種一棵「反思樹」
第45招 種一棵「微笑樹」
第1招 三件法寶
第2招 「幾何課」
第3招 三步「圓舞曲」
第4招 「加、減、乘、除」
第5招 多點「正向」傳染
第6招 玩出名堂
第7招 吃出規矩
第8招 讀出新意
第9招 快樂閱讀
第10招 三個「輪子」一起轉
◎在生活中提升孩子的IQ與EQ
第11招 播撒記憶力的種子
第12招 播撒注意力的種子
第13招 播撒表達力的種子
第14招 播撒合群力的種子
第15招 播撒觀察力的種子
第16招 播撒想像力的種子
第17招 播撒意志力的種子
第18招 播撒自制力的種子
第19招 播撒自信力的種子
第20招 播撒創造力的種子
第21招 播撒審美力的種子
◎把「三開」陽光灑進老人心靈
第22招 主人+客人+僕人
第23招 開心!開明!開竅!
第24招 三支「溫度計」
第25招 到位,不越位
第26招 「兩難」不難
第27招 一起成長
第28招 當好「配角」
第29招 無縫隙「銜接」
第30招 處理好「三種關係」
第31招 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
第32招 形成「合力」
第33招 守住「底線」
第34招 四種精神
第35招 學習型家庭
◎家庭教育的環境更加寬鬆和諧
第36招 種一棵「尊重樹」
第37招 種一棵「關愛樹」
第38招 種一棵「責任樹」
第39招 種一棵「分享樹」
第40招 種一棵「感恩樹」
第41招 種一棵「欣賞樹」
第42招 種一棵「溝通樹」
第43招 種一棵「理解樹」
第44招 種一棵「反思樹」
第45招 種一棵「微笑樹」
序/導讀
前言
讓每個老人「開心、開明、開竅」
三年前,我從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退休,回歸家庭,卻退而不休,很快進入「外公」的角色,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角色,更是一個既誘人又燙手的角色。雖然我有著長期從事家庭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指導經驗的積累,三十六年前成為女兒的爸爸,並有著引以自豪的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然而,今天自己作為祖輩,參與對第三代的教育,卻有著不一樣的感悟和體會:理論與實踐的差距,父親與外公角色的碰撞,現代與傳統的鴻溝……我有過困惑,有過迷茫,有過喜悅,也有過成功,於是內心有了一種衝動,想把她寫成文字,與老年朋友共同分享,又應上海老年大學東華大學分校之邀,登上了《孫輩教育》的講壇。我深深地體會到,能與大家共同分享,這是一種無以倫比的幸福,這是人生六十歲後的一大快樂。
「六個大人面對一個孩子」已成為今天「三代同堂」的時代特徵,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孫子兵法」第一條首先是開心、開明、開竅。
如果把當今社會的「三代同堂」用三角形來表示:那就是三個三角形,圍著一個頂角。爸爸媽媽三口之家是一個三角形。爺爺奶奶的家庭是一個三角形;外公外婆的家庭也一個三角形。六個大人都是三角形的底角,而孩子成了這三個三角形共同的頂角。今天的獨生子女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的。他所面對的是兩個大人、四位老人、十二隻眼睛、六種不同的關愛、六種不同的期待、六種不同的教育觀念和方法,生活中六種不同的聲音……
隔代教養現象之所以越來越普遍,和這種教養模式本身的優點有關。就國內的情況來看,隔代教養的最大優勢在於代際之間的時間互補:退休後賦閒在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渴望兒孫繞膝,以享天倫之樂;而年輕的父母們在社會變遷和競爭壓力下,希望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學習和自我實現中去;剛剛起步的家政、保姆市場又無法滿足這些家庭的需求。於是乎,將孩子交給長輩全部教養或部分教養成為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但隔代教養現象並不像人們想像得那麼簡單,選擇隔代教養的家庭也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按不同的標準可以把它們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
如隔代教養家庭是由父系還是由母系的父母來幫助照顧?最近的調查發現,國內城市家庭中,由女方父母來照料下一代的數量超過了男方父母。而在廣大的農村,祖父母仍舊是祖輩教養的絕對主力。
即便同屬隔代教養家庭,祖輩和父輩對教養的參與程度也存在差異,按參與程度分,隔代教養可分為六大類:
一、日夜均由祖輩照顧,父母很少參與,甚至不參與。
二、主要由祖輩照顧,父母不定期回家照顧。
三、祖輩和其他親屬或照料人(如保姆)共同照顧。
四、白天由祖父母照顧,晚上由父母照顧。
五、平常由祖父母照顧,週末由父母照顧。
六、父母為主照顧,祖輩在需要時提供幫助。
第一、二、三類是比較狹義的隔代教養,第三代的教養責任完全由祖輩擔負。這三類家庭大部分是離婚或留守家庭,也有一些家庭年輕父母完全「雙脫手」,把教養責任轉移,甚至完全撒手不管,這類家庭的教養方式最容易產生問題。
當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是後三種隔代教養形式,有專家稱之為「混合教養」。前文提及的「三代同堂」就屬於這種情況。混合教養由於是父母和祖輩共同參與,所以祖輩與父輩如何形成教育合力是關鍵。兩親家怎樣才能做到「無縫銜接」?祖輩養育第三代既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有充裕的時間和空閒,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承等,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老人思想觀念陳舊,接受新事物比較慢……當然,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完全可以跨越,放在今天的老人面前有一個責無旁貸的任務是終身學習,與時俱進。「開心、開明、開竅」是現代陽光老人的追求,而學習則是達到這一目標的主要路徑。
可以這麼說:社會的和諧,家庭的幸福,第三代健康成長都與孫輩教育緊緊相連。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養育第三代的過程中,他們既享受著天倫之樂,在感受親情的同時,又不可避免地感到困惑和迷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老年大學東華大學分校《孫輩教育》班的全體學員們,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以自己的成長,帶動了第三代的成長,以自己的學習換來了家庭的和諧和快樂。兩年來,他們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共同分享交流的過程,也是以「開心、開明、開竅」為目標的一起成長的過程。用他們的話來說:希望太陽底下的老年朋友都能天天有個好心情,快樂生活每一天;與子女共同跨越「代溝」,爭當現代陽光老人;不斷學習,掌握孫輩教育的智慧。於是,在大家熱情的鼓勵下,寫了這本書,一是為了與老年朋友們共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與體會;二是為了讓自己的成長留下一點足跡。
讓每個老人「開心、開明、開竅」
三年前,我從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退休,回歸家庭,卻退而不休,很快進入「外公」的角色,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角色,更是一個既誘人又燙手的角色。雖然我有著長期從事家庭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指導經驗的積累,三十六年前成為女兒的爸爸,並有著引以自豪的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然而,今天自己作為祖輩,參與對第三代的教育,卻有著不一樣的感悟和體會:理論與實踐的差距,父親與外公角色的碰撞,現代與傳統的鴻溝……我有過困惑,有過迷茫,有過喜悅,也有過成功,於是內心有了一種衝動,想把她寫成文字,與老年朋友共同分享,又應上海老年大學東華大學分校之邀,登上了《孫輩教育》的講壇。我深深地體會到,能與大家共同分享,這是一種無以倫比的幸福,這是人生六十歲後的一大快樂。
「六個大人面對一個孩子」已成為今天「三代同堂」的時代特徵,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孫子兵法」第一條首先是開心、開明、開竅。
如果把當今社會的「三代同堂」用三角形來表示:那就是三個三角形,圍著一個頂角。爸爸媽媽三口之家是一個三角形。爺爺奶奶的家庭是一個三角形;外公外婆的家庭也一個三角形。六個大人都是三角形的底角,而孩子成了這三個三角形共同的頂角。今天的獨生子女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的。他所面對的是兩個大人、四位老人、十二隻眼睛、六種不同的關愛、六種不同的期待、六種不同的教育觀念和方法,生活中六種不同的聲音……
隔代教養現象之所以越來越普遍,和這種教養模式本身的優點有關。就國內的情況來看,隔代教養的最大優勢在於代際之間的時間互補:退休後賦閒在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渴望兒孫繞膝,以享天倫之樂;而年輕的父母們在社會變遷和競爭壓力下,希望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學習和自我實現中去;剛剛起步的家政、保姆市場又無法滿足這些家庭的需求。於是乎,將孩子交給長輩全部教養或部分教養成為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但隔代教養現象並不像人們想像得那麼簡單,選擇隔代教養的家庭也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按不同的標準可以把它們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
如隔代教養家庭是由父系還是由母系的父母來幫助照顧?最近的調查發現,國內城市家庭中,由女方父母來照料下一代的數量超過了男方父母。而在廣大的農村,祖父母仍舊是祖輩教養的絕對主力。
即便同屬隔代教養家庭,祖輩和父輩對教養的參與程度也存在差異,按參與程度分,隔代教養可分為六大類:
一、日夜均由祖輩照顧,父母很少參與,甚至不參與。
二、主要由祖輩照顧,父母不定期回家照顧。
三、祖輩和其他親屬或照料人(如保姆)共同照顧。
四、白天由祖父母照顧,晚上由父母照顧。
五、平常由祖父母照顧,週末由父母照顧。
六、父母為主照顧,祖輩在需要時提供幫助。
第一、二、三類是比較狹義的隔代教養,第三代的教養責任完全由祖輩擔負。這三類家庭大部分是離婚或留守家庭,也有一些家庭年輕父母完全「雙脫手」,把教養責任轉移,甚至完全撒手不管,這類家庭的教養方式最容易產生問題。
當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是後三種隔代教養形式,有專家稱之為「混合教養」。前文提及的「三代同堂」就屬於這種情況。混合教養由於是父母和祖輩共同參與,所以祖輩與父輩如何形成教育合力是關鍵。兩親家怎樣才能做到「無縫銜接」?祖輩養育第三代既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有充裕的時間和空閒,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承等,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老人思想觀念陳舊,接受新事物比較慢……當然,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完全可以跨越,放在今天的老人面前有一個責無旁貸的任務是終身學習,與時俱進。「開心、開明、開竅」是現代陽光老人的追求,而學習則是達到這一目標的主要路徑。
可以這麼說:社會的和諧,家庭的幸福,第三代健康成長都與孫輩教育緊緊相連。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養育第三代的過程中,他們既享受著天倫之樂,在感受親情的同時,又不可避免地感到困惑和迷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老年大學東華大學分校《孫輩教育》班的全體學員們,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以自己的成長,帶動了第三代的成長,以自己的學習換來了家庭的和諧和快樂。兩年來,他們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共同分享交流的過程,也是以「開心、開明、開竅」為目標的一起成長的過程。用他們的話來說:希望太陽底下的老年朋友都能天天有個好心情,快樂生活每一天;與子女共同跨越「代溝」,爭當現代陽光老人;不斷學習,掌握孫輩教育的智慧。於是,在大家熱情的鼓勵下,寫了這本書,一是為了與老年朋友們共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與體會;二是為了讓自己的成長留下一點足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