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越界的法律人:十個真實故事

  • 95 333
    35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本書詳述了十個在美國發生的真實案例:有為了一己之私而隱匿對被告有利證據的檢察官,有做出種種荒腔走板的行為而被免職的失控法官,甚至還有先後與六個當事人發生性關係的情聖律師等等,生動描繪出法律人如何可能在不自覺間,跨越了法律倫理規範的界限。每則案例最後提出的評論與問題,更點出相關爭議,可以激發法律人更進一步討論適當的倫理規範應如何制定及執行。而在司法改革如火如荼進行中的現今社會,非法律人更可以透過閱讀這本非虛構的法律「小說」,一窺法律人職業上的道德風險,而可以共同監督並守護法律人不應跨越的那條線。

作者

李淑珺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及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進修。
擁有十年以上中英文筆譯及口譯經驗,曾任長榮航空機上CNN新聞翻譯,於實踐大學教授翻譯課程,並與「時報文學」、「張老師文化」、「商周出版」及「心靈工坊」等知名出版社合作。累積譯作多達六十種,涵蓋文學、建築、藝術、心理學、大腦神經科學等領域。並曾於多場法律研討會上擔任中英文逐步口譯。
2012年通過我國律師資格考試及國家三級司法官考試,並於寰瀛法律事務所(Formosan Brothers, Attorneys at Law)擔任實習律師,於2014年2月取得律師資格;後於2014年9月起接受司法官訓練,將於2016年9月分發成為正式司法官。

陳希佳


英國品誠梅森律師事務所(Pinsent Masons LLP)合夥人、北京辦公室首席代表
臺灣大學法學博士、碩士、學士
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碩士
陳博士同時擁有臺灣、中國大陸和美國紐約州的律師資格。她是英國特許仲裁協會高級會員(FCIArb),同時是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吉隆坡區域仲裁中心、韓國商事仲裁院、澳洲國際商務仲裁中心、北京國際仲裁中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深圳國際仲裁院、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倫敦國際仲裁院-模里西斯國際仲裁中心等機構的仲裁人。
陳博士也是亞洲開發銀行(ADB)的國際顧問,自2011年起已連續多年入選為國際名人錄工程法領先優秀律師(The International Who's Who of Construction Lawyers),並受中國財政部委聘,為其撰寫《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合同指南(試行)》(中國財政部於2015年1月發布)、PPP項目案例分析、PPP示範合同等。

葉立琦


私立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系學士,私立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系財經法組碩士,美國南加州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Gould School of Law, L.L.M.)。
曾參與撰寫貪婪夢醒──經典財經案例選粹(五南出版社,2008年)。除法律之外,對於語言學習非常有興趣,於2009年通過舊制日文檢定三級。
2010年,取得碩士學位,並通過律師資格考試。於陳昆明法律事務所擔任實習律師,後取得正式律師資格。服完一年的兵役,隨即前往美國南加州大學法學院進修,並於2014年取得碩士學位及商業法律專業認證。2016年回到臺灣,重新披上法袍,期待能在這個時代發出不同的聲音。

目錄

推薦序 黃瑞明 i
譯者序 李淑珺 iii
譯者序 陳希佳 v
譯者序 葉立琦 vii
作者序 ix
Chapte 1 分手總是艱難 001
Chapte 2 從白色騎士到流氓檢察官:資深檢察官的墮落 021
Chapte 3 通往白領犯罪的奇異旅程 061
Chapte 4 法律安樂死專家 085
Chapte 5 情聖律師和他的當事人 111
Chapte 6 防火牆與舒適圈 133
Chapte 7 失控的拉斯維加斯法官 159
Chapte 8 鎂光燈、攝影機、違法行徑 191
Chapte 9 無法無天的「辛克仔」 225
Chapte 10 當事人──自白者之死 249

序/導讀

作者序
老生常談說得好,我們從錯誤中學到的往往比從成功中學到的更多。但是在某些領域,犯錯的代價可能非常高昂,所以我們最好能從別人不幸的失誤中學習。這就是本書假設的前提。
《越界的法律人:十個真實故事》收錄了司法實務所有領域的法律人越過了倫理界線的真實故事。其中大多數人最後都受到該州的律師公會懲戒,被控執業過失損害賠償,遭到刑事起訴,或甚至三者兼具。但在其中一個案例裡,一個法律人做了值得讚揚的決定,冒著被懲戒的風險而聽從自己的良知,結果懲戒程序雖然成立,但最終仍對他有利。書中所有案例都有豐富的細節,其中許多情節相當詭異,有些行為甚至誇張到可能讓讀者難以置信。每個故事的最後都有評論與問題,引導讀者更深入探討當中的爭點。
這本小書的寫作目的是希望做為美國法學院學生修習職業倫理課程時的補充教材,也可以是進階的倫理研討課程的基礎資料。我們的出發點是,雖然職業倫理的法規極度重要,但研讀這些法規有時候會很枯燥無趣。更重要的是,這些從來沒有在法律領域實際執業,甚至大多數都不曾實際工作過的學生經常很難想像這些規則會這麼容易,而且這麼明目張膽地被違反。真實世界的場景會讓法律執業生活中經常要面對的困境鮮活起來。
本書各章節深入探索了以下各個人物的行為:(1)杜克大學強暴案醜聞的檢察官麥克‧尼福;(2)跟六個當事人發生性關係的家事法律師;(3)因為一顆簽名棒球而陷入麻煩的刑事辯護律師與他的檢察官朋友;(4)因為令人髮指的行徑而被免職的失控的法官;(5)多年來付錢請人擔任主要原告以提起集團訴訟的聲譽卓著的梅柏格懷斯事務所的律師們;(6)故意進行無效法律協助以幫助當事人獲判死刑的刑事辯護律師;(7)違反防火牆協議而違背忠誠義務,而現在已經倒閉的一家大型法律事務所的律師。書中還有一章討論一群律師「設計」一個法官助理,想藉此套出可以排除特定法官的資訊,另一章則是討論一個律師究竟可否為了推翻錯誤的有罪判決而違背其保密義務。
本書各章的資料來自多種來源。作者都盡可能使用原始紀錄,包括法庭跟懲戒程序中的紀錄。在某些案例裡,作者還訪談了事件的參與者,以獲得更多細節以及他們現今對過去的事的看法。其中許多章也仰賴各式各樣的間接資料來源,例如書籍、雜誌、報紙及網站。本書主要以2008年版的美國律師公會專業行為模範規則(ABA 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為主要法律依據,但有時也會引用到該特定法律管轄區域的倫理規則,以及一些州或聯邦的刑事跟民事法規。作者的設想是,學生在閱讀本書時,應該備有美國律師公會專業行為模範規則在一旁參閱。
基於《越界的法律人:十個真實故事》這本書的本質,書中描繪的法律圈的倫理標準似乎相當低落。本書不但選了最晦暗的案例來討論,也顯露出那些位於事件邊緣,並察覺到其他法律人行為嚴重違背倫理的法律人經常都轉過頭去,默不作聲。但我們絕不是要暗示這本書所描繪的是整個法律圈的全貌。我們當然沒有任何客觀的方式可以衡量一個法律人的行為有多符合倫理標準,每項不當行為的嚴重程度都必須由懲戒機關、執業過失保險公司,以及研究該問題的學生在獲得充分資訊後加以判斷。但我們堅信絕大多數法律人都是循規蹈矩的─其中多數人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其他人則是按照自己的風格。只有極少數人會對誘惑屈服,更少人是毫不掩飾地忽視自己的倫理責任。這些人後來就會成為警世的寓言。
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在教室裡創造出熱烈討論與爭辯的氛圍。現在我們的法學院裡有越多激烈堅實的討論,未來我們就越可能擁有更多了解,尊重,並遵循倫理界限的律師。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麥克‧席格(Michael L. Seigel)
佛羅里達州,坦帕市
2009年8月

 

推薦序
法律人的神曲──地獄篇
黃瑞明 律師
本書講了十個法律人「越界」的故事,並對每個故事的主角可能觸犯美國律師公會專業行為模範規則(Model Rule)的相關條文加以評論。
吊詭的是,這些故事的主角在做出這些違反倫理規範(甚至違法)的行為時,其實都很清楚自己的行為已經違反模範規則的規定,有些主角甚至是這個領域的專家,然而在面對誘惑時,仍無法堅守最後一道防線。
例如故事第五章的情聖律師,他曾經擔任華盛頓州律師公會的理事長,經常警告其他執業同僚認清律師與當事人間發生性關係之危險性,但最後仍身陷其中,懲戒委員甚至引用他的書作為對他不利的證據,不勝唏噓。
由此可知,認知倫理規範條文的規定,顯然不足以阻止法律人觸法犯紀。那到底什麼才是有效的方法呢?本書裡的十個故事可以說是個良好的警世教材。
長期以來,推介法律人倫理的書籍大多是闡釋倫理條文,致非專業者不易閱讀。另有一系列社會暢銷作品則過度渲染法律人的背德故事,充滿了戲劇張力,卻欠缺真實性。但這本法律人越界的故事,寫的完全是貨真價實的故事,當事人的一言一行完全根據歷史檔案寫成,有憑有據。也正因為如此真實,句句見血見肉,讓人看到法律人為情慾、為貪念、為名為利一步步墮落的歷程,令人不忍卒讀。天啊!法律人的世界竟是如此慾望橫流,閱讀本書,宛如走入但丁神曲的地獄篇。難怪書中描述一位監管委員會主席痛斥律師們「齷齪的策略」「留下我永遠不會被遺忘的教訓,即便是知名傑出的律師,在利字當頭下,也會為了勝訴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不能由這本書的故事推論法律行業的道德水準比其他行業差,此暴露的其實是法律工作者所面對之誘惑和機會而已。長期以來人們熟知公務員或政治人物總是和權力、機會以及圖利畫上等號,但是比較忽略了社會上的專業人士,如律師、醫師、記者,其實有相當的機會可以圖謀不軌,而且得以隱晦的方式進行,更令外人難以察覺,更遑論追緝。因此若將說本書所描繪之故事比喻為冰山一角,其實並不為過。
這本書所說的「越界」,非指規範條文的界限,而應該是內心的界限,畢竟人性豐富,甚至善惡同源,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均在一念之間,而這一念之間的把持,不在道德規範的訓誡,而是在於人生閱歷的識見,遇美善的楷模而生欽佩嚮往,固有助人生之定位;見沉淪之虛空而生警惕自重,有助人生之慎戒。「醍醐灌頂」,是本書給法律人之最佳啟示。


譯者序
法律倫理在台灣的法律界還是相當新興的議題,相關著作在市面上很少見,而且幾乎都是針對專業人士或國考考生所寫,著重分析法條的學術性書籍。但法條必定是生硬而抽象的,倫理二字又不得不令人想到教條與道德,讓人以為法律倫理就是類似公民道德的宣示性條款,只是告知好與壞的分界,彷彿法律人只要自認是好人,對於這些倫理規範無須太多詮釋與理解,自然就無逾矩之虞。
但是真實人生往往比戲劇更戲劇,惟有活生生來到面前的困境才會試探出一個人的底線。更何況所謂正確的底線往往不是清晰可見的。例如在「通往白領犯罪的奇異旅程」中,最初代表小市民對抗大財團的公益律師們為何到最後會決定例行性地付錢請人擔任原告,而針對大企業發動集體訴訟狠撈一筆?又如在「從白色騎士到流氓檢察官」中,原本嫉惡如仇、嚴守分際的檢察官又為何會在面對矚目案件時,變得為求定罪不擇手段,甚至不惜隱匿證據操弄證人?他們在何時跨越了法律或倫理規範的那條線?當凡人皆有的求取權力與金錢的慾望席捲而來時,有多少人看得清楚那條線? 或忍得住不去一再試探?
唯有這些真實故事呈現的畫面才能讓我們具體思考每條倫理規範真正的規範目的、方式,範圍應如何詮釋,又或者這樣的規範是否妥適可行。而法律人也才可能從別人的故事中想像何處可能是規範的邊境,而在跨入邊境時有所警覺,以免終究跨越最後的界限,再也無法回頭。這正是本書作者的目的,希望藉由十個美國司法史上極具戲劇張力的真實故事,讓現在與將來的法律人設身處地思考倫理規範的意義,以及自己涉入或面對類似的倫理困境時,應該如何自處。
我國針對法律人的倫理規範與懲戒機關雖與美國不同,但法律倫理規範中隱含的許多概念,諸如利益衝突、保密義務、律師當事人保密特權等,皆來自於西方,而台灣法律實務界人士會遭遇的倫理困境可以想見也與美國相去不遠,因此本書極適合作為我國法律系法律倫理課的輔助教材,激發學生的討論,也適合已經執業的法律人了解美國史上重要的法律倫理爭議,並以此為戒。
除了法律人以外,這也是一本極適合非法律人閱讀的非虛構法律「小說」。不僅因為書中故事曲折離奇到可媲美小說,更因為法律其實與所有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即使你不是法律人,也自認不會涉入紛爭或違反法律,但實際上各種不同性別、年齡、種族、社經背景等等形形色色的人都可能出現在法庭上,身為被告、原告,或是證人、關係人。而在這個場域裡,專業知識是最重要的武器,因著各種緣由偶然來到法庭的人們是否真的能藉由法律伸張正義或自我保護,有一大半都取決於周遭這些擁有專業知識的法律人們是否謹守他們的倫理規範。因此藉著這些精彩的故事,一般人或許也可建構起基本的概念,藉此評量法律人某些看似爭議的行為是否真的觸及了法律倫理的界限,也形成一道社會監督的機制,共同守護法律作為社會最基本秩序的價值。
從事翻譯工作多年,這是我參與翻譯的第一本法律專書,而這本書的誕生,似乎正好結合了我過去多年的翻譯生涯累積的經驗與近年來進入法律工作所吸收的法律專業,更要特別歸功於陳希佳律師與葉立琦律師推薦此書及不吝合作。也正因為我才剛進入法律圈不久,更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295576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