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台客」的定義一直在變,從「悲情城市」的年代,外省人對本省幫派的稱呼;到形容講台灣腔國語、穿控叭啦褲嚼檳榔俗到不行的舊台客。
後來,「台客」慢慢起了革命──當「上青」代言六甲樂團大唱《台客Song》、網路出現了一些像「我就是台客」為名,號稱「不顧一切ㄉ台就是我」的新聞台、當「台客」成為大小S姐妹淘的Party dress code……的時候,「台客文化」成為了潮流文化,亦反映了一種來自民間的生命力與活力。
本書從台客的衣食住行生活各個面向試圖找出以上的答案。九○年代初我們走過了搖滾樂台語化的「新台語歌浪潮」,現在我們進入了一片強陣的「台客風」。
目錄
台客傳說
4.一切從以訛傳訛開始(文-編輯部、圖-BO2)
台客事件簿
10.站在台客的肩上之「開門八件事」
台客時代
26. 新台語歌浪潮與新台客文化(胡子平)
28. 新台語歌浪潮推手──倪重華的台客真言(Voodoo)
36. 那時、那地、那台客(王耿瑜)
44. 張培仁:「我的生活就是美」──談台客的爆發力(冼懿穎)
生活美學
50. 台得有道理──兩代TK座談會 (編輯部)
60. 啥咪是台客?(編輯部)
62. 台味走馬燈(Beatniks)
64. 他不土,他是我兄弟──聊廣告裡的台客口味(孫大偉)
72. 就是Over了一點──台劇裡的台客精神(王美珍)
76. 突然變得很台──關乎一種個性族群的「美取向」(聶永真)
84. 卓然台味,無懈可擊!──遇見100% Made in Taiwan(WINIFRED)
86. 檳榔西施──公路上的最佳「涼」伴(史萊姆、博瑞士、吳瓊華)
98. MIT機動紅磨坊──電子花車嗆辣筆記(蔡佳珊)
誰最台?
106. 無非是抱著一個夢──伍佰、豬頭皮、林暐哲談「第二勢力」(編輯部)
116. 台客青菜問(編輯部)
122. 可以去的地方,就用吃吧!──「老外台客」的生活日誌(冼懿穎)
130. 有誰比你台?──台客萬歲大票選(編輯部)
136. 心理測驗:你被台客上身了嗎?(波小本)
4.一切從以訛傳訛開始(文-編輯部、圖-BO2)
台客事件簿
10.站在台客的肩上之「開門八件事」
台客時代
26. 新台語歌浪潮與新台客文化(胡子平)
28. 新台語歌浪潮推手──倪重華的台客真言(Voodoo)
36. 那時、那地、那台客(王耿瑜)
44. 張培仁:「我的生活就是美」──談台客的爆發力(冼懿穎)
生活美學
50. 台得有道理──兩代TK座談會 (編輯部)
60. 啥咪是台客?(編輯部)
62. 台味走馬燈(Beatniks)
64. 他不土,他是我兄弟──聊廣告裡的台客口味(孫大偉)
72. 就是Over了一點──台劇裡的台客精神(王美珍)
76. 突然變得很台──關乎一種個性族群的「美取向」(聶永真)
84. 卓然台味,無懈可擊!──遇見100% Made in Taiwan(WINIFRED)
86. 檳榔西施──公路上的最佳「涼」伴(史萊姆、博瑞士、吳瓊華)
98. MIT機動紅磨坊──電子花車嗆辣筆記(蔡佳珊)
誰最台?
106. 無非是抱著一個夢──伍佰、豬頭皮、林暐哲談「第二勢力」(編輯部)
116. 台客青菜問(編輯部)
122. 可以去的地方,就用吃吧!──「老外台客」的生活日誌(冼懿穎)
130. 有誰比你台?──台客萬歲大票選(編輯部)
136. 心理測驗:你被台客上身了嗎?(波小本)
試閱
題:台客不土,他是我兄弟
引言:他們大多是跑過碼頭、走過江湖賣藥出身,不是曾經盤踞過夜市,就是承包過廣播節目,所以,個個也是信心滿滿的名嘴,能把死的說成活的,活的說成飛的。
文-孫大偉
攝影-蔡志揚
最近看蔡康永和小S主持的電視節目《康熙來了》,有一集請到一位特別來賓,竟然是三十年前鐵牛運功散廣告裡面那位土土的大頭兵阿榮。主持人提到,那支廣告多年來一放再放,所以螢幕上的阿榮的兵役也一服再服,廣告不下片,他就沒法退伍,所以,他號稱是有史以來兵役服最久的人!
●阿母,我是阿榮啦
其實,真正了不起的是阿榮的媽媽,給他寶貝兒子寄鐵牛運功散,一寄再寄,連續三十年;郵局應該用阿榮的媽媽做廣告。最近又看到另一則新聞,就是我的幾位老友八月份要合開一場演唱會,他們是伍佰、陳昇與朱頭皮,活動名稱叫「台客搖滾」,主持人是蔡康永。這幾位兄弟除了蔡康永,都很有點「台風」之外,其實,我覺得台得最沒有遮掩的歌手另有一個,就是現在也在主持節目的康康。
康康的專輯裡有一首歌充分表達了台客的硬拗精神!他把台語裡罵人的戲謔用詞「你老母卡好」編成了一首歌曲,而且這句話在歌中,反倒成了誇獎對方的用語。他在歌中誇誰?就是在廣告中當兵吃鐵牛運功散的阿榮。
那個透早落雨落到六點半/恁母仔出門煞抹記拿雨傘/伊去買報紙返來給你看/找一個頭路來乎你打拚/阿榮仔做兵/你甘有放假/恁母仔叫我寄東西乎你吃/跑五千落隊班長抹擱捉/因為這個運功散你尚愛吃/阮母仔睏醒下晡兩點半/叫我去買報紙返來乎伊看/伊講上一擺伊太散/今仔日的明牌伊絕對要得一半/阿榮仔恁家尚界好額/阮母仔常常閒我們太過散赤/講阮老罷賺得不夠吃/阮母的個性實在不好惹/啊~你老母卡好/比阮老母卡好/我覺得你老母卡好/比阮老母卡好……
這首歌台氣十足,台得理歪氣壯,台得勇敢、可愛,並且很重要的是台得很有創意!明明是一句登不上檯面的市井負面用語,經他改造後變成比較兩人母親之後,反倒搖身一變成了稱讚阿榮老母的讚美之詞。不過,如果一個搞不清楚來龍去脈的人聽了這首歌,又以為是這句話的正確用法,並且學以致用,可能結果會大吃一驚。記得有個笑話,有位外國人,來過台灣旅遊,也學了幾句台語,他回國後,碰到一位台灣去的遊客,他就炫耀他學到的台語:我知道,台語中的「我」,發音是「恁爸」!那位台灣人差點絕倒,他猜想,這位洋人的台語一定是跟嚼檳榔的台客學的。 好吧!我想藉著這幾件事當引子,聊聊廣告裡的台客口味。
「台客」,名詞,含有貶意。它是簡稱,原型叫「土台客」。在多年前省籍意識強烈的年代,專指沒有見過世面,土里土氣的台灣人與客家人。而外省人呢?另有專屬名稱,叫「死豬仔」。原住民則被稱為「傀壘仔」。「很台」,形容詞,在人人皆不反對自己是台灣人的今天,代表一種聳擱有力的穿著打扮與舉止行為。這是一種「我台故我在」的我行我素,用林強的歌來表達就是:向前行,啥米攏勿驚!再用《台灣大悶鍋》中汪笨胡他們的說詞就是:阮就是愛台灣,冇你是要怎樣?!
這種轉變,其實正是一種從邊緣走向主流的社會價值演變,也恰恰好吻合了台灣的政治生態走向與世界潮流的影響。政治上,台灣的本土意識不只抬頭,並且已經當家作主;而全球化的浪潮襲捲下,令人不由得更珍惜與突顯在地的自主意識與價值。所以,只要是有點土氣,以前受到壓抑的事物和情感,現在都開始大聲說話,大口出氣。雖然,歌喉平平,所知有限,但拿到麥克風就敢卡拉,拿起電話就敢call in。
土雞大受歡迎、土芒果水漲船高、本土政治人物大行其道、台語電視節目收視率高、台灣之子當上總統、台灣啤酒有青才敢大聲、台灣話走入課本、各地土產端上國宴……,即使曾經是台北最in的搖頭店,那間抓了又開、開了又抓,充分表露台灣死打爛纏的個性與生命力的Texsound,中文名稱,就很捨我其誰地嗆聲叫做「台客爽」。
不過,不管台灣如何想走自己的路,老祖宗遺留的根深蒂固習性,卻是像DNA一樣的傳了下來!這些兩岸血脈相連的特徵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人人特愛吃藥。成藥廣告,一直是兩岸廣告市場裡的一大主力!台灣的成藥廣告,業界的習慣分法,並不是大家想當然耳的西藥與中藥,而是西藥類與土藥類。為什麼叫「土藥」?因為主要銷售對象就是台客,所以這一類的廣告,十足土氣!像什麼善存、克補、伏冒、維克命……這些都歸在西藥類;而土藥類呢?可就琳瑯滿目,包羅萬象,像鐵牛運功散、十八銅人行氣散、廣東目藥粉、鳥頭牌愛福好、保力達B、維士比、蠻牛等……。
●轟炸式的土藥廣告
土藥類中還有一些產品,會以西藥的形式出現,但是因為廣告所流露出的濃濃土味,所以仍然被歸於土藥類,其中有名的就是五洲製藥的斯斯、亞補、足爽等。這些土藥類的老板,大多是跑過碼頭、走過江湖賣藥出身,不是曾經盤踞過夜市,就是承包過廣播節目,所以,個個也是信心滿滿的名嘴,他們能把死的說成活的,活的說成飛的。 他們重視的是自己的經驗和直覺,並不相信專業,行事作風充滿了賭性和勇氣,所以,他們不太運用廣告公司,常常是自己動手操刀,了不起找個製片公司當他們的手和腳,而他們就是當仁不讓的編劇、導演,甚至自己就是片中的主角。這號人物,其實電視上常見,並不限於土藥類的老板!像是多年前,每到春節除夕夜,就會上電視跟大眾拜年的大慶建設莊老板;賣貴夫人生機調理機的那位說唱俱佳的頭家;還有從宗教、人生,賣到池上水的葉教授。他們的銷售功力已達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謂生死人而肉白骨。
所有的土藥廣告,都有一個必須達成的目標,那就是當大眾看完廣告之後,是不是能清楚記住藥品名或是識別藥品標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廣告就算失敗。為什麼?因為只要花錢做廣告,就有一筆媒體費用的支出,成本會墊高,藥店老板利潤會變薄。如果消費者走進店裡,沒能清楚說出藥名或是指認出標誌,藥店老板就可能推薦另一種沒有廣告花費但利潤較高的土藥。
於是,兩隻貓的、三隻雨傘標的、黑矸仔標的、紅盒仔的、阿桐伯的、聽到狗聲,想到狗標……,這就是土藥類的制式廣告轟炸手法。豬哥亮曾拍過一支電視廣告,他用很台的國語說:初這個也痒、初那個也痒……,這個廣告很多人看過,但只記得初來初去,不記得賣的是啥米碗糕,所以,不算成功!他是賣敏肝寧。
但是,豬哥亮的另一次出場,效果可就驚人!只見他穿著半截式的西裝,後面站著兩位伴舞的金髮洋妞,兩人各拿一個大型的包裝,他們邊跳邊唱:感冒用斯斯、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用斯斯。酸痛疲勞用斯斯。有感冒前兆,提早用斯斯以免二次感冒。用斯斯不會四肢無力。斯斯感冒膠囊。短短二十秒,斯斯名稱被重覆唸了八次,斯斯的包裝也一直出現,你想不記得斯斯也難,這肯定是支成功的土藥廣告。
以前在外商公司工作的時候,有個業務部穿西裝打領帶的小帥哥,就曾經信誓旦旦地說:我寧願死也不願吃斯斯!我帶著過來人的善意提醒他,你聽過羅大佑的一首歌吧!其中的歌詞是:你現在說的話都只是你的勇氣!感冒很少死人,所以關心度低,相形之下,藥品所代表的形象反而變得高了!如果走進藥房買感冒藥,正好如果只剩斯斯,你是很可能將就的,但是,你可能不願意讓人知道,也不願當眾炫耀。
●品牌邏輯論
除了斯斯,還有一個有趣的廣告案例叫「足爽」,它曾經用卡通的粉紅豹當廣告主角,也是唱歌方式:香港腳、香港腳痒又痒,用了足爽就不痒……,不用說,歌詞當然應該是藥老板自己填的。好玩的是當足爽在市場站穩了腳之後,這個廠商想用品牌延伸的手法再推出足爽的系列產品,這回問世的叫「足爽痔瘡軟膏」。 這真是奇想和勇氣!足爽的知名度與資產,明明是因為治療香港腳,現在卻又轉而對付痔瘡。香港腳是黴菌做怪,而痔瘡是靜脈腫脹發炎,這兩件不太相干的事,他卻用「足爽」兩個字就一魚兩吃。不!好像應該說是兩魚一吃。
有位廣告界的朋友告訴我,看了這個案例,讓他不禁懷疑,用了足爽痔瘡軟膏,不知道肛門會不會有感染香港腳的危險!我告訴他,你還要擔心的,是用了足爽香港腳藥,你的腳上會不會長痔瘡!這讓我想到另個趣聞:大陸的四川,有家藥廠推出一種婦女專用的清潔衛生洗劑,叫「潔爾陰」,命名很直接,功效也清楚,市場反應很好。
於是,他們也想品牌延伸。這回,他們想推出的是漱口水,並且想搭前者的便車,很認真的考慮命名為「潔爾陰」漱口水。我可不是在開玩笑,廠商現在正在和廣告公司爭吵中!不過,據我的經驗,面對這類客戶,廣告公司經常吵輸。這是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案例,如果成真,我們的足爽痔瘡軟膏會被比了下去。輸人不輸陣,輸陣LG面!LP是陳唐山部長說的,用在這句話裡,LG才夠精確!別誤會,我可沒有罵韓國廠商的意思。
有一天,我和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聊到了足爽的特異功能,沒想到這個坐牢二十五年的老大哥竟然也插得上話,他說,足爽痔瘡軟膏的問世,他也助過一臂之力。原來,當足爽去登記痔瘡軟膏名稱的時候,被官方單位打了回票,因為負責承辦業務的公務員,他所抱持的想法,和我所說的一樣!這話頓時令我心生警惕,想到自己的看法竟然淪落到與官方雷同,這是十足老化的徵兆。
言歸正傳,因為五洲製藥的老板,跟施主席是小學同學,所以拜託他去為民喉舌,為選民服務!當時他的身分還是立委。公務員看見立委,主張仍是一樣:足爽是香港腳藥名,現在登記為痔瘡軟膏,明顯名實不符!施主席果然見過風浪,不卑不亢,胸有成竹地說:是不是名實不符,消費者自會判斷,風險也是由廠商自己承擔!如果你的這個說法成立,那以前青果合作社的理事長,台籍的工商鉅子,「陳查某」的名字,根本就不該准他登記!他明明是「查甫」(男人),怎麼能取名為「查某」(女人)?!後來還成了連戰的親家公,而不是親家母。
於是,足爽痔瘡軟膏得以成功問世。
後來,我有幸遇見這位藥廠老板,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終於搞懂他的命名邏輯!他是道地下港來的台客,「足爽」對他來說,從來就不是兩個中文字的組合,而是他習慣說的台語「非常爽」的中文翻譯,以前電視廣告限制台語,所以他以國語發音。搞了半天,我們口中的足爽,其實是他心中的非常爽!終於,香港腳的那種酸痒,和痔瘡的麻痒痛,因為「非常爽」而產生了共同的快感!
聊了這麼多廣告裡的台客現象,我並沒有鄙視的意思,因為我是從小在南部長大,左鄰右舍,厝邊隔壁,皆是台客。 四十年前,放學後的娛樂之一,就是到隔壁鄰居家中,邊借看電視裡的太空飛鼠,邊幫忙鐵牛運功散的塑膠罐加工。也就是說,廣告中阿榮吃的鐵牛運功散,那個罐子很可能就是經過我的小手製造。那個年頭,風行家庭手工藝,也就是後來推行的「客廳即工廠」,家家戶戶不是攬一些塑膠花來拼湊;就是承包聖誕燈來組合。而我們的鄰居陳家,則是弄了台機器專門壓製鐵牛運功散的塑膠罐。塑膠罐身與罐口的螺旋部分是分開製造,最後再由我們這些愛看電視的小朋友一個一個的拿起它們沾上二甲苯溶劑給接合在一起!
●台客的豪情世界
多年後我進入廣告公司,又在製作部門看見甲苯,才知道它有揮發的毒性!小時候我們並不了解這點,卻也糊里糊塗的長大。那個年頭過來的人,或多或少,都依靠著一點點無知的幸運。更幸運的是,我這個在台客群中長大的外省仔,在廣告公立足的過程中,有相當大的原因,是基於我對周遭成長環境的了解與感情。
當時公司裡的菁英,大都是台北長大、高學歷背景的好人家子女,他們以為台北的世界,就代表著全台灣!還有一位美工人員,竟然把西瓜像絲瓜一樣安排長在瓜棚!這正好應了那句俗話的相反:沒吃過豬肉,也應該看過豬走路!問台北長大的小孩,有吃過豬肉的應該全部舉手,但是看過豬走路的可能只有幾個。
有一天,公司接到一個比稿的案子,客戶是保力達B,我看到一群優秀的台北人,開始努力地瞎子摸台客這隻大象!最後弄出來的廣告腳本,是一群藍領工人,在工作中的短暫休息片刻,爭相比賽誰能舉起路邊的大石頭!一時間忘了謹言慎行,也忘了隱藏自己的出身,開始為從小一起長大的弟兄發言:藍領勞工也是人,他們一樣具有喜怒哀樂和別人看起來或許卑微的夢想,他們雖然純樸,但是和所有人一樣不喜歡被人看扁,他們雖土,但是對事物一樣有他們特有的口味和堅持,他們擁有的不多,但是相對的也比較勇敢和勇於嘗試……,他們喝保力達,並不怕高尚的人士看他不起,並且還有點洋洋得意與沾沾自喜,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喝法,一罐保力達兌兩罐伯朗咖啡混著喝是基本型。混養樂多或鮮奶的也大有人在。
他們寧可在路邊比誰尿得遠,也不會笨到去比賽舉路邊的石頭,那是頭殼壞去的憨人才會去做的事!言多必失,比稿的創意發想,於是落到幾乎是公司裡唯一喝過保力達的我的手裡。記得我提出建議的廣告主角是柯俊雄,場景是發生在高雄的前鎮遠洋漁港碼頭,歌曲採用洪榮宏唱的〈男兒哀歌〉:
船螺聲音交響著/酒場小吹聲/港都又是船入港/恢復歡樂影/酒是不倒來嗎/無醉我不行/你我乾杯驚什麼/何必著來驚/你和我不過是/同款的運命 柯俊雄一人獨坐空無一人的遠洋漁船艙頂沉思,他身旁的甲板上,放著保力達B,突然一聲低沉的船笛響起,洪榮宏唱的〈男兒哀歌〉開始,船板上剎那浮現一群正在赤膞卸貨的船員。
他們汗流浹背,而冰凍的鮪魚也寒氣逼人,畫面呈現男性工作時的韻律、豪情和美感,並且也因為〈男兒哀歌〉的詞曲,表露出對人生的那種宿命、無奈與悲情!柯俊雄拿起保力達,對他們舉杯,他們也粗獷地彼此傳遞著保力達(因為保力達是藥品類,在電視上不能出現飲用畫面)。船笛又響了,船上的船員與魚貨剎那消失,只剩下柯俊雄一人與他身旁的保力達。
這時旁白進入,用男性低沉的台語聲音,如柯俊雄的內心自白:人生的舞台,認真打拚,才是男子漢的氣魄!消除疲勞、顧肝強身、保力達B。Ending是柯俊雄一手把夾克披肩上,一手插在褲子口袋裡在碼頭上往遠方走去的背影,和他擦身而過的船員有人和他招手,他也點頭回應。
我們贏得了比稿,這也是我在廣告戰場上的第一回勝利!原因是,我來自這塊土地,我對她有感情,並且,我也從來沒有忘記!
台客不土,他是我兄弟。
本文作者為資深廣告人 題:無非是抱著一個夢──伍佰、豬頭皮、林暐哲談「第二勢力」 引言:有人認為台客就是俗、沒水準,今天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音樂人告訴我們,台客其實代表了一種驕傲和浪漫。 採訪整理:編輯部 攝影:蔡志揚
出席人物 伍佰:簡稱伍 朱約信(豬頭皮):簡稱朱 林暐哲:簡稱林 徐開塵(《民生報》記者):簡稱徐
林:台客這個事情,已經跟語言沒有什麼關係了。前一陣子是被蔡康永的電視節目,特別拿出來做一個「台客的定義」的話題,可是這個問題已經存在很久了。「台」變成一個形容詞,那台到底是什麼?如果有貶抑的意思的話,對於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人,就會有區隔、就會分裂。我自己的生活中,我覺得除了選舉之外,台灣人的生活是非常一致的、非常普及化的,7-11到處都有。香港人來台灣,以他門的觀點來看最台的是什麼?我認為是誠品書店,全世界哪有書店開二十四小時,這個概念實在太俗了。現在要看漂亮的妹妹去哪裡?去誠品。改車、台high這只是一個外表的情形,就是有一種有一點故意要跟別人不一樣,因為他們本性就是搞怪,你要我這樣我就偏不要。他們也很enjoy,就是所謂的我們狹隘定義的台客。如果我也過得很開心,那我也是台啊、他也是台啊。
徐:你在找一種認同嗎?找更多人的認同?
林:找更多人去認同他自己,而不是認同別人。譬如在音樂上,我們一直在流行音樂的邊緣裡面,一直在做這件事。恰巧伍佰連續賣了四、五張六十萬的唱片,變成是台客的主流。說台客是誰?大家都說是伍佰。穿著Versace怎麼會是台客?Versace是義客。義大利人設計的衣服,台灣人一穿,哇!好台!義大利人是那種母性社會,外面開一鎗回家抱著媽媽叫「ma-ma-mi-ya」,跟台灣人很像,都是母性社會很強烈的。所以他設計的東西台灣人很喜歡,可是太貴啦,我改一下,我自己會做。台灣人最會這個不是嗎?台灣做搖滾也是這樣,買把吉他、弄個團、組一組弄音樂,台灣人的精神就是這樣,就是靠這個活下來的,我們只能有這個東西去創造新的所謂的文化。文化就是你的生活的一部分,你的生活是這樣,你的文化就是這樣。穿拖鞋沒有爽不爽,穿拖鞋是因為現在很熱!這是我的看法,我不知道朱老師的看法是什麼? 朱:定義寫出來了。我send簡訊給你(曾經,台客是羞恥的記號。如今,台客是一種驕傲)。我想到一個事情,譬如說九○年代,有一個「酷兒運動」。曾經酷兒是一種羞恥的記號,如今酷兒成為一種驕傲。在更早以前,曾經十字架被當作一個羞恥的記號,因為十字架是在釘犯人的嘛,可是從耶穌被釘十字之後,十字架變成一個榮耀、變成一種驕傲。確實有很多朋友他們曾經被稱呼為台客的時候很生氣、要跟人家打架,譬如說你在KTV裡唱「不要再想你、不要再愛你」,就會有一個人在旁邊說「死台客」這樣子。如果說現在2005年,有一個樂團非常熱愛本土文化,寫出來的歌人家不會稱呼他台客(編註:指帶負面意思的台客),這是timing的問題。原來俗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有一天就會變成一種驕傲,這都是一直在發生的。人類的社會一直以來有很多本來被鄙視的東西,但是如果這群人有自信的話,改天這個東西會變成一個榮耀的記號、引以為傲的記號。但是很可惜的,我並不在其中,因為我覺得我的文化混合性太高了,受到西方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林:我覺得你(豬頭皮)不俗。
●我很喜歡你說我俗
林:我本身對俗這件事就很喜歡。有一些戲劇,你就會覺得劇情怎麼這麼離譜,然後就黏在那邊一直看下去,人本來就有俗的部分啊!日常生活哪件事不俗?只是戲劇有些東西它用戲劇張力把它的俗擴散。我覺得這個事情不是只有台灣,全世界都一樣。
編:你們有沒有看過《台灣霹靂火》?
林:其實我只要轉開電視就會看,可是我現在是避開電視,因為我覺得現在電視的問題不是俗而是糟糕,對我來講那不是俗的問題。為什麼我要二十四小時打開新聞,那新聞關我屁事!我喜歡現在的台灣,台灣有自由選擇權,這是華人社會裡面最屌的一件事情,這是我一再強調的。為什麼那些小朋友去改裝車會那麼高興,因為他們對現實的那些事情沒興趣啊,不好玩啊!人生找樂子,多崇高的一個人生觀啊!我們去找樂子,都去看美好的事情。男人開車誰喜歡開爛車?當然喜歡開好車啊,把車改得更好。誰不喜歡看漂亮妹妹?去追求漂亮妹妹這件事情本身就很俗,我很喜歡這件事情你就說我俗。那我們要重新定義俗是什麼意思,我超愛俗的。
朱:你們會覺得台客就是會喜歡看《台灣霹靂火》?它的編劇是香港人。
林:他很專業。外表這些東西、想法都是香港人想出來的,所以我說台灣現在的狀況是包容。就像現在麥當勞進來二十年,薯條成為小朋友很重要的一個本土食物。小時候我們沒有吃白飯,等於沒有吃飯。呷飽沒?現在沒有人在問這個字。可是我們那個時代沒有吃白飯很難受啊,薯條只是零嘴。就變了嘛!是整個意識變成這樣的。你活在台灣你不是台客,那你是什麼,我不懂。假如我去住香港,我在五年內一定會變香港客,不然我如何活在那邊活得很自在。 編:那麼我們今天在講台客的意義在哪裡?
林:我覺得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很多事情太複雜,英文說complex太多情結,很多東西很複雜。簡單一點講,我今天講一點台灣意識我就被戴帽子。以前是國民黨戴帽子,現在是他媽的共產黨戴帽子。我們只是要好好過生活,我愛講什麼便講什麼啊!這就是台灣僅存剩下很開心的事情啊!因為這些事情,所以(台灣)有小咖啡廳,全世界哪裡會有那麼多咖啡廳?台灣的7-11就真的是「有7-11真好」,一進去全部搞定,有時候我覺得台灣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有些東西很好,有些東西很糟,你有權可以選擇不要那些很糟的東西。我們現在在提的這個台客搖滾,就是我們這些人在這個音樂環境裡沒有被屈服,不停的一直一直往前走、一直一直向外面看。像朱老師說他沒有那麼台,他是比較西方的,那我是覺得說這種就是外國台、洋台啊!因為老外也不會把他當成老外啊。洋台也是台啊!
朱:你給我講好一點。
林:台灣非常需要這種洋台。因為如果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一個文化,都沒有外來的東西,就覺得自己很屌,那永遠都是很遜。洋台就是一種資訊、音樂、電影、Google,他(豬頭皮)就是Google,要問什麼就問他,因為他什麼都知道,他是一個這個部分的知識分子、天才。你問他什麼最近要出什麼片,他都知道,我建議他去做一個個人網站,然後把他設計得很台,可以有英文翻譯,老外也會知道台灣有一個Google迷什麼都了,什麼資訊他都知道。世界一直在變,那台的位置在哪裡?在你心中map的位置哪裡?身為一個台客、台灣人,我覺得非常重要。我今天是亂講的,之前我沒跟他(豬頭皮)套好,他真的是一個洋台、西洋台,他自己確定他就是一個洋台,他就活得很自在。
徐:你覺得網路的流行或是全球化的視野,有沒有讓台客文化反而更突顯?
林:這是我最喜歡台灣的地方,因為其他的地方都被影響得很厲害。最近我看一個報導,喜馬拉雅山那邊的人已經開始戴耳機、聽西洋音樂、聽Hip hop、走路開始會晃。這原本是很樸實的地方,已經開始有麥當勞進去,自然現象就開始壞啦!只有台灣完全不受影響,管你媽的檳榔照嗑、檳榔西施照弄,反正我們就是過我們的(生活)。921發生以後,又復原了。我們這個地方遭受風吹雨打、政治力一直摧殘,弄了好幾次,死了好多人。台灣的生命力全部在這些事情上生存過來,經過很多次的翻騰,那潮流還是活啊!大部分憂鬱症患者都是覺得活著沒意思,可是台客怎麼會活著沒意思?每天改車、搞怪都來不及了,哪還有時間在那邊憂鬱?
●三種不同領域的第二勢力
徐:伍佰你是第一個被稱為台客歌手的人嗎?
伍: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第一個,我不知道。吳宗憲好像是第一個吧!我覺得那都不是很重要,因為我根本沒有去想過那個的感覺是什麼,我還搞不太懂他們所謂的台客是什麼意思。好像是,最近要去找一個東西來代表第二勢力。那有什麼東西可以來代表第二勢力?就好像黑人音樂Hip hop、Rap。除了那些主流明星,就有另外一堆做音樂的人,或是修摩托車的人、或第二勢力的人,他們會找到一些東西去抵抗,唯一找到共同的最大公約數就是指這個(台客)。當他們說我這樣的時候也滿開心的,你要叫我當台客,我接受,但是我們不要把這兩個字搞砸了。今天會請朱老師、林老師來是因為我們代表了三種不同領域第二勢力的人。因為他是帶領著一堆非主流樂團的人、社長,他公司的員工比我多。他有八個員工,他所用的人就是新勢力的樂手。朱老師又是另外一個範圍,他很多東西是反社會的。 林:不是很多,幾乎全部。
朱:什麼反社會?
伍:他都不承認。基本上他也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在吸引他的理念。他之前的唱片,《我是神經病》、《來放尿》那個東西是完全顛覆所謂主流的一個東西。
朱:那不是反社會,那個是社會。
伍:他就是把社會拿出來,讓大家看到社會真實的樣子。害怕看到自己的樣子,人人就會覺得說這是反社會。這樣可以嗎?
朱:用反社會來社會化。
伍:台客已經是超越了語言、族群的限制,那是我認同的事情。不是你是不是、我是不是,最好都分不清楚誰是不是,把那個界線愈模糊越好。就有一天走出去「嗨!紐約客」、「港仔」、「北京哥們」、「上海公子」那我們就是「台客」。就好像我一開始聽到巴黎本來並不是流行時尚的,他們政府用很多策略鼓勵人們做衣服、開始塑造這個東西,後來發現變成時尚。那為什麼我們不可以?
編:在什麼地方可以看得到台灣人的生命力?
朱:如何展現台灣的生命力就是要去聽伍佰的演唱會,我覺得是這樣。你去聽廟會跟去聽伍佰的演唱會那種跳動是一樣的,會覺得很開心。
徐:你(伍佰)會覺得你的音樂是代表一種台灣的生命力?
伍:干我屁事啊!我在寫的時候我不會這樣想啊!
朱:你自己不能這樣說,所以我講!代表台灣的音樂,自己不好意思這樣講。〈浪人情歌〉是國語歌,但是那根本就是台語歌。那已經變成一種mix的文化,外國人如果聽不懂國語或台語,他搞不好可以分出很老式的台語歌的調性跟周杰倫國語歌的調性,因為那些比較洋嘛。最厲害就是用國語發音,可是外國人一聽就說這哪是?這是台語!這是Taiwanese song。
伍:對於你(豬頭皮)從台南到台北接受台北這樣的社會,你看到跟台南完全不一樣的社會氣氛、都市氣氛,你有衝擊嗎?
朱:有,所以我講說台北的資訊比較方便嘛!台南的資訊、高雄的資訊會比較不方便,看表演啦、電影、書啦之類,特別是西洋的東西。所以我十幾年前來台北的時候我很高興,開心的不得了。
伍:那有特別受到所謂中原文化跟台灣本土意識的文化衝突嗎?
朱:因為我從小在長老教會長大,所以我從小學就知道中原文化跟台灣本土文化的不同跟衝突。
●為「豬頭皮」而驕傲
伍:如果你的衝突是這麼明白而理性的去分析的話,那為什麼你會寫〈來放尿〉這種歌?
朱:但那個也是我的學習。〈來放尿〉剛出來的時候,我被那些台語學者認為是「毀壞台灣文化第一人」。我那首歌某一段是在酒店跟一個吳武雄老師學來的,他把日本歌改成台語。那是在酒店嘛,酒店就很多歪歌、有一些sex、草根的東西。那一段之後我去研究台灣的俚語,我整理很多有關排泄物、閨房知識。那些東西其實本來就有的,可是為什麼研究學者他們沒有記載,因為他們跳過去,選擇性的記錄。 伍:你為什麼會去挑完全是那一掛的東西來研究、收集?而不是京劇、劉文正……
朱:劉文正我也有收集,我也有(收集)江玲。我覺得那是跟timing有關。1985年我上台北唸書,那時候整個台灣本土的文學、語言、政治運動,有一種本土化的趨勢。我那時候有一個感覺就是,台語老歌有很多都是很嚴肅的啦!尤其是那些學者的研究。為什麼會去研究比較庶民化的東西,可能跟我的個性比較相關,也跟最早的水晶唱片有關。那時候有一堆人跑去鄉下去收集一些民間歌謠,通常收集民間歌謠就是文建會在收,收集非常嚴肅的、非常傳統、正統的。月琴是圓形的對不對,如果把月琴切成八角型的,國家就不會收那個,因為那都亂來的。那時候水晶其實有一個氣氛,大家都故意收集那些歌,可是要進入文建會就全部把它過濾掉了,可是這是不對的啊!所以我那時候收集很多關於尿尿的俚語,把它放進歌裡去。
伍:那你的意圖是要……
朱:我是沒有要弄他們啦!其實我都是看他們的書跟他們學習。所以我遇到他們罵我的時候我非常驚訝,我寫的東西只是你過濾過的而已,但是那本來就是生活啊!就算打開聖經讀到大衛王偷看別人洗澡,聖經也是這樣寫。歷史是不能有選擇性的,各種都要記錄下來。有研究台灣歌謠的老師曾經稱讚我是一個人才、台語文化要傳承下去,後來就取了豬頭皮這個名字,他認為我取了這個名字,然後寫了尿尿的歌把台灣文化低俗化。其實「豬頭皮」是我小學的綽號,那時候人家這樣叫我就跟他打架。沒有想到二十年後變成我一個「to be proud of this」,那時候倪重華跟我說「你要想清楚,這(個名字)會跟著你一輩子。」。
伍:我是這樣想,比如說我們辦一個party,如果來的都是穿控叭啦褲的台客,那真的會嚇死。那些人其實對主流價值是有防衛性的,他們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外,或是他們把自己排除在外。他們認為他們(主流價值)沒有接觸到地上,是假的、浮的,沒有承認來放尿是我們的文化,他(豬頭皮)承認了。他是台大的研究所,他有這樣的氣質和有這樣的想法,對我講來就會讓我想到這樣的力道。
朱:早期暐哲是很不得了的,沒有暐哲就沒有我,我都是跟他們腳步過來。
伍:暐哲做過《抓狂歌》,他的知識性的表達方式又跟他(豬頭皮)不一樣。他的狀態是在大學裡面的知識分子,他現在做的歌跟他以前做的歌,其實都是那個樣子。只是他以前很敢放出來他所認為不對的事情,像他以前作〈民主阿草〉、〈抓狂歌〉,以及後來的〈電火條仔〉。〈打〉這首歌都是有力道的,而且一樣是跟主流價值有抗衡的。你是土生土長台北人嗎?
林:對。
伍:當你碰觸到台北縣以外來的人,跟碰觸到你們學校裡面的知識分子的時候,你的生活圈子是怎樣的……
林:我到台北市就變台北縣人,我到台北縣就變台北市人。其實我有一個很故意的反骨,我在台灣就聽英國音樂,覺得很屌。一直到年紀大了之後,才發現這只是一個過生活的方式,也沒什麼好值得驕傲的。那時候我是徹底心裡想要搞BAND,對於出唱片這件事情沒有那麼……很重視,反正我就是要顛覆就對了。我年輕的時候寫〈打〉,就是我反對父母親跟小孩子溝通不良就用打。而且我自己覺得那個唱片會賣,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流行啊!結果大家都聽不下,我自己也嚇一跳,我寫一首歌好像在幫大家講話,為什麼大家沒反應?他剛剛問我的問題,台北市跟台北縣的差別。現在來看台北市跟台北縣,跟我小時候不一樣,我小時候一過台北縣我就很惶恐、路都不知道怎麼走。尤其是永和、中和完全搞不清楚。
●很台,也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伍:所以是不是因為台北市跟台北縣的這個距離,造成了你的〈打〉和《新台幣》一出去他們沒反應。
林:我覺得應該是這樣!
伍:應該是這樣!是所謂知識分子會有反應,吸收西方系統的人會有反應,但是真正的底下的人沒有反應。
林:我後來發現,就像《台灣霹靂火》一樣,大家喜歡夢幻的東西,喜歡三十歲不到就穿著西裝、繼承家裡面的事業、當大老闆。大家喜歡的都是這些虛幻的。韓劇也是一樣,假到不行,可是為什麼收視率會很高,因為那是大家日常真實生活所不敢碰觸的。有誰想要看到你的健康檢查表裡面,哪個指數太高?告訴你這些事情,太殘忍了,我怎麼會寫這麼殘忍的流行歌? 徐:現在七八年級說「我是台客」,會像你們那麼理直氣壯嗎、或是那麼high?
林:就像伍佰講的,是現在我簽的樂團,他們燙頭髮跟練團一樣重要,他們的造型我不用擔心。他們穿衣服、玩效果器這些事情完全是mix在一起,還可以去寫論文。他們在某個程度上能力是比我們強。在這個快速擠壓當中,我有點嚇到,我被這些人嚇到。他們可能其中有一個人是某個部分有我的、某個部分有伍佰的,一直變種、一直變種。比如說當初是倪重華先生看上伍佰,包括他自己在內都不覺得自己可以賣六十萬張。六十萬張的這個數字有曾經出現在你的想法裡面嗎?
伍:我認為我從來沒有上去過,所以我不會下來。有人問我說如果有一天你寫不出歌來、沒有人要用你寫的歌的時候那你會怎樣?不怎麼樣嘛!所以我也不會期待什麼六十萬、八十萬。我認為我們三個人是代表不同的找自己的人。我這樣找我自己,你們認為什麼、我不認為什麼。他這樣找自己,你們認為這失敗、我不認為這樣。你們認為這荒唐、我不認為這樣。只要他不要被你們所謂的主流價值所矇蔽的話,他永遠可以在他自己腦筋裡面構造出一個新的事情。所以我不喜歡你們說台客就是那些人,我真的不喜歡這個樣子。我喜歡它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我舉一個例子,鳥要把花戴在牠的頭上,你覺得花很重會把牠壓垮,但是那隻鳥覺得自己很浪漫。所以台客為什麼要帶一個金項鍊那麼大條很俗、很醜,但是他覺得那很浪漫,他喜歡這個樣子。
編:台客跟「夢想」和「打拚」有什麼關聯?
伍:我們都從「沒有」創造「有」,沒有這種歌我們就創造這種歌,我們不是假Hip hop、假R&B,我們不是A Cappella,我們是創造我們自己的東西。你有沒有看到7-11那些茶,從左邊到右邊七千八百種茶,都是做茶人自己發明的。台灣的狀態就是你有很強的一直去尋找、一直去發夢、去拚搏(的精神)。我這個茶就是要賣的比你的那個茶好,電腦要做得比你的好。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子的,我覺得可以拿出來大家分享這個榮耀的事情,無非是抱著一個夢。
編:香港人為什麼那麼喜歡去誠品,是因為它二十四小時營業,就連眼鏡店都有二十四小時。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很獨特的台灣文化?
伍:套一句我自己的話說,大象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叫大象?其實我們也不太知道說,我們為什麼這個樣子?應該是問香港人說,為什麼這個事情會是這樣子,對你來講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地方?因為對我們來講是很正常的,當然這個店不可能開在嘉義縣六角鄉,那沒人會去。為什麼香港的公仔麵,就是泡麵放一塊火腿就可以賣了?為什麼台灣不行?因為香港是殖民地,所以英國人在那邊就是要賺錢。所以香港人就跟著一起賺錢,生活目的就是要賺錢。那因為台灣一直找不到自己,所以就一直在找自己。我到底是荷蘭人嗎?日語都學會了又變成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之後好像也不太對。
朱:要不要放一下陶吉吉的〈找自己〉,每個人找自己文化當中有什麼相關?台灣講起來滿複雜的,身在其中就知道。會不會因為這麼複雜,所以大家就對任何奇怪的事情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台灣每天新聞看不完,張錫銘的事也許明天就沒有人報了,因為明天又發生新的事情了。
最近看蔡康永和小S主持的電視節目《康熙來了》,有一集請到一位特別來賓,竟然是三十年前鐵牛運功散廣告裡面那位土土的大頭兵阿榮。主持人提到,那支廣告多年來一放再放,所以螢幕上的阿榮的兵役也一服再服,廣告不下片,他就沒法退伍,所以,他號稱是有史以來兵役服最久的人!
●阿母,我是阿榮啦
其實,真正了不起的是阿榮的媽媽,給他寶貝兒子寄鐵牛運功散,一寄再寄,連續三十年;郵局應該用阿榮的媽媽做廣告。最近又看到另一則新聞,就是我的幾位老友八月份要合開一場演唱會,他們是伍佰、陳昇與朱頭皮,活動名稱叫「台客搖滾」,主持人是蔡康永。這幾位兄弟除了蔡康永,都很有點「台風」之外,其實,我覺得台得最沒有遮掩的歌手另有一個,就是現在也在主持節目的康康。
康康的專輯裡有一首歌充分表達了台客的硬拗精神!他把台語裡罵人的戲謔用詞「你老母卡好」編成了一首歌曲,而且這句話在歌中,反倒成了誇獎對方的用語。他在歌中誇誰?就是在廣告中當兵吃鐵牛運功散的阿榮。
那個透早落雨落到六點半/恁母仔出門煞抹記拿雨傘/伊去買報紙返來給你看/找一個頭路來乎你打拚/阿榮仔做兵/你甘有放假/恁母仔叫我寄東西乎你吃/跑五千落隊班長抹擱捉/因為這個運功散你尚愛吃/阮母仔睏醒下晡兩點半/叫我去買報紙返來乎伊看/伊講上一擺伊太散/今仔日的明牌伊絕對要得一半/阿榮仔恁家尚界好額/阮母仔常常閒我們太過散赤/講阮老罷賺得不夠吃/阮母的個性實在不好惹/啊~你老母卡好/比阮老母卡好/我覺得你老母卡好/比阮老母卡好……
這首歌台氣十足,台得理歪氣壯,台得勇敢、可愛,並且很重要的是台得很有創意!明明是一句登不上檯面的市井負面用語,經他改造後變成比較兩人母親之後,反倒搖身一變成了稱讚阿榮老母的讚美之詞。不過,如果一個搞不清楚來龍去脈的人聽了這首歌,又以為是這句話的正確用法,並且學以致用,可能結果會大吃一驚。記得有個笑話,有位外國人,來過台灣旅遊,也學了幾句台語,他回國後,碰到一位台灣去的遊客,他就炫耀他學到的台語:我知道,台語中的「我」,發音是「恁爸」!那位台灣人差點絕倒,他猜想,這位洋人的台語一定是跟嚼檳榔的台客學的。 好吧!我想藉著這幾件事當引子,聊聊廣告裡的台客口味。
「台客」,名詞,含有貶意。它是簡稱,原型叫「土台客」。在多年前省籍意識強烈的年代,專指沒有見過世面,土里土氣的台灣人與客家人。而外省人呢?另有專屬名稱,叫「死豬仔」。原住民則被稱為「傀壘仔」。「很台」,形容詞,在人人皆不反對自己是台灣人的今天,代表一種聳擱有力的穿著打扮與舉止行為。這是一種「我台故我在」的我行我素,用林強的歌來表達就是:向前行,啥米攏勿驚!再用《台灣大悶鍋》中汪笨胡他們的說詞就是:阮就是愛台灣,冇你是要怎樣?!
這種轉變,其實正是一種從邊緣走向主流的社會價值演變,也恰恰好吻合了台灣的政治生態走向與世界潮流的影響。政治上,台灣的本土意識不只抬頭,並且已經當家作主;而全球化的浪潮襲捲下,令人不由得更珍惜與突顯在地的自主意識與價值。所以,只要是有點土氣,以前受到壓抑的事物和情感,現在都開始大聲說話,大口出氣。雖然,歌喉平平,所知有限,但拿到麥克風就敢卡拉,拿起電話就敢call in。
土雞大受歡迎、土芒果水漲船高、本土政治人物大行其道、台語電視節目收視率高、台灣之子當上總統、台灣啤酒有青才敢大聲、台灣話走入課本、各地土產端上國宴……,即使曾經是台北最in的搖頭店,那間抓了又開、開了又抓,充分表露台灣死打爛纏的個性與生命力的Texsound,中文名稱,就很捨我其誰地嗆聲叫做「台客爽」。
不過,不管台灣如何想走自己的路,老祖宗遺留的根深蒂固習性,卻是像DNA一樣的傳了下來!這些兩岸血脈相連的特徵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人人特愛吃藥。成藥廣告,一直是兩岸廣告市場裡的一大主力!台灣的成藥廣告,業界的習慣分法,並不是大家想當然耳的西藥與中藥,而是西藥類與土藥類。為什麼叫「土藥」?因為主要銷售對象就是台客,所以這一類的廣告,十足土氣!像什麼善存、克補、伏冒、維克命……這些都歸在西藥類;而土藥類呢?可就琳瑯滿目,包羅萬象,像鐵牛運功散、十八銅人行氣散、廣東目藥粉、鳥頭牌愛福好、保力達B、維士比、蠻牛等……。
●轟炸式的土藥廣告
土藥類中還有一些產品,會以西藥的形式出現,但是因為廣告所流露出的濃濃土味,所以仍然被歸於土藥類,其中有名的就是五洲製藥的斯斯、亞補、足爽等。這些土藥類的老板,大多是跑過碼頭、走過江湖賣藥出身,不是曾經盤踞過夜市,就是承包過廣播節目,所以,個個也是信心滿滿的名嘴,他們能把死的說成活的,活的說成飛的。 他們重視的是自己的經驗和直覺,並不相信專業,行事作風充滿了賭性和勇氣,所以,他們不太運用廣告公司,常常是自己動手操刀,了不起找個製片公司當他們的手和腳,而他們就是當仁不讓的編劇、導演,甚至自己就是片中的主角。這號人物,其實電視上常見,並不限於土藥類的老板!像是多年前,每到春節除夕夜,就會上電視跟大眾拜年的大慶建設莊老板;賣貴夫人生機調理機的那位說唱俱佳的頭家;還有從宗教、人生,賣到池上水的葉教授。他們的銷售功力已達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謂生死人而肉白骨。
所有的土藥廣告,都有一個必須達成的目標,那就是當大眾看完廣告之後,是不是能清楚記住藥品名或是識別藥品標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廣告就算失敗。為什麼?因為只要花錢做廣告,就有一筆媒體費用的支出,成本會墊高,藥店老板利潤會變薄。如果消費者走進店裡,沒能清楚說出藥名或是指認出標誌,藥店老板就可能推薦另一種沒有廣告花費但利潤較高的土藥。
於是,兩隻貓的、三隻雨傘標的、黑矸仔標的、紅盒仔的、阿桐伯的、聽到狗聲,想到狗標……,這就是土藥類的制式廣告轟炸手法。豬哥亮曾拍過一支電視廣告,他用很台的國語說:初這個也痒、初那個也痒……,這個廣告很多人看過,但只記得初來初去,不記得賣的是啥米碗糕,所以,不算成功!他是賣敏肝寧。
但是,豬哥亮的另一次出場,效果可就驚人!只見他穿著半截式的西裝,後面站著兩位伴舞的金髮洋妞,兩人各拿一個大型的包裝,他們邊跳邊唱:感冒用斯斯、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用斯斯。酸痛疲勞用斯斯。有感冒前兆,提早用斯斯以免二次感冒。用斯斯不會四肢無力。斯斯感冒膠囊。短短二十秒,斯斯名稱被重覆唸了八次,斯斯的包裝也一直出現,你想不記得斯斯也難,這肯定是支成功的土藥廣告。
以前在外商公司工作的時候,有個業務部穿西裝打領帶的小帥哥,就曾經信誓旦旦地說:我寧願死也不願吃斯斯!我帶著過來人的善意提醒他,你聽過羅大佑的一首歌吧!其中的歌詞是:你現在說的話都只是你的勇氣!感冒很少死人,所以關心度低,相形之下,藥品所代表的形象反而變得高了!如果走進藥房買感冒藥,正好如果只剩斯斯,你是很可能將就的,但是,你可能不願意讓人知道,也不願當眾炫耀。
●品牌邏輯論
除了斯斯,還有一個有趣的廣告案例叫「足爽」,它曾經用卡通的粉紅豹當廣告主角,也是唱歌方式:香港腳、香港腳痒又痒,用了足爽就不痒……,不用說,歌詞當然應該是藥老板自己填的。好玩的是當足爽在市場站穩了腳之後,這個廠商想用品牌延伸的手法再推出足爽的系列產品,這回問世的叫「足爽痔瘡軟膏」。 這真是奇想和勇氣!足爽的知名度與資產,明明是因為治療香港腳,現在卻又轉而對付痔瘡。香港腳是黴菌做怪,而痔瘡是靜脈腫脹發炎,這兩件不太相干的事,他卻用「足爽」兩個字就一魚兩吃。不!好像應該說是兩魚一吃。
有位廣告界的朋友告訴我,看了這個案例,讓他不禁懷疑,用了足爽痔瘡軟膏,不知道肛門會不會有感染香港腳的危險!我告訴他,你還要擔心的,是用了足爽香港腳藥,你的腳上會不會長痔瘡!這讓我想到另個趣聞:大陸的四川,有家藥廠推出一種婦女專用的清潔衛生洗劑,叫「潔爾陰」,命名很直接,功效也清楚,市場反應很好。
於是,他們也想品牌延伸。這回,他們想推出的是漱口水,並且想搭前者的便車,很認真的考慮命名為「潔爾陰」漱口水。我可不是在開玩笑,廠商現在正在和廣告公司爭吵中!不過,據我的經驗,面對這類客戶,廣告公司經常吵輸。這是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案例,如果成真,我們的足爽痔瘡軟膏會被比了下去。輸人不輸陣,輸陣LG面!LP是陳唐山部長說的,用在這句話裡,LG才夠精確!別誤會,我可沒有罵韓國廠商的意思。
有一天,我和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聊到了足爽的特異功能,沒想到這個坐牢二十五年的老大哥竟然也插得上話,他說,足爽痔瘡軟膏的問世,他也助過一臂之力。原來,當足爽去登記痔瘡軟膏名稱的時候,被官方單位打了回票,因為負責承辦業務的公務員,他所抱持的想法,和我所說的一樣!這話頓時令我心生警惕,想到自己的看法竟然淪落到與官方雷同,這是十足老化的徵兆。
言歸正傳,因為五洲製藥的老板,跟施主席是小學同學,所以拜託他去為民喉舌,為選民服務!當時他的身分還是立委。公務員看見立委,主張仍是一樣:足爽是香港腳藥名,現在登記為痔瘡軟膏,明顯名實不符!施主席果然見過風浪,不卑不亢,胸有成竹地說:是不是名實不符,消費者自會判斷,風險也是由廠商自己承擔!如果你的這個說法成立,那以前青果合作社的理事長,台籍的工商鉅子,「陳查某」的名字,根本就不該准他登記!他明明是「查甫」(男人),怎麼能取名為「查某」(女人)?!後來還成了連戰的親家公,而不是親家母。
於是,足爽痔瘡軟膏得以成功問世。
後來,我有幸遇見這位藥廠老板,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終於搞懂他的命名邏輯!他是道地下港來的台客,「足爽」對他來說,從來就不是兩個中文字的組合,而是他習慣說的台語「非常爽」的中文翻譯,以前電視廣告限制台語,所以他以國語發音。搞了半天,我們口中的足爽,其實是他心中的非常爽!終於,香港腳的那種酸痒,和痔瘡的麻痒痛,因為「非常爽」而產生了共同的快感!
聊了這麼多廣告裡的台客現象,我並沒有鄙視的意思,因為我是從小在南部長大,左鄰右舍,厝邊隔壁,皆是台客。 四十年前,放學後的娛樂之一,就是到隔壁鄰居家中,邊借看電視裡的太空飛鼠,邊幫忙鐵牛運功散的塑膠罐加工。也就是說,廣告中阿榮吃的鐵牛運功散,那個罐子很可能就是經過我的小手製造。那個年頭,風行家庭手工藝,也就是後來推行的「客廳即工廠」,家家戶戶不是攬一些塑膠花來拼湊;就是承包聖誕燈來組合。而我們的鄰居陳家,則是弄了台機器專門壓製鐵牛運功散的塑膠罐。塑膠罐身與罐口的螺旋部分是分開製造,最後再由我們這些愛看電視的小朋友一個一個的拿起它們沾上二甲苯溶劑給接合在一起!
●台客的豪情世界
多年後我進入廣告公司,又在製作部門看見甲苯,才知道它有揮發的毒性!小時候我們並不了解這點,卻也糊里糊塗的長大。那個年頭過來的人,或多或少,都依靠著一點點無知的幸運。更幸運的是,我這個在台客群中長大的外省仔,在廣告公立足的過程中,有相當大的原因,是基於我對周遭成長環境的了解與感情。
當時公司裡的菁英,大都是台北長大、高學歷背景的好人家子女,他們以為台北的世界,就代表著全台灣!還有一位美工人員,竟然把西瓜像絲瓜一樣安排長在瓜棚!這正好應了那句俗話的相反:沒吃過豬肉,也應該看過豬走路!問台北長大的小孩,有吃過豬肉的應該全部舉手,但是看過豬走路的可能只有幾個。
有一天,公司接到一個比稿的案子,客戶是保力達B,我看到一群優秀的台北人,開始努力地瞎子摸台客這隻大象!最後弄出來的廣告腳本,是一群藍領工人,在工作中的短暫休息片刻,爭相比賽誰能舉起路邊的大石頭!一時間忘了謹言慎行,也忘了隱藏自己的出身,開始為從小一起長大的弟兄發言:藍領勞工也是人,他們一樣具有喜怒哀樂和別人看起來或許卑微的夢想,他們雖然純樸,但是和所有人一樣不喜歡被人看扁,他們雖土,但是對事物一樣有他們特有的口味和堅持,他們擁有的不多,但是相對的也比較勇敢和勇於嘗試……,他們喝保力達,並不怕高尚的人士看他不起,並且還有點洋洋得意與沾沾自喜,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喝法,一罐保力達兌兩罐伯朗咖啡混著喝是基本型。混養樂多或鮮奶的也大有人在。
他們寧可在路邊比誰尿得遠,也不會笨到去比賽舉路邊的石頭,那是頭殼壞去的憨人才會去做的事!言多必失,比稿的創意發想,於是落到幾乎是公司裡唯一喝過保力達的我的手裡。記得我提出建議的廣告主角是柯俊雄,場景是發生在高雄的前鎮遠洋漁港碼頭,歌曲採用洪榮宏唱的〈男兒哀歌〉:
船螺聲音交響著/酒場小吹聲/港都又是船入港/恢復歡樂影/酒是不倒來嗎/無醉我不行/你我乾杯驚什麼/何必著來驚/你和我不過是/同款的運命 柯俊雄一人獨坐空無一人的遠洋漁船艙頂沉思,他身旁的甲板上,放著保力達B,突然一聲低沉的船笛響起,洪榮宏唱的〈男兒哀歌〉開始,船板上剎那浮現一群正在赤膞卸貨的船員。
他們汗流浹背,而冰凍的鮪魚也寒氣逼人,畫面呈現男性工作時的韻律、豪情和美感,並且也因為〈男兒哀歌〉的詞曲,表露出對人生的那種宿命、無奈與悲情!柯俊雄拿起保力達,對他們舉杯,他們也粗獷地彼此傳遞著保力達(因為保力達是藥品類,在電視上不能出現飲用畫面)。船笛又響了,船上的船員與魚貨剎那消失,只剩下柯俊雄一人與他身旁的保力達。
這時旁白進入,用男性低沉的台語聲音,如柯俊雄的內心自白:人生的舞台,認真打拚,才是男子漢的氣魄!消除疲勞、顧肝強身、保力達B。Ending是柯俊雄一手把夾克披肩上,一手插在褲子口袋裡在碼頭上往遠方走去的背影,和他擦身而過的船員有人和他招手,他也點頭回應。
我們贏得了比稿,這也是我在廣告戰場上的第一回勝利!原因是,我來自這塊土地,我對她有感情,並且,我也從來沒有忘記!
台客不土,他是我兄弟。
本文作者為資深廣告人 題:無非是抱著一個夢──伍佰、豬頭皮、林暐哲談「第二勢力」 引言:有人認為台客就是俗、沒水準,今天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音樂人告訴我們,台客其實代表了一種驕傲和浪漫。 採訪整理:編輯部 攝影:蔡志揚
出席人物 伍佰:簡稱伍 朱約信(豬頭皮):簡稱朱 林暐哲:簡稱林 徐開塵(《民生報》記者):簡稱徐
林:台客這個事情,已經跟語言沒有什麼關係了。前一陣子是被蔡康永的電視節目,特別拿出來做一個「台客的定義」的話題,可是這個問題已經存在很久了。「台」變成一個形容詞,那台到底是什麼?如果有貶抑的意思的話,對於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人,就會有區隔、就會分裂。我自己的生活中,我覺得除了選舉之外,台灣人的生活是非常一致的、非常普及化的,7-11到處都有。香港人來台灣,以他門的觀點來看最台的是什麼?我認為是誠品書店,全世界哪有書店開二十四小時,這個概念實在太俗了。現在要看漂亮的妹妹去哪裡?去誠品。改車、台high這只是一個外表的情形,就是有一種有一點故意要跟別人不一樣,因為他們本性就是搞怪,你要我這樣我就偏不要。他們也很enjoy,就是所謂的我們狹隘定義的台客。如果我也過得很開心,那我也是台啊、他也是台啊。
徐:你在找一種認同嗎?找更多人的認同?
林:找更多人去認同他自己,而不是認同別人。譬如在音樂上,我們一直在流行音樂的邊緣裡面,一直在做這件事。恰巧伍佰連續賣了四、五張六十萬的唱片,變成是台客的主流。說台客是誰?大家都說是伍佰。穿著Versace怎麼會是台客?Versace是義客。義大利人設計的衣服,台灣人一穿,哇!好台!義大利人是那種母性社會,外面開一鎗回家抱著媽媽叫「ma-ma-mi-ya」,跟台灣人很像,都是母性社會很強烈的。所以他設計的東西台灣人很喜歡,可是太貴啦,我改一下,我自己會做。台灣人最會這個不是嗎?台灣做搖滾也是這樣,買把吉他、弄個團、組一組弄音樂,台灣人的精神就是這樣,就是靠這個活下來的,我們只能有這個東西去創造新的所謂的文化。文化就是你的生活的一部分,你的生活是這樣,你的文化就是這樣。穿拖鞋沒有爽不爽,穿拖鞋是因為現在很熱!這是我的看法,我不知道朱老師的看法是什麼? 朱:定義寫出來了。我send簡訊給你(曾經,台客是羞恥的記號。如今,台客是一種驕傲)。我想到一個事情,譬如說九○年代,有一個「酷兒運動」。曾經酷兒是一種羞恥的記號,如今酷兒成為一種驕傲。在更早以前,曾經十字架被當作一個羞恥的記號,因為十字架是在釘犯人的嘛,可是從耶穌被釘十字之後,十字架變成一個榮耀、變成一種驕傲。確實有很多朋友他們曾經被稱呼為台客的時候很生氣、要跟人家打架,譬如說你在KTV裡唱「不要再想你、不要再愛你」,就會有一個人在旁邊說「死台客」這樣子。如果說現在2005年,有一個樂團非常熱愛本土文化,寫出來的歌人家不會稱呼他台客(編註:指帶負面意思的台客),這是timing的問題。原來俗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有一天就會變成一種驕傲,這都是一直在發生的。人類的社會一直以來有很多本來被鄙視的東西,但是如果這群人有自信的話,改天這個東西會變成一個榮耀的記號、引以為傲的記號。但是很可惜的,我並不在其中,因為我覺得我的文化混合性太高了,受到西方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林:我覺得你(豬頭皮)不俗。
●我很喜歡你說我俗
林:我本身對俗這件事就很喜歡。有一些戲劇,你就會覺得劇情怎麼這麼離譜,然後就黏在那邊一直看下去,人本來就有俗的部分啊!日常生活哪件事不俗?只是戲劇有些東西它用戲劇張力把它的俗擴散。我覺得這個事情不是只有台灣,全世界都一樣。
編:你們有沒有看過《台灣霹靂火》?
林:其實我只要轉開電視就會看,可是我現在是避開電視,因為我覺得現在電視的問題不是俗而是糟糕,對我來講那不是俗的問題。為什麼我要二十四小時打開新聞,那新聞關我屁事!我喜歡現在的台灣,台灣有自由選擇權,這是華人社會裡面最屌的一件事情,這是我一再強調的。為什麼那些小朋友去改裝車會那麼高興,因為他們對現實的那些事情沒興趣啊,不好玩啊!人生找樂子,多崇高的一個人生觀啊!我們去找樂子,都去看美好的事情。男人開車誰喜歡開爛車?當然喜歡開好車啊,把車改得更好。誰不喜歡看漂亮妹妹?去追求漂亮妹妹這件事情本身就很俗,我很喜歡這件事情你就說我俗。那我們要重新定義俗是什麼意思,我超愛俗的。
朱:你們會覺得台客就是會喜歡看《台灣霹靂火》?它的編劇是香港人。
林:他很專業。外表這些東西、想法都是香港人想出來的,所以我說台灣現在的狀況是包容。就像現在麥當勞進來二十年,薯條成為小朋友很重要的一個本土食物。小時候我們沒有吃白飯,等於沒有吃飯。呷飽沒?現在沒有人在問這個字。可是我們那個時代沒有吃白飯很難受啊,薯條只是零嘴。就變了嘛!是整個意識變成這樣的。你活在台灣你不是台客,那你是什麼,我不懂。假如我去住香港,我在五年內一定會變香港客,不然我如何活在那邊活得很自在。 編:那麼我們今天在講台客的意義在哪裡?
林:我覺得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很多事情太複雜,英文說complex太多情結,很多東西很複雜。簡單一點講,我今天講一點台灣意識我就被戴帽子。以前是國民黨戴帽子,現在是他媽的共產黨戴帽子。我們只是要好好過生活,我愛講什麼便講什麼啊!這就是台灣僅存剩下很開心的事情啊!因為這些事情,所以(台灣)有小咖啡廳,全世界哪裡會有那麼多咖啡廳?台灣的7-11就真的是「有7-11真好」,一進去全部搞定,有時候我覺得台灣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有些東西很好,有些東西很糟,你有權可以選擇不要那些很糟的東西。我們現在在提的這個台客搖滾,就是我們這些人在這個音樂環境裡沒有被屈服,不停的一直一直往前走、一直一直向外面看。像朱老師說他沒有那麼台,他是比較西方的,那我是覺得說這種就是外國台、洋台啊!因為老外也不會把他當成老外啊。洋台也是台啊!
朱:你給我講好一點。
林:台灣非常需要這種洋台。因為如果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一個文化,都沒有外來的東西,就覺得自己很屌,那永遠都是很遜。洋台就是一種資訊、音樂、電影、Google,他(豬頭皮)就是Google,要問什麼就問他,因為他什麼都知道,他是一個這個部分的知識分子、天才。你問他什麼最近要出什麼片,他都知道,我建議他去做一個個人網站,然後把他設計得很台,可以有英文翻譯,老外也會知道台灣有一個Google迷什麼都了,什麼資訊他都知道。世界一直在變,那台的位置在哪裡?在你心中map的位置哪裡?身為一個台客、台灣人,我覺得非常重要。我今天是亂講的,之前我沒跟他(豬頭皮)套好,他真的是一個洋台、西洋台,他自己確定他就是一個洋台,他就活得很自在。
徐:你覺得網路的流行或是全球化的視野,有沒有讓台客文化反而更突顯?
林:這是我最喜歡台灣的地方,因為其他的地方都被影響得很厲害。最近我看一個報導,喜馬拉雅山那邊的人已經開始戴耳機、聽西洋音樂、聽Hip hop、走路開始會晃。這原本是很樸實的地方,已經開始有麥當勞進去,自然現象就開始壞啦!只有台灣完全不受影響,管你媽的檳榔照嗑、檳榔西施照弄,反正我們就是過我們的(生活)。921發生以後,又復原了。我們這個地方遭受風吹雨打、政治力一直摧殘,弄了好幾次,死了好多人。台灣的生命力全部在這些事情上生存過來,經過很多次的翻騰,那潮流還是活啊!大部分憂鬱症患者都是覺得活著沒意思,可是台客怎麼會活著沒意思?每天改車、搞怪都來不及了,哪還有時間在那邊憂鬱?
●三種不同領域的第二勢力
徐:伍佰你是第一個被稱為台客歌手的人嗎?
伍: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第一個,我不知道。吳宗憲好像是第一個吧!我覺得那都不是很重要,因為我根本沒有去想過那個的感覺是什麼,我還搞不太懂他們所謂的台客是什麼意思。好像是,最近要去找一個東西來代表第二勢力。那有什麼東西可以來代表第二勢力?就好像黑人音樂Hip hop、Rap。除了那些主流明星,就有另外一堆做音樂的人,或是修摩托車的人、或第二勢力的人,他們會找到一些東西去抵抗,唯一找到共同的最大公約數就是指這個(台客)。當他們說我這樣的時候也滿開心的,你要叫我當台客,我接受,但是我們不要把這兩個字搞砸了。今天會請朱老師、林老師來是因為我們代表了三種不同領域第二勢力的人。因為他是帶領著一堆非主流樂團的人、社長,他公司的員工比我多。他有八個員工,他所用的人就是新勢力的樂手。朱老師又是另外一個範圍,他很多東西是反社會的。 林:不是很多,幾乎全部。
朱:什麼反社會?
伍:他都不承認。基本上他也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在吸引他的理念。他之前的唱片,《我是神經病》、《來放尿》那個東西是完全顛覆所謂主流的一個東西。
朱:那不是反社會,那個是社會。
伍:他就是把社會拿出來,讓大家看到社會真實的樣子。害怕看到自己的樣子,人人就會覺得說這是反社會。這樣可以嗎?
朱:用反社會來社會化。
伍:台客已經是超越了語言、族群的限制,那是我認同的事情。不是你是不是、我是不是,最好都分不清楚誰是不是,把那個界線愈模糊越好。就有一天走出去「嗨!紐約客」、「港仔」、「北京哥們」、「上海公子」那我們就是「台客」。就好像我一開始聽到巴黎本來並不是流行時尚的,他們政府用很多策略鼓勵人們做衣服、開始塑造這個東西,後來發現變成時尚。那為什麼我們不可以?
編:在什麼地方可以看得到台灣人的生命力?
朱:如何展現台灣的生命力就是要去聽伍佰的演唱會,我覺得是這樣。你去聽廟會跟去聽伍佰的演唱會那種跳動是一樣的,會覺得很開心。
徐:你(伍佰)會覺得你的音樂是代表一種台灣的生命力?
伍:干我屁事啊!我在寫的時候我不會這樣想啊!
朱:你自己不能這樣說,所以我講!代表台灣的音樂,自己不好意思這樣講。〈浪人情歌〉是國語歌,但是那根本就是台語歌。那已經變成一種mix的文化,外國人如果聽不懂國語或台語,他搞不好可以分出很老式的台語歌的調性跟周杰倫國語歌的調性,因為那些比較洋嘛。最厲害就是用國語發音,可是外國人一聽就說這哪是?這是台語!這是Taiwanese song。
伍:對於你(豬頭皮)從台南到台北接受台北這樣的社會,你看到跟台南完全不一樣的社會氣氛、都市氣氛,你有衝擊嗎?
朱:有,所以我講說台北的資訊比較方便嘛!台南的資訊、高雄的資訊會比較不方便,看表演啦、電影、書啦之類,特別是西洋的東西。所以我十幾年前來台北的時候我很高興,開心的不得了。
伍:那有特別受到所謂中原文化跟台灣本土意識的文化衝突嗎?
朱:因為我從小在長老教會長大,所以我從小學就知道中原文化跟台灣本土文化的不同跟衝突。
●為「豬頭皮」而驕傲
伍:如果你的衝突是這麼明白而理性的去分析的話,那為什麼你會寫〈來放尿〉這種歌?
朱:但那個也是我的學習。〈來放尿〉剛出來的時候,我被那些台語學者認為是「毀壞台灣文化第一人」。我那首歌某一段是在酒店跟一個吳武雄老師學來的,他把日本歌改成台語。那是在酒店嘛,酒店就很多歪歌、有一些sex、草根的東西。那一段之後我去研究台灣的俚語,我整理很多有關排泄物、閨房知識。那些東西其實本來就有的,可是為什麼研究學者他們沒有記載,因為他們跳過去,選擇性的記錄。 伍:你為什麼會去挑完全是那一掛的東西來研究、收集?而不是京劇、劉文正……
朱:劉文正我也有收集,我也有(收集)江玲。我覺得那是跟timing有關。1985年我上台北唸書,那時候整個台灣本土的文學、語言、政治運動,有一種本土化的趨勢。我那時候有一個感覺就是,台語老歌有很多都是很嚴肅的啦!尤其是那些學者的研究。為什麼會去研究比較庶民化的東西,可能跟我的個性比較相關,也跟最早的水晶唱片有關。那時候有一堆人跑去鄉下去收集一些民間歌謠,通常收集民間歌謠就是文建會在收,收集非常嚴肅的、非常傳統、正統的。月琴是圓形的對不對,如果把月琴切成八角型的,國家就不會收那個,因為那都亂來的。那時候水晶其實有一個氣氛,大家都故意收集那些歌,可是要進入文建會就全部把它過濾掉了,可是這是不對的啊!所以我那時候收集很多關於尿尿的俚語,把它放進歌裡去。
伍:那你的意圖是要……
朱:我是沒有要弄他們啦!其實我都是看他們的書跟他們學習。所以我遇到他們罵我的時候我非常驚訝,我寫的東西只是你過濾過的而已,但是那本來就是生活啊!就算打開聖經讀到大衛王偷看別人洗澡,聖經也是這樣寫。歷史是不能有選擇性的,各種都要記錄下來。有研究台灣歌謠的老師曾經稱讚我是一個人才、台語文化要傳承下去,後來就取了豬頭皮這個名字,他認為我取了這個名字,然後寫了尿尿的歌把台灣文化低俗化。其實「豬頭皮」是我小學的綽號,那時候人家這樣叫我就跟他打架。沒有想到二十年後變成我一個「to be proud of this」,那時候倪重華跟我說「你要想清楚,這(個名字)會跟著你一輩子。」。
伍:我是這樣想,比如說我們辦一個party,如果來的都是穿控叭啦褲的台客,那真的會嚇死。那些人其實對主流價值是有防衛性的,他們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外,或是他們把自己排除在外。他們認為他們(主流價值)沒有接觸到地上,是假的、浮的,沒有承認來放尿是我們的文化,他(豬頭皮)承認了。他是台大的研究所,他有這樣的氣質和有這樣的想法,對我講來就會讓我想到這樣的力道。
朱:早期暐哲是很不得了的,沒有暐哲就沒有我,我都是跟他們腳步過來。
伍:暐哲做過《抓狂歌》,他的知識性的表達方式又跟他(豬頭皮)不一樣。他的狀態是在大學裡面的知識分子,他現在做的歌跟他以前做的歌,其實都是那個樣子。只是他以前很敢放出來他所認為不對的事情,像他以前作〈民主阿草〉、〈抓狂歌〉,以及後來的〈電火條仔〉。〈打〉這首歌都是有力道的,而且一樣是跟主流價值有抗衡的。你是土生土長台北人嗎?
林:對。
伍:當你碰觸到台北縣以外來的人,跟碰觸到你們學校裡面的知識分子的時候,你的生活圈子是怎樣的……
林:我到台北市就變台北縣人,我到台北縣就變台北市人。其實我有一個很故意的反骨,我在台灣就聽英國音樂,覺得很屌。一直到年紀大了之後,才發現這只是一個過生活的方式,也沒什麼好值得驕傲的。那時候我是徹底心裡想要搞BAND,對於出唱片這件事情沒有那麼……很重視,反正我就是要顛覆就對了。我年輕的時候寫〈打〉,就是我反對父母親跟小孩子溝通不良就用打。而且我自己覺得那個唱片會賣,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流行啊!結果大家都聽不下,我自己也嚇一跳,我寫一首歌好像在幫大家講話,為什麼大家沒反應?他剛剛問我的問題,台北市跟台北縣的差別。現在來看台北市跟台北縣,跟我小時候不一樣,我小時候一過台北縣我就很惶恐、路都不知道怎麼走。尤其是永和、中和完全搞不清楚。
●很台,也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伍:所以是不是因為台北市跟台北縣的這個距離,造成了你的〈打〉和《新台幣》一出去他們沒反應。
林:我覺得應該是這樣!
伍:應該是這樣!是所謂知識分子會有反應,吸收西方系統的人會有反應,但是真正的底下的人沒有反應。
林:我後來發現,就像《台灣霹靂火》一樣,大家喜歡夢幻的東西,喜歡三十歲不到就穿著西裝、繼承家裡面的事業、當大老闆。大家喜歡的都是這些虛幻的。韓劇也是一樣,假到不行,可是為什麼收視率會很高,因為那是大家日常真實生活所不敢碰觸的。有誰想要看到你的健康檢查表裡面,哪個指數太高?告訴你這些事情,太殘忍了,我怎麼會寫這麼殘忍的流行歌? 徐:現在七八年級說「我是台客」,會像你們那麼理直氣壯嗎、或是那麼high?
林:就像伍佰講的,是現在我簽的樂團,他們燙頭髮跟練團一樣重要,他們的造型我不用擔心。他們穿衣服、玩效果器這些事情完全是mix在一起,還可以去寫論文。他們在某個程度上能力是比我們強。在這個快速擠壓當中,我有點嚇到,我被這些人嚇到。他們可能其中有一個人是某個部分有我的、某個部分有伍佰的,一直變種、一直變種。比如說當初是倪重華先生看上伍佰,包括他自己在內都不覺得自己可以賣六十萬張。六十萬張的這個數字有曾經出現在你的想法裡面嗎?
伍:我認為我從來沒有上去過,所以我不會下來。有人問我說如果有一天你寫不出歌來、沒有人要用你寫的歌的時候那你會怎樣?不怎麼樣嘛!所以我也不會期待什麼六十萬、八十萬。我認為我們三個人是代表不同的找自己的人。我這樣找我自己,你們認為什麼、我不認為什麼。他這樣找自己,你們認為這失敗、我不認為這樣。你們認為這荒唐、我不認為這樣。只要他不要被你們所謂的主流價值所矇蔽的話,他永遠可以在他自己腦筋裡面構造出一個新的事情。所以我不喜歡你們說台客就是那些人,我真的不喜歡這個樣子。我喜歡它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我舉一個例子,鳥要把花戴在牠的頭上,你覺得花很重會把牠壓垮,但是那隻鳥覺得自己很浪漫。所以台客為什麼要帶一個金項鍊那麼大條很俗、很醜,但是他覺得那很浪漫,他喜歡這個樣子。
編:台客跟「夢想」和「打拚」有什麼關聯?
伍:我們都從「沒有」創造「有」,沒有這種歌我們就創造這種歌,我們不是假Hip hop、假R&B,我們不是A Cappella,我們是創造我們自己的東西。你有沒有看到7-11那些茶,從左邊到右邊七千八百種茶,都是做茶人自己發明的。台灣的狀態就是你有很強的一直去尋找、一直去發夢、去拚搏(的精神)。我這個茶就是要賣的比你的那個茶好,電腦要做得比你的好。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子的,我覺得可以拿出來大家分享這個榮耀的事情,無非是抱著一個夢。
編:香港人為什麼那麼喜歡去誠品,是因為它二十四小時營業,就連眼鏡店都有二十四小時。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很獨特的台灣文化?
伍:套一句我自己的話說,大象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叫大象?其實我們也不太知道說,我們為什麼這個樣子?應該是問香港人說,為什麼這個事情會是這樣子,對你來講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地方?因為對我們來講是很正常的,當然這個店不可能開在嘉義縣六角鄉,那沒人會去。為什麼香港的公仔麵,就是泡麵放一塊火腿就可以賣了?為什麼台灣不行?因為香港是殖民地,所以英國人在那邊就是要賺錢。所以香港人就跟著一起賺錢,生活目的就是要賺錢。那因為台灣一直找不到自己,所以就一直在找自己。我到底是荷蘭人嗎?日語都學會了又變成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之後好像也不太對。
朱:要不要放一下陶吉吉的〈找自己〉,每個人找自己文化當中有什麼相關?台灣講起來滿複雜的,身在其中就知道。會不會因為這麼複雜,所以大家就對任何奇怪的事情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台灣每天新聞看不完,張錫銘的事也許明天就沒有人報了,因為明天又發生新的事情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