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以中外貨幣史觀,梳理國際經濟金融沿革
迎接現代國際貨幣體制新秩序,中國由富變強!
美國前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曾說: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世界)的問題。」
亞投行來勢洶洶,引來改變國際秩序的質疑,
為此中國重申「沒有另起爐灶」,
但同時認為「需獲得相應的國際話語權」。
隨著中國國力增強,
這場全球矚目的金融遊戲,人民幣將趁勢而出!
這股難以抗拒的金融浪潮,台灣又該何去何從?
作者以新穎視角縱觀中外古今貨幣發展,
探討如何終結美國霸權,開創世界金融新局!
目錄
導讀
第一章 貨幣概論
第二章 中國古代貨幣理論與實踐
第三章 西方古典貨幣理論與實踐
第四章 西方現代貨幣理論與實踐
第五章 「美元本位」制的缺陷
第六章 中國建立「黃金實物匯兌」制
第七章 中國現代貨幣理論的未來實踐
第八章 中國現代貨幣理論
第九章 人民幣的歷史機遇
第十章 國際貨幣體制改革
致謝
序/導讀
導讀
約翰.梅納德.凱因斯被認為是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史密斯被認為是微觀經濟學的創始人,而「大歷史」卻是歷史學家黃宇仁借用宏觀與微觀第一位提出的獨特見解。宏觀與微觀只是對事物觀察角度不同,以大小轉用於歷史,有黃先生特別含意,今後經濟學也將會採用「大觀」的立場;即所謂宏觀與微觀,再加上「時間縱深」以及「整體歸納」,來進一步解釋複雜經濟系統的「大經濟」。由於以前「整體歸納」沒有現代科學的工具,來評估認證這類見解,世人只能主觀的認定,所以均屬於哲學的範疇。而今「大數據」的方法論,可以對「整體歸納」表達客觀系統的認定,相信今後「大經濟」也將會成為經濟學的重要一支。,本書是根據「大經濟」的觀點,對「貨幣」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做進一步分析,研究,因為現行的貨幣體制,是一種不可能持續的國際體制,更大的金融風暴,將會很快襲擊全球,每個社會如何尋求自保,實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世界大事。
由於貨幣系統是社會的整個實踐,影響深遠,文化低的會向文化高的社會學習,經過貿易、戰爭、交往等吸收採用於自己的社會。從大歷史看,基本上文明社會,只有二個獨立的貨幣系統,一個是西方最早的貨幣系統,是公元前7、8世紀小亞細亞的里底亞所發行的銅鑄幣,與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融合,發展出西方的貨幣系統,它影響着阿拉伯世界與印度,在中世紀地理大發現後,更影響到全世界。另一個獨立的是中國貨幣系統,有可能世界最早,在公元前10世紀發行的銅貝鑄幣,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銅鑄幣就成為中國歷代的標準,到了北宋開始發行紙幣,由於政府濫發紙幣,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而後導致亡國,到了明、清改採用「白銀本位」制,清朝受西方的侵略在民國開始之後,中國也採用西方的貨幣體制。今天,全球基本上只有一個系統,也就是西方的國際貨幣系統。
貨幣的定義;就是具備「價值尺度」、「交易媒介」、「價值儲藏」與「延期支付」四大功能的「商品」,不具備這四個全部功能的商品,就是不完全的貨幣,是有缺陷的。古代中國和西方的貨幣,最大的差別在於,西方貨幣的「交易媒介」與「價值儲藏」,集中於一體(金或銀)的本位制上,而中國貨幣「交易媒介」與「價值儲藏」都分開,不集中於一體。主要是因為中國地域廣,人口多,而且國家統一,每一個地區都需要貨幣做交易媒介,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所以「交易媒介」就採用成本比較低廉的「下幣」,如銅鐵、紙鈔等,且不需要國家統一的規定,因為當地社會有實物做交換基礎。「價值儲藏」的貨幣,中國就採用全國統一的金、銀「上幣」,因為當時社會並不富裕,僅能維持基本生活,所以採用比較稀缺的黃金、白銀,代表儲藏已獲得價值財富。在西方,國家一直沒有統一,而且每個地區,基本上都需要靠國與國的貿易,才能獲得完全的生活物品,所以必須靠黃金、白銀做為統一的世界貨幣,早期的西方,生產力都不高,因為黃金的稀缺,無法促進經濟的發展,直到信用貨幣的紙鈔出現之後,才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中國,各地區自己鑄造銅幣做媒介,促進交易,而以金銀做價值儲藏,所以中國在農業社會的自然經濟裏,生產力較西方高很多,但當西方發展成以黃金為基礎的信用貨幣後,商業經濟生產力的發展就超越中國很多,在歷史上東、西雙方都是以黃金或白銀做為貨幣的基礎。
黃金既不能製造武器,又不能做為生產工具,社會用途較少,黃金做為貨幣的基礎,代表黃金受到古人愛好,不論中西方,大約都是靠它那美麗的光澤打動人心,只能做為裝飾品炫耀同儕。當社會進步生產力提高,私有財富增加後,人們便發現農業產品不是理想的保值工具,因此黃金就成為價值儲藏的手段,亞當.史密斯所說「黃金成為交換時人人都不會拒絕的商品」,也是馬克斯所說「黃金天生是貨幣」,而且它還有一個特點,在交換過程中,黃金的「價值」毫無所損,只是擁有它的主人改變而已。黃金在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是稀缺的,不能做為廢除貨幣基礎的藉口,因為「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他們在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分配」。古人採用黃金或白銀做為貨幣,有其樸素的哲學道理,因為它們也是社會勞動的產物,是人類有史以來勞動價值的儲藏,因為它也是經過人民勞動所獲得的財富,黃金有使用狀態(金屬裝飾品)和貨幣狀態,基本上代表一個社會的商品生產運動,「幣」就由黃金做代表,而「物」就是一般生活所需的商品。一個社會在某一段時間,經濟發展的總量是一定的,包括黃金的生產與商品的生產,而生產出黃金這個特殊商品,就當著貨幣來使用,幣與物都是當時人民勞動價值的產物,當社會經濟發展快速,生產的「物」多,黃金就會從使用狀態流向貨幣狀態,當社會經濟發展遲緩,生產的「物」少,黃金就會從貨幣狀態流向使用狀態,即所謂「物多則幣少,物少則幣多」,所以「幣」與「物」的運動,代表當時社會的基本經濟生產狀況。今天也是一樣,美國發行的美元是以國債做抵押,用以後的稅款做擔保支付利息,國債就是「欠條」,當美聯儲開始發行美元,第一個向社會「借」了等同美元價值的商品時,第二個,第三個使用美元的人,只做為媒介左手來右手去,問題在第一個和最後一個使用的人,若「欠條」到最後一個人手中,假設他燒毀「欠條」,表示最後一個人損失當時「欠條」的貨幣價值,若第一個人和最後一個人是同一個人,那就是表示欠條的欠債還清,若沒有最後一個人,貨幣的價值經過長時間變成零了,這也就是通貨膨脹的意思,因為按照西方發行國債的辦法,國債到期,再發行更大的新國債,一部分還舊國債的本金,剩下的當做發新國債,等於「欠條」,永遠不需要還,也就是當時亞當.史密斯所預言,這種基金似發行國債辦法,將使一國衰落。
當國家在發行沒有黃金準備金的紙鈔時,就是欺騙人民,用以後「通貨膨脹稅」的價值來交換這些紙鈔,若這些紙鈔今後無法造成實際經濟增長,就徵收了「通貨膨脹稅」,若是這些紙鈔,可以刺激當時的經濟成長,就把以後增加「產品」的價值,本來可以用於降低產品的價格,讓人民多享受便宜物價,而讓政府拿去應付赤字了,所以新美元的價值是由「通貨膨脹稅」來抵銷的。換言之在
「美元本位」制下,美國現在每新發行一美元,均是靠「欺騙」得來,由「通貨膨脹稅」而產生「價值」的。凱恩斯曾經說過【透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美國在2013年底國債為17兆美元,美國國會辦公室預測,到2024年美國國債將達25兆美元,今天美國政府的收入22%支付國債利息,依據耶魯大學教授佛格森指出,當國家收入的40%來支付國債利息時,該國財務將產生嚴重危機。美元崩潰的時間,決定在美國赤字增加的速度,一旦市場不接受龐大國債的預期,人人拋售美元或國債,就是美元崩潰之時。屆時美元當真崩潰爆發危機後,美國將會宣告發行另一種「新美元」,以黃金做儲備,幣值等於10倍的舊美元,也就是舊的10美元換新的1美元,美國在兵期推演中已經演譯過,這就和企業破產一樣,10元(舊)「債務」貨幣換1美元以黃金為準備金的(新)「債權」貨幣,只要市場上沒有選擇,別人對它也無可奈何。也就是說美國在實行「黃金實物匯兌」制後,就解決了問題,此時世界各地會產生金融風暴,造成當地社會動亂,通不過考驗者將遭受慘重的打擊。
當今世界動亂的源頭,就是美國濫發貨幣,彌補它的赤字,把通貨膨脹輸送到世界各地,由世界各國來承擔,經濟實力比較差的國家,政治實力不穩定的國家首當其衝,當地失業貧困人民會起來向政府抗議,引發各種動亂,只有到美元崩潰那一天,美國才會停止向世界各國輸出通貨膨脹。目前唯一可以阻止美元霸權的國家就只剩下中國,但中國目前深陷「美元陷阱」之中,只有跳脫陷阱後,才能爭取主動。中國要儘快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採用以黃金為準備金的人民幣,然後大量發行人民幣國債來與美元國債競爭,並替換手中擁有的美國國債,吸收世界資金,進行中國的產業升級。一旦中國跳脫美元陷阱,中國在中美博奕中就爭取到主動。
當中國確認了自己的戰略目標,應該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價值,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人民幣為國際儲備貨幣及關鍵貨幣,成為世界關鍵國家為目標,與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如何實現,這將是對中國政治家的極大考驗。它的成敗影響世界極為巨大。這個戰略目標,卻是對「美國」最核心利益的挑戰,反對美元霸權,就是支持世界反對美元做為世界貨幣,美國必然視中國為對手。美聯儲是私人擁有,且暫定稱這些擁有者為「華爾街集團」,其實美國人民的利益,和「華爾街集團」的利益,並非一致,但對美國「華爾街集團」而言,任何反對美元霸權卻是毫無妥協的「生死之爭」,所以中國與其模糊地處理美國的戰略關係,不如明確地釐清自身的國際戰略方向,反對美元做為世界貨幣,因為「債務」貨幣,沒有資格成為世界貨幣。若中國人民幣實行以黃金為準備金的債權貨幣(上幣),並大量發行人民幣國債(下幣),與美元國債競爭,一旦中國掌握此歷史機遇,取得制衡美國「華爾街集團」的正義地位時,中國反而獲得了保護自己的戰略空間;帶領世界各國反對美元做為世界貨幣,就是保護世界各國自己的利益。現今世界上已出土的黃金,估計約有16.56萬噸,應該可以實行三個,以黃金為準備金的「黃金實物匯兌」制(「債權」)貨幣。「黃金」是人類歷史上勞動價值儲藏的特殊商品,不論任何國家或個人,擁有這些黃金,就是擁有所謂「勞動財富」的這些商品,只是黃金提供給國家時才能發揮「信用貨幣」的經濟乘數效應,
試閱
人類文明起始於「分工」,分工後就必須要進行「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換,在交換的過程中,人類發覺困難不少,例如交換價值的釐訂,什麼物品可以「等值」的交換什麼物品?一隻牛可以換三隻羊,一隻豬可以換兩隻羊,一隻羊與豬的交換怎麼辦,等等。何時可以交換?在我不需要時,我不想交換,但在我想交換時,又沒有我想要交換的物品等,為了克服這些困難,逐漸人們就形成先交換成人人都喜愛的物品,然後,再交換成我需要的物品,所以人人都喜愛的物品,就成為交換的「媒介」,也就演變成「貨幣」。人人都喜愛的物品就從貝殼、銅鐵演變成金銀,這也是亞當史密斯定義黃金成為人人交換時都不會拒絕的物品,而成為貨幣。貨幣是人類的偉大發明,而且在實踐過程中,逐漸的完善,貨幣就從貝殼,進步到銅鐵,進步到白銀,進步到黃金,然後到今天的信用紙幣。主要是因為社會的進步與複雜,以前的貝殼貨幣已不能滿足社會上的需求,也就被淘汰了,我們在後幾章加以說明它們的缺點。所以貨幣的定義,不可以單從理論上來定義,也必須從實踐中來定義,例如今天就沒有人拿銅鐵來當貨幣,因為它的弊端實在太多。貨幣在與商品的交換,由實踐到理論的過程中,貨幣成了;價值尺度、交易媒介、價值儲藏和延期支付的四大功能,這些功能不論中西方實踐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但人類在滿足這些的功能條件下,選擇了最好的商品當貨幣。
由於貨幣系統是社會整個實踐而形成的,影響深遠,文化低的會向文化高的社會學習,吸收採用於自己的社會,經過貿易、戰爭、交往,從大歷史的觀點看,文明社會基本上,以往只有二個獨立發展的貨幣系統,一個是中國的貨幣系統,另一個是西方最早的貨幣系統,公元前7、8世紀小亞細亞的里底亞所實行的,雖然巴比倫、埃及的文化比中國發源早,但到現在考古還沒有發現他們早於8世紀的貨幣,貨幣和其他古物不同,其一,它必定是堅固不易毀壞的,其二,它必定是流傳較遠的,因為各地都需要用它,其三,它必定是數量較多的,因為人人需要使用,所以我們是否可以推論8世紀前西方還沒有鑄造錢幣?公元前5世紀當波斯人征服小亞細亞時,學會了鑄造並使用貨幣,以色列人是從波斯人那裡學會使用貨幣,小亞細亞的希臘殖民地,把貨幣帶到希臘,公元前4世紀在亞歷山大征服埃及後,才把貨幣帶到埃及,波斯等東方國家,因為亞歷山大的征服而希臘化了。羅馬雖然在古代曾獨立發展出銅塊的貨幣,但不久就全部吸收希臘的貨幣文化。又如印度在遠古本就有獨立的貨幣,但自亞歷山大東征以後,北印度一帶的貨幣也希臘化了。古代小亞細亞的貨幣系統與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融合,發展出西方的貨幣系統,它影響着阿拉伯世界與印度,而現代的歐美國家,也是承襲羅馬的貨幣制度,英國的鎊,先令和便士系統,也是從羅馬體系通過查理大帝而傳過去的,亞洲伊斯蘭教國家的貨幣,也是脫胎於羅馬的系統,在中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後,更影響到全世界,今天,全球基本上就只有一個系統,也就是西方現行的國際貨幣系統。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