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節氣食堂:我是農產品促銷員

產季產區 × 文化情報 × 手繪插圖 × 風味食譜,食材身世大揭密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5個人喜歡
  • 9 342
    3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食材流轉、四季遞嬗
在時間與空間的反應裡
迷人的風味撲鼻而來

★王浩一繼《小吃研究所》《旅食小鎮》最新食旅力作!
★產季產區 × 文化情報 × 手繪插圖 × 風味食譜,食材身世大揭密!


「同樣的食材,不一樣的飲食文化,我以為『國際觀是可以吃出來的』,生活的品味或許也可以從中體會出一些端倪。」—王浩一

你我餐桌上常見的各式食材,許多其實是在歷史的風雲際會之下登上這座島嶼,而如今,都一一成為台灣地方特產。一樣的食材,在原產地與引進地有天壤之別,在你家和我家也有不同滋味。美食說書人王浩一善用橫向思考,為我們上一堂堂餐桌上的歷史地理課,同時找回人與自然的節奏,美時美食,不時不食。準備好展開一場時間與空間的味覺之旅了嗎?歡迎來到節氣食堂。

日常餐桌上的農產食材,絕大部分非源自寶島,
超級農產品促銷員,帶我們走進小鎮
看到在地生根最真實的食物風景

【四季代表農產】
春:枇杷,從嶺南的春天來,除了製成潤喉的枇杷膏,還能搖身一變成雞尾酒?
夏:酪梨,從美洲漂洋而來,果肉適合各年齡層食用,果籽更是充滿神奇效果?
秋:芝麻,從西域諸國而來,一千零一夜的神奇咒語,與芝麻葉是不同的品種。
冬:紅豆,從喜馬拉雅山來,南傳與北傳滋味大不同,相同的是都能讓人微笑。
更多農產身世故事,等著你來認識!

作者

王浩一

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對於知識的輸入,像是油井的挖井工人,從一個點鑽入之後,一直深入到最根底處開採。對於文字的輸出,則像是一位數學家的橫向思考,習慣把不相關的東西,找到新關係。

雜學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中年過動兒;寫古蹟建築,總先拭去歷史塵痕,尋訪古人的風水與文化密碼;寫食材美食,喜歡帶著筷子,用胃來上地理、歷史課;寫城市旅行,總從菜市場小農的夏瓜秋果開始,記錄古廟老街和文創小店;寫珍貴老樹,往往另闢蹊徑,探討昔日種樹人的心思;寫歷史筆記,則是把各種英雄的智慧,對照《易經》每個卦的心理情境;寫心理哲學,孤獨心事總在一個人的旅行之後,開始飛翔。

目錄

自序
餐桌上的世界地圖
 
春季
洋蔥∣辛甘的皇后
枇杷∣潤肺的春味
大蒜∣活力的王者
胡蘿蔔∣雪人的鼻子
辣椒∣香料的太陽
彩椒∣茄科的燈籠
菜豆與四季豆∣豆家的兄弟
韭菜∣詩經的祭食
馬鈴薯∣地下的蘋果
 
夏季
竹筍∣有節的君子
百香果∣眾神的合唱
秋葵∣美人的手指
無花果∣生命的夢果
檸檬∣萬能的酸神
扁蒲∣阿媽的家常
茄子∣油潤的紫色
綠豆∣萬能的配角
九層塔∣魔幻的聖草
酪梨∣森林的奶油
蓮子∣皇家的雨夏
 
秋季
芋頭∣紫色的甜心
毛豆∣大豆的幼弟
蕎麥∣穀類的新貴
花生∣吉祥的味道
大豆∣變妝的舞后
玉米∣萬能工具人
洛神花∣植物紅寶石
芝麻∣深秋的凝鍊
蓮藕∣初秋的船歌
山藥∣閨蜜的神仙
 
冬季
白蘿蔔∣大根的傳奇
香菜∣波斯的迷情
豌豆∣豆家的明星
花椰菜與青花菜∣花家姊妹
高麗菜∣南歐的身世
櫛瓜∣婚禮的伴娘
紅豆∣甜點的微笑
香菇∣魔膳的精靈
番茄∣醫師的情敵
薑食∣養生的密碼

序/導讀

自序

餐桌上的世界地圖

如果能在餐桌,上一堂歷史課、地理課,學生肯定開心。

我不是那種很厲害能料理出一桌豐盛大菜的人,但我是美食說書人,也因為受過數學橫向思考訓練,所以,這次餐桌上的教室,我們來「橫向」說說世界地圖,說說那些本來安靜隱密在世界角落的食材,如何引進到其他地區與國家,也梳理一下它們如何進入了我們的廚房。同樣的食材,不一樣的飲食文化,我以為「國際觀是可以吃出來的」,生活的品味或許也可以從中體會出一些端倪。

先說印度。古印度對中華文化最深刻的影響是佛教,當時同時傳入中國的薑黃,那是袈裟的染料。之後羅勒也隨著佛教進入中原,但是到了五胡十六國時,後趙的開國皇帝是石勒,因為避諱,羅勒的名字不能用了,改稱「蘭香」,南方乾脆稱它九層塔、七層塔。

芒果原產地是印度,甘蔗也是。甘蔗在周宣王時已經引進到江南,先秦時期稱它「柘」(音同「蔗」)。《楚辭‧招魂》所說「柘漿」就是甘蔗汁。但是,直到後來玄奘到了印度取經,唐太宗時中國才從印度學會製作蔗糖。話說貞觀十五年(西元641),古印度摩揭陀王受玄奘的影響,派遣專使攜帶國書不遠千里到達長安,唐太宗馬上派人回訪摩揭陀國。從此,兩國交往密切,也學得熬煉蔗糖的方法。在此之前,中國不會做砂糖,飲食中的甜物是「飴」,那是用麥芽或穀芽熬煮而成的「麥芽糖」。

喜瑪拉雅山的東麓,往南是印度、緬甸,往北是雲南、廣西。這裡是一些食材的發源地,如紅豆、肉桂、檸檬等等,一北一南,各自發展的途徑不同,也引發了不同的美食文化。像是紅豆,到了東方我們吃甜的,到了西方當成主食之一,則是吃鹹的。往北的肉桂滋味比較濃烈,簡稱「桂」的廣西是產地,在中華料理成了紅燒五花肉用的香料,往南的味道相對清雅,成了希臘料理的基因,甚至成了歐洲冬天的熱紅酒、肉桂捲麵包、卡布奇諾咖啡的靈魂……。

印度洋孟加拉灣,西側是東印度,東側是緬甸。緬甸是檸檬、綠豆的原產地,今天台灣自己種的綠豆不夠自己吃,我們多從泰國、寮國(同是東南亞)進口,以「油綠豆」多,它常常當是綠豆芽、冬粉原料、綠豆椪內餡。煮綠豆湯用的「毛綠豆」(粉綠豆),除了嘉義朴子等地種植,進口國以澳洲為主。

東南亞風味的甜綠豆湯,會加椰漿、椰糖……還有冰沙。菲律賓喝的是鹹綠豆湯,裡面添加了牛番茄、龍鬚菜、五花肉絲,最後以魚露調味,可以配白飯吃。至於蘇州綠豆湯,先把綠豆與糯米蒸熟,放入薄荷水與芸豆、蜜棗、冬瓜糖、紅綠絲、葡萄乾等,一起小小熬煮,湯色不能渾。另外也有在綠豆湯裡加入糯米飯、蜜棗、蜜餞絲、冰糖,一些桂花醬……。我小時候,僅僅是白飯泡綠豆湯,顯然是有貧富差距的。這麼簡單的綠豆湯,依稀可以辨別出世界飲食文化的發展與差異。

至於波斯、土耳其等阿拉伯世界,張騫通西域時,所引進的胡瓜、胡荽、胡麻、葡萄、番石榴甚至大蒜等等的路徑,就是後來絲路的前身。《聖經》所說三大能量水果:橄欖、葡萄、無花果。葡萄最早進入中原,接著是無花果陸續引進。西漢張騫當時還把釀酒師引進,漢朝時,它是貴族與有錢人獨享的美酒,到了東晉時期,葡萄酒文化已經風靡詩人世界,陶淵明是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人。

至於《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當然要講「芝麻開門」,波斯是芝麻的原產地,也是香菜的原產地。故事不能說「香菜開門」,因位芝麻蒴果熟成後會裂開,像是「開門」讓種籽外露。如果說香菜開門,聽故事的小孩肯定有一半說「噁心!」

說說中南美洲。這裡是許多食材的原產地,影響世界深遠,地球的人口增加快速,跟這裡的作物引進到世界各地,並廣為種植與收成脫不了關係。像是馬鈴薯、地瓜、玉米、花生等主食作物,影響飲食文化的辣椒、番茄、酪梨、可可、南瓜,還有百香果、釋迦、木瓜等水果,也有皇帝豆、四季豆、白芸豆等豆類,甚至危害健康嚴重的菸草也是來自這裡,但是古巴的雪茄還是世界第一。

然而,中南美洲後來陸續引進外地新作物,厲害的是他們一旦開始種植,就是高收成、高占有率,完全改變世界的糧食地圖。像是引進甘蔗、大豆、香蕉、咖啡等等。台灣糖廠之所以關門大吉,就是這個理由,巴西蔗糖占世界總產量22%,占世界出口量47%。日本原來從台灣進口香蕉,後來改為菲律賓,現在又改從加勒比海進口。中南美洲現在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產區。至於大豆生產,巴西30%、阿根廷18%,排名世界第二、第三。

食材影響飲食文化。至於種植地的改變,原因很多,像是大航海時代的引進,中南美洲的許多東西開始遠播到世界,直接或是間接的,它們到了我們的餐桌上。

食材遷移的原因,有時是動亂、遷徙、移民、殖民、文化交流等,像是苦瓜原產於東南亞,鄭和下西洋時將它引進到廣東、福建。

但是「戰爭」絕對是大因素。像是成吉思汗揮兵中亞,他把阿富汗的胡蘿蔔引進中國。十字軍東征,他們把檸檬從阿拉伯世界引進義大利南部,再傳播到歐洲,大航海時代又輾轉到了巴西,然後傳到澳洲殖民地,再從大溪地傳到美國,最後從美國引進到了台灣。有沒有很複雜?

太平洋戰爭,日本占領香港,他們把花椰菜從香港引進台灣。17世紀,東歐的鄂圖曼帝國戰勝匈牙利,在統治該地時,有一位匈牙利女郎被迫進入總督廚房服務,當她在夜間與情郎偷偷相會時,便把廚房裡珍稀的甜椒種籽交給了戀人,甜椒自此在匈牙利盛行……。戰爭是殘忍的,但是食材的移動與飲食文化的傳遞,則是另一個平行世界。

最後來說說咖啡吧,原產地是非洲亞熱帶的衣索比亞,愛喝咖啡的人都知道最早的傳說「咖啡豆與跳舞的羊群」。咖啡最早傳到葉門,再廣傳到阿拉伯世界,接下來的故事,阿拉伯人從果實咀嚼到土耳其烘焙豆子,之後吉普賽人以咖啡渣算命……。

最早在咖啡裡加牛奶的,是在巴達維亞的荷蘭總督,希臘人在咖啡裡加了香料肉桂,西西里商人則在咖啡裡加了檸檬汁,蘇丹人把洛神花與咖啡一起煮,法國主廚把烤過的蕎麥粉灑在咖啡上,香港人把奶茶加入咖啡稱之鴛鴦,越南人則喜歡在冰咖啡裡加入大量的煉乳。

1554年,土耳其人在君士坦丁堡創立世界第一間咖啡店。

你可能不知道,成熟的秋葵種籽,曬乾烘焙,過濾沖泡,味道很像咖啡。

一樣的食材,在你家在我家滋味不同;一樣的食材,在原產地與引進地則有天壤之別。有的變甜了,有的變大了,當然也有「橘逾淮而為枳」的。飲食文化最大樂趣則在於「原來可以這樣煮哦」、「自己吃得開心最重要」,他山之石或許有新樂趣,這就是這本書最大的意義。

至於講究「節氣」,借助日本的飲食哲學:日本人對於食材,有季節滋味三階段:爭鮮、當令、惜別。所謂「爭鮮」(走り,hashiri)是「尚未盛產前的滋味」;「當令」(旬,shun)則是著時、盛產;「惜別」(名残,nagori)為產季將盡,最後的惜別滋味。

我則信仰美時美食、不時不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068236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