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視角下的南海安全
內容簡介
南海連結西太平洋與東印度洋,是全球海洋航線的重要咽喉之一,也是充滿天然資源的海域,因此被視為21世紀地緣政治的關鍵所在。南海安全近來引起國際社會矚目,主要在於中國強勢崛起後,自2013年起積極在南海興建並擴張人工島,一方面軍事化這些人工島,另方面強化其行政管轄權,更以具體軍事行動落實其主權宣示。中國此舉不僅引起區域內國家對南海主權爭議的升高,同時也引起境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航行自由權為名涉入南海爭端。由於相關國家,對威脅認知與國家安全戰略規劃各有不同考量,在實際因應南海安全上,各國因此展現出多元的視角與不同的作為。本書先由整體之區域安全與秩序概念開始,其後再透過分析幾個主要南海事務主要行為者,試圖探究其在南海安全上的立場、思維與策略,希望能藉此專論建立國人對南海安權問題的全面性認識。
目錄
導論 鍾志東
第一章 區域安全與南海秩序 鍾志東
壹、前言
貳、區域安全的理論與實踐
參、區域安全與東南亞國協
肆、美中對峙下的南海新秩序
伍、南海新秩序與東南亞國協
陸、結論
第二章 習近平主政下的南海政策 陳鴻鈞
壹、前言
貳、習近平中國夢下的南海核心利益
參、中國崛起下強化南海行政管轄權
肆、海洋強國、強軍夢及南海軍事作為
伍、南海的和平前景與國際社會的擔憂
陸、結論
第三章 美國川普政府「印太戰略」下的南海策略 陳亮智
壹、前言
貳、美國「印太戰略」與其南海行動的關連
參、川普政府的南海策略
肆、結論
第四章 1975年來越南於南海之布局及其中國因素 黃宗鼎
壹、前言
貳、1975年來越南經略南海的四個時期
參、越南於西、南沙群島之主權聲索:繼受與切割
肆、越南於南海爭端之解決
伍、越南於南海之經濟情狀
陸、越南於南海之軍事情狀
柒、結論
第五章 菲律賓杜特蒂政府的南海政策 李俊毅
壹、前言
貳、東協之避險政策及其來源
參、杜特蒂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
肆、杜特蒂政府的避險與南海政策
伍、結論
第六章 印尼與馬來西亞之南海政策 孫國祥
壹、前言
貳、印尼的南海政策
參、馬來西亞的南海政策
肆、結論
第七章 澳洲的南海政策與作為 黃恩浩
壹、前言
貳、澳洲「印太」思維與南海的連結
參、澳洲在南海的利益
肆、澳洲對南海的政策
伍、澳洲在南海的作為
陸、結論
第八章 台灣在南海的戰略價值與政策作為 林廷輝
壹、前言
貳、台灣各階段經略南海的政策與相關作為
參、台灣在南海所面臨的威脅
肆、台灣在南海的戰略價值
伍、台灣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之政策建議作為
陸、結論
序/導讀
序
南海議題近年來成為眾所矚目焦點,主要原因在於其地緣戰略的關鍵位置與國際強權間的競爭關係。在地緣戰略位置上,南海連結印度洋與西太平洋,地處印太區域的樞紐,同時是全球貿易海上運輸要道。在國際強權競爭上,中共透過逐步擴張策略,展現其控制南海的野心與能力,但此面臨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強烈抵制。南海周遭國家為捍衛其領土主權及相關權益,並確保在大國競爭下話語權,一方面透過東協區域組織機制,以集體力量反制中國,另方面則透過權力平衡與避險策略,遊走中國與美國等列強之間。這使得南海安全問題,呈現多元而複雜的態勢。
台灣身為南海的主權聲索國之一,目前也有效地控制東沙群島與南沙的太平島及中洲礁,但由於中共干涉阻撓,台灣被排除於南海相關國際談判之外。北京希望透過「兩岸合作」方式共同處理南海問題,但其背後有矮化我國家主權與分化台美關係的統戰陰謀,因此夙為我方所堅拒。目前政府處理南海的原則有四: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平解決、台灣應納入多邊爭端解決機制、確保南海自由航行權、擱置爭議共同保護與開發南海資源。對我國而言,南海的戰略利益事涉國家主權、海域航道安全與資源開發,因此儘管台灣在處理南海議題上,面臨諸多限制與威脅,例如北京對我東沙群島虎視眈眈,但我們不能在南海缺席,以避免在南海議題遭邊緣化。大家應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我方目前於南海管控區域之戰略價值,並藉此作為與國際社會接軌的重要橋梁。
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成立宗旨在於「增進國防安全研究與分析,提供專業政策資訊與諮詢,拓展國防事務交流與合作,促進國際戰略溝通與對話」。有鑑於南海安全事務,不僅與台灣國家安全息息相關,更是當前國際安全的關鍵議題,因此於本書,特別委由本院與院外對南海議題學有所長的專家,在兼顧理論介紹、實務分析與政策建議下,透過多元的觀點分別進行撰寫論文,以加深國內對南海安全議題的認識與研究。希望藉由此書的出版,瞭解南海安全情勢的變化、國際戰略態勢以及台灣國家安全可能面對的機遇與挑戰,進而促使國際社會重視我國在南海所應有的戰略價值,以善盡本院身為國家智庫之職責。
陸軍一級上將 國防安全研究院 董事長
霍守業
中華民國109年12月22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