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_李珠珢的主場日記

阿甘的保險寶典【印簽版】:全方位理財第二堂課

  • 79 395
    50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投資理財節稅/保險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闕又上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萬化企業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1/15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特別指出──
保險常犯的10個迷思,
掌握保險的10個要領,
聰明規劃的18個重點打擊!

完整理解保險與投資,
雙劍合璧的核心理念!

10個迷思 × 10個要領 × 18個保險重點打擊 ,
啟動保險思維,輔以投資策略,
讓保險守住風險底線,投資創造上限!




‧你的保險是「買」的,還是「規劃」來的?
‧你是否繳了高額保費,卻在事故發生時才發現保障不足?
‧從小幫孩子把保險買好、買足、買滿,是正確的保險規劃嗎?
‧從理財的角度來看,台灣人最愛的「儲蓄險保單」,究竟是靈丹還是毒藥?
‧買壽險,要選有現金值,還是無現金值的保單比較好?

闕又上老師以40年厚實的保險規劃與理財管理經驗,在本書運用數據的支持,加上對人性與人生的觀察,在眾多產品、銷售技巧與利益衝突當中,整理出以簡御繁的規劃軸線,簡單直擊核心。傳授如何用最少的成本買到最大的保險,省下來的錢用來投資的「雙劍合璧保險哲學」!本書列舉了四大議題:

議題一:人生四大風險「生老病死」的保險建議
「半生(失能)、老、病、死」之人生四大風險,要了解與規劃管理,就必須了解保險架構與結構。本書將失能列為重中之重,尤其中壯年更是重要,畢竟此時影響的不只是自己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

議題二:從單身到退休的完整藍圖
依照人生不同的階段,從單身族、頂客族、有小孩的家庭,一直到中老年,逐步探討保險規劃的重點,並提出實際建議,幫助您更清楚地檢視,自己拿到的保險規劃內容是否合理。

議題三:台灣投保人常犯的十大迷思
台灣投保人十大迷思最重要的第一項,就是不了解金錢運作的法則,也不了解保險是整體理財的一環節,需要全方位考量。最根本有效的,就是及早打造「可以應付各種風險,而且是多項來源的資產製造器」。

議題四:保險經紀人如何創造雙贏
身為專業的保險經紀人,卻只能引導客戶購買公司力推的產品,來達到業績目標嗎?保險公司開發的任何一項產品,都有適用的族群與對象,找到你的目標客戶族群,以需求分析為重要基礎,那就是金礦之所在!

作者

闕又上
1985年赴美,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四十年的投資管理生涯,歷經幾次重大股災和美股失落十年的挫敗,失敗之後再成功的經驗彌足珍貴。截至2016年年底,過去八年的年均複利是17%,2017年上半年基金成績28.86%,領先美國標普500的9.2%,但2017年一檔重壓操作失手。
他自嘲之前是操盤手,2017和2018年這兩年則是被盤操。他說,以後若有機會逆轉,這一次烙在身上的刀疤,就更能增添人生的精采!在歷經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後, 2020年又上成長基金增長108%,2021年成長57%,2022年見證了又上成長基金有逆轉勝的機會,他說可以面對挫折,但不要輕易放棄,因為勝利者永不放棄。
優異的操盤成績,曾獲《路透社》譽為「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How a little-known stock picker beat Wall Street)。2016年5月《紐約時報》專訪,徵詢他對巴菲特買蘋果股票的意見,文章標題是「巴菲特的布局說明蘋果已成熟」(Warren Buffett Stake Suggests Apple Is All Grown Up)。以現在回顧當年的分析也極為精準。
著有《阿甘節稅法》《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阿甘投資法》《你沒有學到的資產配置:巴菲特默默在做的事》《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發現一流企業的長相和深度投資價值》,曾名列***年度百大暢銷書榜。
 FB粉絲專頁:闕又上均衡的財富人生
  YouTube頻道:又上財經學院

目錄

前 言 複雜的不是保險規劃,是人性與利益
感 言 與保險公司主流背道而馳,堅持走不同的路
感 言 理財路上,終於找到安心的濕漉漉長道

第一篇 保險核心理念

CHAPTER 1 三個人生故事,體悟保險哲學
1-1人生勝利組W醫師,艱難時刻抉擇
1-2賈先生沒機會遇見的四個假想敵
1-3一份永遠過期,沒有拆封的禮物

CHAPTER 2 從保險規劃到致富關鍵
2-1國家決策與消費者,必知致富關鍵
2-2從資源配置錯誤,看國共內戰成敗
2-3 從32萬保險大軍看國家資源的浪費

第二篇 保險實戰規劃

CHAPTER 3 半生不死,「失能」的保險規劃
3-1失能的相關社會保險
3-2重中之重,「失能」的風險規劃

CHAPTER 4 老的保險規劃,儲蓄險與年金保單的真相
4-1投資型年金保險
4-2投資型年金保險沒有說的祕密
4-3持續滾存型保單(不領生存金)
4-4生存金分紅保單真有安全感?

CHAPTER 5 傷病的保險規劃,談醫療險
5-1台灣醫療保險,宛如盤絲洞
5-2 傷病的社會保險
5-3 商業保險之醫療險
5-4醫療保險(美國篇)

CHAPTER 6 死的保險規劃,談壽險
6-1台灣常見的壽險與規劃
6-2壽險的種類(美國篇)
6-3終身壽險(美國篇)
6-4慎選保險公司之法(美國篇)
6-5彈性保險(美國篇)
6-6投資型保險(美國篇)

CHAPTER 7 其他重要保險的2個重點打擊

CHAPTER 8 人生各階段保險規劃重點打擊
8-1專家,不要專門騙人家
8-2 保險規劃核心精神
8-3人生各階段保險規劃重點打擊

第三篇 保險哲學與預防醫學

CHAPTER 9 顛覆思維,保險跟你想的不一樣
9-1 買保險,見林也見樹
9-2 再看三個人生故事的保險規劃哲學
9-3 台灣投保人常犯的十大錯誤
9-4保險規劃的十大要領
9-5給保險經紀人的一封信

CHAPTER 10 寫在最後,談預防醫學的重要
10-1如果時光倒流,大S救得回來嗎?
10-2醫師不是天使,談良醫與好病人
10-3我心目中最理想的醫療保險

序/導讀

前言
複雜的不是保險規劃,是人性與利益

保險要處理的,就是我們常說的「生、老、病、死」四大風險。第一個「生」的議題是大學問,你生活過得好不好?你活得是否愉快,這個人生大哉問,保險公司可能沒那麼大的興趣,也沒有這麼大的能力去關注;想要了解這個議題,要找的是哲學家或人生的一些導師與典範,本書我們要關注的是,保險公司需要處理的風險,我稱之為「半生不死」。
這個風險很多人忽略,但卻是我認為的重中之重,因為它既重要,又難處理。什麼是半生不死?它就是接近保險規劃中,所謂的「失能」。
思考再三,我把這本書按照「半生(失能)、老、病、死」這四大風險依序做介紹,風險屬性有了,但是要了解與規劃管理,你還必須了解保險的架構與結構,否則你會碰到「瞎子摸象」的窘境,摸到大腿以為是柱子,摸到象背以為是碰牆了,沒有了解全貌,你很容易被有利益衝突的保險經紀人帶著走,白花許多冤枉錢。
但只了解保險結構就夠了嗎?
只要我在全方位理財的書籍,一定會提到的「鐵鎚人思考」。保險規劃其實也如同稅務規劃,若不懂得投資的基本法則,你不但不會駕馭金錢,也無法做好保險與稅務的規劃,在理財的路上,可以說去掉了左膀右臂。
所以本書還是會觸及投資的幾個重要法則,「複利」是重中之重的觀念,我常說:「若不了解複利,這個愛因斯坦口中的世界第八大奇蹟,你的理財不會有奇蹟。」
因為你根本還沒有換上有錢人的腦袋,沒有那個腦袋,怎麼可能有那個結果?
連巴菲特每年股東年會,對著這麼多全球優秀的基金管理者或投資管理者,最少在大會上講過三次複利,可見這個議題和觀念的重要性。
這本書要再談複利,我傷腦筋的是如何找到不重複的故事。各位,現在可以想見,寫書有多麼不容易,要有內容又要故事不重複。不過也別太糾結,如果你看到故事重複反而要高興,這就代表重要的事要講好幾遍。
也就是說除了保險結構,還要了解投資的基本概念,如此本書的章節安排就已經有一個方向。但是這麼多細項的技術性問題與專業知識一帶進來,許多人又可能走著走著,樹林的全貌也不見了,看完之後,有些人可能還是不知道保險規劃的中心思想在哪裡?

讓社會更好,需要所有保險經紀人共同努力
本書主要還是對一般讀者分享保險規劃的觀念,但我們也深知這個社會,如果要把好的保險觀念落實,仍得透過廣大的保險從業人員。各家產品強項不一,但各家都有銷售的業績壓力,有些主管自身的專業能力或許還不到位,雖然行銷能力很強,但培養出來的保險業務員,可能就沒有整體規劃的全貌與視野,只要發現與自己銷售理念不同的觀念或文章,就覺得有擋他財路之嫌,欲除之而後快。
我要給保險經紀人的建議是,我從保險業務進入金融服務業,很了解當中的辛苦。但我要提醒的是,能夠讓錢來追你的,是充實自己的專業與提升自己的服務品質,對與自己不同觀念的保險規劃及論述,不必視為寇讎和敵人;何況貶損他人,也不會提升自己的專業含金量。
如何挖到業務的金礦,賺到錢,也賺到人生,這部分我特別在書末寫了一篇「給保險經紀人的一封信」,就把我過去的經驗與觀察,無私分享給保險經紀人,希望有機會讓你的職業生涯翻轉且更上層樓。
共創雙贏,且以客戶利益為優先的理念和做法,這是一個美好社會的基石,希望台灣社會有你真好!

試閱

台灣保險人常犯的十大錯誤
台灣投保人的十大盲點是細項的分類,但如果要把它歸類最重要的第一項,那就是「不了解金錢運作的法則,也不了解保險是整體理財的一環節,需要全方位考量」。一旦了解民主資本主義的金錢是如何運作,知道如何理財才能對抗通膨,金錢又是如何產生力量,你才能讓金錢長成大樹,變成左右護法。
你更要知道金錢的價值,金錢的「現在值」與「未來值」,為什麼會不等值?
如果以上的問題都不了解,保險規劃別說10個盲點,分成20個都大有可能。我們有位種子講師認為只分成兩個盲點,簡單地說,就是光譜的兩端,或者可以說是極端,一端是完全不相信保險,另一端是完全相信保險,這就是所謂的過於不及。
說一個故事,《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寫的是對五大整體財務規劃的簡介,分別是保險規劃、稅務規劃、投資規劃、退休規劃、遺產規劃,雖然是簡介,但也有許多重要且基礎的論點。
我有一位會計師朋友,同時也是證券分析師,照理說對投資理財應該比一般人要熟悉,這本書他買了幾本送給朋友分享。
我問他哪一個章節閱讀後最有收穫,出乎我意料的竟是「保險規劃」這個章節,他說解答很多過去他沒有注意的觀念。更讓我意外的是,這還不是一個人的意見,多數人回饋保險規劃章節收穫最大。我想可能是我做了較多「見林」,從宏觀面的結論提出看法。我也鼓勵讀者去圖書館借這本書,和本書對照,會有更大的收穫。
第一章三個人生故事,他們所犯的錯誤和盲點,我也列進十大迷思當中,以下是台灣投保人常犯的錯誤思維。
(1)不了解金錢運作的法則,也不了解保險是整體理財的一環節,需要全方位考量。
(2)將保險當作儲蓄或投資工具:許多人將保險視為一種儲蓄方式,期望拿回保費,而非將其視為轉嫁風險的工具。一心想「拿回保費」,誤解保險的本質。
(3)誤解保險的保障功能:買保險的主要目的是轉嫁風險,但不少人只在意投資報酬,忽略了保障功能的重要性。
(4)投保重點本末倒置:未釐清自身風險,卻專注於錯誤的保障項目,導致保額不足或保費支出不符需求。
(5)保費支出不符經濟能力:保費支出過高,不符合「雙十原則」(保費支出不超過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6)跟風投保:未經過審慎評估,僅因他人推薦或一時熱潮就跟風投保。
(7)不了解自身保障缺口:繳了高額保費,卻在事故發生時才發現保障不足。
(8)過度依賴保險業務員:沒有自己做功課,過度依賴業務員推薦,可能因此踩雷。
(9)忽視自身職業風險:部分職業本身風險較高,投保時未充分考慮職業風險評估。
(10)未主動了解保單內容:收到保單後未仔細閱讀,不了解自身權利與保單條款。也未善用保單契約撤銷權:投保後發現不妥,若未在簽收日後10天內提出撤銷權行使,會錯失無條件退費的機會。

台灣投保人,常犯的十大錯誤
■錯誤1:不了解保險是整體理財的一個環節,需要全方位考量
W醫師犯的錯誤,嚴格來講,他並沒有完全打造「獲利的分身」,也就是不需要靠自身工作,就可以有收入維持生計的被動收入。除此之外,他的「護城河」不夠牢固,就像鐵達尼號如果船艙進水,再龐大的船隻一旦防水倉被突破,一樣會沉船。
W醫師的這個案子不只是保險規劃,他需要用整體財務規劃的角度來看待,而且應該充分使用「信託」這種阻斷河水犯井水的風險。
但如果W醫師在保險規劃中,也和其他兩位合夥人一樣購買專門為醫師設計的「專業型失能保險 (Own occupation) 」,或許還有一點挽救機會。失能型保險目前在國內已經愈來愈難找到,那麼長照保險多少可以彌補一些,但最根本、最有效的,還是及早打造「可以應付各種風險,而且是多項來源的資產製造器」。
■錯誤2:陷入險種不全的危機而不自知
人吃五穀雜糧,生病的機會特別高,這個風險要特別關注,資源也要投入最多,做好風險控管才行。
生老病死或是半生不死的失能,是人生無常,我們都不知道命運之神何時會從哪個方向襲擊而來。雖然無法把這四個風險照顧得滴水不漏,每一種保險都做到一百分的規劃,畢竟預算有限,但四個保險的大領域,還是要有一定程度或基本的保障,不能偏廢。
如果賈先生當時有這樣的概念,就不至於把所有的資金都放在醫療保險,連一份基本的人壽保險都沒有,以至於去找上帝喝咖啡時,只能在天上看著在世的親人受苦。這種不及格的保險規劃,每一位讀者都要引以為戒。

■錯誤3:誤把保險當作萬靈丹,而且過多的儲蓄險
《今周刊》的〈戒掉你的呆保單〉這篇文章,一開始男主角楊先生的爸爸是個醫生,15年繳了660萬保費,卻只領回240萬,事後才發現數十張的保單都是保費高、保額低的儲蓄險及投資型保單。
焦慮的焦老師,到底最後讓自己走向困境,甚至走向絕境的財務難關。我因為當時還未啟動整體財務規劃的服務,沒有對她的財務做全面的檢查,只知道她買了不少人壽保險,佔了她大筆資金的開支。我總以為她的資金在我這裡管理,我的經驗足以克服她的焦慮才是。
沒想到她卻是當時三位慈善活動參與者,現金流最緊的一位,她說她有大量的儲蓄保險,問題是這種保險對她這樣的公教人員而言,不僅有保費高、保障低的缺點,最關鍵的問題是,她根本就不適合這類保險。
儲蓄險在沒有到期之前,是無法停下來不繳保費的,銀行定存就算利率較低,也是隨時可以解約。保險公司的產品一旦碰了,即便不是賣身契,也足以卡住你相當的一段時期,以致資金陷入周轉困境的焦老師,最後選擇不再面對壓力,直接去跟佛祖訴苦。佛祖能夠聞聲救苦嗎?台灣還有多少個角落是類似她這樣的情形?
我認為不良制度的設計是元兇,而保戶沒有基本投資ABC的常識,自身也要負相當的責任。當然32萬保險從業大軍,在業績競爭、業績掛帥的KPI要求自保下,推波助瀾,焦老師成了美味的獵物。制度可以殺人,業績背後的利益衝突(業障)可以殺人,無知的保戶們唯有充實理財投資的基本知識,才能自救!

■錯誤4:誤以為「拿回保費」的還本型保險最划算
這是不了解金錢成長的祕密,更忘記老祖宗說的「免費的最貴」,一旦你了解書上的「理財第一公式」,或者最基本的72法則──1%的利率要72年翻倍,2%的年報酬36年翻倍,0050以保守7%來計算,10年就翻倍,與百分之1的利率相比,幾乎是2的7次方,相當於128倍的差距。
一旦學會了「資產配置」對股價波動的有效控制力,有了這些理財的知識和技能,看待保險的觀念會大不相同。
至於專家所說的保戶的盲點,就是──把保險誤做儲蓄的工具,以及誤把保險當成投資工具。其實這些盲點歸根究底,就是沒有基本的理財知識,所以無法看見金錢成長的威力,一旦保戶的視線落在「拿回保費」,恭喜,又一條魚兒快上鉤了。
知識就是力量,也是財富,沒有理財的知識,善良的保戶還能怪誰呢?
一提到金錢的價值,金錢的「現在值」跟「未來值」為什麼會不等值?這個免不了還要介紹,我認為重中之重的第一財務公式,讓你了解為何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而且真的是寸金難買寸光陰,原來古代的詩人也是懂理財的!

■錯誤5:誤以為定期保險,保費有去無回,是浪費錢的保險
很多人認為定期保險的保費就像肉包子打狗一樣,有去無回,是浪費錢的保險。會有這樣的認知,真的是理財知識不足,以及不了解商業的機制,更不了解所謂的「機會成本」。所謂機會成本,就是當你的資金做A項目時,沒有辦法同時去做B項目,而導致無法享受B項目成長機會的成本。
當然如果A項目的獲利會比B項目高,自然沒有問題,但是保險的獲利效益,其內部投資報酬基本上在2%至3%之間居多,報酬低,主要是由於保險產業的結構,要支付大筆的經紀人佣金所致,且投資組合又要謹慎,在此條件下,想要獲得高額的收益,原本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期望。
這時候你就要抓大放小,說一個故事,你就會懂了。
鬼谷子是戰國時期的兵法家,也是縱橫家、道家學說的集大成者,其真名為王詡,因隱居鬼谷而得名,他被後世尊為「兵聖」。
話說有一次參加吃饅頭比賽,比賽的規則是蒸籠裡有5個饅頭,吃最多的人獲勝,但每一次最多只能拿2個饅頭,吃完才可以再拿。這個規則看起來簡單,但沒有人贏得了那一位饅頭剋星的山東大叔,因為他吃饅頭的速度無人能及。
比賽開始,蒸籠一掀開,山東大叔照往常慣例,雙手拿起了2個饅頭,但鬼谷子不慌不忙,只拿起1個饅頭,他吃1個饅頭的速度,畢竟比山東大叔吃2個饅頭要快。鬼谷子先吃完一個,吃完之後有資格再拿饅頭,接著雙手拿了籠子裡剩下的2個饅頭,最終不慌不忙吃完3個饅頭,鬼谷子獲勝。
表面上一開始犧牲拿1個饅頭的機會,但事實上是抓大放小,當你的眼睛與視野只盯著保險產業那個低報酬的產品時,你就不知道華爾街提供市值型ETF的報酬有多美麗。
當你把資金放在保險公司的產品時,想要藉這個產品,又有儲蓄、又有投資、又有保障、又有高報酬、又想回本,所有好處都要佔盡,那你死定了,你浪費掉的機會成本與收益,遠遠高於你做犧牲打的定期保險。
棒球中的犧牲打不是免費的犧牲,也不是莫名其妙的犧牲,是為了讓隊友回來得分贏得勝利的犧牲。這樣的比喻你懂了嗎?
總之,定期保險是最美麗的犧牲打,是為你在理財路上創造全局的勝利而犧牲!

■錯誤6:誤以為終身險最有保障
終身險,乍聽之下是終身都有保險,感覺很安全,其實這只是錯覺,也是不了解保險裡的人生哲學。
小時候許多人一定聽過長輩教導,「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自己最好!」老外也常說,每件事情都有價格,都有其代價,端看你願意為它付出什麼?(Everything comes at a cost, just what are you willing to pay for it?)
這句話的意思是「萬事皆有其代價」,更廣泛地用於說明,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代價,例如時間、金錢或努力,保險也不例外。
你想要終身有保,前面的保費自然不會便宜,這個讓你付出的代價非常巨大,如果你懂得理財,那麼你可以創造財富的能力不會輸給保險公司。
我們一再教導的「市值型ETF+資產配置」的策略,用同樣的預算,可以擁有保險的同時,讓真正屬於你的金錢快速成長,當你擁有的資產到一定程度時,你就不再需要保險公司的依賴,所以真正會懂得保險規劃和理財的人,是短暫的依靠保險,而不是永久依賴保險公司,所以終身險對不會理財的人以為是安全的港灣,對會理財的人而言,知道不會斷奶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且昂貴!

■錯誤7:誤以為小孩年紀小保費便宜,幫他們買足、買好、買滿!
幫孩子買各式各樣的保險,不僅沒必要,更是沒把錢花在刀口上,如果真的要買,適度即可。
試想,保險是給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的保障,因為全家都要仰賴這個重要的「麵包供給者」,然而幫孩子買保險的受益人是誰,是父母親?難道你沒看到這優先次序的錯亂?
我在《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也提到,一般人正常壽命80歲,投保時間愈長,保險保障的功能通常愈弱,因為這是金錢價值變化的關係,現在的1塊錢比80年後的1塊錢更有價值。如果你的保險經過60年的通貨膨脹,60年後已經沒有什麼購買力的保護了。
我在該書呈現了一個表格數據,同樣600萬的理賠金,如果小張每年投資賺錢能力是3%,小吳投資賺錢能力是6%,同樣經過45年,600萬的理賠金,對小張而言是相當於當年的159萬的價值,三成都不到;對比較會理財的小吳,雖然投資理財的能力只有6%,但45年後的600萬,相當於當年的44萬的購買力而已。想想看,這是你要給孩子的嗎?
還不如把相同的預算,買一個基本的小孩保險,剩下的錢教導小孩如何使用阿甘投資法,利用市值型ETF學會理財;至於保險則留到小孩成家立業時,再依他的需要來購買。同樣的預算,做好投資管理效益會更大。

有些保險經紀人,會非常討厭有人告訴你這樣的事實,這就是我們種子講師所說的,保險業務員的盲點,可以在錯誤的資訊裡繼續逆流,繼續販售。同樣的,有良知的保險業務員也可以幡然領悟,用同樣的預算,以客戶的利益為尊,幫預算還算寬裕的客戶,為其孩子做適當的理財規劃,佣金或許會少一點點,但客戶小孩的資產會不斷地成長,未來有更大的規劃空間,這才是雙贏!

■錯誤8:陷入保額不足的危機而不自知
根據統計數據,台灣投保人在保費的投入金額高於世界先進國家,但保障額度相對不足,主要是儲蓄險佔掉這個資源較多,這也是金管會近年要求提高儲蓄險的保障比例,但如此又拉低儲蓄險的效益。
追根究底,保險歸保險,儲蓄歸儲蓄,投資的歸投資,這三則各有不同的屬性與需求,想要用一個產品來處理所有需求,自然會產生樣樣通卻樣樣鬆的結果。
保險不需要超額購買,但也需要經過需求計算,如此,保險的保障結構才會比較安全。

■錯誤9:從未檢視自己買的保險,是否符合自身需要
人生不同的階段,目標性也會做改變;家庭成員的改變,保障額度也會有所增減;投資成果的好壞、房屋貸款減少的額度,都會造成保險需求的改變,所以每隔一段時間的回顧和檢查,有其必要性。

■錯誤10:保費未能遵守雙十原則,預算超標影響其他理財計劃
多數家庭的預算不是無限,有這麼多同時的需求要滿足,保險費當然不能造成排擠與影響其他目標的達成,但保險負責風險的抵擋,也必須要有預算來執行,不能全部都進入到投資領域。
那麼,如何在「保險」與「投資」之間取得平衡?業界有個簡單的計算公式,雖然不是絕對,但可以提供參考,那就是「雙十原則」──保障額度希望是收入的10倍,而保費則不要超過收入的10%。
當然,有些家庭甚至可以透過設計,把比例再降低一點;預算寬裕的家庭,有較高的保險需求,也可以拉高一些,掌握這個原則,基本上大致就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內。
台灣一般保戶的十大投保迷思與錯誤,整個問題的縮影和關鍵,不是只有保險的知識可以突破這個迷霧,相反地,必須結合投資的基本知識。這又回到我們一再重複的「保險+投資」之雙劍合璧,希望讀者能充分運用這兩個學科的整合力量,才有希望做好完整的保險規劃。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995923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6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將於 2025/11/11 開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