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體適能活動設計與引導實務:能量與律動共舞、高齡更健康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高齡者體適能是高齡期個體適應日常生活的根基,其中高齡者身體能量與循環的改變是主要關鍵,學會「改變與適應」才能維持高齡者身心健康。因此,在高齡教學或活動引導過程中,引導者或講師必須扮演一種媒介,將課程或活動內容轉化、詮釋,協助高齡者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自我照顧的行為。
本書帶領讀者認識高齡者體適能,瞭解高齡者維持身心健康時最重要的發展任務,介紹身體能量場、能量醫療、氣血共振等理念與應用,並以實例說明高齡者體適能的活動設計與引導技巧。適合一般中高齡成長團體夥伴自學、養生共學;更適合各類高齡團體活動引導者或講師培訓、自我精進。希望幫助許多音樂、藝術、運動等各領域的專業教師,順利地轉入高齡教育領域,可整體提昇台灣高齡教學與照顧服務品質。
本書帶領讀者認識高齡者體適能,瞭解高齡者維持身心健康時最重要的發展任務,介紹身體能量場、能量醫療、氣血共振等理念與應用,並以實例說明高齡者體適能的活動設計與引導技巧。適合一般中高齡成長團體夥伴自學、養生共學;更適合各類高齡團體活動引導者或講師培訓、自我精進。希望幫助許多音樂、藝術、運動等各領域的專業教師,順利地轉入高齡教育領域,可整體提昇台灣高齡教學與照顧服務品質。
目錄
理事長序 i
自 序 iii
Chapter 1 認識高齡者體適能 1
一、運動生理的基本認識 2
二、健康體適能的內涵與檢測 3
三、高齡者體適能的內涵與檢測 5
Chapter 2 高齡期個體身心健康的發展任務 19
一、高齡期個體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質 20
二、高齡期個體維持身心健康的任務 27
Chapter 3 21 世紀的醫術新秀──能量醫療 39
一、能量醫療的定義 40
二、能量醫療的內容 42
三、能量醫療的能量引導媒介 55
Chapter 4 能量與人體能量場 61
一、能量與能量場 62
二、人體的能量場 63
三、人體能量的供給機制 66
四、人體能量的交流模式 70
Chapter 5 人體的精微能量能道──經絡系統 77
一、經絡系統的基本內涵 78
二、十二經脈的簡要介紹 80
三、主要經脈的循行與穴位 82
Chapter 6 高齡者身心健康之道──氣血共振 95
一、人體氣血的能量通道 96
二、振動與生物共振波 99
三、律動為用的高齡健康養生技巧 102
Chapter 7 高齡者體適能活動規劃與教案撰寫 109
一、高齡團體活動的規劃理念 111
二、高齡者體適能活動設計的原則 113
三、高齡者體適能活動模組或方案的撰寫 117
四、高齡者體適能活動模組規劃的範例 125
Chapter 8 能量律動健康操的動作與引導技巧 131
一、預備姿勢部分 132
二、能量律動健康操的動作設計 134
三、能量律動健康操的教學與引導 153
Chapter 9 實用的能量律動類暖身活動 157
一、身體平衡力的訓練 158
二、提升末梢反應力的手指律動 162
三、增加高齡大腦彈性的訓練 167
Chapter 10 高齡體適能活動的設計與引導實例 171
一、單次活動的內容安排 172
二、一份完整單元活動設計的撰寫範例 178
後記──站在巨人的肩膀 187
楔 子 188
一、李承憲博士的腦波律動與腦教育 189
二、王唯工教授的氣血循環與酸水排毒概念 191
三、Donna Eden與Cyndi Dale博士的能量醫療概念 193
四、武國忠醫師的人體自我修復概念 194
五、簡志龍醫師與律動療法 196
附錄 經絡實用圖 199
參考書目 213
自 序 iii
Chapter 1 認識高齡者體適能 1
一、運動生理的基本認識 2
二、健康體適能的內涵與檢測 3
三、高齡者體適能的內涵與檢測 5
Chapter 2 高齡期個體身心健康的發展任務 19
一、高齡期個體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質 20
二、高齡期個體維持身心健康的任務 27
Chapter 3 21 世紀的醫術新秀──能量醫療 39
一、能量醫療的定義 40
二、能量醫療的內容 42
三、能量醫療的能量引導媒介 55
Chapter 4 能量與人體能量場 61
一、能量與能量場 62
二、人體的能量場 63
三、人體能量的供給機制 66
四、人體能量的交流模式 70
Chapter 5 人體的精微能量能道──經絡系統 77
一、經絡系統的基本內涵 78
二、十二經脈的簡要介紹 80
三、主要經脈的循行與穴位 82
Chapter 6 高齡者身心健康之道──氣血共振 95
一、人體氣血的能量通道 96
二、振動與生物共振波 99
三、律動為用的高齡健康養生技巧 102
Chapter 7 高齡者體適能活動規劃與教案撰寫 109
一、高齡團體活動的規劃理念 111
二、高齡者體適能活動設計的原則 113
三、高齡者體適能活動模組或方案的撰寫 117
四、高齡者體適能活動模組規劃的範例 125
Chapter 8 能量律動健康操的動作與引導技巧 131
一、預備姿勢部分 132
二、能量律動健康操的動作設計 134
三、能量律動健康操的教學與引導 153
Chapter 9 實用的能量律動類暖身活動 157
一、身體平衡力的訓練 158
二、提升末梢反應力的手指律動 162
三、增加高齡大腦彈性的訓練 167
Chapter 10 高齡體適能活動的設計與引導實例 171
一、單次活動的內容安排 172
二、一份完整單元活動設計的撰寫範例 178
後記──站在巨人的肩膀 187
楔 子 188
一、李承憲博士的腦波律動與腦教育 189
二、王唯工教授的氣血循環與酸水排毒概念 191
三、Donna Eden與Cyndi Dale博士的能量醫療概念 193
四、武國忠醫師的人體自我修復概念 194
五、簡志龍醫師與律動療法 196
附錄 經絡實用圖 199
參考書目 213
序/導讀
自序
近二十年來,台灣成人終身學習的多樣性盛況空前,除了社區大學多元、紮實的發展,樂齡學習(以55歲以上民眾為對象)的推廣更是百花齊放、呈現三足鼎立的樣貌,即樂齡大學、樂齡學習中心、高齡自主學習團體等三個體制同步進行,提供不同特質高齡者不同的學習。樂齡領域嚴謹、持續、高水平的講師養成制度,讓台灣的高齡教育受到國際的高度重視,促成活躍老化的高齡人力資產,是台灣終身教育的重要成就。
然而,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長期照顧服務的普及化,「高齡照顧」與「高齡學習」之間的鴻溝正逐漸縮小。高齡「學習機構」紛紛結合照護的概念,開設各類體適能、營養保健等健康促進類課程;高齡「照顧機構或據點」則多了許多「學習成長」的氛圍。這正反映了Jarvis所提倡的終身學習概念:高齡者有責任透過學習,瞭解自己身心老化的特質,把自己照顧好,避免認知功能提早退化或失能,造成家人與社會的沉重負擔。
由於高齡者特質的多元與複雜性,高齡學習的內容規劃、講師培訓養成、教材的設計與開發等,都是重要且亟待發展的領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活動引導者或講師必須扮演一種媒介,講師或引導者必須從高齡學習者出發,透過適當的轉化、詮釋,讓高齡者懂得照顧自己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自我照顧的行為。
因此,本書的撰寫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開宗明義介紹高齡者體適能的重要性,說明高齡期個體為了適應日常生活的發展任務,並介紹高齡者維持身心健康的最佳選擇,包括:能量與人體能量場、21世紀醫術新秀──能量醫學、經絡系統、氣血共振等。第二部分介紹高齡者體適能活動設計與引導技巧,並以「能量律動健康操」為範例來說明。希望幫助許多音樂、藝術或運動等各領域的專業教師,順利地轉入高齡教育領域,快速地掌握高齡活動設計與引導的技巧。
秦秀蘭、李瑋 謹識
近二十年來,台灣成人終身學習的多樣性盛況空前,除了社區大學多元、紮實的發展,樂齡學習(以55歲以上民眾為對象)的推廣更是百花齊放、呈現三足鼎立的樣貌,即樂齡大學、樂齡學習中心、高齡自主學習團體等三個體制同步進行,提供不同特質高齡者不同的學習。樂齡領域嚴謹、持續、高水平的講師養成制度,讓台灣的高齡教育受到國際的高度重視,促成活躍老化的高齡人力資產,是台灣終身教育的重要成就。
然而,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長期照顧服務的普及化,「高齡照顧」與「高齡學習」之間的鴻溝正逐漸縮小。高齡「學習機構」紛紛結合照護的概念,開設各類體適能、營養保健等健康促進類課程;高齡「照顧機構或據點」則多了許多「學習成長」的氛圍。這正反映了Jarvis所提倡的終身學習概念:高齡者有責任透過學習,瞭解自己身心老化的特質,把自己照顧好,避免認知功能提早退化或失能,造成家人與社會的沉重負擔。
由於高齡者特質的多元與複雜性,高齡學習的內容規劃、講師培訓養成、教材的設計與開發等,都是重要且亟待發展的領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活動引導者或講師必須扮演一種媒介,講師或引導者必須從高齡學習者出發,透過適當的轉化、詮釋,讓高齡者懂得照顧自己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自我照顧的行為。
因此,本書的撰寫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開宗明義介紹高齡者體適能的重要性,說明高齡期個體為了適應日常生活的發展任務,並介紹高齡者維持身心健康的最佳選擇,包括:能量與人體能量場、21世紀醫術新秀──能量醫學、經絡系統、氣血共振等。第二部分介紹高齡者體適能活動設計與引導技巧,並以「能量律動健康操」為範例來說明。希望幫助許多音樂、藝術或運動等各領域的專業教師,順利地轉入高齡教育領域,快速地掌握高齡活動設計與引導的技巧。
秦秀蘭、李瑋 謹識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