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從「撥亂反正」到「脫胎換骨」:馬英九的總統之路

The Presidency of Ma Ying-jeou
協助讀者了解馬英九個人及他對臺灣的貢獻與影響
  • 9 270
    30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二○一一年九月,作者楊力宇教授書面專訪馬英九總統,提出頗多敏感而尖銳的問題。馬總統向作者指出,在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陳水扁及其家人、親信與頗多扁政府高級官員捲入多件重大貪腐弊案。扁政府違法亂紀、貪污腐化、製造族群矛盾及令臺灣在外交及兩岸關係上均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兩岸及台美關係均跌入谷底。馬英九因而決定在其第一任總統任期內,要求做到「撥亂反正」,建立廉能政府及推動司法改革,維護臺灣的安全與主權,提升臺灣的國際地位及台美關係,強化臺灣的競爭力及改善民眾的生活──作者認為,馬英九確實達到了「撥亂反正」的目標;陳水扁令台灣沉淪,馬英九拯救台灣,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馬英九向作者指出,他如當選連任,政府將推動公平正義的改革,大幅縮短貧富差距,照顧及協助弱勢族群,促使臺灣經濟繁榮,進一步提升臺灣的國際地位,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擴大及深化兩岸的交流,使臺灣「脫胎換骨」,令臺灣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然而,馬英九於二○一二年一月當選連任後開始推動各種改革,卻遭遇無比的困難,其民意支持度持續下降。

本書收錄作者近年在《新新聞》、《聯合報》、《中國時報》、《世界日報》及香港報刊所發表的評析馬英九的理念、理想、主張、政策、改革、成就、貢獻、挫折、失誤、功過及執政風格的專文,並提出作者個人的批評與建言。本書的主題之一即是馬英九所提出的「撥亂反正」與「脫胎換骨」的兩大目標。此書應可協助讀者了解馬英九個人及他對臺灣的貢獻與影響。

馬英九的恩師丘宏達教授生前堅持民主、法治與政治改革,批評時政,維護中華民國,為臺灣的政經發展及兩岸關係奉獻心力。丘教授在國際法學研究上曾作出重要貢獻,對馬英九頗多啟發與影響。本書也因而收錄了兩篇作者所撰有關丘教授的專文,兩文均多處提到馬英九。丘宏達對國家社會有著強烈的使命感,為書生報國的典範。馬英九因而以「功在國家,名留青史」來肯定他的恩師。作者與丘教授相交數十年,在甚多領域中合作。他於二○一一年四月十二日在美逝世,令作者感傷,故謹以此書紀念丘教授。

作者

楊力宇

楊力宇(臺大畢業,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為一無黨無派、論政而不從政的海外獨立學人,曾在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及新澤西州西東大學任教,現為西東退休榮譽教授。中英文著作共六本,包括 Tiananmen: China’s Struggle for Democracy (School of Law,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1990)。作者曾為《大英百科全書》、《美國百科全書》及《方克‧華格納百科全書》撰寫蔣介石、鄧小平、蔣經國、胡耀邦、李登輝等兩岸政治領袖的評傳。作者也曾專訪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連戰、馬英九、李登輝、蔡英文、呂秀蓮、吳敦義、陳?等政治人物,並發表評析專文。除學術著作外,作者曾在台、港、美報刊《聯合報》、《新新聞》、《玉山周報》、《中國時報》、《世界日報》、《明報月刊》、《爭鳴》及《前哨》發表甚多政論。

目錄

一、「撥亂反正」──馬英九歷史性的貢獻
二、「脫胎換骨」──馬英九面臨考驗
三、馬英九,維護現狀的護台派
四、馬英九的和平護國戰略
五、防禦固守與有效嚇阻──馬英九的國防戰略
六、臺灣的困境、改革與內外政策──與馬英九總統對談
七、馬英九力促大陸尊儒
八、在「反共」與「親共」之間──馬英九的意識形態與兩岸政策
九、從「三不」到「三通」──馬英九改變兩蔣的堅持
十、臺灣應有的發展方向
十一、在內外壓力下的臺灣內外政策──專訪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
十二、棄抹黑抹紅 蔡應與馬辯論
十三、林益世弊案重創馬政府形象──馬英九採取果斷行動
十四、整治貪瀆 堅持廉政
十五、從蔣介石到馬英九──臺灣六位總統的歷史功過
十六、諍言諫馬
──「事必躬親」風波的來龍去脈
十七、推動改革 馬政府面臨考驗
十八、臺灣政治情勢的變化──國民黨推動改革 民進黨開始轉型
十九、改革 奮鬥 臺灣再起──馬英九的臺灣戰略
二十、植根本土 胸懷中華 ──馬英九與「終極統一論」
二十一、臺灣朝野尖銳對立──與馬英九及蔡英文對話
二十二、馬英九應展現魄力整頓團隊
二十三、馬英九與蔡英文政治性格
二十四、反對專制極權堅持民主法治──悼念丘宏達教授
二十五、書生論政──評介丘宏達法政文集

序/導讀

在七十年代後期,我第一次聽到「馬英九」這個名字。那時我在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亞洲學系任教,馬英九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攻讀,積極參與保釣運動,並編輯《波士頓通訊》。我的一些學生及友人也曾參與保釣運動,他們也曾與我談到馬,我也讀到馬在《波士頓通訊》所發表的文稿。我的印象是,他是一位年青有為、努力求學、頗有理想、熱愛中華民國的學子。

自七○年代中起,馬英九的恩師丘宏達教授在馬里蘭大學開始任教,並出版甚多有關法政的書刊。丘是我五十年代的臺大同窗,數十年來,我們在甚多領域中合作,非常愉快,也頗多成果。在七十及八十年代,丘曾多次對我提到馬英九,相當肯定。馬在哈佛完成學業後曾在馬大法學院做研究工作,並寄居丘的寓所。一九八四年丘出版馬英九修改後的哈佛論文,並郵寄一本給我,我讀後發現此書有關釣魚島的主權法理依據之分析非常嚴謹,應是全球第一本有關釣島的法理學術論著。

馬英九在馬大的研究工作完成後即返回臺灣,先後在總統府、行政院及國民黨黨部任職,並曾在政大任教。自八十年代後期以至今日,在台我曾多次與他見面談話及交換意見,並與他同時出席一些會議(包括一九九六年李登輝總統召集的國家發展會議)。

馬英九當選總統後,我於二○○九年十一月專訪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後向馬提出專訪的要求,十二月十五日我與馬進行了一次廣泛而深入的對話。第二天《聯合報》以頭版頭條地位刊出他的談話摘要,引起廣泛的注意。

在此一訪談中,我發現馬英九甚受蔣經國的影響,採行「落地生根,深耕臺灣」政策。他重視民意,堅持維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因臺灣歷次民調均顯示,支持統一及獨立的民眾分別約一成及兩成,而支持維持現狀者多達六至七成。馬雖在香港出生,但熱愛臺灣這塊土地,堅持本土化政策(他用「在地化」一詞),視臺灣為其「原鄉」,絕非「親共賣台」之士。二○一一年三月我在臺灣《新新聞》發表長文指出,馬英九其實是一位「維護現狀的護台派」。

在二○一一年總統競選期間,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猛烈攻擊馬英九的內外政策,並「抹黑」、「抹紅」馬,我深不以為然,因而致函蔡,建議她不要採行人身攻擊策略,應全力批判馬的政績與政策,但並未獲得她的回應,我遂在《聯合報》公開發表我對蔡的要求,我因而被親綠媒體「圍剿」。

二○一一年九月,我向馬英九提出書面專訪的建議,他欣然同意。在此一專訪中,馬英九向我指出,在其第一任總統任期內,他要求做到「撥亂反正」; 如當選連任,他將推動公平正義的改革,使臺灣「脫胎換骨」,領導臺灣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然而,馬英九於二○一二年一月當選連任後開始推動各種改革,卻遭遇無比的困難,其民意支持度迅速跌落至兩成左右。

馬英九堅持推動臺灣需要改革,在二○一二年一月勝選後,馬英九曾來函指出:「未來四年,英九自當竭盡心力為臺灣奮鬥到底,繼續推動改革,打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確保經濟的穩定與繁榮,讓臺灣真正脫胎換骨。」

我個人認為,馬英九推動稅制、油電雙漲及其他改革,方向正確,但馬政府未曾進行深入的風險評估及研究可能出現的反彈與影響,也沒有考慮時機,最後出現排山倒海而來的反對聲浪,馬團隊手忙腳亂,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現馬的民意支持度是如此低落,推動改革當然遭遇無比的困難。

此外,馬英九重用技術官僚及學者教授,其執政團隊甚少有遠見、獨當一面、面對問題、承擔責任的政務首長。

二○一二年五月,我返台出席馬英九總統的就職慶祝活動及參加馬的恩師丘宏達教授紀念研討會。在台期間,我曾與甚多政學界友人交換意見。

五月十八日,臺灣《聯合報》發表最新民調報告指出,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已跌落至二成三; 批評馬英九欠缺施政魄力、忽視民意、沒有執政能力、不值得信任的比率高達五成六; 此一報告認為馬面臨「嚴重的執政危機」。

目睹馬英九的困境,頗多政學界友人因而希望我向馬英九建言。因此,我於五月二十四日在台接受《中國時報》記者專訪時,針對馬英九提出個人的坦率批評與建言:
一、馬英九日理萬機,勤政愛民,求好心切,事必躬親,每天工作近二十小時,大小事均親自處理,經常親上火線,疲憊不堪(馬的執政風格讓我想起諸葛亮)。
二、馬英九為臺灣最高領導人,應提高層次及格局,擬定國家方向、大政方針、發展戰略,必須從戰略制高點來看今日臺灣的問題。

中時的訪談刊出後,我收到甚多政學界及新聞界友人的電話,多位嚴厲指責我,認為我為馬英九帶來不必要的困擾,但也有頗多友人肯定我的批評與建言,甚至用「良知」一詞來形容我的批評。除我個人外,馬英九的其他友人也曾公開批評馬,總統府並未反駁。但對我的批評與建言,總統府迅速作出回應,因中時的標題「事必躬親,馬把總統做成科長」非常刺眼,對馬十分困擾,我認為「馬應拉高層次及格局」。與此同時,《聯合報》刊出張祖詒(總統府前副祕書長,曾是馬英九在總統府工作時的上司)的文稿指出,自連任以來,馬英九遭受各方責難,頗多藍軍立委也不支持,以致民調滿意度跌落谷底,於心不忍,也為他萬分憂慮,因而撰文要求馬仔細聆聽各方的批評與建言,並學習蔣經國的「親民溝通藝術」──類似的批評與建言頗多,各方希望馬英九傾聽,多予考慮。

五月二十六日清晨,總統府通過中央社,發出第二份新聞稿指出:「府方認真看待美國西東大學退休榮譽教授楊力宇所提建言,並適度納入參考。」

其實,自始自終,馬英九並未對我個人有任何指責,反而認真看待我的建言。一位友人認為,馬英九展現應有的民主風度。

六月初,我返美後接受紐約《世界日報》副總編輯魏碧洲的專訪,對「事必躬親」風波作出了簡略的說明。《世界日報》的報導標題是「楊力宇諍言諫馬,沒說總統成科長」,引起廣泛的注意,我也收到很多友人的查詢電話。

我個人認為,馬英九雖承受無比的內外壓力及各方的嚴厲批評,但忍辱負重,堅持推動各種改革,領導臺灣往前邁進,用心良苦。

在臺灣的分裂社會中,馬英九推動「脫胎換骨」的改革,必然是困難重重。

時至今日,臺灣報刊對馬英九的批評仍然非常廣泛。除民進黨人士及親綠媒體外,頗多國民黨人士及親藍媒體也經常刊出各種批評。這些來自藍綠陣營的 批評有的是謾罵或人身攻擊,但也有嚴肅的評析。
?
最近立法院已通過證所稅及馬政府提出的美牛方案,馬英九的改革方案終於獲得重大進展。美牛問題的解決掃除了台美談判及簽定「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的一項重要障礙,也為臺灣創造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必要條件,讓臺灣能順利融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此外,美國已宣佈正式給予臺灣公民免簽證的待遇(現已有一百三十一國給予臺灣公民免簽證待遇)──台美關係前景光明,兩岸關係也已取得重大進展,各方對馬的釣魚島政策也多肯定,馬政府似已度過其最黑暗的時期。

但馬英九的民意支持率仍然低迷,各方對馬的批判仍然持續不斷(特別是馬政府領導下的臺灣經濟困境,承受甚多批評與指責)。我希望馬英九及其團隊傾聽各方的批評與建言,並全力改進,在其第二任期內,努力實現其「脫胎換骨」的宏願。

我的坦率批評與建言明顯為馬英九帶來頗多困擾,也為我帶來無比的困擾,我似乎上了「黑名單」,但我深信,這絕非馬英九的授意,因馬為一溫良、真誠及頗有反省能力的學者型政治人物。猶憶五○年代後期我在臺大求學時,曾以筆名投稿,批評時政,也為我帶來頗多困難與困擾,我一生兩次因言論而「惹禍」。

最近五年多,我曾在台、美、港報刊(包括《聯合報》、《中國時報》、《新新聞》、《世界日報》、《爭鳴》、《前哨》及《明報月刊》等)發表甚多評析馬英九的文章,現將這些文稿整理集結成書(這些報刊已同意轉載),交由丘宏義博士及薛麗珍小姐所主持的EHGBooks臺灣學人出版網出版正體字及簡體字兩種版本。宏義先生及陳博中教授並為此書撰寫序文,薛小姐安排出版細節,我衷心感謝。在此我也要特別感謝為此書打字、編校的紐約戴攸珍小姐,她全面配合,迅速完成出版前的必要工作。

臺灣頗多友人提供甚多資料,頗有參考價值。

本書篇章評析馬英九的理念、理想、主張、政策、成就、改革、貢獻、挫折、失誤、功過及執政風格,並提出作者個人的批評與建言。此書應可協助讀者了解馬英九個人及他對臺灣的重要貢獻與影響。書中某些篇章討論甚多類似問題,難免有重複之處。

本書及我的《兩岸政治與兩岸關係》一書(明春將由臺灣文創出版社出版)將是我的「收山」、「封筆」之作。

對於馬英九的性格,有人用「溫良恭儉」來形容,但好友馬西屏(曾任《中央日報》副總編輯,現任海基會副祕書長)曾有深入的透視。他認為馬英九真誠、溫良、負責、守法、愛國,頗有反省能力。除這些特質外,我發現馬英九堅毅、勤奮、節儉、寬厚,但也十分固執,可用「擇善固執」一詞來形容。在二○○八年總統選戰期間,民進黨學人莊國榮(當時擔任教育部主祕)公開辱罵馬英九及其家人,言詞惡劣,政大有關委員會有意懲處莊,但馬當選總統後卻選擇原諒,以免影響莊的教職,馬英九實是寬宏大量,各方肯定。傅建中(曾在華府擔任《中國時報》特派員三十多年)對馬頗多批評,並曾撰文指出,現今馬英九「四面楚歌」,他曾用「tragic flaw」一詞來形容馬,我認為並不正確。世無完人,馬英九當然也非完人,但我對馬的評價卻是「七三開」。

我曾在甚多中文報刊發表評析某些兩岸政治領袖的歷史功過之專文,也曾在《大英百科全書》、《美國百科全書》及《方克‧華格納百科全書》發表蔣介石、鄧小平、蔣經國、李登輝等人的英文評傳。丘宏義序

*寓言*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一位當代極有學問的隱士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稱贊諸葛亮的才能,劉備就準備大禮拜會(「三顧茅蘆」故事)。之後,「(司馬)徽出門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言罷,飄然而去。」他已經看出時局的發展,即使以諸葛亮的才華,也無法改變歷史的演變。

馬英九忠心為國,如本書的分析,政策大都正確,希望不會「不得其時」;也希望馬英九總統能掌握時機,領導國家公務員與館員做出正確的外交判斷與政務決策。

*獻詞*
我謹以此一序文推薦楊力宇教授的新書,並且紀念一生憂國的亡弟丘宏達教授。

*作者簡介*
前美國太空總署天文物理學家,退休後致力文史寫作,現任美國漢世紀與EHGBooks總裁、臺灣學人出版網總編輯,帶領漢世紀推動臺灣國家圖書館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旗下的世界數位圖書館,長期觀察數位出版,協助臺灣圖書發行全球,致力推廣中華文化軟實力至全宇宙,嘉惠全人類。

臺灣的現狀與未來
楊力宇教授的《從「撥亂反正」到「脫胎換骨」馬英九的總統之路》雖然是以馬英九總統及臺灣的問題為主題,可是看完這本書後,感覺看到的是,這本書寫的是臺灣最近十數年歷史的截面。歷史所描述的幾乎完全是社會、人民及政府等及其間的問題。所謂的歷史的截面,就是把長長的歷史選取出的代表頁;如果不是有意去斷章取頁,公平地選出,看到的截面就和把一部電影取出適當的景變成投影片一樣,可以看到情節的縮影。此書雖說並非是囊括所有近年來臺灣發生的重大歷史,可是重要的事件與問題都列舉討論,在本文中我把我認為應當討論的問題加以評析。

本書討論的臺灣的問題可以分成以下四類:
(1)「故鄉」及「原鄉」的問題,演變出藍、綠之爭的問題;
(2)經濟問題,演變出累進稅率的及對油電補貼的問題;
(3)政治問題,包括如何應付大陸的決策;
(4)臺灣意見分裂的問題。(本序專注前二項,後二項略述。)這些問題在各章中提出,從目錄可知其大概,不再贅述。
?
臺灣的處境和南韓,日本類似--都附庸於美國。這不是貶語,而是國際政治的現實。但是在許多方面,臺灣的獨立性要比日本和南韓強得多;在日本和南韓美國都有駐軍,而在臺灣,由於美國和中國的又敵又商又友關係,沒有在臺灣駐軍,因此臺灣也不必要處處仰美國的鼻息。而日本則不同,除了二戰後被美國佔領數年,及現在美國在日本有大宗的駐軍及軍事基地之外(居民反對基地者人數日日漸增,可是日本不得不忽視民意去奉承美國),在經濟政策方面,不得不順從美國的意見;自1985的廣場會議把日元強迫升值一倍之後,日本以外貿為主的經濟就一直走下坡路,而由於其它種種內在的政治及社會體系的因素,至今還沒有恢復的跡象,前景也不太看好。韓國則因北方有強敵(北韓)的原因,在南北韓交界處尚有不少美國的駐軍,因此南韓也不得不仰美國的鼻息,唯在許多方面仍然不聽美國人的話-例如,人民之間有一種的默契,不買美國車,而有一陣子還抵制美國牛肉(現在已經把美牛問題部份解決了,見第二章);然而在美國,南韓的車(及電視、行動電話等)已經充斥市場,這是韓國民智發展的勝利,以理性取代無知(或政客的操縱。見下文)。而在臺灣,許多議論往往意氣用事,加上政客的慫恿,使得臺灣成為一個四分五裂的社會,可是同時又是一個幾乎完整的政治實體 Political Entity;在許多方面來說,和美國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有許多不同之處。有許多的實例可以闡明這一點。
?
首先討論「故鄉」及「原鄉」的問題。在第三章「馬英九,維護現狀的護台派」說到這問題。馬英九總統提出一個很好的建議:「『原鄉』,主張在地化,師承蔣經國晚年的『落地生根、建設臺灣』的本土化政策。」而呂秀蓮前副總統為楊教授所著的《兩岸政治與兩岸關係》一書所撰寫的序文則提出「臺灣人不要再分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或原住民。大家都是新臺灣人。只要認同臺灣就是臺灣人,否則就是外國人。」在討論之前,我要先用日本來做一個例子,因為臺灣的「故鄉」及「原鄉」演變出的藍、綠矛盾可以追溯到日治時代留下的極端排斥性的社會種族或祖先職業的階梯結構;在日本,雖然這種階梯制度沒有像印度的種姓制度(caste,又譯為卡斯特)那麼制度化,可是已經根深蒂固,主宰了日本的社會結構。除了排外性 xenophobia 極強之外(在日本定居的臺灣及外國人會同意我的說法,非純日本人的社會地位要遠低於所謂的本土日本人),對本國的某些在幕府封建時代操「賤業」(如劊子手,屠夫,殯葬業,皮匠,挑糞者等)的日本人(稱為「部落民」barakumin,或「部落出身者」buraku shusshin-sha,現在稱為「被差別部落」Hisabetsu-buraku)的後代非常岐視;大公司在招員工時,還雇了專門查問祖先職業的組織,把這些後代從候選人中剔除。現在日本已面臨人口急減的危機,人口學家認為,到2100年時,日本的人口會減到現在的一半,即五千四百萬人;而日本想要召來的新移民(如巴西人)卻不願意來,而想去日本的華人或南韓及南亞人,日本則不歡迎或不敢要。(按:現在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數約為2.2百萬人,中國及臺灣籍的最多,佔 29.6%,南韓佔26.6%,巴西佔14.1%;大部份是有日本血統的巴西人,菲律賓佔14.0%。〔2008年統計〕)

在臺灣,這種日治時代帶來的岐視行為(現在還活著的,渡過日治時代的臺灣居民,一提到當時受到的不平待遇往往還在咬牙切齒),現在就演變出藍、綠之爭,幾乎視在臺灣出生的,祖籍在大陸的人為「世仇」。而所謂的「本土」臺灣人,幾乎都來自福建及廣東,只是早來一百年已。(而大多數福建、廣東人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第三世紀五胡亂華及元朝入侵南宋時南移的北方人。)這令我想到在 1973 年,越共剛獲得政權後,從越南逃出的「船民」,他們都是居留在越南數代的中國人。當時越共政權定出一條規則,要在越南居留七代以上的人才算越南人,其他的要被逐出。有一位很熱心排華的越共,在執行時被發現他是第六代的中國人後裔,也在要被逐出越南的人的行列。(我不知道他是否也被逐出越南。)這個例子證明這種分類法的可笑,就和現在的極端綠營份子的一樣。越南之後要開始發展市場經濟之際,才發現人才不足,終於想到這些被逐出的越籍華人的可貴(許多華人才能極高)-他們是國家的無形財產。而中國自周朝時就保持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觀念,只要效忠中國皇朝的人都算中國人。在第三世紀五胡亂華之際,數日之內漢胡就不知互殺了多少「異族」,以數十萬計亦不為過;之後,沒有像「二二八」的道歉行為,然漢、胡不久忘了仇恨,胡人和漢人合為一家,胡人的土地都變成中國的一部份,所有的漢人-大陸的也罷,臺灣的也罷,血脈中都流有胡人的血液。

現在來看美國。和臺灣相同的是,美國自開國之來,一直有著很嚴厲的種族岐視,性別岐視及宗教岐視行為,還立法來維護這類岐視行為,其程度比臺灣藍、綠之爭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同的是,後來美國人認為這些法律不公,自二十世紀初這些法律就開始被削弱,而在1960年代全面廢除,甚至在民俗方面,這些陋習也逐漸消失。記得剛到美國的時候(1955年,我為臺大早期校友會NTUEG成員之一,也是NTUEG 2013 Taiwan Reunion活動主辦人),一般美國人最怕的是這批中國學生是否要在美國留下,往往有人問,你是何時要回去?還有人看到亞洲面孔時,總會問你來自何處,要想知道你是韓國人、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這種帶著歧視的問題自2000 年開始消失了,許多開通的美國人開始想到,他們也是外來者,真正的美國人是土著「印第安人」(現在這名字被認為有侮辱性,因此用「美國原住民」Native American 來替代)。 自此之後美國人開始接受所有移民為美國人,因為即使在美國住了七、八代,還是外來的人,不是真正的「美國原住民」。現在還有些老古董恐龍還在堅持以往的岐視傳統,認為只有白人才能算美國人,可是再過一、兩代這些恐龍就會絕跡了。倒底美國是一個民智發達的國家,一旦指出以往的行為的不對,就會走向改革之道。現在臺灣的藍、綠之爭所牽涉到的問題就如作者及馬英九總統、呂秀蓮前副總統所說的,一定要採取更廣闊的視野─否則就會把族群分裂擴大。

現在再看臺灣的困境。我想不必多說,困境就是經濟萎縮,即書中第二章提出的問題(我歸納為第二類)。許多人認為臺灣的國際地位是臺灣最大的困境,可是國際不承認臺灣是一個正式的「國家」不是困境;現在臺灣的國際地位和正式的國家幾乎完全一樣,發的護照各國都承認,通商享受的優待及便利和正式國家一樣,只是在聯合國中無一席之地而已。國際上的不成文條例是「有錢就行」。臺灣在80年代盛時,美國到處都看到臺灣的產品,那時臺灣的工資低,國際上很易競爭;可是一旦經濟起飛,工資會一直向上漲,那時如果沒有發展高科技產品,不久後競爭力就會減少。不能說臺灣沒有盡力去發展,臺灣開發科學園區,也紅了一陣子;只是適逢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有了成果,臺灣的國際競爭力自然愈來愈小。由於意識形態的問題(獨立建設臺灣國),過去臺灣沒有和大陸建立好的關係,而美國則認為臺灣想挑撥中國和美國的關係,造成台美關係陷入低潮。在陳水扁時代,化了不少國家的人力及經濟資源去搞獨立,最大的成就是造成和大陸的敵對;而此時大陸的工業已經發展到跳脫中下級的消費品的階層,來到高級產品。馬英九上任後,打開三通及簽定ECFA商業協定,臺灣的經濟開始回轉;然不幸正好碰到國際金融風暴,回轉有限。現在臺灣對外貿易多為入超,唯一最大的出超是中國。而大陸來台旅遊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162503012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80
    • 商品規格
    • 1*15.2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10/03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