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斷交史
中華民國的朋友數比你多嗎?本書剖析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史上的曲折演變,並展望台灣主體性的未來方向。內容簡介
「基於維護國家尊嚴,決定自即日起終止與○○○○的外交關係……」
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遭逢1949年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僅被迫離開大陸落腳於台灣,並從此展開「中國代表權」的外交競爭。
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數量持續探底,及至2018年終僅剩十七國,有人氣急敗壞,有人憂心忡忡。儘管國際關係本來就是詭譎多變、分分合合,但綜觀歷史,要像中華民國這樣一而再再而三遭遇「被分手」的國家,恐怕還不太多。斷交經驗竟成了中華民國的一大特點:每個國家都能寫出外交史,但可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斷交史可寫。
地動天搖、樓起樓塌,從1912年到2018年,中華民國的斷交史歷經了哪些演變?在外交雪崩之後,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呢?
本書由「故事編輯部」企畫、「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集體書寫,透過十篇文章,用說故事的口吻,從歷史與法律的角度,剖析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史上的曲折演變,並展望台灣主體性的未來方向。
【劃線書摘】
‧中華民國在「臺灣」——這個未曾享有完整主權意義的地理名詞,為何實質上早已取得與國家相仿的地位?
‧《開羅宣言》存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那就是「共識」是最不可以信賴的事情。
‧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代表權雖然確定了,「代表範圍」卻不包括臺灣在內。
‧1959年國際奧委會建議臺北政府將奧委會改名為「福爾摩沙(Formosa)/臺灣(Taiwan)奧委會」以避開爭議。
‧以「臺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的名稱參與WTO、「中華臺北捕魚實體」參與各種國際漁業組織。
‧從1970年年初邦交國數量巔峰的70國,過了短短三年多,中華民國邦交國數量已經驟減到剩下不到35個。
‧1972年以後隨著中國與美國關係逐漸改善,陸續形成的三公報一法(臺灣關係法)以及六項保證,就是目前奠定美、中、臺三角關係的基石。
‧國家之外,國際法「主體」也延伸到關於國際組織、跨國公司、民族解放組織、原住民族、城市及個人的討論。
‧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涉及到國際法中的「政府承認」議題。
‧「建交」和「承認」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A國可以承認B政府或國家,但不和B政府或國家建交。
‧在1945年後,實證已經說明不存在所謂「滿足國家四要素、即成為國家」的想像,國家地位的建立有賴住民公開而正式的主張,以及國際社會的認可。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動盪不安的民國38年/林韋聿
第二章:中華民國落腳臺灣/楊貴智
——歷史的轉捩點
——兩個中國的競爭
第三章:聯合國「中國代表權」之爭/林韋聿
——無國籍的人
第四章:奧會模式與「中華臺北」/楊貴智
第五章: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美、中、臺」關係/林韋聿
第六章:日本光華寮事件/王鼎棫
——「在臺協會」們的誕生
第七章:這世界上的其他「非國家實體」/顏聚享
第八章:「臺灣」的國際參與/李濬勳
第九章:邦交國對於臺灣真的不可或缺嗎?/蔡孟翰
——未來何去何從
第十章:展望臺灣的未來之路/李濬勳、顏聚享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臺灣法曆(套書上/下)
法律歸法律?熱門新聞話題中的法律爭議,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
憲政熱映中:中華民國憲法的怪誕與進化
What The法:法律誰說了算?若你是法官,你會怎麼判?
中華民國斷交史
召喚法力:法律白話文小學堂
臺灣法曆:法律歷史上的今天(7-12月)
臺灣法曆:法律歷史上的今天(1-6月)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