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黎士投機定律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
《富媽媽窮媽媽》金網獨家抽獎活動!
參加下列任1項活動就有機會獲得陳重銘新書《富媽媽窮媽媽》
1️⃣ 為《富媽媽窮媽媽》按讚抽獎
即日起~9/30,在商品頁點「喜歡+1」按鈕 → 抽《富媽媽窮媽媽》 1 本
👉前往本書頁面
2️⃣同場購買加碼抽
2025/9/9~9/30,在金石堂網站單筆訂單購買《富媽媽窮媽媽》+ 金尉出版社任1本出版品
→ 抽 《富媽媽窮媽媽》 1本
👉去逛逛金尉出版 (可一次購買陳重銘老師前作)
📅抽獎公布布時間
10/3 公告於金石堂 FB & IG 粉絲團(後續寄發中獎通知到會員信箱)
⚠️ 注意事項
1. 活動參加者須為金石堂網路書店會員,且會員資料中有正確 Email
2.公告後請於指定期限回覆獎項寄送資訊,逾期視同放棄
3. 抽獎與寄送僅限台澎金馬地區。
4. 每一會員帳號於單一活動僅限獲獎一次。
5. 金石堂保留修改、變更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異動將公告於FB/IG。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假使你反對賭,那麼這本書將不會帶給你太多好處。除非你改變自己的看法。假如你不在乎承擔合理風險,甚至你有興趣冒險,那麼這本書正為你而作。本書討論風險以及風險的管理,會幫助你在賭中獲勝,而且勝算遠超過你所能想像,值得用心學習。本書將對賭作廣義的詮釋。作者除了談論股票,也將定律應用於商品期貨、貴重金屬、藝術品及古玩上;以及應用於不動產投機、日常的生意及應賭場和牌桌上。總之,蘇黎士投機定律指引你如何在金錢遊戲中獲得更豐厚的報酬。
◆「蘇黎士定律」一詞是瑞士證券和期貨投機俱樂部所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華爾街收集來的。最初是由一夥志同道合、希望發財的男女所組成。他們認為沒有人能靠薪水而致富。瑞士人總結出一項有意義的結論,即人的一生,不能逃避風險,而應該謹慎的投入風險,必須謹慎而用思考去賭。在這種情況下收穫總是大於損失。成功的瑞士投機者幾乎不太注意那些一般性的投資建議,他們有自己更好的方法。
◆《蘇黎士投機定律》是投資經典著作,專門討論如何打賭賺錢。本書談論的十二項主要定律和十六項次要定律,歷久不衰,近年來守則內容並未改變,但卻深值投資人心,是投資人奉行不悖的真理。它的價值是數不清的,它不僅是一種投機哲理,實質上也是一條成功之路。畢竟已經使許多人致富。
◆「蘇黎士定律」一詞是瑞士證券和期貨投機俱樂部所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華爾街收集來的。最初是由一夥志同道合、希望發財的男女所組成。他們認為沒有人能靠薪水而致富。瑞士人總結出一項有意義的結論,即人的一生,不能逃避風險,而應該謹慎的投入風險,必須謹慎而用思考去賭。在這種情況下收穫總是大於損失。成功的瑞士投機者幾乎不太注意那些一般性的投資建議,他們有自己更好的方法。
◆《蘇黎士投機定律》是投資經典著作,專門討論如何打賭賺錢。本書談論的十二項主要定律和十六項次要定律,歷久不衰,近年來守則內容並未改變,但卻深值投資人心,是投資人奉行不悖的真理。它的價值是數不清的,它不僅是一種投機哲理,實質上也是一條成功之路。畢竟已經使許多人致富。
目錄
引言
主要定律一 論風險
主要定律二 論貪婪
主要定律三 論希望
主要定律四 論預測
主要定律五 論條理
主要定律六 論靈活
主要定律七 論直覺
主要定律八 論神秘主義
主要定律九 論樂觀與悲觀
主要定律十 論群眾
主要定律十一 論頑固
主要定律十二 論計劃
主要定律一 論風險
主要定律二 論貪婪
主要定律三 論希望
主要定律四 論預測
主要定律五 論條理
主要定律六 論靈活
主要定律七 論直覺
主要定律八 論神秘主義
主要定律九 論樂觀與悲觀
主要定律十 論群眾
主要定律十一 論頑固
主要定律十二 論計劃
序/導讀
引言
何謂蘇黎士定律?
瑞士是一個多岩的小國,面積僅相當於美國緬因州的一半。它不瀕臨海岸,是世界上最缺乏資源的地區之一。它沒有油田,也沒有煤礦,至於農業方面,它的氣候和地形都不適合於耕作。三百多年來它始終沒有捲入歐洲的戰爭,主要原因是,從來沒有一個侵略者要佔有這塊土地。但在世界上,瑞士人民為最富有的國民之一。按國民所得來比較,他們與美國、西德和日本並駕齊驅。瑞士法郎也是世界上最強勢的貨幣之一。
瑞士是怎麼改變自己命運的?他們是以扮演世界上最聰明的投資家、投機家和賭徒,而成就這番事業的。本書就是專談如何打賭賺錢。或許就是這樣,本書對每位讀者都很適用。當然每個人都想贏錢,但並非人人都能致富。但又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賭,因此在權衡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許多人希望致富,但不願去賭,這是可以理解而毋庸指責的。的確有一些舊式的道德觀念指導並訓示我們,冒險是愚蠢的行為。每個人都懂得權衡得失。但假使你反對賭,那麼這本書將不會帶給你太多好處。當然,除非你改變自己的看法。假如你不在乎承擔合理風險,甚至你有興趣冒險,那麼這本書正為你而作。蘇黎士定律討論風險以及風險的管理,它值得你用心學習,會幫助你在賭中獲勝,而且勝算遠超過你所能想像。總之,它能讓你發財。
本書將對賭作廣義的詮釋。在本書中我會經常談論股票,因為從股票我已獲得很多經驗,但本書並不只侷限於這個市場。這些定律也可應用於商品期貨、貴重金屬、藝術品及古玩;應用於不動產投機:應用在日常的生意;應用於賭場和牌桌上。總之,這定律指引你如何在金錢遊戲中獲得更豐厚的報酬。生活就是賭博,這是一般人所熟知的。有許多人,大概大部份人都不喜歡賭,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儘可能避免賭。但另一些人則是走反方向,這正是瑞士人所走的路。但並不是所有瑞士人都擁有這種特質,雖然大部份人是如此。瑞士人並不是終日困守斗室而成為世界銀行家的,而是昂首面向風險並加以管理才獲得了成功。
站在瑞士的山上環顧世界,到處都充滿冒險的機會。他們有能力削弱個人冒險精神到最低限度,但他們也知道,假使這樣幹,也就等於放棄了希望。要在一生中獲得任何成就,不論是財富或任何的利益,你就該投入物質上和情緒上的資本,其中包括金錢、時間、愛情以及其他有關的一切。這是宇宙間的定律。除非你運氣發了橫財,否則在這個世界上,你不會有所成就。
瑞士人注意到這點,總結出這樣一項有意義的結論,即人的一生,不能逃避風險,而應該謹慎的投入風險,必須謹慎而用思考去賭。在這種情況下收穫總是大於損失。做得到麼?當然這是有一定公式可追尋的。或許用「公式」二個字是錯的,因為這似乎是在暗示一種機械式的行動。最好是用「哲學」一詞。這個公式或哲學涵蓋了十二個深奧而神秘的投機定律。但要注意,你初次遇到它時會感到吃驚,因為它不是一種投資建議,而且甚至和一般的投資建議相互矛盾。成功的瑞士投機者幾乎不太注意那些一般性的投資建議,他們有自己更好的方法。
「蘇黎士定律」一詞是瑞士證券和期貨投機俱樂部所創,而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華爾街收集來的。我的父親是其中的發起人之一。它是一個正式俱樂部,但沒有社團規章、會費或會員名冊。它由一伙彼此志同道合,希望發財的男女所組成。他們認為沒有人能靠薪水而致富。他們不定期地在奧斯卡代爾蒙哥和其他華爾街的酒吧集會。這些集會在一九五○、一九六○和一九七○年代中持續進行。
他們的談話內容豐富,但主要是風險,當蘇黎士定律的編纂工作開始時,我向父親提出一些他無法回答的問題。我父親是一位瑞士銀行家,出生於蘇黎士。出生證書上的名字是享利‧里奇。他在美國稱為享利。他過世時,訃文上記載以下的事略:他是瑞士銀行家──蘇黎士金融界巨頭,紐約分行的主管。他曾經囑咐我,要我在他的墓碑上刻上這句話:「他賭而且獲勝」。
當我在中學求學時,父親便已開始對我談論投機。他在檢查我的成績單時經常表示不滿,認為課程不完整。「它們沒有教你最重要的事。」他說:「投機,怎樣冒風險,怎麼獲勝」。一個生長在美國的小孩子不知道怎樣投機──為什麼,這就像是有金礦而沒有鐵撬。
當我在大學求學和在部隊服役期間,曾設想為自己選擇個人未來的發展方向。他說:「不要整天想薪水,沒有一個人能靠薪水發財。倒是有很多人卻因此而一貧如洗。所以你必得為自己放手去博,投機才是你所需要的。」這是標準的瑞士語言。我信服並吸收了,且作為我接受教育中的一部份。當我離開部隊時,身上有數百美元的積蓄。我聽從父親的勸導,避開了積蓄──這是他最不屑做的事。於是我把錢投入股市。我賺了些錢,但也輸了一些,平衡得失之後,最後手上還是差不多那麼多錢。
當時父親在股市手氣也不好,但在另一方面的冒險活動中,從投資於加拿大鈾礦的股票中,卻賺了一大筆錢。「這是為什麼?」我就問他,「我投資很慎重,但沒有收穫,而你買牧場卻致富,難道還有什麼我不了解?」
「你必須知道如何去做。」他說。「好,那你教我」。於是他開始對我演說。凡是從他腦袋中流露出來的,盡是投機的規則。這些是他一生的經歷。這些法則處處存在,為人們所通曉,但很少能明確地表達它。在他一生中,從十七歲開始當學徒起,就相信並早已吸收這些法則,但他卻無法為我作出明確的證明或分析。
他曾向在華爾街的朋友詢問,但他們也不太了解這些法則。但就在那時起,他們便試圖將這些法則拆散,並澄清它。開始把它當作娛樂,但逐漸進行得更確切了。他們養成了在從事投機時的一種習慣,即對自己和彼此質疑:「為什麼現在你買黃金?……為什麼你這樣做而不那樣做?他們逼使每個人說出這種思路,並做為他們的指導原則」。
一系列的規則逐漸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變得更簡短、更尖銳、更有條不紊。已經沒有人記得是誰完成了「蘇黎士定律」,但這個名稱已眾所熟悉,一直沿用到現在。近幾年來這守則的內容並沒有改變。一般認定這就是最後的形式:即十二項主要定律和十六項次要定律。
它的價值是數不清道不完的。每次讀它,感受也不斷增加。其中確實有真理存在,它不僅是一種投機哲理,實質上也是一條成功之路。它已經使許多人致富。
何謂蘇黎士定律?
瑞士是一個多岩的小國,面積僅相當於美國緬因州的一半。它不瀕臨海岸,是世界上最缺乏資源的地區之一。它沒有油田,也沒有煤礦,至於農業方面,它的氣候和地形都不適合於耕作。三百多年來它始終沒有捲入歐洲的戰爭,主要原因是,從來沒有一個侵略者要佔有這塊土地。但在世界上,瑞士人民為最富有的國民之一。按國民所得來比較,他們與美國、西德和日本並駕齊驅。瑞士法郎也是世界上最強勢的貨幣之一。
瑞士是怎麼改變自己命運的?他們是以扮演世界上最聰明的投資家、投機家和賭徒,而成就這番事業的。本書就是專談如何打賭賺錢。或許就是這樣,本書對每位讀者都很適用。當然每個人都想贏錢,但並非人人都能致富。但又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賭,因此在權衡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許多人希望致富,但不願去賭,這是可以理解而毋庸指責的。的確有一些舊式的道德觀念指導並訓示我們,冒險是愚蠢的行為。每個人都懂得權衡得失。但假使你反對賭,那麼這本書將不會帶給你太多好處。當然,除非你改變自己的看法。假如你不在乎承擔合理風險,甚至你有興趣冒險,那麼這本書正為你而作。蘇黎士定律討論風險以及風險的管理,它值得你用心學習,會幫助你在賭中獲勝,而且勝算遠超過你所能想像。總之,它能讓你發財。
本書將對賭作廣義的詮釋。在本書中我會經常談論股票,因為從股票我已獲得很多經驗,但本書並不只侷限於這個市場。這些定律也可應用於商品期貨、貴重金屬、藝術品及古玩;應用於不動產投機:應用在日常的生意;應用於賭場和牌桌上。總之,這定律指引你如何在金錢遊戲中獲得更豐厚的報酬。生活就是賭博,這是一般人所熟知的。有許多人,大概大部份人都不喜歡賭,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儘可能避免賭。但另一些人則是走反方向,這正是瑞士人所走的路。但並不是所有瑞士人都擁有這種特質,雖然大部份人是如此。瑞士人並不是終日困守斗室而成為世界銀行家的,而是昂首面向風險並加以管理才獲得了成功。
站在瑞士的山上環顧世界,到處都充滿冒險的機會。他們有能力削弱個人冒險精神到最低限度,但他們也知道,假使這樣幹,也就等於放棄了希望。要在一生中獲得任何成就,不論是財富或任何的利益,你就該投入物質上和情緒上的資本,其中包括金錢、時間、愛情以及其他有關的一切。這是宇宙間的定律。除非你運氣發了橫財,否則在這個世界上,你不會有所成就。
瑞士人注意到這點,總結出這樣一項有意義的結論,即人的一生,不能逃避風險,而應該謹慎的投入風險,必須謹慎而用思考去賭。在這種情況下收穫總是大於損失。做得到麼?當然這是有一定公式可追尋的。或許用「公式」二個字是錯的,因為這似乎是在暗示一種機械式的行動。最好是用「哲學」一詞。這個公式或哲學涵蓋了十二個深奧而神秘的投機定律。但要注意,你初次遇到它時會感到吃驚,因為它不是一種投資建議,而且甚至和一般的投資建議相互矛盾。成功的瑞士投機者幾乎不太注意那些一般性的投資建議,他們有自己更好的方法。
「蘇黎士定律」一詞是瑞士證券和期貨投機俱樂部所創,而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華爾街收集來的。我的父親是其中的發起人之一。它是一個正式俱樂部,但沒有社團規章、會費或會員名冊。它由一伙彼此志同道合,希望發財的男女所組成。他們認為沒有人能靠薪水而致富。他們不定期地在奧斯卡代爾蒙哥和其他華爾街的酒吧集會。這些集會在一九五○、一九六○和一九七○年代中持續進行。
他們的談話內容豐富,但主要是風險,當蘇黎士定律的編纂工作開始時,我向父親提出一些他無法回答的問題。我父親是一位瑞士銀行家,出生於蘇黎士。出生證書上的名字是享利‧里奇。他在美國稱為享利。他過世時,訃文上記載以下的事略:他是瑞士銀行家──蘇黎士金融界巨頭,紐約分行的主管。他曾經囑咐我,要我在他的墓碑上刻上這句話:「他賭而且獲勝」。
當我在中學求學時,父親便已開始對我談論投機。他在檢查我的成績單時經常表示不滿,認為課程不完整。「它們沒有教你最重要的事。」他說:「投機,怎樣冒風險,怎麼獲勝」。一個生長在美國的小孩子不知道怎樣投機──為什麼,這就像是有金礦而沒有鐵撬。
當我在大學求學和在部隊服役期間,曾設想為自己選擇個人未來的發展方向。他說:「不要整天想薪水,沒有一個人能靠薪水發財。倒是有很多人卻因此而一貧如洗。所以你必得為自己放手去博,投機才是你所需要的。」這是標準的瑞士語言。我信服並吸收了,且作為我接受教育中的一部份。當我離開部隊時,身上有數百美元的積蓄。我聽從父親的勸導,避開了積蓄──這是他最不屑做的事。於是我把錢投入股市。我賺了些錢,但也輸了一些,平衡得失之後,最後手上還是差不多那麼多錢。
當時父親在股市手氣也不好,但在另一方面的冒險活動中,從投資於加拿大鈾礦的股票中,卻賺了一大筆錢。「這是為什麼?」我就問他,「我投資很慎重,但沒有收穫,而你買牧場卻致富,難道還有什麼我不了解?」
「你必須知道如何去做。」他說。「好,那你教我」。於是他開始對我演說。凡是從他腦袋中流露出來的,盡是投機的規則。這些是他一生的經歷。這些法則處處存在,為人們所通曉,但很少能明確地表達它。在他一生中,從十七歲開始當學徒起,就相信並早已吸收這些法則,但他卻無法為我作出明確的證明或分析。
他曾向在華爾街的朋友詢問,但他們也不太了解這些法則。但就在那時起,他們便試圖將這些法則拆散,並澄清它。開始把它當作娛樂,但逐漸進行得更確切了。他們養成了在從事投機時的一種習慣,即對自己和彼此質疑:「為什麼現在你買黃金?……為什麼你這樣做而不那樣做?他們逼使每個人說出這種思路,並做為他們的指導原則」。
一系列的規則逐漸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變得更簡短、更尖銳、更有條不紊。已經沒有人記得是誰完成了「蘇黎士定律」,但這個名稱已眾所熟悉,一直沿用到現在。近幾年來這守則的內容並沒有改變。一般認定這就是最後的形式:即十二項主要定律和十六項次要定律。
它的價值是數不清道不完的。每次讀它,感受也不斷增加。其中確實有真理存在,它不僅是一種投機哲理,實質上也是一條成功之路。它已經使許多人致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