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倫理VS行政倫理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公共政策及公共行政在國內較少踏及的研究領域:政策倫理與行政倫理。政策倫理著重在:政策論述倫理的講究與追求;推力政策工具倫理的申辯;計畫管理的程序正義解析;政策合法化的浮躁性祛除與迎向靜穩性的管徑;探究初始政策形成的盲點,歷經執行的檢驗,發現公平正義追求的疏失,復原到標的團體涵蓋的適格性。
行政倫理則觸探:行政風格的講究與形塑;政治中立典範的履踐;性別與貪腐之間的關係;行政作為如何講究接地氣以感動標的對象,進而形構其支持與順服;考績正義的類型以及如何追求的策略;考績謬誤的診斷與防範。這些深刻的探索與分析,均在指出行政倫理在行政學研究上所要迫切填補的罅隙。
目錄
序
第一部分 政策倫理
第一章 政策論述的倫理(林水波、王崇斌)
第二章 政策合法化的倫理:由浮躁性立法迎向靜穩性立法之策(林水波)
第三章 政府計畫管理的倫理:程序正義的追求(陳志瑋)
第四章 「推力」政策工具的倫理省思(石振國)
第五章 政策復原:以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為例(林水波)
第二部分行政倫理
第六章 行政風格與鑑賞系統:文化理論導向分析(張世杰)
第七章 新世紀地方治理的倫理探勘:接地氣的行政感動(林錫銓)
第八章 公務倫理的終極典範:香港公務員「反送中」集會的敘事與省思(鄭錫鍇)
第九章 貪腐關乎性別?性別刻板印象影響廉能治理之初探(周思廷、郭銘峰、林水波)
第十章 揭弊者保護法制的想定:制度結構與期待效應透視(邱靖鈜)
第十一章 考績正義論(林水波)
第十二章 考績謬誤論(林水波)
序/導讀
序
政策倫理與行政倫理,一直是公共行政殊為值得探勘的領域。不過,不知為何?這兩個主題並未出現令人激賞的研究成果。基於這個學術罅隙的存在,本人乃召集學術界的同好,經過艱辛的過程,終於完成本書多元的論述、分析與敘事。茲將本書的特色分述,希望讀者對之感到興趣,進而加入這類知識的生產、擴散與應用的旅程。
一、彌補研究罅隙:政策倫理與行政倫理的研究,各方學人均認為非常地迫切與需要,惟國內尚有廣大的空間或罅隙存在,亟需各方學子的研究投入,形構與產出論文,用以提升政策正義及行政倫理的品質及位階,以盡可能在實務上避免發生不義或有失中立的現象。本書有鑑於這項罅隙在國內猶存的現象,乃透過研討會產出文章,藉以補足這方面的研究欠缺,希冀導引各方學子投入知識生產、知識擴散與知識應用的行列與過程。
二、說服智商滋潤:政策形成本是相互說服的過程,於是政策論述乃成為溝通說服的基要,以資促進政策的形成。然而,論述符應倫理或敘事的要求,乃成為說理說服的基本,殊為值得一探。
三、行政風格觸探:行政風格或政策風格本為學術研究的活泉。不過,這方面的學術白地空間,一直等待識者的掌握與開採。本書有關這方面的啟蒙,至祈成為行政學術航向藍海或藍湖之徑。
四、行為政策開發:行為經濟學已有豐富的研究成果,更有作品得到諾貝爾的經濟學獎,於是在其研究的基礎上,亦催生行為政策學研究的開拓,輕推或推力的深論,或可成為這類研究的領航或先鋒。
五、終極典範解析:政治中立的典範,本來就該更深、更廣地專研。香港反送中的發生,公務員政治中立的展現,乃成為最佳研究的典範。而對之細緻的探究與分析,乃有研究啟蒙或引領之用。
六、貪腐議題深研:性別關乎貪腐的滋生與否,一直是行政學術注意赤字的議題,而它的初探,乃增加廉能治理細緻研究的基礎,進而推進更廣泛研究的課題。
七、行政感動作為:地方治理的接地氣,乃是標的團體感受治理成功的前提。這方面的探究,乃成為新世紀地方治理優質化的
必要,也將成為這方面實際作為的校準。
八、考績倫理鑽研:考績的正義與正確無誤的追求,本是考績倫理成就所為的課題。不過,如何為之才能達到兩者的境界,乃成為必要殊究的課題。
九、員工回饋倫理:員工本是組織產出的動力,對其年度付出的回饋,乃是組織養才管理的對策。如若,這項回饋違背分配及程序正義,進而滋生各種考績謬誤,恐會失去原本的回饋想定,降低員工工作滿足感。因之,在進行考績工程之際,績效的對應、程序正義的講究,乃是職司者的重責大任。
十、形成倫理作為:政策之形成,勢必要歷經合法化的過程,其中浮躁行為的避免、靜穩行為的展現,乃政策形成倫理的要求。這項形成倫理的呼求,乃針對當今國會作為而來,希冀具有催喚的觸媒效應。
十一、程序正義嚮往:政策形成或計畫管理、程序正義的扣緊,本是關係人口最在意的標的,於是在過程上究竟要信守哪些程序正義的原則,有必要對之深究,以供遵從,進而提升政策或計畫的實質正義。
十二、標的適格倫理:政策每每規定適用的資格,以資發放各類福利或補償的條件,如若這項資格過度寬鬆或過度嚴苛,每每造成分配的不正義,浪費有限的國家資源。斯時,政策的適度復原,進而調整妥當的分配原則,就可強化有限資源的較佳運用。
掌握趨勢與潮流,啟動政策及行政研究,乃是催生本書的動力。而本書之所以以這種風格出現,深摯感謝中國政治學會提供特殊專題研討發表的機會,沒有這樣場域的提供,恐就沒有成書的機會。尤有甚者,本書的問世,更要感謝作者諸君的無限投入與產出,沒有你們的投入、努力與配合,本書恐無公開發表的空間。
不過,一門學科的成長與發展,亟需各方永續提供回饋性的意見,以資作者在文章上的深度化、細緻化及周全化。因之,特懇請各方讀者,提供與作者群共鳴與共識的見解,共同開創與深化:政策倫理VS行政倫理。
林水波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