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_帶來幸福的種子句[貼紙版]

賺快錢:賭場資本主義時代,加密貨幣詐騙現場遊記

Easy Money: Cryptocurrency- Casino Capitalism- and the Golden Age of Fraud
  • 79 490
    620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出乎幣圈意料的重量級批判者!」
這本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大賣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朱立安・柴利澤
對近年比特幣狂熱的完美入門書。引人入勝!——《金融時報》
***

►柬埔寨跨國犯罪集團太子集團「線上博弈詐騙」涉嫌經營跨國電信詐騙、洗錢及線上博弈等非法活動,黑金帝國曝光後遭英美司法部門凍結全球性資產,台灣也展開搜索。

►曾是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的FTX,成立短短三年便因財務問題而申請破產,其創始人兼執行長山姆.班克曼-弗萊德(SBF)因多項詐欺和共謀罪名,獲判二十五年監禁。

►泰達公司同時扮演印鈔和交易所的角色,絲毫不迴避利益衝突;市值數百億美元,卻只有十二名員工,其中一些甚至可能是假的;多次承諾將進行全面審計,但始終沒有完成…………

2008年的次貸危機撼動了全球經濟根基,美國政府對此次危機的回應造成貨幣寬鬆時代,其後果不只是口袋越深的企業受益越大,由於次貸危機帶來普遍的不信任感,金融體系出現了新的突變:加密貨幣。

幣圈高舉「去中心化」大旗,倡議擺脫中央實體管控,讓成員們交易往來更透明,但實際上,它卻孕育出一批新的統治新貴,人數更少、掌握更多財富,虛擬環境更成為詐騙溫床,單一騙局涉及金額遠遠凌駕傳統金融的龐氏騙局。幣圈的「有為青年」SBF甚至騙過了寫出《老千騙局》和《大賣空》的財經領域國際暢銷作家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

疫情高峰時,電視明星班・麥肯錫在各方面都是加密貨幣的完美客群——關在家裡當奶爸、手裡有些閒錢、擔心家人——他發現很多人對加密貨幣趨之若鶩,可是他雖然有經濟學學位,對這種投資卻一知半解。他受到幣圈種種美好承諾的吸引(當然,多少也有一點錯失恐懼),也一頭栽進區塊鏈、比特幣和其他代幣與交易所的世界。可是在進一步研究之後,他不得不自問:「我瘋了嗎?或者這全是騙局?」

在《賺快錢》中,麥肯錫邀請記者雅各・希弗曼協助,兩人走遍美國,遠赴海外,親訪(曾是)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的FTX執行長SBF、推出加密穩定幣泰達幣的泰達公司共同創辦人布羅克・皮爾斯、加密貨幣借貸公司Celsius執行長阿列克斯・馬辛斯基等人,深入調查虛擬幣圈不為人知的內情,這個故事角色眾多,有一般投資人和受害者,有特立獨行的加密貨幣「創業家」,有演藝圈加密貨幣鐵粉,有反加密貨幣吹哨者,甚至有政府特務。《賺快錢》帶您重回現場,見證因欺騙和不負責而起的多起幣圈風暴,更了解加密貨幣的風險。

名人推薦

▎推薦人士與各界好評——
►如果加密貨幣狂熱令你摸不著頭腦,亟需一本清楚、深入的指南釐清方向,這本書是最佳選擇。班・麥肯錫親入虎穴,接觸幣圈騙徒,以幽默而不失知性的文筆寫下他的探險和奇遇。他調查的世界有江湖騙子、有機會主義者,但也有真正的鐵粉,其離奇豐富絕對令你難以忘懷。
——朗・薛爾鐃(Ron Chernow),普立茲獎得主

►對加密貨幣腐敗世界的調查極為出色,讀來令人憂心。班・麥肯錫和雅各・希弗曼帶領我們跑遍各地——從奧斯汀到薩爾瓦多——隨他們一同探索這個古怪的新金融世界。這個新世界裡到處都是騙子,而且他們的天價交易會影響我們全體。這本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大賣空》(The Big Short),讓我們看見一個產業如何利用名人背書大行其道,對不知經濟陷阱險惡的年輕人敲骨吸髓。」
——朱立安・柴利澤(Julian Zelizer),普林斯頓大學歷史與公共事務教授

►讀來令人大呼過癮!班・麥肯錫和雅各・希弗曼識見過人,不但比我們大多數人更早看出加密貨幣是騙局,還立刻出手戳破他們的宣傳。這本書既是遊記,也是詐騙剖析,如果你想知道究竟出了什麼事——如果你想知道人性在有錢可賺時會出現什麼變化——絕對不要錯過。
——貝瑟妮・麥可林(Bethany Mclean),暢銷書《房間裡最聰明的人》(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作者

►行文俐落而節奏快,及時揭露企業中的貪婪、詐欺,以及把庸才當天才的荒誕。內容引人入勝,深具啟發,但也令人憤慨。麥肯錫和希弗曼兩位作者遠赴海外查訪,詳細說明加密貨幣何以是最新的龐氏騙局,還有為什麼它明明只能讓極少數人得利,卻能吸引和騙過那麼多人。
——瓦哈特・阿里(Wajahat Ali),《滾回你老家》作者

►班・麥肯錫帶我們走了一趟驚奇之旅,讓我們看見一群奇怪的騙子如何說服幾百萬人拋下理智,奉上數兆美元……等到這一切結束後,我們將赫然發現前幾年是貨幣史上最詭異的時期之一。
——里雅夸特・阿哈美德(Liaquat Ahamed),普立茲獎得主

►完美切中時弊,直搗先前和現在加密貨幣狂熱的詐騙本質。作者把這個關於貪婪、騙子和輕信的故事說得極其精采,令人不忍釋卷。
——威廉・科漢(William D. Cohan),暢銷書《巨人末日》和《紙牌屋》(House of Cards)作者

►格局宏大,極具野心,既生動敘述本世紀的重大金融犯罪,又對民主的本質和我們對彼此的責任提出深刻反思。
——查克里・卡特(Zachary Carter),《和平的代價:貨幣、民主與凱因斯的一生》作者

►對近年比特幣狂熱的完美入門書……引人入勝。
——《金融時報》

作者

作者/班・麥肯錫(Ben McKenzie)、雅各・希弗曼(Jacob Silverman)
班・麥肯錫是電視圈長青樹,入行二十餘年,演藝經驗豐富。麥肯錫自演出流行文化現象級影集《玩酷世代》後廣獲好評,近年在福斯電視台熱門影集《萬惡高譚市》中擔綱主角,並參與該劇編導工作。2020年,他演出的《遠大視野》(Grand Horizons)獲東尼獎(Tony Award)最佳新編劇目提名。麥肯錫以優異成績自維吉尼亞大學畢業,獲經濟學與外交事務學位。
雅各・希弗曼是紐約記者,主要關注科技、加密貨幣和政治,著有《服務條款:社群媒體與隨時連結的代價》(Terms of Service: Social Media and the Price of Constant Connection)。作品見於《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新共和》、《華盛頓郵報》等媒體。

譯者

譯者/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科普與財經為主。譯有《製造診斷的時代》、《流量國度:從人氣變現到掌握影響力,網紅如何造就自媒體盛世》、《兆億大戰:指數型基金與ETF如何崛起成為大眾致富金鑰,並改變全球投資樣貌》、《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自閉群像:我們如何從治療異數,走到接納多元》、《二十一世紀生死課》、《跨世代報告》、《CIA洗腦計畫》、《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看得見的人類大遷徙》等書,以及《比利與他的小怪獸們》系列。
臉書專頁「靈感總在交稿後」:www.facebook.com/helpmemuse

目錄

目錄
作者弁言
第一章:金錢與謊言
第二章:正常人都會這樣做
第三章:印鈔機馬力全開
第四章:社群
第五章:SXSW、CIA,還有那消失的1.5兆
第六章:作秀的生意
第七章:世界最酷的獨裁者
第八章:狗咬狗
第九章:國王光屁屁
第十章:歸誰管?
第十一章:愛惜人生,遠離破產
第十二章:《破產法》第十一章
第十三章:牧者之父 ◎尾聲
◎致謝
◎附錄

序/導讀

作者弁言

如果你目前擁有、或曾經擁有加密貨幣,而且這項投資讓你賠了錢,別擔心,你不是唯一一個。事實上,和你一樣的加密貨幣投資人不計其數,光是美國就有好幾千萬,全世界更高達數億。不論你喜不喜歡,這本書與你有關。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怎麼上當的,請繼續讀下去。
如果你是美國人裡沒有入坑的那百分之84,恭喜!但也別太驕傲。人生就像賭博,沒有人知道到最後誰輸誰贏。
我必須說明的是:我栽進加密貨幣的兔子洞將近兩年,以下是我對這場賭博的觀感,其他人的看法或有不同。雖然我在這本書裡經常用「詐騙」、「騙局」、「騙術」、「詐欺」之類的詞形容這個產業,但這只是我簡略的說法,我無意指控任何特定人士違法或違反規定。不是每個在加密貨幣業工作的人都動機不良。雖然我們對加密貨幣實用性的看法可能天差地遠,但他們並沒有觸犯詐欺罪。而我希望有朝一日,他們也能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譴責那些犯下詐欺罪的人。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

(第一章節錄)《賺快錢》(Easy Money)是報導作品,結合數百次訪談、無數個焚膏繼晷的夜晚,以及好幾趟深入數位貨幣世界的奇怪探險。我和雅各・希弗曼(Jacob Silverman)訪問了加密貨幣的圈內人和圈外人,接觸這個產業的重要人物、無名小卒、執迷者、懷疑者、受害者、加害者,以及一些難以定位的曖昧角色。雖然這段故事從我開始,但這本書談的是他們。在接下來十三章的旅程中,我們將從我在布魯克林的小辦公室出發,一路走向世界各地。從德州到佛羅里達州,從薩爾瓦多到華府,甚至進入曼哈頓的叢林世界。我們將帶你深入人類史上罕見的一大騙局,規模之大甚至超過伯尼.馬多夫(Bernie Madoff)的投資圈套。
我長期以來的身分一直是電視演員,拿到經濟學學位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談加密貨幣的書由我執筆似乎不太對勁。但不論這個選角看起來多麼奇怪,我的背景其實很適合戳破這種酷炫貨幣的虛幻泡泡,因為這個故事的核心無非是金錢與謊言。對於金錢的法則,我二十多年前在課堂上學過(在演藝圈賺了點錢之後也學到一些);對於謊言的威力,我這二十多年來在舞台上已司空見慣。雖然密碼學、電腦科學、金融學不是我的強項,可是如果有人利用它們編造——甚至兜售——可能不真實的故事,我還是看得出來。
我在這本書裡扮演的角色是說書人。現在,就讓我為你說上一段。
***
2020年秋,「加密貨幣」市場急速膨脹。加密貨幣是以密碼保護的代碼,交易紀錄通常記錄於被稱為「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2020年時,全世界的加密貨幣僅有幾千種,兩年後已增長至兩萬種。它的價值也水漲船高,從2020年夏天大約三千億元,到2021年11月已增長至三兆元。根據估計,美國約有四千萬人被這股投機潮吸引,全世界一頭栽入的人高達數億——其中絕大多數是年輕男性。透過全球各地超過五百間加密貨幣交易所,他們投入幾十億的美元、歐元、人民幣和其他實際貨幣,將這些錢換成數位代幣。大多數人這樣做的理由很單純——他們想賺錢。投資數位代幣一夜致富的故事讓他們躍躍欲試,不管這些故事來自他們的朋友還是陌生人,或者只是社群媒體謠言。他們陷入錯失恐懼(FOMO,fear of missing out),只想趕快參上一腳。
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這波浪潮,也看見自己的投資價值暴增(至少在螢幕上是如此),他們變成這個新興產業的傳教士,向所有願意聽的人宣講加密貨幣的福音。加密貨幣似乎潛力無窮又門檻不高,只要你現在願意加入,就可以擁有「貨幣的未來」。越多人投資,加密貨幣的價格越高,錯失恐懼也越大,於是更多人加入——這種自我強化循環在經濟泡沫和龐氏騙局(Ponzi scheme)中屢見不鮮。結果毫不令人意外:加密貨幣迅速竄紅。
在2019年出版的《故事經濟學》(Narrative Economics)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Robert Shiller)獨闢蹊徑,結合諸多學科數十年來的研究成果,檢視經濟敘事如何散播。他參考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行銷學、文學批評,以及——對我們的主題來說尤其重要的——流行病學,將經濟敘事定義為「一種具有傳染性的故事,有潛力改變人們做出經濟決定的方式,例如決定⋯⋯投資波動性高的投機資產」。想不想猜猜他舉的第一個例子是什麼?是比特幣(Bitcoin)。
能引起大眾共鳴的故事絕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們一定有社會和文化脈絡,它們本身也是社會與文化的一部分。同樣地,經濟敘事回應的是實際經濟事件。它們互為因果:為了回應特定經濟事件而發展的經濟敘事,本身也加速了未來的經濟事件。
舉例來說:有一座農業城鎮,鎮裡有一家小型銀行。有一年乾旱造成歉收,當地農夫預期獲得的利潤化為烏有。於是謠言開始蔓延,說農夫們可能還不出貸款。這家銀行其實財務體質健康,也已經為農民無法還款做好避險準備,但謠言持續擴大,成為銀行本身也無法處理的經濟敘事。隨著越來越多存款人前來提領現金,銀行出現擠兌潮,最後導致金融崩潰。雖然這家銀行體質健康,經濟事件(乾旱)本身也沒有直接造成擠兌潮,但扭曲的經濟敘事迅速傳播還是摧毀了這家銀行。2019年《故事經濟學》出版時,加密貨幣和新冠肺炎猶未席捲全球。可是在接下來幾年,這兩種病毒卻緊密交纏,我認為箇中原因十分值得觀察。
想了解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的經濟敘事的起源,我們必須回到催生它們的事件。事實上,不論是加密貨幣,還是給予本書書名靈感的「貨幣寬鬆」(easy money)政策,都是因為同一個問題而起:全球金融危機(GFC,Global Financial Crisis),亦稱次貸危機。

試閱

第十三章 牧者之父
說起老爸哈爾(哈洛德)的時候,大衛・韓森忍俊不禁。哈洛德・韓森(Harold Henson)是饒負魅力的推銷員、傳教士,帶著一點江湖術士的滑頭。他是那種在社區橄欖球比賽中永遠當四分衛的老爸,那種總是能看準時機攔截最弱對手的球員。大衛從中學到大學都是田徑隊,專攻跨欄和四百公尺短跑。雖然哈爾並沒有隨時陪在兒子身邊,但大衛記得在很多次特別艱苦的練習之後,他發現爸爸在看台看他。每次說到這件事,大衛總掩不住言談中的孺慕之情。哈爾從沒錯過大衛的任何一場比賽,而且全部拍了下來。他總是邊拍邊喊:「加油!寶貝!加油!」激動得鏡頭左晃右搖。(中略)
哈洛德・韓森在阿拉巴馬州成長,自幼家貧,但奮發向上,是家裡第一個上大學的人。年輕時他志在華爾街,畢業時也真的得到人人稱羨的機會,去紐約一家公司實習了一個夏天。可是他不適合那裡。於是,他回阿拉巴馬州當食品推銷員,跑遍業務地區的每一家餐廳,撥打一通又一通電話。這份工作很需要信賴,而哈爾天生就愛與人結交,他做得如魚得水。(中略)
哈洛德・韓森和那個世代的美國男性一模一樣,雄心勃勃,滿懷夢想,堅信榮華富貴就在眼前。不幸的是,哈爾不太懂得理財,而且總是掉進多層次行銷陷阱。他好像隨時有投資計畫,其中一次還買了大量茶樹油,大衛至今對那股刺鼻的味道記憶猶新。雖然哈爾的推銷技巧極佳,但好像就是無法掌握多層次行銷的訣竅。對年輕的大衛來說,多層次行銷似乎更像是爸爸的嗜好,而非認真的投資。哈爾未曾停止他的發財夢,但好在他從來沒有投入超過自己負擔的錢。
可是到次貸危機的時候,情況急轉直下。哈爾在景氣繁榮時在佛州奧卡拉(Ocala)買了房子,此時發現房屋價值已經低於房貸。他在短時間內換了好幾份工作,有限的積蓄卻越來越少,他似乎越來越難翻身。最後,他賤價出售奧卡拉的房子,搬到阿拉巴馬州麥卡拉(McCalla),好不容易說服銀行核准兩筆抵押貸款才買得起新房——也許勉強算是慘勝。他找到一份契約銷售員的工作,卻飽受社交孤立的折磨,他的心理健康開始亮紅燈。
在金融危機那幾年,大衛和太太先後生了兩個孩子,都是男生。哈洛德・韓森如今成了祖父,他感到照顧孫輩的壓力。雖然他能給孫子的不多,但他盡力而為。每天下班回家,他都會掏光皮夾的零錢,放進邦妮・瑪曼(Bonne Maman)果醬罐,來看孫子時就帶上,讓他們在玩具店裡挑個小禮物,祖孫三人在櫃臺一枚一枚算好結帳。兩個孩子開始叫爺爺「果醬罐主保聖人」。
哈爾時運不濟,卻仍相信自己可以扭轉乾坤。他決定去外匯市場試試手氣。外匯市場是交易貨幣的全球市場,規模十分龐大,每天全球交易量大約六・六兆。它在很多方面猶如賭博,成癮性質一項不缺。它的影響力也非常大,基本上足以決定每一種貨幣的匯率。投資外匯的散戶大多會虧損,這點也和賭博一樣。我向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Booth School of Business)行為科學與經濟學副教授阿列克斯・伊瑪斯(Alex Imas)請教,這名專研市場的學者說:「學術研究已經證明,人在外匯市場的行為模式和在賭場時一樣:進場時想著輸掉多少就該收手,實際上卻完全相反——輸了就想再賭一把回本,結果一輸再輸,直到一文不剩。大多數人最後都是賠,因為外匯市場和賭場一樣,期望值是負的。」
哈爾很快沉迷於外匯交易。雖然他辛苦工作了一輩子,退休金卻普普通通。他希望能多點錢備用,最好還能留點遺產給孫子。大衛說爸爸甚至慫恿他也投資外匯,給自己賺點外快。大衛婉拒,也開始擔心爸爸掉進另一個財務泥沼,只不過這次的後果可能更加嚴重。他告訴爸爸不必為孫子的教育費用煩惱,他和醫生妻子安珀(Amber)的收入不成問題。
大衛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許多加密貨幣交易者一開始也是投資外匯,後來才轉向更新奇、風險也更高的金融商品。(中略)大衛無法證實,但他懷疑爸爸就是透過外匯網站知道天馬(Stallion Wings),一家保證利潤無比豐厚的加密貨幣投資公司。

***
琳(Lin)和亞倫・史滕里希特(Aaron Sternlicht)夫婦在紐約開了一家高檔戒癮中心,專門輔導高所得人士和他們的家人。2018年,加密貨幣上一輪牛市以崩盤告終(價格在一年內暴跌百分之八十左右),琳和亞倫開始接到一種新的客戶:加密貨幣成癮者。他們清一色是四十歲以下的男性,有些是華爾街新秀,有些是上層專業人士。琳和亞倫甚至治療過幾個二十歲不到的少年,他們被憂心忡忡的父母帶來,唯恐他們把微薄的打工錢賭光。這類客戶一開始不多,但隨著2021年第二輪加密貨幣牛市到來,加密貨幣賭博成癮者頓時暴增,猶如涓滴細流一夕成為滔天海嘯。
史滕里希特夫婦治療過各種賭博成癮者,從很多方面來看,沉溺加密貨幣交易的人和他們沒什麼不同,多半是追逐多巴胺飆升和勝利快感的年輕人。如史滕里希特夫婦所說:「能讓人愉悅的東西都能讓我們上癮。」由於強迫性賭博和藥物濫用刺激大腦的方式十分類似,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把強迫性賭博也視為成癮。不過,加密貨幣似乎比傳統賭博更容易成癮,因為幣圈裡的「賭場」(交易所)從不關門,只要點點手指就能坐上牌桌開賭。加密貨幣交易和傳統股市也不一樣,它全年無休,24小時營業,掉進兔子洞的人根本沒有暫停冷靜的機會。加密貨幣倒是和線上撲克很像,讓你有一種掌控權操之在我的錯覺。可以鑽研的資料似乎無窮無盡,塑造出系統必能破解、規則必將揭曉的神話。因此,加密貨幣交易很容易變成強迫思考和強迫行為,隨之而來的是失眠、焦慮、憂鬱。死硬派交易者常自嘲為「廢材」(degens),這是「廢材賭鬼」(degenerate gamblers)的黑話。
加密貨幣的高波動和高槓桿也讓散戶容易成癮。在價格變動劇烈的情況下,押對加密貨幣就已讓人心情激動、興奮不已,再加上槓桿——基本上就是借一大筆錢賭博——無疑會讓高亢的情緒更加高亢。還記得幣安給一般顧客多高的槓桿嗎?125比1。這種比例在監管市場前所未聞。對原本就有賭博傾向的人來說,加密貨幣這種賭法簡直是終極成癮物質。雖然賭客贏的時候只覺飄然,甚至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可是一旦價格崩跌——在幣圈,這往往只是幾小時、甚至幾分鐘的事——損失之重不但能讓他們痛徹心扉,甚至可能讓帳戶歸零。
根據史滕里希特夫婦觀察,他們的幣圈客戶和賭博成癮者還有另一個區別:大多數財力雄厚的加密貨幣成癮者不認為自己是賭徒,他們一口咬定自己是在投資。他們的加密貨幣成癮客戶常常是老練的投資人,對金融和貨幣議題說得頭頭是道。儘管史滕里希特夫婦早已看慣許多華爾街客戶的極端自信(或者說,傲慢),但幣圈人的這種態度更為明顯。(中略)加密貨幣成癮者對自身能力的極端自信常常導致盲目,讓他們無視損失,直墮困住強迫性賭徒(以及大多數外匯交易者)的相同陷阱:一再嘗試贏回賭本,直到輸得一乾二淨。
因這些損失而起的羞愧可以擊垮一個人,贏錢多麼令人興奮和自負,輸錢就讓人多麼無地自容。由於加密貨幣交易通常獨自進行,因此失敗的痛苦往往也必須獨自承受。幣圈文化無比重視男子氣概,不容抱怨損失,否則會被當成懦夫。還記得這個社群的座右銘吧?DYOR——自己好好研究。虧錢只能怪你自己。加密貨幣成癮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它比其他成癮(如藥物成癮)更容易隱瞞親友。畢竟你只需要一支手機和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就能滿足你的癖好。
到琳和亞倫・史滕里希特介入的時候,加密貨幣賭徒的癮頭往往已經嚴重到無法隱瞞。大筆錢銀損失像炸彈一樣在家中爆炸,不僅殃及上下世代,也嚴重破壞關係。雖然賭癮治療可以十分有效,但往往需要霹靂手段。為了根絕成癮者再犯的可能性,可能不得不奪走他們對於金錢的一切控制權。然而,儘管史滕里希特夫婦到目前為止尚能防範最壞的結果,但賭博成癮最令人憂心、也最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它的自殺率在所有成癮問題中是最高的。

***

哈爾在網上看到加密貨幣投資公司天馬的時候,他相信自己終於走對了路。他加入會員制線上俱樂部,聽精明的投資人談生財之道。他找到了他的社群,甚至認為帶他進這個投資群組的人是朋友——誰知道這份信任只讓他更難脫困。
大約在2018年的時候,哈爾找他的會計師開了一個自主操盤退休帳戶。大衛說他爸爸投資很可能是為了留點遺產給孫子。哈爾從這個帳戶轉帳到富國銀行(Wells Fargo)帳戶,再轉到幾家有限責任公司,最後再由這幾家公司把錢匯給天馬公司。哈爾對這個選擇一度十分滿意,現在他透過入口網站就能看到自己的投資不斷增值。一切非常順利。
直到哈爾想提錢的時候才出現問題。他在天馬的聯絡人說,要先為他們的服務支付「小費」和「佣金」才能提領。這讓哈爾投下越來越多錢,直到再也沒有餘裕投資。哈爾威脅要報警處理,對方說他可以向「委員會」申訴,但他的天馬聯絡人求他不要這樣做:「要是你向委員會舉報我,我得去坐牢。」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委員會,但我們不確定哈爾知不知道真相。然而,身為推銷員,他一輩子的事業都建立在信任,所以他現在無法承認這一次信錯了人。即使遭到敲詐,哈爾也不願對付他的新「朋友」。他成了被安撫的老實人,無處可逃,只能繼續墜下兔子洞。
事情從這個時候開始急速惡化。2019年12月,大衛的外婆過世。葬禮當天,哈爾求太太簽一份房屋淨值貸款申請,基本上這是他們房子的第二筆抵押貸款。她並不願意,但還是簽了。接下來六個月,哈爾動用所有他想得到的財源,想盡辦法要取回他在天馬一開始的投資。他向雇主借錢,拿人壽保險抵押貸款,從他的401K退休帳戶借錢,刷爆每一張卡。他向兄弟姊妹借錢,也向其他親戚借錢,拚命抓住最後一根稻草。
大衛清楚記得他和爸爸最後一次通話的情形。那是2020年6月初,他爸爸第一次向他開口要錢。哈爾需要五千元,他已山窮水盡。他向兒子道歉:「我很抱歉得對你開這個口。」大衛受過牧師訓練,他知道這種情形該怎麼處理:他絕對不能給他爸爸錢,這樣做只會讓他越陷越深。他說不如由他把帳單付清,接哈爾來家裡住。他可以為爸爸做任何事,但不能給他錢,因為這樣等於白白送錢給犯罪集團。哈爾勃然大怒,掛了電話。
2020年6月26日,大衛接到媽媽的電話。她還沒開口,大衛心裡已經有了底。

***

2000年代初,差不多和房市熱潮同一段時間,線上撲克快速興起。賭博網站像是從石頭裡蹦出來似的大量出現,鼓勵年輕男性拿真金白銀上數位牌桌試試手氣。2003年,有個名叫克里斯・鑄幣人(Chris Moneymaker)的年輕業餘玩家異軍突起,從撲克之星(PokerStars)的線上衛星錦標賽一路過關斬將,打進撲克比賽的最高殿堂——世界撲克大賽(World Series of Poker)。當這個28歲的田納西年輕人橫空出世贏得比賽,拿下兩百五十萬元的獎金,幾百萬名業餘玩家都在他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線上撲克熱潮就此拉開序幕。 不到十年之間,線上撲克幾乎從無到有膨脹成幾十億元的產業。線上撲克賭場在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只有寥寥幾家,到2010年已經超過五百家。撲克錦標賽成為備受矚目的電視節目,線上網站灑下鋪天蓋地的廣告,贏家一舉成名。明星玩家常常和這些網站簽訂豐厚的代言合約,吸引更多一般人進場嘗試。
2006年,《非法線上賭博防治法》(Unlawful Internet Gambling Enforcement Act)為撲克熱潮敲響喪鐘。這部法律等於是向這些網站的幕後藏鏡人宣戰,認定他們從事的是非法活動,如果執意而為,執法機關可以移送法辦。其中一些人也真的遭到逮捕。想繼續經營的公司只好遷到國外,透過加勒比海或其他友善外國司法管轄區的空殼公司開店。
2011年4月15日——對撲克圈來說刻骨銘心如黑色星期五的日子——一切全毀。美國司法部扣押撲克之星、全速撲克(Full Tilt)和絕對撲克(Absolute Poker)的網域名稱,以及這幾個網站的賭客的錢。全速撲克被控操縱三億元的龐氏騙局,撲克之星遭罰五億四千七百萬元。我在書中多次提到的Ultimate Bet網站,不但被發現暗藏「上帝模式」,它的母公司的律師後話也值得一提:史都華・侯格納後來去了泰達公司,丹尼爾・傅里伯格後來在FTX。線上撲克最後雖然死灰復燃,甚至在內華達州、紐澤西州、賓州、德拉瓦州、西維吉尼亞州、密西根州等地合法化,但因為人盡皆知這個產業充滿詐騙,它再也不復當年盛況。
事實上,線上撲克根本不必重振旗鼓。因為短短幾年之內,它就會被另一種更能吸引年輕男性進場豪賭的東西取代。比特幣最早的程式碼有「撲克賭場」(poker lobby)的字串,可以延伸發展成虛擬撲克牌局。不論中本聰是誰,在2007年初的時候,他(們)感興趣的顯然是如何創造不會被沒收的數位貨幣,還有如何在線上撲克中運用這些方法。
也許我們有朝一日能得知中本聰真正的動機。現在,我們只知道他們一開始興趣的是撲克。新型數位貨幣誕生的時間,居然幾乎和線上撲克大禍臨頭的時間一致。這個事實也許只是歷史巧合,可是對一本談金錢、謊言、賭博和詐騙的書來說,推測線上撲克是一切的起點並不過份。

***

2020年6月26日黎明,哈爾・韓森於阿拉巴馬州貝瑟默(Bessemer)459號州際公路遭十八輪卡車撞擊,當場喪命。為了釐清這場悲劇的來龍去脈,大衛使出他當記者時的看家本領。他發現哈爾對妻子隱瞞的電郵帳號,並循線翻出他和其他天馬成員的長篇通信。然而,哈爾從來沒有和他們任何一個人見過面。事後來看,這是十分明顯的警訊。 大衛發現其中一筆電匯的受款人是女性,地址就在車程兩個鐘頭的地方。這個事奉上帝的人幾乎忍不住奪門而出,衝到她家「告訴她我爸爸是她害死的」。但他知道這樣做無濟於事,他真正該做的是接受爸爸已經離去。
對韓森牧師來說,天馬和幣圈最可惡的地方是他們利用人的良善。你有心照顧家人,他們利用這份心意讓你陷入赤貧;你渴求社群和連結,他們卻讓你落得孤立無援,滿腹羞慚。大衛理智上知道是他的爸爸選擇自我了斷,但心中卻感覺他是被殺死的。
在哈爾寄給天馬的最後一封信裡,這名66歲的老先生毫無保留地傾訴他的絕望,表明自己的財務已經陷入絕境。大衛覺得他的爸爸似乎在哀求同情,哪怕是那些折磨他的人的同情。也許只有他們才真的懂。可是,當哈洛德・韓森吐露他想自殺,那些吸乾他的血的人只回了短短一個字:
「掰。」
爸爸去世隔天,大衛・韓森走了一趟車禍現場。大衛說出事之前哈爾故意急轉彎,顯然想讓自己的死看起來像意外,沒想到尋死不成,反而撞上迎面而來的卡車。
在路旁的蕾絲花叢,大衛看見地上畫著爸爸遺體的輪廓,旁邊是哈爾的銀行名片,背面有好幾組數字,是哈爾依天馬指示辦的信用卡的密碼。大衛赫然發現它們都和自己的田徑項目有關:300/400公尺跨欄、110公尺跨欄、400公尺短跑。
獨立蒼茫,大衛・韓森嚎啕大哭。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7133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8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