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原文第十版)
- 
          85折 680元
800元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30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 折抵無上限
 
- 
          分類:中文書>考試書/政府出版品>大學教科用書>社會與心理學群追蹤?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Elliot Aronson 、 Timothy D. Wilson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余伯泉
 - 出版社: 揚智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1/07/01
 
內容簡介
本書採廣受歡迎的「說故事取向」(storytelling approach)介紹社會心理學的關鍵概念,讓研究和生活連結。原作者Elliot Aronson、Timothy D. Wilson和Samuel R. Sommers根據豐富的研究和教學經驗,讓經典研究推動社會心理學的未來。第十版除了更新參考文獻,也增添以學生為中心的特色教材,幫助學生瞭解如何把所學應用在生活中。
目錄
	關於作者 i
	原  序 iv
	譯  序 ix
	 
	CHAPTER 1 社會心理學導論 1
	社會心理學的定義 3
	情境的威力 11
	解讀從何而來:人類基本動機 18
	為什麼要研究社會心理學? 23
	摘  要  25
	測 驗  26
	 
	CHAPTER 2 研究方法:社會心理學家如何進行研究? 29
	社會心理學:實徵科學 30
	研究設計 34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新疆界 54
	社會心理學的倫理議題 56
	摘  要 60
	測  驗 61
	 
	CHAPTER 3 社會認知:我們如何看待社會世界 65
	自動駕駛:低費力的思考形式 67
	自動式思考的類型 78
	社會認知的文化差異 89
	控制式社會認知:高費力的思考形式 92
	摘  要  102
	測  驗  104
	 
	CHAPTER 4 社會知覺:我們如何瞭解別人 107
	非口語溝通  109
	第一印象:快速但持久 117
	因果歸因:回答「為什麼」的問題 124
	文化與社會知覺 140
	摘 要  148
	測 驗  149
	 
	CHAPTER 5 自我瞭解:在社會脈絡中認識自己 153
	自我概念的起源和性質 154
	自我知識 160
	自我控制:自我的掌控功能 181
	印象整飾:世界是個舞台 184
	摘 要  188
	測 驗  189
	 
	CHAPTER 6 認知失調與維護自尊的需求 191
	認知失調理論:保護我們的自尊 193
	認知失調理論的進階與延伸 215
	關於失調與自尊的最後想法 221
	摘 要 228
	測 驗 230
	 
	CHAPTER 7 態度和態度的改變:影響想法和感覺 233
	態度的本質與根源 235
	態度何時能預測行為? 242
	態度如何改變? 248
	廣告的威力 262
	抵抗說服性訊息 269
	摘 要 274
	測 驗 276
	 
	CHAPTER 8 從眾與服從:影響行為 279
	從眾:發生的時機與理由  281
	訊息式社會影響:知道何為「正確」的需求  284
	規範式社會影響:被接納的需求 293
	從眾的策略 309
	服從權威  318
	摘 要  332
	測 驗  334
	 
	CHAPTER 9 團體歷程:社會團體的影響 337
	什麼是團體? 339
	團體中的個人行為 347
	團體決策:三個臭皮匠,真的勝過一個諸葛亮? 357
	衝突與合作 370
	摘 要  379
	測 驗  381
	 
	CHAPTER 10 吸引力和關係:從最初印象到長期親密 383
	如何預測吸引力? 385
	數位世界的人際連結 402
	愛情與親密關係 407
	評估關係:滿意度和分手 416
	摘 要 426
	測 驗  427
	 
	CHAPTER 11 利社會行為的基本動機:人們為何助人? 429
	利社會行為的基本動機:人們為何助人? 431
	個人特質與利社會行為:為何有些人更常助人? 441
	利社會行為的情境因素:何時人們會助人? 448
	如何增加助人行為? 460
	摘 要 464
	測 驗  466
	 
	CHAPTER 12 攻擊:為何我們會傷害別人?能防範嗎? 469
	攻擊是天生的?學習來的?可選擇的? 471
	社會情境與攻擊 486
	媒體暴力 493
	如何減少攻擊行為? 500
	摘 要 511
	測 驗  515
	 
	CHAPTER 13 偏見:原因、後果和對策 517
	定義偏見 519
	偵測隱藏的偏見 532
	偏見對受害者的影響 537
	導致偏見的原因 541
	減少偏見 552
	摘 要 563
	測 驗  565
	 
	CHAPTER 14 運用社會心理學帶來改變:維持永續未來 567
	社會心理學的應用研究 571
	運用社會心理學實現永續未來 575
	快樂與永續生活風格 584
	摘 要 590
	測 驗  591
	 
	CHAPTER 15 社會心理學與健康 593
	壓力與人類健康 595
	因應壓力 606
	預防:促進健康行為 611
	摘 要  614
	測 驗 615
	 
	CHAPTER 16 社會心理學與法律 617
	目擊證人的證詞 619
	陪審團:團體歷程的運作 632
	摘 要 637
	測 驗 638
	 
	專有名詞  641
序/導讀
	譯者序
	
	本書第一作者E. Aronson是素享盛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亦是L. Festinger在史丹福大學指導的得意門生,平生致力於將實驗結果用於解決社會問題。本書另兩位作者也是實驗派社會心理學家,分別專攻不同領域。E. Aronson亦主編了三巨冊的《社會心理學經典論文集》,收羅了百年來對西方社會心理學具有重要貢獻的原始論文,這些經典論文均值得加以中譯,但實非民間所能推動。不過,立基於這三巨冊的經典論文所撰寫出來的教科書,卻是譯者特別挑選翻譯此書的第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主要獎項分為研究貢獻獎、教學貢獻獎、寫作貢獻獎,E. Aronson是美國心理學會一百多年歷史中,唯一獲得三大獎的學者。E. Aronson雖然是實驗派學者,卻無實驗派的技術匠氣,反而深具社會思想,而且說故事能力很強。本書的特色是:“story-telling approach. Social Psychology is full of good stories.”,這是譯者挑選翻譯本書的第二個重要原因。閱讀本書可啟發你發現台灣與華人社會的有趣故事。
	
	台灣社會心理結構的基調是傳統華人文化與美國文化的衝突混合,台灣人面臨巨大的社會心理斷層與不安,一邊是華人情境中心文化的糾纏拉扯,一邊是西方個人中心文化的「橫材舉入灶」無可迴避,展現形式主義與無法安身立命(余伯泉,2014)。本書最新版不斷提醒讀者:美國是個人主義文化,不同文化會產生文化差異,並初步介紹「緣」、「人情」等華人社會概念。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台灣本土心理學已經有相當豐盛與深入的進展,例如英文版《華人心理學的基盤》(Foundations of Chinese Psychology;Kwang-Kuo Hwang黃光國,2012)等,發現更多台灣與華人社會的故事。
	
	翻譯是一項知識移轉,讓台灣社會瞭解外來知識,講究信實暢達。翻譯也是一項眾志成城的工作,不講究單打獨鬥。本譯文的出版必須感謝多人的合作,但主要的翻譯理念與譯文由譯者自行負責。本書的參考文獻,過去採用紙本印出,本版採用網路提供,與試題解答一併放在揚智閱讀俱樂部的教學輔助區中,並提供QR code掃描。專有名詞儘量沿用張春興與李美枝兩位教授過去的用語,有些部分則加以調整。
	
	《社會心理學》的中文版於1995年由揚智文化第一次出版,1999年由弘智出版社出版第二版,2011年回歸揚智文化繼續出版第七版(2010原文版),2015年出版第八版(2013原文版),2019年出版第九版(2016原文版)。第一譯者於1995年出版時的理想,中文版持續更新與美國大學英文版同步,這個理想竟忽忽實踐二十六年,或許是台灣學術翻譯史的特例之一,感謝揚智文化公司葉忠賢先生的堅持。
	
	本書最早譯者李茂興係台大工學院高材生,政大企管所碩士,中英文造詣甚佳,經本書第一譯者引介,大量貢獻於心理學與研究方法學術翻譯,卻在2011年出版第七版前因故離世,令人惋惜,特為之紀念。本書四位譯者均曾在台灣大學受業於國家講座教授黃光國門下。心理學「本土化與華語化」是一體兩面。
	
	本書譯文疏漏之處,尚祈見諒,並歡迎斧正。
	
	余伯泉、陳舜文、危芷芬、余思賢  謹誌
	2021年5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