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權益:解放非人動物
旅美作家房曼琪的大半生命,燃燒在動物保護的無盡長路。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旅美作家房曼琪以20年的生命,為捍衛非人生靈寫下《生命的權益》,
	其文影響深遠,喚起人類良知,進化為更高的心智生命。
	 
旅美作家房曼琪的大半生命,燃燒在動物保護的無盡長路。如今她為捍衛非人生靈寫下《生命的權益》,提示我們關於道德更深廣的可能,而這個可能必須貼合實踐,足以開創一個嶄新的生活方式。她對於動物的生命不厭其煩的探尋與關心、描繪的一張張動物受苦或可愛的圖像,似遠實近,正召喚著人類的良心,做一次深度的檢測,以進化為更高的心智生命。
目錄
	序文 
	實踐的可能性                  張君玫
	人類發展理智以護持地球生靈    朱天心
	動物解放也是人類解放          凱倫.黛維斯
	作者前言                      房曼琪
	動物權議題 
	動物權──批判倫理學                        
	關於動物實驗以及生命價值的探索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簡介隱形嗜肉心理及 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 
	從科學怪魚到人類進化的意義
	天雞,五德之禽  
	關懷大靈長與流浪犬 
	馬戲團動物的奴隸生涯 
	凱歌及提力肯──黑鯨表演幕後真相  
	欄中的凋零  
	有情有智的甲殼類動物 
	從環境倫理來批判越界變種的基因工程
	世界素食運動快速成長的背景因素
	哲學的歸位   
	海德格的實存真義與梅洛-龐蒂的肉身本體論  
	後現代哲學對階層等級形上學的解構  
	詩.散文 
	真人之息以踵──莊子的另類思想 
	柯慈──肉身受苦  
	珍重再見 
	黃昏裡的笑聲    
	聖犬伯納  
	大地之子 
	詩人的繆思  
	惜她.小河  
	風裡的聲音
	Purring In A Parallel World
	在一個平行的世界裡啍唱著(中譯)
	The Gods Are Silent 
	眾神默默(中譯)
	附錄 【新觀念】人物專訪   
	記憶的相簿 
	新世代特序 
	在過去與未來之間         陳宸億 
	哲學與動物               沈鑫河
序/導讀
	推薦序
	
	什麼時候,這些了不起的人,蒙田、盧梭、托爾斯泰、雪萊、雨果、科慈、史懷哲、蕭伯納、莊子、梭羅、里爾克、梅洛龐帝、德希達…,原來都是你的地下黨、同志們,於是我再不動搖甚至怨歎我的生命狀態是無意義是徒勞的,我亦能如同曼琪樂觀的大聲說出,「人類發展理智是用來護持地球上的生靈」。                                               
朱天心/台灣文學作家
	                  
	在閱讀曼琪的作品時,我看到的是一個有機的視野。有別於學院格式的文章,曼琪的短文常常從自身體驗出發,但同時並不僅限於此,而能夠持續關注各種相關的文獻,扣連科學、哲學、文學、紀錄片和現實觀察。這一切都回歸到她本人作為一個人類思考者與行動者對於其他動物的關照與關懷。                   
張君玫/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十九世紀德國哲學代表人物黑格爾 ( G. W. F. Hegel ) 認為歷史的辯證演進過程中,每一個政治改革仍是世界精神的進化旅程,目的是為了實現自由的理念。動物解放運動符合了黑格爾的歷史目的論,已在今日掀起一場思想上的革命,可說是繼歐陸哲學第二波的理性啟蒙,為了建立一個公正的,貫徹始終的道德倫理,將天賦自由的權益歸還給眾生。作者房曼琪對此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思考理路。    
	                                       
	凱倫.黛薇思博士 ( Karen Davis, PHD )  
	聯合關懷家禽會長(United Poultry  Concern)
	                             
	所謂追求,絕非束之高閣的清談,她要把一切知識獻予動物的苦難,至於身體力行,是最基本也不足道的操練了;她是最動保的動保人,享受孤獨,熱愛自然,而他整個生活的實體,在於如何以一人之力饋天地,尤其,報答千萬年來為人類敲骨吸髓的動物⋯⋯而長年的動保實踐教她細緻溫厚,她不信一個人可以專憑理智而愛護生命,篤信作為一個人最可貴是初始的感性品質,進而友愛其他族類。
陳宸億 / 動保志工、文學作家
	                                           
	作者主旨是應回到哲學的原初精神,對一切事物的驚嘆,並重新思考人與非人的生命關係,檢視各種人為的規範及蒙蔽的傳統教條,顛覆其對動物迫害的合理化,如此才能清除流行社會的「盲從行為」。翻開這本書,一篇又一篇,是要喚醒人以理性和同理心(empathy)看待無辜,且最無反抗能力的動物鄰居,並發現,原來人類動物和非人動物尊嚴的恢復,本為同一件事。
沈鑫河 / 影像工作者
	
	作者序
	
	作者/房曼琪
	
	史懷哲認為哲學任務是建立尊重生命的倫理,這正是本書的宗旨。作者在文章裡特別邀請西方大文豪(蒙田、托爾斯泰、柯慈)與哲學家(大衛.休姆、史懷哲、彼得.辛格、湯姆.雷根、德希達等)來加入陣容為動物說話。書中收集的,如「動物權──批判倫理學」,主要是介紹幾個動物權的關鍵概念;「海德格的實存真義與梅洛-龐蒂的肉身本體論」及「後現代哲學對階層等級形上學的解構」二文,意在彰顯當代歐陸哲學與動物權運動在理念及時代潮流上的匯流聚合。關於動物議題的分項論述,諸如「彼有何辜,受此荼毒?」、「欄中的凋零」、「關懷大靈長與流浪犬」、「天雞,五德之禽」等,呈現多面向的關注,理性與感性的訴求兼容並包。另外一篇,「柯慈──肉身受苦」,可說是素食主義(veganism)的最佳論證。  
	  
	書裡除了揭露經濟體制對動物的剝削,還根據目前學術界的動物研究(animal studies)來肯定非人動物亦具有「人格性」( personhood)。各篇文章在主題上互相呼應,從地球倫理廣角度來詮釋平等的真義,據以歸還給動物的天賦權益。十八世紀法國文壇才子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愛彌兒──論教育》第一卷,開宗明義便作如此評語:「在造物者的安排下,一切都是美好的。不幸,一旦落入人類手中,萬物便衰敗了……帶來氣候、元素、季節的混淆……還殘虐狗、馬,以及自己的奴僕……卻偏好畸形、怪異的東西。」這不就是在描寫當前地球上的狀況嗎?也正是筆者寫「從環境倫理來批判越界變種的基因工程」的心情,文中解析人類優勢意識形態與生態衰竭的因果關聯。另外,「關於動物實驗以及生命價值的探索」與「從科學怪魚來談人類進化的意義」兩篇重點是進一步思考生命的整體意義。
	
	比較起來,說理必會引起爭論,而詩可以柔婉感動人心。海德格以為詩的語言能直接呈現真理,因此書中還包括四首詩。「惜她.小河」除了哀悼小狗Sita,也象徵心靈的回歸,跟隨著動物的腳步,從他們的眼、耳、嗅覺來探觸山林、河流的神祕源頭。「風裡的聲音」及「眾神默默」兩首,將人的閉目塞聽與動物開放的「世界空間」作對照。一旦跨出人本的慣性思考、虛擬的環境,才能打開心眼,看到一個正在呼吸、說話、歌唱、活蹦飛躍的新天地;讓他們的泰然自若流入自己的肢體,在他們深邃的眼中,看到自己的存在,這便是里爾克在《給朋友的安魂曲》(Requiem For A Friend)詩中所形容的:「I will go to watch the animals, and let something of their composure slowly glide into my limbs; will see my own existence deep in their eyes。」
	
	書中除了論述,還包括散文。「大地之子」早年刊載於《皇冠》,描繪七○年代嬉皮的反文化,可說與近年來崛起的「慢步調生活革命」(The Slow Revolution)、「小小住宅運動」(Tiny House Movement)、「簡樸主義」(Minimalism),基本上都是希望人從瘋狂盲從的物質文明解放出來,返回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田園生活,認清什麼才是個人生活真正需要的。
	
	在漫長的心路歷程中,自己著實體悟到解放動物也就是解放人,這是寫「真人之息以踵」的用意。這篇以嶄新的視野來瞭解莊子,尤其是他的齊物之論,是在反諷「唯我獨尊」的世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