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買賣Q&A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房地產買賣的相關問題,
與繼承房地產應該注意的細節,
這本書通通告訴你!
購買預售屋提早過戶,難道真的對買方比較有保障?
父子之間不能買賣房屋?
繼承得到的房子反而還要多繳稅,所以最好都不要繼承?
謬論一:單憑房屋權狀就可證明賣方為屋主,並與之簽訂買賣契約?
A:錯。因房屋權狀有可能偽造,簽約前應先向地政事務所申請登記謄本,確認所有權人及產權狀況,以確保權益。
謬論二:房東售屋時,承租人可以向其主張優先購買權?
A:不可以。依法承租人無優先購買權,僅能依民法第425條規定,向新屋主主張租賃契約繼續存在,此即為買賣不破租賃原則。
謬論三:承買人可以將買進後尚未完成移轉登記的房子,再出售予他人?
A:不可以。買賣未辦竣權利移轉登記,承買人再行出售者,會被科處罰鍰。
謬論四:房子已設定有抵押權,承買人能主張產權不清而解除契約?
A:不行。因所有權與抵押權是各為獨立的物權,抵押權的存在,不影響所有權的移轉。
謬論五:已登記之不動產,登記機關可以自行塗銷?
A:不可以。已登記之土地權利,非經法院判決塗銷確定,登記機關不得為塗銷登記。
是否覺得房屋買賣離您很遙遠?但事實上房地產除了買賣還會因為很多原因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本書囊括了關於不動產的登記、買賣、移轉、繼承、稅賦等問題,試圖將這些複雜的問題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讓讀者能快速瞭解並獲得解決方法。
				與繼承房地產應該注意的細節,
這本書通通告訴你!
購買預售屋提早過戶,難道真的對買方比較有保障?
父子之間不能買賣房屋?
繼承得到的房子反而還要多繳稅,所以最好都不要繼承?
謬論一:單憑房屋權狀就可證明賣方為屋主,並與之簽訂買賣契約?
A:錯。因房屋權狀有可能偽造,簽約前應先向地政事務所申請登記謄本,確認所有權人及產權狀況,以確保權益。
謬論二:房東售屋時,承租人可以向其主張優先購買權?
A:不可以。依法承租人無優先購買權,僅能依民法第425條規定,向新屋主主張租賃契約繼續存在,此即為買賣不破租賃原則。
謬論三:承買人可以將買進後尚未完成移轉登記的房子,再出售予他人?
A:不可以。買賣未辦竣權利移轉登記,承買人再行出售者,會被科處罰鍰。
謬論四:房子已設定有抵押權,承買人能主張產權不清而解除契約?
A:不行。因所有權與抵押權是各為獨立的物權,抵押權的存在,不影響所有權的移轉。
謬論五:已登記之不動產,登記機關可以自行塗銷?
A:不可以。已登記之土地權利,非經法院判決塗銷確定,登記機關不得為塗銷登記。
是否覺得房屋買賣離您很遙遠?但事實上房地產除了買賣還會因為很多原因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本書囊括了關於不動產的登記、買賣、移轉、繼承、稅賦等問題,試圖將這些複雜的問題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讓讀者能快速瞭解並獲得解決方法。
目錄
						PART 1 預售屋
Q1 預售屋之銷售面積
Q2 房屋面積誤差的爭議
Q3 房屋面積的容許誤差
Q4 附屬建物之登記
Q5 房屋公設面積之計算
Q6 房屋基地持分之計算
Q7 預售屋基地的過戶時間
Q8 房屋竣工前之土地過戶
Q9 預售屋基地提早過戶的合理性
Q10 土地增值稅的繳納人
Q11 預售屋買賣契約的陷阱
Q12 地下室的產權登記
Q13 購買預售屋的簽約對象
Q14 與契約效力有關之衍生規定
Q15 預售屋產權登記之地政士的聘任
PART 2 買賣
Q16 買賣房地產應備之文件
Q17 房屋買賣的計價
Q18 購買房地產應先查明產權
Q19 購買房地產應注意事項
Q20 一次付清買賣房地產價款之風險
Q21 買方未付清尾款時之交屋
Q22 房地產交易過程可能的糾紛
Q23 父子之間的房地產買賣
Q24 抵押權的處理
Q25 買進房屋後,未完成登記不可再賣出
Q26 談優先購買權
Q27 房屋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
Q28 所有權狀的真偽
Q29 出具擔保尾款的支票就將房屋過戶
Q30 房地產被當作詐騙的標的
Q31 一屋兩賣的問題
Q32 買房要確認所有權人
Q33 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制度
Q34 房屋實際交易價格之查詢
PART 3 繼承
Q35 死亡前贈與財產的遺產稅
Q36 繼承、遺贈的土地增值稅
Q37 遺產繼承應於6個月內辦理
Q38 繼承順序
Q39 再嫁的繼承
Q40 長孫的繼承權
Q41 部分繼承人不會同辦理登記
Q42 無人承認繼承之處理
Q43 遺產繼承,養子女的應繼分
Q44 遺產協議分割
Q45 遺贈及特留分
Q46 子女拋棄繼承之衍生問題
Q47 遺產稅的核課期間
Q48 遺產稅稅率的適用
Q49 以實物抵繳遺產稅
PART 4 登記
Q50 地政士的委請(一)
Q51 地政士的委請(二)
Q52 房屋買賣中,一方死亡時的登記問題
Q53 談土地登記的公告
Q54 登記完畢前的查封
Q55 登記完畢之效果
Q56 登記的錯誤與遺漏
Q57 已登記的土地權利之塗銷問題
Q58 登記案件的補正與駁回
Q59 登記費的退回
Q60 所有權被判決塗銷的原抵押權設定問題
Q61 設定抵押權後,權利人未依約履行
Q62 談抵押權的債權憑證
PART 5 稅賦
Q63 房屋交易所得稅(舊制)
Q64 房地合一稅(新制)
Q65 房屋交易所得稅之計算
Q66 撤銷產權移轉登記之退稅
Q67 土地增值稅之繳納
Q68 土地所有權移轉之增值稅申報
Q69 稅賦的負擔
Q70 坍塌房屋之房屋稅
Q71 非自用住宅的房屋稅率
Q72 房屋稅之計算
Q73 房屋稅的增減
Q74 空屋之房屋稅
Q75 贈與財產應繳之稅賦
PART 6 其他
Q76 三七五租約的終止
Q77 軍人及其家屬財產的強制執行
Q78 贈與財產給部分子女
Q79 土地合併之持分計算
Q80 低度利用之土地(即空地)問題
PART 7 附錄
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範本
				Q1 預售屋之銷售面積
Q2 房屋面積誤差的爭議
Q3 房屋面積的容許誤差
Q4 附屬建物之登記
Q5 房屋公設面積之計算
Q6 房屋基地持分之計算
Q7 預售屋基地的過戶時間
Q8 房屋竣工前之土地過戶
Q9 預售屋基地提早過戶的合理性
Q10 土地增值稅的繳納人
Q11 預售屋買賣契約的陷阱
Q12 地下室的產權登記
Q13 購買預售屋的簽約對象
Q14 與契約效力有關之衍生規定
Q15 預售屋產權登記之地政士的聘任
PART 2 買賣
Q16 買賣房地產應備之文件
Q17 房屋買賣的計價
Q18 購買房地產應先查明產權
Q19 購買房地產應注意事項
Q20 一次付清買賣房地產價款之風險
Q21 買方未付清尾款時之交屋
Q22 房地產交易過程可能的糾紛
Q23 父子之間的房地產買賣
Q24 抵押權的處理
Q25 買進房屋後,未完成登記不可再賣出
Q26 談優先購買權
Q27 房屋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
Q28 所有權狀的真偽
Q29 出具擔保尾款的支票就將房屋過戶
Q30 房地產被當作詐騙的標的
Q31 一屋兩賣的問題
Q32 買房要確認所有權人
Q33 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制度
Q34 房屋實際交易價格之查詢
PART 3 繼承
Q35 死亡前贈與財產的遺產稅
Q36 繼承、遺贈的土地增值稅
Q37 遺產繼承應於6個月內辦理
Q38 繼承順序
Q39 再嫁的繼承
Q40 長孫的繼承權
Q41 部分繼承人不會同辦理登記
Q42 無人承認繼承之處理
Q43 遺產繼承,養子女的應繼分
Q44 遺產協議分割
Q45 遺贈及特留分
Q46 子女拋棄繼承之衍生問題
Q47 遺產稅的核課期間
Q48 遺產稅稅率的適用
Q49 以實物抵繳遺產稅
PART 4 登記
Q50 地政士的委請(一)
Q51 地政士的委請(二)
Q52 房屋買賣中,一方死亡時的登記問題
Q53 談土地登記的公告
Q54 登記完畢前的查封
Q55 登記完畢之效果
Q56 登記的錯誤與遺漏
Q57 已登記的土地權利之塗銷問題
Q58 登記案件的補正與駁回
Q59 登記費的退回
Q60 所有權被判決塗銷的原抵押權設定問題
Q61 設定抵押權後,權利人未依約履行
Q62 談抵押權的債權憑證
PART 5 稅賦
Q63 房屋交易所得稅(舊制)
Q64 房地合一稅(新制)
Q65 房屋交易所得稅之計算
Q66 撤銷產權移轉登記之退稅
Q67 土地增值稅之繳納
Q68 土地所有權移轉之增值稅申報
Q69 稅賦的負擔
Q70 坍塌房屋之房屋稅
Q71 非自用住宅的房屋稅率
Q72 房屋稅之計算
Q73 房屋稅的增減
Q74 空屋之房屋稅
Q75 贈與財產應繳之稅賦
PART 6 其他
Q76 三七五租約的終止
Q77 軍人及其家屬財產的強制執行
Q78 贈與財產給部分子女
Q79 土地合併之持分計算
Q80 低度利用之土地(即空地)問題
PART 7 附錄
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範本
序/導讀
						  序
本書係由家父陳銘福所著「不動產疑難解答」改編而來,將常見的不動產交易、移轉、登記及稅賦等相關問題,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讓讀者能快速獲得問題的答案,並於問題解析之處,詳細說明現行法令之規定及實務上處理該問題之方法,最後於文末以不動產小常識,歸納或補充處理不動產問題應注意之重點,讓讀者能再次複習並加深其印象。
本書之改編亦有承襲家父衣缽的重責大任,故經手重編此書時,秉持戒慎恐懼、如履薄冰的態度,思考如何將複雜的不動產問題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讓讀者能快速瞭解問題並獲得解決方法,是故花費較多時間進行改編。
最後,祈望舊雨新知能繼續給予後學支持與鼓勵,若有疏漏之處,亦請讀者不吝指正。
陳冠融 敬識
民國110年5月
				本書係由家父陳銘福所著「不動產疑難解答」改編而來,將常見的不動產交易、移轉、登記及稅賦等相關問題,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讓讀者能快速獲得問題的答案,並於問題解析之處,詳細說明現行法令之規定及實務上處理該問題之方法,最後於文末以不動產小常識,歸納或補充處理不動產問題應注意之重點,讓讀者能再次複習並加深其印象。
本書之改編亦有承襲家父衣缽的重責大任,故經手重編此書時,秉持戒慎恐懼、如履薄冰的態度,思考如何將複雜的不動產問題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讓讀者能快速瞭解問題並獲得解決方法,是故花費較多時間進行改編。
最後,祈望舊雨新知能繼續給予後學支持與鼓勵,若有疏漏之處,亦請讀者不吝指正。
陳冠融 敬識
民國110年5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