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全球供應鏈超級趨勢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9 411
    52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經濟/趨勢國際貿易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吳靖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好優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0/08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能源供給、晶片戰略、地緣衝突、關稅協議
不只掌握全球經濟運行脈動,
更揭示世界權力網路的完整布局
供應鏈管理作為一門重要學科,長期依賴數學模型為決策優化和商業合約提供分析工具。在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中,這種方法論曾展現出卓越的有效性。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環境快速變化和新的挑戰不斷湧現,傳統供應鏈管理理論在應對新情況時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對全球供應鏈的深入探討需要一種新的視角和方法論,基於詳盡的微觀資料和產業資訊,構建系統性的分析框架,從宏觀角度重新審視和理解全球供應鏈的深刻變革。
在這本書中,作者遵循時間邏輯順序,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分析框架,從「回顧過去」、「風起雲湧」、「變革重塑」、「未來潮流」四個視角,深入剖析全球製造供應鏈的來龍去脈。
 「回顧過去:全球供應鏈的演變與中國崛起」,講述了全球供應鏈的演變過程及中國的關鍵角色;
 「風起雲湧:全球供應鏈的挑戰與大國抉擇」,分析了全球供應鏈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 「變革重塑:各國政府參與博弈下的全球供應鏈新格局」,探討了政府主導與制度化決策在重塑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以及全球製造業地圖的重繪過程;
 「未來潮流:科技與綠色的全球供應鏈」,分析了自動化、數位化智慧供應鏈和綠色供應鏈的未來趨勢。
書中通過研究蘋果、亞馬遜、特斯拉等企業的供應鏈演變,以及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預測了未來全球供應鏈演變的趨勢,並為企業順應與駕馭時代潮流提供了建議。這本書不僅能給商業領域研究者與企業管理者帶來啟示,更是一部引領讀者深刻理解未來全球製造供應鏈超級趨勢的精彩之作。

作者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管理高等研究院海外特聘教授,亞洲物流與供應鏈研究中心發展主任,香港深圳聯合金融研究中心委員,在多種國際經管類學術期刊擔任資深編輯。博士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大學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曾任德意志銀行(紐約)量化策略師和麥肯錫(中國)商業分析師。
研究領域涵蓋全球供應鏈、公司運營與金融、大模型與商業智慧等課題。研究成果發表在《管理科學》、《製造與服務運營管理》、《資訊系統研究》、《斯隆管理評論》、《經濟學人》、《富比士》等出版物上。多次受邀在清華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講授高管培訓與博士生課程,在美國證監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開展講座,並為多家網路企業、金融機構、製造和物流企業提供諮詢服務。

目錄

序 言

第一篇 回顧過去:全球供應鏈的演變與中國崛起
第一章 供應鏈的演變:從簡單到複雜,從線性到網路
第二章 中國崛起: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

第二篇 風起雲湧:全球供應鏈的挑戰與大國抉擇
第三章 全球供應鏈中斷風險:自然災害與地緣政治
第四章 逆全球化趨勢:本土化、友岸化和區域一體化
第五章 非關稅貿易壁壘:供應鏈制裁的新武器

第三篇 變革重塑:各國政府參與博弈下的全球供應鏈新格局
第六章 政府主導與制度化決策:重塑全球供應鏈
第七章 全球供應鏈的新格局
第八章 新增長引擎:經濟緩衝區國家
第九章 新世界工廠布局:全球製造業的未來版圖

第四篇 未來潮流:科技與綠色的全球供應鏈
第十章 自動化生產與供應鏈佈局:兼顧效率與就業
第十一章 數位化智能供應鏈:從數位中產生商業價值
第十二章 綠色供應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雙重挑戰

參考文獻

序/導讀

當今時代,全球供應鏈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我們見證了一些國家採取貿易保護措施,如實施懲罰性關稅和原產地規則,以此來限制他國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此外,技術限制和專利封鎖等現象也日漸成為國際關係中的常態。地緣政治緊張、局部衝突不斷,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於全球供應鏈,導致其穩定性受到考驗。
  同時,過去幾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對供應鏈體系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疫情的早期階段,全球範圍內對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的需求激增,而供應卻難以及時跟上,一些國家甚至不具備生產關鍵醫療物資的能力而只能依靠進口。隨著疫情的發展,各國政府在保障生產供應與維護公共健康之間尋求平衡,這成為一個複雜而緊迫的課題。
  這些事件和現象,使得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被廣泛關注和討論。過去,全球供應鏈是基於各國在原材料、勞動力和技術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建立起來的。然而,面對極端情況,如人為干預和自然災害等不可預測的風險,這一體系的脆弱性暴露無遺。特別是在關鍵物資的生產上,全球高度分工的模式導致了本地產能的缺失,一旦供應鏈出現中斷,就可能引發嚴重的短缺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都在反思和探索如何構建一個更加穩健和可持續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供應鏈管理作為一門歷經半個多世紀發展的重要學科,長期以來關注數學模型的構建,從企業的微觀視角出發,為決策優化和商業合同提供了精確的分析工具。在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中,這種以微觀模型為核心的方法論曾展現出卓越的有效性。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快速變化和新興挑戰的不斷湧現,傳統的供應鏈管理理論在應對新情況時顯得力不從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全球供應鏈的深入探討急需一種新的視角和方法論。這種新方法論應當基於詳盡的微觀資料和產業資訊,構建一個系統性的分析框架。我們需要從宏觀視角出發,利用實證資料,對全球供應鏈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進行重新審視和理解。
  我們的研究團隊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致力於供應鏈管理的實證研究。自 2011 年在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就開始專注於全球供應鏈的實證分析。在過去的十餘年中,我們的團隊在全球頂尖的經濟管理期刊(如 UTD24 期刊)上發表了眾多基於供應鏈大資料的實證論文。這些論文的研究方法打破了傳統供應鏈理論的局限性,不再僅僅關注合約和優化模型,而是從產業結構和國際經濟學的視角出發,通過對全球三萬多家上市公司的大量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和建模,得出全面而宏觀的研究結論。
  這種研究方法和框架更加符合當前全球供應鏈的實際狀況,它不僅涵蓋了原料、設備、產能等供應鏈的傳統要素,還綜合考慮了政策、市場、金融、社會等商業環境因素。這包括地緣政治動盪、政策變化、消費趨勢變化、企業家社交網路、金融風險、環境保護、社會責任以及公司治理等多個維度。通過這種全面的研究視角,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並為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提供有力的策略支援。
  自 2018 年起,隨著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的劇烈變動,我有幸受邀參與了眾多關於全球供應鏈主題的訪談,這些訪談來自新華網、中國國際電視臺、《參考消息》、《南華早報》、《經濟學人》、《富比士》雜誌、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等,一共有來自 20 多個國家的超過 400 家媒體機構。在這些交流中,我主要回應了關於全球供應鏈危機的根源、未來發展趨勢以及政府和企業可能採取的應對策略等問題。這些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我們基於實證資料的全球供應鏈研究,不僅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而且在現實世界中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這種認識激發了我撰寫一本書的構想,旨在將供應鏈的議題置於當今全球的宏觀視角之下。我們希望透過這本書,結合我們的原創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讀者分享供應鏈的發展歷程、現狀以及未來的走向。我們的目標是將自下而上的方法——從微觀資料出發——轉化為普遍適用的、緊貼現實的宏觀結論,以此向廣大讀者闡述我們的供應鏈實證研究成果。
  在本書中,我們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理論,對傳統供應鏈管理的認知發起了挑戰,並以此為基礎,構建了一部關於全球供應鏈未來的展望之作。本書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分析和資料支援,而且透過生動的敘述,帶領讀者深入理解供應鏈的演變歷程和未來趨勢。
  首先,我們提出了供應鏈並非單一鏈條,而是一個動態且錯綜複雜的網路的觀點。這一觀點突破了傳統鏈式供應鏈理論的局限,揭示了供應鏈在現實世界中的多維性和互動性。
  其次,本書回顧了供應鏈全球化的歷程,特別是自 2003 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以來的快速發展。中國憑藉勞動力和規模經濟的比較優勢,結合與歐美的資本與技術互補,迅速崛起為全球製造中心,成為全球經濟網路中的關鍵節點。
  最後,在定義全球化的新階段——「全球化 2.0」時,我們預見了供應鏈的重大轉變。傳統的跨國長距離運輸模式將逐步減少,而更加當地語系化、貼近最終市場的供應鏈模式即將興起。同時,資本和技術等無形的「供應鏈」將在全球範圍內加速擴展。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積極走向國際舞臺,成為跨國公司,將效率和管理理念傳播至全球各地的製造中心。
  面對產業鏈升級的新挑戰,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在保持與歐美互補性的同時,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在高科技領域,如通信、新能源、晶片等,中國的進步與美國的阻礙反映了戰略層面的博弈,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為了應對挑戰,中國明確了高品質發展的戰略,開始向科技創新產業轉型。這一轉型過程充滿挑戰,需要遵循經濟規律,在整體產業升級的同時,確保高新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相互支持。
  在全球貿易體系中,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力正在減弱,區域貿易協定的作用日益顯著。傳統的關稅壁壘逐漸讓位於技術限制、補貼和配額、原產地規則等非關稅貿易壁壘,後者成為新的博弈工具。各國政府在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方面扮演了更為積極的角色,為拉美、東南亞等經濟緩衝區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展望未來,數位化和人工智慧(AI)將成為供應鏈發展的關鍵。這些資訊技術(IT)為製造企業的服務化轉型奠定了基礎,企業將更加注重產品的使用體驗和高品質運轉。環境保護和碳中和為中美等大國提供了合作的新機遇。我們需要關注跨國供應鏈的碳足跡,並明確生產國和消費國在各環節的責任,以實現公平有效的綠色發展。
  過去的 10 多年裡,我有幸與全球眾多頂尖學府的傑出學者深入進行科研合作,他們的智慧和貢獻對本書的完成至關重要。我要向這些合作者表達我最誠摯的感謝,包括:芝加哥大學的約翰‧比爾傑(John R. Birge)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鄧兆生(Christopher S. Tang)教授,哈佛商學院的勞倫‧科恩(Lauren Cohen)教授,喬治城大學的沃洛迪米爾‧巴比奇(Volodymyr Babich)教授,埃默里大學的尼科萊‧奧薩德奇(Nikolay Osadchiy)教授,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塞納伊‧阿莎(Senay Agça)教授,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邁克爾‧赫澤爾(Michael Hertzel)教授,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維諾德‧辛格哈爾(Vinod Singhal)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的岑嶺教授、徐甯教授和周翔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姜翰教授,北京大學的張宇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的丁浩員教授,上海同濟大學的胡一川教授、姜瀋陽教授,倫敦商學院的楊頌教授,臺灣政治大學的李曉惠教授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王奕飛(Ben Charoenwong)教授等。我們的共同努力和研究成果,為本書提供了堅實的學術支撐。同時,我也要感謝我的研究團隊,他們在資料收集、圖表製作和文字整理等環節做出了寶貴的貢獻。這些成員包括荷蘭蒂爾堡大學助理教授牛藝萌博士、上海同濟大學助理教授彭潔博士,以及李植、史宜林和彭博雅等博士。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他們的鼓勵和支持是我在學術研究道路上的堅強後盾。
  在本書成稿的半年時間裡,我有幸訪問了中國以外的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歐洲的葡萄牙、荷蘭,美國的舊金山、鳳凰城、聖路易斯、波士頓,亞洲的韓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在這些地方,我不僅進行了實地考察,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思考,這些經歷為本書增添了多元化的視角和豐富的內容。期望本書能夠幫助讀者全面地理解當下全球供應鏈的現狀,並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一些實踐啟示。

試閱

波音公司的「逆向供應鏈」
在發展的過程中波音公司採用一種稱為逆向供應鏈的方法,旨在以更經濟高效率的方式滿足零組件需求並降低成本。該方法涉及回收退役飛機以及利用其中可以再利用的二手航空材料。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把飛機拆開,然後用可以再次利用的零組件來滿足需求,這有別於傳統的供應鏈模式。在一次典型的拆解中,通常可以獲取約 2 500 個零組件,但在某些情況下,一架飛機上竟然有多達 6 000 個零組件可以回收再利用。以前波音公司通常把這個拆解過程外包給協力廠商公司,但現在決定自己全程負責。這樣一來,它就能更精準控制成本。
從波音公司的案例可以看出,一個大企業的業務往往包含眾多的供應商以及客戶,可以帶動產業集中度的變化和競爭行業的形成,也可以形成逆向供應鏈。在逆向供應鏈中,產品的流向與傳統模式相反,從消費者開始,經過回收、再製造、再銷售等環節,最終回到供應商那裡。甚至在面臨大的衝擊時,企業也可以迅速變換行業和產品。
如果說波音公司的產品複雜性較高,具有特殊性,那麼我們不妨看看另一個行業的例子。糖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但它是消費最廣泛、最美味的商品之一。劍橋大學學者研究烏干達一家制糖企業的供應鏈。泰萊公司糖進出口的全球供應鏈,其複雜程度遠超我們常見的模型。這家企業的供應鏈中有兩個工廠,每個工廠使用兩種採購途徑:一種是本地採購,另一種是國際採購。生產的糖賣給分銷商,分銷商再賣給零售商。超過 2 000 家企業依賴這兩個工廠。圖中從左往右,依次展示眾多原材料生產商、兩家工廠、若干分銷商以及眾多零售商,覆蓋從原料生產到最終銷售的整個過程。如果其中一個工廠停產,另一個工廠短期內無法接手生產任務,那麼整體的生產量就會減少,供應鏈的參與者正是通過這種複雜的方式相互影響的。
圖 1-6 更加凸顯供應鏈的複雜性,該圖演示烏干達的所有公司及其聯繫,圖中每個節點代表一個公司,線條代表這些公司在 2010—2015 年有過交易。這是一個由 40 000 家公司和 90 000 條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商業連結組成的複雜網路。
以上案例說明,當今世界真實的供應鏈並不是「鏈」,而是若干複雜的、動態變化的「網路」。以下將進一步從企業、產業和國家三個層面來說明供應鏈在現實中的網路形態。
企業各級供應商的網路特徵更加明顯。公司的供應鏈網路已經不再是我們平常想像中的那樣是一條直線。就像波音公司一樣,隨著公司的業務變得越來越複雜,供應商之間的聯繫不僅僅是提供原材料、製造和交付,還是一個交織的網路。
供應鏈資源流向利用率較高的核心產業節點。從產業來看,供應鏈相關的資源已經逐漸從多點分散演變為集中在少數幾個效率高或市場需求旺盛的產業。以中國的產業鏈為例,隨著產業鏈自身的優化,已經形成以機械設備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為核心的供應鏈網路。
全球貿易的擴大與供應鏈的國際化促進國家間供應鏈網路的形成。供應鏈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單鏈表達,而是成為一個從點到點、從鏈到網、各個環節相互連接的大網路。儘管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冷戰」時期,世界貿易都曾陷入低迷,但因為政策的改變和集裝箱的使用,貿易在最近幾十年快速成功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國家層面的供應鏈網路結構發展比較清晰。從 2000年到 2021 年,全球製造供應鏈已經從圍繞美國的單點供應鏈轉變成以美國、中國、德國為核心的三大貿易節點(見圖 1-7)。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53654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0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