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11個暖心對話練習,走進孩子的心

看懂彼此真正的需求 這個能力現在就開始培養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會員好評 ★★★★★(4)
  • 13個人喜歡
  • 79 300
    380

出版情報

掃除負面溝通地雷,讓育兒之路悠然怡人

2023/05/11 每一位初為人父為人母者,想像中的親職模樣應該都是溫和而理性的溝通,對話中充滿母愛父愛的粉紅色泡泡。但養育孩子的現實生活卻總是波濤洶湧,看到孩子哭鬧耍賴、常規脫序、手足吵架、逃避功課作業、不負責任……心中的怒火總是一秒引爆。回想親子相處時光,捫心自問,應該很少父母能有自信的說出,從未有過怒吼的時候──不管是真的吼出來,還是在心裡孟克吶喊。是的,育兒之路迢迢,路途之坎坷辛酸,為人父母者應該都能懂。 《媽媽的說話練習》作者不僅是位擁有十七年經驗的國小老師,更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懂得那些因為溝通無效或生活繁忙與時間壓力下,忍不住脫口而出的負面話語,更懂得在那之後瞬間感到懊悔萬分的矛盾父母心,因為她也曾經是這樣的母親。會好好坐下來與孩子談話,但有時也會心不在焉的回應孩子;雖然也想好好勸說,但實際上嘮叨的時候比較多;想要總是與孩子談天說笑,但也有生氣說重話的時候。期許自己溫柔的與孩子對話,但很多時候力不從心…… 於是她仔細觀察周遭親子互動與教育現場的各種對話,發現幾乎所有對話都充滿著指示、確認、禁止、命令等負面訊息,不僅無法真實的傳達想法,更容易引起彼此情緒衝突。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將真正的心意傳達給孩子,達到有效溝通呢?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正確答案,但她相信一定有些話術可以溫柔、美好的表現心意。於是像尋寶一樣,找出那些可以表達認同、正面、充滿感情的話語,而這些言語的背後所傳達的信念一致,就是「尊重」。 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進而對自己產生認同與自信,這樣不論遇到困難或挫折,不論內心是否充滿負面情緒,多半都能先緩和下來試著聆聽,親子間也更能達到有效溝通。許多親子教養書著重在理念傳達,然而這本書更著重在「怎麼進行」。的確,我們希望孩子藉由練習熟練課程,那麼我們是否也願意花時間藉著練習,熟練讓孩子更能感受到愛的說話之道呢? 書中透過三個步驟循序漸進,簡明易懂的說明與充滿同理的情境舉例,帶領忙碌的父母掌握重點時,同時也深深感受到:「啊~原來我不孤單。」原來作者也正對著讀者施展說話的魔法呢!先用充滿同理的認同,再找出對方行為中值得肯定的態度或價值,接著用溫暖的話語提出忠告。這就是充滿愛與尊重的對話三步驟。 其實不光是親子關係,在婚姻關係、朋友之間,甚至職場上,任何與人溝通的場合與情境,都適用這三步驟溝通。當然,要改變多年累積的說話習慣並不容易,但只要願意開始,透過附贈的練習手冊寫下紀錄,相信三十天後的關係一定有很大的不同。而當不小心又回到負面的說話方式時,同樣可以透過三步驟強化愛與尊重,彌平誤會與不快,很快又能回到溫暖正向的關係。 回想一下,今天早上對孩子說了什麼話,又是怎麼說的呢?孩子回饋的表情是愉快的嗎?說話是需要練習的,但只要願意開始,一定能從孩子的笑容中獲得回饋,讓育兒之路上不再地雷不斷,而是讓親子悠然同行的舒適怡人風景。

金石堂好好聽

曲目

聽全部
  • 1 愛瑞克導讀

作者/書店員導讀/名人導讀

親愛的爸爸媽媽,您與孩子的對話模式,是否仍停留在各說各話沒有交集呢? 其實你本身就有許多與孩子互動的好方法,只是你不知道,在親子關係中,真正看懂孩子的需求,溫柔的問:「親愛的,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 與孩子的心真正的靠近。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一鍵選好開學文具懶人包,適合快速返校採買、50元電子禮券現領現折!↓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原來關係中最親近的片刻,
是我們能夠看懂彼此真正的需求,
然後溫柔地問:「親愛的,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呢?」
而這個能力,我們從現在就可以開始培養。

這本書為孩子而寫,更為成為大人的你而寫。

我們教養孩子常處在「打地鼠」的模式,問題來一個打一個,卻不知道這樣只能見招拆招實在很心累。而我們與孩子的對話模式,是否仍停留在各說各話、各自表述卻沒有交集的狀態中?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說:「你本來就是很努力、也很棒的大人!」其實你身懷許多與孩子互動的法寶卻不自知。先從改變觀點與視角開始,你也可以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透過與孩子有效的對話,成為一個身心安定的大人。書中各種方法與練習,也適用於任何你想好好溝通、好好說話的對象!

※內附「超實用!心理師教你正向對話100則」,秒拉近心理距離,大人小孩都適用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心暖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李儀婷(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
林怡辰(國小教師/未來大人物教育類得主)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博士、美國執業諮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JOJO(KISS Radio電台主持人)

如同作者所言,移動腳步,調整角度;讓我們轉個彎,繞個路,擺脫僵化的思考窠臼。親子之間是可以很優雅地享受芬多精,漫步在林間,好好地感受、陪伴孩子在成長中的春夏秋冬。──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這是一本幫助父母打破藩籬,並且重新建造一條簡單、易懂的親子溝通捷徑之書。……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父母輕輕牽起自己的手,陪自己走一段成長的路。──李儀婷(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

胡展誥心理師的《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很適合心理疲累、需要療癒、重新打氣的你,翻開新的一趟旅程,在教育教養上,重新裝備能量方法,再注入光。──林怡辰(國小教師/未來大人物教育類得主)
 
看到這本書,內在感覺溫暖又有希望。……也許,他連結了他曾經接受過的,「他相信我辦得到」,把這份相信也傳遞給讀者,交由各位以各自的創意,實現這本書的精髓要義。──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展誥在這本書中,用他清晰且條理分明的語調,協助我們猜解並覺察生活當中的種種事件,還有這些事件背後的觀點來自於哪裡。……在與孩子、與內在的自己對話上,也會看見不同的可能。──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我很感謝,展誥寫出了這本書,讓世上更多的大人,知道如何貼近孩子的內在,而願意採取溫柔的姿態和語言對待孩子。同時,也在閱讀中看見自己成長過程中,那些沒被理解的苦,而有機會重新溫暖地傾聽自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我很喜歡展誥的文字。閱讀他的書寫,以及讀著他文字中的故事,我往往能看見這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於是原本說不出口的,突然有所領悟;被懂得之後,開始明瞭該如何前行。──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心理師以自己的諮商專業,在書中提出了許多觀點與提問,引發我們產生自省與審視的自我對話,突破框架的束縛,漸漸地看懂內在。──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推薦文】
優雅漫步在親子關係的森林裡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走進名為親子關係的森林裡,我們往往只瞧見孩子行為表現的那些樹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配合自己的想望,但見樹不見林,讓彼此總是陷在衝突、疏離中,陌生感籠罩,關係漸行漸遠。
我們迷失在森林裡,困在教養的沼澤中,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心裡深深懷疑,這些年來自己在教養上的努力,為何走到如此的境地,讓彼此苦不堪言。
如同作者所言,移動腳步,調整角度;讓我們轉個彎,繞個路,擺脫僵化的思考窠臼。親子之間是可以很優雅地享受芬多精,漫步在林間,好好地感受、陪伴孩子在成長中的春夏秋冬。
別再以外在的表象來認定孩子,試著好好的理解與關照他/她的內心,一顆等待被了解、接納、同理,而逐漸獨立、茁壯與成熟的心靈。

【推薦文】
一趟教育教養的心之旅程
林怡辰(國小教師/未來大人物教育類得主)

教學生涯一對多的時間壓力,難免無力;教養孩子的長時間馬拉松,處處是修行。而胡展誥心理師的《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很適合心裡疲累、需要療癒與重新打氣的你,帶你翻開一趟心的旅程,在教育教養上,重新裝備能量方法,再注入光。
書中有大量的實務經驗加上專業技能,先打破我們看孩子的慣性框架,是為了孩子,更是為了我們自己。就像一個陪在身旁的教練一般,幫著練習,跟著陪伴,看見你的無力、失望、自責和無奈,再幫你看見孩子失衡的是表面,核心則需要我們理解。他讓一個孩子學會愛自己,賦予歸屬感,提升價值感,建立希望感,讓光亮也住進孩子心裡。這本書裡還有具體操作方法,有情境、句型、實用對話句。
我們和孩子的故事,永遠都來得及,永遠都可以改寫。就從這本《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開始。

【推薦文】
從對話中,看見不同可能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你有意識到自己的「觀點」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嗎?比方說同一件衣服,有人覺得上面的格子花紋看起來像棋盤,有人覺得比較像綠豆糕,這其實就是一種觀點。
尤其是在和孩子的互動過程裡面,我們經常會忽略掉自己的觀點如何影響到孩子,而孩子是很敏感的,在意識到父母有一些「無論如何也無法改變的想法」的時候,一開始還會嘗試討價還價,後來,就慢慢不說出自己的需求了。於是你就會發現,你的孩子為什麼不跟你講話了,並不是因為他不說了,而是因為他覺得說了也沒有用。
展誥在這本書中,用他清晰且條理分明的語調,協助我們猜解並覺察生活當中的種種事件,還有這些事件背後的觀點來自於哪裡。當你嘗試調整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來看同一件事情,你會因為這個彈性而獲得更寬廣的空間,在與孩子、與內在的自己對話上,也會看見不同的可能。

【推薦文】
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同行前輩告訴我,一個好的心理師,在案主心中是不分性別的,他們常常是融合著父性堅強與母性溫柔的綜合體。在我心中,這種人便是所謂「溫柔而堅定」的心理治療者。
我很喜歡展誥的文字。閱讀他的書寫,以及讀著他文字中的故事,我往往能看見這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在閱讀的過程中,過往傷痛被輕輕揭起,卻好像遠在彼端的展誥作家用他的真誠,「溫柔而堅定」地托住了我們心底的這些創傷。於是原本說不出口的,突然有所領悟;被懂得之後,開始明瞭該如何前行。
說不出口的,原來都是成為自己生命歷史中的一部分而已。你聽懂了嗎?

【推薦文】
突破框架束縛,看懂內在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頭一次,被作者的序給深深地打動。每一個人的行為背後,往往有著原因。在親子關係之中,我們對於孩子的某些事情感到莫名的糾結,可能都跟自己過往的傷痛有關,只是不知道罷了。但是,「不知道」不代表「不重要」,如同這本書的書名「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看懂」。
胡展誥心理師以自己的諮商專業,在書中提出了許多觀點與提問,引發我們產生自省與審視的自我對話,突破框架的束縛,漸漸地看懂內在。當我們越能夠先了解自己,往後在育兒的路上,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也會更小,也能更加自在並如實地與孩子相處,理解孩子的內心,建立更緊密的親子關係。

作者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2620號)

徜徉於府城台南,每一天的工作與生活都像是在旅行。

現任台南市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外聘督導、永齡基金會希望小學諮詢委員、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附中合作心理師。近年來投入在創傷知情與正念療癒的領域,希望以簡單的文字,為人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因為喜歡說話,所以也寫了幾本書:《遇見,生命最真實的力量》(2016)、《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2017)、《修補生命的洞》(2018)、《擺脫邊緣人生》(2019)。

繪者簡介

Pirdou林柏辰

現居嘉義,Pirdou插畫與「天天好事」系列角色創作者。希望用畫畫串起每個好事發生的瞬間,讓好事們像星星一樣,點亮你的每一天。

作品網站:www.behance.net/Pirdou

序/導讀

【自序】期待被理解的心

直到現在回想起來,臉頰似乎還殘留著一股隱約的灼熱。那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情了。

失序的開端
屏東,鄉下沿海漁村的一所小學。
炎炎夏日的午後,適逢學校月考,整座校園靜默無聲。教室裡的小朋友正埋頭寫著國語科試卷,有些小朋友振筆疾書;有些臉上寫滿焦慮與無助;有些早早就呈現放棄的狀態。靜默讓人對於時間產生一種扭曲感,有些人覺得特別快;有些人覺得考試時間漫無盡頭。
終於,下課鐘聲響起。三年級的教室裡,監考老師提醒大家停筆,小朋友們乖乖地依照老師的指令,將考卷從最後一位同學往前傳。只有一個小男孩像是沒有聽見鐘聲、沒有聽見老師的指令,依舊咬著筆桿,埋頭苦思考卷上的試題,就連監考老師已經抱著考卷走到身邊,他也渾然不覺。
「他是白痴嗎?連交考卷都不會喔?」年約六十歲、穿著白襯衫與西裝褲、一頭灰白捲髮的男老師似笑非笑地問旁邊的小朋友。
「老師,他是我們班的第一名耶。」班上同學連忙解釋。
「不是白痴喔?那就是在作弊了。」男老師說著,一手將小男孩眼前的考卷用力抽走,「喂!不要再作弊了。」
「我沒有在作弊,我是在想答案。」隨著眼前的考卷突然被抽走,小男孩的注意力才終於回到教室裡,並且直覺地回應老師。
「作弊就是作弊,跟我去訓導處!」老師一手揪住小男孩的手臂。
「我又沒有作弊,為什麼要去訓導處?」面對老師突如其來的舉動,小男孩反射性地用力一揮,撥開老師的手。
在那個年代,這種反應非同小可。高大的老師倏地一巴掌重重甩在小男孩臉上,「頂什麼嘴?沒禮貌!作弊還有臉說話?」
清脆響亮的巴掌不僅打暈了小男孩,也嚇壞了班上的小朋友。
「我真的沒有作弊啊……。」小男孩一陣暈眩,一手摸著熱辣辣的臉頰,滿腹委屈湧上心頭。

被忽略的聲音
站在陌生的訓導處,被眾多身形高大的老師同時包圍著,或許是被嚇著了,無論大家如何詢問,小男孩一概低著頭,閉口不答。
「怎麼不說話了?剛剛不是還很囂張?」看著發抖的小男孩,監考老師破口大罵,將電話扔到他面前,「來,你自己打電話叫爸媽來學校,看要怎麼處理。」
面對這意外的發展,小男孩已經嚇得淚流滿面,只能硬著頭皮打電話給爸媽。
畫面快轉,當時的細節小男生也有些模糊了,只記得後來父母親趕到學校向老師彎腰道歉。父親氣得當場大罵小男孩,而母親則是在一旁難過地掉淚。
「王八蛋,當老師了不起喔!」看著這一幕,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小男孩既難過、又生氣,內心不斷地重複這句話。
那一次月考,他以三百九十八分(滿分四百分)拿到全校第一名,唯一寫錯的題目正是他當時絞盡腦汁、連鐘聲都沒有聽見的那一題。但是站在司令台上領獎時,他絲毫沒有感受到自己考試成績的喜悅,因為他不僅被老師貼上作弊、沒禮貌的標籤,也因為害父母親來學校彎腰道歉而自責不已。
從那時候起,積累在心裡的憤怒、羞愧、自責,逐漸醞釀成對大人的敵意。
他開始在沒有監視器的雜貨店偷糖果;在課堂上想盡辦法搗蛋、吵鬧,讓老師無法專心上課;在搬運營養午餐時偷吃裡面的食物;欺負班上相對弱勢的同學;甚至把一整年的補習費都拿去網咖打電動。
種種失序的行為,像是刻意回應大人對他的誤解:「好啊!既然你們都說我是壞孩子,那我就壞給你們看!」
大人果然開始對他感到頭痛,但越是嚴格教訓,他就越叛逆。

如影隨形的夢魘
然而,小男孩並沒有因此過得比較開心。
從那次事件之後,「考試」成了小男孩揮之不去的夢魘。每次寫考卷的時候,他經常擔心沒有注意到鐘聲,時時刻刻害怕會有一隻突如其來的手掌從後方重重落下。因為害怕被誤會,所以考試時他總是僵直著身體,不敢有任何寫考卷之外的動作,就連呼吸都變得不順暢。
獨處的時候,想起被他偷過巧克力的雜貨店爺爺、無法專心上課的老師、被他欺負的弱勢同學、辛苦工作卻因為他失序行為感到生氣與難過的父母……,內心滿滿的愧疚壓得他快要窒息。
那一刻他才發現,原來破壞課堂秩序、傷害別人並不是他的本意。
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當不成大人口中的好孩子,他還可以做什麼?種種疑惑像是一道難以癒合的缺口,生活的能量與希望不斷地從這個缺口流失,堆疊成難以言喻的匱乏。
隨著成長,那些失序的行為逐漸消失,唯獨面對段考的焦慮依舊如影隨形,後來甚至蔓延到各種大考、面試,以及與老師或主管互動的情境。
每當有人誇獎他功課好、反應快、會主動分攤家務時,他都在心裡否認這些外來的肯定,並且批評自己:「你就是個壞孩子,你騙得了別人,但騙不了自己。」

聽見孩子內在的聲音
多年之後,小男孩在國家高考中以名列前茅的成績考取諮商心理師。他想都沒想就投入學校諮商的工作,陪伴兒童與青少年談話,鼓勵父母長出教養的信心,幫助老師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後來,他下定決心離開薪資穩定的專任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對家長、學校老師的演講與訓練。有時候,他甚至一天連跑好幾場講座,在開車或搭車的途中以麵包簡單果腹。
有一次在電台受訪時,主持人利用廣告時間好奇問他,為什麼投入這麼多心力對家長與老師演講?突如其來的問題讓他頓時溼了眼眶,因為,多年來的努力終於找到了答案。
他摘下耳機、緩緩地說:「如果可以,我好希望小時候的自己可以被大人理解,被接納。」話說出口的那一刻,他彷彿感受到臉頰上那一股隱約的灼熱。腦海中,又浮現了那一個下午,站在訓導處裡低著頭、掉眼淚的小男孩。
他終於明白,原來每一場對教師與父母的演講,都是在幫小時候的自己發聲。他期待透過演講,幫助更多大人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也希望不再有孩子因為被誤解而受傷、挫折。
從2017年到2021年,他講了超過六百場親職教育講座,足跡遍及台灣各縣市,還有上海、廣東、越南與印尼。
現在,他將多年來的諮商經驗整理成文字,成為你手中這本書。書中透過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佐以理解的方向與具體因應策略,陪伴你更了解孩子的內在狀態。
衷心期待來到你身旁的孩子,都有機會被理解、同理,並讓你們之間的溝通更順暢,關係更融洽。
(註:本書提及的案例內容與人物姓名,皆已經過改寫。)

 

【推薦序】

沒有孩子願意讓自己孤單

李儀婷(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

 

這是一本幫助父母打破藩籬,並且重新建造一條簡單、易懂的親子溝通捷徑之書。書中,展誥心理師從既定的框架開始,為父母與老師帶來框架外我們不曾看過的觀點,從細節處去好奇,從理解與貼近去鬆動原本的位置,藉此打破過去我們對孩子的有色眼光。

如果父母看待孩子的目光,始終帶著「難搞」、「頑劣」、「愚笨」、「無藥可救」等標籤,別說孩子沒有改變行為的勇氣,在父母心理上,這些標籤早已經標示著「放棄孩子」的訊息。一個連父母都放棄的孩子,究竟要仰仗著什麼樣的信念,才能抵抗父母以及全世界認定的「不可為」,然後奮力「為之」呢?

如果我們瞭解孩子的心理運作,一個連父母都放棄的孩子,每日被父母以負面標籤評價自己,日子一久,孩子的內在會從委屈轉變為憤怒,然後會非常「認真努力」地扛起父母賜給他的這些「負面標籤」,真正當起一個父母理想中那個「無藥可救」的人。

很多大人或許會覺得這不可能,孩子變壞不可能只因為父母的責罵,而是還有其他原因才能構成孩子變壞。

確實如此,但在孩子尚未青春期前,家庭影響孩子的比例就越高,幾乎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九。父母的標籤,會毀滅一個孩子渴望變好的求生存動力;反過來說,父母堅定的信念,也同樣會幫助一個價值感低落的孩子往上追求的契機。

 

我養育了三個孩子,老大今年小學五年級,過去是一個功課中上,習慣晚睡,早上無法早起的孩子。新學期開始,她突然下了一個決定,要成為一名早起並且用功讀書的人。

從孩子下定決心的那一天起,她每天晚上九點一到就睡覺,凌晨五點半起床,自己安排讀書計劃,自己決定要什麼樣的人生。

我實在很好奇老大的轉變,於是我問老大:「媽媽覺得你認真讀書的精神讓我好佩服,但我很困惑,以前從來沒有要求你的功課,也從來不在乎分數,為什麼你卻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去讀書?」

我的孩子告訴我:「就是因為你從來不逼我讀書,所以當我想讀的時候,我就會非常努力。如果你是一個會逼我讀書的媽媽,我應該只會跟你對抗,每天都會心情不好,才不會像現在一樣認真讀書呢。」

這就是孩子內在的風景,是不是瞧出什麼端倪了?

 

越管教,就離孩子越遠,孩子就越跟父母對抗,這就是家庭影響孩子甚鉅的真正原因。

孩子所有的行為,底層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一如展誥心理師在書中所言,面對孩子的事件時,其實「故事就在那兒,端看你願不願意敞開心房,移動你的腳步,用好奇與溫柔的姿態,去探索故事的細節,以及故事不為人知的核心」。

一旦父母願意去探索孩子故事,親子也就靠近了,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願意使壞,因為那只會讓自己更孤單而已。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父母輕輕牽起自己的手,陪自己走一段成長的路。

 

【推薦序】

他相信我辦得到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個人中心學派的創始者卡爾‧羅傑斯(CarlRogers)曾提到一種建設性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只要持續足夠的時間,雙方都能經驗到心理上的成長。其中一方,至少要具備三種特質:

 

一、一致性(congruence)

二、無條件的正向關懷(unconditionalpositiveregard)

三、正確同理的暸解(accurateempathicunderstanding)

 

接下來,我以我自己的理解,重新闡述這三點。

 

一、一致性

一致性的另一個說法,是真誠。真誠是人際互動當中能滋養信任的關鍵,不真誠的關係則容易產生不安全感與防衛。

所以「真誠」、「一致」常同時使用,在理論上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的交集。一個真誠一致的人,在想像與現實中的自己之間,通常落差有限。

然而想達到真誠一致,需要不斷嘗試靠近自己,或者藉著不斷認識自己,然後慢慢成為自己的動態過程。那麼我們就可以推斷,所謂的「自己」,不是某個靜止不變的實體,而是在充分覺知之後,隨著交融在不同的情境,展現出相應的樣貌。像是扮演不同角色的自己,就可能在相異的情境,採取不同適應性的行動。

但一個足夠真誠一致的人,常可以對關係中的另一方,產生正向的影響力。這裡提到的「正向」,是能藉著自己的覺知,也帶著對方一起向內覺知,並且也讓對方走上拉近理想與現實的旅程。

展誥心理師常以過去的人生經歷出發,順著生命之流回到現在,開展自己的工作與言說。這種不斷梳理、疏通的動作,對內外經驗的一致極其重要。這能培養一個人的敏感度,並且藉著反覆解構自己,進入只觀察不批判的全觀狀態。

 

二、無條件的正向關懷

所謂「無條件」,接近一種非佔有式的看見。不是一個人得要滿足我的期待,或者有什麼樣的成就,我們才認可其存在。

舉例來說,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我們文化中常見的風景──父母只看見孩子的成績,而不是孩子這個人。大部分的人,只能給出有條件的關懷,像成績好才能得到讚許。而少數人,包括父母,連關懷都不一定甘願好好給出來。

要把人當「人」,而非滿足個人需要的「物品」或「工具」。既然是相對於我而存在的另一個「人」,我便能自然地接納,這個獨立的人會有不同於我的想法、情感,以及體驗。

無條件關懷的對象,可以是對方的情緒,但不是行為。情緒本身沒對錯,但情緒如何表現,這常牽涉到面對什麼樣的人、當時在什麼樣的情境,是有條件的。

如果再回到真誠一致來看,展誥心理師除了無條件自我關懷,他同時關懷了孩子,也沒忘了關懷家長。在這種狀態下,彼此的相遇常是人與人之間的會心,不被長幼尊卑的社會位階困囿,自然而然就能實現平等尊重。

 

三、正確同理的瞭解

這本書多次以溫柔的好奇來拉近彼此,對方內在的不一致與不安,能因此緩緩消解。這時常能感受到關係的凝聚力,也就是從「我」走向「我們」,同理越深,雙方內在的同步也就越明顯。

展誥心理師在這邊的努力特別值得欣賞,他提了好幾種理解人的方式。不管是認知上的理解或是情感上的共振,最後真心誠意付出關懷,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次第展開。

同理的完成,別忘了要從對方的口語或肢體表情中確認。少了這樣的確認,我們很可能無意中陷入了自己的想像,又遠離了現實。

 

我跟展誥心理師並不相熟,但看到這本書,內在感覺溫暖又有希望。也許,他連結了他曾經接受過的,「他相信我辦得到」,把這份相信也想傳遞給讀者,交由各位以各自的創意,實現這本書的精髓要義。

 

【推薦序】

每個孩子,都有說不出口的苦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每個孩子,都曾有著說不出口的苦,

每個孩子,也都有著被深刻理解的渴望;

即使長大了,仍是如此!

 

當我還是個諮商新手時,面對被各種煩惱給困住的青少年,我常感到束手無策。我的一位前輩總是這麼告訴我:「試著去貼近孩子的內在,就是了!」

當時,我無法理解,到底什麼是「貼近孩子的內在」?而這麼做,就能幫助孩子解決困境了嗎?我努力去聽見眼前的青少年,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訴說自己的煩惱;我窮盡所學,蒐集一切有助於理解當事人的訊息並試著分析,然而,總覺得,自己離這些痛苦的孩子們,好遠好遠!

接受我諮商輔導的孩子們,大概也是這麼想著的吧!

隨著諮商經驗日漸豐富,我好像漸能掌握箇中要領;似乎,真如前輩所說的,光是貼近對方的內在,就能帶給他力量。

然而,到底如何貼近對方內在呢?

在閱讀展誥的新作《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時,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貼近就是深刻理解,而理解的功夫則牽涉到我們採用什麼「框架」來看待問題。

當我理解問題的框架,和孩子看待問題的框架相去甚遠時,即使知道得再多,仍然是一知半解。反之,當我能放下既有的框架,選擇走進對方的地圖看問題時,瞬間,我們的心靠得好近。

我很喜歡閱讀展誥的文字,和聆聽他的演講一樣,給人溫暖、誠懇,但又帶著清晰的力量。我時常在他的引導下,不自覺跳出既定的思考框架,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看待問題,而能有不同的洞見。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教養這麼難?我會告訴你,這是因為我們總是帶著成見,也就是既定的框架在看孩子的表現,並一再使用舊有且無效的方式應對孩子的問題行為。這讓我們輕易地評價孩子,而不是聽懂孩子在說些什麼;到最後,孩子關上了心門,不再願意與我們分享了。

我曾在臉書上分享一則孩子遇到困難,不願意向大人求助的案例故事。許多讀者在下面留言:

「求助只會被罵,後來就獨自承擔了!」

「說出來又沒人能懂,何必要說!」

看到這些文字,實在心疼。那些沒說出口的,其實是求救訊號;他們多麼渴望被理解,只是,他們已經失去信心了。而這些不被理解的經驗,其實從小就有了:「如果當時有人能懂我,就好了!」

那麼,我們如何去聽懂孩子的苦呢?

展誥在書中告訴我們:問題行為常有著功能,可能是為了達到某些目的,或者,避免某些痛苦。這與我常說的「正向意圖」,可以交相呼應。當正向意圖能被指認出來,對方就會感受到被深刻理解。閱讀這本書,你將學會如何分析與看懂行為背後的功能。

其實,這些功能不外乎是要滿足人的內在需求。書中提到,有三個特別重要的核心需求,也就是幸福三元素,分別是「歸屬感」、「價值感」與「希望感」。在本書自序中提到那位考試時間到了仍埋口苦思、堅持作答的孩子(我想,其實就是展誥本人吧!),或許正有著「價值感」的迫切需求;因為,就差那一題,他就拿到全科滿分了!

我很感謝,展誥寫出了這本書,讓世上更多的大人,知道如何貼近孩子的內在,而願意採取溫柔的姿態和語言對待孩子。同時,也在閱讀中看見自己成長過程中,那些沒被理解的苦,而有機會重新溫暖地傾聽自己。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9337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21*14.8*1.5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4 則好評)
  • 90********448 說:
    2023-02-20
    這是一本幫助父母打破藩籬,並且重新建造一條簡單、易懂的親子溝通捷徑之書。書中為父母與老師帶來框架外我們不曾看過的觀點,從細節處去好奇,從理解與貼近去鬆動原本的位置,藉此打破過去我們對孩子的有色眼光。
  • 22********228 說:
    2023-02-20
    我們教養孩子常處在「打地鼠」的模式,問題來一個打一個,卻不知道這樣只能見招拆招實在很心累。而我們與孩子的對話模式,是否仍停留在各說各話、各自表述卻沒有交集的狀態中?
  • 88********216 說:
    2023-01-20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說:「你本來就是很努力、也很棒的大人!」其實你身懷許多與孩子互動的法寶卻不自知。先從改變觀點與視角開始,你也可以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透過與孩子有效的對話,成為一個身心安定的大人。書中各種方法與練習,也適用於任何你想好好溝通、好好說話的對象!
  • 85********395 說:
    2022-04-22
    溝通一直是人與人之間的最大課題,
    說話是一門藝術,
    說話,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好好說話,
    好好聆聽,
    好好用心相待!
  •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開學季-買指定類別贈電影早優券
預計 2025/09/19 出貨 參考庫存量:2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