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AI世代的創意教養: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案

以「創意教養」來育兒,讓親子都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
強推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18個人喜歡
  • 79 332
    420

出版情報

真心推薦每個育兒家長都該讀的書:《 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 》

2024/04/25 這本書在我書架上好幾個月,但因我一直忙於作文批改以及撰寫新書《要讓孩子贏過誰》,直到這兩天才開始消化排定要讀的幾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由哈佛培訓出來,多次獲獎的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腦神經科學家Shimi Kang。我今天一開始只是抱著好奇的心態看這本書,但一打開書本,便欲罷不能地不斷的啃食。 Shimi Kang透過解釋如多巴胺、皮質醇的機制,讓我從醫學的角度了解學生為什麼會沮喪、憂鬱、棄學、逃避以及各種我在教學現場遭遇的各種國高中生的教養困境。 這本書中學生父母也可以看,含金量極高,請務必認真參考。 孩子都是從腦開始壞掉的 本書不只討論3C ,更讓爸媽明白教養的方向感,堪稱「神書」。 Shimi Kang 從大腦的發育過程,以及家長的教養方法深入剖析,我們的哪些動作能會引發何種問題,同時本書給了詳盡,容易操作的解方。 本書有關手機成癮,有非常深入的剖析,且書中提及的成癮內容與處理,和我在第一線的實戰經驗完全契合,讓我看得欲罷不能: 1. 更深入的探討成癮的機制以及多巴胺的角色。科技公司如何操弄多巴胺,把我們的孩子通通變成手機上癮者。 2. 作者介紹了,多巴胺(dopamine)、皮質醇(cortisol)、腦內啡(endorphin)、催產素(oxytocin)與血清素(serotonin)。讓讀者透過腦科學的角度了解小孩的行為。 3. 皮質醇的章節,為各位家長必讀的地方,讀完我更理解為什麼課業會造成學生的逃避、憂鬱甚至棄學。 4. 本書內容再次以科學資料說明,3C產品會改變大腦結構。 5. 明確給出各種教導孩子使用3C的指引。 6. 本書甚至討論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績效。 這本書內容極為豐富,我讀了三分鐘,就乖乖拿出尺跟筆準備畫線做重點筆記。 最後,我乾脆用折的,因為每一頁都有很多重點。 這本書我會來來回回一直讀,讀個十遍也不意外。 我擷取一段書中例子,討論皮質醇的章節: 書中提及長期大量分泌皮質醇會導致失眠、焦慮與憂鬱,產生腸胃道和肌肉萎縮的問題,並減少骨骼成長造成發育不量,也會破壞大腦結構。 書中提及壓力大時,大腦會充滿皮質醇,並提及「不健康的壓力」的觀念,這類壓力是單純因為想法而產生的壓力,屬於不健康的反應。 這類壓力會讓我們產生以下反應: .僵住 : 焦慮、拖延與優柔寡斷。 .戰鬥 : 大腦以焦慮、生氣、暴怒或被動攻擊型抵抗來處理壓力,這包括對立與偏執行為。 .逃跑 : 大腦透過逃避來處理壓力,包含玩社群媒體、玩遊戲或網路購物等等。 作者也提及,長期暴露在大量網路環境中的小孩,會因此產生許多不健康的壓力,陷入以上的循環。 這完全就是教育現場的現況,也就是我的學生,在走進我教室前可能經歷的事情。書中也提到許多,國小與國中階段學生,手機上癮的各種大腦機制,以及產生的情緒反應甚至對健康的衝擊。 腦決定了一切 消化完《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裡面其實除了3C教養之外,講述了大量大腦與各種腦內物質的關係。 我花了很多時間貼重點、作筆記,也在這本書中找到大量《要讓孩子贏過誰》中每個角色內心崩潰的各種原因,以及其醫學基礎的解釋。 我從教育現場觀察,豐富的個案經驗出發,《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則讓大家多了一個思考背後可能成因的角度。 家長可能更能理解:自己說出去的每句話、老師的每張考卷,都可能觸發孩子腦內哪些連鎖反應。 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也可能透過腦內啡、皮質醇、血清素、多巴胺及催產素,影響他的情緒、觸發生存模式,導致一連串我在教育現場看到的問題。 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過去並非小孩或學生特別喜歡我,而是我在關鍵時刻,都做了符合腦科學的動作反應給他們。 挑戰與壓力的不同 作者並不是要讓孩子一路順遂毫無壓力。書中有一段,很適合拿來解釋我新書《要讓孩子贏過誰》中「神童焦慮症」裡面那些被不斷逼迫的學生,最後崩潰的狀態。 「……挑戰能讓孩子以新的方式去思考、制定策略與嘗試新事物,而位於較上方的皮質區則會啟動新的思維模式,讓他們學會跨越障礙、解決問題,因此不斷的挑戰,對孩子的大腦來說是有益的。」 對於過於困難的挑戰,書中提及這會觸動大腦邊緣的系統,或是情感中心引發壓力反應。 這根本就是所有崩潰神童,所有不堪課業壓力高中生崩盤的原因:大腦遭到填鴨壓力干擾,出現一連串的情緒反應。 這本書每一頁都有重點,我的文章不足以完整涵蓋他豐富多元、既深且廣的面向。他不只用腦神經科學的角度解釋各種孩子成長學習的反應。 他甚至有媽媽的教養步驟、量化規則,可操作性非常非常高。而且他提及的學生現場的情緒反應或學習樣態,與我實際在教學現場的觀察完全契合。 非常推薦大家讀我的新書《要讓孩子贏過誰》後,可以再讀這本《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 這本書,完整解釋了我在教學現場看到許多學生內心崩塌的各種原因。 教養者,看完一定會更知道孩子的各種情緒反應是怎麼產生的。相信能因此找到更好的應對策略,和孩子合作達到更好的教養結果。 這本書會是我很重要的一本工具書,我會來回拜讀很多次、很多次。 謝謝 三采文化Suncolor 推薦給我這麼好的書,這本書應該所有爸媽、老師都要買一本。 教書教了二十年,看了這本書,每一頁都像是在告訴我為什麼這些小孩會這樣。 理解小孩的各種大腦、情緒的機制後,書本中的各種操作步驟,可以讓家長更容易找到教養小孩的方向。 哈佛媽媽的書,解釋了許多我書中孩子大腦為何產生這些反應。 這本書真的很棒。

金石堂好好聽

曲目

聽全部
  • 1 書店員導讀

作者/書店員導讀/名人導讀

生活在ChatGPT四秒鐘就能提供答案的世界裡,我們的孩子需要開發創意思考、原創能力,還要有能力提出不曾有人想過的問題。機器再怎麼聰明,也只知道如何對已知的事實做出回應,處理不了尚未被發明出來的東西。那麼,如何培養出創意思考、解決問題、具備創業者特質、好奇、頭腦靈活、道德上知所進退、擁有社交能力、善用新技術的孩子?

想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先成為有創意的父母,喜歡陪孩子在這個新世界一起探索的父母。如果你想要開始系統性思考「教育」這回事,並希望確定好自己的價值後,再做資源的分配與取捨的話,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書。

音樂來源:
Dreamy - Soft Piano And Strings by Keys of Moon
https://soundcloud.com/keysofmoon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free-stock-music.com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CC BY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一鍵選好開學文具懶人包,適合快速返校採買、50元電子禮券現領現折!↓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在ChatGPT 可於4秒內提供答案的世界裡,
我們的孩子需要培養的能力是:
創造力、獨創性,以及能夠提出還沒人想過的問題。

為了幫孩子在未來世界中站穩腳步,
AI世代的父母需要跟著升級,
把孩子養育成擅長「邊做邊學」、「持續自我升級」的人才!


孩子成長於AI世代,父母不該還有傳統的教養迷思!
科技的革新,全面加速了世界的變化,也加深了父母的教養焦慮:
擔心自己沒幫孩子做好迎向未來的準備。
但為什麼,許多孩子從小的學習處境仍和真實世界相異?
‧父母認為創意思考很重要 
→卻讓孩子花時間在重複性高、有標準答案的作業上?
‧我們同意要善用科技去解決問題 
→卻覺得電視、電玩是侵蝕孩子心靈的洪水猛獸?
‧大人肯定YouTuber的熱情投入 
→卻希望孩子選擇安穩(但未來可能會消失)的行業?

升級教養思維與策略,為孩子準備好迎向未來新世界的能力!
AI世代的父母必須為孩子提供自我實現的工具,
並且使他們成為有能力持續自我升級、自我更新的人。
首先,我們要成為升級過的新版本父母,為孩子提供獨一無二的價值。

創新之國以色列教育專家邀請你思考以下問題:
‧什麼是未來會消失的職業?YouTuber的出現給我們什麼啟發?
‧為什麼未來世界的舞台,將會是有熱情、有執念的孩子大放異彩?
‧如何用電玩精神來育兒,讓孩子不怕挫折、善作選擇,並體驗到專注的美妙?
‧最適合你和你孩子的教養方式是什麼?為什麼要用價值觀而非規則來教孩子?
‧哪些是最具你們家庭獨特風格的創意活動?如何讓孩子藉此持續發現新觀點?

成為充滿創造力的父母,樂於和孩子一起在新世界中發現事物
「創意教養」是一種充滿喜悅與動力的成長模式,
它鼓勵所有父母為自己和孩子量身訂做最有自己風格的教養模式,
讓你脫離「怎麼做都不夠」的教養焦慮。
與其糾結於自己是不是表現得夠好的家長,
不如成為和孩子一起「邊做邊學」的父母,善用四種「創意教養工具」,
陪伴孩子養成不怕失敗的韌性、靈活應變的創意,從實做中累積自我更新的能力。

以「創意教養」來育兒,讓親子都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
父母不是已過人生巔峰的成年旁觀者,而是因育兒經驗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成年人。
養兒育女從來沒有正確解答,但我們可以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發揮創意,
使自我的人生更具意義,成為最展現自己風格的父母;
同時,也更幫助孩子有能力面對未來挑戰,讓孩子發展出獨一無二的他自己,
成為不容取代的人才──這正是「創意教養」的價值所在。

本書特色

★創新之國以色列教育部顧問、芬蘭HundrED世界教育創新獎得主劃時代創新之作
★了解AI世代孩子五大必備能力:好奇心、內在動機、創造力、社交技巧和科技力
★作者專為繁體中文版撰寫新序,邀請父母「享受」教養兒女的人生階段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專序推薦
蔡依橙|新思惟國際 創辦人

共鳴推薦
任恩儀 博士|美國布里吉斯認知多樣性教育研究所教師與研究生院副院長、「N1的田野筆記」臉書專頁板主
吳媛媛  |瑞典達拉納大學中文助教、《思辨是我們的義務》作者

「如果你想開始系統性思考「教育」這回事,並希望確定好自己的價值後,再做資源的分配與取捨的話,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書,對於教育本質的反思,以及如何真正支持孩子面對未來高科技且變化快速的世界,都很有幫助,非常值得一讀。」──蔡依橙

「這本書可以放鬆地讀,它鼓勵父母掙脫瘋狂完美主義的綁架,發展適性的家庭互動。育兒可以是探索和實踐自我價值觀的共同旅程。」──任恩儀

作者

埃亞爾.多倫 博士 Dr. Eyal Doron

研究學者、講師與暢銷作者,是專門開發創意思考的專家,也是伊塔瑪(Itamar)和艾隆娜(Alona)的父親。

任職以色列賴赫曼大學(Reichman University),為「行動創意」(Creativity in Action)執行計畫的負責人,與以色列和世界各國的企業及高階主管合作,因應不斷變化的世界,以有創意的方式管理組織、解決問題。

他的博士後研究包括建立提升兒童創意與靈活思考的模型,且由此研究創建「SEISEI學習法」,以此幫助年輕世代開發創意思考,為投入新世界做好準備,並因此獲頒芬蘭HundrED的世界教育創新獎。

多倫博士長期為以色列教育部提供顧問服務。曾在資優與傑出學生部門擔任顧問三年,重點業務是幫助兒童開發創意思考。2020年擔任時任教育部長約亞夫‧葛朗特(Yoav Gallant)的21世紀技術顧問。目前是教育部技術教育處(Technological Education Division)的策略顧問,協助技術教育處制訂2024年的目標。

eyal.doron@runi.ac.il

譯者簡介

駱香潔

專事中英翻譯。
譯作包括《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美食怪奇物語》、《我的尋藥人生》、《領導力腦科學》、《心情之書》等等。

賜教信箱:judyjlo@gmail.com

 

目錄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為孩子勇敢擁抱不斷改變的世界

推薦序
如何養出有創意且能面對未來的孩子? ──蔡依橙

前言
學會適應一個需要持續自我創造的世界

第一章 你好,新世界
只有鴕鳥才對急速改變的世界視而不見
孩子夢想中的職業,在未來可能是夕陽職業
與父母的成長經驗背道而馳
YouTuber來了──給予孩子全新的世界觀!
執念與熱情:「偏執狂」大放異彩的世界
偏執的孩子:他愛上了什麼?
玩下去就知道了:讓孩子邊做邊學

第二章 我是糟糕的父母嗎?──如影隨形的罪惡感
瘋狂的完美主義
冒牌者症候群
沒有孩子的人生
「母親焦慮症」是怎麼發生的?
寶寶的關鍵「第一年」?
讓科學證據說話:陪伴的關鍵是「重質不重量」
總被指責的「現在的青少年」與「現在的父母」
父母沒有自以為的那麼重要?
為了扮演受害者,所以我們抱怨
逆向思考:挑戰基本假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讓育兒方式變得更個人化、更有創造力

第三章 功課寫好了嗎?
功課的迷思
一模一樣的作業不是最好的練習
誰將是誰的老闆:由內在動機決定
孩子在家裡有多少學習機會?
恩威並施:何時需要外在動機?
與孩子一起做不一樣的家庭作業
內在動機將帶來美好感受

第四章 螢幕是機會之窗
ADHD都是看電視的錯?
電視對孩子的正面影響比你想的多!
電視中的虛構與真實如何影響孩子?
什麼事物會讓你的孩子感到害怕?
觀影能力的分期培養
證明螢幕裡的現實規則與真實世界不一樣
只能透過遊戲學會,有些事沒辦法用教的
請為棘手的對話做好心理準備
孩子想看暴力動畫,可以嗎?
如何好好看透螢幕

第五章 遊戲玩家才是贏家
打電玩的孩子成績比較好
電玩汙染孩子的靈魂?──過時的觀念是孩子的絆腳石
為什麼電玩以外的事情都這麼無聊?
孩子沒做錯:電玩就是有這麼多好處
到底有多好玩?好玩到不怕挫折!
打電玩是縮小版的現實人生
從電玩中體驗「心流」
電玩之外,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心流」?
電玩學校:學習就是不停挑戰升級
讓生活有更多「沉浸式體驗」
用電玩精神來養兒育女
明天起床後,爸媽也該試試

第六章 怪獸爸爸,老虎媽媽
消失中的父母權威
放任、專制、權威:在自由與規則之間進退兩難
教養方式五花八門:哪種更適合你?
父母別忘了獨立思考:每個孩子的方式都不同
亞洲式教育下,馬雲的人生是巧合嗎?
中國父母的教養故事:為了孩子的自由而奮鬥
當你的孩子想買重型機車
「如果當個乖孩子,就可以……」
神話與棉花糖實驗:崇拜控制與延遲享樂的能力
你能以本心採取行動嗎?
你是怕犯錯的父母嗎?
如何處理原生家庭帶來的恐懼?
不可以對孩子說的話
教導價值觀,而不是規則
不拘泥於規則的「創意教養」父母

第七章 創意教養工具
一號工具:刪除「可有可無的東西」
二號工具:「一加一」
三號工具:創意儀式
四號工具:打破日常習慣
 
第八章 安排「創意慣例」
讓變動成習慣:「四年搬一次家」
初來乍到的第一步:社區地圖
以小博大:「帶孩子上班日」
打破日常:歡迎意外收穫

第九章 把好奇心變成一門課
不要害怕與「正確」背道而馳
因為育兒經驗,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參考資料

序/導讀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為孩子勇敢擁抱不斷改變的世界

我們都知道重大的改變正在發生。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熟知的世界。從古至今,人類經歷過無數次變革,例如蒸汽機與印刷術的發明。今日我們有幸見證另一場即將改變人類的變革:人工智慧(AI),更具體地說,是ChatGPT。ChatGPT引發諸多恐懼,很多人都對懂得寫故事、生成圖像、最終淘汰所有專業的AI感到害怕。在習慣的驅使之下,我們喜歡有把握的事,恐懼變化。我們懷念過去沒有手機和3C的日子。往日總是看起來特別美好、讓人安心,未來似乎充滿威脅與未知。

這樣的設想大錯特錯。科技進步延長了壽命,提高生活品質,使我們有能力與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聯繫。我們害怕孩子沉迷的3C螢幕,其實也是學習語言、文化與知識的絕佳工具。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電玩可以培養兒童的決策能力、心智靈活與自我效能(self-efficacy)。這些還只是打電玩帶來的部分好處而已,但肯定會令許多人大喊:「怎麼可能?我們完全不知道!」

在每一個世代眼中,下一個世代總是膚淺、不愛溝通又懶惰,這一點著實有趣。這個常見的模式不斷重複,代代相承。事實上,現在的年輕人確實在許多方面都超越了以前的年輕人,例如參與志工活動的比例、氣候意識與環保意識、不願意為高汙染或是不道德的組織工作等等。

這些都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面對的情況,我們有責任關心孩子正在經歷的事,同時維持開放的心胸。改變不一定都是邪惡的化身,當然也不一定全部都是好事。生活在ChatGPT四秒鐘就能提供答案的世界裡,我們的孩子需要開發創意思考、原創能力,還要有能力提出不曾有人想過的問題。機器再怎麼聰明,也只知道如何對已知的事實做出回應,處理不了尚未被發明出來的東西。

那麼,如何培養出創意思考、解決問題、具備創業者特質、好奇、頭腦靈活、道德上知所進退、擁有社交能力、善用新技術的孩子?想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先成為有創意的父母,喜歡陪孩子在這個新世界一起探索的父母。

我為這本書翻譯成繁體中文版感到無比興奮。希望這本書分享的見解與想法能讓讀者有所啟發、找到方向,也能為孩子的生活帶來喜悅。

動筆寫這本書之前,我考察了九個國家的教育制度,與數十位頂尖研究者交流想法,還曾用SEISEI學習法(這是我博士後研究的一部分,並獲芬蘭非營利組織HundrED世界教育創新獎肯定)在以色列輔導過數萬名兒童和青少年。

我寫這本書的另一個靈感來源,是需要不斷創新改造的以色列生活型態。這種精神鼓勵我們的孩子發揮創意和獨立思考。以色列的父母並非不擔心3C,他們也像其他父母一樣為3C的影響感到煩惱。他們同樣害怕改變與未知。但他們也有一種無畏,這種勇氣鼓勵他們打破常見的假設,如同一種生存本能,他們為了孩子勇敢擁抱這個不斷改變的世界。

我們當然應該保有自己的評斷,但我們也必須了解這些創新做法對孩子可能帶來哪些好處,以及我們可以如何與(嘗試創新改造,但不一定成功的)學校一起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對需要持續學習與自我成長的父母(和人類)來說,這亦是一場令人期待的旅程。

透過這本書,我們將走過為人父母的重要路口,打造屬於自己的創意方法來歡慶我們正在經歷的變革。我們將提出與好奇心、動機、創意、社交技巧和科技有關的問題。我們必須了解身邊正在發生什麼,應該注意什麼,以及在哪些地方必須換個角度思考。台灣的父母,請接受我誠摯的邀請,發揮創意、建立自己專屬的教養觀念。

推薦序

如何養出有創意且能面對未來的孩子?
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教養世界的矛盾論述

常聽到的教養主流言論,如果去深思的話,會發現許多矛盾之處。例如:專家分享如何限制孩子 3C 產品與網路使用的實用技巧;老師感嘆現在的孩子都在滑手機跟看影片,專注力下降趨勢很嚴重,呼籲要多讀書。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產業,都跟 3C 有關係,民用的像是 Apple、Google、Microsoft、線上購物或點餐系統,軍用的像是無人機、匿蹤戰機、精準火炮、加密通訊。半導體、手持裝置、網路服務合力改變世界,學者們大聲疾呼人工智慧的重要性,孩子都該認識。

但是,不准孩子用 3C,跟希望他們精通數位科技才好找工作才能面對未來,是矛盾的。

又例如,我們作為家長,出社會幾年後,在工作上的專精技能,都不是學校教的。像是問題判斷、故障排除、公關直覺、創業經營,都是因為我們自己有興趣,沒日沒夜研究出來的,接著就靠這些技能維生,獲得收入。實際經驗讓我們知道,內在動機很重要,「這是我想學的、這是我想做的、這是我想努力去超越既有限制的」,這樣的想法很重要。

但相對的,我們卻沒給孩子這樣的時間跟空間,從內在動機開始探索、努力、體會、決定、負責,甚至適應失敗、調整後再出發。他們的生活,就是學校規定的時間表,下課或放假時有大量的作業填滿,部分同學繼續在補習班度過平日晚上和假日。如果孩子偶爾有些自己的興趣,師長大人們會告訴他,「那個又不會考!那個有意義嗎?那些事情上大學以後再說。」

我們自己對社會的體會,跟我們為孩子安排的生活,是矛盾的。

教養:戰略應優先於戰術

如果我們在教養的閱讀上,只專注在「如何減少孩子使用網路?」、「如何讓孩子專注在課業上?」這類問題,一開始一定有些效果,畢竟都是戰術層面的好技巧。但如果價值觀的問題沒有解決,也就是戰略層面沒有先制定好方向的話,越是成功的戰術,會更加深戰略的錯誤。像是很成功的禁止了孩子用 3C,但卻也同時斷了孩子精通數位科技並整合發揮創意的可能。很成功的讓孩子照表操課,但卻澆熄了他的內在動機,一切都被父母安排好的他,開始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是個怎樣的人。

如果你和我一樣,想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根本意義,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協助各位起步。

我在教養初期遇到一樣的困境,決定從教育的本質開始思考起,建立出自己對小孩教養的價值觀,再根據這個價值觀去分配資源,並做出教養路途上各種大大小小的決策,以應對每一次的機會、危機和衝擊。這個過程我在臉書專頁「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以及我的部落格,都有長年的分享,如果您看過我的文字,也看一下這本書的目錄的話,會發現作者很多概念是跟我一樣的,像是對網路的看法、對 YouTube 的看法、對 3C 產品、電動遊戲的看法、對教育系統的看法,幾乎都一樣。

創新與信任之路,是可行的

這位以色列作者跟我有一樣的思考,也有類似的價值,並在生活中實踐。太太和我當年有了共識後,一起帶著孩子實踐了幾年,我可以很確定,書中這種對未來持開放與探索態度的路,是可行的。

我的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平板、筆電,想看 YouTube、Netflix,也都有完全的自由。但這麼多年過去,他們並沒有沉迷在遊戲或者是網路影片之中,反而學會了英文、日文、呈現手法、各種只能用影片傳遞的觀念和技巧。對於新科技與新的網路服務,也都能去嘗試熟悉,甚至用於創作。

在個人發展上,機器人競賽都會自己安排時間做研發跟練習,做好硬體寫好程式,把握住世界賽的機會,拿下兩次世界第一。ChatGPT 開始流行時,他們主動去接觸並在 AI 協助下開發幾個實用的小程式。對於考試,他們很清楚知道這些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在打拚,也會自己找資源來補強。我們先給予了信任、自由跟支持,他們意識到人生在自己的手上,該為自己的人生奮鬥。

孩子變好,家長也要變好

整本書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提到「家長」的部分。大部分的家長會認為,作為親職工作就該持續的付出,甚至經常瀕臨耗竭,才是好爸媽。關於這點,書裡提到的「受害者心態」很精確,觀念有點複雜,但非常精彩。其意思就是說,我們每次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一個對不起小孩的爸爸或媽媽,於是他們想要玩什麼或做什麼,我們都會盡量去支持、去陪他們。這是因為,我們認定自己是這個社會工作系統的受害者之一,也因此對孩子感到抱歉,永遠都是在罪惡感裡去實踐親子關係。

但這個罪惡感是有害的,也是不必要的。我們並不需要去扮演一個「跟別人一樣」的爸媽角色,我們可以成為一個「只有我們自己能夠做到」的爸爸角色、「只有自己能夠做到」的媽媽角色,根據我們自己的特色、自己的資源,好好地去提供各種對孩子的輔導跟支持。

工作真那麼疲倦,就不用太委屈自己,用身教讓孩子了解到,照顧好自己也很重要。如果我們真的覺得孩子的哪些活動很重要,我們應該把時間好好排開幾個小時甚至保留好體力,全心全意地參加。如果你的專長是跟孩子談心,並給予鼓勵和支持,那你並不需要在自己非常疲倦的時候,花幾個小時,只為了陪他玩其實你不喜歡的遊戲,又因你自覺委屈,過程缺乏有意義的交流,甚至爆發衝突。

作者提出的觀念很好,教養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但同時我們做為家長的,也要成為更好的人。

在這些年的教養過程中,我從一個為自己累積能力與成績的工作狂,以遊戲來說,就是 ADC 或主力輸出,逐漸轉換成一個專業的「輔助」,懂得做好後勤、設定戰場、注意成員狀況,然後看著孩子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才能。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更為成熟,看事情比以前更全面、更理解我自己,在團隊帶領上,也開始更為賦權的風格。

孩子長大了,我也長大了。做一個只有我們自己能做到的家長,也發展出獨一無二的孩子。

結語

如果你想要開始系統性思考「教育」這回事,並希望確定好自己的價值後,再做資源的分配與取捨的話,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書,對於教育本質的反思,以及如何真正支持孩子面對未來高科技且變化快速的世界,都很有幫助,非常值得一讀。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14462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 開學季-買指定類別贈電影早優券
預計 2025/09/19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