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優取代退休:觀念突破 行動指南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帶著熱情與好奇,活出每一天的最佳狀態
長壽時代,學習、工作、夢想與貢獻永不設限
不要退休,要進優,讓人生下半場成為意義與貢獻的高峰!
▎重新定義退休──從「退休」走向「進優」
《進優取代退休》由謝家駒博士撰寫,顛覆傳統退休觀念,提出「進優」作為人生下半場的新選擇。作者以自身在52歲提早退休後的人生歷練為例,指出隨著全球人均壽命大幅延長,過去「教育—工作—退休」的三段式人生已不合時宜。「進優」(Rewirement)強調在人生下半場透過持續學習、探索、實踐與貢獻,活出更優秀、更有意義的人生階段,避免落入退休後失去目標與活力的窘境。
▎進優的觀念突破與人生藍圖
書中提出十大觀念突破,包括摒棄退休心態、打破「三段式人生」框架、以人生新藍圖重繪未來、終身學習、Income with Impact(有影響力的收入)等,為讀者提供進優的思維基礎。作者引用史丹佛長壽研究中心的「人生新藍圖」與國際多位學者觀點,讓讀者理解在百歲人生中,應重新安排學習、工作、休閒與貢獻的節奏。書中也鼓勵中高齡人士設定未完成的夢想,視人生下半場為決勝時刻,不單追求成功,更追求意義與影響力。
▎豐富的行動指南與社會實踐
除了理念,謝家駒博士更提供實踐「進優」的八大行動指南,涵蓋心態轉變、學習感恩、制定目標、選擇同行群組、持續學習新知、尋求社會貢獻等。書中穿插作者創辦的社企案例,如「仁人學社」、「黑暗中對話」、「夢創成真」等,展示他在進優階段如何透過社會創新、共益企業運動,實踐個人價值與社會效益的雙贏。他亦分享「進優鄉村俱樂部」、「滿竹跨世代」等未完成的夢想,鼓勵讀者積極探索屬於自己的進優之路。
▎應對高齡社會的啟示與呼籲
謝博士從總體的社會視角,提醒讀者高齡社會的來臨不應是「人口海嘯」,而是創造第二人生高峰的契機。他倡議長者持續學習、參與社會、延續工作或貢獻,避免成為「下流老人」。同時,進優也關乎對人生意義的追尋,書中引用哲理與哲學反思,啟發讀者思考「我還能為世界留下什麼」。最後,他以「離世時仍懷抱未完成的夢想」作為進優的終極目標,激勵每位讀者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活得充實而精彩。
本書特色:作者提倡「進優」取代傳統退休,以持續學習、探索和貢獻迎接長壽時代。書中結合親身經歷、社企推動與國際學者觀點,鼓勵中高齡人士在人生下半場尋求意義、夢想與社會影響力。內容涵蓋十大觀念突破、行動指南及六大夢想藍圖,倡議終身進優、跨代共融、共益企業與另類教育,為面對老齡化社會的人提供一條創新的生命之路。
長壽時代,學習、工作、夢想與貢獻永不設限
不要退休,要進優,讓人生下半場成為意義與貢獻的高峰!
▎重新定義退休──從「退休」走向「進優」
《進優取代退休》由謝家駒博士撰寫,顛覆傳統退休觀念,提出「進優」作為人生下半場的新選擇。作者以自身在52歲提早退休後的人生歷練為例,指出隨著全球人均壽命大幅延長,過去「教育—工作—退休」的三段式人生已不合時宜。「進優」(Rewirement)強調在人生下半場透過持續學習、探索、實踐與貢獻,活出更優秀、更有意義的人生階段,避免落入退休後失去目標與活力的窘境。
▎進優的觀念突破與人生藍圖
書中提出十大觀念突破,包括摒棄退休心態、打破「三段式人生」框架、以人生新藍圖重繪未來、終身學習、Income with Impact(有影響力的收入)等,為讀者提供進優的思維基礎。作者引用史丹佛長壽研究中心的「人生新藍圖」與國際多位學者觀點,讓讀者理解在百歲人生中,應重新安排學習、工作、休閒與貢獻的節奏。書中也鼓勵中高齡人士設定未完成的夢想,視人生下半場為決勝時刻,不單追求成功,更追求意義與影響力。
▎豐富的行動指南與社會實踐
除了理念,謝家駒博士更提供實踐「進優」的八大行動指南,涵蓋心態轉變、學習感恩、制定目標、選擇同行群組、持續學習新知、尋求社會貢獻等。書中穿插作者創辦的社企案例,如「仁人學社」、「黑暗中對話」、「夢創成真」等,展示他在進優階段如何透過社會創新、共益企業運動,實踐個人價值與社會效益的雙贏。他亦分享「進優鄉村俱樂部」、「滿竹跨世代」等未完成的夢想,鼓勵讀者積極探索屬於自己的進優之路。
▎應對高齡社會的啟示與呼籲
謝博士從總體的社會視角,提醒讀者高齡社會的來臨不應是「人口海嘯」,而是創造第二人生高峰的契機。他倡議長者持續學習、參與社會、延續工作或貢獻,避免成為「下流老人」。同時,進優也關乎對人生意義的追尋,書中引用哲理與哲學反思,啟發讀者思考「我還能為世界留下什麼」。最後,他以「離世時仍懷抱未完成的夢想」作為進優的終極目標,激勵每位讀者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活得充實而精彩。
本書特色:作者提倡「進優」取代傳統退休,以持續學習、探索和貢獻迎接長壽時代。書中結合親身經歷、社企推動與國際學者觀點,鼓勵中高齡人士在人生下半場尋求意義、夢想與社會影響力。內容涵蓋十大觀念突破、行動指南及六大夢想藍圖,倡議終身進優、跨代共融、共益企業與另類教育,為面對老齡化社會的人提供一條創新的生命之路。
目錄
作者簡介
序一 要進優,不要退休
序二 精彩人生在下半場開始
序三 進優的終極目的
序四 進優人士幸福地老
序五 以天地立心的精神來陶鑄人群
序六 重新定義退休,投入進優之旅
前言
第一章 以始為終 未完成的夢想
第二章 觀念突破 十大突破點
第三章 行動指南 始於你足下
第四章 世界潮流 十大思想領袖
第五章 未來葬禮 死都要創新
第六章 海闊天空 進優鄉村俱樂部
第七章 坐言起行 只爭朝夕
附錄 以成長心態展開「進優行動計劃」的旅程
序一 要進優,不要退休
序二 精彩人生在下半場開始
序三 進優的終極目的
序四 進優人士幸福地老
序五 以天地立心的精神來陶鑄人群
序六 重新定義退休,投入進優之旅
前言
第一章 以始為終 未完成的夢想
第二章 觀念突破 十大突破點
第三章 行動指南 始於你足下
第四章 世界潮流 十大思想領袖
第五章 未來葬禮 死都要創新
第六章 海闊天空 進優鄉村俱樂部
第七章 坐言起行 只爭朝夕
附錄 以成長心態展開「進優行動計劃」的旅程
試閱
第一章 以始為終未完成的夢想
假如明天是我最後的一天,而我還能寫最後的一篇文章的話,肯定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文字。我可以毫無顧忌,毫無保留地寫我要說的話。
有人會問,為甚麼現在不能寫,要等到最後一天才寫?原因很簡單,我會坦白得很厲害,肯定會令一些人不開心。我會把注意力全放在達致最佳效果,而不再介意有甚麼人覺得我得罪了他們。
其實,平時我寫文章,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開罪了人,但這通常是無傷大雅的。不過,這篇文章會有點不同,我可能批評到的人,本身就是我想影響的對象。我生前不方便直接跟他們說的話,現在是最後機會了,我不介意任何後果。
舉例來說,一些商界的朋友,一些中學及大學的老同學,一些經常見面的親友,一直想和他們分享我的想法,但找不到合適的表達方式。
我這篇告別文章有一個副題:未完成的夢想。這當然才是主角。
我覺得每一個人臨終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有未完成的夢想。
假如明天真的我最後的一天,我肯定會有很多未完成的夢想。但亦會有一些遺憾,包括:
第一,是我未能感染到更多的人,能夠在臨終時仍然有他們未完成的夢想。
第二,是我未能鼓勵到更多人,進入人生下半場的時候以「進優」代替「退休」。
第三,是我未能讓更多的人,把「一代人做一代事」作為座右銘。
沒有夢想的人
如果一個人死時沒有未完成的夢想,大抵只有兩個可能性。一是所有的夢想都已經完成,二是根本就沒有夢想。
第一個可能性機會很微,因為如果真的有夢想,通常都會很難完全實現,而且人如果有夢想,通常會有多個,全部都完成的機會微之又微。
至於第二個可能性,反而會更普遍,就是根本沒有夢想。一個人沒有夢想,死的時候可以更灑脫,閉上眼睛,便與這個世界再無瓜葛。沒有夢想,可悲的不是在死的時候,而是未死之前恍似行屍走肉。
因而有一個結論:一個人死的時候,最難得的是還有一些未完成的夢想。
這些夢想是生前已經努力不懈去實現,到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還未完成也不打緊,可以留給下一代繼續努力。
要進優,不要退休
第二個遺憾與進優有關。這是我對英文ReWirement的翻譯,相對於Retirement。
所謂ReWirement,是指不去Retire,而去Rewire,轉換一下腦筋,重新思考及部署跟著來數十年的生活。把它翻譯成「進優」,其實未能準確地帶出轉換腦筋的意思,僅是突出了拼棄退休的觀念,進入一個更優秀的人生階段。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各地普遍的人均壽命都延長了很多。但究竟長了多少?一般人未必察覺到。原來在1900至2000這一百年間,全球普遍人均壽命增加了30年,對,是30年,從40多歲增加到70多歲,而且還會繼續增加。
這些數字有力地說明了在20世紀初開始出現的退休理念及安排已愈來愈不合時宜。在20世紀中,一般人即使到達所謂退休年齡,例如六十歲左右,退休後大多只有五至十年便離世。但是現在人均壽命已大大延長,加上醫療衛生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到達退休年齡仍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往往還有30至40年的壽命,要他們全部退下工作崗位,「享受」退休,是一件不合理的事。
假如明天是我最後的一天,而我還能寫最後的一篇文章的話,肯定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文字。我可以毫無顧忌,毫無保留地寫我要說的話。
有人會問,為甚麼現在不能寫,要等到最後一天才寫?原因很簡單,我會坦白得很厲害,肯定會令一些人不開心。我會把注意力全放在達致最佳效果,而不再介意有甚麼人覺得我得罪了他們。
其實,平時我寫文章,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開罪了人,但這通常是無傷大雅的。不過,這篇文章會有點不同,我可能批評到的人,本身就是我想影響的對象。我生前不方便直接跟他們說的話,現在是最後機會了,我不介意任何後果。
舉例來說,一些商界的朋友,一些中學及大學的老同學,一些經常見面的親友,一直想和他們分享我的想法,但找不到合適的表達方式。
我這篇告別文章有一個副題:未完成的夢想。這當然才是主角。
我覺得每一個人臨終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有未完成的夢想。
假如明天真的我最後的一天,我肯定會有很多未完成的夢想。但亦會有一些遺憾,包括:
第一,是我未能感染到更多的人,能夠在臨終時仍然有他們未完成的夢想。
第二,是我未能鼓勵到更多人,進入人生下半場的時候以「進優」代替「退休」。
第三,是我未能讓更多的人,把「一代人做一代事」作為座右銘。
沒有夢想的人
如果一個人死時沒有未完成的夢想,大抵只有兩個可能性。一是所有的夢想都已經完成,二是根本就沒有夢想。
第一個可能性機會很微,因為如果真的有夢想,通常都會很難完全實現,而且人如果有夢想,通常會有多個,全部都完成的機會微之又微。
至於第二個可能性,反而會更普遍,就是根本沒有夢想。一個人沒有夢想,死的時候可以更灑脫,閉上眼睛,便與這個世界再無瓜葛。沒有夢想,可悲的不是在死的時候,而是未死之前恍似行屍走肉。
因而有一個結論:一個人死的時候,最難得的是還有一些未完成的夢想。
這些夢想是生前已經努力不懈去實現,到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還未完成也不打緊,可以留給下一代繼續努力。
要進優,不要退休
第二個遺憾與進優有關。這是我對英文ReWirement的翻譯,相對於Retirement。
所謂ReWirement,是指不去Retire,而去Rewire,轉換一下腦筋,重新思考及部署跟著來數十年的生活。把它翻譯成「進優」,其實未能準確地帶出轉換腦筋的意思,僅是突出了拼棄退休的觀念,進入一個更優秀的人生階段。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各地普遍的人均壽命都延長了很多。但究竟長了多少?一般人未必察覺到。原來在1900至2000這一百年間,全球普遍人均壽命增加了30年,對,是30年,從40多歲增加到70多歲,而且還會繼續增加。
這些數字有力地說明了在20世紀初開始出現的退休理念及安排已愈來愈不合時宜。在20世紀中,一般人即使到達所謂退休年齡,例如六十歲左右,退休後大多只有五至十年便離世。但是現在人均壽命已大大延長,加上醫療衛生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到達退休年齡仍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往往還有30至40年的壽命,要他們全部退下工作崗位,「享受」退休,是一件不合理的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