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錯-性侵受害人與被冤者的告白
性侵加上冤案,這註定難解的悲劇......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獻給那些不曾被傾聽的聲音──冤案的雙方受害者
「我已經被關八年了,為的是我從未犯下的罪,上帝可以幫我作證。我每天都在承受痛楚,也很難接受自己現在的處境。沒有人理解,似乎也沒人在乎。我已經打這場仗打很久了,我的腦袋和心靈都已被烙下無法抹去的印痕。有許多次我希望自己從未來到這世上,因為我現在過的生活只有純粹的痛苦,我寧可死去、下地獄,也不要在此虛耗我剩餘的人生。」
「就算我用盡我剩下的生命來告訴你我有多抱歉,那也沒辦法表達我真正感覺的萬分之一。你會有原諒我的一天嗎?」
1984年的某個夏夜,年僅22歲的珍妮佛在自家床上熟睡時,遭到一名陌生黑人男子持刀挾持並加以性侵。她努力集中精神,將犯人的特徵烙印在腦海中,並設法成功逃脫。十一天後,在伯靈頓警局的拘留室裡,七名黑人男子列隊站在珍妮佛面前,而她告訴警方,羅納德.卡頓就是強暴她的犯人。
同樣年僅22歲的羅納德.卡頓,雖不斷堅稱自己清白無辜,但充滿瑕疵的指認程序與蒐證過程,以及偏頗的司法審判制度,仍在物證極度薄弱的情況下將其定罪。羅納德在險惡的監獄環境中掙扎求生,尋找與案件相關的蛛絲馬跡,並積極尋求上訴機會。然而,二次審判不僅未能還他清白,更以兩個無期徒刑再加上54年的有期徒刑,將羅納德再度打入深淵。
1994年,辛普森案讓DNA鑑定技術聲名大噪,羅納德請求律師協助聲請DNA鑑定,藉此證明了他的清白。遭無辜關押將近十一年後,羅納德終於獲釋。
羅納德並非真兇的事實,令珍妮佛震驚不已,她被罪惡感與可能遭到報復的恐懼日夜折磨。在羅納德出獄兩年後,珍妮佛終於鼓起勇氣與羅納德相見……。
本書是由珍妮佛和羅納德的記憶發展而成,並輔以筆記、信件和其他個人文件等資料。珍妮佛和羅納德透過親筆文字抽絲剝繭,細膩呈現出他們所遭遇的悲劇,挑戰我們對「記憶」和「評斷」的理解,同時也展現出寬恕的力量。
本書網站:www.pickingcottonbook.com
名人推薦
張娟芬(作家)
陳怡成(律師/修復式司法促進者)
趙儀珊教授(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葉建廷(律師/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理事長)
好評推薦
「珍妮佛.湯姆森和羅納德.卡頓在本書中以第一人稱敘事。他們的故事引人入勝且不同凡響。」──《聖彼得堡時報》
「即使是最憤世嫉俗的讀者,也會為卡頓的堅毅和優雅動容。」──《華盛頓郵報》
「《認錯》是今年絕對不容錯過的非小說類書籍。它與小說一般扣人心弦,書中所揭開的真相會使人潸然淚下。」──《路易斯維爾信使日報》
「即使當中不乏許多傷痛,《認錯》終究是個振奮人心,並賦予人們希望的故事。」──《夏洛特觀察者報》
目錄
推薦序一 性侵冤案的情緒政治(張娟芬)
推薦序二 修復,從生命的陰暗處走出來(陳怡成律師)
推薦序三 記憶與自由一樣纖弱(趙儀珊教授)
推薦序四 寬恕與修復:讓自己更自由(葉建廷律師)
序
第一部 珍妮佛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二部 羅納德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三部 珍妮佛和羅納德
第十一章 珍妮佛
第十二章 羅納德
第十三章 珍妮佛
第十四章 羅納德
第十五章 珍妮佛
第十六章 羅納德
第十七章 珍妮佛
第十八章 羅納德
第十九章 珍妮佛
後記
資料來源說明
謝辭
關於作者
中文版跋
譯者跋
序/導讀
推薦序
性侵冤案的情緒政治
張娟芬
讀《認錯》,好像坐一個情緒的翹翹板。
一邊是強暴倖存者珍妮佛,平順的人生忽然被打亂,好似大浪撲上來又退走,細心雕鑿的沙堡,只剩模糊殘骸。
翹翹板另一邊,是冤獄倖存者羅納德,從小不學好,在強暴案發生後,被帶進了嫌疑犯的指認行列。珍妮佛篤定的一指,羅納德便被認定為強暴犯,即使喊冤也沒人相信,如此十一年。
不應該對立的人,卻被命運放上翹翹板的兩端。珍妮佛指認了羅納德,為自己掙得了一點點正義,得以慢慢梳理往事,擺脫陰影。
羅納德因此跌入不正義的地獄。他受苦,但珍妮佛因此得著一點點安慰。羅納德的沉落,使得翹翹板那端的珍妮佛得到一個提升的力量。
當羅納德的正義閃現曙光,爭得再審的機會,就換珍妮佛痛苦了。翹翹板送羅納德一點希望,珍妮佛就因為傷口被挖開,而墜入地獄。纏訟的過程是零和賽局,甲方所失就是乙方所得。讀者身處翹翹板的中間點,輪流對兩方發展出同情共感,又不斷經歷情感的拉扯。
一樁罪行劃出一個破口,翹翹板兩端,都有汨汨流出的殘忍。珍妮佛這邊,強暴倖存者得額外承受性歧視,來自母親、男友、男友的母親,都是原該親近的人。不被細心照護的傷口,多麼令人痛。另一邊,殘忍是監獄唯一的、永恆的規則,羅納德輾轉於不同監獄間,悉心建立好一個保護機制,就面臨調動,前功盡棄。殘忍比賽裡敗下陣來的人會被殘忍對待,羅納德努力隱藏傷口,因為傷口就是別人施以痛擊的弱點。與殘忍狹路相逢並掙扎存活,反而是翹翹板兩端的珍妮佛與羅納德,能夠互相理解的契機。
熬過那些以後,《認錯》終究是一個愛與和解的故事。我們是如此不完美的小動物,「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強大的,是彌補不義、臻於完美的意志。即使現實是破碎的,轉身離開比收拾殘局容易;但珍妮佛與羅納德執意悖逆常理,選擇了一條比較困難但富含奧秘的道路。他們在真實人生中收拾一次,和解;然後坐下來,把這段經過寫成書,又收拾了一次,再次和解。在寫作的終點,他們終於不再雄踞翹翹板的兩端,不再互相抵銷彼此的力道,一切釋然。
許多冤案裡都有這樣的一個情感翹翹板:因為同情被害人,所以譴責被告,被害人的評價愈高,大眾對被告的評價就愈低。在法庭裡平反冤獄,需要蒐集證據、仔細梳理案件的邏輯,創造一個替代性的敘事。但法庭外,平反冤獄的努力經常撞上一堵高牆,就是「被害人好可憐,你怎麼可以替壞人說話?」以殺人案件為例,大眾的同情心總是偏向被害人多些,一方面是習慣站在「準被害人」的角度,唯恐自己或至愛亦蒙此害;另一方面是被害人受害的事實,不僅毋庸置疑,甚且觸目驚心。因此,殺人案件的被告在情感翹翹板上恆常處於低處,要平反這樣的冤獄,需要堅實的證據,而即使完成了法庭內的平反,也不表示能夠移動被告在情感翹翹板上的低位。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三人獲判無罪之後,仍然不時在社會生活中遭遇懷疑與惡意,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但性侵案件卻與上述情況截然不同。性侵受害人並不像其他犯罪的被害人一樣,能夠理直氣壯地得到同情與支持;許多出面控訴的性侵受害人都面臨兩項反撲:其一是別人不相信那是性侵,而是事後反悔、誣告或設局陷害;或者其二,雖然相信有這回事,但是認為被害人自己也有責任。
因此,性侵案件裡的情感翹翹板,是不斷上下擺動的。性侵受害人如果遍體鱗傷、平日端莊賢淑,或許比較有機會居於翹翹板高位;至於抵抗得不夠慘烈的人,他在公眾評價裡的位置,從「自己太大意」、「自找的」,一路下滑至「仙人跳」、「誣告者」,都有可能。
尤有甚者,一般案件平反時所仰賴的證據與論理分析,在性侵案件裡往往十分有限,有時完全不存在。如果加害人是不認識的人,強暴往往發生在沒有目擊者之處;如果加害人是認識的人,那關鍵就是釐清兩人當時的意向與認知,而這件事情是困難的,因為「當時的意向與認知」多半沒有外在明顯可見的物理性證據,只有雙方當事人的供述,而且是日後的回溯。
也就是說,一般案件的平反,軌跡明確:深入挖掘案情,如果能夠找到翻案的證據,就以之為槓桿,使被告不再居於翹翹板的道德低端。可是性侵案件疑似有冤時,卻很難依循這條路徑,因為一來被害人很可能已經受盡冷嘲熱諷,被告並不如一般案件那樣居於道德低端;二來案情可能並不存在某種紮實的非供述證據,找不到平反的槓桿。於是性侵疑案的情感翹翹板上下晃動,要同情哪一端,在欠缺實證的案子裡,幾乎訴諸信仰。
《認錯》不僅提醒了「指認」在刑事偵查上應有的技術性改進,也涉入了一個極為敏感困難的領域:性侵案件的冤案。珍妮佛與羅納德雙方和解,加上真兇現形,使得這個故事有了結尾,可以安置讀者上下晃動的游移心情。在這個故事之外,還有更多缺乏結局的性侵疑案,有待更多思索與辯論。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