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教室:學習審議民主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民主是需要練習的,審議在日常
課堂審議激盪思想火花,我們學習當公民
素養教室,上課了!
課堂審議激盪思想火花,我們學習當公民
素養教室,上課了!
名人推薦
【強力推薦】
張茂桂 十二年國教一○八課綱社會領域研修小組召集人
杜文苓 政治大學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主任
林聰賢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副執行長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主持人兼製作人)──
當面對複雜及多元的價值衝突時,這群公民老師將理論實踐,透過公民實驗教室,讓我們在紛亂崩解的困境中,建構出可以安身立命的庇護所
張茂桂 十二年國教一○八課綱社會領域研修小組召集人
杜文苓 政治大學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主任
林聰賢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副執行長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主持人兼製作人)──
當面對複雜及多元的價值衝突時,這群公民老師將理論實踐,透過公民實驗教室,讓我們在紛亂崩解的困境中,建構出可以安身立命的庇護所
目錄
推薦序 張茂桂
推薦序 杜文苓
主編序 陳俊宏
1、民主教育的新想像──審議式教學的心法與技法 陳俊宏
2、怎麼看待審議技術的多重思考路徑與基礎工具箱簡介 呂家華
3、言論自由是否百分百?──象限討論法、SAC討論法 葉桑如
4、死刑的理解與想像──象限討論法、SAC討論法 劉麗媛
5、視野、觀點到行動:國際議題的教學實踐──SAC結構式討論法 賴彥全
6、最美的風景──從ORID看如何選擇 李建宏
7、一起看校規──世界咖啡館 邱涵仕
8、從「壓迫為奴」到「自願為奴」──矩陣法、世界咖啡館與焦點討論法的結合 蕭唯善
9、正義之旅──模擬法庭的公民審議教學紀實(國小版) 林函緹
10、你會是恐龍法官嗎?──模擬法庭的公民審議教學紀實(高中版) 楊素芳
11、我們共同的起點──開放空間 林思伶、陳韋靜、許廷瑋
12、當我,走入審議民主的教學──公民劇場 朱夢琳
13、環保專題演講也可以審議──審議工具的活用 蔡中岳
14、人權,審議了沒?──NGO社會教育的教室實驗 潘蓓臻
推薦序 杜文苓
主編序 陳俊宏
1、民主教育的新想像──審議式教學的心法與技法 陳俊宏
2、怎麼看待審議技術的多重思考路徑與基礎工具箱簡介 呂家華
3、言論自由是否百分百?──象限討論法、SAC討論法 葉桑如
4、死刑的理解與想像──象限討論法、SAC討論法 劉麗媛
5、視野、觀點到行動:國際議題的教學實踐──SAC結構式討論法 賴彥全
6、最美的風景──從ORID看如何選擇 李建宏
7、一起看校規──世界咖啡館 邱涵仕
8、從「壓迫為奴」到「自願為奴」──矩陣法、世界咖啡館與焦點討論法的結合 蕭唯善
9、正義之旅──模擬法庭的公民審議教學紀實(國小版) 林函緹
10、你會是恐龍法官嗎?──模擬法庭的公民審議教學紀實(高中版) 楊素芳
11、我們共同的起點──開放空間 林思伶、陳韋靜、許廷瑋
12、當我,走入審議民主的教學──公民劇場 朱夢琳
13、環保專題演講也可以審議──審議工具的活用 蔡中岳
14、人權,審議了沒?──NGO社會教育的教室實驗 潘蓓臻
序/導讀
主編序
陳俊宏 /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審議民主,不論在學術界或是實務界,都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從八○年代理論的發展經歷過「經驗轉向」、到晚近的「系統轉向」,經過近三十年的演變,不僅理論的建構更為成熟,也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實踐模式,更被視為彌補現今代議民主缺陷的政治選擇。特別在「後真相時代」,立場決定是非、情緒重於事實,民粹當道、假訊息摧毀政治信任之際;審議民主更被許多社會科學家證明為撥亂反正、解決當前全球民主退潮的一劑良方。
在臺灣,審議民主模式的操作,經由許多學者與民間協力者的努力,不僅運用在政治領域,也曾在許多不同社會場域中實踐,累積了不少珍貴的成果。然而關於審議民主在臺灣教育現場的實踐、討論與實作則相對較少。本書即是審議教學實驗歷程的經驗分享,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希望透過研發教材的過程,探索結合思辨與行動的各種審議教學模式。本書具有如下幾個特色:
首先,它是議題導向的。為了因應新課綱的精神,我們選擇了社會上長期爭議的議題作為審議的主題。此構想目的在於,爭議議題本是民主社會的常態,提供學生理解在民主社會中如何處理爭議議題的機會,學習如何與立場相異者進行討論以及處理這些議題,有助於同學培養許多民主公民所需的技能。
其次,它是跨領域的。我們期待藉由「議題」來串接「課程」,並試圖打破領域或學科界線,藉以打開未來課程規劃的空間。
最後,為了不讓這些教學的理念流於紙上談兵,本書所有內容都是每位作者在課堂操作過後的經驗分享。在書裡,讀者可以看到老師們所做過的嘗試、所遇到的困難,同時看到他們在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這群作者集體書寫的構想緣起於二○一四年「三一八運動」的觸發。在歷經一場場街頭民主審議以及後續在全島進行的公民憲改運動,臺灣社會逐漸體認,若要深化民主唯有提升公民素養,讓臺灣從當前的「選民文化」提升至「公民文化」。這也讓許多原本已在教育現場努力翻轉結構的老師們,決定一起研發具民主審議精神的教學法與工具,讓同學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如何「當公民」。
為了在課堂上創造一個開放信任、友善討論的環境,鼓勵同學表達與聆聽彼此意見,老師們必須經過一連串「試誤」的歷程;對個別老師來說,必須克服的挑戰非常多。為了不讓老師們單打獨鬥,蓓臻、家華、中岳幾位長期在公共領域打拚的夥伴與我,陸續加入陪伴這群在教育現場努力耕耘的老師們。藉由籌組讀書會,共讀各種理論、了解不同審議工具,並透過工作坊與暑期營隊的方式,共同探索如何將這些理念與工具運用在教學現場,在各自的課堂上創造對話的機會;相互檢視自己的教學方法,藉以激發教學想像,一步步啟動自主學習計畫。
由於作者群散布在臺灣各地,每次聚會都必須不辭辛勞的趕來臺北;又因為沒有固定的聚會場所,這幾年來我們像一群居無定所的游擊隊,只能借用幾個公民團體位居臺北的辦公室,定期討論。因此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特別感謝公民法治教育基金會、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富邦文教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以及法律扶助基金會等,多年來無償的提供場地資源,讓我們可以透過每次的聚會,彼此打氣累積能量後,再回到自己崗位繼續衝刺。法律扶助基金會林聰賢副執行長,一路來無私的支持與協助出版,以及新學林出版社葉柔彣主編努力不懈的協助編輯,在此一併表達深深的謝意!
民主是需要練習的,而校園是民主練習的最佳場域。期待本書的出版,能喚起社會對「培養未來公民」的關注,啟動下一波的教育改革運動!
陳俊宏 /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審議民主,不論在學術界或是實務界,都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從八○年代理論的發展經歷過「經驗轉向」、到晚近的「系統轉向」,經過近三十年的演變,不僅理論的建構更為成熟,也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實踐模式,更被視為彌補現今代議民主缺陷的政治選擇。特別在「後真相時代」,立場決定是非、情緒重於事實,民粹當道、假訊息摧毀政治信任之際;審議民主更被許多社會科學家證明為撥亂反正、解決當前全球民主退潮的一劑良方。
在臺灣,審議民主模式的操作,經由許多學者與民間協力者的努力,不僅運用在政治領域,也曾在許多不同社會場域中實踐,累積了不少珍貴的成果。然而關於審議民主在臺灣教育現場的實踐、討論與實作則相對較少。本書即是審議教學實驗歷程的經驗分享,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希望透過研發教材的過程,探索結合思辨與行動的各種審議教學模式。本書具有如下幾個特色:
首先,它是議題導向的。為了因應新課綱的精神,我們選擇了社會上長期爭議的議題作為審議的主題。此構想目的在於,爭議議題本是民主社會的常態,提供學生理解在民主社會中如何處理爭議議題的機會,學習如何與立場相異者進行討論以及處理這些議題,有助於同學培養許多民主公民所需的技能。
其次,它是跨領域的。我們期待藉由「議題」來串接「課程」,並試圖打破領域或學科界線,藉以打開未來課程規劃的空間。
最後,為了不讓這些教學的理念流於紙上談兵,本書所有內容都是每位作者在課堂操作過後的經驗分享。在書裡,讀者可以看到老師們所做過的嘗試、所遇到的困難,同時看到他們在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這群作者集體書寫的構想緣起於二○一四年「三一八運動」的觸發。在歷經一場場街頭民主審議以及後續在全島進行的公民憲改運動,臺灣社會逐漸體認,若要深化民主唯有提升公民素養,讓臺灣從當前的「選民文化」提升至「公民文化」。這也讓許多原本已在教育現場努力翻轉結構的老師們,決定一起研發具民主審議精神的教學法與工具,讓同學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如何「當公民」。
為了在課堂上創造一個開放信任、友善討論的環境,鼓勵同學表達與聆聽彼此意見,老師們必須經過一連串「試誤」的歷程;對個別老師來說,必須克服的挑戰非常多。為了不讓老師們單打獨鬥,蓓臻、家華、中岳幾位長期在公共領域打拚的夥伴與我,陸續加入陪伴這群在教育現場努力耕耘的老師們。藉由籌組讀書會,共讀各種理論、了解不同審議工具,並透過工作坊與暑期營隊的方式,共同探索如何將這些理念與工具運用在教學現場,在各自的課堂上創造對話的機會;相互檢視自己的教學方法,藉以激發教學想像,一步步啟動自主學習計畫。
由於作者群散布在臺灣各地,每次聚會都必須不辭辛勞的趕來臺北;又因為沒有固定的聚會場所,這幾年來我們像一群居無定所的游擊隊,只能借用幾個公民團體位居臺北的辦公室,定期討論。因此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特別感謝公民法治教育基金會、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富邦文教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以及法律扶助基金會等,多年來無償的提供場地資源,讓我們可以透過每次的聚會,彼此打氣累積能量後,再回到自己崗位繼續衝刺。法律扶助基金會林聰賢副執行長,一路來無私的支持與協助出版,以及新學林出版社葉柔彣主編努力不懈的協助編輯,在此一併表達深深的謝意!
民主是需要練習的,而校園是民主練習的最佳場域。期待本書的出版,能喚起社會對「培養未來公民」的關注,啟動下一波的教育改革運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