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金融賭局

  • 9 315
    35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美國次貸爆發

歐債危機無解

西方經濟體系瀕臨瓦解

 

中國經濟成長減速

美元強勢升值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

美元與人民幣白熱化對決

世界經濟趨勢又何去何從

 

資深財經專家占豪

深入剖析全球經濟金融歷史與現狀

澈底搞懂經濟危機下各國盤算和投資市場的未來

作者

占豪

 

資深財經、時事評論家。

 

其經營之部落格擁有近十億的訪問量,著作《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總銷量超過百萬冊。連續獲得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中國書刊發行協會頒發的「全行業優秀暢銷品種」。

目錄

第1章論經濟危機的本質

第2章美國、華爾街的崛起與本輪經濟危機的本質

第3章美國、華爾街的崛起與本輪經濟危機的本質(二)

第4章美國、華爾街的崛起與本輪經濟危機的本質(三)

第5章國際局勢博弈與世界經濟規則的革命(一)

第6章國際局勢博弈與世界經濟規則的革命(二)

第7章世界經濟硬著陸的後果及給中國帶來的風險

第8章世界經濟硬著陸給中國帶來的戰略機遇

 

參考文獻

序/導讀

二○○八年,隨著次貸危機演化為世界性金融風暴,最終成為一場世界性經濟危機,筆者就斷定:這是自一九二九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其對世界影響的程度,將不亞於一九二九年經濟危機,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二○○八年第四季,世界主要國家聯手救市,危機得以暫時緩解,但是,從事物發展規律看,那不過是各國為緩和局勢而做的努力,某種意義上是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而已。

 

這種情況,用股市語言表述,就是大跌趨勢確立後的一次短線超跌反彈,但超跌反彈不會改變下跌的大趨勢。

 

事實證明,危機的確在不斷深化。二○一○年,金融風暴開始演化為主權債務危機,從杜拜引爆並最終在歐盟國家中爆開。很快,危機率先在利比亞變成戰爭,北約透過武力終結了利比亞格達費政權。正是在這個當口,筆者在二○一一年下半年完成了一本「應景之作」──《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

 

《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一書出版後,深受廣大讀者喜愛。考慮到當前整個世界局勢和經濟形勢,以及二○一二年以來的國際風雲,為了對當前世界形勢、經濟發展趨勢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和瞭解,我們有必要進行一個詳細的梳理──這也就是本書的初衷和設想。

 

二○一一年,筆者判斷:二○一二年六月前後,是敘利亞爆發戰爭的時間節點。二○一二年七月,敘利亞發生內戰,北約一直試圖尋找對敘利亞動武的時機。若非中、俄兩國堅決反對,敘利亞早已被炸成一片廢墟。筆者二○一一年還曾預估:美國必推第三次量化寬鬆(QE3)。

 

當時,經過一系列事件分析後,認為時間應在大選之時或新任總統上任之後。但事實上,美國更早一點,於二○一二年九月中旬就推出了QE3。這些重大事件的發生到底是為什麼?其背後的發展邏輯是什麼?國際局勢、世界經濟會向哪個方向演化?這些,都是筆者在本書中給讀者剖析和解讀的問題。

 

綜合起來,本書有如下七個特點:

 

一. 現實性。本書內容,主要基於當前國際、國內博弈和經濟形勢,其中包括世界各大國解決本輪經濟危機的思路。對這些內容的梳理和分析,充分說明本書的現實性。

 

二. 邏輯性。本書的邏輯性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歷史的邏輯。根據本書內容需要,筆者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透過近代列強的發展和爭霸過程,闡述當前現實發展的歷史邏輯。這些內容中,著重描述了極具代表性的國家──美國──近代的崛起過程(包括國家崛起和資本市場崛起以及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其他歷史邏輯方面,還有諸如經濟發展與經濟學的歷史邏輯等。二是現實的邏輯。筆者的邏輯推理,主要是基於現實的元素,根據現實和事物發展的規律進行邏輯推理,儘量還原發展的邏輯過程和演化的大趨勢。

 

三. 易讀性。雖然書裡涉及不少專業領域,但筆者儘量將相關內容通俗化,呈現給讀者背後的邏輯。作為本書的第一位讀者,廚娘不懂經濟和時事。只要是廚娘看不懂的部分,筆者就會調整描述的方式,儘量做到通俗易懂。與《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一書一樣,讓識得字的人都能看懂,是筆者寫書追求的目標之一。

 

四. 前瞻性。收到讀者大量郵件、留言,稱讀《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一書後,再看眼前國際和經濟形勢,心裡越來越明白。事實上,後來的事情確實是按照書中分析的邏輯在發展。筆者相信,本書會在前一本書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差不多同樣的篇幅,本書所花費的時間是上一本書的兩倍。

 

五. 廣泛性。本書內容涉及領域較為廣泛,包括歷史、經濟、金融、時政等。之所以將這些內容整合在一起闡述,是因為世界本來就具有多面性。當前國際局勢、經濟發展形勢,都是世界博弈現實下的一個方面,而其中都包含著歷史發展的脈絡。將這些內容融合在一起,讀者對當前世界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對事物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一個透徹的理解。

 

六. 嚴肅性。對於著書,特別是對於這種非娛樂性書籍,筆者一直持嚴謹的態度。作為作者,這是基本的素養,也是筆者一直以來的追求。

 

七. 客觀性。個人認為,評論、分析類書籍,最需要保持客觀。過於主觀、過度摻雜個人情緒都需要避諱。某些作者根據自己好惡憑空捏造,完全不講邏輯糊塗亂畫,這樣的作品最終就是誤人子弟。所以,在寫作本書的時候,筆者盡最大努力保持客觀的立場,除了站在中國利益上談問題以外,儘量做到不摻雜任何個人情緒。

 

本書寫稿費時超過五個多月,比《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一書耗時約增加一倍。為了保證本書的連貫性和邏輯性,需要查閱大量資料,進行更深層次的梳理。相信本書的品質也應該比《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一書更高,筆者也希望讀者能夠滿意。

 

本書共分兩冊,上冊以經濟為主線進行闡述,以透過經濟層面看清當前世界形勢並更好地把握未來方向;下一冊,將以國際政治博弈為主線進行闡述,以透過政治層面看清當前世界形勢並更好地把握未來的方向。兩本書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雖然闡述主線不同,但其最終發展邏輯卻密切相關並相互印證。

 

最後,要感謝一直關注、支持筆者並期待本書出版的讀者們。正是讀者們一直以來的支持,筆者不敢懈怠,不斷學習和思考,不斷寫出新的作品。雖然和讀者們未曾謀面,筆者卻能感受到大家共同的理想和願望。感謝你們的支持和分享,感謝!

試閱

經濟發展的本質與經濟學

說起經濟,很多人習慣將其與所謂的經濟學等同。事實上,經濟發展與經濟學沒有必然關係。無論是否有經濟學,經濟本身都一直存在,並不斷發展。把經濟發展完全神話成一種學說而非基於現實,本身就與其實際價值相悖。

如今,有些學者完全忽略經濟發展的本質,空談理論,單憑純邏輯推理,形而上地得出某種結論,並以此結論套用現實經濟,則屬本末倒置。我們研究經濟,必須有一個邏輯起點,這個起點就是分析經濟問題一定要立足於現實。

經濟學如果不以現實作為依據,僅憑一系列想當然的理論、臆測,只會倒因為果、顛倒黑白。有些人,提起經濟就扯到經濟學;說起經濟學,必然搬出西方庸俗經濟學那一套,奉為聖經,這都是錯誤的思維方式。

類似情況,最常出現在市場基本教義派支持者和純計劃經濟者身上。他們認為,市場或行政權力是萬能的上帝,把一切經濟問題交給市場或權力即可,完全忽略了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且依託現實環境而存在這一客觀事實。市場或權力,不過是人與社會關係的一種衍生。

脫離人的主觀能動性空談市場,可笑;脫離客觀世界,認定某個群體就可以主導一切,幼稚。作為經濟發展中的個體,全然不考慮人與人之間形成的市場或社會組織結構,這有違科學規律。同樣,完全拋開人對事物的認識,任由市場左右或任由某些人主觀權力左右,更不合邏輯。任由市場或權力左右,其結果必然是部分人的意志強加於市場和社會。這個群體,就是資本或權力的擁有者。在資本主義遊戲規則下,資本就是權力,權力也是資本,它們在絕大部分領域具有等同性,可以互相轉化。

談論經濟發展,有必要從經濟說起。為了更好地理解何為「經濟」,我們不妨對這個辭彙進行一番考究。

關於經濟的解釋,中國古代與當前完全不同。「經濟」一詞,中國早在西元四世紀的東晉就已經被使用。《晉書•殷浩傳》中,就有「足下沉識淹長,思綜通練,起而明之,足以經濟」的記載。但此「經濟」非彼「經濟」,古代「經濟」的含義是「經邦濟世」、「經國濟民」的簡稱,本質上是儒家「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內涵。類似的章句還有:「文章西漢雙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等。

如今所說的「經濟」,則徹底是一個舶來詞,是日本人從希臘語裡翻譯而來,由孫中山先生從日本引入中國。在希臘語中,「經濟」一詞的意思是「家政管理」,出自古希臘歷史學家、作家色諾芬的《經濟論》。在《經濟論》中,色諾芬將「家庭」和「管理」兩個詞結合起來,形成「經濟」一詞。現實中所說的「經濟」,就是從這個辭彙演化而來的。如今,其含義更為廣泛,小到家庭收支狀況,大到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等,都統稱為「經濟」。
概念考究完畢,再回來說現實。在筆者看來,「經濟」一詞,當前幾乎涵蓋從個人到世界生存發展的所有範疇。人類要生產、要消費、要生活,並以此維持自身在世界的存在。而人類的生存、發展,源於對基本生產、生活和思想文化的生產與消費。

基於這種邏輯,即使在原始社會,只要人們不斷在生產和消費中生存、發展、繁衍,他們就是「經濟」中的一份子。經濟,本質上是以人類生存為根本的發展需要。生存發展與經濟之間,猶如皮與毛的關係。因此,脫離人的生存發展空談經濟,猶如水中撈月、鏡中摘花。試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脫離人類自我生存、發展需要而空談經濟,可笑且無聊。

因此,我們需要明白,經濟本身是人類生存、發展行為下的一種效果顯現。只要人類的生存、發展繼續,這種顯現就持續存在。沒有人類的生存、發展作為邏輯前提,就不存在所謂的經濟和經濟發展。

同樣,經濟發展必須基於人類作為實體不斷地消費。這些消費包括衣、食、住、行以及其他服務、精神需求等。經濟發展,歸根究柢須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能被人所需要的有形或無形的事物上。這個世界,所有與經濟相關的事物,必然涉及到人類生存、繁衍、發展的需要。脫離人的需要,根本談不上任何所謂的經濟和經濟發展。

這裡,我們用最簡單的過程圖來闡釋經濟發展,它包括四個部分:需求、生產、流通、消費,這四個部分的根本是圍繞人的循環體,如下圖所示。

基於上述,我們知道,經濟發展和經濟學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經濟不會因為有經濟學而發展,也不會因為沒有經濟學而不發展。可以這樣說,有人的地方就有經濟。不立足於人這個基礎作為邏輯前提,就談不上任何所謂的經濟和經濟發展,更談不上立足於人類生存發展的經濟學。

經濟學,就當前意義上來說,本質上是一種基於人類經濟發展的經驗主義學說,而非如吹噓的那樣是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這一點,我們從經濟理論史上就可以看出。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種經濟理論可以準確地、完整地闡釋各種社會發展模式下的經濟發展規律。歷史上每一種經濟學說,都不過是具有階段性經驗的總結論述,是基於某種現實的邏輯理論化的推演與提煉,都無法用科學和準確來衡量。

而且,一種學說往往會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實的主導因素發生變化,特別是掌握資源主導權階層易手時,相應被奉為「真理」的經濟學說基本上就壽終正寢了。

因此,綜觀所有經濟學說,都有一個必然的邏輯利益出發點,這就是利益取向。如此,經濟學的邏輯就延伸到利益的邏輯;利益的邏輯再延伸,就是權力的邏輯;而權力的邏輯繼續延伸,就是政治學。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把「經濟學」稱為「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原因。
如果經濟學只是純理論邏輯下的推導,我們可以說它與現實無關,也就與政治無關。然而,一旦將經濟學的內容現實化,必然會遇到決策和選擇的問題。而這種決策和選擇已非經濟範疇,而是政治的抉擇。可以這樣說,政治,關乎社會關係下每一個人的利益。

於是,我們知道,私有制下的經濟邏輯,在奴隸社會,是以奴隸主的利益為邏輯前提;在封建社會,是以封建地主的利益為邏輯前提;在皇權的中央集權制下,是以皇權和官僚階級的利益為邏輯前提;在資本主義社會,是以資本的擁有者即資本家的利益為邏輯前提。

當下世界,整體都運行在資本主義遊戲規則之下,是以資本的利益為核心。這就意味著,誰掌控資本之牛耳,誰就擁有權力。於是,作為經驗主義學說,當前的經濟學自然是這種邏輯下的產物。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人類可利用的生產資源所有權實現平等之前,不存在絕對科學的經濟學理論。因為,這些理論的邏輯起點是基於某個少數群體而存在的。什麼時候真正實現了生產資源所有權的平等,在這種前提下實現的經濟學發展理論,才稱得上是公平的科學理論。而這個公平的經濟學理論,才可以稱為科學。

當然,就當下來說,這種科學理論還不現實,至少現在還無法做到。資本主義社會的人類社會發展邏輯,是人類經過百萬年發展後歷史堆積出來的共業。從現實意義上說,什麼時候資本主義社會的遊戲規則再也無法推動人類繼續進步,則資本主義社會遊戲規則必然崩潰坍塌。

至於說將由什麼樣的社會模式取代,當前無法作結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絕不是如某些人士宣稱的那樣──是人類社會發展模式的終結。筆者可以斷言,除非人類終結,否則,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模式最終同樣會像原始社會、氏族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皇權中央集權社會一樣,土崩瓦解,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

當然,如果經濟學僅局限於這種邏輯,那未免太小看了它。經濟學更大的存在意義在於,使現實經濟具有一種更理論化的邏輯。有了這樣理論化的邏輯,就能總結教訓得失,放大發展的經驗,規避曾經的教訓。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對這種理論運用得當,就能放大當下社會模式下的生產力,促進社會加速發展和進步。更清晰地說,經濟學就是一種基於歷史經驗形成的經驗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能夠為調整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提供一種邏輯參考。

我們必須再次強調:所有經濟發展,最終必然會落實在人類的基本生存、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上。從整個人類社會來說,發展經濟必然要落實到這些實實在在的事物上,否則就談不上發展。

我們之所以用這些篇幅談經濟、經濟發展、經濟學,是為本書後面的內容作鋪墊,而非本書的主要內容。這裡不再對相關內容進一步作更詳細的闡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75612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70
    • 商品規格
    • 23*17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