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新秩序下的台灣之路:數位時代的產業最適棲息地理論與雙螺旋策略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總統蔡英文.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一致推薦
	★因應新時代與新秩序,為台灣提供一套促進產業轉型,提升競爭力,進而推動國家正常化的國家發展大戰略!
	
	台灣進入大航海時代、正式站上世界舞台將屆400週年,國際政治與經濟局勢來到轉折點,未來十年將是台灣的「關鍵時間」!
	
	從2022到2032,這未來的十年將是台灣重要的「政治時間」。本書提出產業棲息地作為數位轉型的創新基地,也是強化產業轉型的「加工廠」。以替代係數與加工度係數診斷產業創新指標,以產業的影響力係數與感應度係數 檢驗產業結構的變化樣態。這些步驟的落實將關係著產業棲息地的功能性,可以做為產業能否成功轉型的重要判 斷依據,而舊產業組織型態也必須調整或重新組合。
	
	本書探討產業的轉型路徑,以MLP多層次模型分析企業在產業棲息地內的研究創新與轉型,並以螺旋發展理論模式完成高度產業化,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以期達到產業成長、就業增加、環境改善、技術創新、提升競爭力、創造性財政以及降低城鄉差距等效益。一但數位轉型成功,將優化人力需求結構與知識含量,提高單位勞動生產力,提高企業利潤,並改善本國年輕人的就業機會與工資結構。
	
	作者提出,數位科技的進步將促進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為共生、共好、共進化的形態,與此同時,應接續採用國際產業棲息地發展理論下的DIEMs戰略,透過外交(Diplomacy)、情報(Intelligence)、軍事(Military)、經濟(Economy)與台灣獨特的軟實力(soft power)等五大構面,做為確保國家安全體系的基礎,形成台灣融入國際的生態系統,進而推動台灣國家正常化的轉型,帶領台灣邁向真正正常的主權國家。
	
	透過以新產業政策為核心,新財政與新金融為輔的「三位一體改革」,
	從社會經濟結構轉型推動國家轉型,進而邁向「國家正常化」的目標!
名人推薦
	「佳龍結合紮實的理論與豐富的實務經驗,提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方針。樂見這本書能給讀者更寬廣的視野、更多元的思考面向。」──總統 蔡英文
	
	「面對全球大環境的變動,佳龍兄以宏觀的角度,從臺灣過往的經濟發展歷程、新經濟時代的數位資訊發展,以及產業棲息地策略,深入分析產業間的跨域整合與互利共生,也擘劃出引領未來臺灣經濟產業發展模式的整體藍圖。」──行政院副院長 沈榮津
	
	「這是一本適合一讀再讀且值得參考及收藏的書,讀者可以透過此書了解政府、企業和社會經濟之間的關係與如何協力合作,在數位轉型的「雙螺旋效應」下,政府和企業推動新政策能為台灣創造希望與未來發展,帶領台灣走向永續經營。」──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 劉揚偉
	
	「本書整體論述體現台灣在面對震盪起伏新時代之國際框架下,如何建構一套強韌且兼顧理論與實務之國家發展策略,可作為國人從事國家永續發展工作鑑往知來,規劃新猷之參考。」──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 劉泰英
	
	「利用產業棲息地理論以靜態與動態方式所分析出「5+2產業創新計畫」與「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最適發展路徑也是本書的重要看點,本人相信國內產業分析專家對此部分將會有極大的興趣。」──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張建一
目錄
	推薦序新時代‧新政策‧新思維/沈榮津
	推薦序/劉揚偉
	推薦序/劉泰英
	推薦序/張建一
	自序新時代台灣的國家發展戰略
	
	【Ch1】緒論本書的課題與分析視角
	本書課題背景
	本書分析方法
	本書的分析對象
	
	【Ch2】台灣產業成長因素變化過程
	台灣經濟發展過程
	經濟成長變動因素
	國際匯率變化與國內股市泡沫的產業成長變化因素 (1989-1994)
	加入WTO前後的產業成長變化因素(1999-2004)
	2008年金融風暴期間的產業成長變化因素(2006-2011)
	後金融風暴的產業成長變化因素(2011-2016)
	COVID-19爆發的產業成長變化因素(2016-2020)
	人物介紹◆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
	
	【Ch3】數位資訊科技與社會經濟──進入新經濟時代
	台灣資訊科技的發展模式
	數位資訊革命的社會經濟影響層面
	5G發展改變ICT的產業結構──移動通訊系統的普及
	5G發展帶動社會生活的數位化
	5G與ICT的應用領域
	交通數位資訊科技應用
	觀光數位資訊科技應用
	基礎建設業數位資訊科技的應用
	醫療產業數位資訊科技應用
	製造業數位資訊科技應用
	人物介紹◆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
	
	【Ch4】產業棲息地理論與「5+2與六大核心產業」的發展路徑
	5+2產業與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定位
	「5+2產業」的競爭力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產業棲息地理論與產業螺旋發展的「5+2產業」與「六大核心」產業
	1.生醫產業的智慧醫療
	2.智慧機械
	3.亞洲‧矽谷
	4.綠能科技
	5.循環經濟
	6.國防產業
	7. 新農業
	人物介紹◆企業投資領航者:郭台銘
	
	【Ch5】數位新南向的產業發展戰略──雙螺旋效應的意義
	數位新南向的願景
	新南向戰略的國際產業棲息地發展模式
	DIMEs架構下綜合戰略思維
	台灣與新南向主要國家的經貿關係
	新南向的經貿性質與產業競爭力
	①越南
	②泰國
	③馬來西亞
	④新加坡
	⑤澳大利亞
	以數位科技推動新南向的重要性
	數位新南向的產業棲息地螺旋發展型態
	新南向產業棲息地數位轉型螺旋發展
	新南向產業棲息地數位轉型螺旋發展型態
	台灣數位科技新南向的產業棲息地遷移
	台灣數位新南向的「雙螺旋效應」
	整合推動數位新南向組織架構
	人物介紹◆台灣壓克力之父:許文龍
	
	【Ch6】從企業的製造現場探索產業棲息地與產業競爭力:台中精密機械園區與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的功能
	台中地區機械產業的產業棲息地探索
	台中精密機械園區企業競爭力條件
	從製造現場看企業與產業的必要性
	產業棲息地企業間學習模式
	台中地區精密機械產業生態與新南向的戰略
	人物介紹◆數位轉型驅動者:劉克振
	
	【Ch7】新時代新產業政策下的金融政策與財政政策
	新產業政策形成的必要性
	新金融、新財政與新產業政策的架構
	在數位轉型過程的金融與財政政策
	新金融政策與新財政政策的特徵
	新產業政策中財政與金融政策的政策意涵
	人物介紹◆商業思想家──微笑曲線:施振榮
	
	【Ch8】台灣永續經濟發展新模式:產業棲息地理論的時代意義
	永續發展需要穩定的生態系統
	軟硬體的系統設備:產業靜態環境的建置
	目前台灣產業群聚分布與重整:進階版的產業棲息地形成
	石化相關的產業群聚
	資訊電子與電機相關的產業群聚
	機械相關的產業群聚
	金屬相關的產業群聚
	產業動態戰略策略的實踐意義:朝向「最適」產業棲息地的發展路徑
	數位轉型發展──產業棲息地移動的波及效果
	雙螺旋效應(產業升級,高度化產業形成)
	產業棲息地形成需要克服的課題
	人物介紹◆晶圓代工理念先驅:曹興誠
	
	【Ch9】結論過去的省思與未來展望
	人物介紹◆台灣產業英雄榜
	
	後記
	
	參考文獻
	附錄
序/導讀
	【推薦序】新時代‧新政策‧新思維/行政院副院長 沈榮津
	
	臺灣長久以來均為出口導向的海島型經濟體,對於國際市場有著相當高的依存度。近年由於COVID-19疫情、美中貿易競爭、國際地緣政治局勢,以及俄烏戰爭等因素,已經加速國際生產分工的重新布局。為了因應疫情、氣候變遷、地緣政治等不確定風險,企業已開始思考由全球化,逐步轉向在地化、區域化生產,以多元布局的方式提升供應鏈的韌性。
	
	臺灣具備優異的創新能力及優良的人才素質,普獲國際肯定。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的202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臺灣排名全球第7,是2013年以來的最佳表現;在超過2,000萬人口的國家中,臺灣更連續2年蟬聯世界第一。此外,WEF亦連續兩年將臺灣列為全球四大超級創新國之一,由於我們擁有這些良好的環境,已吸引不少臺商回流及國際大廠來臺投資,有助於維持臺灣產業在國際的領先優勢地位。
	
	蔡總統於2016年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就是因應國際局勢變化,分散臺商海外生產風險,鼓勵產業投資東南亞,以降低臺商過度依賴中國大陸的現象。隨著臺商多元布局的成效日益顯現,也減緩了美中貿易戰對我國產業帶來的衝擊。由於佳龍兄具備豐富的國際事務、數位科技、產業發展推動經驗,並在臺中市長任內推動水湳智慧城、大肚山智慧機械技術驗證場域,在行政院新聞局長、交通部長任內也都推動過相關業務,因此蔡總統聘任為無任所大使,專責「數位新南向」的推動,包括對外聯繫與交涉,並協助行政部門與民間產業建立更緊密的對話合作關係,進而運用臺灣數位科技創新的優勢,讓臺灣成為印太區域內,智慧應用解決方案的最佳夥伴。
	
	面對全球大環境的變動,佳龍兄以宏觀的角度,從臺灣過往的經濟發展歷程、新經濟時代的數位資訊發展,以及產業棲息地策略,深入分析產業間的跨域整合與互利共生,也擘劃出引領未來臺灣經濟產業發展模式的整體藍圖,透過以產業政策為核心、財政政策及金融政策為輔的政策新思維,完整融合理論基礎與實務推動, 本書提出的國家永續發展戰略,可謂是佳龍兄累積多年的真知灼見。
	
	佳龍兄也勾勒出具體可行的數位新南向願景,以臺灣具備的產業優勢條件,重新思考我國應該要有的新思維與新作法,不僅有助於強化臺灣與鄰近印太地區國家的鏈結,更能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利基,創造臺灣與新南向國家雙贏、互惠的局面,建立共生、共好的區域夥伴關係,讓臺灣在國際經貿上穩步邁向包容、永續的成長!特為之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