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如果可以誠實,孩子為什麼要說謊?心理師親授!淡定面對孩子的謊言,從改變溝通開始!23個突破孩子心房的親子練習課

強推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9 253
    320

出版情報

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能喜歡自己,是母親給我的大禮

2020/12/21 資深臨床心理師陳品皓不想只待在諮商室等個案求助,進校園提供更多孩子需要的幫忙,因被學校老師和家長信任而演講行程滿檔,他在新書《心理韌性》中,集結了多年幫助孩子建立挑戰困難時心態的方法論,他也以自己為例,分享母親的教養方式,如何變成面對工作挫折時的助力。 高大的身材,加上光溜溜的髮型,外型像運動員的陳品皓,嘴邊總是掛著一抹溫暖的笑容,很難將他的外形與執業近10年的臨床心理師連結起來。陳品皓不只提供一對一諮商,進一步走入校園,長年在台北和新北的國中、小和高中的輔導系統提供服務,幫助學校的輔導老師、專輔老師增能,即時協助孩子解決情緒困擾,扮演親、師、生三方的重要橋梁,陳品皓認為:「這是我對自己社會價值的期待」。 陳品皓不疾不徐、條理分明,沉穩的聲調讓人像吃了定心丸,也常是父母求助的對象。有了粉絲團後,他常被有教養困擾、留言「急,在線等」的家長們包圍,除了頻繁演講外,陳品皓也將自己的經驗和建議寫成書,幫助爸媽解決親子難題。 最新出版的《心理韌性》一書,陳品皓紀錄多年觀察孩子「情緒脆弱」的普遍現象,結合與學校、家庭合作的實務經驗,整理出可實際應用的教養策略,「(家長常抱怨)小孩一點小挫折就發脾氣、逃避,但這是人之常情。」誰不想只做輕鬆、容易的事情?希望孩子有自信接受挑戰、願意在挫敗後繼續嘗試,需要師長有技巧的陪伴。 說起家庭教育,陳品皓也首次談及母親對他的影響。 母親一席話 成就兒子價值感 陳品皓的母親是老師,他回憶,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媽媽總是很「穩」,是家裡溫暖氣氛的來源。父親是傳統的威嚴爸爸,對於兒子明明能念建中卻選師大附中、高中因失戀而聯考失常,都相當生氣,「長大才知道,母親承受家族中親友的質疑與不滿,為何接受孩子擅自的選擇,但媽媽從來沒有讓這些情緒影響我。」說起母親,陳品皓的語氣顯得溫柔。 陳媽媽不以權威管教兒女,但也不寵溺,堅持孩子要負起自己的責任,小學時,陳品皓第一次因此「恨」媽媽。陳品皓小時體弱多病,媽媽建議他去參加學校的手球校隊,多點運動機會,「校隊聽起來很帥,我就決定去了。」沒想到,第一天訓練,清晨6點半到校,教練就要求全體跑操場30圈。一大早跑6公里,立刻讓陳品皓萌生退意,回家後母親鼓勵他:「你還沒有全力試過,也許你做得到,給自己一點時間試試。」 因母親的鼓勵暫時留在校隊,但體能練習真的很累,有回陳品皓感冒,身體不適還要跑步,「我當時心裡超恨媽媽,為什麼勸我來校隊!」回家後陳品皓大哭大鬧,想要離開校隊,媽媽安慰他:「感冒就該休息,我知道你很不舒服。但是,這是你的責任。」 「自己的決定,就是責任。」在媽媽的堅持下陳品皓半推半就留在校隊,竟漸漸適應嚴格的體能訓練,甚至從中獲得自信,「一開始覺得自己做不到,沒想到可以跑這麼遠,甚至挑戰8公里、10公里。這大概是我耐挫、韌性的開端。」陳品皓現在想起校隊生活,竟是與隊員一起練習的開心多於辛苦。 除了教孩子盡責,陳媽媽對兒子完全信任,無形中給孩子面對未來的勇氣。當年陳品皓即將大學畢業,對未來一片茫然,向母親訴說煩惱,聽完後陳媽媽說:「不用擔心,只要你願意做的事,都會做得很好,我對你從來沒有懷疑過。」這段溫暖的話讓陳品皓每次碰到困難,總能鼓勵自己再試一次。如今,陳媽媽雖然已經到了另一個世界,陳品皓形容母親:「想到媽媽,就像躺在大草原柔軟的落葉上,散發出舒服的香味。」 回憶母親對自己的影響,陳品皓認為:「我滿喜歡自己穩定的特質,也很信任別人,比起成為唯一得利者,更傾向尋找與他人共好的選擇。」這些聽起來不起眼的能力,其實是堅強的軟實力,在成為臨床心理師、看過眾多無動機的學生後,陳品皓更能體會「正向自我價值感」對孩子的重要性。 養出孩子自我價值、自我覺察能力 陳品皓諮商對象多是學生,看過各種孩子狀況:拒學的、自傷的、憤怒、憂鬱......「很多孩子讓人心疼,因為那些壓力來自家庭。」夫妻失和、經濟壓力甚至婆媳問題,大人不自覺把情緒往孩子身上丟,「成年人小看這些外部因素對孩子的影響。」陳品皓認為,家長先不要對孩子求好心切,把生活過好,家庭給孩子安全感就是很強的驅動力。 長年服務中,陳品皓最擔心遇到「怎樣都無所謂」的孩子。「認為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努力,就很難推動孩子改變。」陳品皓解釋「內控」的概念,就是相信自己有改變現狀的能力。有些孩子失去內控的原因,是家長希望孩子學會謙虛,不管孩子表現再好,都說「那是因為大家都考很爛」、「你得獎不過是運氣好」,這種表達方式,孩子會以為「我的表現好壞都因外在環境,跟我的能力無關。」既然只能隨波逐流,又怎麼會有動機?實際上,孩子喪失內控能力常是內在和外在多因素影響,反過來說,家長可以從幫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著手。 要認為自己有價值,必須從自我覺察開始。陳品皓以自己9年級的兒子為例,會在跟爸媽聊天中分析自己的情緒,「我不喜歡A,因為他很自我中心,跟他相處有時會覺得委屈,他不會去顧及別人的感受......」陳品皓認為聆聽很重要,鼓勵孩子講自己的感受,並認真對待,一起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想,陪孩子漸漸開出自我覺察的花朵。自知是自信的第一步,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在意什麼,就能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而生出挑戰的勇氣。 不過,陳品皓也承認,家長要隨著孩子成長很不容易,「兒子在表達情緒和自我了解方面比較早熟,但青少年該白目的地方也沒有少。」調整爸爸角色的心態,陳品皓也還在學習。 心理師像擺渡者 在船上陪你一段 即使自己是專業的諮商師,不管在教養兒子或諮商時,也會有「滑鐵盧」的沮喪。陳品皓坦承,剛開始執業時雄心壯志,覺得心理師可以解決很多事、幫助眾人,多年後才知道自己的渺小,「無力感是這一行的家常便飯。」心理師情緒難免隨著個案的狀況忽高忽低,孩子進步時有成就感、往下掉時也會自責,心理師每天都在感動和懷疑自我中擺盪,跟大家一樣,人生本來就不容易,沒有特別了不起。他形容:「我們跟個案搭同一條船,在名為人生的河上載浮載沉,心理師沒有特別厲害,像擺渡者的角色,在特別艱難的這段航程,陪你一段。」 多年來的歷練,陳品皓對個案孩子即使有諸多不捨,也明白若孩子身邊的關鍵因素不變,心理師專業有極限,他對自己的期許是:「我陪他這段路,能給孩子一點繼續走下去的力量,這就夠了。」雖然許多孩子被錯待,不過在少子化的現在,陳品皓認為多數孩子被爸媽過度保護。 該罵就罵、該愛就愛 爸媽別怕對孩子生氣 根據陳品皓在學校的觀察,許多家長替孩子畫一個太小的框框,只能「安全的」待在裡面,卻又煩惱孩子沒有挑戰困難的勇氣,是很矛盾的。曾經見過小一孩子在校被桌腳絆倒受傷,家長到校居然把桌子砸爛,跟孩子說:「都是桌子的錯!」因此,陳品皓給家長的建議是:「該罵就罵、該愛就愛。」適時放手、建立教養界線並表達身為爸媽對孩子包容的愛。 「很多人認為不能對孩子生氣。」陳品皓認為,「生氣」有助於孩子知道界線,學習尊重家長(或他人),且情緒沒有對錯,重點在於爸媽「知道自己為何生氣,表達生氣不是要大吼大叫或丟出情緒性的字眼。」陳品皓對兒子生氣時,會很嚴肅清楚的對孩子說:「因為發生什麼事,所以我很生氣,你再想想,我現在不想說話。」讓孩子知道這件事的底線在哪裡,這是錯的事情。 「錯的事情要罵,也不要吝嗇表達愛。」陳品皓觀察,爸媽當然很愛孩子,通常羞於表達,他鼓勵爸媽,覺得孩子表現好、或展現正向的性格特質,適時告訴孩子「你很棒!」如果說不出口,寫字條也很好,「讓孩子知道你愛他,為他驕傲,對孩子是多大的鼓舞。」 採訪最後,陳品皓露出自己調皮的本性,說起自己身分證總是找不到,前後重辦了6張,工作專業但生活上很迷糊;透露自己跟朋友在一起也會講髒話,「不講髒話違反人性嘛~重點是哪些場合能講。」活靈活現演出聽到青春期兒子成熟表達情緒時,爸爸內心的驚訝。 調皮的、迷糊的、穩重的、信任別人也被信任的......「我喜歡自己這些特質。」陳品皓期待,不管是家長也好、孩子也好,能透過合適方式了解並接受自己,在家能放心表達感受、讓親子關係緊密;在外能勇敢挑戰困難、面對挫折,有了這些,人生就不那麼難了。 小檔案|陳品皓 42歲,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主修臨床心理學、心理病理學、社交焦慮症衡鑑與治療。專門提供兒童青少年情緒、人際、學習及行為等適應問題治療、親職教育與心理衛生等議題,最新出版《心理韌性》一書。 (文=李佩璇/攝影=黃建賓/原始文章刊登於親子天下網站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8078 )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善意的謊言、婉拒的謊言……大人都可以說謊,
為什麼孩子一說謊,大人就暴跳如雷?!


做錯事怕被責備、作業聯絡簿不帶回家、
偷拿同學的東西、有心事不願意說……,

說謊不一定是孩子叛逆、調皮或想故意和你作對,
發現孩子在說謊行為背後的問題癥結,比責罵更重要。

用堅定、肯定、淡定的態度,陪伴孩子跨越情緒、心理、學習與成長的關卡。

★恭喜你,孩子開始會說謊了!能說出一個謊言,除了代表孩子的大腦認知功能發展完善之外,同時也是孩子成長與社會化的必經過程!

★孩子說謊時,除了將焦點放在「說謊」的行為上,我們會更深究孩子在謊言背後保留的真相嗎?為什麼做錯事不敢說、功課不想寫、在學校真的沒有被欺負嗎?……當發現孩子用說謊、逃避、裝沒事面對你的時候,你可以怎麼辦?

★謊言可以被偵測嗎?如何跟孩子拉近距離?善用開放式提問+突擊式提問,避免「攻擊式溝通」,提高親子溝通效能!

★資深臨床心理師繼《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我想陪你長大》等書後,再度以深入溫和的視角帶領家長貼近孩子,看見在行為背後孩子的真實內在。

【給爸媽的謊言小測試
(   ) 1.一個人必須要大腦發育完全、具備足夠的心智理解力、自我控制力,才能說出一個「品質良好」的謊言。
(   ) 2.社會化,其實就是說謊能力的培養過程。
(   ) 3.孩子說謊就是該打,不趁早教訓很容易學壞。
(   ) 4.哪個小孩沒說過謊,調皮嘛!長大自然就會好了。
(   ) 5.說謊是可以看出來的,網路上都有說,只要眼神閃爍、講話結巴、表現緊張……八成就是在說謊。

事實上,「說謊」,是人類不斷在歷史中上演的故事之一。矛盾的是,大人幾乎每天都在欺瞞中生活,但同時卻又對孩子的說謊感到怒不可言,這種矛盾又衝突的現象,是怎麼來的?

品皓臨床心理師在學校服務多年,最常遇到讓家長頭痛的教養問題──孩子「說謊」怎麼辦?

尤其是,當家長發現孩子說謊時總是氣急敗壞、暴跳如雷,仿佛孩子一腳踩中爸媽最恐懼的地雷──孩子的人格品德會被炸出一個大大的窟窿。但事實上,說謊真的令人不可接受嗎?說謊難道就是道德跟人品的瑕疵?若是如此,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生活中許多人跟人之間有意或無意的欺瞞呢?

好比說:
「帥哥~~~今天紅牌商品全部特價,買了絕對不會後悔!」
「美女來來來!這是美國進口純天然駝羊絨毛被!」
「蜂蜜一瓶二百五,不純砍頭!」

當閱歷久了,我們都能夠笑看這些操弄的動機與手段,但為什麼對於孩子說謊這件事情,家長卻會有這麼大的反應?說謊,真的有這麼嚴重嗎?本書將帶領讀者探討下列問題:

說謊是人類先天具備的能力,還是後天學習的結果?跟孩子的人格發展有沒有必然關係?
    
孩子在什麼狀態下會說謊?欺騙才算說謊嗎?當孩子因為逃避責任、塑造形象、對讚美有需求卻得不到……,而表達出與事實不符合的情況時,算是說謊嗎?
    
當發現孩子不願意表達真相時,我們可以如何發現並陪伴孩子面對生活、心理上的困難及問題?
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孩子說謊?誠實可以培養嗎?對孩子有什麼影響?有沒有什麼技術或能力,可以幫助我們判定孩子是否正在說謊?

這些都是家長心中的大問號,透過本書,將從家裡和校園中孩子常見的說謊問題,更深入的探討。並且提供當面對孩子說謊時,家長可具備的觀念態度、溝通方式,以及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Henry羅寶鴻   AMI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認證教育家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歐人豪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任秘書
曲智鑛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
吳佑佑   宇寧診所所長
卓惠珠(花媽) 《當H花媽遇到AS孩子》作者
凱若媽咪(Carol)  作家
彭菊仙   親職教養作家
廖芳珍(澐媽)    《一閃一閃亮晶晶》共同作者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各界專業推薦

「孩子總是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他的內心訊息,說謊則是其一,讓父母與老師深感頭痛,卻又莫可奈何。現在透過這本書,將讓你一窺說謊的心理學意義,獲得清楚的解析,找到相對應的教養策略,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孩子的謊言裡,其實藏著大大的學問。跟著品皓清晰易懂的思路,學習如何「靠近」孩子們的謊言,找到那把可以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讓謊言不只是謊言,而能搖身一變,成為拉近親子關係的素材。」──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改善孩子說謊之完全攻略!」── Henry羅寶鴻 / AMI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認證教育家

「『恭喜你!孩子會說謊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沒說過謊,因為『說謊」』是二到四歲孩子的正常發展階段。在書中,作者用清楚的科學研究讓爸媽『放心』,原來自己和孩子,都是『正常』的!要孩子『完全』不說謊簡直就是違背人性,但建築一個孩子『不需要說謊』的環境,卻是對他們極其重要的。

推薦這本書,給所有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孩子說謊的爸媽!」── 凱若媽咪(Carol)/作家

「從許多寓言故事就可以知道誠實是一種美德,從古至今,在教育上我們鼓勵孩子誠實,希望孩子說實話!不然皮諾丘的鼻子不會因為說謊而變長,也不會有《放羊的孩子》、 《金斧頭與銀斧頭》……等故事。

誰沒有說過『謊話』,我們真的想聽實話嗎?我們的社會鼓勵我們說實話嗎?你的孩子願意與你說實話嗎?當你發現他對你撒謊,你可以從什麼樣的角度去解析呢?說謊不只是逃避處罰,同時是希望維持表面的形象!說謊能立即得到實質的好處,但說實話的好處多半是無形的!品皓這本書引領我們用更完整的角度去理解『謊言』,推薦給常和孩子『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爸爸媽媽及教育工作者!」──曲智鑛/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

「在一般有教養的家庭裡『說謊』被看成是要不得的負向行為!
怎麼可以說謊呢?當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說謊的情形,身為父母便上緊發條備戰,為了教養出孩子良好的品行,眼睛便緊盯著孩子的舉止言行,百密也絕對不能一疏,絕不能放過孩子說謊的可能性,到最後氣急敗壞,我的孩子怎麼老愛說謊呢?而這其中的徵結,被陳品皓心理師點出來了『要成為一個東方文化中的「好孩子」,是一個很大的心理包袱,這個包袱大到幾乎不太能夠擁有犯錯的權利。對孩子來說,很多時候為了要維持這個形象,於是就用「謊言」來彌補身為一個被放在好孩子框架裡的正常人,因為好孩子不犯錯,正常人才犯錯。』

不只是點出來,在此書裡,也從各方面,有層次地讓我們看待「說謊」這件事有全面的認知理解及對應方式的選擇,也不再只是停留在糾出孩子說謊,使用處罰威逼不再發生!而是面對「說謊」這件事時,真正有益處的解方。其實家長只是希望孩子有良好品行而已,引導時能走在對的方向也是家長所尋覓的,全在此書裡!誠心推薦!」──廖芳珍(澐媽)  《一閃一閃亮晶晶》共同作者

「我的工作跟自閉症特質者有高度關聯,自閉症孩子幾乎沒有說謊的能力,即使有說謊也是很容易就被拆穿的程度。孩子的直白口無遮攔,常讓家長尷尬萬分,因為孩子的特質如此,我很早就感受到能說謊是個能力。但也深知直白無隱跟說謊之間,其實還需要間距緩衝。

這本書除了提供問答給家長思考謊言發生的成因之外,我更欣賞的部分是,還提供了很多深植人心的實驗結果,後續推翻該實驗或補述的論證。讓讀者重新思考過去曾經深受啟發的結論,被新的實驗顛覆。原先的鐵證成了錯誤。新的實驗結果,讓我們不得不更細膩的看清行為背後的成因。而非一開始片面的解讀而已。」── 卓惠珠(花媽) /作家

編輯推薦


恭喜你!孩子學會說謊了!


「今天不是要發考卷嗎?考卷呢?」放學一到家,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考卷。
「今天老師沒發。」小明說。
「是嗎?老師剛剛還打給我,說你這次沒考好要好好訂正考卷再加油,你是不是騙媽媽?」
「……。」

上述情境,應該很多家長都很熟悉吧?孩子為了躲避考試考爛、作業沒寫、做錯事不敢承認……等等類似情境而說謊的問題,在教養的路上一再發生。有趣的是,大人一旦發現孩子有說謊的嫌疑,心裡各種慌張猜測通通浮現:孩子怎麼會說謊?是不是交到壞朋友?做錯事了?……種種擔心瞬間將父母淹沒。

事實上,閱讀了《如果可以誠實,孩子為什麼要說謊?》之後,我才發現如果孩子不會說謊,那才是個大問題!

怎麼說呢?因為,一個人必須要在大腦發育完全、具備足夠的心智理解力、自我控制力時,才能說出一個「品質良好」的謊言。並且根據研究統計,每一個人平均一天會說上十個謊,「說謊」似乎是人類的生物天性,我們甚至可以說,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謊言。所以既然無法避免謊言的出現,那麼在親子教養中,謊言就不是我們要探討的首要問題,而是謊言背後的「動機」。

對呀,如果可以誠實,孩子為什麼還要說謊呢?用打遊戲闖關來比喻,孩子謊言背後的動機,是否就是他在長大的路上卡關了?所以謊言是否可以成為一個契機,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孩子的困難或障礙;進一步釐清孩子卡關的原因,並且為他搭起一座前進的橋樑,更是這本書希望傳達出觀念態度和方式。


文/木馬文化出版社編輯 陳品潔

作者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好日子心理治療所 執行長。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主修臨床心理學、心理病理學、社交焦慮症衡鑑與治療。目前擔任新北市教育局輔諮中心外聘督導、台北市宇寧診所心理師,台灣菲斯特顧問公司心職場講師。專門提供兒童青少年情緒、人際、學習及行為等適應問題治療、親職教育與心理衛生等議題。

譯著:《社交零壓力:擺脫焦慮;重塑自信》(生智出版)、《認知治療:基礎與進階》(揚智出版)、《咖啡:從咖啡豆到一杯咖啡》(揚智出版)。著作:《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木馬文化)、《我想陪你長大:化解衝突,傾聽理解,從提升親子品質開始,讓青春期的相處更簡單》(木馬文化)。

臉書專頁「陳品皓臨床心理師」:www.facebook.com/antisocialphobia

目錄

Chapter1 說謊,都是為了生存
1.    什麼是「說謊」?
●   說謊其實是生物的本能?
●    每個人都有說謊的能力
●    「說謊」是怎麼運作的?
2.    恭喜你,孩子說謊了
●    為什麼他們全家人都胖?
●    一個「品質好」的謊言
●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說謊好手
3.    成長,就是說謊的開始
●    孩子為什麼要說謊?
●    孩子一說謊,大人就生氣?

Chapter2 說謊都是不得已?孩子為什麼要選擇說謊?
1.    「我想當個好孩子」──為保持良好形象的謊言
●    讓孩子做自己,誰的自己?
●    你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嗎?
●    成為孩子情緒上的後盾
2.    「怕承擔責任、怕大人生氣」──逃避責任感的謊言
●    當孩子犯錯時……
●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3.    「媽媽,我想要一支手機」──為達成目的而說謊
●    用條件交換的要求
●    換個角度看「要求」
4.    「作業沒寫完、功課沒做」──執行力不足引發的謊言
●    學習自律好難?
●    給孩子自主的機會
●    別急著吃棉花糖,然後呢?
●    相信未來,才能克制現在
5.「不想念書、對學習沒興趣」──學習意願低落而說謊
●    拿掉處罰跟權力之後
●    正面態度會影響孩子的能力
●    固定型思維V.S.成長型思維
●    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
●    能力與努力,你更在乎什麼?
●   與其誇他聰明,不如誇他努力──建立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6. 「表達負面情緒不好嗎?」──自我情緒力的療癒與陪伴
●    別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
●    給親子的情緒練習

Chapter3  孩子為什麼會在學校說謊?校園中常見的說謊行為
1.    跟同學衝突──為了逃避處罰的謊言
●    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之前
●    跟同學衝突的處理
2.    作業不寫──為了逃避處罰的謊言
3.    偷拿東西──為了逃避處罰的謊言
4.    期待被肯定──為了得到獎賞而說謊
5.    不同年齡的說謊與意義

Chapter4面對謊言,該戳破還是眼不見為淨?
1.    說謊應該被處罰嗎?
●    「偷看遊戲」
●    如何提高孩子的誠實度?
2.    謊言是可以被識破的嗎?
●    謊言可以偵測嗎
●    大腦的說謊設備
3.    讓孩子多說一點
●    善用開放式提問
●    避免封閉式提問
●    配合突擊式提問
4.    為親子溝通解套──爸媽說話術
5.    親子高效能溝通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59561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14.8*21*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 開學季-買指定類別贈電影早優券
預計 2025/09/22 出貨 參考庫存量:2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