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美麗境界:股市金釵的十堂課
投資要作得好,作得穩當,就必須先「修心」。「修心」就是要培養正確的投資觀念。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
《富媽媽窮媽媽》金網獨家抽獎活動!
參加下列任1項活動就有機會獲得陳重銘新書《富媽媽窮媽媽》
1️⃣ 為《富媽媽窮媽媽》按讚抽獎
即日起~9/30,在商品頁點「喜歡+1」按鈕 → 抽《富媽媽窮媽媽》 1 本
👉前往本書頁面
2️⃣同場購買加碼抽
2025/9/9~9/30,在金石堂網站單筆訂單購買《富媽媽窮媽媽》+ 金尉出版社任1本出版品
→ 抽 《富媽媽窮媽媽》 1本
👉去逛逛金尉出版 (可一次購買陳重銘老師前作)
📅抽獎公布布時間
10/3 公告於金石堂 FB & IG 粉絲團(後續寄發中獎通知到會員信箱)
⚠️ 注意事項
1. 活動參加者須為金石堂網路書店會員,且會員資料中有正確 Email
2.公告後請於指定期限回覆獎項寄送資訊,逾期視同放棄
3. 抽獎與寄送僅限台澎金馬地區。
4. 每一會員帳號於單一活動僅限獲獎一次。
5. 金石堂保留修改、變更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異動將公告於FB/IG。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傳奇金釵葉美麗首度出書 揭祕成功投資者共同境界
先讓自己活得好,才會遇上好股票
葉美麗,臺灣寶來證券集團創辦人,曾創造驚人業績而被市場人士封為「股市金釵」之一,為台灣股市傳奇人物。這是她的第一本書。
贏家與輸家,其實只差這麼點功夫
藉由這本書,葉美麗想要向投資朋友們分享這些年來,在市場中所看到、學到的好觀念與好方法。這些成功且幸福的投資人,通常有幾個共同的特質。首先,求知欲旺盛,永遠好學不倦。因為停止學習,就是讓自己不再具備與未來世界共同生活的技能。當你不具備未來生活的技能,又怎能保護得了資產呢?
其次,永遠保持一顆年輕的心,與探索未知的勇氣。因為這群人深知,最有爆發力的財富,往往都藏在未知的世界裡。
最後一點,也是貫穿整本書的一個重要精神,那就是:要有長遠的準備。投資這件事,無論成敗,都是一輩子的功課。敗了,要設法賺回來;成了,也得好好守著。成功投資者,不會短視地只想著眼前的利益,相反的,他們都有足夠的耐心,等待長期的果實。
這本書不花太多篇幅,重複別的理財書已經介紹過的方法。這本書想談的,是作者這些年來從優秀投資者身上,所觀察、學習、領悟的成功之道。這些成功道理非常關鍵,但很可能直到今天,你都很少聽到有人談起。可是輸家和贏家之間,往往就是這麼一點點的差距。
作者希望本書能帶給讀者正面影響,一同來到投資的美麗境界,擁有豐富幸福的人生與投資之路。
股市金釵投資筆記:
★工作有壓力,千萬別投資!規律生活,是投資成功的第一步
★學習停損,培養面對虧損的勇氣
★先理好財,千萬別用借來的錢買股票
★當你懶得獨立思考,把錢放銀行就好
★買股票看價值,賣股票看價格
★老是賠錢?那就退場休息一下
目錄
推薦序 一本有關投資教育的書 連戰
推薦序 虛心學習,是獲利的唯一途徑 徐正冠
前 言 好好過生活,才會遇上好股票
第一堂 工作有壓力,千萬別投資
成功投資者,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把投資當作你日常生活的活動之一
當你有工作壓力,你的投資就會有壓力
開朗樂觀的人,比較可能投資成功
別趾高氣昂,低頭做好基本功
買股票的最重要目的,不是發財,是保值
能動用的資金,先從最無關緊要的閒錢開始!
第二堂 今天,我做了一個不錯的停損
錢還沒賺到,就先談停損?
停損是高手的招數
我今天做了一個不錯的停損!
該賣就賣,不要再等一兩天!
為自己留個東山再起的機會/培養輸得起的心理
第三堂 你需要一位管錢小天使
先理財,再投資,而不是倒過來
七三法則:七分攻,三分守
正確掌握金字塔加碼法
第四堂 懶得獨立思考?把錢放銀行就好
投資交易,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如果你只想人云亦云,把錢存銀行就好
打麻將看牌品,買股票也要看股品
承認吧,買股票會讓你心生恐懼
要尊敬讓你賺錢的市場
健康的交易心態,是贏家的必備條件
第五堂 買股票看價值,賣股票看價格
進場投資前,三大安檢動作
挑選股票,考察公司,必須先看年報
進場看價值,出場看價格
買股票,其實就是購買優秀的腦袋
經營團隊與產業經驗也不容忽視
股市炒手,最喜歡體質不好的公司
永遠反覆問自己:這家公司的價格超越價值了嗎?
飆股有兩種,小心你的股票變壁紙
「忍得、捨得」之後,一定會「賺得」
第六堂 選好股票,耐心等待
技術分析的目的,是幫助你研判買賣的價位
永遠要小心技術分析的陷阱
當大家都看衰,股市離底部就不遠了
龍頭股走勢,是底部形成的最重要指標
利空不斷,被嚇傻的你要鼓起勇氣
要會「逆向思考」,因為機會總是在絕境中發生
當死多頭都投降時,底部不遠矣
再強調一次:沒人預知底部,千萬別借錢來賭
底部的買點,頭部的賣點/聚焦大型績優股,能大大提高你的勝率
第七堂 做好準備,迎接大行情
不要成為「賺五角錢先生」
想要年獲利率二○%,其實不難
對的時間,選對的股票
利空卻不跌—─在絕望中發展的初升段行情
用錢把股價堆高,用風把股價吹倒
最多最多,只買五家公司的股票
漲幅越大,悔不當初的人也越多
吃魚吃中段,投資也只要取有油水的那一段
買高了沒關係,可以賣更高便會獲利
第八堂 股價漲到頂,你看見了嗎?
愛人可能突然離去,趨勢卻不會突然轉向
「阿公與阿婆理論」,是反覆重演的歷史
眾人皆曰賣,唯我獨自買進
低檔時沒買的股票,上漲後可能已經不值得買了
股票創天價,千萬不要追買
常常「開高走低」,有長長的「上影線」?要小心了!
當你看到天量天價同時出現,二話不說,快逃!
第九堂 人人必修的賠錢心理學
養成停損的紀律,別三心二意
股票市場上,真的沒有從一而終這回事
在投資世界中,只有輸家與贏家,沒有專家
當你看到壞消息,通常意味著大炒手洗完盤離場了
找出賠錢的原因,不要推卸賠錢的責任
價格怎麼上漲,就會怎麼跌回原點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師父說得好: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
已經夠低了吧?才怪,最低的低點還沒出現呢!
「跌不下去」不一定代表「漲得上來」
「現金為王」的空頭時代
第十堂 交易量與價格的愛恨情仇
長期投資,並不等於要你只買不賣
交易量,是價格的先行指標
掌握交易量與價格之間的關係
看到價格上漲,成交量卻萎縮?得小心了
量大不漲,為什麼?
窒息量,代表底部已經出現了
最大量,是吉是凶?
價漲量增,價跌量縮
看懂股票的人氣指標:平均交易量與換手量
除了股票,可以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嗎?
衍生性金融商品投資高手,都需要時間歷練
沒經驗,但想試試衍生性商品,有什麼好方法嗎?
結 語 賺取財富與豐富人生
序/導讀
【前言】好好過生活,才會遇上好股票
媒體稱我是「股市金釵」,老實說,我直到今天都不知道原因。
那時候,我只是個小小的營業員,完全談不上什麼股市投資高手。若要說當年的我有什麼成就,應該就是我獲得很多大企業老闆、股市大戶們的賞識,願意將投資股票的任務交給我幫忙處理,這讓我連續多年成了證券圈裡的超級營業員的其中之一吧。很可能,是因為有記者去調查各家券商營業員的交易量之後,發現我們四位女性營業員的業績非常好,才為我們取了個「股市四大金釵」的封號。
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出版社的年輕編輯朋友問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我告訴他們: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希望能幫助大家正確理解股票投資這件事,學會正確的投資方法。
我所學會的一切投資道理,並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懂的,而是多年來在工作過程中所學習及領悟出來的。我很幸運,有機會認識很多位真正的投資家,也從他們身上見證了許多這本書將要介紹的硬道理。
這些年來,我並沒有停止學習。我一直在金融圈,一邊投資,一邊觀察趨勢。我發現,早期的台股只有少數人在玩,多數人都把買股票視為投機活動,離得遠遠的。大約是民國八○年代之後,才有大量上班族、中產階級開始投入股市。但這麼多上班族買股票,到底最後有沒有賺到錢呢?根據我非正式的歸納統計,很可能有高達八成的投資散戶是賠錢的,真正賺到錢的,恐怕不到兩成──大體上吻合所謂的「八○╱二○法則」。
我看到許多投資散戶坐在營業大廳裡,抱著微弱的希望,想從交易之中獲得些許的利潤。但我很清楚,他們當中只有少數幾個人有機會成為贏家。就是這個原因,讓我興起了寫書的念頭,我想與另外那些「還不是贏家」的大多數投資人分享,如何能在這場投資遊戲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說「不敗」,也許過於托大,但「賺多賠少」的目標卻是絕對可以達成的。這也是我多年來跟著行家學習所累積的寶貴經驗,讓我在投資時漸漸養成逢凶化吉的本事。
是的,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一定要學會逢凶化吉。投資這條路,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相反的,你去問問任何一位資深的投資者就知道,股市天天都有各種大小不同的「狀況」在上演,讓你措手不及。例如有時候,正當你意氣風發、信心滿滿,覺得這檔股票買下去穩賺不賠時,卻突然冒出一個大利空,讓你賠得鼻青臉腫,悔不當初。
過去數十年的工作生涯,我涉獵過許多不同的投資商品領域,譬如外匯、股票、期貨與各式各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我也曾經遭遇各種「狀況」──從國家瀕臨戰爭邊緣、經濟爆發危機、金融擠兌風暴,到上市公司倒閉、客戶違約交割等等。想想看,假如事先沒有準備,也沒有好的方法,遇上這些麻煩,不賠死才怪。
幾年前,我拜讀了好友吳俊德先生的著作《寫給九九%散戶的理財筆記》,書中的觀念與我的不謀而合。於是我向吳俊德提議,以此書為藍本,加入我的多年經驗,共同為投資朋友們提供實用的投資思考邏輯。
投資,可以說是一場零合遊戲,每個人都必須想盡辦法讓自己成為那賺錢的少數,否則就該適時退出市場,不要跟自己的錢過不去。你要花很多的時間、心血跟精力,來跟投資做深入的交心,也唯有如此用心,才能夠在投資的過程中獲利。我相信,只要你順著本書的邏輯大方向去思考,那麼虧損的機率就不會太大了。
遇上好股票,最重要的方法竟然是……
你正在讀這本書,猜想你很可能也看過別的理財書,所以應該不是完全外行的股票投資者。我自己也是很頻繁閱讀的人,所以我們不想花太多篇幅重複其他理財書已經介紹過的方法。我們所想談的,是這些年來從我們所認識的優秀投資者身上,所觀察、學習及領悟的成功之道。
這些成功道理非常關鍵,但很可能直到今天,你都很少聽到有人談起。首先,這本書雖然談的是投資,但我們認為,投資要有好的績效,其實不是先學什麼分析技巧,而是先學會好好生活。只有當你活得好──生活有紀律、身體健康、心理平衡,你才能好好選股,也更有機會遇上好股票。所以,在正式談選股方法之前,我認為大家應該先回頭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養成健康的生活,才會有清楚透澈的腦袋,遇上好機會才不會平白錯過。
其次,一般人在學習買股票時,會花很多時間去估算將來能賺到多少錢,卻很少認真去想像:萬一賠錢了,會怎樣?很多人只愛想像股價上漲時的歡樂,很少願意去揣摩股價下跌後的痛苦,以至於當股價真的下跌時,往往兩手一攤,不知所措。
但我們認為,認真為虧損做好準備,是成功投資者的共同習慣,他們通常不會讓自己陷入意外的困境之中。所以,我們特別規畫了一個篇章,談停損的重要性,以及為什麼你必須做好資金規畫與獨立思考。
接下來,我們才依投資趨勢上升下跌波段的脈動,有順序、有架構的告訴讀者,在投資的決策過程中,必須要思考與判斷的投資原則。這些原則都是來自我們多年來第一手經驗的累積,不只是運用在股票市場,也可運用到其他如期貨、外匯或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投資上面。
我們盡量避免長篇大論,而是用一則一則的小文章,讓讀者能快速掌握正確的投資觀念與方法。你不需要一口氣讀完整本書,可以放在書架上,隨時想到就拿出來翻閱。有些觀念或許你現在還用不到,或是未必全然理解,但隨著你的投資經驗越來越多,回頭再看也許會有所領悟──正所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欄珊處」。
當然,「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雖然我們分享的原則與方向可以協助你做投資的決策,但有許多技能,還是必須靠你自己去學習與了解。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告訴你,但我們的經驗不可能全部套用在你身上,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出自不同的時空背景,有著不同的交易經驗,還各有著不同的思考邏輯方式。
衷心期盼,這本書可以帶給你在投資上的正面影響,幫助你可以快樂過日子。
試閱
工作有壓力,千萬別投資
規律生活,是投資成功的第一步
成功投資者,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我發現很多散戶,對於成功投資者的生活,都有錯誤的想像。包括你在內。
很多人都以為,已經投資很成功,有錢又有閒,那麼一定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幹嘛就幹嘛,不必講究什麼紀律,隨心所欲,想去哪就去哪,過得多姿多采的人生。
其實這樣的想像大錯特錯。多年來,我所認識的投資大戶們,也就是所謂的投資贏家,他們的生活正好跟外界所想像的相反。我很少看到有人揮霍無度,也很少像電影演的那樣老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我發現,他們往往過著規律的簡單生活,甚至到了某種無聊或無創意的程度──早上幾點鐘起床;起床之後做什麼事;到了辦公室後,做什麼事;晚上下班回到家裡,又去做什麼。生活上的一切,就是只能用「規律」來形容。
為什麼他們要用規律的方式過日子?答案很簡單:使自己有更多的時間、體力與精神來觀察、聯想、推論整個市場的脈動。
通常,維持紀律的生活,是成為投資贏家的必要條件,雖然不是決定性的條件,但是卻有重大的影響力。有些討論投資大師的記載或傳記,都會提到投資大師們的「紀律生活」。也有許多投資大師認為,紀律的生活是對於信賴他們的投資人,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示,因為,唯有在有紀律的生活之下,才不會做出一些違反紀律的事情。
好的生活習慣會讓投資贏家,有比較規律的時間與系統性的做法,去審視市場上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交易的相關事項。
把投資當作你日常生活的活動之一
我所認識的長期穩定獲利投資者,通常會視投資為生活的一部分。他們通常不會刻意去談投資,因為投資本身就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也就是說,他們都生活在投資中。
投資就是生活,這意味著你要培養出投資的習慣,這會讓你自然而然在日常生活中,找尋投資的契機。
譬如,觀察到油價上漲時,就會自動去檢視有關石油產業的相關企業,是否有買進的機會,或者必須賣出持股。進一步會思考,受油價上漲的負面影響最大,以及受益最大的產業是哪些。再進一步則會思考,相關的自然資源產業,如貴金屬的價格波動,以及此價格波動對相關產業的營運影響。
一個長期穩定獲利的投資者,一定會有一種習慣,即無時無刻都在注意股市的行情。所謂「股市的行情」並不是單指股價的波動,而是對價格影響更深刻的相關消息。投資者在注意股市的行情之後,會不會進場交易是一回事,但他一定會持續關注市場的變化。
我有許多朋友的本業並不是投資,但為了管理其資產,他們每天一大早就會仔細閱讀財經報紙,關心每個財經議題,這就是他們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習慣。
換言之,投資者無時無刻都會關注全球經濟的變化與分析;他們可能不會讀八卦報紙;卻一定會讀財經報紙、上財經網站以掌握第一手的訊息。在這一連串的觀察、聯想、推論中,就能比一般人掌握更多的投資契機,也更能夠長期穩定的獲利。贏家與輸家就差這麼點功夫,而這需要長期的生活習慣來配合。
當你有工作壓力,你的投資就會有壓力
不過,雖然說投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千萬不要把生活搞成只有投資。
人生充滿著無限的可能與驚奇,若你的生活只被投資所占據的話,不是很可悲嗎?如果投資行為就是你全部的生活,即使你是專業的經理人或操盤手,也不會被認為是個成功的贏家,因為,你錯失了太多生命中美好與可貴的東西。當失去這些之後,你就不是一個正常的人類,那你又如何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觀察與分析這個市場,並做出正確的判斷呢?
我要強調的重點是:一個人的生活是否規律與穩定,與買股票賺不賺錢有著相當大的關係。這個道理應該不難理解:當你的工作壓力過大,通常不容易做出精確的判斷。
所以你要明白,投資要獲利,就要先有健康、規律與平穩的生活。在進行投資時,你所須面對的工作壓力,就是你投資獲利的壓力。
唯有在生活與工作情況穩定的狀況下,思考邏輯才會清楚,才有辦法處理工作壓力的問題,也更能掌握自身的投資狀況。
換言之,如果工作與生活還沒穩定,請先別投資,等穩定了再說。
你必須讓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慣性培養起來,以配合市場的脈動,讓投資成為一種根深柢固的生活紀律,讓自己的生活與市場同步;如此,你就不會覺得投資是一件苦差事了。「投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個長期穩定獲利的投資人一定會有的習慣。
別趾高氣昂,低頭做好基本功
每一個人都會有缺點,只是你知不知道或承不承認而已。這些缺點,可是會影響你的投資績效的。當你在內心深處承認自己有缺陷時,你就會想方法,或向別人學習以修改這些缺陷。唯有你修改了,你才有更大的贏面。
要成為贏家,最快的方式就是與贏家在一起。與贏家在一起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互相學習。至少,也不會沾染到輸家的壞毛病與壞習慣。
既然是贏家,那麼必然有其獨到的功夫。我發現,投資贏家有下列三個明顯的共同點。
第一,笨功夫。笨不是罵人的話,而是代表著投資贏家用很扎實的方法,把預備工作做足了之後,才會進場交易。
第二,他們不隨便膨脹。當贏家要進行放大倍數,或是槓桿倍數的操作時,一定會加倍小心。就算是發生虧損,只要虧損的金額達到原始資金的百分之幾,就會停損出場。投資贏家不會無限放大投資的槓桿倍數,唯有如此,才能保持長久的、穩定的獲利。
第三,早睡早起,頭腦清醒。做股票交易,往往是一大早九點鐘就開盤了。我常看到很多贏家,數十年如一日,保持著很好的生活習慣,那就是早睡早起。早起之後,花一小時、兩小時或更多的時間去閱讀新聞、了解昨天整個市場的波動與原因。這些準備工作當然包含國際市場的所有消息以及影響。
早睡早起能讓頭腦保持清醒,讓頭腦有足夠的能量,來思考今天要做什麼交易,以及如何交易。記住,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在美國與加拿大的西岸,因為時區的差異,使得許多的投資顧問必須每天在清晨五點半就進辦公室,以準備一天的交易工作。數十年都是如此,真的是很不容易。
請想一想,在上面三個特質中,你有幾個?
如果只有一個,那麼我能肯定地告訴你,你無法成為長期穩定獲利的贏家。
如果你具備兩個特色,那你成為贏家的可能性非常大,但還不能夠掛保證。
如果你要成為一位穩定獲利的專業投資贏家,那麼這三個特色,是你一定都要有的必備條件。
買股票的最重要目的,不是發財,是保值
我們為什麼要投資呢?
你很可能會說:「廢話,當然是為了賺更多錢。」這是可想而知的,這也是大部分投資人在進行投資的時候,希望達到的目的。
但其實根據我多年來的觀察,很多投資人真正的目的,並不是真想從股市「賺更多錢」,而是希望自己的錢「不會變少」。也就是說,讓自己的財產與收入,可以「保值」。
「賺更多錢」與「保值」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投資目的,這兩個目的根本位於風險評估天平的兩端。你必須清楚分辨這兩個目的,因為這會影響你的投資決策。分不清楚這兩個目的的差異,你就是那八○%的賠錢投資人。
畢竟我們現在都知道,有種很可怕的東西叫做通貨膨脹,會害我們今天手上的錢,只能在未來購買到比較少的東西。很多人之所以投資,就是希望在投資中所賺到的錢,能夠超過通貨膨脹的速度,進而達到保護資產價值的目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