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之路:陪伴、傾聽與支持,我培養出3個哈佛生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打敗全世界20,000多個最優秀的高中生,「哈佛」成為他們家的傳統。
3個孩子,除了哈佛,還錄取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等美國頂尖名校。
輝煌紀錄的背後,是一位母親20多年的教養智慧與堅持。
一個家庭,能有一個孩子上哈佛,已經極為難得。
她的3個孩子,除了哈佛,還錄取多所美國頂尖名校。
什麼樣的教養術,能培育出如此出類拔萃的孩子?
3個孩子吳兆堂、吳宜婷、吳佑堂:
‧都是高中第一名畢業,兩個男孩分別代表畢業生致辭。
‧除錄取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等美國頂尖名校,還都申請上全球最頂尖的哈佛大學,且都是「提早錄取」。
‧吳兆堂與吳宜婷就讀哈佛時,因為學業優秀,名列「榮譽生」行列。
‧吳兆堂是哈佛創校以來,第一位亞裔的高爾夫球球隊隊長,且年年拿到「學者運動員」榮譽。
一個母親的三大堅持:
※在學齡前,抓緊每一刻,像金字塔般的深度、用心陪伴。
※孩子再資優,也不跳級。
※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教養的最關鍵時刻。
20多年來,林瑞瑜全心陪伴3個孩子成長、學習,從大兒子是數學資優生,學校屢建議跳級,她卻堅持讓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與品格。女兒有一學年沒寫英文作業,她讓女兒為此付出代價,哪怕幾乎造成家庭紛爭。小兒子吳佑堂被學校判定學習障礙,她不厭其煩追根究柢,終於讓真相水落石出,也捍衛小兒子的受教權。
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培育出優秀的孩子,但人生不只有課業,大兒子在運動方面表現突出;女兒擔任外科醫師,只為能解決病患痛苦;小兒子投入心理系,幫助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這些,都讓孩子的人生更顯意義。
3個孩子錄取的美國名校:
吳兆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南加大大學部及醫學院保證班、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
吳宜婷:哈佛、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一樣,都是「提早錄取」)、普林斯頓、西北大學直攻醫學院、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
吳佑堂:哈佛、耶魯、史丹佛、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
本書特色
◎驚人的優秀,3個孩子全都錄取哈佛大學,而且是「提早錄取」。
◎小兒子除了哈佛大學的入學許可外,還接到史丹佛大學的錄取通知,其中史丹佛的招生主任,在錄取的通知書上右下方,還親筆寫著:「我們了解你若沒有步著兄姊的後塵(指唸哈佛大學),可能是一件困難的事,可是我只希望你能夠考慮在我們史丹佛大學就讀,以此開始你的家族傳統,那我們將會很高興。」
◎3個孩子不只會讀書,他們在人品、才藝各方面,也非常突出,因為林瑞瑜希望孩子在未來擁有懂得為他人付出、感恩惜福,且快樂自在的人生。
目錄
5前言/第三次參加哈佛畢業典禮
之一 比跳級更重要的事
20另類的跳級(一)
40另類的跳級(二)
55為什麼要寫功課?
67綠野仙蹤──8歲女兒的人際關係
78自律
86父親節的禮物──教孩子們負責
之二 傾聽、支持,陪伴孩子的每一步成長
98學習障礙
112榮譽感
127我們以你為榮
138關於溝通──一隻不知名的小貓咪
151品格與學習態度的建立
之三 閱讀、運動……人生不只有學業而已
160孩子該學才藝嗎?──鋼琴與小提琴
174閱讀
187對讀書的興趣,比一時的成績重要
198讚賞與鼓勵,讓小兒子蛻變
208運動教給孩子的能力
之四 放手、體罰等教養省思
218加州時間五點五十五分
231給子女最好的禮物──尊重與祝福
240培養孩子除了業課以外的興趣
248體罰
260後記/二十多年的教養心得
271附錄一 關於哈佛大學
273附錄二 關於美國的高等教育
276吳兆堂錄取美國名校通知書
279吳宜婷錄取美國名校通知書
281吳兆堂錄取美國名校通知書
試閱
當我察覺大兒子在教室時失去了學習的熱忱時,有一大半的原因,是因為上課的時候,每當老師問小朋友問題時,大兒子即使搶著舉手,老師卻從不再讓他回答。
大兒子在上幼稚園前的一個假日,我們到加拿大的尼加拉大瀑布遊玩。那天下午,先生抱著小兒子、牽著女兒,慢慢的觀賞、遊玩,我則帶著大兒子去附近的小商店買些飲料和餅乾。
當時的匯率是加拿大幣一點二五元兌換美金一元,商店裡美元與加幣是互相流通的。當時,我們買了大約是加幣九元多的食品,我拿出二十元美元給收銀員的同時,也問大兒子:「十元美元是十二元五十分的加幣,所以二十元美元等於二十五元加幣,對不對?」
大兒子想了想之後,點點頭。
收銀員收了錢後,找了我一張十元的加幣及幾個美元銅板,大兒子看到之後,指著加拿大紙幣說:「找錯了,這不是美金。」
收銀員說:「差不多的,美元和加幣差不多等值的。」然後指著銅板說:「你看,找你的零錢也有美金啊!」
我看著不知道是真糊塗,還是想要占顧客便宜的收銀員,和顏悅色的對他說:「美元當然和加幣不等值,美元價值比較大。」
聽我這麼一說,收銀員就把十元的加幣換成十元的美元,而且沒好氣的說:「這樣你滿意了嗎?」
大兒子這時卻拉著我的手說:「媽咪,你說十元美元是十二元五十分的加幣,那他找十元美元,好像還是不對吧?」
收銀員一聽,不耐煩地大聲說:「已經多給你們錢了,你們還想要怎樣?」
教養孩子,更重要的是身教
我本來想算了,只是差幾塊錢而已,不值得跟這位收銀員計較的,可是這位收銀員的態度令人生氣,而且經他這一咆哮,商店內的顧客紛紛探頭過來看熱鬧。
我自己平常教導孩子們遇事要不卑不亢的據理說明,現在真的遇上了,即使是區區的幾元,如果就這樣自認倒楣的算了,在眾目睽睽之下,不僅顯得理虧,更是給孩子負面的示範,因此當下我決定跟這位收銀員說清楚。
於是我說:「你怎麼可以是這樣的態度呢?即使是換成十元的美元,你還是少找我們錢的,我算給你看。」
大兒子驚人的數學能力
當我正掏出紙筆,打算換算給收銀員看時,出乎我意料之外,大兒子說:「我們給了你二十元美元,我的媽咪告訴我,十元美元是十二元五十分的加幣,所以我們總共給了你二十五元的加幣,我們買了不到十元的食品,你應該至少找我們十五元加幣的。」
當五歲的大兒子不用紙筆,而能夠清清楚楚的把數字換算給收銀員聽時,不但收銀員吃驚得一時語塞,我對於大兒子的數學概念及邏輯能力也十分驚喜。
我不禁擁抱著大兒子說:「好兒子,你真聰明。」而一直排隊在我們後面的一位老先生,則探過頭來問我:「你的兒子幾歲了?他比大人還聰明,他一定是個天才!」
這時,先生也剛好帶著女兒及小兒子進了這家小店,問我:「怎麼一回事?」
收銀員見狀馬上改變態度,他堆起了笑容對大兒子說:「是啊,你比我聰明多了,我現在就找你們十五元加幣,再加上原先找你們的這些零錢,這樣OK嗎?」
我說:「你就把零錢也換成加幣,這樣我們就兩不相欠了!」這才結束一場小小的意外紛爭。而在經過這件事後,我也更加明白大兒子對數學的天分。
從生活中,教孩子簡單的數學
大約在大兒子兩歲多,我就發覺他對數字的領悟力頗高。漸漸的,我們每次去麥當勞買快樂兒童餐,或買些較簡單的東西,我就開始教他一些簡單的數學,也教他認紙幣及銅板。
一開始,我教他以元為單位的加減,譬如一個漢堡一元,兩個是多少錢呢?我們今天帶了五元,買了三元的蘋果,還剩下幾元呢?買了三元的飲料、兩元的餅乾,總共花了多少錢?我們拿十元去買,能夠找回多少錢呢?慢慢的,延伸至漢堡一個一點七九元時,我就教他四捨五入的概念,以方便心算。
能享受學習,孩子才會願意學習
大兒子對這種數字遊戲非常感興趣,往往還沒開始買東西,他就急著算總價了。
我盡量把生活上能運用到數學的地方,逐步的教孩子。在教導的過程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有趣,樂此不疲,每天都會期待學習新的東西。當孩子能夠高高興興的享受學習時,才能激發他潛在的才能。
數學如此,教導其他的項目時,我也是遵照此原則,凡事以啟發他們的興趣為目的。我發覺,大兒子對他有興趣的事物,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因此學起來能夠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也因為如此,一直以來,我非常注重孩子的學習環境,即使是學齡前的「mommy and me」遊戲課程,我也是帶著兒子試了許多不同的課程,一直到找到他適合的課程為止。
大兒子三歲後,我開始到處找尋適合他的學齡前教育的學校,後來我找到在住家附近的一所蒙特梭利(Montesorri)的幼稚園。蒙特梭利教學標榜的是沒有課本的教學,注重的是個人的自由發展。
大兒子對這種看似毫無章法的教學,倒是滿喜歡的。每天到了學校,就埋頭繼續做他前一天沒有完成的作業,例如排積木、畫圖等。放學時,我去接他回家,他都會很高興的把一天的作品及老師教他的東西,展示給我看。
美國的每一所蒙特梭利學校都是私人經營,就如同一般的連鎖加盟店一樣,大原則、理論及教學道具都大同小異,可是師資、教學方式,以及對幼兒的熱忱度,卻是每所幼稚園都不同。
為孩子選擇學校時,父母最需要注意的
我們為人父母在替幼兒們選擇學校時,最需要注意的其實就是老師對我們孩子的熱忱及關心的態度,千萬不要道聽塗說,一窩蜂的湧入所謂的明星學校,因為每個孩子的資質不同,適應能力也不一樣,適合老大的方式,卻不一定是適合老么的。
以我自己的三個孩子而言,只有我的大兒子適合蒙特梭利這種天馬行空式的教學法。我的女兒在兩歲九個月時,我也曾經試著要送她到同一所蒙特梭利的學校,結果發現她全然不適應,甚至每天對上學心生恐懼,我只得先帶她回家。過了好一陣子,才帶她去擁有不同教學方式的幼稚園。
當孩子失去學習熱忱
大兒子到了就學年齡時,因為我們住家的學區相當不錯,甚至很多人為了孩子的就學而搬到此地,所以我就讓他留在學區的公立學校就讀。美國的正式教育體制是從五歲的幼稚園教育開始,當我們從尼加拉大瀑布遊玩歸來後,大兒子就在這所公立的幼稚園就讀。
他每天興高采烈地到學校交朋友,我也自告奮勇地成為「教室媽媽」,每個星期總是進教室多次,幫忙老師做些雜事。
但漸漸的,我發覺學校的教材對大兒子而言,似乎是太淺顯了一些。即使母語不是英語的他,但英文作業及學習對他而言,也已是輕而易舉,更遑論他拿手的數學課了。
我眼見大兒子在學校上課時總是無所事事,我這新手媽媽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安慰自己,幼稚園教育是讓他學習群體生活及社交能力的基礎,其他的學習可以慢慢來。
不過,日子久了,我卻察覺大兒子在教室時失去了學習的熱忱。有一大半的原因,是因為上課的時候,每當老師問小朋友問題時,大兒子即使搶著舉手,老師卻從不再讓他回答。
當我注意到這個問題,跟老師反應時,老師卻告訴我,這些題目對大兒子而言太容易了,因此要把機會留給別的小朋友。老師這樣的回答也似乎無可厚非,可是我最在意的實在是大兒子的學習態度。
幼稚園老師的跳級建議
課堂上教的東西,對大兒子而言實在是太簡單了,讓他提不起興趣,這點也讓我很擔心。
幼稚園老師察覺到這一個問題,不斷的建議我讓兒子跳級,先去念一年級。
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建議,卻遲遲不能決定,因為我覺得小孩子才剛剛開始上學,班級換來換去的,會影響到他的交友狀況及社交活動,更何況,大兒子的年齡,在班上算是年紀小的了,若到同學年紀都比他大上一、兩歲的班級就讀,對大兒子而言,不知是否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況且,小小年紀就躋身在身高、體重都比他高壯的同學中,不論是遊戲或者打球,結果一定不是正面的,由於這些種種考量,讓我對大兒子的跳級與否猶豫不決,苦惱不已。
細膩觀察孩子與同學的互動
有一天下午,對面鄰居念同一所小學二年級的Arron照例的背著書包、拿著小提琴,早早的就來家裡,等著我載他與大兒子一起去學Suzuki 小提琴。
Arron進來家裡後,如同往常,放下小提琴後,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大兒子的房間去玩。在上小提琴課前,我總是準備些點心,讓他們先填飽肚子再去上課。那天下午,女兒及小兒子吃完點心後,還不見大兒子他們的蹤影,我只得到房間去叫他們。
我一進房間,卻看見大兒子正在書桌前認真的寫著一本作業本,而一旁的Arron則忙不迭的組裝著一個大兒子的「無敵鐵金鋼」玩具。
我好奇的往前看,兒子正在寫的那個章節剛好是在教學童紙幣及銅板的加減換算。
我問大兒子:「這是哪裡來的練習本子?」
兒子說:「Arron的。」
我一時還沒有會過意來地說:「你要是喜歡寫這練習本,我等一下去買一本相同的,讓你練習。」
兒子卻說:「不用買了,我都快寫完了。寫完了這本,Arron說他的老師會再給他一本新的作業本,而且Arron還可以得到一盒色筆當作獎品。我幫他把新的一本寫完後,他將成為他們班上最聰明的小孩。」
聽完後,我才恍然大悟。曾何幾時,我的大兒子,居然變成Arron的小槍手。
我不可置信的看著我們家這個樂於助人的小槍手,問他:「你幫Arron寫了哪些作業?寫多久了?」
大兒子高興地說:「每星期一、三、五,要去上小提琴課前,我都幫Arron寫作業,這些作業很好玩,比起我學校的作業有趣多了,不像我學校的功課很不好玩。每次不是寫123,就是ABC,都是一些妹妹也會寫的東西,很無趣。」
我說:「這是Arron的功課,你怎麼可以幫他寫功課?」
耐心釐清事件緣由,告訴孩子事情的對錯
兒子回答我說:「媽咪,你不是說我們平時就應該幫助別人嗎?我幫Arron成為他班上最聰明的人,是很好的事,不是嗎?」
我教導大兒子說:「幫助別人是對的,可是幫別人寫功課就不對了。你讓Arron的媽媽及老師以為作業是Arron自己做的,那就是不對的了!」
大兒子問我:「為什麼幫別人寫功課就是不對的事?我們去上畫圖課的時候,畫圖老師有時候也叫我要幫妹妹把畫圖的功課畫完。」
這一下子,令我更難解釋了。我只得先問Arron:「你媽媽知道你的作業是兆堂幫你寫的嗎?」
Arron回答我說:「我以前有告訴我媽媽說,兆堂很聰明,學校的功課我不會的地方,他都會,我的作業都是他幫我寫的,可是我媽媽不相信。她說雖然她知道兆堂很聰明,可是他只有五歲,還在念幼稚園,他不可能會寫二年級資優班的功課的。我媽媽說,是我搞錯了。」
真是叫我啼笑皆非,我再問Arron:「那麼習題上的時鐘問題、買賣物品的加減,及紙幣換算成不同的銅板,你到底會不會做?」
Arron理直氣壯的說:「就是不太確定答案是什麼,才需要兆堂幫我寫啊!」
我再拿起桌上Arron的英文作業本子,大略翻了一下,裡面練習的項目有文法的名詞複數練習,發音項目中的母音、子音……等等。看著歪歪斜斜的字體,我一時間,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誰寫的。
我問他們:「那這本作業本子,是誰寫的?」
Arron告訴我說:「我不會寫的,兆堂就幫我寫。後面的部分,大多是他寫的。」
我再問兒子:「這些文法複數的習題,你怎麼會的?」
大兒子說:「作業本子上面都有例題讓你看啊!」
我再問大兒子:「你寫的這些答案,你有把握是對的,還是用猜的?」
大兒子聳聳肩,一臉無所謂的樣子說:「我也不知道!」
在往小提琴課的路途中,我花了整整二十多分鐘的時間,告訴小朋友們,為什麼作業要自己寫,不能假手他人。
我要Arron回家後,詳細的告訴他的媽媽,兆堂幫他寫功課的實情。我也告訴五歲的大兒子幫別人寫作業可能的不良後果。
積極與學校溝通出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同一時間裡,我其實更在意大兒子對二年級資優班的功課如此的有興趣,而對自己教室的學習卻是索然無味。在等待大兒子學琴的九十分鐘裡,我不斷的思考,到底如何安排,才是對大兒子最有幫助的做法。
我並不希望我的孩子們將來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或者發明家,而是作為一位母親,我最誠摯的願望──希望孩子們能夠健健康康的成長,快快樂樂的學習。
第二天,我到學校與校長及幼稚園老師開了討論會。校長開門見山的就對我說,學校方面已經注意到大兒子的程度超出班上的同學甚多,因為學區規定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校才會有資優班的特別教學,幼稚園與小學一年級是有教無類、大雜燴的教學方式,因此當大兒子的老師向他們報告此一問題時,他們從一開始最簡單的想法,就是讓大兒子跳級,可是既然我有多方考量,學校也尊重我的想法。
校方討論多時的結果,願意提供我不同的方案:一是跳級,讓大兒子到一年級或者二年級的資優班去試讀。
二是名義上繼續留在幼稚園班上,可是上課的時候,到不同的班級上不同的學科。下課的時候,再回到幼稚園與班上的小朋友在一起。
三是繼續留在幼稚園班上,由老師提供不同的教材,讓大兒子自己讀、自己寫,老師會盡量找時間個別教導他,可是這第三個方案,不可能持久。
老師也坦白的說,她可能沒有辦法滿足大兒子在學科上的需求,因為她還有其餘二十多個學生要照顧。
開會結束時,老師笑著說:「我希望你能選擇第二個,甚至第三個方案,這樣你還可以留下來當教室媽媽,多幫我一些。」
比學習內容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態度
我苦思一夜後,覺得這一學期都快結束了,一動不如一靜。我在意的是大兒子的學習態度,而不是學習內容的深淺多寡。學科的內容早一點學習,或者晚一點學習,實在不是那麼的重要。
因此,我決定先試一試方案中的第三個選項,讓老師先提供不同的教材,重新喚起大兒子的學習熱忱,等到過完聖誕假期,下學期開學時,再重新評估方案中的第二個選項。屆時,即使要到別的班級上課,新的學期開始時,班上或許也會有些新的同學,這樣的環境對大兒子及其他的小朋友也較不唐突。
這種漸進式的另類跳級,對大兒子而言,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了。
與校長達成共識後,大兒子就這樣展開了他另類的跳級學習生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