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嘛要用吼的啦:不動怒也能搞定孩子的45個關鍵技巧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父母一定要學會的「情緒課」
我們常常會很自然的認為,發生親子衝突時,父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詢問→傾聽→引導→解決孩子的情緒。
事實上,父母容易從掌權者的角度看待問題,以致忽略了很重要的關鍵問題:父母的情緒,是親子關係的最大關鍵。所以,被孩子的行為激怒時,首先要處理的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本身的情緒,然後才能化解衝突。
又吼又叫,孩子其實「聽」不到!
父母的情緒,是親子關係的最大關鍵
吼得比孩子大聲,未必就會「贏」;
說話「有分量」比「高分貝」更能讓孩子服氣!
發生親子衝突時,父母若不先處理自己的情緒,
就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引導孩子發洩情緒。
3關鍵時刻、5步驟,化解親子衝突
避開使關係惡化的3個關鍵時刻
1. 雙方吼叫爭辯,為了輸贏而僵持不下時
2. 孩子發現自己能夠逼父母讓步時
3. 父母的嘮叨說教激起孩子宣戰的決心時
把握成功溝通的5個步驟
1. 預先作好心理準備與因應對策
2. 父母的要求是什麼,要清楚地讓孩子知道
3. 規則少、簡單扼要,讓孩子輕易讀懂且內化
4. 預先設想如果規矩被破壞了該怎麼因應
5. 教孩子重要的溝通技巧,比批評或懲罰他們的行為來得積極
拋開「輸贏」心態,努力解讀孩子的訊息
要把「輸贏」放一旁,把「親子關係」放心上。
堅持要爭「贏」,最後只會「贏了」面子、「輸了」孩子。
努力解讀孩子每次抗拒行為所要傳達的訊息
孩子每次的抗拒行為,都是在傳達一項訊息給父母。
也許孩子傳達的是一種挑戰權威的訊息:「是你當家,還是我當家?」
也許孩子傳達的是自覺被忽略的訊息:「自從弟弟出生後,爸媽眼裡就只有弟弟,不再像以前那樣關心我,他們不再愛我了,我討厭爸媽,我討厭弟弟!」
父母必須先加以解讀再作反應。只要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答案,就可以遏止他們想要推翻父母權威的念頭。
本書重點
父母一定要學會的「溝通課」
⊙與孩子當好朋友的9個方法
⊙正確解讀孩子反抗行為的7個訣竅
⊙提升陪伴品質的5個練習
⊙引導解決情緒問題的9個方法
⊙使孩子肯定自我感覺的8個技巧
⊙教孩子自我約束的8個練習
目錄
第1章 與孩子當好朋友的9個方法
01懂得使用權威,就不必大吼大叫
看到父母「發威」,孩子們就會收斂自己的行為
讓孩子清楚,親子的權利位置原本就不平等
與孩子平起平坐,他們就會爬到你頭上
02當「完美父母」不如當「孩子的朋友」
沒有「完美父母」,更沒有「完美教養技巧」
「優質家庭時間」是個陷阱
孩子永遠都會抱怨「爸媽不公平」
孩子的個性不同,教養態度當然「不一樣」
指望孩子回報父母全部的愛,是痴人說夢吧!
03「威信」比「專制」更能有效約束孩子
寬容管教,往往成為孩子用來製造父母罪惡感的武器
威信並非專制,反而更能得到孩子的尊重
04吼叫威脅,只會使你成為孩子眼中的「恐嚇專家」
孩子隨時都在觀察與測試父母的威信底線
父母動不動就威脅恐嚇,孩子就會消極抵抗
05規則清楚,就能讓孩子學會不自找麻煩
父母有責任訂定無可商量的規則
在青春期結束前,孩子都得被教導和約束
06規則,可約束孩子完成他們本分內應該做的事
凡事給孩子「自由選擇」,就是父母失職
訂規則是為了保護孩子,但執行時要有彈性
不同規則有不同的達成方法
處理親子間的衝突需要努力和耐心
給孩子一些自由和彈性
07別為了讓孩子聽話,而製造孩子的罪惡感
製造孩子罪惡感好讓他聽話,會造成他一生的陰影
與其製造孩子的罪惡感,不如直接說出對他的期望
有罪惡感有時候不見得是壞事
08孩子的敵意,其實是想測試父母對界限有多麼堅持
別想控制一個追求自我的孩子,那只會自找苦吃
設定界限與挑選戰場是必要的
處罰孩子前,先想想「這件事有多重要?」
第2章 懂得正確解讀孩子反抗行為的7訣竅
01說話「有分量」比「高分貝」更能讓孩子服氣
孩子可以用情緒面對衝突,但父母不可以失去理性
把「輸贏」放一邊,才能真正解決親子衝突
02別因為「愛的教育」的口號,而假意接受孩子的不當行為
父母該立場一致,聯手來對抗孩子嗎?
父母的虛假與矛盾心態,孩子其實很容易察覺
父母迷思「愛的教育」,害孩子進退兩難
03父母以權威「贏」孩子,孩子不見得會服「輸」
解決衝突時,重點要放在「親子關係」而非「輸贏」
執著「輸贏」,最後就會「贏了」面子、「輸了」孩子
接受「衝突」是生活的一部分,就能理性處理
04防止衝突擴大與惡化的3個關鍵時刻
1. 雙方吼叫爭辯,為了輸贏而僵持不下時
2. 孩子發現自己能夠逼父母讓步時
3. 父母的嘮叨說教激起孩子宣戰的決心時
05把握5個步驟,從容解決親子衝突
預先作好心理準備與因應對策
父母的要求是什麼,要清楚地讓孩子知道
規則少、簡單扼要,讓孩子輕易讀懂且內化
預先設想如果規矩被破壞了該怎麼因應
教孩子重要的溝通技巧,比批評或懲罰他們的行為來得積極
06正確解讀孩子的抗拒行為所傳達的訊息
父母必須懂得解讀孩子每次抗拒行為所要傳達的訊息
經常檢討處理親子衝突的態度,並隨孩子的年紀修訂規則
隨時檢視規則的適用性,就能使孩子的抗拒給合作
07阻擋孩子尋求自立,會更激化親子衝突
尊重青春期孩子尋求精神自立
該抓緊或放手,得視孩子的心智成熟度來決定
採取規則協商方式,可有效解決與青春期孩子的衝突
第3章 提升「陪伴品質」的5個練習
01練習,就能維持健康親子關係
把心思都投注在工作上的父母
過度熱衷追求注自己的興趣的父母
陷在婚姻困境裡的父母
因疾病而心有餘力不足的父母
02再忙,也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
瑣碎時間的陪伴,也可以讓孩子感到滿足
最好的陪伴往往都是最簡單
時間不充裕的情況下,如何讓孩子感覺到被「¬陪伴」
03與孩子溝通要懂要領與時機
與孩子溝通要得法,責罵孩子須講究時機
改掉老愛為孩子做決定的壞習慣
孩子需要的是引導,不是聽命行事
用心傾聽,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誠意
04建立家人親密、溫暖情感
家庭凝聚力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力量
沒有負擔的談天說地就是最好溝通
暫時抛開工作與責任,陪孩子快樂遊戲
幽默的氣氛是全家人情緒的調和劑
05共同價值觀,是凝集家人互相支持的力量
全心接納孩子,但堅守嚴明紀律
承認並尊重孩子的感覺及欲望
支持孩子但不要求完成超出其能力的事情
第4章 引導孩子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的9方法
01溝通方式應有彈性,要依孩子的年紀調整
小學以前的溝通技巧:不要直接告訴他們「不行」
小學階段的溝通技巧:教導孩子不要「盲目追求流行」
青春期的溝通技巧:誠實的讓他們知道「可」或「不可」
02無障礙的溝通:詢問→傾聽→引導解決
以「詢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答案或問題
傾聽孩子並調整自己的想法與感覺
簡潔陳述孩子的重點,會使他更有信心溝通
引導並接受孩子所提出的建議
03不用開口說話,照樣能有效溝通
肢體動作則可以表達內心的想法
「打屁股」有時候也是一種有效的非口語溝通
04掌握孩子的情緒節奏,並採取預防措施
孩子慣有的情緒反應出現時,先協助他學習自制
想讓彼此冷靜下來,再處理問題
換個方式看待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