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你幸福一輩子:史上最長80年指標研究,揭露快樂到老的智慧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史上最長80年哈佛研究,追蹤個案超過800人
首度揭開創造幸福、快樂到老的人生密碼
老年就像照顧秋日花園,完成收穫,並細心做好讓花園過冬的準備。
老年的意義是去愛、去工作、學習昨日不知道的知識,並與所愛之人共享寶貴時光。
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自1938年啟動,迄今持續進行,是史上最長的社科研究計畫。這項研究有如探索老年的豐富礦脈,讓後人循跡前行,並指引我們:「老的意義為何?」「如何幸福到老?」
不必含著金湯匙,也能幸福一輩子
◎哈佛研究小啟示
曾經遭遇不幸,不代表一輩子都會不幸福。
不把自己當病人,生病也可以享受生活。
50歲的婚姻和人際關係,可以預測80歲的生活滿意度。
退休後交新朋友、學新東西的快樂勝過退休金。
50歲開始還來得及!只要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便能老得健康有活力。
「老得好」的重點是原諒、感恩與喜悅。
名人推薦
讀者推薦
「年老如果是一種創作,我們都正在提筆書寫。」我確實是這樣相信,而且也確實是這樣實踐。以創作的心情迎接七十歲的到來,反而充滿了期待。而在期待之際,正好顯示自己還是擁有夢想。──陳芳明(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目錄
推薦序 年老,也是一種創作 陳芳明
1.成人發展研究
2.一切皆與成熟有關:社會與情緒成熟
3.過往與過往的重要性
4.傳承:成功老化的關鍵
5.意義的守護者
6.完整:死神別驕傲
7.健康老化:二探成功老化
8.退休、遊戲與創造
9.智慧會隨年齡增長嗎?
10.性靈、宗教與老年
11.人真的會隨時間改變嗎?
12.正向老化:再次叮嚀
附錄
謝辭
參考資料
序/導讀
序
年老,也是一種創作
陳芳明(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察覺自己也開始參加高齡族群,可以強烈感覺一個全新的時代就要降臨。年輕時面對自己的祖父祖母,中年後也面對自己的父親母親,似乎覺得他們與我的距離越來越遙遠。當他們跨過五十歲之後,便慢慢把自己關在封閉的世界裡。那種看不見的隔閡,總是帶給我些許悲傷。特別是父親,他曾經在商場睥睨四方,而且相當健談。他那種開朗的性格,似乎也遺傳到我的身上。只是他們把自己關起來的時候,帶給我非常巨大的失落感。但是最讓我傷心的是,母親晚年患有失憶症。她從記憶模糊,一直到無法與自己的子女溝通,只有短短的兩年,之後就完全躺在病床上,再也無法言語。家族長輩表現出來的加速老化、加速退縮,確實使我的內心產生非常大的衝擊。在母親的病床前,我暗暗告訴自己,未來逐漸老化時,絕對不要複製他們的模式。
去年我跨過七十歲時,走在校園的楓香步道,可以感覺習習晚風襲來。這一條山路是我所熟悉,也是我在冥想時刻的最好祕密基地。有時停足下來時,扶著樹幹,我瞭望著山下的木柵小鎮。這一片開闊的風景,似乎也是我心境的寫照。從暗紅的晚雲到暗綠的山巒,是那麼友善地圍攏過來。站在那片風景前面,我在內心與自己對話。有時也不免會去回想,我跨過二十歲時的生命風景。那已經是半個世紀以前的記憶,一位歷史系的學生開始閱讀現代詩,也慢慢接觸西洋音樂。那種知識上的啟蒙,藝術上的啟蒙,甚至政治上的啟蒙,都在那段時刻發生。那時從來不知道什麼叫作恐懼,當然也不知道什麼叫作遲疑。我擁抱自己的青春,可以感覺到血脈裡的壯志不已。
站在校園的山邊,往往是我冥想的時刻。不僅僅是在回顧自己曾經走過的道路,而且也不時展望正在浮現的未來風景。年輕時不知什麼是恐懼與遲疑,現在年老時似乎也是這樣。我總是追問自己,有一天年老如何與自己相處。七十歲,距離生命的峰頂確實不遠,我卻還是懷抱著樂觀態度,見證著時間逐漸遠逝,也逐漸老去。某些神祕的時刻我訝然發現,自己還可以與從前的青春靈魂對望。就像我在二十歲的時候,深夜裡規劃著一首即將誕生的詩。如今,我也一樣在深夜裡仰望著星空,正在籌劃自己的下一本書。
當我開始閱讀《哈佛教你幸福一輩子》,我訝然發現,這個世界與我一樣的高齡者,對自己的生命還是充滿期待。閱讀之際,我不免發出會心的微笑。原來這個人也跟我一樣。我從來未曾擔心過,有一天我會怎樣離去,或是我會如何纏綿於病榻。尤其在書裡看到一段智者艾德伽對李爾王所說的話:「人應耐心忍受天命安排/怎麼來,也怎麼去:生死自有時。」其實那也就是我的心境,但並不是忍受,而是欣然接受。
曾經在給郭強生的書《我將前往的遠方》寫推薦詞時,我說:「年老如果是一種創作,我們都正在提筆書寫。」我確實是這樣相信,而且也確實是這樣實踐。把年齡視為一種不同階段的創作,就會不斷感覺到生命具有太多不同的風格。以創作的心情迎接七十歲的到來,反而充滿了期待。而在期待之際,正好顯示自己還是擁有夢想。而這也正符合我與自己學生的互相共勉:「不要放棄做夢的能力。」
我以著歡喜的心情閱讀這本樂齡學,總是在翻閱之際,往往帶給我靈光一閃。在地球的什麼地方,在太平洋對岸的另一個城市,有一群與我年齡相同的人,他們每天都懷抱著樂觀態度,迎接陽光從窗口投射進來。新的一天又是我開始創作的時刻,也許不知道要完成怎樣的內容,但是在全心創作之際,就強烈察覺自己的夢想正在翻新。
2018.4.19 政大台文所
試閱
瑞士哲學家亨利.艾米爾寫道:「明白如何變老是最高層次的智慧,也是生命這門偉大藝術中最困難的一章。」我們見過活力充沛、懂得將智慧傳承給下一代的曾祖父母,並對他們的養成之道感到好奇。我們想知道他們的過去,他們過去的經歷,或許能讓我們瞥見自己的未來。當然,這種事沒有標準答案,不過如果想了解「成功老化」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得向長者請教他們走過的路。
老年如同危機四伏的地雷區,如果你看見成功離開的腳印,就跟著踏在上頭。
哈佛大學的〈成人發展研究〉可說是全球歷時最久的長壽研究,本書即是依據此一研究提供讀者成功老化的範本。半世紀前,〈成人發展研究〉根據各種身心健康條件篩選出研究對象,從青少年時期追蹤到去世,讓本書得以將完整成人生命週期呈現在讀者眼前,有理論架構,也有數據資料,帶各位了解為何有些長者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有些人則沒這麼幸運。
〈成人發展研究〉提供可靠的重要資料,讓我們明白何謂「成功老化」,以及怎麼做才能達到那樣的境界。提到「老化」,大家不都聯想到失去、身體機能衰退、行將就木,而「成功」則是獲得、意氣風發、過著有滋有味的生活。然而事實上,要是並未罹患腦部疾病,多數長者一直到死前最後幾個月,依舊感到自己過著相當幸福的日子。老年人不但憂鬱比例低於整體人口,在其因病去世前,多半也並未罹患造成失能的疾病。
我們猜想某些長壽長者的人生一定是出於某種神祕難解的原因,才能如此活力驚人。〈成人發展研究〉中的年長者似乎就是靠著不斷重新打造生命,戰勝不可避免的老化危機。他們使自己驚奇,也使我們驚訝。碰上憂傷、失去、挫敗的時刻,許多人依舊讓我們相信他們過著極富意義的生活。他們承認人生路不好走,但從不忘記希望走下去的理由。
斟滿愛的酒杯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寫道:「唯有深切去愛,才能承受巨大傷痛;也唯有持續深切去愛,才能治癒巨大傷痛……憂傷永不致命。」失去我們記得曾愛過或被愛的人令我們落淚,但不會生病。因此,我們年老時,人生變成所有我們愛過之人的集合,別把任何一人拋在腦後。
人生下半場的任務之一,就是找出自己上半場愛過的人,因此找回失去的愛,是過去影響現在的重要方式。由於談論逝去的愛,遠比讓人走入心房容易,心理治療有時過分強調目前的憂傷,未能協助病患記住過往的愛。輔導人員有時會忘記,哀痛的心理動力輔導重點,通常比較是紀念逝去的愛,而不是說再見。
靈長動物的大腦用途是留住愛而非放手。
我們在一生中也同樣經常「發現」先前遺忘的愛。我們愛過的人,不會完全被忘掉。那是記憶的好處,也是詛咒。憂傷令人心痛,但要是不存在心理衝突,不會使我們生病。此外,如同河川侵蝕可讓埋藏的地層見到日光,生活帶來的侵蝕也會讓先前被痛苦、憎恨與不成熟所掩蓋的愛的救贖記憶,重新湧上來。
重點是重新找到這份愛嗎?或這是個可以反覆紀念雙方情誼的機會?就像腦中有個充當燭臺的空酒瓶,酒或許是生命中一開始帶來溫暖的東西,然而酒喝光了,只剩冰冷空玻璃瓶還在。直到我們在回憶之中,重新點燃飲酒作樂的蠟燭。蠟油滴下時,蠟燭成為溫暖象徵,在燃燒之中幻化成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生氣勃勃,帶著新溫暖。
早年的愛或許「逝去」了,因為它們被視為理所當然,不曾被回頭看一眼,然而回想與再次提起,讓過去的愛益發鮮明與真實。
向孩子學習
人不是老了自然就會成熟,畢竟乾旱會毀掉即將成熟的小麥,質地不佳的軟木塞會毀了一瓶波爾多美酒的熟成,脛骨痛讓熱門賽馬冠軍變成一匹劣馬。如果要順利老去,不碰上意外、疾病或社會災難,就需要一定程度的好運。
成功老化的要素是不斷學習新事物,以及不斷讓人生出現新的人。只講得出自己的孩子向父母學到什麼的人,很少能做到「傳承」,老化狀況也不是很好。而從下一代身上學到最多東西的人,往往也是最會照顧下一代的人。
無法做到傳承的男女,不允許家庭角色反過來。被問到「從孩子身上學到什麼?」時,好幾位〈成人發展研究〉成員吃驚的重複問題,想確認自己聽懂了,接著說出孩子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有的答案更可悲。一位非常不快樂的女性被問到從孩子身上學到什麼,回答:「我慶幸我只生了一個,我不適合當媽。」替李爾王帶來悲劇的性格缺陷之一就是無法向孩子學習,不但聽不進三女兒寇蒂莉亞的委婉勸誡,也聽不懂大女兒高納里爾陳述的事實:他的騎士人數太多、貪贓枉法、目無法紀。女兒告訴他之後,李爾王的回答是:「……你在說謊:我的人都是一時之選,百裡挑一。」然而實情是他帶給女兒養一百個鬧事蠢貨的負擔。
多數做到傳承的男女則了解這個問題,懂得雙向付出,照顧孩子,也從孩子身上學習。有位女性告訴我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缺乏肢體接觸,但兩個成年兒子都習慣走向她、擁抱她。「沒有孩子前,我不曉得自己缺少什麼。」另一名女性回答,她從孩子身上學到「新展望……我們每個人都由自己遇過的所有人組成。」那位女性以非常簡單的一句話,總結我心中成功老化最關鍵的特質:敞開心房,接納他人具有療癒效果的希望、力量與經驗。
多唱一點、多笑一點
安娜.羅浮示範了作家林白夫人的名言:「愛的種子必須永恆重複播種。」羅浮是寡婦,一生不乏悲劇遭遇,出身窮困家庭,曾遭受暴力攻擊,目前視力逐漸惡化、手有關節炎問題,但一點都不像病人,依舊熱愛生活。「醫生說我還會活很久,說我體內有許多青春活力,希望事情真的如他所說,因為我熱愛生活。」
她目前最重要的活動是:「透過教會與他人分享自己,協助他人。如果我每天不做點事幫助他人,晚上會良心不安。」她會開著亮黃色福斯兔子汽車,協助慈善活動,今晚會帶晚餐給鄰居,她是年長的同儕中唯一還能開車的人,也喜歡當社交圈中的司機。她說自己剛載朋友去看醫生,再來還要在女兒夫妻享受週末時,幫他們帶三個年紀還小的孩子。
羅浮說自己對孩子的影響是:「他們全都很正面,全都熱愛生活。」她所有的孩子都奉行「樂於工作」的工作信條。羅浮開心講起在她幾個孩子目前居住的地點,她在那些地方全都有朋友,也因此她去看孩子時,可以和新朋友一起共進午餐。羅浮努力親近所有孫子,每年探望散居各地的孩子一、兩次。她說:「我女兒都是很好的母親,兒子都是很好的爹地。我從大兒子身上學到如何與人相處、如何看到每個人好的一面,學到耐性與愛人,找出他們好的一面。大女兒教會我自制,說話前最好先經過腦袋。小女兒總是開開心心,待人溫暖,讓我微笑。她會唱歌,要我也跟著一起唱。我喜歡唱歌,但再也不唱了,因為我一個人在這裡。我希望自己多唱一點。我以前做家事會哼歌。他們幾個孩子全都給我帶來啟發(inspiration)。」
「inspiration」一詞其實是個隱喻,字面意思是「吸入」,我們靠著讓他人進入得到鼓舞:進入我們的肺部、我們的五臟六腑、我們的心。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