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場爭吵,都讓我們更相愛:全球婚姻權威 高特曼夫婦教你化衝突為幸福
Fight Right: How Successful Couples Turn Conflict Into Connection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僧人心態》《執行長日記》《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暢銷作者盛讚
★ 研究愛情逾50年,分析超過40,000對伴侶
★ 爭執「最初3分鐘」,就能預估「6年後的伴侶關係」,準確率高達90%
好感情,是吵出來的!
全球頂尖婚姻專家 高特曼夫婦 聯手呈獻
所有長期穩定關係伴侶 必備的衝突解決指南
◤陳永儀 / 國際心理專家 專文推薦:「吵架」其實就是一種溝通
◤齊聲推薦 ( 依姓氏筆劃排序 )
High媽。心理師 / 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國際認證心理師
雪力(夏瑄澧) / YouTube《雪力的心理學筆記》頻道主持人
陳永儀 / 國際心理專家
劉軒 / 正向心理學專家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 亞馬遜書店編輯選評最佳圖書
★ 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
★ 橫掃英、美書市排行榜、Goodreads累積超過4,000則高分好評
★ 前作《讓愛情長久的八場約會》暢銷全球,廣獲國內外專家推薦
【內容簡介】
用對方法,
每場爭吵都可以增進兩人感情。
從碗盤沒洗、垃圾沒丟,
到床事不合、感情不忠,
你和另一半,是否也經常陷入爭執,
很快被負面情緒淹沒,最後不歡而散?
其實,爭吵對健康的親密關係至關重要,
只是很少伴侶知道:如何用對的方式爭吵。
高特曼夫婦提出三大衝突風格,
幫助伴侶理解彼此天生的溝通模式:
迴避型—盡量不與對方發生衝突
驗證型—理性且直接地解決問題
火爆型—情緒激動地與對方爭執
他們也提供五大秘訣,幫助伴侶重回正軌:
1. 好的開始:避免言語攻擊,防止衝突升級。
2. 緩解對立:將另一半視為夥伴,而非敵人。
3. 瞭解需求:探索彼此的期望,以建立連結。
4. 適時妥協:相互讓步,達成雙贏局面。
5. 正視問題:開誠佈公,減少誤解與怨懟。
良性爭執的關鍵在於,
對伴侶敞開心扉,接納彼此的感受,並積極表達自己的需求。
透過這本書的扎實理論、豐富案例和具體方法,
你和另一半將在未來的無數爭吵中,更深入彼此內心,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本書特色】
★ 享譽全球的婚姻權威 高特曼博士夫婦 最新力作
★ 超過50年的科學研究彙整
★ 實用溝通技巧,易讀易懂易操作
★ 研究愛情逾50年,分析超過40,000對伴侶
★ 爭執「最初3分鐘」,就能預估「6年後的伴侶關係」,準確率高達90%
好感情,是吵出來的!
全球頂尖婚姻專家 高特曼夫婦 聯手呈獻
所有長期穩定關係伴侶 必備的衝突解決指南
◤陳永儀 / 國際心理專家 專文推薦:「吵架」其實就是一種溝通
◤齊聲推薦 ( 依姓氏筆劃排序 )
High媽。心理師 / 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國際認證心理師
雪力(夏瑄澧) / YouTube《雪力的心理學筆記》頻道主持人
陳永儀 / 國際心理專家
劉軒 / 正向心理學專家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 亞馬遜書店編輯選評最佳圖書
★ 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
★ 橫掃英、美書市排行榜、Goodreads累積超過4,000則高分好評
★ 前作《讓愛情長久的八場約會》暢銷全球,廣獲國內外專家推薦
【內容簡介】
用對方法,
每場爭吵都可以增進兩人感情。
從碗盤沒洗、垃圾沒丟,
到床事不合、感情不忠,
你和另一半,是否也經常陷入爭執,
很快被負面情緒淹沒,最後不歡而散?
其實,爭吵對健康的親密關係至關重要,
只是很少伴侶知道:如何用對的方式爭吵。
高特曼夫婦提出三大衝突風格,
幫助伴侶理解彼此天生的溝通模式:
迴避型—盡量不與對方發生衝突
驗證型—理性且直接地解決問題
火爆型—情緒激動地與對方爭執
他們也提供五大秘訣,幫助伴侶重回正軌:
1. 好的開始:避免言語攻擊,防止衝突升級。
2. 緩解對立:將另一半視為夥伴,而非敵人。
3. 瞭解需求:探索彼此的期望,以建立連結。
4. 適時妥協:相互讓步,達成雙贏局面。
5. 正視問題:開誠佈公,減少誤解與怨懟。
良性爭執的關鍵在於,
對伴侶敞開心扉,接納彼此的感受,並積極表達自己的需求。
透過這本書的扎實理論、豐富案例和具體方法,
你和另一半將在未來的無數爭吵中,更深入彼此內心,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本書特色】
★ 享譽全球的婚姻權威 高特曼博士夫婦 最新力作
★ 超過50年的科學研究彙整
★ 實用溝通技巧,易讀易懂易操作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國內推薦】
◤陳永儀 / 國際心理專家 專文推薦:「吵架」其實就是一種溝通
◤齊聲推薦 ( 依姓氏筆劃排序 )
High媽。心理師 / 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國際認證心理師
雪力(夏瑄澧) / YouTube《雪力的心理學筆記》頻道主持人
陳永儀 / 國際心理專家
劉軒 / 正向心理學專家
實證研究總是很吸引人的,人生哲理跟心靈雞湯,到底對誰有效,見仁見智。但實證的結果卻不是這樣,它擺在那裡,早已經指明方向給我們,只差一個能夠找到大眾語言的人,幫我們翻譯成可以實踐的人話。茱莉.高特曼和約翰.高特曼博士夫妻就是這樣的人,這就是這樣的一本書!——High媽。心理師 / 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國際認證心理師
【國際推薦】
「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所有人都在盼望的那份愛!」
——《執行長日記》作者 史蒂文.巴列特
「衝突難免,重要的是如何化解。
現代伴侶非常需要這方面的指導。
誰會比高特曼夫婦更適合這個角色呢?
這本書將成為無數伴侶反覆閱讀的珍貴資源。」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蘿蕊・葛利布
「高特曼夫婦擁有數十年與無數伴侶密切合作的經驗,
如果我們不學會如何好好處理衝突,我們會陷入僵局、產生隔閡,並心生不滿。
現代伴侶確實需要清晰、富有同情心和基於科學理論的指導,
身為世界頂尖的愛情專家,高特曼夫婦是值得信賴的指導者。」
——《僧人心態》《愛的8法則》作者 傑・謝帝
「很多伴侶都陷入僵局,雖然他們亟欲向前邁進,卻不知道怎麼做。
藉由本書,高特曼夫婦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衝突風格及其來源,
並討論我們該如何處理情緒,以及情緒如何塑造我們的衝突。
我不知道有哪本書可以像這本書一樣,每章都有如此豐富的理論、生動故事和清晰方法。」
——《情緒靈敏力》作者 蘇珊・大衛
「全球頂尖關係專家對衝突提出深刻的新看法。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學習如何彌合我們的分歧。」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作者 丹尼爾・席格
◤陳永儀 / 國際心理專家 專文推薦:「吵架」其實就是一種溝通
◤齊聲推薦 ( 依姓氏筆劃排序 )
High媽。心理師 / 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國際認證心理師
雪力(夏瑄澧) / YouTube《雪力的心理學筆記》頻道主持人
陳永儀 / 國際心理專家
劉軒 / 正向心理學專家
實證研究總是很吸引人的,人生哲理跟心靈雞湯,到底對誰有效,見仁見智。但實證的結果卻不是這樣,它擺在那裡,早已經指明方向給我們,只差一個能夠找到大眾語言的人,幫我們翻譯成可以實踐的人話。茱莉.高特曼和約翰.高特曼博士夫妻就是這樣的人,這就是這樣的一本書!——High媽。心理師 / 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國際認證心理師
【國際推薦】
「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所有人都在盼望的那份愛!」
——《執行長日記》作者 史蒂文.巴列特
「衝突難免,重要的是如何化解。
現代伴侶非常需要這方面的指導。
誰會比高特曼夫婦更適合這個角色呢?
這本書將成為無數伴侶反覆閱讀的珍貴資源。」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蘿蕊・葛利布
「高特曼夫婦擁有數十年與無數伴侶密切合作的經驗,
如果我們不學會如何好好處理衝突,我們會陷入僵局、產生隔閡,並心生不滿。
現代伴侶確實需要清晰、富有同情心和基於科學理論的指導,
身為世界頂尖的愛情專家,高特曼夫婦是值得信賴的指導者。」
——《僧人心態》《愛的8法則》作者 傑・謝帝
「很多伴侶都陷入僵局,雖然他們亟欲向前邁進,卻不知道怎麼做。
藉由本書,高特曼夫婦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衝突風格及其來源,
並討論我們該如何處理情緒,以及情緒如何塑造我們的衝突。
我不知道有哪本書可以像這本書一樣,每章都有如此豐富的理論、生動故事和清晰方法。」
——《情緒靈敏力》作者 蘇珊・大衛
「全球頂尖關係專家對衝突提出深刻的新看法。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學習如何彌合我們的分歧。」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作者 丹尼爾・席格
目錄
推薦序 「吵架」其實就是一種溝通——國際心理專家 陳永儀
作者序 我們到底在吵什麼?
Part 1
關係深化前,都免不了爭吵
為什麼要爭吵
為什麼會這樣吵
為了什麼而吵
Part 2
愛情要長久,這樣吵比較好
不再互相投擲炸彈
緩和彼此高漲情緒
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盡量避免正面對峙
別讓問題擱置太久
結語:好好爭吵
附錄:好好爭吵的快速指南
致謝
作者序 我們到底在吵什麼?
Part 1
關係深化前,都免不了爭吵
為什麼要爭吵
為什麼會這樣吵
為了什麼而吵
Part 2
愛情要長久,這樣吵比較好
不再互相投擲炸彈
緩和彼此高漲情緒
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盡量避免正面對峙
別讓問題擱置太久
結語:好好爭吵
附錄:好好爭吵的快速指南
致謝
序/導讀
我們到底在吵什麼?
人很難在跟另一半長久相處的過程,始終從容應對生活大小事,我們可以根據數十年協助伴侶的經驗告訴你:這正是伴侶經常前來求助的原因。可是近幾年實在有太多伴侶受此問題所苦。這些年有許多伴侶關係緊繃,承受莫大壓力。在漫長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人不是困在家中,就是無法過平常習慣的生活,失去往日的娛樂或社交活動。當房間變成了辦公室,工作和家庭的界線也隨之消失。我們長年研究伴侶如何將工作壓力帶回家,現在這個距離縮得更短。工作和家庭問題重疊,伴侶要設法克服的問題涵蓋經濟、小孩、工作時間安排,甚至有許多人為防疫措施吵架,例如:要不要擔冒風險把家人、朋友納入密集人際交流圈?當夫妻某一人渴望群體生活與社交,而另一人擔心會接觸到病毒,就極可能對立和爆發衝突。曾經是避風港的家,變成嚴酷的試煉場,一點小事都會放大,絲毫分歧都會擴大成痛苦裂痕。
( 部分文字省略 )
當衝突引爆,我們往往已經承受太多──我們所能夠承受的情緒波動範圍縮小、認知負荷過大,致使我們無法再溫柔善待彼此。我們將一天產生的垃圾帶入互動,包括了內心的擔憂和壓力,以及也許未注意到的重擔。衝突到處都有,不會只存在於家庭;網路世界的特有互動方式,妨礙人們互相理解,也會擴大人際衝突。人類世界的分化對立,嚴重程度前所未見。
我們站在人類歷史的關鍵點。此時此刻,不論身在何方,所有人都要學習放下防備心、敞開心胸,營造和平與理解。就讓我們從家開始。伴侶是拓展人際關係的基石,伴侶的影響會及於孩子、朋友、親戚、職場夥伴。伴侶也影響了我們回饋社會與改變的能力,影響了我們的社會表現。學習如何在家中好好吵架,就是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在面對政治立場相左的人的時候、在群體之中,甚至是如何以一個「人」的身分,用有效的方法,與他人好好爭吵。
與人相處會起衝突很正常,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符合人性的表現。有很多時候,爭執是非常合理的做法。可是我們要學會在衝突中展現人性的光輝。吵架時,應該要試著追求更好的結果。衝突的最終目標該是:為自己、為你和另一半、為世界創造美好。衝突不一定會破壞兩個人的關係,衝突與和平並不相斥,我們可以透過衝突達到和平,可以將善意與溫柔注入爭執。人際關係可以因為衝突,而更加緊密。但想要辦到,必須深入衝突的核心。
人類的心理非常深層,不是像一個人的頭髮、皮膚、衣著,這些表面事物所看起來那麼簡單。一個人甚至有可能跟他展現的個性不同。我們會隱藏自己。我們的心裡有河流、瀑布、峭壁,甚至有連自己都不曉得的深谷,而且我們通常不太敢在交往過程顯露那些面向。我們覺得要拿出「最好的一面」去贏得對方的心,於是我們把那個複雜的內在世界的大門緊緊關起。當我們開始深入了解彼此,那些面向就會顯露出來。衝突就是我們最常顯露那些面向的場合,此時不僅另一半,連我們自己可能都很訝異。長久深埋壓抑的自我(包括深藏的需求、期待、情緒)會在盛怒下爆發,將一個家庭毀掉。可是這件事不必成真。
有時,兩個人會在吵得不可開交,往日傷痛襲捲而來。我們太容易陷入舊有模式,被情緒、往事、舊傷綁架。如果能夠深入底層,我們其實可以挖掘出豐沛的同情與同理心。希望你和伴侶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能將衝突視為影響深遠的重要時刻。你將透過這個機會更加了解自身的衝突風格及其由來,並且學習釐清你們究竟為了什麼而吵。這樣一來你們才能夠深入問題的核心,透過爭吵加深彼此的了解。希望你讀完本書,能夠清楚認識有哪五種是與你最愛的人爭吵的正確方式,以及如何在吵得最激烈的時候,依然能夠靈活因應,用對的方式好好吵架。也希望你能發揮一點幽默感、輕鬆以對,這樣吵架效果很好。衝突想必不太有趣,但我們希望這本書讀來趣味盎然。
人很難在跟另一半長久相處的過程,始終從容應對生活大小事,我們可以根據數十年協助伴侶的經驗告訴你:這正是伴侶經常前來求助的原因。可是近幾年實在有太多伴侶受此問題所苦。這些年有許多伴侶關係緊繃,承受莫大壓力。在漫長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人不是困在家中,就是無法過平常習慣的生活,失去往日的娛樂或社交活動。當房間變成了辦公室,工作和家庭的界線也隨之消失。我們長年研究伴侶如何將工作壓力帶回家,現在這個距離縮得更短。工作和家庭問題重疊,伴侶要設法克服的問題涵蓋經濟、小孩、工作時間安排,甚至有許多人為防疫措施吵架,例如:要不要擔冒風險把家人、朋友納入密集人際交流圈?當夫妻某一人渴望群體生活與社交,而另一人擔心會接觸到病毒,就極可能對立和爆發衝突。曾經是避風港的家,變成嚴酷的試煉場,一點小事都會放大,絲毫分歧都會擴大成痛苦裂痕。
( 部分文字省略 )
當衝突引爆,我們往往已經承受太多──我們所能夠承受的情緒波動範圍縮小、認知負荷過大,致使我們無法再溫柔善待彼此。我們將一天產生的垃圾帶入互動,包括了內心的擔憂和壓力,以及也許未注意到的重擔。衝突到處都有,不會只存在於家庭;網路世界的特有互動方式,妨礙人們互相理解,也會擴大人際衝突。人類世界的分化對立,嚴重程度前所未見。
我們站在人類歷史的關鍵點。此時此刻,不論身在何方,所有人都要學習放下防備心、敞開心胸,營造和平與理解。就讓我們從家開始。伴侶是拓展人際關係的基石,伴侶的影響會及於孩子、朋友、親戚、職場夥伴。伴侶也影響了我們回饋社會與改變的能力,影響了我們的社會表現。學習如何在家中好好吵架,就是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在面對政治立場相左的人的時候、在群體之中,甚至是如何以一個「人」的身分,用有效的方法,與他人好好爭吵。
與人相處會起衝突很正常,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符合人性的表現。有很多時候,爭執是非常合理的做法。可是我們要學會在衝突中展現人性的光輝。吵架時,應該要試著追求更好的結果。衝突的最終目標該是:為自己、為你和另一半、為世界創造美好。衝突不一定會破壞兩個人的關係,衝突與和平並不相斥,我們可以透過衝突達到和平,可以將善意與溫柔注入爭執。人際關係可以因為衝突,而更加緊密。但想要辦到,必須深入衝突的核心。
人類的心理非常深層,不是像一個人的頭髮、皮膚、衣著,這些表面事物所看起來那麼簡單。一個人甚至有可能跟他展現的個性不同。我們會隱藏自己。我們的心裡有河流、瀑布、峭壁,甚至有連自己都不曉得的深谷,而且我們通常不太敢在交往過程顯露那些面向。我們覺得要拿出「最好的一面」去贏得對方的心,於是我們把那個複雜的內在世界的大門緊緊關起。當我們開始深入了解彼此,那些面向就會顯露出來。衝突就是我們最常顯露那些面向的場合,此時不僅另一半,連我們自己可能都很訝異。長久深埋壓抑的自我(包括深藏的需求、期待、情緒)會在盛怒下爆發,將一個家庭毀掉。可是這件事不必成真。
有時,兩個人會在吵得不可開交,往日傷痛襲捲而來。我們太容易陷入舊有模式,被情緒、往事、舊傷綁架。如果能夠深入底層,我們其實可以挖掘出豐沛的同情與同理心。希望你和伴侶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能將衝突視為影響深遠的重要時刻。你將透過這個機會更加了解自身的衝突風格及其由來,並且學習釐清你們究竟為了什麼而吵。這樣一來你們才能夠深入問題的核心,透過爭吵加深彼此的了解。希望你讀完本書,能夠清楚認識有哪五種是與你最愛的人爭吵的正確方式,以及如何在吵得最激烈的時候,依然能夠靈活因應,用對的方式好好吵架。也希望你能發揮一點幽默感、輕鬆以對,這樣吵架效果很好。衝突想必不太有趣,但我們希望這本書讀來趣味盎然。
試閱
為什麼要爭吵
他說:「你這幾天過得怎麼樣?」她也同時開口:「你想聊些什麼?」
兩人相視而笑。他們倚靠平整的白枕頭,挨坐在舒適的床鋪上,身體轉向彼此。目前為止,兩人之間的氛圍既輕鬆又溫馨,也許有鏡頭拍攝,讓他們有點緊張。我們請他們打開筆電鏡頭,聊一聊最近過得如何。
人工智慧系統會對他們進行評估。這套系統可以協助受過高特曼訓練的治療師和想要在家評估伴侶關係的人,收集日常互動與衝突情境的有關資訊。系統不需要其他裝置的協助,便可由畫面資訊判斷受試者的心跳速率,並透過機器學習功能,來鎖定每一秒鐘的各種情緒表現,予以記錄分類。此外,系統會以零到百分之百,來為伴侶間的互信評分。
這套系統由我們優秀的同事李希察(Rafael Lisitsa)以及布瑞曼(Vladimir Brayman)博士所設計。當這對夫妻閒聊週間生活和對週末休息的期待,系統正在收集情緒資訊。系統研判互動正從「中立」轉為「好感」──心率每分鐘八十下左右,表示他們很放鬆,信任指數中上。
接著太太說:「對了,我告訴我爸媽,這週末過來可以睡我們的房間,我們睡沙發就好。」接著一陣停頓。
「你已經這樣告訴他們了?」他說。
「是啊。」她帶著一點輕蔑的語氣說:「他們是我爸媽,我……」
「你知道我在沙發上睡不好。」
「喔,拜託。」(她翻了個白眼)「只不過是一個週末,有什麼關係?」
「我想在你爸媽面前表現最好的一面,我不想脾氣暴躁,只因為我沒……」
「講得好像你在我爸媽面前表現很好一樣……」
「哇。」他的聲音摻雜了受傷和挖苦。「好喔。」
「你幹嘛擺出那種臉?我又沒說錯!」
「喂,我是要試著在你爸媽心中留下好印象,結果……」
「是嗎?為什麼三年了才來嘗試?為什麼要挑這個週末?」
「三年?你覺得這三年來我都沒有努力?」
兩人突然開始唇槍舌戰,你一言我一語,互相插話。太太指責先生最近講電話把爸爸弄哭,先生試著替自己說話。
她說:「你一定要在我祝他生日快樂的時候,有意無意揶揄一兩句,就對了?」
他大聲回說:「我只是在開玩笑!」
人工智慧系統偵測到兩人心跳加快,尤其是先生,心跳大幅提高到每分鐘一○七下。信任指數驟然下降,先生對太太的信任指數大幅降到低於百分之三十。兩人的情緒分數都快速下降。夫妻互動快速轉向負面:太太出言攻擊,先生築起防備心,兩人都語帶輕蔑。不到三十秒鐘之後,這對氣急敗壞的夫妻就轉過身去不再溝通。系統停止拍攝前,他們都別開頭,瞪視另一邊。
將衝突「編碼」
這是一對真實夫妻的故事。他們在我們新建立的平台上參與研究,幫助其他在某一段期間(或是一整年、整整十年)遭遇困難,需要指引的伴侶。這幾年來(尤其在新冠肺炎的推波助瀾下)人們對專業治療師的需求龐大。但全職工作或要照顧幼兒、家人的忙碌伴侶,想挪出時間諮商不容易。許多可以受惠於專業輔導的伴侶,基於諸多原因,未能尋求適當協助。我們發現有太多伴侶無法緩和衝突,因此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平台,協助受困的伴侶們在當下就能透過電話、筆電、平板,獲得指引及工具。我們需要一套觀測伴侶互動的人工智慧系統,來取代經驗豐富的受訓人員,辨識對話往負面發展的警訊和徵兆。受過訓練的治療師會觀察:細微的肢體語言和生理反應、語調、語彙選擇等。電腦系統真能如此靈敏嗎?
簡單來說,可以。不僅如此,人工智慧為爭吵編碼的功力,甚至超越人類專家。本書有關伴侶爭吵的資料與觀察,主要來自愛情實驗室數十載的研究,以及其他具突破性的重要觀察。現在,加上約翰的「特定情緒編碼系統」(Specific Affect Coding System),這套人工智慧系統能取得更精細的資訊 。約翰剛開始進行伴侶關係研究時,心理學界尚難針對一個人的個性和行為歸類出一致的模式,更遑論牽涉兩個人的情境。當時心理學界普遍認為,針對伴侶進行研究,無法得出可靠的科學資料──研究一個對象都不夠可靠了,兩個對象豈不雪上加霜。習慣以數學思考的約翰打算推泛這個論點。
他開始研究伴侶間是否存在特定行為模式,希望透過雙方的來往互動,判斷他們能否成為一對佳侶 。他與搭檔展開一系列的觀察研究,建立了一套全面評估細微互動的編碼系統,涵蓋臉部表情、聲調、語言與修辭、身體訊號等。他們設法評估伴侶的爭執,得到更多在衝突中,行為者的目的是否與結果相符的重要資料。他們長期追縱伴侶的互動,從中了解是否真的能夠透過編碼系統預測伴侶關係的融洽度,包括:將來是否會分手,以及在一起是否幸福美滿?
約翰將伴侶分為「離異、佳偶、怨偶」三類,收集到非常可靠的資料。他發現「伴侶互動」是足以預估長期發展的一項變數。約翰用特定情緒編碼系統將伴侶互動分類,從而預估伴侶的未來關係,準確率超過百分之九十 。關鍵變數就在衝突反應。
約翰的研究要求伴侶執行「衝突任務」(conflict task):伴侶們要挑選一個經常引起衝突的話題來討論。研究團隊錄下爭執仔細檢視,以百分之一秒的細小單位,替他們的表情和互動進行編碼。這是唯有專業研究人員才有能力正確完成的高難度工作。在特定情緒編碼系統問世前,舊有的編碼系統根據「線索」來辨識受試者的行為及互動──得要有清晰可見的差異才行,包括:受試者的舉動、表情及各類行為特徵。但這麼做忽略了許多重要的情境元素,例如不一樣的聲調呢?大調顯示出話者抱持正面情緒,小調則是相反。如果講話的人刻意強調某些字詞呢?我們說這些是「副語言線索」──相同的一句話,強調不同的字詞,可以傳達沮喪的心情,也可以表示願意融通,得要把這項因素考量進去。那語言和肢體運用上的文化差異呢?我們將情緒的傳達視為互動,有各式各樣的管道。
人類非常複雜,系統必須要有豐富的內涵,才能替人類行為編碼;必須要對情緒變化非常敏銳,才能替爭執者的情緒編碼。你必須了解字詞的意義,以及不同情境、不同文化中,字詞的不同含意。你必須聽出弦外之音,包括:聲調、音量變化、音高、節奏、強調語氣,因素眾多!以特定情緒編碼系統訓練出來的人工智慧系統,實力匹敵熟悉不同文化的觀察員!這套系統已經能夠完成編碼人員的工作,透過機器學習,它將不斷進步,媲美頂尖研究人員。
也就是說,這真的是一套很厲害的人工智慧系統。以那對為睡沙發吵架的年輕夫妻為例。只要架設好筆電,將鏡頭打開,系統會就開始收集寶貴的情緒資料並同時編碼,功力更勝經驗豐富的研究員。人工智慧抓出爭執「爆發」的瞬間。事實上,那是一場極具代表性的爭吵──體現了衝突中的各種人類行為。
典型的伴侶爭吵
本章開頭選用這個案例的理由很簡單──它很典型,包含伴侶爭吵的各項重要特徵:
• 幾乎沒來由。前一分鐘還開心聊這一星期的事,下一分鐘就吵得不可開交。
• 快速延燒到不同的事(衝突升高)。人工智慧系統判斷,互動還不到一分鐘,就演變成嚴重衝突。
• 缺乏互相傾聽。那段對話中,完全沒有互相理解的空間,只有攻守,與其說是對話,更像提劍決鬥。
• 「災難四騎士」全部現身。這是足以預告分手的負面溝通方式,包括:
1. 批評(「為什麼三年了才來嘗試?」)
2. 蔑視(「你一定要在我祝他生日快樂的時候,有意無意揶揄一兩句嗎?」)
3. 防禦(「我只是在開玩笑!」)
4. 築牆(對話結束時,先生態度疏離,閉上心門,不再回應。)
• 情緒高漲。吵架時,強烈的情緒會綁架神經系統,導致我們不堪負荷,便築起高牆不再回應。例如,衝突升溫時,人工智慧在先生身上偵測到快速、強烈的生理變化。普通男性心跳約每分鐘八十下,此時驟升到每分鐘一○七下(甚至更高),這是情緒高漲的重要指標。
• 負面互動的次數快速超越正面互動。想要幸福久久的伴侶,衝突時的正負互動比要達「五比一」:每一次負面互動,要有五次正面互動。這對夫妻一下子就只剩下負面互動。
• 沒有想要修補關係。愛情大師懂得在爭執過程與爭執後「修補關係」,不讓衝突偏離正軌。當衝突升高,許多人會和對夫妻一樣,受激動情緒影響,而不願意(甚至沒能力)補救。這樣只會破壞關係。
• 最後則是……經常牽扯到姻親身上!這點應該很多人都能體會。
請來想像一下這對夫妻的樣子。他們年近三十,結婚大概兩年,還不算很久。太太一頭金色長髮,有點像加拿大歌手瓊妮‧米契爾(Joni Mitchell),戴著細細的金色鼻環。先生則是深色及肩長髮。剛開始,兩人斜坐在床上閒聊,先生平靜地摸著頭髮,後來情緒變得激動,摸頭髮的動作也跟著加快。太太生氣以後,身體傾向先生的方向,展現侵略性的肢體語言。太太眼神緊盯先生的臉,出言批評,不等先生反應就繼續指責──她正在「翻舊帳」,把過去壓抑在心裡沒機會表達的不滿統統倒出來。先生習慣為了自我保護講諷刺的話。他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我們彷彿看見,他在心裡把方向盤轉來轉去,發現找不到出路。這次吵架沒有結果。夫妻倆沉默不語,無奈搖頭。
但是他們沒有關掉應用程式。因為他們還沒有被打敗。他們知道出錯了,希望設法挽回。他們不想放棄對方,也不想放棄共同生活。他們想要改善夫妻關係。只不過他們像許多前來求助的夫妻,全都被一個問題所折磨,那就是:為什麼會搞成這樣?
他說:「你這幾天過得怎麼樣?」她也同時開口:「你想聊些什麼?」
兩人相視而笑。他們倚靠平整的白枕頭,挨坐在舒適的床鋪上,身體轉向彼此。目前為止,兩人之間的氛圍既輕鬆又溫馨,也許有鏡頭拍攝,讓他們有點緊張。我們請他們打開筆電鏡頭,聊一聊最近過得如何。
人工智慧系統會對他們進行評估。這套系統可以協助受過高特曼訓練的治療師和想要在家評估伴侶關係的人,收集日常互動與衝突情境的有關資訊。系統不需要其他裝置的協助,便可由畫面資訊判斷受試者的心跳速率,並透過機器學習功能,來鎖定每一秒鐘的各種情緒表現,予以記錄分類。此外,系統會以零到百分之百,來為伴侶間的互信評分。
這套系統由我們優秀的同事李希察(Rafael Lisitsa)以及布瑞曼(Vladimir Brayman)博士所設計。當這對夫妻閒聊週間生活和對週末休息的期待,系統正在收集情緒資訊。系統研判互動正從「中立」轉為「好感」──心率每分鐘八十下左右,表示他們很放鬆,信任指數中上。
接著太太說:「對了,我告訴我爸媽,這週末過來可以睡我們的房間,我們睡沙發就好。」接著一陣停頓。
「你已經這樣告訴他們了?」他說。
「是啊。」她帶著一點輕蔑的語氣說:「他們是我爸媽,我……」
「你知道我在沙發上睡不好。」
「喔,拜託。」(她翻了個白眼)「只不過是一個週末,有什麼關係?」
「我想在你爸媽面前表現最好的一面,我不想脾氣暴躁,只因為我沒……」
「講得好像你在我爸媽面前表現很好一樣……」
「哇。」他的聲音摻雜了受傷和挖苦。「好喔。」
「你幹嘛擺出那種臉?我又沒說錯!」
「喂,我是要試著在你爸媽心中留下好印象,結果……」
「是嗎?為什麼三年了才來嘗試?為什麼要挑這個週末?」
「三年?你覺得這三年來我都沒有努力?」
兩人突然開始唇槍舌戰,你一言我一語,互相插話。太太指責先生最近講電話把爸爸弄哭,先生試著替自己說話。
她說:「你一定要在我祝他生日快樂的時候,有意無意揶揄一兩句,就對了?」
他大聲回說:「我只是在開玩笑!」
人工智慧系統偵測到兩人心跳加快,尤其是先生,心跳大幅提高到每分鐘一○七下。信任指數驟然下降,先生對太太的信任指數大幅降到低於百分之三十。兩人的情緒分數都快速下降。夫妻互動快速轉向負面:太太出言攻擊,先生築起防備心,兩人都語帶輕蔑。不到三十秒鐘之後,這對氣急敗壞的夫妻就轉過身去不再溝通。系統停止拍攝前,他們都別開頭,瞪視另一邊。
將衝突「編碼」
這是一對真實夫妻的故事。他們在我們新建立的平台上參與研究,幫助其他在某一段期間(或是一整年、整整十年)遭遇困難,需要指引的伴侶。這幾年來(尤其在新冠肺炎的推波助瀾下)人們對專業治療師的需求龐大。但全職工作或要照顧幼兒、家人的忙碌伴侶,想挪出時間諮商不容易。許多可以受惠於專業輔導的伴侶,基於諸多原因,未能尋求適當協助。我們發現有太多伴侶無法緩和衝突,因此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平台,協助受困的伴侶們在當下就能透過電話、筆電、平板,獲得指引及工具。我們需要一套觀測伴侶互動的人工智慧系統,來取代經驗豐富的受訓人員,辨識對話往負面發展的警訊和徵兆。受過訓練的治療師會觀察:細微的肢體語言和生理反應、語調、語彙選擇等。電腦系統真能如此靈敏嗎?
簡單來說,可以。不僅如此,人工智慧為爭吵編碼的功力,甚至超越人類專家。本書有關伴侶爭吵的資料與觀察,主要來自愛情實驗室數十載的研究,以及其他具突破性的重要觀察。現在,加上約翰的「特定情緒編碼系統」(Specific Affect Coding System),這套人工智慧系統能取得更精細的資訊 。約翰剛開始進行伴侶關係研究時,心理學界尚難針對一個人的個性和行為歸類出一致的模式,更遑論牽涉兩個人的情境。當時心理學界普遍認為,針對伴侶進行研究,無法得出可靠的科學資料──研究一個對象都不夠可靠了,兩個對象豈不雪上加霜。習慣以數學思考的約翰打算推泛這個論點。
他開始研究伴侶間是否存在特定行為模式,希望透過雙方的來往互動,判斷他們能否成為一對佳侶 。他與搭檔展開一系列的觀察研究,建立了一套全面評估細微互動的編碼系統,涵蓋臉部表情、聲調、語言與修辭、身體訊號等。他們設法評估伴侶的爭執,得到更多在衝突中,行為者的目的是否與結果相符的重要資料。他們長期追縱伴侶的互動,從中了解是否真的能夠透過編碼系統預測伴侶關係的融洽度,包括:將來是否會分手,以及在一起是否幸福美滿?
約翰將伴侶分為「離異、佳偶、怨偶」三類,收集到非常可靠的資料。他發現「伴侶互動」是足以預估長期發展的一項變數。約翰用特定情緒編碼系統將伴侶互動分類,從而預估伴侶的未來關係,準確率超過百分之九十 。關鍵變數就在衝突反應。
約翰的研究要求伴侶執行「衝突任務」(conflict task):伴侶們要挑選一個經常引起衝突的話題來討論。研究團隊錄下爭執仔細檢視,以百分之一秒的細小單位,替他們的表情和互動進行編碼。這是唯有專業研究人員才有能力正確完成的高難度工作。在特定情緒編碼系統問世前,舊有的編碼系統根據「線索」來辨識受試者的行為及互動──得要有清晰可見的差異才行,包括:受試者的舉動、表情及各類行為特徵。但這麼做忽略了許多重要的情境元素,例如不一樣的聲調呢?大調顯示出話者抱持正面情緒,小調則是相反。如果講話的人刻意強調某些字詞呢?我們說這些是「副語言線索」──相同的一句話,強調不同的字詞,可以傳達沮喪的心情,也可以表示願意融通,得要把這項因素考量進去。那語言和肢體運用上的文化差異呢?我們將情緒的傳達視為互動,有各式各樣的管道。
人類非常複雜,系統必須要有豐富的內涵,才能替人類行為編碼;必須要對情緒變化非常敏銳,才能替爭執者的情緒編碼。你必須了解字詞的意義,以及不同情境、不同文化中,字詞的不同含意。你必須聽出弦外之音,包括:聲調、音量變化、音高、節奏、強調語氣,因素眾多!以特定情緒編碼系統訓練出來的人工智慧系統,實力匹敵熟悉不同文化的觀察員!這套系統已經能夠完成編碼人員的工作,透過機器學習,它將不斷進步,媲美頂尖研究人員。
也就是說,這真的是一套很厲害的人工智慧系統。以那對為睡沙發吵架的年輕夫妻為例。只要架設好筆電,將鏡頭打開,系統會就開始收集寶貴的情緒資料並同時編碼,功力更勝經驗豐富的研究員。人工智慧抓出爭執「爆發」的瞬間。事實上,那是一場極具代表性的爭吵──體現了衝突中的各種人類行為。
典型的伴侶爭吵
本章開頭選用這個案例的理由很簡單──它很典型,包含伴侶爭吵的各項重要特徵:
• 幾乎沒來由。前一分鐘還開心聊這一星期的事,下一分鐘就吵得不可開交。
• 快速延燒到不同的事(衝突升高)。人工智慧系統判斷,互動還不到一分鐘,就演變成嚴重衝突。
• 缺乏互相傾聽。那段對話中,完全沒有互相理解的空間,只有攻守,與其說是對話,更像提劍決鬥。
• 「災難四騎士」全部現身。這是足以預告分手的負面溝通方式,包括:
1. 批評(「為什麼三年了才來嘗試?」)
2. 蔑視(「你一定要在我祝他生日快樂的時候,有意無意揶揄一兩句嗎?」)
3. 防禦(「我只是在開玩笑!」)
4. 築牆(對話結束時,先生態度疏離,閉上心門,不再回應。)
• 情緒高漲。吵架時,強烈的情緒會綁架神經系統,導致我們不堪負荷,便築起高牆不再回應。例如,衝突升溫時,人工智慧在先生身上偵測到快速、強烈的生理變化。普通男性心跳約每分鐘八十下,此時驟升到每分鐘一○七下(甚至更高),這是情緒高漲的重要指標。
• 負面互動的次數快速超越正面互動。想要幸福久久的伴侶,衝突時的正負互動比要達「五比一」:每一次負面互動,要有五次正面互動。這對夫妻一下子就只剩下負面互動。
• 沒有想要修補關係。愛情大師懂得在爭執過程與爭執後「修補關係」,不讓衝突偏離正軌。當衝突升高,許多人會和對夫妻一樣,受激動情緒影響,而不願意(甚至沒能力)補救。這樣只會破壞關係。
• 最後則是……經常牽扯到姻親身上!這點應該很多人都能體會。
請來想像一下這對夫妻的樣子。他們年近三十,結婚大概兩年,還不算很久。太太一頭金色長髮,有點像加拿大歌手瓊妮‧米契爾(Joni Mitchell),戴著細細的金色鼻環。先生則是深色及肩長髮。剛開始,兩人斜坐在床上閒聊,先生平靜地摸著頭髮,後來情緒變得激動,摸頭髮的動作也跟著加快。太太生氣以後,身體傾向先生的方向,展現侵略性的肢體語言。太太眼神緊盯先生的臉,出言批評,不等先生反應就繼續指責──她正在「翻舊帳」,把過去壓抑在心裡沒機會表達的不滿統統倒出來。先生習慣為了自我保護講諷刺的話。他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我們彷彿看見,他在心裡把方向盤轉來轉去,發現找不到出路。這次吵架沒有結果。夫妻倆沉默不語,無奈搖頭。
但是他們沒有關掉應用程式。因為他們還沒有被打敗。他們知道出錯了,希望設法挽回。他們不想放棄對方,也不想放棄共同生活。他們想要改善夫妻關係。只不過他們像許多前來求助的夫妻,全都被一個問題所折磨,那就是:為什麼會搞成這樣?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