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南邦:徘徊獅城與香港的理想鄉追尋
A Better World Is Possible: An Exploration of Utopian Visions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悄然佇立於唐山與南洋之外,脫出傳承與同化的偽命題
坡籍潮裔的香港神學家跨越南洋,對話解放神學
聖多默 ‧ 莫爾鉅著《烏托邦》出版五百年紀念作,新南洋視角的理想鄉追尋
悄然佇立於唐山與南洋之外,坡籍潮裔的香港神學家孟一仁神父,以冷靜而深切的筆觸,重新思索人類對「理想鄉」的想像。在族群、文化與宗教界線日益模糊的當下,他拒絕陷入單一敘事,而是以神學與哲思之間的對話,尋找一條超越「身分」的精神之路。
在《烏托南邦》中,解放神學倡議的「貧窮文明」與李光耀秩序情結下的東亞儒教傳統,被安排在同一張圓桌上對話。這場原本只可能發生於「理想鄉」的思想交鋒,如今卻在言論自由受限、價值衝突不斷的現實中格外震撼。
從孔子、墨子到聖多默・摩爾,從德日進到康有為,孟神父縱覽兩千年東西思想傳統,展現人類對「更好世界」的共同渴望。五百年前,聖多默‧摩爾以《烏托邦》描繪了一個公義而和諧的社會;五百年後,孟一仁以東南亞視角與解放神學的關懷,追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烏托南邦》並非抽象的神學論辯,而是一趟跨越海洋與五個世紀的思想之旅。書中以基督宗教與解放神學為切入點,回望人類對「理想鄉」的討論,從古典希臘到戰後世界,重新審視信仰、共存與希望的可能。孟神父提醒我們:烏托邦或許永遠難以實踐,只能是遙不可及的孤島,然而人類仍需要這種不斷生成的精神追求——它存在於社群互助、信念堅守,以及人與人之間微小而真實的善意。
從新加坡的秩序社會,到香港的多元張力,再到全球移民與難民的漂泊現實,本書邀請讀者思考:在看似無法共存的世界裡,我們如何重拾勇氣,想像「更好的可能性」?
這是一部兼具哲學思索與人文關懷的著作,一封寫給當代世界的神學信札,也是對聖多默・摩爾《烏托邦》五百年後最誠懇的回應。
坡籍潮裔的香港神學家跨越南洋,對話解放神學
聖多默 ‧ 莫爾鉅著《烏托邦》出版五百年紀念作,新南洋視角的理想鄉追尋
悄然佇立於唐山與南洋之外,坡籍潮裔的香港神學家孟一仁神父,以冷靜而深切的筆觸,重新思索人類對「理想鄉」的想像。在族群、文化與宗教界線日益模糊的當下,他拒絕陷入單一敘事,而是以神學與哲思之間的對話,尋找一條超越「身分」的精神之路。
在《烏托南邦》中,解放神學倡議的「貧窮文明」與李光耀秩序情結下的東亞儒教傳統,被安排在同一張圓桌上對話。這場原本只可能發生於「理想鄉」的思想交鋒,如今卻在言論自由受限、價值衝突不斷的現實中格外震撼。
從孔子、墨子到聖多默・摩爾,從德日進到康有為,孟神父縱覽兩千年東西思想傳統,展現人類對「更好世界」的共同渴望。五百年前,聖多默‧摩爾以《烏托邦》描繪了一個公義而和諧的社會;五百年後,孟一仁以東南亞視角與解放神學的關懷,追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烏托南邦》並非抽象的神學論辯,而是一趟跨越海洋與五個世紀的思想之旅。書中以基督宗教與解放神學為切入點,回望人類對「理想鄉」的討論,從古典希臘到戰後世界,重新審視信仰、共存與希望的可能。孟神父提醒我們:烏托邦或許永遠難以實踐,只能是遙不可及的孤島,然而人類仍需要這種不斷生成的精神追求——它存在於社群互助、信念堅守,以及人與人之間微小而真實的善意。
從新加坡的秩序社會,到香港的多元張力,再到全球移民與難民的漂泊現實,本書邀請讀者思考:在看似無法共存的世界裡,我們如何重拾勇氣,想像「更好的可能性」?
這是一部兼具哲學思索與人文關懷的著作,一封寫給當代世界的神學信札,也是對聖多默・摩爾《烏托邦》五百年後最誠懇的回應。
序/導讀
中文版序言
在當今這個日益分裂的世界,關於烏托邦與未來願景的討論,比任何時候都更具迫切性。然而,這些源自英語世界的重要對話,至今尚未充分傳遞至中文讀者群體——佔全球人口近五分之一的社群。本書譯本,正是為了填補這個空白。
受到伊納西奧・埃拉庫里亞(Ignacio Ellacuría)及其他解放神學思想的啟發,我試圖探索一種烏托邦想像:在苦難與崩壞的縫隙中,更美好的世界不僅可能,而且必不可少。在《更美好的世界是可能的:烏托邦願景的探索》一書裡,我以東西方的思想傳統為軸,從古代中國至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重訪托馬斯・莫爾、德日進、孔子、墨子,以及二十世紀改革家康有為等人的思想。雖然身處不同文化與時代,他們卻同樣懷抱對慈悲、公義與和平的堅持,共同描繪了人類追尋大同世界的願景。
本譯本特別彰顯幾個與中文讀者息息相關的核心主題:孔子對社會和諧、道德涵養與仁政的闡發;墨子所倡導的兼愛與非攻;以及康有為提出的「大同世界」理想。
事實上,儒家思想深刻塑造了新加坡的發展軌跡,體現於「任人唯賢」的制度設計、追求和諧的社會文化,以及避免政治撕裂的價值取向。身為在此地成長的一員,我親眼見證這個國度由第三世界的荒蕪角落,躍升為第一世界的現代城邦。
然而,放眼今日,當戰爭、暴力與環境危機不斷衝擊我們的共同家園,一部能夠倡導和平、寬容與共生的作品仍極為迫切。隨著中文在全球的持續擴展,本譯本將能觸及更廣泛的讀者,並成為對話與共識的新橋樑。
我衷心感謝孔德維先生以及一八四一出版社編輯團隊,他們的專注與努力,讓這項重要計畫得以實現。透過推廣中文與承載這些思想,他們與我一同參與了追尋更美好世界的行動。
在當今這個日益分裂的世界,關於烏托邦與未來願景的討論,比任何時候都更具迫切性。然而,這些源自英語世界的重要對話,至今尚未充分傳遞至中文讀者群體——佔全球人口近五分之一的社群。本書譯本,正是為了填補這個空白。
受到伊納西奧・埃拉庫里亞(Ignacio Ellacuría)及其他解放神學思想的啟發,我試圖探索一種烏托邦想像:在苦難與崩壞的縫隙中,更美好的世界不僅可能,而且必不可少。在《更美好的世界是可能的:烏托邦願景的探索》一書裡,我以東西方的思想傳統為軸,從古代中國至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重訪托馬斯・莫爾、德日進、孔子、墨子,以及二十世紀改革家康有為等人的思想。雖然身處不同文化與時代,他們卻同樣懷抱對慈悲、公義與和平的堅持,共同描繪了人類追尋大同世界的願景。
本譯本特別彰顯幾個與中文讀者息息相關的核心主題:孔子對社會和諧、道德涵養與仁政的闡發;墨子所倡導的兼愛與非攻;以及康有為提出的「大同世界」理想。
事實上,儒家思想深刻塑造了新加坡的發展軌跡,體現於「任人唯賢」的制度設計、追求和諧的社會文化,以及避免政治撕裂的價值取向。身為在此地成長的一員,我親眼見證這個國度由第三世界的荒蕪角落,躍升為第一世界的現代城邦。
然而,放眼今日,當戰爭、暴力與環境危機不斷衝擊我們的共同家園,一部能夠倡導和平、寬容與共生的作品仍極為迫切。隨著中文在全球的持續擴展,本譯本將能觸及更廣泛的讀者,並成為對話與共識的新橋樑。
我衷心感謝孔德維先生以及一八四一出版社編輯團隊,他們的專注與努力,讓這項重要計畫得以實現。透過推廣中文與承載這些思想,他們與我一同參與了追尋更美好世界的行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