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把槍(附VCD)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序
陰把槍是綻放在內蒙古西部地區(原綏遠省薩拉齊)的一株武學奇葩,據《綏遠通志稿》載:「趙老同,山東人,清咸同間遊塞外,久居薩拉齊。精武術,尤擅陰手槍法,一名纏槍,彼時國內稱為獨傳。綏人得受此槍法,實自老同始。」我們幸得該槍術第五代傳人──吳桐先生的親傳,以及他所珍藏的手抄槍譜,故責無旁貸地應將這一珍奇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經多年整理,於1986年初將它編寫成冊,後經中國武術協會審定,於1990年由人民體育出版社以《陰把槍》之名出版面世,並將它定為《中華武術文庫•拳械部•器械類》之一。
2002年初,中央電視五台,「體育人間欄目」登門採訪,並以「吳秉孝陰把槍」為題在中央五台、四台播放,對這一槍術文化進行了宣傳。之後,許多愛好者來函索取資料,筆者從而萌發了重新整理《陰把槍》的想法。
因在該書出版後的十幾年間,我在教學與訓練中,對槍術和理論仍在進行潛心的研究,增補了許多前版所未有的內容。對其傳承史,特別是祖師趙老同是否就是宋景詩的問題,經史料查證和實際調查,得出了明確的結論,望能在新版中充實和完善。
陰把槍在傳世之初,就以實用槍法為其突出之點。為不失這一傳統性,本書在基本槍術中,補充了一些歷史上所謂「托竿蹲身寂無少動」非常「吃功夫」的內容,並指明其技擊含義。在傳統的組合練習(如紮九槍)和套路動作中,亦注以技擊內涵。在要求動作規範的同時,也使讀者在技擊意識基礎上,惟妙惟肖地去掌握傳統陰把槍的實用技藝。
對於該槍術的名稱《陰手槍》、《纏槍》、《陰把槍》,亦曾有過研考,前二名是來自歷史記載,後者是自綏遠省國術館建館後,館員及學員們對它的俗稱。
過去武術界常稱手心向下為「陰手」,手心向上為「陽手」。因該槍術的前手,是手心向下握槍桿的,故稱為「陰手槍」。而「纏槍」則主要是因為該槍術突出了以纏繞黏隨為其特點(槍譜稱:前手為沾,後手為黏。;前手為隨,後手為連)。這兩種叫法均能概括槍法特點。
我們認為叫「陰把」(包括「陽把」)均欠妥。因為槍器中的「槍總」或「槍底」,就是供手握的把柄,被稱為「槍把」。一般由有力而靈活的手掌握它(槍譜稱:後手為發槍之主力),右手握稱之謂「右把槍」,左手握稱之謂「左把槍」。另一手握在槍桿的中部,起支點作用(槍譜稱:前手為架機之尺規)。如果將這隻手的握法也加上一個「把」字,即「陰把」(或「陽把」),既不能說明槍法特點,又混淆了「把」的概念。
道理雖如此,但從思想理念上講,「陽手」好像意味著光明正大,而「陰手」卻似乎有陰暗的含義。故學者們不願叫「陰手槍」,就將「手」字改成「把」字,長此以往,潛移默化地,將「陰手槍」叫成了「陰把槍」。
《通志稿•國術分館》中載:「館內設有國術教練班,以學、商兩界為多。副館長吳桐著有《太極拳淺釋》,館員雲連珍、李映宏合著《連環劍秘訣》,雲連珍、陳沛合著《纏槍學要義》等書。」(陳沛是一中的學生、雲師的高徒)。我們考研認定這《纏槍學要義》就是雲師不輕意脫手的《陰手槍槍譜》。它對該槍術的發展奉獻,有極大的里程碑意義。
槍譜中有這樣一段記述:「槍斜槍不可刮,機前晃搭搧槍,不怕他硬來批槍,回揪進擒陽把槍。」反而推知,雲師已對「陰把槍」之名是認可的。
「七•七」事變,日寇入侵歸綏,省國術館關閉。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經濟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武術也飛快地開展起來,「陰把槍」之名亦隨著強勁的東風飛揚四海,逐步深入人心,願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永留人間。
書中與作者合拍雙人練習照的,是學生劉起、田奕崴、文建生,在此一併表示謝意。
目錄
序
第1章 陰把槍的傳承史
歷史記載
趙老同與宋景詩
認祖歸宗
陰把槍起源探索
第2章 陰把槍基礎
第一節 陰把槍的特點
第二節 槍器的結構和握法
第三節 陰把槍的槍法、步法和基本功法
第3章 陰把槍主要槍術及練法
一、紮 槍
二、纏 槍
三、推 磨
四、悠 槍
五、「纏、推、悠」槍的綜合練習
六、對紮八槍
第4章 陰把槍套路
一、創編套路的初衷
二、套路動作名稱
三、動作說明
第5章 陰把槍應用槍術
一、上 槍
二、中 槍
三、下 槍
四、圍身槍法
五、入環槍
第6章 陰把槍槍譜
一、纏槍站勢口訣
二、纏槍起手分解
三、刺槍十大要點
四、刺槍八大綱領
五、八門槍(即八卦槍)
六、騎拖槍用法說
七、騎槍解
八、拖槍解
九、應用槍法
十、論接用槍法說(十六字說)
十一、紮槍、抽槍說
十二、五虎槍法說
十三、三環說
十四、論前後手的作用
十五、論六家槍術之用法
十六、「三平」與「三直」說
槍譜影印件
附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