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夢魘到新政的大府之路:美國二十世紀初期政治與行政理論探討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大政府這個概念在公共行政有重要的意義,是許多理論發展的依據,也有理論對其進行批判與反思,1933年開啟的新政便是大政府發展的代表。
然而,新政的部份內容與結果,與美國建國制憲時的理念是不相符的,其違犯三權分立與制衡關係、有限政府理念、聯邦主義精神與個人自由保障原則等,甚至1935年遭到聯邦最高法院宣判新政法案條文違憲的情形。新政的推行是因應大蕭條產生的問題,但是美國人民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會接受大政府的事實,在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初美國社會便有人倡導需要強大與積極政府的需要,希望能處理工業化與商業化造成的問題,新政時期成為大政府的高峰。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本書以「從夢魘到新政的大政府之路」為題,對於美國二十世紀初期的政治與行政理論探討,希望引領讀者能夠了解當時的公共行政思維。
				然而,新政的部份內容與結果,與美國建國制憲時的理念是不相符的,其違犯三權分立與制衡關係、有限政府理念、聯邦主義精神與個人自由保障原則等,甚至1935年遭到聯邦最高法院宣判新政法案條文違憲的情形。新政的推行是因應大蕭條產生的問題,但是美國人民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會接受大政府的事實,在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初美國社會便有人倡導需要強大與積極政府的需要,希望能處理工業化與商業化造成的問題,新政時期成為大政府的高峰。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本書以「從夢魘到新政的大政府之路」為題,對於美國二十世紀初期的政治與行政理論探討,希望引領讀者能夠了解當時的公共行政思維。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三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從托克維爾夢魘論美國行政分權走向行政集權的脈絡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托克維爾赴美探尋民主的背景與危機意識
一、托克維爾赴美探尋民主的背景
二、托克維爾的矛盾與背反思維與民主危機意識
第三節 政府集權—行政分權的意義以及美國初期的樣態
一、政府集權-行政分權的意義
二、政府集權-行政分權的憲政體制與政治實踐等因素
第四節 《美國的民主》中行政分權的對象與制衡方式
一、行政分權的對象
二、行政分權的制衡方式
第五節 托克維爾夢魘的初生
一、行政集權與走向獨斷專權
二、地方集權與州際緊張關係
三、弱勢聯邦與權力平衡問題
四、政治生活的市儈化與庸俗化
五、行政效率與品質堪慮
第六節 托克維爾夢魘的成形
一、聯邦-州爭議與南北戰爭
二、分贓政治
三、功績制與行政國
四、管制權、大政府與權力爭議
五、強大聯邦政府與府際關係
六、軍工複合體的發展
七、資通訊科技進步與網路社會的發展
第七節 結論
第三章 美國從形式民主、國家民主到進步民主論賀柏.克羅利的政治思想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克羅利的學思歷程與問題意識
第三節 美國早期民主:應許之地、形式法律民主及其惡化
一、美國作為應許之地及早期民主走向形式法律主義
二、先驅民主:傑佛遜與漢瀰爾頓的爭論及遺緒
三、積極擴展的民主
四、奴隸制度加劇矛盾與林肯的堅定態度
五、十九世紀末的變化與美國民主的挑戰
第四節 美國國家民主:發展新國家主義
一、特有的美國民主改革之路
二、新國家主義對民主的助益
三、經濟管理與管制
四、州政府改革
五、公民教育發展
第五節 美國進步民主:建構人民主權與優質的民主政治
一、對保守主義及形式法律主義的批判
二、公民素養及教育
三、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四、人民主權與民主參與
五、新的政府關係與角色
六、工業民主與社會教育
第六節 克羅利的政治思想洞見
一、美國作為應許之地與正義國度
二、形式法律民主的問題
三、洞察社會變遷與發展趨勢
四、對立、消融與超越的發展觀點
五、反思自由的意義與社會文明發展
六、民主為實踐公民參與、人民主權、社會教育及社會實現的途徑
七、發展直接民主、社群論、公民德性與民主審議
八、國家工具論、專業與積極行政人員
第七節 結論
第四章 美國現代民主政治、局內人專家、行政作用與知識發展
第一節 美國新自由主義與懷疑論者李普曼
第二節 李普曼對民主政治的詮釋
一、公共輿論作為民主要素之分析
二、公共(眾)性是幻影
第三節 杜威的回應
一、杜威的學思簡介
二、杜威對公共(眾)性的探討
三、專家與官僚的重要性
第四節 美國的行政發展、行政作用與政府型態
一、簡述美國行政學發展
二、行政作用與政府型態
第五節 管制與給付作用下的政府與行政知識型態
一、消極管制∕消極給付
二、積極管制∕消極給付
三、積極管制∕積極給付
四、消極管制∕積極給付
第六節 小結
第五章 大蕭條、新政與大政府發展
第一節 大蕭條來臨與胡佛政府的應對作法
一、大蕭條的興起
二、胡佛總統對大蕭條的認知
三、胡佛政府的五個階段處置
四、胡佛政府應對大蕭條的特點
第二節 小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作為
一、小羅斯福總統的出身與經歷
二、第一階段新政
三、第二階段新政
第三節 新政的成效、批判、示範性與啟發
一、新政措施的類型、成效與批評
二、新政作為大政府民主國發展示範
三、新政的經濟與政治啟發
第六章 新政的行政研究途徑分析
第一節 新政運行的法治途徑分析
一、新政面對老法院
二、新政相關案件審視
三、聯邦最高法院重組計畫
四、新政的法治發展與影響
第二節 新政運行的政治途徑分析
一、人民代表性
二、國會政治
三、行政的回應性與立法能力
第三節 新政運行的管理途徑分析
一、新政與行政改革發展
二、小羅斯福總統的改革方向
三、組織工程學與行政管理
四、新政、新行政與管理作為新途徑
第四節 新政時期行政發展的影響與啟發
一、權利與權力關係的改變
二、管制與給付作用的發展
三、行政管理研究的遺緒與討論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外文資料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三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從托克維爾夢魘論美國行政分權走向行政集權的脈絡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托克維爾赴美探尋民主的背景與危機意識
一、托克維爾赴美探尋民主的背景
二、托克維爾的矛盾與背反思維與民主危機意識
第三節 政府集權—行政分權的意義以及美國初期的樣態
一、政府集權-行政分權的意義
二、政府集權-行政分權的憲政體制與政治實踐等因素
第四節 《美國的民主》中行政分權的對象與制衡方式
一、行政分權的對象
二、行政分權的制衡方式
第五節 托克維爾夢魘的初生
一、行政集權與走向獨斷專權
二、地方集權與州際緊張關係
三、弱勢聯邦與權力平衡問題
四、政治生活的市儈化與庸俗化
五、行政效率與品質堪慮
第六節 托克維爾夢魘的成形
一、聯邦-州爭議與南北戰爭
二、分贓政治
三、功績制與行政國
四、管制權、大政府與權力爭議
五、強大聯邦政府與府際關係
六、軍工複合體的發展
七、資通訊科技進步與網路社會的發展
第七節 結論
第三章 美國從形式民主、國家民主到進步民主論賀柏.克羅利的政治思想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克羅利的學思歷程與問題意識
第三節 美國早期民主:應許之地、形式法律民主及其惡化
一、美國作為應許之地及早期民主走向形式法律主義
二、先驅民主:傑佛遜與漢瀰爾頓的爭論及遺緒
三、積極擴展的民主
四、奴隸制度加劇矛盾與林肯的堅定態度
五、十九世紀末的變化與美國民主的挑戰
第四節 美國國家民主:發展新國家主義
一、特有的美國民主改革之路
二、新國家主義對民主的助益
三、經濟管理與管制
四、州政府改革
五、公民教育發展
第五節 美國進步民主:建構人民主權與優質的民主政治
一、對保守主義及形式法律主義的批判
二、公民素養及教育
三、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四、人民主權與民主參與
五、新的政府關係與角色
六、工業民主與社會教育
第六節 克羅利的政治思想洞見
一、美國作為應許之地與正義國度
二、形式法律民主的問題
三、洞察社會變遷與發展趨勢
四、對立、消融與超越的發展觀點
五、反思自由的意義與社會文明發展
六、民主為實踐公民參與、人民主權、社會教育及社會實現的途徑
七、發展直接民主、社群論、公民德性與民主審議
八、國家工具論、專業與積極行政人員
第七節 結論
第四章 美國現代民主政治、局內人專家、行政作用與知識發展
第一節 美國新自由主義與懷疑論者李普曼
第二節 李普曼對民主政治的詮釋
一、公共輿論作為民主要素之分析
二、公共(眾)性是幻影
第三節 杜威的回應
一、杜威的學思簡介
二、杜威對公共(眾)性的探討
三、專家與官僚的重要性
第四節 美國的行政發展、行政作用與政府型態
一、簡述美國行政學發展
二、行政作用與政府型態
第五節 管制與給付作用下的政府與行政知識型態
一、消極管制∕消極給付
二、積極管制∕消極給付
三、積極管制∕積極給付
四、消極管制∕積極給付
第六節 小結
第五章 大蕭條、新政與大政府發展
第一節 大蕭條來臨與胡佛政府的應對作法
一、大蕭條的興起
二、胡佛總統對大蕭條的認知
三、胡佛政府的五個階段處置
四、胡佛政府應對大蕭條的特點
第二節 小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作為
一、小羅斯福總統的出身與經歷
二、第一階段新政
三、第二階段新政
第三節 新政的成效、批判、示範性與啟發
一、新政措施的類型、成效與批評
二、新政作為大政府民主國發展示範
三、新政的經濟與政治啟發
第六章 新政的行政研究途徑分析
第一節 新政運行的法治途徑分析
一、新政面對老法院
二、新政相關案件審視
三、聯邦最高法院重組計畫
四、新政的法治發展與影響
第二節 新政運行的政治途徑分析
一、人民代表性
二、國會政治
三、行政的回應性與立法能力
第三節 新政運行的管理途徑分析
一、新政與行政改革發展
二、小羅斯福總統的改革方向
三、組織工程學與行政管理
四、新政、新行政與管理作為新途徑
第四節 新政時期行政發展的影響與啟發
一、權利與權力關係的改變
二、管制與給付作用的發展
三、行政管理研究的遺緒與討論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外文資料
序/導讀
						  自序
本書主要專注於蔡英文總統時代,探討主題從2016 至2024 年的政治事件,也涉及中央及地方建設上所曾面臨的各種大小困境。雖然有許多事情,可能早已事過境遷,但絕對不失時效。因為台灣的諸多大小困難與改革,並非八年所能解決,出版本書之目的,即在提醒國人,切莫忘記來時路。唯有記得歷史經驗,才能在未來做得更好,避免重蹈覆轍。
本書出版在本人三十歲,有意效仿胡適《四十自序》,為自己過去發表文章做一個回顧,也是一個嘗試。民進黨從第一次執政到再次執政,歷時十六年,正好經歷本人國小到碩士班畢業階段,對本人的生命經驗與政治觀都有重大影響。此刻繼續就讀博士班,也正逢民進黨將進入第三位總統執政的階段,出版本書除了是一種生命上的回顧,也為台灣政治史寫下新紀錄。個人也想同時藉由本書,向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所有前輩致敬。
本人從2013 年10 月首次投稿獲刊於報紙以來,於《自由時報》紙本論壇〈自由廣場〉專區共發表82 篇文章、網路論壇則有百篇文章,以及經《Taipei Times》翻譯與發表之文章共43 篇,總計自2013 年至今,於紙本報紙共發表125 篇文章。此外,2018 年迄今,於思想坦克論壇共發表23 篇文章。本書主要從前述百篇文章,精選出對於時代富有意義,並對當代仍有省思價值的文章,與讀者一同分享。附錄第二篇長文,經本人碩士論文改寫而來,對於民進黨陳水扁政府首次執政所面臨的困境有深刻的回顧,有助於讀者一同比較民進黨第二次執政的蔡英文政府,相較扁政府所做的改變。也可以對照當前民進黨第三次執政的賴清德政府,和扁政府有無異同、與蔡政府執政期間在人事、政策、兩岸路線上又有何差異。
最後,要特別感謝立法委員邱志偉對於本人工作與課業上的支持,許多文章皆是因為工作所感而來。也要向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的師長們致謝,因為有諸位老師們的指導,才有足夠的學識撰寫文章。另外,特別感謝大學時期,學士論文指導教授林瓊珠老師專文寫序推薦,以及博士班老師陶儀芬教授推薦本書。同時,感謝翰蘆圖書同意出版此書,並以超高效率協助出版作業,還有覺色廣告設計在封面的協助,也要感謝彭明敏文教基金會李俊達先生的鼓勵、典藏文創為本書初期的編排和建議。當然,還有朋友、家人、同學們長年來的支持鼓勵,皆是本人多年寫作的動力。
台灣進入民進黨第三次執政,到底是延長賽,還是逐漸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進而長期執政,本書所談到的案例,恐怕都將影響著這個答案。但願台灣能持續朝向更完整的主權國家前進,轉型正義工程能夠在台灣艱難的環境中永不停歇。
林子堯
謹誌於國立臺灣大學
2024 年10 月
				本書主要專注於蔡英文總統時代,探討主題從2016 至2024 年的政治事件,也涉及中央及地方建設上所曾面臨的各種大小困境。雖然有許多事情,可能早已事過境遷,但絕對不失時效。因為台灣的諸多大小困難與改革,並非八年所能解決,出版本書之目的,即在提醒國人,切莫忘記來時路。唯有記得歷史經驗,才能在未來做得更好,避免重蹈覆轍。
本書出版在本人三十歲,有意效仿胡適《四十自序》,為自己過去發表文章做一個回顧,也是一個嘗試。民進黨從第一次執政到再次執政,歷時十六年,正好經歷本人國小到碩士班畢業階段,對本人的生命經驗與政治觀都有重大影響。此刻繼續就讀博士班,也正逢民進黨將進入第三位總統執政的階段,出版本書除了是一種生命上的回顧,也為台灣政治史寫下新紀錄。個人也想同時藉由本書,向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所有前輩致敬。
本人從2013 年10 月首次投稿獲刊於報紙以來,於《自由時報》紙本論壇〈自由廣場〉專區共發表82 篇文章、網路論壇則有百篇文章,以及經《Taipei Times》翻譯與發表之文章共43 篇,總計自2013 年至今,於紙本報紙共發表125 篇文章。此外,2018 年迄今,於思想坦克論壇共發表23 篇文章。本書主要從前述百篇文章,精選出對於時代富有意義,並對當代仍有省思價值的文章,與讀者一同分享。附錄第二篇長文,經本人碩士論文改寫而來,對於民進黨陳水扁政府首次執政所面臨的困境有深刻的回顧,有助於讀者一同比較民進黨第二次執政的蔡英文政府,相較扁政府所做的改變。也可以對照當前民進黨第三次執政的賴清德政府,和扁政府有無異同、與蔡政府執政期間在人事、政策、兩岸路線上又有何差異。
最後,要特別感謝立法委員邱志偉對於本人工作與課業上的支持,許多文章皆是因為工作所感而來。也要向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的師長們致謝,因為有諸位老師們的指導,才有足夠的學識撰寫文章。另外,特別感謝大學時期,學士論文指導教授林瓊珠老師專文寫序推薦,以及博士班老師陶儀芬教授推薦本書。同時,感謝翰蘆圖書同意出版此書,並以超高效率協助出版作業,還有覺色廣告設計在封面的協助,也要感謝彭明敏文教基金會李俊達先生的鼓勵、典藏文創為本書初期的編排和建議。當然,還有朋友、家人、同學們長年來的支持鼓勵,皆是本人多年寫作的動力。
台灣進入民進黨第三次執政,到底是延長賽,還是逐漸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進而長期執政,本書所談到的案例,恐怕都將影響著這個答案。但願台灣能持續朝向更完整的主權國家前進,轉型正義工程能夠在台灣艱難的環境中永不停歇。
林子堯
謹誌於國立臺灣大學
2024 年10 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