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入門
內容簡介
作者以豐富的閱歷、學養、淺白的文字,引領初學「法學」的讀者,一窺法律之貌。本書共分為三編,第一編為法學緒論,第二編為主要法律概述,第三編為法學原理,期盼讀者能藉此書,對法學產生興趣。
本書的目的,主要對於有志於專修法學者,提供一「指標」,因此本書作者盡量留一空間,讓讀者擅加推理、思考,並探究其真意,以利於讀者的研習。
目錄
第一編 法學概論
第一章 法之性格
第二章 法之形式
第三章 法之種類
第四章 法與國家
第五章 法與個人
第六章 法與統治
第七章 法與裁判
第八章 法與犯罪
第九章 法與權利
第十章 法與財產
第十一章 法與家族
第十二章 法與勞動
第十三章 法與世界
第十四章 法與法學
第十五章 法與法學之發展史
第二編 主要法律概述
第一章 憲法
第二章 行政法
第三章 刑事法
第四章 民事法
第五章 商事法
第三編 法學原理
第一章 法與正義
第二章 自然法理論之演進
第三章 民主、法治、人權
第四章 大陸法與英美法
序/導讀
校訂再版序
吾等人類必須在社會團體中生活。希臘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 C.)曾云:「人本來就是社會動物」。德國法學家吉爾克(Otto v. Gierke, 1841-1921)亦云:「人之所以為人乃由自人與人之結合也」。我們要在社會團體中生活,則必須要遵守社會的規範(Rule)。法律即最明顯的社會規範,因此諺云:「有社會之處必有法」(ubi societas ibi ius)。
我國在這幾十年來,隨著經濟的成長、法律方面的發展也日新月異。惟,吾等現行法的理論結構乃採自於西方國家,是以權利義務為中心之法律觀;法學乃「社會科學」也。本書的目的,主要對有志於專修法學者提供一「指標」,讓讀者藉此「指標」擅加推理、思考,並探究其真意,以利於讀者的研習。且以登山為例、對於「學習」(登山)途中迷路者,亦可返回原點,藉此「指標」重新再出發。
本著於1986初版迄今業經35年,其間也曾數度再版,惟時移境遷,以致有法規之變化、疏漏難免。為此,有緣幸賴高足吳光明教授之不辭辛勞,細心、耐性修正校訂,使得「Up to Date」重新再版,辛勞備至,特此致謝!
本次校訂版之問世,獲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楊榮川董事長,以及內人黃素津之鼓勵;並得劉靜芬副總編輯及呂伊真責任編輯之整理、編排索引,附此致謝!
劉得寬 謹識
2022年立春 於東京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