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夢想中的5堂AI幸福學:人不會被淘汰,未來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第一次產業革命,讓多數人不再辛苦務農;
第二次電腦革命,我們的樂趣是每天刷手機。
因此,專家預測未來人工智慧普及後,
你我的工作是「幸福的發呆」與「玩遊戲賺錢」!
本書為你解答各行業的機會,該學哪些技能……
‧當2035年「奇點」來臨時,一部AI就超過全體人類智慧!
‧導入AI會造成大量勞工失業、讓人失去鬥志,該怎麼辦?
工作達人藤野貴教告訴你:千萬不要悲觀!
學習本書5堂AI幸福學,從了解AI開始,思考「只有人類能做的事」。
與AI攜手合作,能讓你的工作變輕鬆,生活得更幸福!
★在恐懼前,先具體了解AI到底能做什麼?
2023年時,銀行金融貸款專員等數十種工作將被AI取代!怎麼辦?
情境:貸款專員在授信時,必須判斷申請者能不能借。哪些科技將取代這份工作?
答案:臉部辨識技術+臉部資料庫。結合相機與「臉孔 × 姓名資料」的機器,可以取貸款專員的工作。
作者告訴你:驚慌前,應該先思考「為什麼會被取代」。工作不會消失不見,而是發生改變。先預測變化,再調整工作方式與內容。
★從AI不擅長的領域,思考人類的工作價值
工作可分成四個領域:
1. 作業員(理論、分析、統計+結構性):大量重複同一件事,容易被AI取代。
2. 傳達者(理論、分析、統計+非結構性):抱持疑問,從原理層面重新思考事物。
3. 協調者(感性、身體、直覺+結構性):順從感覺,用表情等有彈性地表現情感。
4. 創新者(感性、身體、直覺+非結構性):具備感性、直覺與提問能力,不受傳統觀念限制,有異想天開的創意。
傳達者、協調者、創新者是AI不擅長的領域,讓你的工作朝向這三者轉變,找出在AI時代工作的新價值!
★AI時代,領導者應該做什麼?
【隨時學習科技新知】
需要聽懂工程師的語言,掌握最新知識、決定方向,細節交給部屬。
【率先運用AI】
啟動AI的專案,讓第一線人員接觸最新科技,思考未來的工作方法。
【發揮影響力】
面臨反對改變的聲音,先承認不同價值觀,再以願景打動人心,引導部屬前往目標。
★3位AI成功實踐者,真實的故事!
藝人及繪本作家、新創企業創業家、現代獵人……,他們的工作方式給我們重大啟發!
◎主動從框架中掙脫的「創新者」
西野亮廣:「先做做看,產生疑問才衍生創意。」
從藝人轉型為暢銷繪本作家,堅持有疑問才能創新的精神,用實踐發現問題,用問題顛覆傳統觀念,以最新科技完成夢想,找尋人類該做的事。
◎不斷反思的「質問者」
丸幸弘:「思考人類的意義,是留給你我的工作,也是喜悅。」
同時營運40家公司,注重AI無法思考到的灰色地帶,推動Q P M I(問題-熱情-任務-創新)工作法,讓工作變成創意與興趣。
◎窮究身體特質與創意的「自然者」
熱田安武:「因為有趣才做。如果越來越方便,就不好玩了。」
走出虛擬實境,體驗真實自然,學習不斷重複的創意思考。除了思考工作方式,更要思考工作的本質與成就感。
另外,還有
‧從服務業、製造業、技術類、管理職,剖析AI時代的新工作術。
‧全面思考機器不可取代的人類優勢,在科技與人性中取得平衡。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 許輝煌
立達軟體科技董事長 李明達
DIGITIMES副總編輯 王勝宏
為你而讀執行長 蘇書平
GLOBIS經營研究所所長 田久保善彥
目錄
前言 AI時代,到底是讓人被淘汰,還是更幸福?
第1堂課 什麼是AI人工智慧?
你是否停留在電影裡,AI統治人類的恐懼呢?
就算是,AI已經一步步進入你的家庭
關鍵因素是,機器人已有智慧能「深度學習」
透過科學家培育,AI會越來越聰明
在日本LINE的聊天對象,不一定是人而是……
機器人儲存與你的對話,從中學習該怎麼回話
擔心AI創造更多失業?NO!他只會改變你我的工作型態
與其煩惱「奇點」何時來臨,我們更應該……
運用7年法則,預測人工智慧的未來潮流
3種途徑讓你了解AI的最新資訊
與其被動被取代,不如想想如何用AI做生意
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與AI共同攜手工作?
第2堂課 各行業如何應對AI的來襲?
研究報告:2030年,各種職能將發生什麼變化?
針對AI不擅長的領域,思考你的工作價值
人類不被取代的優勢有:傳達、協調、創新
(1)業務、服務類:
AI可以幫你解決事情,而你該做的是「關心體貼」
為何CRM系統會失敗?關鍵是輸入與分析的人不同
重點並非如何操作AI,而是有效「提出問題」
用AI處理繁瑣業務,讓時間運用更有意義
(2)製造類:
當AI幫你解決工作量,你要做的是「情感的溝通」
教AI與機器人執行任務,是製造業的新工作機會
請思考該把那些工作交給AI,以及該如何指導
(3)技術類:
高壓力的工程師,學習Google「正念療法」課程來紓壓
需要發想創意思考時,從第一線尋找設計靈感
當AI演算法不斷進步,大企業與新創公司攜手開發
工程師提升產品功能前,最重要的是了解使用者需求
工程師的夢想是「利用AI,使人們更幸福」
(4)行政、管理類
當AI比你更能做到零錯誤,你得練就「影響他人」的能力
不只以數據服人,還要創造人與人對話的機會
為何AI能讓管理部門,從只會花錢變成獲利金雞母?
即使工作每年都一樣,行政人員也能衍生新價值
用組織4C看透未來管理趨勢
如何使工作持續進化?挑戰與目前相反的任務
第3堂課 引進AI,該如何避免反彈與失敗?
AI時代的領導者,必須具備哪3種能力?
【案例】3種方式引導AI專案,找出實踐方法
當AI造成公司內部對立,該如何消除?
Google提高員工產能的關鍵:增強「關係品質」
活用AI能培育領導者,還可以改革工作方式
第4堂課 學習3位AI成功實踐者的真實故事
【專訪1】主動跳脫框架的「創新者」——西野亮廣
「先做做看,產生疑問才能衍生創意。」
當紅藝人為何轉行畫繪本?因為「想打破規範」
如何用繪本闖出一片天?投入時間、善用網路科技……
AI時代工作術:跳脫框架、展開行動並提出疑問
【專訪2】不斷發呆與思考的「質問者」——丸幸弘
「思考人類的意義,是留給你我的工作,也是喜悅。」
職場導入AI後,人類的工作是「發呆」!
如何同時營運40家公司?打破傳統,建構有彈性的組織
AI時代工作術:刻意與科技保持距離
【專訪3】窮究身體特質與創意的「自然者」——熱田安武
「因為有趣才做。如果越來越方便,就不好玩了。」
從4歲學驅除蜜蜂被叮過40次,只因為「興趣」
如何與山豬鬥智?不厭其煩,持續創意思考
AI時代工作術:精進技術與身體價值
找出真心想做的工作,發掘真正的成就感
第5堂課 人類4種優勢,AI一輩子無法取代
人類的優勢:同時做兩件「相反的事」
人類的天賦:擁有「突如其來的直覺」
人類的特質:具備「思考且做選擇」的意志
人類的習性:怕麻煩、想找出更輕鬆的方法
AI誕生的目的,是讓人類生活得更像人類
結語 我們擁有許多選項,也有自由決定的能力
序/導讀
前言
AI時代,到底是讓人被淘汰,還是更幸福?
在報紙與網路新聞中,幾乎每天都看得到有關人工智慧(AI)的報導,在書店也會看到許多與AI有關的書籍與雜誌。然而,這些書籍幾乎都充斥著專業術語,坦白說,讓人大嘆「根本看不懂」。
此外,在雜誌也會看到不少胡亂煽動人們不安心理的特別報導,像是「AI的進化將威脅人類的未來」,反而很少看到關於「先別管未來,我們現在該怎麼辦?」的啟發。
我不是科技專家,而是工作術專家。從二○○七年創立工作情緒研究所以來,今年已經邁入第十年。我以企業內部研習講師、組織開發及人材培訓顧問的身份,持續研究「人該如何幸福工作」。二○一五年起,我的研究主題是「當AI進化時,我們的工作方式會出現哪些變化?工作會出現哪些改變?」
我是教育學系畢業的文組生,原本一直認為「科技什麼的跟我無關」。不過,現實並非如此。AI的進化,對你我,也就是對所有人的工作與工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都會造成變化。
舉個簡單例子:提高會議效率。內建AI的電腦能夠辨識語音內容,自動製作會議紀錄,這項技術不久之後即將實現。此外,還能夠分析對話內容,主動提案,例如「本議題尚無結論,建議繼續討論」。目前,這門技術已經在政府部門試用,引進各位的公司的日子應該不遠了。有了這項技術,製作會議紀錄這份工作將變得更輕鬆。
漁業開始採用有趣的技術。漁船配備的魚群探測器(聲納)內建AI後,AI將辨識聲納的影像,告訴漁夫「這可能是黑鮪魚」、「也許是烏賊」。藉由這項科技,過去只有資深漁夫能靠直覺或經驗判斷的事,菜鳥漁夫也做得到。日本的漁業正邁向高齡化,不出十年的時間,也許沒有人投入漁業工作,這項日本飲食文化危機說不定能藉由AI科技解決。漁夫的工作變輕鬆,或許能讓年輕人產生「我想去捕魚!」的想法,將是美事一樁。
過去,各種技術的進化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輕鬆。舉例來說,在Amazon訂貨,東京都內不到一小時就能收到商品。不需要出門,只要按下一個按鍵,就有人幫你送來。再也找不到比這更輕鬆的事了。
然而,這樣的輕鬆建立在負責送貨的貨運公司的辛勞上。不知不覺中,「我的輕鬆是基於某人的辛勞」這件事,成為理所當然的社會結構,AI將改變這樣的結構。
我們可以用AI代替人類工作。這不只意味著奪走人類的工作,還衍生「使人類的工作更輕鬆」的價值。屆時,人類可以找到全新的樂趣,活出更豐富的人生。
是的,AI不僅能讓工作更輕鬆,還可以讓人生更愉快。
我從二○一五年開始接觸科技,目前已透過企業內部研習及演講等場合,將AI時代的幸福工作方式傳授給一萬多人。
二○一六年十一月,我在IT頂尖科技中心──矽谷,以當地高中生及大學生為對象,辦理一場以「AI時代的必備能力」為主題的研究會。透過這場活動,我和許多學員對話,獲得許多啟發。
本書將運用這份經驗,預想二○二○年的未來,屆時AI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儘可能不使用專業術語,並配合淺顯易懂的例子,告訴大家:我們該如何改變工作方式、以及需要哪些能力與技能(第一堂課將詳細說明為什麼是二○二○年)。
本書分為五堂課。第一堂課,從目前AI進化到什麼程度切入,介紹你我身邊的科技尖端案例。第二堂課,說明為了在AI時代存活,現在該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分為(1)業務、服務類(2)製造類(3)技術類(4)行政、管理類,並具體敘述。與其討論十年後不確定的未來,更希望讓各位得到工作啟發,了解如何改變目前的工作。
第三堂課,敘述AI時代領導人所需具備的能力。跳脫二十世紀的工作方式,與科技攜手合作的組織領導人,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我將介紹擔任組織開發顧問時經手的實例。
第四堂課,介紹在AI時代活出自己,幸福工作的參考範例。我將介紹打破藝人框架,自由拓展活動的西野亮廣;統率研究者集團Leave a Nest的科學家丸幸弘,以及在岡山縣的山裡赤手空拳捕獲大虎頭蜂和山豬的捕蜂專家熱田安武。
這三位不同領域的人士,都誠實面對自己的理想人生。他們的工作方法就是他們的「人生方式」。但願各位可以在他們身上得到啟發。
第五堂課是總結。我將談談自己對生活的想法,協助各位當個幸福工作與生活的人。科技進步的腳步永不止息,請大家一起思考:在時代變化的洪流中,我們該如何幸福工作。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