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侵害人權這件糟糕的事在世界個角落都進行著,驚恐與悲傷通常是對這種殘忍之事的普遍反應,就像Abdullahi Ahmed An-Na'im以及本書其它作者所試圖證明的,我們對人權的觀點,通常被我們本身所處原生文化的期待所造成的遮蔽與偏差所影響著。在其它文化傳統中會如何看待人權?可不可能有一種分析方式,能夠同時兼具跨文化與本土的的多重觀點,幫助我們重新詮釋並重建當前流行的人權理論?這本書的作者群在闡明如此複雜的問題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無論是寫作與資料呈現而言,都提供一個經過徹底研究、銳利深入的分析與闡述。這本書提供了相當出色的個案研究,並從這些研究中檢視當與人權議題發生衝突時,不同文化傳統的並存與衰落,同時從哲學立場上提出了認真的批判。
名人推薦
無論是研究人權在跨文化架構中的合法性還是對此議題有興趣的一般讀者而言,我們都十分推薦這一本書。
Human Rights Quarterly
這本書指責提倡人權這件事不過是稍稍掩飾的文化帝國主義,並對此進行了富有表現力的探究。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Human Rights Quarterly
這本書指責提倡人權這件事不過是稍稍掩飾的文化帝國主義,並對此進行了富有表現力的探究。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目錄
謝詞
緒論
壹、邁向跨文化的研究途徑
貳、本書的目標與範圍
參、本書的組織與內容
第一部分 人權跨文化研究取徑總論
第一章 從跨文化研究取徑來界定國際人權標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的意義
壹、人權的跨文化展望
貳、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
參、結論:邁向跨文化研究取徑
第二章 國際人權保護的文化基礎
第三章 從一盤散沙中打造民主女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權思想
壹、推動民主的運動與人權的普世性
貳、歷史脈絡
參、反思人權的普遍性與相對性
第四章 尊嚴、社群與人權
壹、緒言
貳、人權、尊嚴與正義
貳、道德秩序
參、自由主義、保守主義與共同體
肆、個人權利與集體權利的潛在互斥
伍、結論
第二部分 另類文化詮釋的問題與展望
第五章 西方人權理論的後自由主義分支:人格主義–社群主義觀點
壹、人格主義觀點的跨文化意涵
貳、莫尼爾、馬里旦及昂格的人格主義觀點
參、人格主義與人權
肆、結論
第六章 社群是否應享有權利嗎?:自由主義式個人主義的思考
壹、集體權利
貳、自由主義
参、自由主義與集體權利
肆、結論
第七章 人權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途徑
壹、緒言
貳、馬克思對「意識型態」評論的批判
參、人權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途徑:初步評論
肆、需求與抽象權利的理論
伍、需求與權利的社會歷史明確性
陸、取捨的問題:以經濟發展為例
柒、馬克思主義的客觀評價途徑
捌、現今社會中對改善人權的努力:超越馬克思之必要
玖、結論
第三部分 人權的區域與原住民觀點
第八章 北美印第安人的人權觀點
壹、緒論:哥倫布、殖民主義以及言不由衷的人權
貳、定義印第安人的人權
參、印第安人基本價值
參、實質權利
伍、結論:印第安觀點
第九章 加拿大的原住民社群、原住民權利與人權體系
壹、加拿大反歧視立法是否符合原住民個人及社群的利益?
貳、積極保障弱勢者行動時代的傳統原住民生計
參、原住民集體權利、個人權利及加拿大憲法
肆、原住民自治社群內部的人權保障
第十章 拉丁美洲的政治文化與重大人權侵害
壹、緒言
貳、威權主義政治文化的遺緒
參、威權主義政治文化與重大人權侵害
肆、相互競爭的意識型態與威權主義政治文化
伍、人權侵害在南美洲成為一個社會過程
陸、人權奮鬥及嗣後
柒、結論
第十一章 習俗不只是習俗而是一種途徑:對巴西印第安人案例的反省
壹、今日的印第安人議題
貳、新巴西憲法中的印第安人權利
參、新的行動者:印第安人是否值得支持?
肆、文化及習慣法概念的問題
伍、人權進行式
第十二章 制訂和實踐澳洲人權法與政策的文化正當性
壹、緒言
貳、人口概述
參、人權與文化正當性:多數觀點缺乏文化的合法權力
肆、澳洲立法、政策與原住民
伍、文化正當性與移民社群
陸、地方觀點:起草太平洋人權憲章
柒、結論
第十三章 性別考量:人權也適用女性嗎?以澳洲為例
壹、普世人權?
貳、澳洲的議題
參、原住民與國際公約
肆、原住民婦女與人權
伍、人權、個人與性別
陸、性別與文化
柒、性別與種族
捌、性別與國家
玖、性別、法律與權力
第十四章 自決權:有關文化存續的基本人權——以薩米族與北歐國家為例
壹、緒言
貳、文化方面的人權概念
參、人權議題的策略運用
肆、結論
第四部分 跨文化人權研究取徑的展望
第十五章 人權文化正當性研究的展望:以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為例
壹、緒言
貳、第一部分:綱領與方法論議題
參、第二部分: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中的人權正當性
肆、有些不確定的結論
結論
壹、人權概念的普遍性與相對性
貳、研究建議
參考書目
索引
緒論
壹、邁向跨文化的研究途徑
貳、本書的目標與範圍
參、本書的組織與內容
第一部分 人權跨文化研究取徑總論
第一章 從跨文化研究取徑來界定國際人權標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的意義
壹、人權的跨文化展望
貳、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
參、結論:邁向跨文化研究取徑
第二章 國際人權保護的文化基礎
第三章 從一盤散沙中打造民主女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權思想
壹、推動民主的運動與人權的普世性
貳、歷史脈絡
參、反思人權的普遍性與相對性
第四章 尊嚴、社群與人權
壹、緒言
貳、人權、尊嚴與正義
貳、道德秩序
參、自由主義、保守主義與共同體
肆、個人權利與集體權利的潛在互斥
伍、結論
第二部分 另類文化詮釋的問題與展望
第五章 西方人權理論的後自由主義分支:人格主義–社群主義觀點
壹、人格主義觀點的跨文化意涵
貳、莫尼爾、馬里旦及昂格的人格主義觀點
參、人格主義與人權
肆、結論
第六章 社群是否應享有權利嗎?:自由主義式個人主義的思考
壹、集體權利
貳、自由主義
参、自由主義與集體權利
肆、結論
第七章 人權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途徑
壹、緒言
貳、馬克思對「意識型態」評論的批判
參、人權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途徑:初步評論
肆、需求與抽象權利的理論
伍、需求與權利的社會歷史明確性
陸、取捨的問題:以經濟發展為例
柒、馬克思主義的客觀評價途徑
捌、現今社會中對改善人權的努力:超越馬克思之必要
玖、結論
第三部分 人權的區域與原住民觀點
第八章 北美印第安人的人權觀點
壹、緒論:哥倫布、殖民主義以及言不由衷的人權
貳、定義印第安人的人權
參、印第安人基本價值
參、實質權利
伍、結論:印第安觀點
第九章 加拿大的原住民社群、原住民權利與人權體系
壹、加拿大反歧視立法是否符合原住民個人及社群的利益?
貳、積極保障弱勢者行動時代的傳統原住民生計
參、原住民集體權利、個人權利及加拿大憲法
肆、原住民自治社群內部的人權保障
第十章 拉丁美洲的政治文化與重大人權侵害
壹、緒言
貳、威權主義政治文化的遺緒
參、威權主義政治文化與重大人權侵害
肆、相互競爭的意識型態與威權主義政治文化
伍、人權侵害在南美洲成為一個社會過程
陸、人權奮鬥及嗣後
柒、結論
第十一章 習俗不只是習俗而是一種途徑:對巴西印第安人案例的反省
壹、今日的印第安人議題
貳、新巴西憲法中的印第安人權利
參、新的行動者:印第安人是否值得支持?
肆、文化及習慣法概念的問題
伍、人權進行式
第十二章 制訂和實踐澳洲人權法與政策的文化正當性
壹、緒言
貳、人口概述
參、人權與文化正當性:多數觀點缺乏文化的合法權力
肆、澳洲立法、政策與原住民
伍、文化正當性與移民社群
陸、地方觀點:起草太平洋人權憲章
柒、結論
第十三章 性別考量:人權也適用女性嗎?以澳洲為例
壹、普世人權?
貳、澳洲的議題
參、原住民與國際公約
肆、原住民婦女與人權
伍、人權、個人與性別
陸、性別與文化
柒、性別與種族
捌、性別與國家
玖、性別、法律與權力
第十四章 自決權:有關文化存續的基本人權——以薩米族與北歐國家為例
壹、緒言
貳、文化方面的人權概念
參、人權議題的策略運用
肆、結論
第四部分 跨文化人權研究取徑的展望
第十五章 人權文化正當性研究的展望:以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為例
壹、緒言
貳、第一部分:綱領與方法論議題
參、第二部分: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中的人權正當性
肆、有些不確定的結論
結論
壹、人權概念的普遍性與相對性
貳、研究建議
參考書目
索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