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政治學:從政治基礎到國際政治(第1版)
內容簡介
政治學不是新興學科,但內容卻日益廣泛,因此要為政治學提供一個清楚的界線是非常困難的。本書從政治基礎開始討論政治的本質與實踐方式,接著介紹政治運作的重要制度設計與功能,再接著討論民眾參與政治運作的主要過程,最後是以國家對外行為的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來構成本書的四個篇章。
本書除了讓讀者可以了解政治學的核心概念與理論觀點之外,同時也可以即時地與實際政治發展現況相互對照,且民主化之後的政治議題與威權時期也截然不同,書中針對這些議題的論述,都將會是一個即時且珍貴的參考。
當然,政治學研究很難趕上瞬息萬變的政治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本書很謙虛地接受這樣的觀點,並盡力讓政治學研究能夠更貼近現實。
本書除了讓讀者可以了解政治學的核心概念與理論觀點之外,同時也可以即時地與實際政治發展現況相互對照,且民主化之後的政治議題與威權時期也截然不同,書中針對這些議題的論述,都將會是一個即時且珍貴的參考。
當然,政治學研究很難趕上瞬息萬變的政治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本書很謙虛地接受這樣的觀點,並盡力讓政治學研究能夠更貼近現實。
目錄
第一篇 政治基礎
第一章 政治與政治學/游清鑫、陳義彥
壹、何謂政治?
貳、政治學的範圍
參、政治學的發展
肆、政治學是否為「科學」
第二章 政治意識形態/陳建綱
壹、自由主義
貳、保守主義
參、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
肆、女性主義
伍、結論
第三章 政治學方法論/劉嘉薇
壹、政治學研究途徑
貳、研究方法
參、結論:政治學研究途徑與方法的未來
第四章 國家/周家瑜
壹、前言:國家為必要之惡?
貳、「國家學」的發展
參、「主權國家」的特殊性
肆、國家如何形成?「主權國家」概念的歷史發展
伍、國家的本質:對國家角色與功能的不同觀點
陸、結語:國家的未來?全球化與數位監控
第五章 民主與政體制度/蔡佳泓
壹、民主的定義
貳、民主與政府制度
參、民主的思潮
肆、民主的標準
伍、民主化
陸、菁英政治、多元政治、民粹政治
柒、總結
第六章 憲法與人權/廖元豪
壹、憲法的特性與意義
貳、憲法與人權的關係
參、美國憲法的經驗參照
肆、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
伍、我國憲法保障基本人權的內容
第二篇 政治制度
第七章 行政首長與官僚/吳重禮
壹、前言
貳、行政首長的類別
參、行政首長的主要功能
肆、行政首長職權的制衡方式
伍、行政領導權的三種類型
陸、官僚體制的基本特徵
柒、行政體系的功能及其評價
捌、行政與政治
玖、結論
第八章 立法機關/林超琦
壹、國會的起源
貳、憲政體制與國會類型
參、國會立法流程:院會中心主義與委員會中心主義
肆、國會組織結構:一院制與兩院制國會
伍、國會議員的職責
陸、我國立法院
柒、國會式微?
第九章 司法/林昕璇
壹、美國權力分立理論之起源
貳、美國司法權與憲法的互動
參、我國司法權的規範意涵
第三篇 政治過程
第十章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陳陸輝
壹、政治文化的意義
貳、政治文化的研究:跨國比較與後物質主義興起
參、政治社會化的意義
肆、政治社會化的主要媒介
伍、台灣學界有關政治社會化的研究
第十一章 民意與政治傳播/陳陸輝
壹、民意與民意的研究
貳、民意調查與其功能
參、政治傳播的意義
肆、政治傳播對民意的影響
伍、社群媒體與政治傳播
陸、結論
第十二章 政黨與政黨制度/蘇彥斌
壹、前言
貳、政黨的定義與功能
參、政黨的分類
肆、政黨組織與制度化
伍、政黨體系發展
陸、政黨政治的危機
柒、結論
第十三章 選舉、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游清鑫、蕭怡靖
壹、前言
貳、選舉與民主政治
參、選舉制度
肆、選舉制度的政治影響
伍、投票行為
陸、結論
第十四章 政治參與/盛杏湲
壹、政治參與的意義
貳、政治參與的模式
參、影響政治參與的個人因素
肆、政治菁英的動員與政治參與
伍、影響政治參與的制度因素
陸、結語
第十五章 利益團體及社會運動/吳重禮
壹、前言
貳、利益團體的意涵與種類
參、利益團體的主要活動方式
肆、利益團體影響的決定因素
伍、社會運動的概念意涵
陸、社會運動的成因和暴力行為
柒、結論
第四篇 國際政治
第十六章 地緣政治與政治經濟學/冷則剛
壹、全球化轉型的浪潮
貳、大國權力競逐改變全球化的前景
參、全球化面臨挑戰,地緣政治重啟
肆、地緣政治的三個面向
伍、地緣政治的時代意義
陸、地緣經濟與地緣科技
柒、地緣政治與美國工業政策的興起
捌、地緣政治的要角:跨國企業
玖、案例分析
拾、結論
第十七章 恐怖主義與革命/李佳怡
壹、系統崩潰
貳、暴力的類型
參、恐怖主義
肆、革命
伍、結論
第十八章 國際關係/盧業中
壹、前言
貳、何謂國際關係?研究的對象與主題
參、權力、國家利益與國際關係理論
肆、層次分析法、戰爭與和平的條件
伍、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
陸、國際關係研究與美中關係
柒、結語
第一章 政治與政治學/游清鑫、陳義彥
壹、何謂政治?
貳、政治學的範圍
參、政治學的發展
肆、政治學是否為「科學」
第二章 政治意識形態/陳建綱
壹、自由主義
貳、保守主義
參、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
肆、女性主義
伍、結論
第三章 政治學方法論/劉嘉薇
壹、政治學研究途徑
貳、研究方法
參、結論:政治學研究途徑與方法的未來
第四章 國家/周家瑜
壹、前言:國家為必要之惡?
貳、「國家學」的發展
參、「主權國家」的特殊性
肆、國家如何形成?「主權國家」概念的歷史發展
伍、國家的本質:對國家角色與功能的不同觀點
陸、結語:國家的未來?全球化與數位監控
第五章 民主與政體制度/蔡佳泓
壹、民主的定義
貳、民主與政府制度
參、民主的思潮
肆、民主的標準
伍、民主化
陸、菁英政治、多元政治、民粹政治
柒、總結
第六章 憲法與人權/廖元豪
壹、憲法的特性與意義
貳、憲法與人權的關係
參、美國憲法的經驗參照
肆、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
伍、我國憲法保障基本人權的內容
第二篇 政治制度
第七章 行政首長與官僚/吳重禮
壹、前言
貳、行政首長的類別
參、行政首長的主要功能
肆、行政首長職權的制衡方式
伍、行政領導權的三種類型
陸、官僚體制的基本特徵
柒、行政體系的功能及其評價
捌、行政與政治
玖、結論
第八章 立法機關/林超琦
壹、國會的起源
貳、憲政體制與國會類型
參、國會立法流程:院會中心主義與委員會中心主義
肆、國會組織結構:一院制與兩院制國會
伍、國會議員的職責
陸、我國立法院
柒、國會式微?
第九章 司法/林昕璇
壹、美國權力分立理論之起源
貳、美國司法權與憲法的互動
參、我國司法權的規範意涵
第三篇 政治過程
第十章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陳陸輝
壹、政治文化的意義
貳、政治文化的研究:跨國比較與後物質主義興起
參、政治社會化的意義
肆、政治社會化的主要媒介
伍、台灣學界有關政治社會化的研究
第十一章 民意與政治傳播/陳陸輝
壹、民意與民意的研究
貳、民意調查與其功能
參、政治傳播的意義
肆、政治傳播對民意的影響
伍、社群媒體與政治傳播
陸、結論
第十二章 政黨與政黨制度/蘇彥斌
壹、前言
貳、政黨的定義與功能
參、政黨的分類
肆、政黨組織與制度化
伍、政黨體系發展
陸、政黨政治的危機
柒、結論
第十三章 選舉、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游清鑫、蕭怡靖
壹、前言
貳、選舉與民主政治
參、選舉制度
肆、選舉制度的政治影響
伍、投票行為
陸、結論
第十四章 政治參與/盛杏湲
壹、政治參與的意義
貳、政治參與的模式
參、影響政治參與的個人因素
肆、政治菁英的動員與政治參與
伍、影響政治參與的制度因素
陸、結語
第十五章 利益團體及社會運動/吳重禮
壹、前言
貳、利益團體的意涵與種類
參、利益團體的主要活動方式
肆、利益團體影響的決定因素
伍、社會運動的概念意涵
陸、社會運動的成因和暴力行為
柒、結論
第四篇 國際政治
第十六章 地緣政治與政治經濟學/冷則剛
壹、全球化轉型的浪潮
貳、大國權力競逐改變全球化的前景
參、全球化面臨挑戰,地緣政治重啟
肆、地緣政治的三個面向
伍、地緣政治的時代意義
陸、地緣經濟與地緣科技
柒、地緣政治與美國工業政策的興起
捌、地緣政治的要角:跨國企業
玖、案例分析
拾、結論
第十七章 恐怖主義與革命/李佳怡
壹、系統崩潰
貳、暴力的類型
參、恐怖主義
肆、革命
伍、結論
第十八章 國際關係/盧業中
壹、前言
貳、何謂國際關係?研究的對象與主題
參、權力、國家利益與國際關係理論
肆、層次分析法、戰爭與和平的條件
伍、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
陸、國際關係研究與美中關係
柒、結語
序/導讀
主編序
政治學自19世紀末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以來,至今呈現出茁壯蓬勃的景象,其發展的趨勢歸納起來有下列幾項:一、由傳統政治學(含哲學、法律、制度)的研究,走向政治科學的研究,再走向哲學與科學並重的研究;二、由靜態的資料分析,走向動態、大量、多樣與新方法的資料分析;三、由單一學科,走向跨領域,甚至是跨科際整合的研究,讓政治學的研究成果呈現更大程度的多樣性;四、由國家的探討,走向全球化的探討,再加上地緣政治相互交錯,緊密反映出全球政治變遷的趨勢。
這四個走向使得政治學的研究範圍不斷擴大,主題更是推陳出新,內容也隨之更加寬廣與多元化。但也在這蓬勃發展的趨勢中,讓政治學科系相關的學生與老師,甚至是有志從事政治領域相關的專業人員,很難對每一個領域有全面性的了解,尤其是對於一位剛入門接觸政治學的初學者,更會是感到迷惑而不知從何開始。本書的章節安排希望能儘量貼近此一發展趨勢,邀請具備豐富教學與研究經驗的學者共同撰寫四篇十八章,首篇論述政治基礎的重要核心議題,次篇討論政治制度的設計原理與效應,接下來討論政治運作的動態過程,最後則以近期瞬息萬變的國際政治為結尾。這些篇章的撰寫共同具備以下幾項特色,包含了最新的政治學知識與理論的介紹、深入淺出的論述風格、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呈現、對我國政治發展的了解,以及政治學科際整合研究的呈現。希望透過這些作法,可以讓讀者能夠掌握政治學最新的發展,擴增視野,並理性地評斷國內及國際的政治現象。
* 本序言改寫自陳義彥主編《政治學》一書的序言,筆者在此特別感謝陳教授對本書的熱心建議與指導。
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陳義彥教授以及諸多學術前輩在前一版本《政治學》的努力,讓本書在撰寫時有一個很好的參考,也希望本書可以傳承這些前輩對政治學研究的精神與貢獻。同時也要感謝參與本書撰寫學者的熱心支持,在忙碌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之餘,願意投注更多心力協助本書的完成;當然還要感謝五南圖書劉靜芬副總編輯與工作團隊的鼎力推動,讓本書各項的行政與後勤工作順利推動。有了這些人的無私奉獻,本書才有與讀者見面的機會,謹此致謝!
最後,學術是浩瀚無垠的,政治學的許多觀點也常是見仁見智的,本書各章的論述若有疏誤、不盡理想的地方,期望各界先進不吝指教,以便於再版時改正。
游清鑫 識於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2025年4月
政治學自19世紀末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以來,至今呈現出茁壯蓬勃的景象,其發展的趨勢歸納起來有下列幾項:一、由傳統政治學(含哲學、法律、制度)的研究,走向政治科學的研究,再走向哲學與科學並重的研究;二、由靜態的資料分析,走向動態、大量、多樣與新方法的資料分析;三、由單一學科,走向跨領域,甚至是跨科際整合的研究,讓政治學的研究成果呈現更大程度的多樣性;四、由國家的探討,走向全球化的探討,再加上地緣政治相互交錯,緊密反映出全球政治變遷的趨勢。
這四個走向使得政治學的研究範圍不斷擴大,主題更是推陳出新,內容也隨之更加寬廣與多元化。但也在這蓬勃發展的趨勢中,讓政治學科系相關的學生與老師,甚至是有志從事政治領域相關的專業人員,很難對每一個領域有全面性的了解,尤其是對於一位剛入門接觸政治學的初學者,更會是感到迷惑而不知從何開始。本書的章節安排希望能儘量貼近此一發展趨勢,邀請具備豐富教學與研究經驗的學者共同撰寫四篇十八章,首篇論述政治基礎的重要核心議題,次篇討論政治制度的設計原理與效應,接下來討論政治運作的動態過程,最後則以近期瞬息萬變的國際政治為結尾。這些篇章的撰寫共同具備以下幾項特色,包含了最新的政治學知識與理論的介紹、深入淺出的論述風格、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呈現、對我國政治發展的了解,以及政治學科際整合研究的呈現。希望透過這些作法,可以讓讀者能夠掌握政治學最新的發展,擴增視野,並理性地評斷國內及國際的政治現象。
* 本序言改寫自陳義彥主編《政治學》一書的序言,筆者在此特別感謝陳教授對本書的熱心建議與指導。
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陳義彥教授以及諸多學術前輩在前一版本《政治學》的努力,讓本書在撰寫時有一個很好的參考,也希望本書可以傳承這些前輩對政治學研究的精神與貢獻。同時也要感謝參與本書撰寫學者的熱心支持,在忙碌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之餘,願意投注更多心力協助本書的完成;當然還要感謝五南圖書劉靜芬副總編輯與工作團隊的鼎力推動,讓本書各項的行政與後勤工作順利推動。有了這些人的無私奉獻,本書才有與讀者見面的機會,謹此致謝!
最後,學術是浩瀚無垠的,政治學的許多觀點也常是見仁見智的,本書各章的論述若有疏誤、不盡理想的地方,期望各界先進不吝指教,以便於再版時改正。
游清鑫 識於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2025年4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