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0930_開學語言展

地方創生理論概念與個案應用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1個人喜歡
  • 95 428
    450
  • 分類:
    中文書社會哲思社會議題城市/土地發展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廖洲棚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五南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3/02/25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本書集結臺灣南北各大院校跨域專業師資的研究成果,是一本有別於坊間科普型創生書籍,而以學術專書出版的首部曲。本書一方面引領研究者對地方創生新興議題的關注,另方面提供實務者對地方創生理論基石的認知。首先聚焦地方創生的理論概念,針對政策整合觀點、協力治理觀點,乃至於地方增生、寄生及創生的政策演繹進程,作出系絡的爬梳、整理與研究;其次,著重於日本經驗的參考及借鑑,無論是日本地方創生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鏈結治理的經驗啟示,還是日本地方創生的光與影,抑或日本農村一村一品運動到地方創生制度發展與變革,皆顯示作為政策領頭羊與發源地的日本,其政策擬定與執行成果的重要性;最後,焦點回歸臺灣的個案應用層面。除為臺灣地方農業創生提供策略建議,也從彰化縣鹿港鎮、東勢區大茅埔、新竹縣尖石鄉梅花村、花蓮食魚洄遊吧及臺南大崎藝農聚落等地,探討臺灣地方創生的侷限與可能。

作者

(按撰寫章節排序)

 

廖洲棚

 

現職: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系主任兼副教授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

 

鄭錫鍇

 

現職:國立空中大學「臺灣公共服務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淡江大學、世新大學、銘傳大學兼任副教授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

 

林淑馨

 

現職: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學歷: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博士

 

王皓平

 

現職: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

 

徐偉傑

 

現職: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

 

柳婉郁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景觀與遊憩學位學程暨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環境資源經濟組博士

 

李天裕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博士班三年級學生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

 

蔣麗君

 

現職: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學歷:南加州大學政治學博士

 

鄭國泰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所)系主任兼教授暨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顧問

學歷: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政策管理哲學博士

 

陳姿伶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產業管理研究所教授

學歷: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成人教育博士

 

主編簡介

 

李長晏

 

國立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

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所長

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

 

目錄

第一篇 理論概念
第一章 地方創生制度的理論建構與策略路徑:政策整合觀點(李長晏)

壹、前言
貳、地方創生的制度演化
參、地方創生的屬性與面向
肆、地方創生的理論模式
伍、地方創生的策略路徑
陸、結論

第二章 地方創生的韌性思維:協力治理的觀點(廖洲棚)
壹、前言 
貳、地方創生的發展背景
參、創生的協力問題
肆、應用協力治理整合架構詮釋地方創生個案 
伍、結論

第三章 地方增生、地方寄生及地方創生的政策演繹(鄭錫鍇) 
壹、前言
貳、地方創生的緣由
參、地方創生的需求
肆、從地方增生到地方寄生:政府干預策略的風險
伍、推動地方創生的關鍵要素
陸、結論 

第二篇 日本經驗
第四章 地方創生與聯合國SDGs鏈結治理之日本經驗啟示(李長晏)
壹、前言
貳、研究設計與方法
參、聯合國SDGs與地方創生模式的鏈結
肆、日本地方創生經驗與訪談分析
伍、結論

第五章 日本地方創生的光與影(林淑馨)
壹、前言
貳、日本的地方創生政策 
參、日本地方創生的個案 
肆、地方創生的成果與課題 
伍、結論

第六章 日本農業一村一品運動到地方創生的制度發展與變革(王皓平)
壹、前言
貳、日本當前農村所面對的課題 
參、日本大分縣一村一品政策的推動緣由與措施
肆、從1979年一村一品運動到2014年的地方創生政策(農業部分
伍、結論

第三篇 個案應用 
第七章 創生型生活事業建構:鹿港囝仔的創生經驗分析(徐偉傑) 
壹、研究背景與動機
貳、文獻回顧 
參、分析觀點與個案簡介
肆、鹿港囝仔案例分析 
伍、結論 

第八章 地方創生形式與內容的形構:以大茅埔的過去演化與未來發展為例(柳婉郁、李天裕)
壹、前言
貳、研究方法
參、大茅埔之歷史發展
肆、大茅埔之經濟活動
伍、大茅埔之未來發展
陸、結論

第九章 推動地方農業創生三大主軸策略(蔣麗君) 
壹、前言:資訊經濟來臨,必須從「新創」到「心創」
貳、創生第一主軸:科技協助傳統農業數位轉型─白地企業化經營
參、創生第二主軸:農企業進入企業區塊鏈3.0 ─物聯網之發展
肆、創生第三主軸:智慧農業,善用物聯網改寫農村曲
伍、農業創新市場策略

第十章 地方創生的制度困境探勘─以新竹縣尖石鄉梅花村為個案分析(鄭國泰) 
壹、前言
貳、制度分析發展與社會生態系統整合架構
參、新竹縣尖石鄉梅花村的原住民保留地個案探討
肆、新竹縣尖石鄉露營地開發與山坡地保護治理困境分析
伍、結論 

第十一章 地方創生青年團隊花蓮食魚洄遊吧及臺南大崎藝農聚落之活動脈絡分析(陳姿伶) 
壹、前言 
貳、活動理論與活動系統概述
參、花蓮漁村定置漁場的傳承:食魚教育洄遊吧
肆、異鄉學子移居農村的在地發展:從大崎藝農實踐所到藝農生活聚落
伍、地方創生團隊的活動脈絡與中介分析
陸、結論

序/導讀

序言

 

地方創生再造—由理論建構、日本經驗到臺灣個案的解剖

 

地方創生的論述,坊間的文獻大抵以日本個案的譯述為主,而本土的敘述向以風土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各種相關的地方創生策略。兩相對照下,我們就可得到這個結論:地方創生的研究,甚少由公共政策及公共行政的面向切入,似乎有注意不及之處。本書的出現,乃由國內在這兩方面的學者,歷經議題的對話,相互的磋商,到研討會的召開,積極納入各方深具價值的高見之後所形成的結晶,冀望昇華地方創生研究的在地化與理論的深構化,進而引領更多學子的學術投入與鑽研。

 

一、書之內容

 

本書首由理論概念篇的投入,從政策整合關注地方創生的理論建構及推展的策略路徑。再由韌性思維思索地方創生如何由協力治理的路徑,終極完成其所要追求的多元目標。最終以增生、寄生及創生三階段的演化,演繹臺灣地方創生的不同階段發展。

 

而日本是地方創生的發源及原創國,其多元不同的個案敘事,殊值得國內的政策學習與進一步的深化。於是,本書第二篇就由地方創生與聯合國SDGs的鏈結治理,深究日本經驗究竟有何啟示,可供臺灣加諸實踐與優質化的參佐。而日本已有的各種地方創生實踐,究竟有哪些優勢及劣勢,可資臺灣的學習,以至引發優勢得能在臺灣生根及成長,並得能事先避免日本推動後所衍生的病癥,用以減少走冤枉路的行程,加速進入成熟收穫的階段。最後論述:日本如何由農業一村一品運動,發展出地方創生制度,以及中間歷經哪些變革及演展,以漸進優質化及深度化地方創生的制度及底蘊。

 

個案的研發及深究,乃是本書的終極關懷。首先,由鹿港囝仔的創生過程及經驗,剖析創新型的生活事業,其究竟是如何開始建構與設想,以及隨後各階段的發展,殊堪往後開發新案的學習及參究,用以避免行錯路所滋生的成本,直接就走向正面發展的路徑;第二篇乃由大茅埔發展的過去演化,以及未來又該如何突破,以資形構地方創生的多元形式及內容;這項前沿式深析,可資其他地方的創生借鏡,增強走對路的視框,減少不斷摸索的學習成本;第三篇則奔向:地方農業創生的推動,如何由三大主軸策略:(一)以科技協助傳統產業轉型為數位化的經營;(二)農企業究竟該如何發展,用以進入企業區塊鏈,進而形構物聯網的市場規模;(三)智慧農業的建構,進而善用物聯網以改寫農業的本質,形構快樂農村的進行曲;第四篇個案研究:新竹縣尖石鄉梅花村的改變與發展,探勘地方創生在此村發展的制度困境,用以作為外來移植或擴散到其他地方的借鏡,減少各種不同的障礙,順時順勢發展地方創生的效益與優勢,減少進入風險或威脅的誤區;最後,以活動脈絡分析與比較:地方創生青年團隊花蓮食魚洄遊吧與臺南大埼藝農聚落的形成,一則建構花蓮漁村如何傳承定置漁埸的經驗,二則掌握臺南異鄉學子,其究竟如何移居農村,用以進行在地發展,再以活動脈絡及中介分析比較二個個案的異同,提供優質經驗的傳承,不良經驗的逃避,這是經驗的對照,以降低摸著石頭過路的期程,因為活動脈絡如能掌握及精緻,將促進優質地方創生的前提要件。

 

二、書之特色

 

本書之出現,乃受激勵於其他界人士引領地方創生的專研,但公共行政與公共政策的學者一直未有投入的動作,乃由一群關心這個課題的學子,發覺必須投入的歷史時刻,乃精心規劃研討會,聚集各校學者廣泛研討而產生的知識智慧。而這本書匯集了六大特色:

 

(一)理論的導入:公共政策及公共行政的研究,業已積累了多元不同的理論,若能加以應用,深入地方創生的探討,其定能產出非常豐富的新知識。果不其然,經由這樣的融合,乃產出豐富的成果及新穎的知識。之後,如能應用這兩個學門所蘊藏的無盡概念,分析多元不同的地方創生課題,定能滋潤研究的豐富化、擴大化及深度化。

 

(二)特殊的產出:臺灣各地方的創生個案經營,經由研究者的深入研發,乃發掘出本土特色的個案知識,似乎與世界其他各地的經驗有了很大的差異。因為,這是在特殊系絡文化的薰陶下,經由研發所凝聚的結晶。這些殊異的不同,或可經由知識的輸出,進而產生擴散的影響力。

 

(三)議題的精緻:臺灣已深耕的地方創生研究個案,由於議題的有趣、深度與多樣,經由學者的研究與敘事,建構出引人又生動的歷史進程。這些成果,恐得以吸引不同的學子再針對新案的投入探究,進一步導出無數新創知識的成果。

 

(四)經驗的汲取:不同個案的深入探究,成功與失敗的根源隨之而出,以此可作為未來新案投入的引用或借鏡,減少試誤的期程,發揮知識擴散的效能。而經由知識的應用,進而降低地方創生的謬誤,節約經濟成本。

 

(五)數位的發揮:數位化的管理與應用,乃是當今時代的發展主軸。這種管理的廣泛應用,定可減少不同創生管理的多元困境及經營成本。本書就提供農業發展的數位管理之策,而個案的故事情結、參與的不同情境、主導的靈魂人物和他們之間的互動,及各種新興作為的知識,就隨著深入探討而出現。這些知識如能加以擴散,將促使創生經營管理的效應及效益隨勢衍生。

 

(六)創生的前階:地方創生不太可能一步就到位,可能要經由不同階段的試誤與學習,才能達致最能引人的成績。地方的增生、地方的寄生,再到地方的創生,乃是不同階段的發展歷程。而每個階段的演化,均要有深刻的印記,才能體會三生的實質過程,以及吾人所要細細注意的焦點。

 

三大理論主軸的鋪陳、日本經驗的解剖與體會,及五大本土個案的細膩分析,導出說盡本書的內涵及特色,這是知識生產的巨大工程。這個工程旨在:引領各方學子的興趣及志同道合者,投入這個新興議題的開發研究。歷經知識的嚴肅生產,再透由不同路徑的擴散,引領對所生產知識的應用,開創極其顯著的地方創生效果。如這項知識生產的漣漪作用,得能藉機、藉勢及藉力發展,則本書的終極目的就殊堪算是完成。

 

林水波 退休教授序於俊邦書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43599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8
    • 商品規格
    • 23*17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0/08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