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到老後:讓錢活得比你久,嫺人用三桶金計畫打造不怕老、不怕窮的退休理財指南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
《富媽媽窮媽媽》金網獨家抽獎活動!
參加下列任1項活動就有機會獲得陳重銘新書《富媽媽窮媽媽》
1️⃣ 為《富媽媽窮媽媽》按讚抽獎
即日起~9/30,在商品頁點「喜歡+1」按鈕 → 抽《富媽媽窮媽媽》 1 本
👉前往本書頁面
2️⃣同場購買加碼抽
2025/9/9~9/30,在金石堂網站單筆訂單購買《富媽媽窮媽媽》+ 金尉出版社任1本出版品
→ 抽 《富媽媽窮媽媽》 1本
👉去逛逛金尉出版 (可一次購買陳重銘老師前作)
📅抽獎公布布時間
10/3 公告於金石堂 FB & IG 粉絲團(後續寄發中獎通知到會員信箱)
⚠️ 注意事項
1. 活動參加者須為金石堂網路書店會員,且會員資料中有正確 Email
2.公告後請於指定期限回覆獎項寄送資訊,逾期視同放棄
3. 抽獎與寄送僅限台澎金馬地區。
4. 每一會員帳號於單一活動僅限獲獎一次。
5. 金石堂保留修改、變更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異動將公告於FB/IG。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別讓你的錢比你早退場
活得久不是問題,錢先走才是危機
退休不是理財的終點,而是一段長達 20~30 年的投資新旅程。最值得擔心的,往往不是「能活多久」,而是「錢會不會提早用完?」或「錢根本不夠花?」
嫺人認為,退休理財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兩大難題:「錢不夠花」與「錢花太快」。
難題1「錢不夠花」 因應之策:三桶金策略
嫺人提出「三桶金」的分配法,將退休資金依時間與功能劃分:
.短期桶(第一桶金):預備 1~2 年生活費,安心應對日常開銷與市場波動,避免市場大跌時被迫賣資產。
.中期桶(第二桶金):配置 3~10 年的穩健投資,用於支應退休中程所需,如旅遊、子女婚禮或家中裝修。
.長期桶(第三桶金):投資 11 年以上的成長型資產(如股票型 ETF),抵禦通膨、因應長壽風險。
透過這樣的層級規劃,不僅能避免退休金因市場震盪或通膨而快速縮水,也能確保資金持續增值,讓錢花得長久。
難題2「錢太快花光」 因應之策:安全提領法
書中深入解析威廉.班根的「4% 法則」,並結合嫺人八年的退休實踐,提出更符合現實的「3%+通膨」提領法。她提醒讀者:何時該保守、何時可多花,才能讓退休金和生命同樣長壽,花得安心也花得剛好。
解決兩大難題後,嫺人提醒:嚴防突發狀況!
除了投資與提領策略,嫺人更強調要為不可避免的人生挑戰做好防護:
.長照需求:65 歲後,從第三桶金中切出「第四桶金」作為長照預備,確保有尊嚴的生活品質。
.失智或認知衰退:及早建立意定監護與財務交接,避免家人因金錢陷入糾紛。
.突發大開銷:運用三桶金比例提領(20%:20%:50%),確保安全線不被打破。
一本陪你到最後的退休理財書
嫺人不只是退休理財專家,更是過來人。她真誠分享自己的焦慮、失誤與調整心法,並將國際研究與在地經驗化為讀者能立即採用的步驟。
這不是一本教你暴富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敢花、花得剛好、花得長久的書。讓錢成為助力,而不是拖累;讓退休不再焦慮,而是安心、有尊嚴、且帶著餘裕的旅程。
專業推薦
Jet|《Jet lee 的投資隨筆》版主
Vito大叔|熱情人生學院執行長、人氣播客、圖文作家
YP|暢銷書《一年投資5分鐘》作者
竹軒|《竹軒的親子理財筆記》版主
李柏鋒|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
周岐原|《老周的MONEY TALK》Podcast主持人
雨果|《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版主
郝旭烈|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
張遠|《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格主
愛瑞克|《命定之書》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活得久不是問題,錢先走才是危機
退休不是理財的終點,而是一段長達 20~30 年的投資新旅程。最值得擔心的,往往不是「能活多久」,而是「錢會不會提早用完?」或「錢根本不夠花?」
嫺人認為,退休理財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兩大難題:「錢不夠花」與「錢花太快」。
難題1「錢不夠花」 因應之策:三桶金策略
嫺人提出「三桶金」的分配法,將退休資金依時間與功能劃分:
.短期桶(第一桶金):預備 1~2 年生活費,安心應對日常開銷與市場波動,避免市場大跌時被迫賣資產。
.中期桶(第二桶金):配置 3~10 年的穩健投資,用於支應退休中程所需,如旅遊、子女婚禮或家中裝修。
.長期桶(第三桶金):投資 11 年以上的成長型資產(如股票型 ETF),抵禦通膨、因應長壽風險。
透過這樣的層級規劃,不僅能避免退休金因市場震盪或通膨而快速縮水,也能確保資金持續增值,讓錢花得長久。
難題2「錢太快花光」 因應之策:安全提領法
書中深入解析威廉.班根的「4% 法則」,並結合嫺人八年的退休實踐,提出更符合現實的「3%+通膨」提領法。她提醒讀者:何時該保守、何時可多花,才能讓退休金和生命同樣長壽,花得安心也花得剛好。
解決兩大難題後,嫺人提醒:嚴防突發狀況!
除了投資與提領策略,嫺人更強調要為不可避免的人生挑戰做好防護:
.長照需求:65 歲後,從第三桶金中切出「第四桶金」作為長照預備,確保有尊嚴的生活品質。
.失智或認知衰退:及早建立意定監護與財務交接,避免家人因金錢陷入糾紛。
.突發大開銷:運用三桶金比例提領(20%:20%:50%),確保安全線不被打破。
一本陪你到最後的退休理財書
嫺人不只是退休理財專家,更是過來人。她真誠分享自己的焦慮、失誤與調整心法,並將國際研究與在地經驗化為讀者能立即採用的步驟。
這不是一本教你暴富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敢花、花得剛好、花得長久的書。讓錢成為助力,而不是拖累;讓退休不再焦慮,而是安心、有尊嚴、且帶著餘裕的旅程。
專業推薦
Jet|《Jet lee 的投資隨筆》版主
Vito大叔|熱情人生學院執行長、人氣播客、圖文作家
YP|暢銷書《一年投資5分鐘》作者
竹軒|《竹軒的親子理財筆記》版主
李柏鋒|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
周岐原|《老周的MONEY TALK》Podcast主持人
雨果|《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版主
郝旭烈|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
張遠|《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格主
愛瑞克|《命定之書》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目錄
作者序 一場永遠無法成行的約會
前言 有錢到老後的行動提案
第一部:有錢到老後的三桶金策略
1. 退休後更需要投資
2. 三桶金架構全解析
3. 盤點你的退休資產
4. 三桶金的實戰步驟
5. 面對股災必做三件事
6. 長期獲利的五大心理誤區
7. 常見的Q&A:破解最常見的理財疑惑
第二部:有錢到老後的花錢攻略
8. 安全花錢的起點:從4%法則開始
9. 訂定專屬你的提領率:嫺人的真實經驗分享
10. 提領率進階攻略:六種可以提高的例外情況
11. 不敢花錢的心理障礙:六個常見原因解析
12. 花太快的警訊:六個常見退休陷阱
13. 敢花、花得剛好:六大實用技巧幫你做到
14. 現在的我VS未來的我:50+的焦慮與選擇
15. 第四桶長照金:四做法用第三桶延伸打造
16. 突發大開銷來襲:如何守住退休安全線?
第三部:有錢到老後的關鍵防線
17. 理財能力會退化?提早準備的必要性
18. 遺產爭端可以免除?從透明資訊到信託工具
19. 孩子對理財不感興趣?教你建立溝通橋樑
20. 孩子真的長大了嗎?新興成年期的挑戰
21. 孝親費給不給?讓心意不變成爭端
22. 提前給孩子錢?先想清楚這些問題
23. 多子女家庭的公平分配指南
24. 獨生子女的風險管理策略
25. 愛與責任的財務檢查清單
結語:人生,要不要計畫?
附錄
前言 有錢到老後的行動提案
第一部:有錢到老後的三桶金策略
1. 退休後更需要投資
2. 三桶金架構全解析
3. 盤點你的退休資產
4. 三桶金的實戰步驟
5. 面對股災必做三件事
6. 長期獲利的五大心理誤區
7. 常見的Q&A:破解最常見的理財疑惑
第二部:有錢到老後的花錢攻略
8. 安全花錢的起點:從4%法則開始
9. 訂定專屬你的提領率:嫺人的真實經驗分享
10. 提領率進階攻略:六種可以提高的例外情況
11. 不敢花錢的心理障礙:六個常見原因解析
12. 花太快的警訊:六個常見退休陷阱
13. 敢花、花得剛好:六大實用技巧幫你做到
14. 現在的我VS未來的我:50+的焦慮與選擇
15. 第四桶長照金:四做法用第三桶延伸打造
16. 突發大開銷來襲:如何守住退休安全線?
第三部:有錢到老後的關鍵防線
17. 理財能力會退化?提早準備的必要性
18. 遺產爭端可以免除?從透明資訊到信託工具
19. 孩子對理財不感興趣?教你建立溝通橋樑
20. 孩子真的長大了嗎?新興成年期的挑戰
21. 孝親費給不給?讓心意不變成爭端
22. 提前給孩子錢?先想清楚這些問題
23. 多子女家庭的公平分配指南
24. 獨生子女的風險管理策略
25. 愛與責任的財務檢查清單
結語:人生,要不要計畫?
附錄
試閱
前言 有錢到老後的行動提案
在焦慮與未知中,找到退休的方向與行動地圖
和前兩本書有什麼不同?
有幸在天下文化出第三本書。在很短的時間寫舊的第三本書,和前兩本有何不同呢?
● 我的第一本書《提早退休說明書》:寫的是當年 49 歲意外離開職場時財務面的衝擊,以及提早退休生活中種種以前沒有想過的事,給想要提早退休的朋友在理財、生活準備上做參考。
● 第二本書《退休後,錢從哪裡來》:是為 40 歲前後對退休知道要準備、但不知從何開始的中年小資族而寫。進補了基本的理財知識,也將「退休金準備」步驟化,金額目標化。
● 第三本書,也就是這本《有錢到老後》:把鏡頭往一般人的退休更拉近一點,也是最貼下我當下心境的一本書,我想寫給以下的朋友:
.50 歲前後的朋友:當你需要開始盤點物資,練習船隻操作,即將往退休啟航時的參考書。
.退休早期還在校正中的 60 幾歲的朋友:我們一起來校正航向,檢查疏漏的步驟。
.成年子女和父母的理財共讀:在長壽化的現在,子女和父母還是財務命運的共同體,希望這本書能提供題材,促進親子一起用健康、 建設性的態度談錢。
這本書想解決什麼問題?
在退休的航程上,海象和船隻狀況要注意、自己的心要理,難度已經不小,這時,還要面對多元且也讓人無所適從的各種理財門派和說法:大 家都在搖旗吶喊告訴你:「這艘船才是不必擔心風浪,且月月補給佳餚美酒的選擇!」
語氣雖然斬釘截鐵,但要做出漫長投資旅程中不後悔的決定,還是要留意。想想這些話語之所以簡單迷人,會不會其實是沒預告你海上會遇到哪些風險等細節。
所以,希望本書能幫助到想安然退休的你:
● 用有根據的方式、取代直覺式的安心:這本書分享的事,有研究根據的理財方式「三桶金法」、「資產配置」、「4% 法則」,而不是分享我個人「感覺這樣做比較安心」,或是「我發明了一個好用的理財方 式」。雖然很少人能百分百對公式執行到位,但是退休的航程上,你必須要知道座標、方位在哪裡,即使偏離一點,也不至於完全被錯誤的觀念拉走而迷失方向。
● 剖析心理偏誤,避開自己可能的錯誤和易於被詐騙誤用的陷阱:了解並承認我們會有「損失趨避」、「未來折扣」和「認知失調」,讓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下會出現的焦慮,不過是說明了自己是人,因此難逃人性。透過多次的剖析練習後,希望下次再出現焦慮、憑直覺做理財選擇時,可以按一下暫停鍵,讓更理性的答案有機會浮現。
影響退休甚鉅,但在說到退休理財時卻少人提的,還有一項:詐騙。詐騙,每天騙走台灣人幾億白花花的錢,這些人在海面放上誘人標示:「免費送書」、「老師手把手教」、「今天不投就太晚」,但,當發現那是吸走資金的暗流已經來不及。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說到破產時的那句話:「太過信任錯的人」,雖然讓我很警惕,但更常見的是,我們被心理偏誤拉走,才會相信了錯的事。
● 建立退休後的健康消費心態和分享具體規劃方式:退休前是財務的累積,退休後要開始花這筆累積出來的錢,這是一種需要調整的心理轉換。我自己在剛退休時,失去固定的薪資收入,也出現了兩三年的金錢焦慮:不敢去旅行,剪髮也靠著尋找一次 250 元的平價髮廊來讓自己安心。隨著時間經過,考量的金額還變大了,出現了該不該支援成年孩子的拿捏難題,更別說,偶爾會收到讀者分享長輩臥床 10 年,退休金用罄,手足爭執、家庭分崩離析一再重複上演的劇碼。
該不該花這筆錢?什麼時候才花這筆錢?許多人不喜歡規劃,認為隨遇而安當然是種豁達。認為規劃也無法確保所有情境都能獲得解決。但就像出門旅行帶著地圖,還是會比靠直覺前進多一份安心感。
● 開始想那不敢想的最後一條航線—傳承:這是我自己也很沒把握的一題,所以我想借本書和大家一起沙盤推演,老後認知衰退時該如何處理。另外,如何和家人、子女談錢?雖然心理學上說「課題分離」,你的問題是你的,我的是我的,這是正確的態度,但關於錢,沒有安排好,即便有態度,沒有做法,也會前功盡棄,無意中破功。 錢少,需要提早讓孩子知道,到時照護的資金從哪裡來,而父母就算養好了一桶足夠的金,卻也可能因為沒有事先溝通和安排,沒有辦法順利取用,成了成年子女在接手照護階段的難題。也看過不少案例,一世功名,最後敗在親子失和,手足不再聯繫。
這是我個人寫這本書時特別有感的一個段落。我寫下對這個議題的探討和計畫,和大家共同勉勵。
● 不只停在焦慮,或是「船到前頭自然直」,而是可以開始具體行動:我在書的附錄中提供表格(檔案同步上傳雲端空間提供下載),讀者 可以跟著書,一步步試著為自己試算和規劃。在美國,這是獨立理財顧問提供的收費個人化服務,以書籍來說,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目的;不過,站在經由演練來確保自己已了解書中觀點的角度,希望讀者們 可以真的去試算看看,不只停在焦慮、也不停在「船到前頭自然直」, 而是能夠為自己、為家人更美好的未來,具體採取行動。
期望讀者在這本書的陪伴下,共同走過幾年後,會覺得花在思考、執行上的時間很值得。
這本書裡面有什麼?這本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
有錢到老後的三桶金策略:我和大家分享為什麼要把退休金分為短、 中、長期之外,這是在解決面對投資市場上下波動時,我們心中的哪些掙扎?我也把建立三桶金的步驟一一解說和大家分享。除了理論,也會和大家分享我的實作經驗,包括成功和失敗,也會整理這幾年來讀者常問的Q&A。就我作者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是,把投資歸類正確,這幾年太多人來跟阿姊說:「阿姊,我手上這是什麼?我以為是像定存一樣」、「阿姊,這我該不該買」,其實說到頭,如果學會把投資正確按三桶金歸類,可以幫你減少一大半以上的投資疑問。
第二部
有錢到老後的花錢攻略:我將和大家解說「4% 法則」,不只是理論,而是怎樣用在真正的日常生活消費控制中。有人說「只能從退休金中拿出 4% 來花,太少了,不夠生活」,的確,連原提出人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都提醒,這不是不可以改變的公式。在這一部分裡,我將把這個法則翻譯為台灣讀者易懂的語言,說明什麼情況你可以提高一點,什麼情況最好保守一點看退休後的提領率。從怎樣對抗不敢花錢的心結,到控制消費不過度,過一個鬆弛有度的安心退休生活。另外說到退休後的消費,沒說到長照就不完整,在這一段落中,我們也一起來梳理這個難題。
第三部
有錢到老後的關鍵防線:傳承&終活退休,其實不是只關於自己,還包括到家人,甚至是這個世界,在這邊,除了談和家人、子女的財務界線,也提出了幾個清單供具體該要做的思考和準備。在最後一章我準備了總檢查表,讓讀者易於對書中的觀念做一個回顧,方便重新檢視退休理財,也一起思考進入人生下半場,理財、花錢怎樣恰到好處,顧及當下的享受、和長遠的安全性。
希望我這退休界的前輩阿姊,這次為大家準備了思考和實用兼具的書,除了要謝謝出版社讓我有機會寫這本書之外,也要謝謝平時來問我問題的讀者們,雖然內向的我很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突然被敲門會感到有點不自在,不過,你們的問題點醒我,注意到一般人理財時會遇到的問題,也間接對於退休這個大議題的社群,有莫大的貢獻!
接著,就請進入書的內容,祝閱讀愉快並且有收穫!
在焦慮與未知中,找到退休的方向與行動地圖
和前兩本書有什麼不同?
有幸在天下文化出第三本書。在很短的時間寫舊的第三本書,和前兩本有何不同呢?
● 我的第一本書《提早退休說明書》:寫的是當年 49 歲意外離開職場時財務面的衝擊,以及提早退休生活中種種以前沒有想過的事,給想要提早退休的朋友在理財、生活準備上做參考。
● 第二本書《退休後,錢從哪裡來》:是為 40 歲前後對退休知道要準備、但不知從何開始的中年小資族而寫。進補了基本的理財知識,也將「退休金準備」步驟化,金額目標化。
● 第三本書,也就是這本《有錢到老後》:把鏡頭往一般人的退休更拉近一點,也是最貼下我當下心境的一本書,我想寫給以下的朋友:
.50 歲前後的朋友:當你需要開始盤點物資,練習船隻操作,即將往退休啟航時的參考書。
.退休早期還在校正中的 60 幾歲的朋友:我們一起來校正航向,檢查疏漏的步驟。
.成年子女和父母的理財共讀:在長壽化的現在,子女和父母還是財務命運的共同體,希望這本書能提供題材,促進親子一起用健康、 建設性的態度談錢。
這本書想解決什麼問題?
在退休的航程上,海象和船隻狀況要注意、自己的心要理,難度已經不小,這時,還要面對多元且也讓人無所適從的各種理財門派和說法:大 家都在搖旗吶喊告訴你:「這艘船才是不必擔心風浪,且月月補給佳餚美酒的選擇!」
語氣雖然斬釘截鐵,但要做出漫長投資旅程中不後悔的決定,還是要留意。想想這些話語之所以簡單迷人,會不會其實是沒預告你海上會遇到哪些風險等細節。
所以,希望本書能幫助到想安然退休的你:
● 用有根據的方式、取代直覺式的安心:這本書分享的事,有研究根據的理財方式「三桶金法」、「資產配置」、「4% 法則」,而不是分享我個人「感覺這樣做比較安心」,或是「我發明了一個好用的理財方 式」。雖然很少人能百分百對公式執行到位,但是退休的航程上,你必須要知道座標、方位在哪裡,即使偏離一點,也不至於完全被錯誤的觀念拉走而迷失方向。
● 剖析心理偏誤,避開自己可能的錯誤和易於被詐騙誤用的陷阱:了解並承認我們會有「損失趨避」、「未來折扣」和「認知失調」,讓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下會出現的焦慮,不過是說明了自己是人,因此難逃人性。透過多次的剖析練習後,希望下次再出現焦慮、憑直覺做理財選擇時,可以按一下暫停鍵,讓更理性的答案有機會浮現。
影響退休甚鉅,但在說到退休理財時卻少人提的,還有一項:詐騙。詐騙,每天騙走台灣人幾億白花花的錢,這些人在海面放上誘人標示:「免費送書」、「老師手把手教」、「今天不投就太晚」,但,當發現那是吸走資金的暗流已經來不及。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說到破產時的那句話:「太過信任錯的人」,雖然讓我很警惕,但更常見的是,我們被心理偏誤拉走,才會相信了錯的事。
● 建立退休後的健康消費心態和分享具體規劃方式:退休前是財務的累積,退休後要開始花這筆累積出來的錢,這是一種需要調整的心理轉換。我自己在剛退休時,失去固定的薪資收入,也出現了兩三年的金錢焦慮:不敢去旅行,剪髮也靠著尋找一次 250 元的平價髮廊來讓自己安心。隨著時間經過,考量的金額還變大了,出現了該不該支援成年孩子的拿捏難題,更別說,偶爾會收到讀者分享長輩臥床 10 年,退休金用罄,手足爭執、家庭分崩離析一再重複上演的劇碼。
該不該花這筆錢?什麼時候才花這筆錢?許多人不喜歡規劃,認為隨遇而安當然是種豁達。認為規劃也無法確保所有情境都能獲得解決。但就像出門旅行帶著地圖,還是會比靠直覺前進多一份安心感。
● 開始想那不敢想的最後一條航線—傳承:這是我自己也很沒把握的一題,所以我想借本書和大家一起沙盤推演,老後認知衰退時該如何處理。另外,如何和家人、子女談錢?雖然心理學上說「課題分離」,你的問題是你的,我的是我的,這是正確的態度,但關於錢,沒有安排好,即便有態度,沒有做法,也會前功盡棄,無意中破功。 錢少,需要提早讓孩子知道,到時照護的資金從哪裡來,而父母就算養好了一桶足夠的金,卻也可能因為沒有事先溝通和安排,沒有辦法順利取用,成了成年子女在接手照護階段的難題。也看過不少案例,一世功名,最後敗在親子失和,手足不再聯繫。
這是我個人寫這本書時特別有感的一個段落。我寫下對這個議題的探討和計畫,和大家共同勉勵。
● 不只停在焦慮,或是「船到前頭自然直」,而是可以開始具體行動:我在書的附錄中提供表格(檔案同步上傳雲端空間提供下載),讀者 可以跟著書,一步步試著為自己試算和規劃。在美國,這是獨立理財顧問提供的收費個人化服務,以書籍來說,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目的;不過,站在經由演練來確保自己已了解書中觀點的角度,希望讀者們 可以真的去試算看看,不只停在焦慮、也不停在「船到前頭自然直」, 而是能夠為自己、為家人更美好的未來,具體採取行動。
期望讀者在這本書的陪伴下,共同走過幾年後,會覺得花在思考、執行上的時間很值得。
這本書裡面有什麼?這本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
有錢到老後的三桶金策略:我和大家分享為什麼要把退休金分為短、 中、長期之外,這是在解決面對投資市場上下波動時,我們心中的哪些掙扎?我也把建立三桶金的步驟一一解說和大家分享。除了理論,也會和大家分享我的實作經驗,包括成功和失敗,也會整理這幾年來讀者常問的Q&A。就我作者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是,把投資歸類正確,這幾年太多人來跟阿姊說:「阿姊,我手上這是什麼?我以為是像定存一樣」、「阿姊,這我該不該買」,其實說到頭,如果學會把投資正確按三桶金歸類,可以幫你減少一大半以上的投資疑問。
第二部
有錢到老後的花錢攻略:我將和大家解說「4% 法則」,不只是理論,而是怎樣用在真正的日常生活消費控制中。有人說「只能從退休金中拿出 4% 來花,太少了,不夠生活」,的確,連原提出人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都提醒,這不是不可以改變的公式。在這一部分裡,我將把這個法則翻譯為台灣讀者易懂的語言,說明什麼情況你可以提高一點,什麼情況最好保守一點看退休後的提領率。從怎樣對抗不敢花錢的心結,到控制消費不過度,過一個鬆弛有度的安心退休生活。另外說到退休後的消費,沒說到長照就不完整,在這一段落中,我們也一起來梳理這個難題。
第三部
有錢到老後的關鍵防線:傳承&終活退休,其實不是只關於自己,還包括到家人,甚至是這個世界,在這邊,除了談和家人、子女的財務界線,也提出了幾個清單供具體該要做的思考和準備。在最後一章我準備了總檢查表,讓讀者易於對書中的觀念做一個回顧,方便重新檢視退休理財,也一起思考進入人生下半場,理財、花錢怎樣恰到好處,顧及當下的享受、和長遠的安全性。
希望我這退休界的前輩阿姊,這次為大家準備了思考和實用兼具的書,除了要謝謝出版社讓我有機會寫這本書之外,也要謝謝平時來問我問題的讀者們,雖然內向的我很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突然被敲門會感到有點不自在,不過,你們的問題點醒我,注意到一般人理財時會遇到的問題,也間接對於退休這個大議題的社群,有莫大的貢獻!
接著,就請進入書的內容,祝閱讀愉快並且有收穫!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