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太極拳經 王宗岳陰符槍譜 戚繼光拳經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王宗岳太極拳經 王宗岳陰符槍譜 戚繼光拳經》是對王宗岳、太極拳經、王宗岳陰符槍譜、戚繼光拳經等的研究。唐豪是武術史和民族體育史學科的奠基人,足迄今唯一一位對武術文獻和民族體育文獻做過系統整理的學者。深入認識他的開拓精沖和學術成就,把他所汲汲開創的武術學業繼承下來,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目錄
王宗岳考目錄
王宗岳的姓氏
王宗岳的傳受源流
王宗岳的籍貫
王宗岳的時代
王宗岳發明太極長拳的附會
陰符槍是山右王先生發明的
山右王先生就是王宗岳
陳溝的春秋刀王宗岳也兼得其傳
王宗岳是怎樣一個人物
《太極拳經》是否王宗岳的著作
王宗岳《太極拳經》的一部附會於張三丰的來由
王宗岳太極拳經目錄
太極拳經(王宗岳)
一、十一勢論
二、太極拳論
三、太極拳解
四、十三勢歌
五、打手歌
六、十三勢行工心解
七、十三勢名目
廠本《太極拳經》校訂記(唐豪)
各本《太極拳經》文字同異之原因(唐豪)
關於《太極拳經》(唐豪)
一、太極拳經命名的來由及其篇名
二、參校各本的說明
三、拳經各篇的排列與標題
四、拳經中的兩節註
五、文、百、容三本比較他本多出的歌、訣、文
六、十三勢名目的說明與研究
陰符槍譜目錄
一、陰符槍訣六則
二、上平勢七則
三、中平勢十三則
四、下平勢十一則
五、穿袖,挑手,穿指,搭外,搭裡十七則
六、陰符槍七絕四首
戚繼光拳經目錄
戚繼光拳經的研究及其評價
一、戚氏以前的拳法
二、戚氏當時的拳法
三、受戚氏拳經影響的近代拳法
四、戚氏之所以編拳經
五、重立勢,斥花法的拳經
六、戚氏的學拳標準與其實驗主義
七、戚氏拳經的現代評價
八、結論
拳經
一、捷要篇
二、圖勢
序/導讀
推薦序
略知太極拳史和武術史的人士,對唐豪先生必不陌生。
唐豪(一八九七--一九五九),字范生,號棣華,江蘇省吳縣人。幼年家貧,十餘歲時即失學到上海謀生,得從山東省德州名拳師劉震南生生學習六合拳。後任上海尚公小學校長,即將武術列為教學內容。在去日本學習政法期間兼習柔道與劈刺。回國後,應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先生的邀請任編審處處長。在此期間曾多次赴湖北省武當山、河南省少林寺、溫縣陳家溝等地考察,著文闡明少林拳始於達摩,太極拳源於張三丰都是後人附會之說,在武術界及太極拳界影響很大。
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唐先生曾任華東政法委員會委員。一九五五年調國家體委任顧問,專心研究中國武術史和體育史,主編《中國體育史參考資料》,計八輯。一九五九年因病逝世。
唐豪先生是我國武術史學科、太極拳史學科先驅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他在中央國術館任職時,就大力提倡研究武術要科學化,主張發展質樸實用的傳統武術,反對花拳繡腿式的虛假套路。他在《武藝叢書‧自序》中聲稱:「武術界中……以口頭或著作廣傳其荒誕的、邪魔的、神秘的謬論,毒害了中國一部分人的思想與行動。」為了反對這些不良傾向,他自一九三○年即投入中國武術史的研究之中,先後選成《手臂餘談》、《太極拳與內家拳》、《少林武當考》、《內家拳的研究》、《戚繼光拳經》、《廉讓堂太極拳譜考釋》、《中國武藝圖籍考》等專著或論文。由於作者治學態度嚴謹,知識淵博,對中國武術史的研究取得了豐厚成就。
遺憾的是一九四九年之後,唐豪先生早年著作大都未曾再版,致使讀者有望洋興嘆之感。所幸近年山西科技出版社為了「裨益當世和後學,使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傳不息」,不遺餘力地搜求、整理出版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武術典藉,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深受眾多讀者的讚許和歡迎。繼客歲太極拳史論家「徐震文叢」出版後,今年,又將唐豪遺作分編出版。因為唐豪遺作比較分散,不易收集,承蒙上海金仁霖、李子清、顧元莊諸位先生大力協助,將珍藏多年的唐氏遺作獻出,共襄盛舉,「唐豪文叢」才得問世,既為武術愛好者提供了研究資料,也使唐氏遺作不致因時光遷移而湮沒。
這套叢書不是按原作面世先後順序編排,而是按內容分類,方便讀者購閱。其要目如下:
《王宗岳太極拳經》、《王宗岳陰符槍譜》、《戚繼光拳經》、《太極拳與內家拳》、《內家拳》、《少林武當考》、《少林拳術秘訣考證》、《中國武藝圖籍考》、《清代射藝叢書》、《王五公太極連環刀法》、《中國古佚劍法》、《行健齋隨筆》、《唐豪太極少林考》。
《唐豪太極少林考》中的《角觚》、《角抵半解》、《太刀》、《王寅》、《舊體育史上附會的達摩》等文,為上海林子清先生提供。林先生早年曾隨徐震先生學習武派太極拳。在他的大力協助下,山西科技出版社於二○○六年出版了「徐震文叢」。林先生與唐豪先生也是舊識,這次為贊助「唐豪文叢」的出版,提供了上述佚文。
太極少林考中,《中國醫療體育概況》為唐氏生前好友顧留馨先生的哲嗣顧元莊先生提供。
繼「徐震文叢」出版之後,「唐豪文叢」也得以面世,有益於中國武術史和太極拳史的研究,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由於受時代影響及掌握資料不同,唐豪先生早年提出的太極拳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之說,當時就受到其他研究者的質疑,迄今仍有不少人士認為唐氏此說過於武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術界對太極拳的起源有不同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唐豪先生重視實地考察,認真收集史料予以研究的樸實學風,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吳文翰 於北京燕居齋
於「武藝叢書」的感言
「清算整理」,一切理論全需要「清算」,全需要「整理」的,目前,「武藝」這一部門當然也沒有例外。「武藝叢書」的產出,就是企圖負起這點任務。
把荒誕的、邪魔的、神秘的種種關於武藝的謬說,或者竟利用這謬說作煙幕,掩護自己「安身立命」企圖者們的狂言,作一度「清算」;同時還要把前代遺留下來「武藝」上的東西——合理的使它存在,不合理的要無憐惜地剔除出來,揚棄了它——作一度新的整理和估價。更要指明的是:所謂「武藝」本身在人類歷史進展上,目前以至將來的社會,它應該佔著怎樣的位置和價值?這樣明瞭了以後,我們才能得到一個正確的,帶有科學性的實踐標準,才不至於盲目地努力,從實踐中可以更接近地證明了所謂「武藝」的價值在哪裏。
這工作是必要的!不是嗎?
《少林武當考》、《太極拳與內家拳》,這也是本叢書編著者,兩部關於「武藝」考證的著作,順便提在這裏的,就是從這兩部書裏,我們已經看得出作者過去對於「武藝」著述是怎樣的忠實,起始用了作武藝書者不會用過的方法,開了一條新路,來闡明了一切。雖然當時曾受了一些庸俗的「把勢匠」和「老古董」之流的不滿,但這又成功了什麼呢?他們除開信口說些侮蔑詆毀的亂言以外,公開論戰的文字卻沒見他們產出一篇,無疑這是「清算」引起了他們護短的羞憤而已。
我是同意范生君這工作,凡進步而有志於「武藝」研求的,如果不甘心在一些暗昧欺騙的牛角裏摸索的同志們,一定也該同意的!
「武藝叢書」刊行起始,寫了這點文字,就算作它的「發軔禮」。
一九三五年九月九日 劉蔚天記
本來打算做篇自序,說明刊行武藝叢書的意旨,如今劉兄蔚天,在他送吾的禮物中,替吾把「清算」、「整理」兩大目的,舉了出來,那麼,吾何必再說累贅話呢?
過去,吾之研究武藝,在購求圖書方面,所費的代價甚鉅,所得的材料甚微,因之,發願要印一部「武藝叢書」,以便同好者的參考;故叢書之中,除了自己的著述而外,一部分純是素材,這是要附在這裏說明的。
一九三五年九月九日 唐豪附記
前言
本工作室收集到一份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六日出版的《體育報》(今《中國體育報》),上面刊登了唐豪先生逝世的消息,全文如下:
本報訊 國家體委運動技術委員會委員唐豪同志,在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日因患支氣管炎哮喘呼吸衰竭不幸逝世。享年六十三歲。
一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時,國家體委在嘉興寺舉行了公祭。會上由國家體委副主任黃中同志代表機關全體同志獻花圈,運動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王任山同志介紹了唐豪同志的生前事蹟。參加公祭的有唐豪同志的生前親友和國家體委機關的一百多人。公祭後已移靈八寶山安葬。
唐豪同志曾多年從事司法及教育工作。一九一九年參加上海救國十人團積極宣傳抗日;一九二七年受國民黨迫害逃往日本留學,回國後仍積極參加愛國活動。一九三二年在上海法政大學,在黨的領導下從事學生運動;五卅慘案大遊行被推選為法律委員會副委員長。並曾為「七君子」史良等同志在法庭進行法律辯護,與國民黨反共法律作了多年政治鬥爭。解放後歷任上海市公安局法律顧問,華東檢察署調研室主任,華東行攻委員會政法委員會委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委員等職,並於一九五四年當選為上海市人民代表。
從這份報導對唐豪先生四十年人生經歷的追述上,人們看不出這位「國家體委運動委員會委員」同「體育運動技術」(更不要說「武術」了)之間,存在哪怕一絲一毫的聯繫,這真是令人費解!一代學人傾心從事的學術和他學術生涯的華彩樂章,竟被上述三九三字由權威部門發布的報導蓋棺論定,抹殺殆盡。聯想到一九四九年之後,唐豪先生早年著作大都未曾再版(吳文翰先生語)這個不爭的事實,人們有理由認為,這不僅是一個學者個人的悲哀,更是一個學科整體的悲哀。
然而,唐豪先生其人其事,是不可能被如此抹殺掉的。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武術學會委員、暨南大學教授馬明達先生有著客觀且精到的評論,馬教授說:
「我們一直為當代武術界出現過唐豪(字范生,號棣華)先生這樣的武術家而感到慶幸,感到榮耀。他是傑出的律師,是學養宏深的文史專家,是一位富有正義感的社會活動家;同時,又是武術家,是武術史和民族體育史學科的奠基人。唐豪先生是迄今唯一一位對武術文獻和民族體育文獻做過系統料理的學者。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唐豪先生發表的《中國武藝圖籍考》及其《補篇》,還有新中國成立後發表的《中國民族體育圖籍考》和許多論文專著,是二十世紀武術史和民族體育的畫時代的著作,也是武術目錄學和文獻學的創軔奠基之作。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他的著作也不免有這樣那樣的疏失,這其實很正常,我們既不必為賢者諱,也不必橫加指議,重要的是深入認識他的開拓精神和學術成就,學習他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和卓越的武術識見,把他所汲汲開創的武術學業繼承下來,並不斷加以恢宏發揚。對武術和民族體育史來說,這是科研工作的基礎,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