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6冊)

本書不僅是一部貨幣史與經濟史的傑出研究作品,更是學術史、思想史與政治史領域的宏大之作。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5 399
    42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突破中國史及世界史的分野,不僅是貨幣史與經濟史的傑出研究,
更是學術史、思想史與政治史領域的宏大之作!

中國對於白銀的需求如何與十九世紀前期拉美人民的獨立運動,以及其他世界經濟變化交互影響,從而使中國從清初的鼎盛走向了近代的衰落?此為本書的核心論述。鴉片戰爭常被認為是傳統中國由盛轉衰的轉捩點,但本書根據時人觀點及更多分析指出,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因拉丁美洲白銀減產而起的危機,比戰爭本身帶來的影響更深。

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論述帝國內外的政治變動所導致的經濟與社會問題為何拖垮了老邁的中華帝國;中篇則探討晚清知識分子如何從既有的文化資源中尋找靈感,為自己的政策主張找到支持點;下篇則轉向學術史、思想史的方向思索,探討不同流派「經世致用」思想的脈絡。以上表明本書不僅是一部貨幣史與經濟史的傑出研究作品,更是學術史、思想史與政治史領域的宏大之作。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陳國棟、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王玉茹專文導讀

作者

作者簡介

林滿紅
 
  國立臺灣大學學士與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專攻歷史學。

  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與京都大學客座教授及中華民國國史館館長,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學術研究領域涵蓋臺灣史、經濟史、亞太區域史與政治經濟思想史。著有專書《獵巫、叫魂與認同危機:臺灣定位新論》、China Upside Down: Currency, Society, and Ideologies, 1808-1856、《晚近史學與兩岸思維》、《臺灣海峽兩岸經濟交流史》(日文版)、《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及其他中英日韓文論文 80餘篇。

  在師大任教期間,已指導完成38本學位論文。

目錄

臺大出版中心二十週年紀念選輯總序/項潔
導讀/陳國棟
繁體中文版序/林滿紅
王序/王玉茹
謝辭
凡例

導論
 
貨幣與中國
經世思潮的興起和分殊
從盛清到晚清:來自世界的溶蝕
 
【上篇  全球聯結:白銀與世界】
 
第一章  脆弱的帝國
銅錢體系
16-19世紀初期的白銀使用
16-18世紀中國的白銀供應
小結
 
第二章  鴉片:罪魁禍首?
白銀外流的時間、空間和數量
國際收支中的白銀和鴉片
中國的茶、絲出口(1850-86)
世界白銀減產及其與中國的關連
小結

第三章  社會秩序的紊亂
跨區影響
區域內由城到鄉所受的衝擊
清王朝的危機
小結
 
【中篇  經濟論爭所憑藉的文化資源】
 
第四章  貨幣論爭與政策
王瑬的建議
王瑬論著的主要反應
王瑬與包世臣、陳鱣的對話
魏源與許楣的批評
更多的貨幣討論
政府最後採行的貨幣政策
小結
 
第五章  中國傳統思想的啟示及與西方比較
微不足道的外來影響
靈活的經濟思想傳統
中西比較
小結
 
【下篇  不同學術觀點的競爭】
 
第六章  兩種經世流派的不同社會理論
對人性的體悟
國家觀
國家、上天與古聖先賢之間
國家權力與市場力量之間
商業、貿易和消費
私產
歷史變革
小結
 
第七章  經學、古文與經世
經世學者們的現實利益
思想傾向
小結
 
第八章  放任派主張的暫時勝利
對放任派經濟建議的認可
自強運動時期的干預政策
思潮的變化
貨幣危機和放任思想的抬頭
19世紀後期的危機和干預傾向
小結
 
終篇
白銀外流的嚴重性
世界經濟和中國王朝的衰落
經世思想與社會現實
流產的資本主義?
 
徵引書目
索引
西人姓名中譯表

序/導讀



  本書中文版以《銀線》命名,靈感來自於筆者的業師孔復禮(Philip A. Kuhn)教授原先建議英文版的標題:China’s Silver Thread。

  英文版最後取名China Upside Down,則是參考傅柯(Michel Foucault)的《事物秩序》(The Order of Things)的理念,強調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使19世紀上半葉(1808-56)的中國,因為白銀外流而起了整體秩序變動。其中包括:中國相對日本在亞洲的地位凌夷、中國政府相對世界市場的力量消沉、傳統中國強調多元權威並存的思想在此期間突然湧現等。1850年代之後約三、四十年間,又因墨西哥獨立後鑄造的銀元流入中國,以及中國因前一階段白銀外流所引起的太平天國動亂,而造成另一階段的秩序變動。雖然中國相對日本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但政府對市場轉而諸多干預,絕對權威思想同時抬頭,深刻影響往後的中國。

  這樣一個以「銀」來串聯世界與中國、傳統中國與近代中國、社會實況與思想潮流的論述,使筆者在確定中文書名時,認為《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較為簡潔。

  頁xiii 的「銀錢兌換商圖」,原是耶魯大學濮德培(Peter C. Perdue)教授建議筆者用作英文版封面的。因為濮德培教授提供的影像不夠清楚,後來從臺灣的文物收藏家簡義雄先生處得到較為清晰的影像與說明,才得以用在2011年繁體中文版的封面上。這幅水彩畫是廣州畫師莆誇(Pu Qua)在1799 年左右畫的,收錄在1806年倫敦出版的《中國的衣著》(George H. Mason, The Costumes of China)一書中。畫中的銀錢兌換商正聚精會神地檢視一枚銀元,銀元原來沒有方孔,是畫師將中國銅錢上的方孔錯置到銀元上。兌換商前面的桌子及掛條上擺的是以每千枚為一單位的銅錢串,準備供銀錢兌換之用。1800 年左右的中國,到處都有這樣的銀錢兌換商。他們所持有的白銀,是供大額交易用的,最終供應者主要是墨西哥;而他們所持有的銅錢,是供找零或小額交易用的,最終供應者是清政府。

  這些銀錢兌換商當然不會曉得,他們的命運竟會與墨西哥獨立運動發生關連。但就在1800年之後約半個世紀,這些兌換商要用更多的銅錢來換同樣一個單位的白銀。這個變化全面影響中國,甚至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

  2009年1月8日的《中國日報》(China Daily, Hong Kong edition)第九版上有學者指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前的國家安全概念比較強調軍事方面的領先地位,但最近的國家安全觀念,比較強調在金融、糧食、能源、氣候、醫療種種方面與世界各國互助合作的軟實力。中國何以在19世紀上半葉由盛轉衰,是很多中國人心中的大問題。北京大學歷史系茅海建教授的著作《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是從中國軍事實力的相對落後加以論述。《銀線》這本書其實也在回答這個中國人關心的大問題,但從19世紀上半葉中國領導精英經常引述的「周官八政,食貨為先」以及本書的論證得知:中國其實是被它與墨西哥間緊密牽連的銀線絆倒的。

  本書討論19世紀上半葉中國白銀外流的影響,還包括對思潮起伏的影響。在經濟史與思想史之間,若干前輩學者曾探討思想對經濟的影響,而本書特別觸及:當經濟對19世紀上半葉中國人的生活形成特別嚴峻的挑戰時,知識分子如何在傳統中國累積幾千年的知識倉庫中,尋求不同的奧援而彼此競爭,從而在政治權威與社會自主、國家與市場之間,呈現可與西方媲美的多元思維。筆者是在中國大陸推動文化大革命,臺灣講求文化復興的年代,決定走向歷史學門。在今日有很多大陸朋友聲稱不知中國文化的原貌為何的當兒,本書或可由不同背景下成長的一位歷史工作者提供一份補白。

 

林滿紅(本書作者)
2015年10月


導讀

  林滿紅教授的《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這本鉅著乃係其英文著作China Upside Down: Currency, Society, and Ideologies,1808-1856(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的中譯本。至於其前身則為林教授就讀哈佛大學時的博士論文(Man-houng Lin, “Currency and society: the monetary crisis and political-economic ideology of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 1989)。經過將近二十年的苦心孤詣,周諮博覽,縝密構思而定稿出版的這部書,別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林滿紅為一位極知名的經濟史學者,但她顯然不認為應該受此頭銜之侷限。沒錯,歷史學者應該想盡一切的方法去研究他/她的課題(to approach to his/her subject)。即使是經濟史領域的學者,但發現問題不是在――或者不只在――經濟問題本身時,也理應毫不遲疑地走入他(她)所認定的另一個領域當中尋求答案。當然,術業有專攻。要超越自己的專長領域,一腳踩入相對陌生的領域,勢必深感躊躇。這先需要有勇氣,然後需要有智慧。經過一番試煉而出現的這部《銀線》,先是一本貨幣史與經濟史的文本,接著又是學術史、思想史與政治史的宏構。

  全書清楚地分成上、中、下三篇。上篇講國內外政治所導致的經濟與社會問題拖累了老邁的中華帝國。面對「數千年來一大變局」,中國的官僚、學者與文人不免就動起腦筋來。於是在中篇當中,作者探討晚清知識分子如何從既有的中國知識中尋找靈感,同時也為自己的主張找到支撐。到了下篇,作者其實已經朝向學術史、思想史的路數思索,力圖探索不同流派的「經世致用」思想的思想脈絡。

  一、

  林滿紅把相當大的注意力放到銀元在中國的普遍流通歷程。她觀察到:雖然外國銀元早已在福建、廣東一帶廣泛使用,但是大約還是要等到乾隆四十年(1775)以後才在蘇、杭等江南地區通行。因此她把1775年看成是一個很重要的年分。更特別的是,林滿紅指出:「中國從琉球群島的白銀進口終止於1715年,從朝鮮的終止於1747年,從緬甸的終止於1758年,從日本的終止於1760年,從安(越)南的終止於1775年。因此,筆者認為1775年是中國從亞洲進口白銀的終止年,同時也是中國幾乎完全依賴拉丁美洲白銀進口之始。」要注意的是:林滿紅也說明了美洲白銀進口到中國是16世紀後期以來就有的事實,但她強調到了1775年以後,中國的白銀供給幾乎完全仰賴中、南美洲鑄造的西班牙銀幣。

  1808年也被林滿紅視之為極具意義的一年。早在1993年她被收入《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五)》的一篇文章裡,她就已經推論是嘉道年間「銀貴錢賤」現象起始的一年。有趣的是,1808年不但是本書英文原版書題時間的上限;無獨有偶,1998年由美洲白銀史專家Dennis O. Flynn所組織、在當年西班牙銀幣的集中港Seville舉行的一場學術會議,其論文集便以1808年為時間的下限(參考Clara Eugenia Núñez ed., Monetary History in Global Perspective, 1500-1808. Sevilla: Secretariado de Publicaciones de la Universidad de Sevilla, 1998)。1808年在中國為大清嘉慶十三年。這一年世界上發生的大小事情的確不少,但是到底哪一件與白銀的問題密切相關呢?我個人有如下的猜想:

  一般說西班牙銀元為「佛頭銀」,指的是三位西班牙國王在位時中、南美洲所鑄造的帶西班牙國王肖像的銀幣。他們分別是查理三世(1759-88在位)、查理四世(1788-1808在位)與斐迪南七世(1808年3-5月短期在位;1813年復位,任至1833年去世)。1808年法蘭西皇帝拿破崙發動「半島戰爭」,入侵西班牙,造成西班牙王室統治的中斷,尤其是對中南美洲殖民地的控制也隨之而鬆懈。拿破崙垮臺之後斐迪南七世雖然得以復位,但是中南美洲已經失控,革命之勢星火燎原。玻利維亞開出第一槍,在1809年起義,經過16年的辛苦奮鬥,於1825年建立共和國。稍早在1821年時,墨西哥與祕魯也已經宣告獨立。中、南美洲產銀、鑄造銀幣的國度陸續獨立,蜩螗沸羹,造成一時之間世界白銀供給的短缺,起始點就在1808年法蘭西的入侵。就此而言,1808年確實是影響世界貨幣史的關鍵性的一個年分。

  本書的時間下限為1856年,在中國為大清咸豐六年。就世界貨幣史而言,這一年前後發生了幾件大事。1857年美國國會通過「鑄幣法案」(Coinage Act of 1857),取消外國鑄幣的法償資格(legal tender),也就是說

試閱

推薦序(摘錄)
王玉茹(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

《銀線》是2006年年底作者在母校哈佛大學出版的英文著作China Upside Down: Currency, Society, and Ideologies, 1808-1856 的中文譯本。本書的主題是圍繞著作為中國貨幣的白銀而展開的,以白銀為主線探討了19世紀由銀錢變化引起的中國經濟、社會、思想等方面的變化。由於學科的劃分、研究領域的分割,以往的學術著作往往只限於經濟、思想、文化不同領域的分類研究。而本書的作者則是通過白銀這條線,將19世紀中國的經濟、思想、文化串聯起來綜合分析和考察。此外,作者為我們展現了由銀錢比價變化而引起的19世紀中國經濟、經濟思想變化,如何又與世界聯繫在一起的一幅立體的圖像。所以這本書的《銀線》兩字書名,言簡意賅,用得巧妙。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商品交換與貨幣出現得很早。至清代,中國不是白銀的生產國,卻使用白銀作為貨幣,而且是一種銀錢並用的體系。白銀的價格受世界左右,銀錢比價也受到民間的影響而不是完全由政府操控,銀錢比價問題也因而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問題。本書作者從貨幣入手研究清代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可謂單刀直入,直擊要害,體現了作者一貫的犀利文風,也正是本書的第一個看點之所在。

本書的第二個看點是新資料的挖掘與整理,最突出的體現在作者對倫敦海關報告的白銀流動統計資料的挖掘、整理和使用,從而使中國進口白銀數量的資料更完整。白銀問題一直是國際漢學界研究的重要領域,但是所使用的資料都沒有本書的資料完整和處理的縝密。

本書的第三個看點是對白銀流通本身和社會影響等多側面、多視角的全面、系統分析。作者從供給與需求:白銀使用的各個層面情況的變化、不同地域範圍白銀流通的情況、不同白銀供給來源的分析,是在以前的研究中不多見的。本書的第四個看點是作者通過白銀的供求,寫出中國銀錢並用的貨幣體系如何被捲入世界經濟,又進而使中國有機地被世界溶蝕。作者分別從國際貿易的線索分析了鴉片、白銀在國際收支中扮演的角色;從銀錢並用分析了貨幣體制造成的社會秩序紊亂、政府稅收不足帶來中國內部的社會動亂;從思想史的角度討論了由經濟現象引起的思想論爭,評析了這一時期經世思想主要流派的觀點以及與同期西方思想的比較。最後,作者將由經濟發展而引發的思想論爭延展至世界觀與制度層面的討論。從外部、內部、內外融合的不同層面剖析了19世紀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這種融多學科、多視角為一體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也是最考驗學者功力的。從當前學術發展要求多學科交叉的角度講,林滿紅教授又是一位領先者。

最後要說的是,本書作者對學術的執著追求與孜孜以求的精神。本書寫作過程中和英文版出版以後,作者一直堅持在不同的學術會議上、在各種學術交流的場合和機會中廣泛聽取學術同行的意見和建議,不斷進行修改調整。這種嚴謹治學的態度也是本人和學術界同行們應該學習和堅持的。我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夠為中國經濟史學的研究帶來一股清新的風,讓經濟史學的研究更多元化、從更多視角去觀察和分析經濟發展歷史上出現的現象,從而尋找出更加完整和理性的答案。

2009年12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50143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8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